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辣椒注意事項:完整指南與實用懶人包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我是一個每天不摸點泥土就渾身不對勁的花園宅男。我家陽臺簡直是植物園,但說起種辣椒,那真是……一言難盡!記得頭一回興沖沖買了號稱「辣度破錶」的鬼椒苗,結果呢?三個月後它們以乾枯的姿態向我告別。我不死心啊,連續種死三批之後終於明白,種植辣椒注意事項真的不能靠滿腔熱血亂種一通。後來認真研究加實戰,現在我家陽臺年年辣椒多到吃不完,還得送鄰居!今天就把這些年積累的硬核經驗,毫不藏私地分享給同樣熱愛種植的你。來,一起變身辣椒達人吧!

想種辣椒?品種選對就成功一半!

新手千萬別像我當初那樣傻,衝動買了鬼椒、哈瓦那這種高難度品種(除非你跟我一樣有被虐傾向)。在臺灣這種氣候,挑個「耐命」的品種超重要:

  • 雞心辣椒: 這真是我的心頭好!辣度夠(小辣到中辣看種植環境),結果量誇張地多,連續採收能力一流,病蟲害相對少,根本是臺灣家庭種植的模範生。重點是,它很適應我們潮濕又熱的天氣。
  • 糯米椒(不辣的那種): 別被名字騙了,它一點都不辣,吃起來甜甜脆脆,我家小孩搶著摘。植株長得壯,病害也少,怕辣的朋友或想給小朋友體驗種植樂趣的,選它準沒錯。
  • 朝天椒: 經典款!辣度在中辣以上,小小一株就能結滿紅通通的辣椒,觀賞性一流。但它有點怕長時間大雨,盆栽種的話,梅雨季記得幫它挪個不會淋到太多雨的位置(雨直接打容易掉花掉果)。
  • 獅子頭辣椒: 果型胖嘟嘟超可愛!辣度溫和(微辣到小辣),肉厚吃起來口感好。植株比較大叢,需要多點空間(盆栽建議5號盆以上)。

臺灣常見辣椒品種推薦比較表

品種名稱 辣度 適合環境 結果量 病蟲害抵抗力 特別注意事項 推薦指數
雞心辣椒 小辣 ⭐⭐⭐ ~ 中辣 ⭐⭐⭐⭐ 耐濕熱,適應性強 爆量 ⭐⭐⭐⭐⭐ ⭐⭐⭐⭐ 新手首選,幾乎無缺點 ⭐⭐⭐⭐⭐
糯米椒 (不辣) 完全不辣 耐濕熱 高產 ⭐⭐⭐⭐ ⭐⭐⭐⭐ 怕辣者、親子種植首選 ⭐⭐⭐⭐⭐
朝天椒 中辣 ⭐⭐⭐⭐ ~ 大辣 ⭐⭐⭐⭐⭐ 怕長時間大雨,需排水佳 中高產 ⭐⭐⭐⭐ 中等 ⭐⭐⭐ 梅雨季避雨防落果,盆栽觀賞性佳 ⭐⭐⭐⭐
獅子頭辣椒 微辣 ⭐⭐ ~ 小辣 ⭐⭐⭐ 需要較大空間 中等 ⭐⭐⭐ 中等 ⭐⭐⭐ 盆栽需大盆(5號以上),肉厚口感佳 ⭐⭐⭐⭐
鬼椒/哈瓦那 超激辣 ⭐⭐⭐⭐⭐⭐⭐ 極怕潮濕爛根 中等 ⭐⭐⭐ ⭐⭐ 高手挑戰用,新手易失敗,需嚴格控水 ⭐⭐
五彩辣椒 (觀賞) 微辣 ⭐⭐ ~ 小辣 ⭐⭐⭐ 觀賞為主 中等 ⭐⭐⭐ 中等 ⭐⭐⭐ 果實色彩繽紛變化,適合點綴陽臺 ⭐⭐⭐

(貼心小提醒:表格裡的星星越多,表示在這方面表現越好或越需要注意喔!)

