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帶著鹹味拂過臉龐,眼前盡是藍與白交織的漁港景象,蚵架在陽光下閃著微光。布袋第三漁港,這個名號遠不如布袋漁市響亮,卻藏著最道地的漁村脈搏。作為走遍全臺大小漁港的旅人,這裡意外讓我停下腳步,不是因為喧囂,而是那份未被觀光浪潮完全沖刷掉的淳樸。還記得第一次誤打誤撞開車進來,導航失靈繞了兩圈才找到入口,差點錯過港邊那家阿嬤的鮮蚵面線,那滋味至今難忘。
目錄
老實說,現在的布袋第三漁港,既不是最熱鬧的,港口規模也非最大。初訪者或許會有點錯愕,心想:“就這?” 它的魅力,在於卸下觀光包裝後的日常。清晨看膠筏滿載而歸(尤其在秋冬蚵肥季節!),午後曬著太陽看漁民補網,黃昏時金光照亮整片水域,那份寧靜自在,是匆匆打卡無法體會的。布袋第三漁港 的美,需要慢下腳步。
交通&停車:自駕最方便,但車位是場小冒險
想到達布袋第三漁港,最實際的方法絕對是開車或騎機車。大眾運輸?老實說,不太友善。搭臺鐵到嘉義站下車後,轉乘嘉義客運布袋線(路線7207、7209),在“布新橋”站下車。聽起來簡單?但巴士班次真的不多,一小時才一班是常態(有時更少),下車後還得頂著海風走個10-15分鐘才能到港邊。如果拖家帶口或行李多,真心建議包車或直接自駕。
停車區域 | 車位數量 (預估) | 步行至港邊時間 | 收費狀況 | 優缺點 | 個人經驗備註 |
---|---|---|---|---|---|
港區路邊 | 非常有限 (約10格) | 0-1 分鐘 | 免費 | ✅ 超近,方便裝卸物品; ❌ 常滿位,易違規停車 | 清晨6點前或平日非假日較有機會 |
布新橋頭空地 | 約20-30格 | 3-5 分鐘 | 免費 | ✅ 免費、位置較多; ❌ 無遮蔭,步行稍遠 | 最常用選擇,尤其是週末 |
布袋漁市停車場 | 大型 (超過百格) | 8-12 分鐘 | 💰 計時收費 (小客30/hr) | ✅ 車位絕對夠; ❌ 收費、遠、假日排隊繳機率高 | 停過一次就不想停,走到第三漁港腳超酸 |
龍宮餐廳旁空地 | 約15格 | 4-6 分鐘 | 💰 通常免費 (私人地看老闆) | ✅ 位置尚可; ❌ 不明確,有時會關閉 | 碰運氣,有開就停 |
開車的話,導航設定“布袋第三漁港”最準確,別隻輸入“布袋漁港”,那會把你帶到熱門但有點距離的觀光漁市(布袋第一漁港)。接近目的地時,放慢車速!主要入口在“布新橋”附近,招牌不大,容易錯過(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說到停車,絕對是痛點!港區本身的停車空間小得可憐(大概10格頂天),幾乎被當地漁民和作業車輛佔滿。遊客主要停在布新橋頭一塊較大的免費空地(泥土地,無劃線,看技術停),或更遠一點的布袋漁市收費停車場(要走回來至少10分鐘,夏天很曬)。建議:
- 早點到! (尤其假日,9點後車位就很拼)
- 別開太大臺車
- 保持耐心,繞一下或停遠點當作散步。
景點必去:深入漁港靈魂的角落
布袋第三漁港 的魅力不在華麗景點,而在於“看”與“體驗”那些漁港的日常肌理。丟掉打卡心態,用眼睛和心去感受:
-
