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說到眷村,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畫面?是低矮的平房、斑駁的牆面,還是巷弄間飄來的飯菜香?對於許多年輕一代來說,“眷村”可能只是一個歷史名詞。但對我這種愛鑽老巷子、聽老故事的人來說,眷村是臺灣戰後發展史上極其重要、也充滿人情味的一章。它承載了太多外省族群離鄉背井、落地生根的血淚與歡笑。新竹,作為早年重要的軍事與科技重鎮,自然聚集了龐大的眷村群落。隨著時代變遷,許多眷村面臨改建或拆除的命運。而新竹眷村博物館的誕生,就是為了儲存這份獨特且正在快速消逝的記憶。
這座博物館本身,就是故事的開始。它是由擁有超過50年曆史的“將軍村”中的三棟代表性建築——金城新村(空軍眷舍)活化再利用而成。走進園區,那種時光倒流的感覺特別強烈。灰色的水泥牆、紅色的磚瓦、綠色的木窗框,還有那標誌性的斜屋頂,經典的眷村建築風貌被完整保留下來。你會看到牆上覆原的標語口號、巷弄間設定的公共水龍頭、防空洞的入口... 這些細節,瞬間就把人拉回到那個物資相對匱乏,但鄰里情誼特別濃厚的年代。
新竹眷村博物館的展覽內容非常豐富且有深度。它不僅展示了眷村的歷史脈絡(從1949年後的形成、發展、到後來的改建),更著重於“生活感”的呈現。這裡沒有冷冰冰的玻璃櫃,而是透過大量的老照片、真實文物(鍋碗瓢盆、衣物、書信、證件、傢俱等)、情境復原(客廳、廚房、理髮店、小賣部)以及生動的口述歷史影音,讓你彷彿置身於當年眷村伯伯媽媽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你能聽到他們操著各省方言聊天,看到他們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發揮創意(比如用炮彈殼做花盆、用美援麵粉袋做內衣),感受到那種“一人有難,全村幫忙”的緊密社群情感。其中一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展區,是重現了眷村常見的“違建加蓋”風貌。那種為了爭取更多居住空間,各家各戶在狹小基地上“向上發展”、“向外擴張”的克難精神,真是既心酸又充滿生命力。我得說,新竹眷村博物館在營造氛圍和傳遞情感方面,做得相當成功,比起一些只有圖文解說的歷史博物館,更能觸動人心。不過,也要小小吐槽一下,有時展品說明牌的字偏小,對長輩遊客可能不太友善。
門票
好訊息!參觀新竹眷村博物館,無論你是本地人還是像我這樣的外地遊客,完全免費! 是的,你沒看錯,免費入場!這一點我必須先說,因為對預算有限的揹包客或家庭出遊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政府願意出資儲存並免費開放這樣的文化資產,我覺得非常值得肯定。免費不代表品質差,裡面的內容和維護都相當用心(至少我幾次去都保持得很好)。當然,免費也意味著它完全依靠政府的預算運作,所以大家參觀時一定要好好愛護展品和環境哦!
