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第一次聽到「鰆魚」這個名字,我和很多人一樣,有點懵。這不就是土魠魚嗎?嘿,還真不是!(或者說,不完全一樣)這大概是關於鰆魚最大的誤會了。後來跑漁港跑得勤了,跟老漁夫混熟了,才搞清楚這中間的彎彎繞繞。簡單來說,在臺灣,我們常說的「土魠魚」,通常指的是康氏馬鮫(Scomberomorus commerson),體型更大,肉質更厚實,價格嘛...也常常更貴一些(錢包在哭泣)。而廣義的「鰆魚」(Scomberomorus spp.) 其實是一個大家族,除了康氏馬鮫,還包括像斑點馬鮫(白腹仔)、朝鮮馬鮫(闊腹)等等成員。它們都是鯖科的親戚,肉質、風味有些相似,但也各有特色。
臺灣常見"鰆魚"家族成員比較 | 主要種類 | 外觀特徵 | 風味/口感特點 |
---|---|---|---|
土魠魚 (正土魠) | 康氏馬鮫 | 體型最大,背部藍黑帶深藍斑點 | 肉質最厚實,油脂豐厚,口感飽滿,香氣濃鬱,價格通常最高 |
鰆魚 (狹義,或稱白腹鰆) | 斑點馬鮫 | 腹部銀白,背部藍綠帶深色斑點或線條 | 肉質細緻緊實,油脂適中,風味清爽甘甜,價格相對親民 |
闊腹仔 | 朝鮮馬鮫 | 體型側扁,腹部特別寬闊 | 肉質軟嫩,油脂豐富,適合油煎或煮湯 |
其他 (如煙仔、馬加) | 其他馬鮫種類 | 體型、斑紋各異 | 風味口感接近,價效比高 |
就我的經驗,市場上標「鰆魚」的,很多時候指的是斑點馬鮫(白腹鰆),體型比土魠小一號,價格也相對親民可愛許多,但風味一點也不輸!它的肉質緊實細緻,油脂分佈恰到好處,煎煮炒炸樣樣行,是家庭料理的超級好夥伴。當然,偶爾奢侈一下買正土魠(康氏馬鮫)來享受那更澎湃的油脂香氣,也是人生一大樂事啦!(尤其是做成土魠魚羹,那個香氣...嘖嘖)
跑漁港,我的鰆魚尋寶記
說起買鰆魚,我個人最推薦的還是跑一趟產地漁港。還記得去年冬天(大概12月中吧,那天有點冷,海風呼呼的),我特地去了一趟屏東東港。東港的鰆魚(尤其是土魠)可是名聲響噹噹!一進魚市,那股濃濃的海味混合著冰塊的寒氣就撲面而來。只見攤位上躺著一條條銀光閃閃、碩大肥美的魚獲,魚眼晶亮飽滿,魚鰓是鮮豔的櫻桃紅,用手指按壓魚身,觸感緊實有彈性,馬上回彈——這就是新鮮的鐵證!魚販阿伯看我識貨,笑著說:「少年仔,這批今天凌晨才靠岸,『現流』的啦!做生魚片都行!」(現流意指現撈上岸,最新鮮)那次買回來香煎,那魚油的芬芳...真的,在一般超市很難買到那種頂級鮮度。所以說,懂門道、挑對時間地點,真的很重要!鰆魚的產季主要在秋末到隔年春天(約10月到隔年3月),尤其是冬至前後到農曆年間,是最肥美的「黃金期」。
從魚攤到廚房:鰆魚的華麗變身
買回來的鰆魚,想要變成餐桌上的佳餚,前置處理是關鍵。鰆魚肉質好,但缺點就是...刺多!特別是腹部靠近中間那排Y字型的小刺,很惱人。我的經驗是:如果是買整條魚,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徹底刮鱗、去內臟、洗淨血合(魚骨邊深紅色的部分,腥味來源)。接著,取魚排是門技術活。用一把鋒利的薄刃刀,貼著中骨把兩大片魚肉片下來(骨頭別丟,留著煮湯超鮮)。片下來的魚排,記得仔細檢查,用尖嘴夾或專門的拔刺鉗,把那些惱人的肌間刺一根根拔掉。這步驟不能偷懶!尤其是給老人小孩吃的話。處理好的魚排,可以切塊、切片,看你想做什麼料理。
說到處理,不得不提「熟成」這個有點專業的技巧。我實驗過幾次:把處理乾淨、擦乾的鰆魚魚排,放在冰箱冷藏室(0-2°C)的架子上(下面墊個網架透氣),用保鮮膜輕輕覆蓋(不密封),放個1-3天。這過程會讓魚肉本身酵素作用,水分微微散失,肉質會變得更緊緻綿密,鮮味物質(核苷酸)也會更集中,風味層次提升不少!有點像牛排的乾式熟成原理。當然,這需要很新鮮的魚和嚴格的溫度控制,新手可以從1天開始試試,風味確實不同凡響。不過,如果是立刻要吃,新鮮直送當然是最棒的選擇啦!