講到買苗,我現在都乖乖去信譽好的實體花市或農友種苗行買。網購?踩雷機率太高了!曾經貪便宜,收到貨開啟一看,苗細得像牙籤,沒幾天就掛了。種植辣椒注意事項第一步:苗要壯!挑那種莖幹粗粗、葉子厚實深綠、沒有蟲咬痕跡的,根系稍微白白的(別挑根都從盆底竄出來糾結成團那種「根圈苗」)。買種子自己播?當然可以,成就感更大,但從播種到能採收,得多等至少一兩個月,而且發芽率有時看運氣。重點來了:播種或買苗的時間點超級關鍵!

掌握黃金播種期!別讓你的辣椒錯過好天氣

這是我血淚的教訓!以前不懂,秋冬興起就買苗來種,結果長得慢吞吞,開花也零零落落。辣椒是標準的熱帶寶寶,它最愛25-30℃的溫度,怕冷也怕超級大暴雨!

  • 臺灣最理想的播種/定植時間:「清明節」過後到「端午節」前後(大約 3月中下旬到5月)這段時間把苗種下去最穩當。這時候氣溫穩穩上升,梅雨還沒正式發威(或者剛開始),辣椒苗能趁機把根系長壯來應付接下來的濕熱挑戰。
  • 避開NG時間:
    • 冬天 (12月-隔年2月): 太冷!辣椒會直接罷工停止生長,幼苗更容易冷死(除非你有溫室裝置)。
    • 盛夏酷暑 (7月-8月): 中午太陽太毒辣,盆栽土溫飆高,根系會被「蒸熟」,而且容易缺水萎凋。如果盛夏才想種,務必選半日照或下午有遮蔭的地方。
    • 梅雨季高峰期: 連續下豪雨,排水差的盆子或菜圃,辣椒根部泡水爛掉的機率超高!爛根是辣椒頭號殺手! 別像我之前那樣,眼睜睜看著葉子突然整株蔫掉,挖起來看根都黑了…沒救。

(問個問題:你家陽臺或頂樓,一天能曬到幾個小時的陽光?這直接決定你要選哪個位置種辣椒!)


打造辣椒豪宅:陽光、土壤、盆子都不能馬虎!

嘿,別急著把苗塞進土裡!給它一個舒服的家,它才會用滿滿的辣椒回報你。這部分絕對是種植辣椒注意事項的核心!

  1. 陽光!陽光!還是陽光! 辣椒是超級陽光控!它需要每天至少6小時的直射陽光(最好是8小時以上)。種在陽光不足的地方?結果就是:枝條細長軟弱(徒長)、開花少、結果更少、味道也不夠辣!陽臺族請把家裡陽光最毒辣的那個角落留給它(我家是西南向陽臺,下午曬到爆)。
  2. 盆器怎麼選?排水孔是命脈!
    • 大小: 別小氣!單株辣椒至少要用5號盆(直徑約15公分),想要長得壯、結果多,7號盆(直徑約21公分)以上更理想。盆子越大,土越多,保水保肥力越好,根系也更能伸展(根系健康,地上部才能長得好)。
    • 材質: 塑膠盆、陶盆、美植袋都可以。重點只有一個:底部排水孔一定要大、要暢通! 我甚至在用塑膠盆時,會自己用電鑽在側面靠近底部的地方多鑽幾個小洞加強排水。曾經用過一個底部孔超小的美盆,一場大雨後……爛根悲劇重演。
  3. 土壤介質:關鍵在於「疏鬆透氣」和「肥沃」! 這點太重要,讓我多嘮叨幾句。
    • 千萬別用: 挖來的園土(黏重不透氣,容易板結)、或是太便宜的劣質培養土(可能含建築廢棄物,排水透氣極差)。我用過某牌超便宜培養土,澆水後像泥沼,三天都不乾,差點害死我的寶貝辣椒。
    • 推薦配方 (懶人包): 直接買「蔬果專用培養土」,通常已經調配好基礎肥份和透氣性。想自己調?試試看這個簡單比例:
      • 好的泥炭土或椰纖塊 (提供保水保肥與疏鬆):約 60%
      • 粗珍珠石或粗粒蛭石 (加強排水透氣):約 30%
      • 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提供基礎養分,如雞糞肥、蚯蚓糞肥):約 10%
    • 進階小技巧: 盆底鋪一層約 2-3公分 厚的發泡煉石或小碎石當「排水層」,預防盆底積水,效果超有感!
    • 酸鹼度: 辣椒喜歡微酸性到中性的土(pH值 5.5-7.0)。大部分市售培養土都在這範圍內。如果種久了發現生長變差,可以考慮用苦土石灰稍微調整(但新手通常不用太擔心這個)。

(試著捏捏你現有的培養土,澆濕水後隔天如果還黏答答捏得出水,那就不及格!快去買新的吧!)