| 參觀費用 | 完全免費 |
|---|---|
| 是否需要預約 | 一般散客,不需預約 |
| 團體導覽預約 | 建議20人以上團體提前預約 |
| 備註 | 請愛護展品,遵守館內參觀規則 |
開放時間
規劃行程,時間最重要。新竹眷村博物館的開放時間如下:
- 週二至週日:上午 09:00 至 下午 17:00
- 休館日:每週一(如遇國定假日或補假日則照常開放,隔日休館)、農曆除夕及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選舉日
簡單來說,就是平常日子週二到週日都開,上午9點開門,下午5點關門(下午4點半以後就不能入場了,要留意)。禮拜一固定休息(除非遇到特殊假日調整)。另外就是農曆新年除夕和初一休息,還有天災或選舉日這種特殊公告日也會休。
這裡給個小貼士:新竹眷村博物館雖然不大,但內容很豐富,如果慢慢看、細細品味那些老照片和老物件,再聽聽口述歷史,待上2-3個小時是很輕鬆的(我個人第一次去就待了近3小時)。所以建議安排在行程中比較充裕的時間段,避免趕場。週末或假日人通常會多一點,但也不至於擁擠到無法參觀,整體參觀品質還是不錯的。平日去當然更清幽,更能靜靜感受那份懷舊氛圍。
交通
新竹眷村博物館位於新竹市北區,具體地址是:新竹市北區東大路二段105號。交通算是相當方便,無論開車、騎車或搭公共運輸都能到。
- 自行開車/騎車: 直接導航設定“新竹眷村博物館”即可。博物館旁邊有收費停車場(東大路橋下停車場),位置不算非常多,但通常等一等或繞一下都能找到位子(假日比較滿)。停車費率還算合理。騎機車的話,館區周邊找路邊停車格或白線停靠也很方便。停車場走到博物館入口大概3-5分鐘。
- 搭乘臺鐵: 坐到“新竹火車站”(不是高鐵站哦!)。從火車站出來,建議:
- 轉乘公車: 這是最推薦的方式!在新竹火車站前站(面對市區方向)的公車站,搭乘 藍線1區、藍線(經花市)、23路、28路、31路 公車,在 “東大新村”站 或 “體育館”站 下車(這兩站離博物館都很近,步行約3-5分鐘)。公車班次還算密集,可以用手機APP查實時動態。車程大約15-20分鐘。
- 步行: 如果你體力好、時間充裕(或者像我一樣喜歡用腳認識城市),從新竹火車站步行到博物館大約需要 25-35分鐘。路線是沿著中正路直走,右轉經國路,再左轉東大路二段即可。沿途會經過城隍廟商圈外圍,也是感受新竹舊城風貌的一段路。
- 搭計程車/利用叫車平臺: 從火車站搭計程車過去,車資大約在 120-150元新臺幣 左右,車程約10-15分鐘(看市區路況)。
- 搭乘高鐵: 坐到“高鐵新竹站”(在竹北),然後轉乘:
- 高鐵接駁車: 搭乘 “高鐵新竹站-新竹市區” 的免費接駁車(橘線或藍線),在 “體育館”站 下車,再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博物館。
- 臺鐵六家線: 從高鐵站內直接轉乘臺鐵六家線(往新竹方向),坐一站就到 “新竹火車站”,然後再按上面的方式前往博物館。全程(高鐵下車到博物館)大約需要 40-50分鐘。
- 計程車/利用叫車平臺: 直接從高鐵站搭車去博物館,車資較高,大約 300-400元新臺幣,車程約20-25分鐘(走快速道路)。

老實說,第一次去時我偷懶想打車,結果新竹火車站前計程車排班等了一會兒(非尖峰時段),後來發現公車真的很方便,而且還能看看市容(雖然新竹市區某些路段市容…嗯…比較有“特色”)。第二次去就學乖,乖乖搭公車了,省錢又省時(避開塞車的話)。
景點必去(館內亮點與推薦動線)
新竹眷村博物館雖然由三棟建築組成,但展覽空間是連貫且主題清晰的。我會建議大家按照館方建議的動線走(通常入口處有指示),這樣能比較完整地理解眷村的歷史演變。不過,裡面有幾個我個人認為絕對不能錯過的亮點:
- 時光走廊 - 歷史回溯區: 一進門就能感受到。這裡用圖文、文物和影音,清晰地梳理了眷村從形成(1949年後)、發展、高峰期到面臨改建的整個歷史脈絡。對“眷村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形成?”這類基本問題,在這裡能得到很好的解答。那些泛黃的老照片,尤其是早期眷村克難生活的景象,特別震撼人心。我特別喜歡看那些早期的證件(軍人補給證、戶口名簿)和手寫家書,字裡行間都是故事。
- 家的模樣 - 生活情境復原區: 這是新竹眷村博物館最吸引人、也最具特色的部分!博物館把好幾戶典型的眷村家庭客廳、廚房甚至小院子的場景近乎1:1地復原出來。老式的藤沙發、大同電風扇、貼著獎狀的牆壁、牆上掛著的明星月曆、竹編的搖籃、櫥櫃裡的鐵皮餅乾盒、廚房裡的大灶和鋁製飯盒... 每一個細節都精準還原了那個年代的生活感。走進這些空間,彷彿能聽到當年媽媽在廚房炒菜的鍋鏟聲、小孩在巷子裡追逐的嬉笑聲。我第一次走進那個復原的小客廳時,莫名有種回到小時候外婆家的親切感(雖然我家不是眷村),那種氛圍營造真的做得很好。記得留意那些藏在角落的小物件,往往藏著大故事。

- 巷弄風情 - 公共空間展示: 眷村生活不僅是關起門來過日子,公共空間才是情感交流的核心。博物館重現了眷村裡常見的“福利社”(小賣部)、公共水龍頭、理髮店外牆等意象。特別是那個福利社的櫥窗,裡面陳列著當年流行的零嘴、玩具、罐頭食品,像王子麵、健素糖、彈珠汽水,看了讓人會心一笑,也勾起很多童年回憶(暴露年齡了)。牆上還畫著當年流行的漫畫人物或電影海報,充滿時代感。
- 聲影記憶 - 口述歷史影音區: 別急著跳過那些螢幕!新竹眷村博物館收集了大量眷村長輩的口述訪談。聽他們用帶著鄉音的話語,娓娓道來當年的生活點滴、思鄉情懷、鄰里趣事、甚至是搬遷時的無奈與不捨。那種真實的聲音和表情,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更具感染力。找個位置坐下,安靜地聽上幾段,你會對眷村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動。有一次我就坐在那裡聽了快半小時,聽一位老伯伯講他如何在眷村空地種菜養雞的故事,特別生動。
- 客家與眷村的相遇(特展/常設展區): 因為新竹也是客家大縣,部分展覽也探討了在地客家人與眷村族群的互動與融合,這是比較獨特的角度。看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如何在同一個社群裡共同生活、互相影響,挺有意思。
- 建築本身: 別忘了抬頭看看天花板的結構,觀察一下建築的格局(如狹長的“一條龍”式配置)。博物館本身就是最好的展品之一,體現了早期眷村建築的特色與限制。
我的建議參觀節奏:先走馬看花快速瀏覽一遍全景,對整體有概念後,再挑你感興趣的區域(比如復原的老家、口述歷史)細細品味。記得穿上舒適的鞋子,雖然館內不算超大,但走走看看站站,也要點體力。館內禁止飲食,但外面有休息區。
附近景點
逛完充滿歷史感的新竹眷村博物館,如果時間還早(通常下午逛完時間剛好),新竹北區及市中心一帶還有很多值得一訪的景點,可以串成一日遊行程:
新竹市立動物園 (Hsinchu Zoo):- 介紹: 這可是全臺現存最老的動物園!創立於民國25年(1936年)。雖然規模無法跟木柵動物園比,但它走的是小而美的精緻路線,更像一個充滿綠意、適合親子同遊的生態公園。近年經過大規模整修,環境變得更好,動物福利也更受重視。園內有許多歷史建築(如舊大門、噴水池)被保留下來,新舊交融。特別適合帶小朋友來,或者像我這種對老地方有獨特情感的人來尋幽訪勝。
- 地址: 新竹市東區食品路66號(就在新竹眷村博物館旁邊,過個東大路橋就到,超級近!步行3-5分鐘)
- 交通: 同上,和博物館交通方式一樣。從博物館走過去超方便。
- 營業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 09:00-17:00 (最後入園16:00);每週一及農曆除夕休園。門票超便宜,全票才50塊錢!