鰆魚儲存有訣竅!
一次買多了吃不完?冷凍儲存是必須的。但冷凍鰆魚,絕對不是直接丟進冷凍庫那麼簡單!無效冷凍會讓魚肉組織被冰晶破壞,解凍後變得乾柴腥羶,白白糟蹋好魚。我的終極秘訣是:「三明治急速冷凍法」。步驟如下:
- 擦得超乾: 魚塊表面用廚房紙巾徹底拍乾,不留一滴水珠(水分是冰晶元兇)。
- 個別包裝: 每塊魚肉(或每餐份量)用保鮮膜緊緊包裹,像裹木乃伊一樣,完全隔絕空氣。
- 鋁箔助攻: 外面再包一層鋁箔紙,進一步阻隔空氣和異味,同時幫助快速導冷。
- 急速冷凍: 放進冷凍庫時,務必放在溫度最低、冷空氣迴圈最好的地方(通常是冷凍庫最上層或後壁金屬板附近)。有「急速冷凍」功能的冰箱當然更好。重點是讓魚肉核心溫度在最短時間內降到-18°C以下。
- 集中管理: 凍硬後,可以放入密封保鮮袋集中管理,標上日期。
(重要!儲存期限參考)
鰆魚儲存方式與建議期限 | 環境 | 建議最長儲存期限 |
---|---|---|
冷藏 (未處理) | 0-4°C | 1-2天 |
冷藏 (清潔處理後) | 0-4°C | 2-3天 |
冷凍 (家用冰箱 -18°C) | 妥善包裝無效冷凍 | 1-2個月 (風味最佳) |
冷凍 (家用冰箱 -18°C) | 妥善包裝急速冷凍 | 3-4個月 (品質較佳) |
這樣處理的鰆魚,解凍後的口感風味,絕對比你隨便一塞好上N倍!解凍時,記得前一晚放到冷藏室慢慢解凍,風味流失最少。急用的話,連同密封袋泡在冷水(最好是冰水)中,也能減緩肉質劣化。千萬不要室溫解凍或用熱水解凍!那簡直是謀殺魚肉的鮮味。
好啦,處理好新鮮的鰆魚,接下來就是最令人興奮的料理時刻了!分享幾道我百做不膩、家人朋友都按讚的私房食譜:
香煎檸檬胡椒鰆魚排
這道是經典中的經典,簡單快速零失敗,最能凸顯鰆魚本身的鮮美。
食材 (2人份):
- 新鮮鰆魚排 2片 (約250-300克,厚度1.5-2公分)
- 海鹽 適量 (我用的是粗粒海鹽,風味更好)
- 現磨黑胡椒 大量!(一定要現磨的,香氣差很多)
- 檸檬 1顆 (擠汁用,再留幾片裝飾)
- 橄欖油 或 耐高溫的植物油 1大匙
- (可選) 新鮮百里香或迷迭香 一小撮
做法:
- 魚排準備: 鰆魚排徹底洗淨擦乾(非常重要!煎才不會油爆也不容易破皮)。兩面均勻抹上薄薄一層海鹽和大量現磨黑胡椒。靜置10-15分鐘稍微入味。這時可以擠上半顆檸檬汁,輕輕按摩一下魚肉。
- 熱鍋熱油: 取一個厚底平底鍋(鐵鍋或不沾鍋都行),中大火預熱。倒入油,油溫要高到微微冒煙(但別燒焦)。有溫度槍的話,大約180°C。
- 下鍋煎製: 將擦乾表面水分的魚排(記得把醃出的水擦掉),魚皮朝下放入熱油中。魚排下鍋時會發出響亮的「滋啦」聲,這就對了!不要急著翻動,讓魚皮在高溫下迅速定型、變脆。輕輕按壓魚排,確保整片接觸鍋底。這時可以放上可選的香草。