澆水與施肥:寧可餓點渴點,也別撐死淹死!

種死辣椒的兩大元兇:澆太多水、施太多肥!真的,我犯過的錯比你吃過的鹽還多(誇飾法XD)。

  • 澆水哲學 - 「見乾見濕」是王道!

    • 口訣:「土面乾了再澆透」。 怎麼判斷?最簡單就是手指插進去土裡約一個指節深(2公分左右),感覺乾燥了,再澆水!千萬別「每天固定澆一杯」,天氣變化、盆子大小、植株大小都會影響需水量。
    • 澆水方式: 溫柔點,沿著盆緣慢慢澆,讓水慢慢滲透整個土團,直到水從底部排水孔流出來為止。這才是真正的「澆透」。別對著莖基部猛灌,容易傷根或引發病害。
    • 季節調整:
      • 春夏生長旺季: 需水量大,尤其是開花結果期,天氣熱時可能每天都要澆(但還是要確認土乾了才澆!)。
      • 冬天/陰雨天: 需水量少,有時一禮拜才澆一次。盆土濕濕的就絕對別再澆!爛根警告!
      • 梅雨季: 把盆栽墊高,讓排水更順暢,必要時移到淋不到雨的地方避難幾天。看到盆底盤積水?馬上倒掉!
    • (真心話): 我有一株朝天椒,就是被我媽「愛心澆水」天天灌,不到兩週就陣亡了。她還很委屈說「我看葉子有點垂就澆啊…」拜託,葉子垂也可能是其他問題(根爛了吸不到水也會垂!),先摸土準沒錯!
  • 施肥攻略 - 薄肥勤施最安全!

    • 基肥: 上盆或移植前,拌入土裡的基礎養分。推薦用腐熟有機肥(如雞糞肥、羊糞肥)緩效性顆粒肥(如好康多、魔肥)。用量看產品說明,寧可少一點,別放過多(肥傷很致命)。
    • 追肥: 等植株開始長出新葉、或是開花結果後,額外補充的肥料。
      • 生長期 (長枝葉為主):氮素(N)比例較高的均衡肥或葉菜肥(例如N-P-K標示 20-10-10 或類似的),讓枝葉茂盛。
      • 開花結果期: 轉換成高磷鉀肥(磷P催花促果,鉀K讓果實飽滿增辣度)(例如N-P-K標示 10-30-20、15-20-25 或開花肥、花果肥)。
    • 施肥訣竅:
      1. 濃度寧淡勿濃: 液態肥一定要照說明書再稀釋(我習慣稀釋到建議濃度的 1/2 或 2/3)。濃肥=燒根!
      2. 頻率: 生長期大約 1-2週一次。開花結果期可以 7-10天一次。天氣太熱(>32℃)或太冷(
      3. 施肥前一定要確認盆土是濕潤的! 乾土施肥,肥份濃度會瞬間飆高,直接燒根給你看。切記!
      4. 有機 vs 化學肥: 我喜歡用有機肥(如液態海藻精、魚精、發酵過的液態有機肥),感覺對土壤比較好,味道也比較不那麼嗆鼻。化學速效肥效果快,但真的要更小心用量。可以交替使用。
    • 肥傷警訊: 葉子邊緣焦枯、捲曲、新芽萎縮、突然大量落葉… 看到這些,立刻停止施肥,並用大量清水澆灌盆土(俗稱洗根),把多餘的肥分沖掉。

(問問自己:上次施肥是什麼時候?肥料的N-P-K數字你看得懂嗎?)