- 介紹: 緊鄰著新竹動物園和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是一個非常開闊、綠意盎然的城市公園。麗池是公園裡美麗的日式庭園池塘,湖畔有日式木造建築“湖畔料亭”(現在作為藝文空間),春天時九重葛盛開,景色非常優美。池塘裡有很多錦鯉和綠頭鴨,適合散步、放空、拍照。公園裡還有體育場、假日花市(在體育館旁)。逛完博物館和動物園,來這裡走走休息非常愜意。
- 地址: 新竹市東區公園路(動物園、玻璃館都在公園範圍內)
- 交通: 同上,就在博物館和動物園隔壁。
- 營業時間: 公園是24小時開放,但建議白天前往較安全。湖畔料亭等設施開放時間需另外查詢。
- 介紹: 新竹的玻璃產業很有名!這個博物館就坐落在新竹公園內(麗池旁),由日治時期的自治會館改建而成,建築本身就很有味道。館內展示國內外精美的玻璃藝術品,介紹玻璃的製作工藝、歷史發展,也有DIY體驗活動(需預約或現場報名)。展品精緻璀璨,充滿藝術感,和新竹眷村博物館的歷史懷舊是截然不同的風情,很適合搭配著一起遊覽。

- 地址: 新竹市東區東大路一段2號(就在新竹公園內)
- 交通: 從新竹眷村博物館步行過來約10-12分鐘,或搭乘公車在“公園”站下車。
- 營業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 09:00-17:00;每週一、農曆除夕及初一休館。門票也很親民。
- 介紹: 這可是北臺灣香火最鼎盛的城隍廟!建立於乾隆年間,歷史悠久,是國家三級古蹟。廟宇建築雕樑畫棟,非常華麗。更重要的是,這裡是新竹美食的超級核心!廟口夜市(其實白天也很熱鬧)聚集了眾多知名老字號小吃。逛完有深度的博物館,正好來這裡祭五臟廟,體驗最接地氣的新竹庶民生活。
- 地址: 新竹市北區中山路75號
- 交通: 距離新竹眷村博物館稍遠,步行約20-25分鐘(沿著東大路轉北大路或中山路)。從博物館搭公車(往火車站方向)在“城隍廟”站下車最方便,車程約5-10分鐘。
- 營業時間: 廟宇本身約05:00-22:00開放參拜。廟口小吃攤大多從中午前後開到晚上,部分老店甚至一大早就開賣。
- 介紹: 如果城隍廟是傳統代表,那改造後的東門市場就是新舊融合的典範!這個歷史悠久的公有市場,經過改造後,一樓保留傳統市場功能,二樓則進駐了許多充滿個性、主打異國料理或創意小吃的年輕人攤位,晚上尤其熱鬧。環境雖然稱不上高階(畢竟是老市場),但那種新舊交融、充滿活力的氛圍非常獨特,很適合晚餐時段來覓食探險。
- 地址: 新竹市東區大同路86號(靠近城隍廟)
- 交通: 通常會和城隍廟安排在一起逛。距離新竹眷村博物館同樣建議搭公車或步行一段。
- 營業時間: 傳統攤位白天營業(06:00-14:00左右),二樓特色小吃與餐廳多為傍晚至深夜營業(17:00-23:00或更晚),各店不一,建議晚上去。

附近酒店
新竹是科技重鎮,旅館選擇很多,從平價商務型到高階飯店都有。新竹眷村博物館位於北區,鄰近新竹火車站及市中心,住宿選擇主要集中在火車站周邊、北大路、民生路一帶,交通都很便利(通常搭公車幾站就到博物館)。這裡列出幾家不同價位、評價不錯的供參考:
- 福泰商務飯店 (Forte Hotel Hsinchu):
- 介紹: 老牌的四星級商務飯店,口碑穩定。位置超好,就在新竹火車站正對面!房間乾淨舒適,服務到位,設施完善(有餐廳、健身房)。對於主要依靠火車/公車移動、且想住在鬧市中心的旅客來說,非常方便。步行到城隍廟也只需10分鐘。
- 地址: 新竹市東區公道五路二段111號(就在火車站前站出口對面)
- 交通: 從飯店到新竹眷村博物館:直接到火車站前公車站搭藍1區、藍線(經花市)、23、28、31路公車即可抵達,車程約15分鐘。計程車約5分鐘。
- 價格範圍: 中偏高,平日約2500-3500元新臺幣/晚起。
- 新竹英迪格酒店 (Hotel Indigo Hsinchu Science Park):