- 掌控火候: 保持中大火煎約2-3分鐘(視厚度調整),直到邊緣變白,魚皮呈現漂亮的金黃酥脆。這時用鍋鏟小心地翻面(如果怕破,用兩個鏟子輔助)。翻面後,轉中火,繼續煎1.5-2.5分鐘。判斷熟度:用筷子或叉子插入魚肉最厚的地方,能輕易穿透且肉質呈現不透明白色,就是好了。鰆魚不宜久煎,否則口感會變硬柴。
- 起鍋靜置: 煎好後立刻起鍋,放在盤子裡靜置3-5分鐘。這步驟很重要,讓肉汁重新分佈,口感更Juicy。
- 上桌: 享用前再擠上剩下的檸檬汁,放上檸檬片點綴。配點清爽的沙拉或烤蔬菜,完美!

小提醒:有時煎出來的魚肉中間會帶點粉紅(尤其靠近骨頭部位),別擔心,只要肉是熱的、質感是緊實的,那通常是肌紅蛋白,不是沒熟,反而更嫩!當然,如果你非常介意,可以稍微煎久一點點。
日式味噌燒鰆魚
這是我從一位日本料理師傅那裡偷師來的做法,濃郁的味噌甘甜完美包裹魚肉,超級下飯!
食材 (2人份):
- 鰆魚輪切 (約2公分厚) 2塊 或 魚排切厚塊
- 醃漬醬汁:
- 白味噌 2大匙 (我喜歡用偏甜的西京味噌)
- 味醂 1.5大匙 (沒有的話可用1大匙米酒+1/2小匙紅糖代替,但風味有差)
- 清酒 1大匙
- 細砂糖 1小匙 (視味噌甜度調整)
- 薑泥 1小匙
- 沙拉油 少許 (用於煎魚)
- 白芝麻 (煎香) 適量
- 蔥花 少許 (裝飾)
做法:
- 醃漬入味 (關鍵!): 將味噌、味醂、清酒、糖、薑泥在碗中混合均勻成濃稠醬汁。把鰆魚塊放入醬汁中,用手或湯匙確保每一面都均勻裹上厚厚的醬料。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醃漬至少2小時,如果可以,隔夜更棒!(我通常前一天晚上醃好,隔天下班回來直接煮)
- 去除多餘醬料: 醃好的魚塊取出,用湯匙輕輕刮掉表面大部分的醃醬(保留薄薄一層即可,太多容易燒焦變苦)。刮下來的醬汁別丟,等等煮醬用。
- 煎魚定香: 平底鍋燒熱,加少許油。魚塊下鍋(皮朝下或肉厚面朝下),用中火將魚塊兩面煎至微微金黃上色,約各煎1.5-2分鐘。主要是定型、去除一些水分並帶出香氣,不用煎到全熟。
- 燒煮入味: 鍋中加入刮下來剩餘的醃醬和約50ml的水(或清酒+水),輕輕攪勻。醬汁煮滾後轉小火,蓋上鍋蓋,悶煮約5-8分鐘。中間可以小心翻面一次,讓魚塊均勻裹上醬汁。注意火候,避免燒焦。
- 收汁完味: 開啟鍋蓋,轉中火,將醬汁煮至濃稠,不斷用湯匙將醬汁淋在魚塊上,直到醬汁光亮濃郁地包裹住魚肉即可關火。
- 盛盤: 小心將魚塊盛盤,淋上鍋中濃稠的味噌醬汁。撒上煎香的白芝麻和蔥花點綴。配上一碗熱騰騰的白飯,絕配!

