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看到土就手癢的種植狂熱者,我家陽臺簡直是小型植物園(雖然常被家人念太亂)。從香草到觀葉,能塞的空間都塞滿了,但說到空心菜種植,絕對是我最自豪也最常推薦給朋友的專案!為什麼?因為它太好種、太快收成了,幾乎沒有失敗的空間。今天就來分享我這幾年摸爬滾打(真的踩過不少雷)累積下來的空心菜種植心得,手把手帶你種出脆嫩又沒農藥的空心菜!
目錄
空心菜品種面面觀:選對菜苗成功一半
空心菜真的不是隻有一種喔!光是市場常見的、我自己種過的,差異就很大。選錯品種,後續管理會差很多。
- 大葉種(水蕹菜): 這是我最常種也最推薦新手入門的品種。葉片寬大、深綠色,莖比較粗壯。優點是生長快速、產量高,一個月左右就能收成第一次。特別喜歡水,很適合水耕或半水耕。缺點是莖如果太老,纖維會比較粗,口感稍微差一點點。我通常用來煮湯或快炒,煮湯吸飽湯汁口感超棒!市場上買到的多半是這種。
- 小葉種(旱蕹): 葉子相對細長,顏色也淺一點。最大優點是比較耐旱(相對啦!空心菜還是愛水的),莖比較細嫩,口感更清脆爽口,涼拌或清炒一流!缺點就是生長速度比大葉種慢一點點,產量也相對少些。如果你家陽臺陽光比較強烈或土耕為主,可以試試看這個品種。老實說,我覺得這個品種風味確實比較清甜。
- 白梗種: 莖的部分是淡綠色或接近白色的。特色就是莖特別脆嫩,纖維感非常低,生吃涼拌都很適合。但缺點是莖比較細軟,支撐力差一點點,容易倒伏,而且蟲害似乎特別喜歡它(我的血淚教訓,後面講蟲害會提到)。適合喜歡吃嫩莖部位的人。口感是真的好,但管理要更花點心思。
| 品種型別 | 外觀特徵 | 主要優點 | 主要缺點 | 推薦烹調方式 | 新手推薦度 |
|---|---|---|---|---|---|
| 大葉種 (水蕹菜) |
葉片寬大深綠,莖粗壯 | 生長最快!產量最高! 超愛水份!易照顧 |
莖易老化變粗 纖維較多 |
煮湯、快炒 | ★★★★★ |
| 小葉種 (旱蕹) |
葉片細長較淺綠,莖較細 | 口感清脆爽口 相對較耐旱 |
生長較慢一點點 產量相對較少 |
清炒、涼拌 | ★★★★☆ |
| 白梗種 | 莖部淡綠或近白色 | 莖部極度脆嫩!纖維最少! 風味清甜 |
莖細軟易倒,蟲害最愛! 需更仔細管理 |
生吃、涼拌 | ★★★☆☆ |
📌 我的挑選心法:

- 陽臺水耕/盆底墊水盤: 無腦選「大葉種」就對了!省心又高產。我的主力幾乎都是它。
- 土耕為主,陽光強: 試試「小葉種」,耐旱性較好,口感也讚。
- 追求頂級嫩莖口感: 挑戰「白梗種」,但要有跟蟲蟲奮戰的心理準備!(我現在偶爾種一點點解饞用)。

空心菜最愛的窩:打造完美生長環境
空心菜真的不挑,但要讓它長得快又好,環境對了是關鍵。它最愛的其實就是三樣東西:熱、水、肥!