港灣觀景臺 & 堤防漫步:
- 看什麼? 這裡是俯瞰整個港灣作業的最佳據點!膠筏進出、起重機吊掛漁獲、漁民在船上整理裝備、岸邊補網修船…活動都在眼前。日落時分更是絕景,夕陽金光灑滿港灣水面,常常美到忘了按快門。
- 去哪看? 碼頭旁有個抬高的水泥平臺(簡易觀景臺),視野最好。沿著堤防內側走也很棒,更貼近水面(⚠️注意安全,別太邊緣)。堤防外側是長長的海堤步道(規劃尚可),風大但視野開闊,看臺灣海峽的浪。
個人心得: 我特別喜歡清晨(6-8點)來,漁港剛甦醒,作業聲此起彼落但不嘈雜,光影也柔和。帶杯咖啡坐在堤防邊發呆,是奢侈享受。老實說,這裡的海景不算無敵,但配上漁港元素,就是獨特。
-
蚵棚風光 & 生態觀察:
- 看什麼? 布袋第三漁港 是重要的蚵仔產地。港灣內停泊的膠筏上,常堆滿準備出海或剛收回的蚵架(整串牡蠣殼)。退潮時,近岸淺灘會露出部分蚵棚基樁,形成特殊地景。這裡更是鳥類覓食天堂(尤其冬季),小白鷺、夜鷺、鸕鷀很常見,細心點還能發現鷸鴴類水鳥。
- 去哪看? 港灣內水面抬頭可見蚵架。退潮時灘地(注意安全,勿深入淤泥)或堤防上用望遠鏡看鳥最佳。港口近海處常有成群海鳥跟著漁船飛。
個人心得: 對生態或養殖漁業有興趣的人會覺得超有趣!看漁民處理蚵殼、修補蚵架是城市裡看不到的風景。帶個輕便望遠鏡很值得。不過蚊子不少,防蚊液必備!
-
漁作日常體驗 (非正式觀覽):
- 看什麼? 這才是布袋第三漁港 的精髓!看漁民在港邊整理漁網(那手法之快!)、修補船隻(敲敲打打充滿生命力)、吊卸漁獲(小管、蝦蟹、各種雜魚)、買賣魚貨(直接在岸邊議價,充滿草根味)。靠近漁具倉庫那邊,常有人在補網曬網。
- 去哪看? 整個港區作業區(避開明顯私人區域或作業危險區)繞一圈就能近距離看到。重點區域在膠筏停泊區周邊及小型作業碼頭附近。
個人心得: 尊重是第一要務!別靠太近干擾作業,保持距離安靜觀察就好(拍照也請先眼神示意或詢問)。漁民大多專注工作,但偶爾對到眼,一個點頭微笑,常能換來樸實的回應(甚至幾句熱情的臺語問候)。這種不加修飾的生活感,最令人回味。記得有次看到阿伯俐落地殺魚,手法乾淨利落,簡直是藝術。比起觀光漁市的表演性質,這裡真實百倍。
附近景點:順道一遊的好選擇
玩完布袋第三漁港,時間充裕的話,周邊有不少值得順道探訪的點,各有特色:
高跟鞋教堂
- 介紹: 這個點評價很兩極!巨大的藍色玻璃高跟鞋造型教堂,是嘉義縣府力推的婚拍地標。造型確實搶眼(高達17公尺),適合拍奇趣或網美照,但…嗯,就說它是個“裝置藝術”比較貼切,教堂功能很象徵性。內部空間不大,主要看外觀和周邊小造景。
- 地址: 嘉義縣布袋鎮海興街6號
- 交通: 離布袋第三漁港 超近!開車/騎車約3分鐘(就在布新橋另一端),走路也只需10-15分鐘(沿港區道路即可達)。
- 營業時間: 戶外園區 24小時開放 (夜間有燈光,但較暗);遊客中心/部分設施 09:00 - 17:30(可能依季節微調)。
布袋觀光漁市 (布袋漁港)
- 介紹: 這跟布袋第三漁港 完全不同氛圍!非常熱鬧、商業化的大型觀光漁市。一樓是生鮮區(賣各種現流魚獲、乾貨),二樓是熟食區(代客料理、小吃攤林立)。想買魚貨、吃現燙海鮮、感受人聲鼎沸的漁市氣氛,這裡是首選,但價格和品質得自己多比多看。