- 介紹: 國際連鎖品牌,設計風格現代時尚年輕,融入在地元素(如玻璃、科技)。位置在關新路商圈(靠近科學園區),離新竹眷村博物館稍遠一點(約3-4公里),但離高鐵站較近(有接駁車),周邊餐廳、咖啡館林立,生活機能新潮便利。適合追求設計感、喜歡新興商圈的旅客。
- 地址: 新竹市東區公道五路二段111號(近新莊車站)
- 交通: 從飯店到新竹眷村博物館:需搭計程車或利用叫車平臺,車程約15分鐘(視路況)。或步行約10分鐘至“創新二村”站搭82路公車到“東大新村”站(約25-30分鐘)。
- 價格範圍: 偏高,平日約4000-6000元新臺幣/晚起。

- 新竹國賓大飯店 (Ambassador Hotel Hsinchu):
- 介紹: 新竹老牌的五星級飯店,服務、設施(游泳池、三溫暖、多間餐廳)都有一定水準。位置在市中心民生路上,鬧中取靜。步行可到城隍廟、護城河親水公園。是比較傳統的豪華飯店體驗。
- 地址: 新竹市東區中華路二段188號
- 交通: 從飯店到新竹眷村博物館:可步行至市區搭藍1區、藍線(經花市)、23、28、31路公車,或在飯店門口搭計程車,車程約10分鐘。
- 價格範圍: 高,平日約4500-6500元新臺幣/晚起。
- 新竹蜂巢旅館 - 車站館 (Bee House Hsinchu Station):
- 介紹: 平價連鎖旅店,以乾淨、簡約、高CP值著稱。位置非常好,就在火車站後站出口旁。房間不大但設計合理,基本設施齊全(有自助洗衣)。非常適合預算有限、只需要乾淨地方過夜、重點在玩而非住飯店的揹包客或小資族。我住過幾次,覺得價效比真的不錯。
- 地址: 新竹市東區林森路34號(火車站後站出口右轉即到)
- 交通: 從旅館到新竹眷村博物館:步行到前站公車站搭車,方式同福泰飯店,非常便捷。
- 價格範圍: 經濟型,平日約1200-2000元新臺幣/晚起。
- 新竹伊普索酒店 (EPISODE Hsinchu):
- 介紹: 凱悅集團旗下的新銳品牌,定位為“生活方式”酒店。位於新興的關埔重劃區(離高鐵站較近,離市中心稍遠),設計感強且年輕化,公共空間寬敞舒適(有共享工作區、餐廳酒吧)。適合喜歡新潮氛圍、對住宿空間和設計有要求、且不介意離市中心有段距離的旅客。

- 地址: 新竹市東區龍山西路99號
- 交通: 從飯店到新竹眷村博物館:需搭計程車或利用叫車平臺,車程約15-20分鐘。
- 價格範圍: 中偏高,平日約3000-4500元新臺幣/晚起。
| 旅館名稱 | 型別/特色 | 距離新竹眷村博物館 | 交通方式 (到博物館) | 價格帶 (平日/晚起) |
|---|---|---|---|---|
| 福泰商務飯店 | 四星商務/位置極佳 | 步行稍遠 (搭車近) | 公車數分鐘直達 | 中偏高 (NT$2500+) |
| 新竹英迪格酒店 | 五星設計型/近科學園 | 較遠 (約3~4km) | 需搭計程車/公車轉乘較久 | 高 (NT$4000+) |
| 新竹國賓大飯店 | 老牌五星豪華 | 中等 (約2km) | 公車/計程車約10分鐘 | 高 (NT$4500+) |
| 蜂巢旅店 (車站館) | 平價經濟/乾淨便捷 | 步行稍遠 (搭車近) | 公車數分鐘直達 | 經濟 (NT$1200+) |
| 新竹伊普索酒店 | 新銳設計/生活風格 | 較遠 (約4~5km) | 需搭計程車 | 中偏高 (NT$3000+) |
附近美食
逛完新竹眷村博物館,肚子咕咕叫了吧?新竹可是美食之都!無論是經典的城隍廟小吃,還是眷村味、客家菜,或是新潮的咖啡館餐廳,都值得一試。主要集中在城隍廟周邊及市區商圈:
經典城隍廟口小吃:這是新竹美食的精華區!必吃:
- 阿忠肉圓: 新竹肉圓特色是用紅槽肉做的內餡,皮Q彈,淋上特調醬料和蒜泥,風味獨特。我個人喜歡它的皮勝過餡料。
- 郭家元祖潤餅: 料多實在,蔬菜爽脆,花生粉香,口味清爽不膩。排隊是常態,但值得。
