身為一個在夜市攤位間長大、聞著豬血湯香氣找方向回家的資深吃貨,我對這碗臺灣經典小吃的執著近乎偏執。還記得第一次自己在家挑戰豬血湯做法,那慘狀簡直不堪回首——湯頭渾濁得像泥水,豬血腥得連家裡的小狗聞了都倒退三步(牠平常可是什麼都吃啊!)。那股挫敗感,讓我下定決心非得搞懂這其中的精髓不可。
目錄
這些年,我厚著臉皮請教了不下十位老師傅,從臺北南機場到高雄六合夜市,甚至軟磨硬泡求攤主讓我站在旁邊偷師(當然被白眼是常事)。失敗的鍋子洗了無數次,豬血更是買到市場阿姨都認識我,終於琢磨出一套成功率超高、在家也能完美復刻的豬血湯做法。今天,就讓我把這些街頭智慧,融進這碗湯裡的點點滴滴,毫無保留地攤開來跟你分享!

靈魂所在!嚴選食材才是王道
一碗讓人回味無窮的豬血湯,從選材那一刻就決定了勝負。相信我,隨便湊合絕對煮不出那迷人的古早味。當年我就是貪便宜買了超市的特價豬血,結果那腥羶味簡直是災難現場,整鍋湯直接報廢,心痛那些浪費的好材料。
- 豬血:湯之主角,新鮮是鐵則!
別再買真空包裝那種硬邦邦、顏色暗沉的豬血了!好的新鮮豬血(傳統市場早上現做的才是首選),輕輕按下去應該有點彈性,顏色是鮮豔的深紅色,聞起來是淡淡的鐵鏽味,絕不會有刺鼻的腥臭或怪味。切開後內部組織細緻,孔洞均勻細小。
新鮮豬血 vs 劣質豬血的關鍵特徵:
特徵 | 新鮮豬血 ✅ | 劣質豬血 ❌ | 我的挑選心得 |
---|---|---|---|
顏色 | 鮮豔深紅 | 暗沉深褐/偏紫色 | 顏色越亮麗越好,暗沉絕對NG! |
彈性 | 輕按有彈性,不易碎裂 | 硬邦邦或軟爛易碎 | 買時請老闆切一小塊試按看看(通常老闆都肯) |
表面 | 濕潤光滑 | 乾燥粗糙或有黏液 | 表面黏黏臭臭的,千萬別碰! |
氣味 | 淡淡的鐵味 | 強烈腥羶味或酸敗味 | 靠近聞,味道不對勁立刻放下。 |
切口 | 細緻孔洞均勻 | 孔洞粗大或混濁 | 切開看內部最準(回家處理時檢查) |
來源 | 信任的溫體豬肉攤 | 來源不明超市特價品 | 跟固定、信譽好的肉攤買! 貴一點絕對值得。 |
- 湯頭基底:大骨高湯是鮮美的靈魂
清湯寡水絕對撐不起豬血湯的厚度。雞骨湯?太秀氣。蔬菜湯?風味不足。大骨湯永遠是正解!豬大骨(或加上一點雞骨架更豐富)冷水下鍋,大火煮滾立刻關火,把那些髒兮兮的血沫雜質徹底洗掉(這個步驟超重要!以前懶得做,湯頭就渾濁有雜味)。洗淨後重新加冷水,丟幾片老薑、一小把蔥(打結),慢慢熬。時間是魔法師,至少熬它個1.5小時,湯色轉白,香氣四溢才是及格。偷懶用現成高湯塊?味道就是差那麼一大截,騙不了老饕的舌頭。相信我,這一步不能省! - 辛香料:去腥提鮮的黃金組合
- 酸菜(鹹菜): 一定要選客家鹹菜那種帶點甘醇酸香的,不是死鹹的榨菜!買回來務必沖洗幾遍,切絲或小段。它可是中和豬血風味、增添層次感的幕後功臣。我曾經忘記放,整鍋湯就少了那個畫龍點睛的「臺灣味」,單調很多。
- 韭菜: 新鮮翠綠是基本,洗淨切成小段(約1-1.5公分),起鍋前灑下去,那股辛香氣瞬間讓湯活過來!記得買細嫩一點的,粗老的纖維感會扣分。
- 油蔥酥: 豬油慢火煸香紅蔥頭的極致產物!一小匙就能讓整碗湯香氣昇華。懶得自製?市場找手工做的(看顏色金黃、聞起來香而不焦苦)。有一次買到帶苦味的劣質品,整鍋湯毀了,氣死!