- 地址: 嘉義縣布袋鎮岑海里中山路3號
- 交通: 離布袋第三漁港 約2公里。開車/騎車約5分鐘(有明確路標)。走路較遠(約25-30分鐘),不太推薦。
- 營業時間: 漁市:大約 09:00 - 19:00 (各攤收攤時間不一,下午較熱鬧); 熟食區:約 10:30 - 20:00 (部分店家可能更晚)。
好美寮溼地(好美里)
- 介紹: 國家級的濱海溼地保護區,擁有多樣地貌(沙灘、沙洲、瀉湖、紅樹林)。生態資源豐富(招潮蟹、彈塗魚、水鳥),還有俗稱“網寮”的傳統捕魚設施可看。最出名的是“好美里3D彩繪村”,民宅外牆畫滿立體海洋生物彩繪,拍照效果不錯,但規模不算大。適合喜歡自然生態、放空、拍拍趣味照片的人。
- 地址: 嘉義縣布袋鎮虎尾寮(好美里,彩繪村主要範圍在好美國小周邊)
- 交通: 離布袋第三漁港 約8-10公里。強烈建議開車或騎機車前往,約15-20分鐘車程。大眾運輸極不方便。
- 營業時間: 戶外空間及彩繪村 24小時開放(但建議白天前往);溼地導覽需預約(可洽布袋遊客中心)。
洲南鹽場
- 介紹: 布袋曾是臺灣重要鹽場,洲南鹽場是復曬的觀光鹽田。可以瞭解傳統曬鹽工序(收鹽、耙鹽體驗),看鹽田風光(尤其夕陽倒影很美),也能購買高品質的日曬鹽產品(如霜鹽、鹽花)。有導覽解說更深入(推薦預約)。
- 地址: 嘉義縣布袋鎮新厝仔402號
- 交通: 離布袋第三漁港 約6公里。開車/騎車約10-12分鐘。定位“洲南鹽場”即可。
- 營業時間: 園區開放:08:30 - 17:30(最後入場16:30); 導覽及體驗活動需預約,時間依場次而定(建議先上官網或FB粉絲專頁查詢預訂)。
美食推薦:港口邊的在地好味道
逛完布袋第三漁港,餓了?港口周邊有幾家在地人常光顧、真正“近水樓臺”的小吃,值得嚐嚐鮮:
阿嬤的鮮蚵面線
- 介紹: 沒有華麗招牌,就在港邊路旁一個簡單的攤子(或鐵皮屋)。主打就是超新鮮的布袋蚵仔(牡蠣)!面線湯頭是大骨清湯底,勾薄芡,重點全在那肥美鮮甜、完全沒有腥味的蚵仔上,簡單撒點芹菜末、蒜泥、辣醬就超好吃。分量實在,CP值高。缺點是環境很簡陋(介意者請斟酌)。
- 地址: 布袋第三漁港 港區入口附近(布新橋頭轉進來直走路邊,看到人聚集的小攤就對了,認明煮麵阿嬤!)(注:因無店名,位置描述最準確)
- 營業時間: 大約上午 06:30 - 下午 13:30 左右(賣完就收,尤其蚵仔!建議早上去)。⚠️ 不定期休息(看天氣或阿嬤心情)。
- 價位: 蚵仔麵線 小碗 60元 / 大碗 80元(大碗蚵仔更多,推薦!)。可加滷大腸(需額外付費,約20-30元)。
港邊現燙海鮮攤
- 介紹: 這攤(或幾攤合併的概念)就在布袋第三漁港 作業碼頭旁的空地。漁民捕獲的現流仔(小管、蝦、蟹、各種當季海魚),直接在這裡簡單料理(清燙或烤)。最大賣點就是超新鮮、價格相對漁市透明實在(因為少了中間盤商)。選好海鮮,老闆當場秤重計價幫你燙熟,旁邊有座位區(超簡陋塑膠桌椅)可以立刻享用。吃的是海味原味!季節性強(漁獲每天不同),環境很原始(就是海邊攤)。
- 地址: 布袋第三漁港 港灣內側,靠近膠筏停泊區旁的小空地。