個人心得:這道菜的靈魂就在醃漬和醬汁的濃縮。味噌的鹹度差異很大,建議一開始糖不要放太多,煮醬汁時試一下味道,不夠甜再補點糖或味醂。如果醬汁太鹹,可以多加點水稀釋多煮一下。曾經失手放太多味噌,鹹到狂灌水... 記得教訓!
西京燒風味烤鰆魚
如果家裡有烤箱或氣炸鍋,這道超級簡便又高階的料理絕對要試試!西京燒是京都傳統的味噌醃烤法。
食材 (2人份):
- 鰆魚排 2片
- 西京漬床:
- 白味噌 (西京味噌尤佳) 4大匙
- 味醂 3大匙
- 清酒 1大匙
- 細砂糖 1.5大匙 (西京燒偏甜)
- 薑泥 1小匙
- 錫箔紙或烘焙紙
做法:
- 製作漬床: 將味噌、味醂、清酒、糖、薑泥混合均勻,即成西京漬床。
- 醃漬魚排: 在保鮮盒或深盤中,先鋪一層漬床。放上洗淨擦乾的鰆魚排,再將剩下的漬床均勻塗滿魚排兩面,厚厚覆蓋。蓋好蓋子或用保鮮膜密封,放入冰箱冷藏醃漬至少24小時,48小時風味更醇厚。
- 去除漬床: 醃好後取出魚排,用湯匙或刮刀輕輕刮掉表面大部分的味噌醬(保留薄薄一層)。刮下來的漬床可以密封冷藏,下次加點新鮮味噌調整還能再用一次。
- 預熱烤箱/氣炸鍋: 烤箱預熱至200°C (有熱風對流模式更好)。氣炸鍋預熱190°C。
- 烘烤: 在烤盤上鋪錫箔紙或烘焙紙(方便清理),放上魚排(魚皮朝下)。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烤約 10-15分鐘 (視厚度調整),或放入氣炸鍋烤約 8-12分鐘。烤到表面味噌醬變乾、深金黃色,邊緣略帶焦香,魚肉熟透即可。
- 靜置享用: 烤好取出,靜置2-3分鐘再享用。可以搭配一點蘿蔔泥或漬物解膩。

實驗小筆記:烤的時間真的要盯著點,味噌容易焦黑!我試過幾次,發現烤到最後幾分鐘最好守在旁邊。氣炸鍋效率更高,時間要縮短。烤出來的味道是鹹甜交織的濃郁味噌香,配上鰆魚的油脂,非常下酒!但坦白說,吃多了會有點膩,配點清爽的漬物或湯品比較平衡。
鰆魚的多樣面貌
當然,鰆魚的美味遠不止這幾種:
- 土魠魚羹: 這是臺灣經典小吃!炸過的鰆魚(多用土魠)塊,配上濃稠微甜的羹湯,撒上蒜苗香菜,再加點烏醋和胡椒粉,寒冬裡來一碗,暖胃又滿足。在家自己做,關鍵在魚塊裹粉(地瓜粉+少許麵粉)要酥脆,羹湯的勾芡和調味要恰到好處(柴魚高湯底很重要)。
- 鰆魚米粉湯: 用鰆魚骨熬出濃白鮮甜的湯底,加入炸過的魚塊和粗米粉,簡單用芹菜珠、油蔥酥提味,就是一道充滿古早味的暖心料理。秋冬吃特別舒服。
- 生魚片: 這就非常考驗魚的新鮮度了!通常是頂級的、急速冷凍處理過的「生食級」鰆魚(通常是正土魠或特定處理的鰆魚)。肉質呈現漂亮的淡粉紅色,油脂豐潤,口感緊實帶點彈性,蘸點醬油山葵就很棒。但一般市場買的,我真的不太敢生吃...風險太大。
- 一夜幹: 將鰆魚剖開、清除內臟後,浸泡在適量比例的鹽水(或混合清酒、味醂)中數小時,再取出風乾一晚。經過這個程式,魚肉會濃縮鮮味,肉質更緊實,適合直接烤來吃,鹹香下飯,配啤酒一流!