- 薑絲: 老薑切細絲,去腥暖胃。怕太辣?用量可以微調。
- 白胡椒粉: 湯裝碗後才豪邁撒上,香氣的關鍵臨門一腳!
- 調味料:簡單即是美
- 鹽: 調整鹹度,慢慢加,邊加邊試。
- 米酒: 去腥增香,一點點就好(可選用)。
- 白胡椒粉: 跟鹽一樣,裝碗後再加。有人愛加沙茶醬?嗯...那是個人喜好啦,但經典原味派的我覺得反而會搶戲。

關鍵步驟!完美豬血湯做法全解析
食材準備好,重頭戲登場!豬血湯做法的每個環節都藏著魔鬼細節,跟著做就對了。
- 豬血前置處理:去腥定型不能馬虎
新鮮豬血買回來通常是整塊的。小心地把它切成一口大小的方塊(大約2-2.5公分見方),別切太小,煮了會縮,口感也差。接著是去腥關鍵:找個大碗,把豬血塊放進去,注入冷水,水量要蓋過豬血,然後加一大匙鹽和一湯匙米酒(如果不用酒,鹽量可稍多一點點),輕輕攪拌讓鹽溶解。就這樣靜置15-20分鐘!你會看到水變得有點濁濁紅紅的,那些討厭的腥味物質就在裡面了。時間到,把水倒掉,再用流動的清水輕輕沖洗豬血塊表面,把殘留的雜質沖走。瀝乾水分備用。這一步做扎實了,後面煮出來的豬血才會嫩而無異味。以前我貪快跳過,煮出來豬血裡面總有股揮之不去的悶腥氣,超懊惱! - 酸菜處理:鹹香甘醇的秘訣
客家鹹菜沖洗後,我會習慣先把鹹菜心較厚的部分切片或切絲(看個人喜好),接著做一個小動作:乾鍋煸炒!不用放油,直接把洗淨、擠掉一些水分的酸菜絲(段)丟進乾淨的炒鍋裡,用中小火慢慢煸炒。炒到酸菜的水氣蒸發一些,邊緣有點微捲,聞到那股酸香甘甜的氣味跑出來就對了(大約3-5分鐘)。這個步驟能逼出酸菜更深層的風味,去除生澀感,讓它在湯裡的味道更融合、更高階。沒炒過的酸菜直接下湯,總覺得味道是分開的,湯是湯、菜是菜。 - 湯頭組合與烹煮:火候與時間的藝術
- 把你辛苦熬好的濃白大骨高湯倒入鍋中(份量要足夠淹過待會要放的豬血)。開中大火煮滾。
- 湯滾後,小心放入處理好的豬血塊。這時火候要控制!絕對不能讓湯大滾特滾,否則豬血會被滾爛,口感變老變粗糙,內部還會出現難看的大氣孔。轉成中小火(維持湯面微微冒著小泡泡的狀態就好),讓豬血塊在熱湯裡溫柔地浸泡煮熟。
- 接著加入你精心煸炒過的酸菜絲(段),還有切好的薑絲。
- 讓它們在微滾的湯裡一起慢煮約8-10分鐘。這段時間足夠讓豬血中心熟透、酸菜的風味釋放到湯裡,湯頭也融合得恰到好處。期間記得試試湯的鹹淡,用鹽做最後調整(因為酸菜有鹹度,鹽別一次下太重)。喜歡米酒香氣的人,可以在這時沿鍋邊淋入一小匙米酒提香。
- 關火前,把靈魂伴侶油蔥酥加進去,攪拌均勻,那個香氣喔...立刻讓人流口水!
- 最終點綴:畫龍點睛的鮮綠
煮好的豬血湯,關火!立刻撒入切好的新鮮韭菜段(韭菜遇到高溫太久會變黃變爛,失去脆感和香氣)。利用湯的餘溫把韭菜燙熟就好。看著翠綠的韭菜在熱湯中舒展開來,食慾馬上大增!

裝碗與享用:儀式感不能少!