修剪與立支架:讓辣椒通風又挺拔

別以為辣椒不用剪!適度修剪能讓它通風好、長得壯、結果更多、也減少病蟲害。

  • 摘心(打頂): 當小苗長到你想要的高度(例如 15-20公分),可以把最頂端那小小的嫩芽掐掉(用乾淨的指甲或小剪刀)。這樣做會促使它長出更多的側枝,將來結果的位置就多了!特別適合雞心椒、朝天椒這類會一直往上長的品種。我那株原本瘦高的雞心椒,摘心後爆出超多側枝,結果量翻倍!
  • 摘除初期花朵/小果: 苗還小時(高度小於 20公分 或枝條還很細弱),如果太早開花結小果,我會狠心把這些初期花和小果摘掉。目的是讓苗先把營養用來長高長壯根系和枝葉,等植株夠健壯了再讓它大量結果,這樣後續的產量和果實品質都會更好。別捨不得!
  • 清除底部老化葉: 植株下層靠近土面的老葉、黃葉、病葉,定期把它們摘除乾淨。這些葉子容易藏匿病菌蟲卵,也阻礙盆土通風。保持底部清爽,減少病害發生機會。
  • 立支架: 對於像朝天椒這種結果後枝條容易彎曲下垂的、或是植株長得比較高大的品種(獅子頭),適時插根小竹竿或專用花架支撐非常必要!可以防止枝條被風吹斷或被果實壓垮。用軟繩輕輕固定就好,別綁太緊。

(聽過「通風好,病蟲少」嗎?修剪就是為了讓風能吹進去!)


病蟲害大魔王來襲!有機防治實戰守則

啊!蚜蟲!我的辣椒葉子捲起來了! 白粉病又來了!葉子上都是白粉! 這些都是種植辣椒常見的惡夢。對付它們,我堅持走有機防治路線,畢竟自己吃的東西,不想噴化學藥劑:

  • 蟲害篇:
    • 蚜蟲 (綠色或黑色小蟲,聚集嫩梢): 最常見!初期發現少量時,用強力水柱噴掉最簡單有效(記得噴葉背)。或自製肥皂水(1公升水+5-10cc 中性洗碗精,搖出泡泡)噴灑蟲體,讓牠窒息。噴完隔幾小時記得用清水沖一下葉子。嚴重時用窄域油(礦物油)噴灑(照說明稀釋),物理性窒息蟲體。
    • 粉蝨 (小白蛾,碰葉子會飛起): 超煩人!黃色黏蟲板物理誘殺效果不錯(掛在植株旁邊)。持續噴灑窄域油也有用。它們很會躲,要有耐心多噴幾次。
    • 紅蜘蛛 (葉背有細小紅點或蛛網,葉面變黃白點): 乾燥悶熱時易爆發!加強葉背噴水增加濕度可以抑制。嚴重時噴苦楝油(具有驅避與擾亂生長作用)或窄域油。一定要噴到葉背!
    • 斜紋夜盜蟲/甜菜夜蛾 (葉子被啃食光,或有綠色大蟲): 晚上出沒的壞蛋!晚上拿手電筒抓蟲! 最原始也最有效(要有點勇氣)。或者噴灑蘇力菌(生物性殺蟲劑,對毛蟲類有效,對人畜相對安全)。撒矽藻土在土面和嫩葉上,蟲爬過會被割傷脫水而死(雨後要補撒)。
    • 潛葉蠅 (葉面出現彎曲白色隧道): 噁心!看到被畫地圖的葉子,立刻摘除銷毀(丟垃圾桶,別丟堆肥)。掛黃色黏板誘殺成蟲。
  • 病害篇:
    • 疫病 (莖基部變黑褐凹陷腐爛,整株萎凋): 潮濕多雨時最可怕!幾乎沒救!預防勝於治療!
      • 嚴格控水: 土不乾不澆,避免盆土長期濕漉漉。
      • 保持通風: 植株間距拉開,修剪過密枝葉。
      • 避免淋雨: 梅雨季盡量擋雨。
      • 澆水不潑濺: 澆土面,別噴到莖基部。
      • 一旦發現,立刻隔離病株,嚴重者整株移除銷毀,盆土也別再用了。
    • 白粉病 (葉面有明顯白色粉狀物): 潮濕不通風易發生。初期發現,可以用 1:10 ~ 1:20 的小蘇打粉水溶液噴灑葉面(正反面都要),改變葉面酸鹼度抑制菌絲。環境改善(通風、日照足)最根本。有機資材可用葵無露(脂肪酸鹽類,窒息菌體)或亞磷酸+氫氧化鉀混合液(誘導植物產生抗病力)。
    • 炭疽病 (果實上有凹陷褐色圓斑): 高溫多濕時容易發生在果實上。及時摘除病果銷毀。加強通風排水。採收後徹底清理病果落葉。