Q&A:關於鰆魚,你可能還想知道...
- Q:鰆魚和土魠魚到底是不是同一種魚?我還是好混亂!
- A:哎呀,這個問題真的很多人問!這麼說吧:(1) 狹義上: 臺灣市場常說的「土魠魚」專指康氏馬鮫,體型最大最貴。(2) 廣義的「鰆魚」則是馬鮫屬(Scomberomorus)魚類的總稱,包含土魠魚(康氏馬鮫)以及其他像斑點馬鮫(白腹鰆)、朝鮮馬鮫(闊腹)等「親戚」。(3) 市場現實: 很多魚販會把體型較小、價格較親民的斑點馬鮫(白腹仔)直接標示為「鰆魚」販售。所以你買到的「鰆魚」,很大機會是白腹仔,肉質細嫩好吃又划算;而標示「正土魠」的就肯定是比較高檔的康氏馬鮫了。簡單記:土魠是高階鰆魚的一種,但一般說的鰆魚多半是它的親戚(白腹鰆等)!
- Q:冷凍鰆魚總是感覺很腥,解凍後肉質也粉粉爛爛的,怎麼辦?
- A:這絕對是儲存和解凍方法出了問題!關鍵點請務必做到:(1) 買回家立刻處理: 新鮮魚獲越快處理冷凍越好。務必清潔乾淨、徹底擦乾。(2) 包裝要嚴實: 雙層包裹(保鮮膜+鋁箔或密封袋),絕對隔絕空氣!空氣接觸是氧化腥味的元兇。(3) 急速冷凍: 利用冰箱最冷的位置(通常是金屬板附近),讓魚肉快速透過最大冰晶生成帶(-1°C到-5°C),減少冰晶破壞細胞。沒這功能?那就用小包裝分裝,薄一點凍得快。(4) 正確解凍: 最佳是提前一天移至冷藏室慢解。急用請用密封袋裝好,泡在冷水(或冰水)中。切勿室溫解凍和熱水解凍!腥味和爛肉多半來自氧化和緩慢解凍造成的汁液流失與蛋白質變性。照我的「三明治包裝+急速冷凍+冷藏解凍」方法試試,差距真的很大!
- Q:料理鰆魚時,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去腥的技巧嗎?
- A:鰆魚其實腥味不算重,但處理不當還是會影響風味。我的秘訣是:(1) 務必清潔「血合」: 魚骨兩側深紅色的肉(稱為「血合肉」)是腥味主要來源之一,用刀尖或湯匙刮乾淨或用流水沖掉殘血。(2) 徹底擦乾水分: 下鍋前魚身一定要乾,濕答答的下鍋容易腥而且煎不脆。(3) 善用辛香料: 薑(泥或片)、蒜頭、蔥、米酒(或清酒)都是去腥好幫手,醃漬時或烹調初期加入。(4) 煎/烤溫度要夠: 高溫能迅速讓蛋白質凝固,鎖住肉汁同時揮發掉一些腥味物質。(5) 巧用酸味: 烹調後擠點檸檬汁、醋(烏醋、水果醋)或搭配酸味強的配菜(漬蘿蔔、泡菜)也能有效中和腥感並提鮮。基本上,魚夠新鮮 + 處理得當 + 烹調方法正確,腥味問題不大。
好啦,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 希望這些來自一個愛吃鬼的實際經驗和有點龜毛的料理筆記,能幫助大家更瞭解、更懂得欣賞鰆魚的獨特魅力。市場看到新鮮漂亮的鰆魚時,別再猶豫啦!挑一條回家,試試這些做法,享受一下這份來自大海的豐厚饋贈吧!記住,新鮮就是王道,處理是關鍵!下次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其他魚獲心得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