- 柳家肉燥飯: 香噴噴的肉燥淋在白飯上,簡單卻迷人,記得配一碗魚羹湯。
- 阿城號米粉炒 + 骨仔肉湯: 新竹米粉細而有彈性,炒得夠味;骨仔肉湯清甜。經典組合。
- 冬瓜仙草絲 + 各種冰品/甜湯: 飯後甜點,清涼解膩。廟口有好幾家都不錯。

- 段純貞牛肉麵: 發源自新竹眷村的知名牛肉麵,湯頭濃郁(分紅燒、番茄等),牛肉大塊軟爛,在新竹市區有多家分店(如武陵店)。味道偏重,喜歡濃味的人會愛。假日排隊很可怕…
- 老五鹹粥: 宵夜場的名店(晚上八九點才開),雖然叫鹹粥,但各式熱炒、炸物才是主角(炸蚵仔、炸紅糟肉、炸豆腐等),充滿臺味快炒的熱鬧氛圍。環境很Local,要有心理準備。味道下飯,適合一群人喝酒聊天。
- 如意餅店 / 梅花村餅舖: 尋找眷村老味道的點心,如燒餅、酥餅、豆沙餅、麻花等。很多老新竹人的回憶。買點當伴手禮也不錯。
新竹是客家大縣,別忘了試試:
- 老頭家客家菜: 家常客家料理,如薑絲大腸、客家小炒、梅乾扣肉、粄條等,口味地道。適合多人合菜。
- 北埔老街 (稍遠但值得): 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安排去北埔老街(車程約30-40分鐘),那裡是客家美食重鎮,粄條、擂茶、麻糬、柿餅、各種粿類都很有名。
- 東門市場二樓: 前面提過,這裡進駐了許多特色小店,如日式丼飯、泰式料理、港式煲仔飯、美式漢堡、精釀啤酒吧等,選擇多且充滿年輕活力,晚餐好選擇。
- 李克承博士故居 a-moom: 日式老屋改建的咖啡館,環境清幽雅緻,適合下午茶休憩。離城隍廟不遠。
- 一百種味道: 知名水果塔專賣店(總店在金城一路),塔皮香酥,水果新鮮多樣,視覺味覺雙重享受。女孩們會尖叫的地方。
我的私房建議: 午餐或晚餐去城隍廟擠一擠,感受地道小吃(記得避開週六日用餐尖峰,人潮會讓你懷疑人生)。下午可以去東門市場二樓或找間特色咖啡館歇腳。宵夜可以挑戰老五鹹粥的熱炒。在新竹吃,準備好你的胃容量就對了!對了,新竹風大,食物涼得快,趁熱吃風味最佳。
Q&A (快速問答)
A: 如果是走馬觀花、拍照打卡,大約1小時。但如果想仔細看展品、聽口述歷史、感受氛圍,建議預留 最少2-3小時 比較充裕。它是值得慢下來品味的地方。
A: 非常適合學齡兒童以上的小朋友! 博物館內容生活化,有復原的老房子和生活場景(就像走進爺爺奶奶時代),小朋友會有新鮮感。加上旁邊就是動物園,可以輕鬆排成親子半日遊。館內環境對推嬰兒車也算友善(個別區域門檻需注意)。
A: 有! 新竹還有其他眷村文化園區或遺蹟。例如:
- 將軍村 (開放圖書資訊園區): 就在新竹眷村博物館正對面!是更大範圍的空軍眷村活化區,有更多修復的老屋,現在進駐了獨立書店、文創小店、咖啡輕食館、展覽空間等。氛圍很棒,很適合散步、拍照、喝杯咖啡。跟博物館一起逛,眷村體驗更完整。
- 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 位於東大路的另一段(需搭車)。專門紀念當年駐守新竹、執行特殊任務的空軍特種部隊“黑蝙蝠中隊”的歷史。內容更偏向軍事歷史,適合對這部分歷史特別感興趣的遊客。
- 忠貞新村市集 (原建中一路): 部分眷村改建後形成的特色小店聚集區(如豆漿店、饅頭店、小餐館),還能感受到一點點眷村的生活氣息殘留。
一趟新竹眷村博物館之旅,不只是看展品,更是走入一段交織著鄉愁、韌性、融合與生命力的臺灣共同記憶。下次你來新竹,別隻想著科學園區和米粉貢丸,花點時間走進這座寧靜卻充滿故事的博物館吧,相信你也會被那份真實而溫暖的歷史人情味所打動。它可能不會讓你“哇”一聲驚歎,但絕對會讓你帶著若有所思的滿足感離開。好啦,我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對你的行程規劃有幫助!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