辣椒常見病蟲害有機防治速查表

病蟲害名稱 危害特徵 有機防治對策 預防關鍵
蚜蟲 綠/黑小蟲群聚嫩梢,葉片捲曲 1. 強力水柱沖走
2. 噴灑肥皂水 (1L水+5-10ml中性洗碗精)
3. 噴灑窄域油 (照說明)
定期檢查嫩梢,保持通風
粉蝨 葉背小白蛾,觸動植株即飛舞 1. 懸掛黃色黏蟲板
2. 連續噴灑窄域油 (葉背要噴到!)
避免植株過密,及早懸掛黏板
紅蜘蛛 葉背細小紅點/蛛網,葉面黃白點狀失綠 1. 加強葉背噴水 (提高濕度)
2. 噴灑苦楝油或窄域油 (務必噴透葉背!)
避免環境過於乾燥悶熱,定期沖洗葉背
斜紋夜盜蟲 葉片被啃食殆盡,找到綠色大毛蟲 1. 夜間手電筒捕抓
2. 噴灑蘇力菌 (對毛蟲專一有效)
3. 植株基部撒矽藻土
夜間巡視,清除附近雜草
潛葉蠅 葉面出現白色蜿蜒隧道 1.徹底摘除受害葉片並銷毀 (勿堆肥!)
2. 懸掛黃色黏板
及早摘除病葉,保持園區清潔
疫病 莖基部黑褐腐爛,整株急速萎凋 極難治療!預防為主!
發現病株立即移除銷毀,連土帶盆丟棄
1. 嚴格控制澆水 (土乾才澆)
2. 盆土排水性極佳
3. 避免莖基部淋濕/土壤覆蓋過高
4. 梅雨季避雨
白粉病 葉片正反面出現白色粉狀斑塊 1. 噴灑小蘇打水 (1-2g/1L水)
2. 噴灑葵無露 (照說明)
3. 噴灑亞磷酸+氫氧化鉀混合液 (誘導抗性)
加強通風與日照,避免過度擁擠
炭疽病 辣椒果實上出現圓形凹陷褐斑 1. 立即摘除病果銷毀
2. 採收後徹底清除病果落葉
避免果實過密接觸,保持通風乾燥

(重要備註:進行任何噴灑,請選擇涼爽的「清晨」或「傍晚」進行,避免高溫造成藥害!)

重點中的重點: 對付病蟲害,「預防」永遠比「治療」重要一百倍! 提供辣椒良好的生長環境(陽光足、通風好、排水佳、不亂澆水施肥),植株自然強健,抵抗力就強,病蟲害自然少。我現在陽臺辣椒,除了偶爾看到幾隻蚜蟲用水沖掉,幾乎不太需要噴東西了。這就是掌握種植辣椒注意事項帶來的回報!


採收與儲存:享受豐收的甜蜜時刻!

看著辣椒從小白花,變成小綠果,再慢慢轉紅(或變黃、變紫,看品種),這過程超療癒!採收也有小技巧:

  • 採收時機:
    • 青椒狀態: 果實飽滿、顏色變深綠(或其他品種的固有色,如糯米椒的淺綠或帶點黃),硬度夠時就可以採收。適合喜歡較溫和辣度或需要清脆口感時(如炒菜用)。
    • 完熟狀態: 果實完全轉為品種該有的鮮豔色彩(紅、黃、橙、紫等),辣度和香味達到頂峰!適合做辣椒醬、曬乾辣椒或想要最濃鬱風味時。特別注意: 有些品種(像朝天椒)在完熟轉紅過程中,果肉會稍微變薄變軟一點(但辣度暴增),看個人喜好。
  • 採收方法: 用乾淨的剪刀或園藝剪,連同一小段果柄剪下。 不要硬扯,容易傷到枝條或其他果實。溫馨提醒: 採收辣椒後千萬別揉眼睛或摸臉! 辣素沾到會痛死!建議戴個薄手套採收。採完務必徹底洗手(可以用點食用油或酒精搓洗,再用肥皂洗淨)。
  • 儲存方式:
    • 短期冷藏 ( 用廚房紙巾稍微包一下,放進保鮮袋或保鮮盒,留點縫隙,冷藏儲存。別洗!保持乾燥。
    • 冷凍儲存 (數個月): 洗淨擦乾後,整條或切段/切圈,放入保鮮袋或保鮮盒,冷凍。要用時直接取用,不用退冰(炒菜、煮湯、做醬都行)。
    • 曬乾/烘乾: 洗淨擦乾,可用針線串起來吊掛通風處曬乾(避免淋雨),或用食物乾燥機、烤箱低溫烘乾(注意溫度別太高以免燒焦)。完全乾燥變脆後,放入密封罐儲存。需要時可整條用或磨成辣椒粉。
    • 浸泡油/醋: 製作辣椒油、辣椒醋,風味獨特又能儲存較久。
    • 做成辣椒醬/剁椒: 這是消耗大量辣椒的好方法!網路上食譜很多。