- 營業時間: 大約中午 11:00 - 傍晚 17:00(主要看當日漁獲量及天氣,收攤時間不定)。下午時段比較穩。
- 價位: 時價! 燙一盤小管或白蝦約 200-350元(視大小數量),烤魚依魚種大小 200-600元 都有可能。點餐前務必問清楚一斤多少錢、你選的那份多重再決定!人多分食較划算。
港口海產店 (小型家常菜)
- 介紹: 港口邊有幾家(大概2-3間)看起來像住家的小型海產店(如“阿月海產”、“港邊灶咖”之類的名稱),主要做漁民和附近工人的生意。選單簡單(沒有豪華龍蝦石斑),就是家常快炒海產:炒海瓜子、蚵仔煎蛋、蒜泥鮮蝦、炒青菜、魚湯等。口味偏傳統臺味,用料實在新鮮(近水樓臺嘛),環境一般但比路邊攤好。適合想吃點熱炒配白飯的人。
- 地址: 布袋第三漁港 港區道路旁的家庭式店面(留意看掛的小招牌或人潮)。
- 營業時間: 大約 11:00 - 14:00 (午餐) ; 17:00 - 20:00 (晚餐) (各店略有不同,晚餐不一定開)。
- 價位: 熱炒類每盤約 120-250元,魚湯 (時價) 約 200-400元,白飯每人10-15元。人均消費約 250-400元 可以吃很飽。
Q&A:解答你的布袋第三漁港疑惑
Q1:布袋第三漁港值得特別去嗎?會不會很無聊?
這取決你的期待!如果你追求的是遊樂設施、熱鬧商店街、拍照打卡美爆點,那可能會失望。但如果你想看真實的漁港作業、感受慢節奏的漁村氣息、嚐到港口第一線的新鮮海味(尤其是蚵),並且不介意簡單甚至有點簡陋的環境,布袋第三漁港 絕對有其獨特魅力。我會說:抱著“觀察與體驗”的心態來,而非“觀光消費”的心態,你會收穫更多。
Q2:在布袋第三漁港可以買到新鮮魚貨嗎?
可以,但方式跟觀光漁市不同!布袋第三漁港 沒有集中的魚市場。想買新鮮魚獲有兩個途徑:
- 等漁船進港: 主要看運氣(通常是清晨或特定漁汛期),漁民會在碼頭邊直接卸貨小量販賣,價格通常不錯,但種類數量不定。
- 港邊現燙海鮮攤: 可以直接跟老闆購買他們當日進貨的新鮮蝦、小管、螃蟹等(買回去自己煮),價格比燙好的划算些,但也比大漁市貴一點點(優點是確保超級新鮮,剛下船)。
Q3:去布袋第三漁港玩,安排多久時間比較適合?
純粹逛布袋第三漁港 本身,慢慢走、看看作業、拍拍照、吃個東西, 大約1.5 - 2.5小時 就很充裕(除非你想坐很久看海發呆)。但如果要搭配附近景點:
- 單純玩漁港+吃海鮮: 2-3小時。
- 漁港 + 高跟鞋教堂: 3小時左右。
- 漁港 + 布袋觀光漁市: 需要至少4小時(兩地跑加吃)。
- 深度遊 (加好美里或洲南鹽場): 建議安排大半天甚至一整天在布袋。
夕陽把整個布袋第三漁港染成一片暖金色,膠筏安靜地停泊,空氣裡只剩下風聲與海浪輕拍堤岸的聲響。我坐在堤防邊,手上還留著剝完蝦的淡淡海水味。旅行久了,開始偏愛這種不完美的真實。布袋第三漁港沒有高跟鞋教堂的豔麗喧囂,卻擁有最深刻的漁村心跳。那些清晨的引擎聲、午後補網的專注身影、阿嬤面線裡飽滿的蚵仔鮮甜,都成了旅途中最踏實的印記。或許下次路過布袋,你也能給自己一個小時,停下腳步,感受這座布袋第三漁港獨有的時間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