找個厚實、能保溫的碗公(那種樸實的陶碗最對味),把熱騰騰的豬血湯連湯帶料舀進去。最後,拿出你的白胡椒粉罐,在湯面上豪邁地撒上滿滿一圈!白胡椒粉遇到熱氣散發出的辛香,是引爆豬血湯美味的終極按鈕。上桌!記得提醒大家,豬血湯做法完成後一定要趁熱吃啊!豬血冷掉口感會變差,湯的風味也大打折扣。配上一碗滷肉飯,或者單獨當醒酒暖胃的點心,都是絕配。
豬血湯的百變風情:臺灣在地吃法大公開
一碗看似簡單的豬血湯,在臺灣各地可有不少有趣的變化呢!走遍南北,發現這些有趣吃法:
- 經典原味派: 就是我上面介紹的這款,豬血、酸菜、韭菜、油蔥酥、白胡椒,湯頭清澈帶點微酸甘和胡椒辛香。最考驗基本功!我的最愛。
- 沙茶澎湃派: 特別是在臺北某些老店或南部一些地方(如高雄)。會在碗底先放一小匙沙茶醬(牛頭牌沙茶醬是經典),再把熱湯沖下去,讓沙茶醬的濃鬱香氣和油脂化開在湯裡。湯頭瞬間變得濃鬱醇厚,層次更豐富,適合喜歡重口味的人。第一次在萬華試到,驚為天人!
- 腸旺兄弟派: 嚴格來說這算是另一道菜「腸旺湯」的範疇了,但常跟豬血湯擺在一起賣。在大骨湯底裡加入煮透的大腸頭和鴨血(有些店也用豬血),重點是會加入大量豆瓣醬或辣醬去熬煮,湯色深紅,又香又辣又夠味!冬天吃一碗,額頭冒汗超爽快。但這就跟我們講的清湯豬血湯路線不同了。
- 南部甜香派: 隱約感覺臺南一些老攤的豬血湯,湯頭似乎帶著一絲絲若有似無的甘甜?不確定是熬湯時加了甘蔗頭還是心理作用,但那微妙的甜感確實讓湯喝起來更順口。每次去臺南都要找找看這味道。
臺灣常見豬血湯風味比較表:
流派 | 湯頭特色 | 關鍵新增物 | 口感印象 | 適合場合/心情 |
---|---|---|---|---|
經典原味派 | 清澈鮮美,微酸甘+白胡椒辛香 | 酸菜、韭菜、油蔥酥、白胡椒 | 清爽不膩,豬血嫩滑 | 日常點心、早餐、酒後暖胃 |
沙茶澎湃派 | 濃鬱醇厚,沙茶香氣鮮明 | 沙茶醬(湯沖入拌開) | 口感豐潤,層次複雜 | 想來點重口味、搭配乾麵或米粉 |
腸旺兄弟派 | 深紅香辣,濃厚夠味 | 大腸頭、大量豆瓣醬/辣醬 | 麻辣鮮香,鴨血/豬血入味 | 寒冬驅寒、嗜辣者首選 |
南部甜香派 | 鮮美中帶一絲隱約甘甜 | (推測可能熬湯時加甘蔗頭) | 溫潤順口,甜感微妙 | 尋找不一樣風味、臺南在地體驗 |
新手常見失敗點與補救術(血淚教訓分享)
回想當年那些慘不忍睹的實驗品,整理出幾個新手絕對會踩的坑,跟我的亡羊補牢方法:
- 豬血腥味揮之不去?
- 原因: 豬血來源不新鮮!或是前置處理沒做好(泡鹽酒水時間不夠、沒沖洗乾淨)。
- 補救: 來源最重要!處理步驟不能省。如果煮下去才發現...嗯,味道不太對,試試看多撒點白胡椒粉壓一下,或滴兩滴香油轉移注意力(勉強)。但味道太重的話...誠實面對,倒掉重練吧!真的。
- 豬血口感像橡皮?又老又硬?
- 原因: 火候太大!湯滾得太劇烈,把豬血滾老了。或是煮的時間過長。
- 補救: 切記用中小火微滾狀態煮那8-10分鐘就夠。煮過頭沒救了,下次改進吧...(口感真的差超多,嫩滑VS橡皮筋!)
- 湯頭渾濁不清澈?