- 溫度: 空心菜絕對是夏天的主角!最適合生長的溫度是25°C到35°C,這時它像吃了生長激素一樣狂長。氣溫低於15°C,它就幾乎停止生長,葉子也會變小變黃。臺灣除了冬季寒流來,大部分時間都超適合種空心菜! 冬天想種?除非你在南部或有大棚,否則真的不建議,長得慢到你會失去耐心。我有次不信邪冬天種,等了兩個半月才勉強收一點點,葉子又小又黃,超沒成就感。
- 陽光: 空心菜需要充足的日光浴!每天至少要有4-6小時的直射陽光。陽光不足,菜苗就會變得又細又長(徒長),葉子顏色變淡,產量悽慘。全日照最好! 我家陽臺下午西曬超熱,別的花草要遮蔭,空心菜卻曬得超開心,越熱越長!當然,夏天正午如果連續幾天破35°C,稍微遮一下午後最強的陽光,避免葉片曬傷也是可以的。但說真的,它很耐曬。
- 水分: 空心菜種植成功的絕對關鍵字就是「水」!它的名字「蕹菜」就是因為它超愛濕潤環境。土壤要隨時保持濕潤,不能乾到! 我個人的標準是:盆土表面微乾就可以立刻澆水,澆到水從盆底流出來。乾旱是空心菜的天敵,葉子馬上垂頭喪氣給你看,久了就枯黃給你看。水耕或半水耕(盆底放水盤保持有水)是最輕鬆、長最快的選擇! 我現在幾乎都用這招,省去天天澆水的麻煩(尤其夏天一天要澆兩次真的很累),產量又高。
- 土壤: 空心菜對土壤真的不挑剔,只要排水好、保水性也佳就好(聽起來矛盾但真的需要)。我自己用過幾種配法:
- 懶人法: 直接買市售的優質培養土。方便省事,但記得挑選信譽好的品牌,那種很便宜、黑黑的培養土有時品質很不穩定(踩過雷,裡面有怪東西)。
- 自調萬用土: 泥炭土(或椰糠) + 珍珠石(或蛭石) + 堆肥(或腐熟有機肥) = 5:3:2。這個比例我覺得很通用,保水保肥又透氣。一開始覺得麻煩,但調過一次後發現後續種植真的很順。
- 重點: 土壤的pH值中性到微酸性(6.0-7.0) 最理想。不過,說實在的,除非土壤真的很糟糕,否則一般園藝用土不用太擔心酸鹼度問題。空心菜種植對土壤酸鹼度適應力算強的。

動手種下去!從種子到菜苗的超詳解步驟
開始進入實戰啦!種空心菜主要有「播種」和「扦插」兩種方式,我都常用,各有優缺點。
播種法(從零開始的成就感)
- 準備種子: 去園藝店或農會買新鮮的空心菜種子。種子外殼比較硬,先泡水! 我通常用常溫水泡個8-12小時(睡前泡,隔天早上種),這樣發芽會快很多。曾經懶得泡,結果等了快兩週才發芽,急死人了。
- 選盆裝土: 容器深度有15-20公分就夠了(長條盆、保麗龍箱、大花盆都行)。盆底一定要有排水孔! 裝入調配好的土壤,裝到離盆緣約2-3公分高。澆透水,讓土壤濕潤。
- 播種: 把泡好的種子,均勻地撒在濕潤的土面上。別撒太密! 想像種子長大後的空間。我建議間距抓個2-3公分左右。撒太密後期要疏苗很麻煩,而且苗擠在一起長不好。
- 覆土: 在種子上輕輕蓋上一層薄土,厚度大約是種子直徑的1-2倍(約0.5-1公分)。蓋太厚小苗會鑽不出來! 用手掌或小鏟子輕輕壓實,讓種子和土壤接觸好一點。
- 保濕與等待: 用細霧噴頭把表土噴濕(避免大水把種子沖走)。之後可以用保鮮膜鬆鬆地蓋住盆子保濕(戳幾個洞透氣),或者像我一樣,每天早晚檢查表土乾了沒,乾了就噴水。放在溫暖、明亮但非直射強光的地方(例如陽臺角落)。
- 發芽啦! 溫度夠的話(25°C以上),大概3-7天就會看到可愛的小苗冒出來!這時就可以把保鮮膜拿掉(如果有的話)。繼續保持土壤濕潤。
- 第一次疏苗(約本葉2-3片時): 如果一開始種子撒得比較密,這時候就要狠心下剪刀了!把看起來太擠、比較瘦弱的小苗剪掉(或小心拔起移到其他地方種),留下健壯的苗。留下的苗株間距至少要有5公分。疏下來的嫩苗可以吃喔!煮湯超鮮甜。這個階段最療癒,看著小苗一天一個樣。
扦插法(省時快速採收法)
這個方法超適合急性子,或是市場買回來的空心菜吃不完時(莖部還新鮮的話)!