(看著自己種的辣椒變成餐桌上的美味,那種滿足感,真的無法形容!)


種植辣椒注意事項終極懶人包

玩辣椒這麼多年,踩過無數坑,濃縮出這幾條絕對不能犯的錯,幫你省下幾年的摸索時間:

  1. 澆水過度手癢害死苗: 土沒乾就澆,爛根死最快!管好你的手,手指戳下去確認再行動。
  2. 施肥過量愛心變毒藥: 肥料不是雞湯,越多越好!薄肥勤施,濃度減半更安全。看到新葉捲曲變形?快洗根!
  3. 盆器太小憋壞辣椒根: 5號盆是底線,7號盆以上更開心。別讓它的根無處伸展!
  4. 日照不足變成豆芽菜: 一天曬不到6小時?勸你別種辣椒了,改種耐陰植物吧。光照是辣椒的生命能量!
  5. 季節亂種事倍功半: 冬天種辣椒?勇氣可嘉但結果悲劇。春天到初夏,才是定植的黃金期。
  6. 土壤爛排水差根部窒息: 培養土要挑好的,盆底孔要夠大,排水層不能省。泡水爛根沒商量!
  7. 放任病蟲害蔓延全軍覆沒: 看到蟲蟲危機或葉子怪怪的,立刻處理! 初期好處理,爆發了很難救。平時多觀察!

認真把這些種植辣椒注意事項記在心裡,落實到行動上,你的辣椒園離大豐收就不遠了!陽臺也能變身辣椒樂園!記住,種植的樂趣在於過程,享受每一片新葉、每一朵小白花、每一個小辣椒帶來的驚喜吧!

辣椒種植 Q & A 快問快答

Q1:在臺灣,用盆栽種辣椒真的能成功嗎?會不會很難?

絕對可以!而且很適合! 我就是陽臺盆栽派的。重點是:盆要夠大(至少5號盆)、土要好(排水透氣優先)、陽光要夠足(每天直曬6小時以上)、澆水要管住手(土乾再澆)。掌握這幾點,陽臺辣椒大豐收不是夢!盆栽反而更好控制環境呢。

Q2:我的辣椒葉子一直變黃然後掉落,是什麼問題?怎麼辦?

葉子黃掉原因很多!先自我檢查:

  • 澆水過多? (最常見爛根前兆,摸土是否一直濕濕的?停水幾天觀察)
  • 缺水? (整個土團乾透太久?澆透水看是否恢復)
  • 缺肥? (尤其老葉先黃可能是缺氮肥,但新施肥要小心濃度!)
  • 盆太小根系長滿? (檢查盆底根是否竄出?該換大盆了)
  • 紅蜘蛛? (仔細看葉背有無紅點或細絲?加強沖水或噴油)
  • 自然老化? (底部少量老葉黃化掉落是正常的,摘掉就好)

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優先懷疑澆水問題。

Q3:為什麼我種的辣椒都不太辣?怎麼讓它更辣?

辣椒辣度主要由品種基因決定!種到糯米椒當然不會辣。想辣?選朝天椒、雞心椒、甚至挑戰鬼椒。另外,環境壓力會稍微提升辣度:

  • 陽光要超級充足! 曬越多通常越辣。
  • 水分「稍微」控制: 結果期別讓它太舒服,等土比較乾了(但別到嚴重萎凋)再澆水,製造一點點乾旱壓力(但過頭會落果)。小心操作!
  • 施鉀肥: 結果期用高鉀肥(如海藻精、草木灰溶液),有助果實發育和風味累積(辣度也屬風味一環)。

但說實在,挑對品種才是王道! 別指望雞心椒能辣到噴火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