- 原因: 大骨沒洗乾淨(血水雜質太多)!或是豬血下鍋前沒處理好,雜質溶出。煮的過程火太大攪拌過度也可能。
- 補救: 大骨冷水下鍋汆燙洗淨是鐵律!豬血前置處理(泡鹽酒水+沖洗)要做確實。烹煮時盡量不要大力攪動豬血塊。已經渾濁了?試著過篩一次濾掉雜質,或...假裝沒看見?(湯的味道通常不受影響,就是賣相差)。
- 湯的味道太單薄?
- 原因: 大骨湯底熬得不夠濃/時間不夠!或是酸菜、油蔥酥的風味沒出來。
- 補救: 湯底是根本,時間要熬足。酸菜務必先煸炒過!油蔥酥品質要好、量足夠。起鍋前試味道,若真的不夠味,加一點點(真的只能一點點)雞粉或香菇精應急(傳統派可能不愛,但總比沒味道好)。下次熬湯記得認真點!
- 韭菜又黃又爛?
- 原因: 太早放下去煮了!或關火後還燜太久。
- 補救: 關火後立刻撒韭菜!蓋上鍋蓋用餘溫燜個30秒-1分鐘就好。煮過頭沒救,挑掉吧...賣相和口感都沒了。

豬血湯的美味關鍵備忘錄(懶人包)
搞懂了細節,濃縮成幾個絕對不能忘的重點,貼在冰箱上吧:
- 豬血要新鮮(顏色鮮紅、彈性好、氣味淡)→ 成敗關鍵!
- 豬血前置處理不能省(切塊→泡鹽酒水→沖洗瀝乾)→ 去腥靠這步!
- 大骨湯底要濃白(大骨汆燙洗淨→重新加水慢熬1.5小時↑)→ 鮮美靈魂!
- 酸菜先煸炒(乾鍋炒香出味道)→ 層次提升!
- 火候用中小火微滾(湯面小泡泡狀態)煮豬血8-10分鐘 → 嫩滑口感!
- 油蔥酥關火前加→ 香氣爆發!
- 韭菜關火後撒(餘溫燜熟)→ 翠綠點睛!
- 白胡椒粉裝碗後撒 → 辛香完美句點!
豬血湯Q&A:你最想知道的問題
Q:聽說豬血很「髒」,吃多了不好?
A:這真是誤會大了!豬血本身其實是很好的鐵質來源(補血聖品啊!),重點在於「來源」和「處理」。只要你是從合法屠宰場、信譽良好的溫體豬肉攤購買,並且回家按照標準流程仔細清洗處理乾淨(就是前面教的泡鹽酒水那套),衛生和安全絕對沒問題。以前我也聽過老一輩這樣說,但深入瞭解後發現,新鮮、處理得當的豬血完全可以安心享受它的營養和美味。當然啦,任何食物都是適量就好。
Q:除了酸菜、韭菜,還能加什麼料變化?
A:當然可以!經典配菜之外,臺灣常見的變化版還有:
- 大腸豬血湯: 加入滷得軟Q入味的大腸,風味更濃厚飽滿(我超愛!)。
- 沙茶豬血湯: 如前面提到的,碗底加沙茶醬沖熱湯,香氣濃鬱。
- 加點米血糕: 增加湯的濃稠度和飽足感(但湯頭容易變濁)。
- 放幾顆蛤蜊: 增添海味的鮮甜層次(試過一次,很特別!)。
- 丟一把豆芽菜: 增加爽脆口感(起鍋前放)。
看你喜歡什麼口感,自由發揮創意也是樂趣!但記得,料別加太多,以免搶了湯頭和豬血本身的風采。
Q:煮好的豬血湯可以放隔夜嗎?
A:強烈不建議! 豬血隔夜後口感會明顯變差,變得更硬、更粉,甚至可能產生微微的異味(即使放冰箱)。湯頭經過反覆加熱也會變得混濁、風味走樣。韭菜更是會爛黃掉。這碗湯的精髓就是新鮮現煮現吃,享受那熱騰騰的嫩滑口感和清新湯頭。如果真的吃不完,勉強冷藏最多放到隔餐(再加熱時火別大滾),但風味絕對大打折扣。我的經驗是,煮一鍋剛好一次吃完的量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