- 選枝條: 找健康粗壯的空心菜枝條,最好是頂端帶有幾片嫩葉的。長度剪成約15-20公分。重點: 確保每段枝條至少有2-3個「節」(葉子長出來的地方)。下方的葉子可以摘掉,減少水分蒸散。
- 插枝: 把準備好的枝條,斜插進濕潤的土壤裡,深度大約是枝條的1/3到1/2(約5-7公分深),至少要有一個節點埋入土中,因為根會從節點長出來。同樣注意間距,別插太密。
- 澆水定根: 插好後,澆一次透水,讓土壤和枝條緊密接觸。
- 保濕與遮蔭: 扦插後的前3-5天是關鍵! 把盆子放在明亮但沒有直射強光的地方(例如陽臺內側或遮陽網下)。每天噴水保持枝條和土壤濕潤,避免枝條在長根前就先乾枯。我有次放在西曬處忘了,一天就變菜乾了...
- 觀察成活: 大約一週後,如果看到頂端的嫩葉開始長大、挺起來,甚至長出新葉,就表示生根成功了!這時就可以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正常照顧了。通常2-3週後就能進行第一次採收,比播種快很多!懶得等發芽的時候,這招超好用。

📌 播種 vs 扦插 懶人包:
- 想體驗完整過程、預算低: 選「播種」。
- 想快速收菜、手邊有多的空心菜莖: 無腦選「扦插」!
空心菜的日常呵護:水、肥、陽光不能少
菜苗長穩了,不代表就能放著不管。要空心菜長得快又嫩,日常照顧不能馬虎。
- 澆水 - 命脈所在: 再次強調,空心菜超級愛水! 判斷標準很簡單:土表摸起來微乾、沒濕氣了,就立刻澆水! 特別是夏天,盆栽幾乎天天都要澆,甚至早晚各一次(如果盆子小、天氣超熱)。澆水一定要澆透,看到水從盆底流出來才夠。澆半截水(只濕表土)是大忌,底下的根會渴死。水耕/半水耕: 保持盆底水盤有水(約1-2公分深),水位降了就補水。這是我最推薦的方式,省事又長得快。土耕: 澆水頻率要更高,密切觀察土壤狀況。盆子大一點、深一點,保水性會好一些,比較不會一天到晚要澆水。忘記澆水葉子垂軟怎麼辦? 立刻補水!通常幾個小時內就會恢復挺立,但反覆乾旱會傷到植株,影響產量和口感。我就曾經出差兩天回來,空心菜全坍了,雖然澆水救回來,但後來收成的葉子明顯比較小。
- 施肥 - 長得快又嫩的秘訣: 空心菜長得快,消耗養分也快,定期施肥超重要! 尤其收成過後更要補肥。
- 肥料選擇:
- 有機肥派: 我個人偏愛用液態有機肥(例如海藻精、魚精、發酵完全的廚餘液肥)。優點:比較溫和,不容易傷根,又能補充微量元素,種出來的菜風味真的比較好! 缺點是味道有時比較重(特別是自製的),頻率要高一點(約一週一次)。固態有機肥(如粒狀雞糞肥、有機質肥料)可以在換盆或播種、扦插時當基肥混入土中,或者沿著盆緣淺埋追肥。
- 化學肥派: 氮磷鉀比例均衡的速效肥料(例如花寶二號、一般蔬菜用複合肥)。優點:效果好、見效快。 缺點:用量沒抓準容易燒傷(肥傷)根部或葉片,過度使用也可能讓土壤鹽化。建議濃度比包裝說明再稀釋一些更安全。 我偶爾會用,特別是想趕時間讓它長快點的時候。
- 懶人法: 買市售的蔬菜專用緩效肥(魔肥、好康多一號等),幾個月補一次,省事但效果比較慢。
- 施肥時機與頻率:
- 播種苗長出3-4片本葉後,或扦插苗確定成活後(約一週),就可以開始施淡淡的液肥(稀釋倍數比建議值再高一點)。
- 生長旺盛期(夏天): 每7-10天施一次液態肥(無論有機或化學)。固態緩效肥則是一個月到一個半月補一次。
- 每次採收後: 一定要馬上補肥!這是刺激它重新長出新枝葉的關鍵時刻。我會在採收完當天或隔天就澆一次稍濃一點的液肥(但也不會過濃)。這個步驟做得好,可以收成很多次。
- 施肥注意: 肥料不要直接澆在根部中心,沿著盆邊澆或噴灑在土面比較安全。施肥前土壤要保持濕潤,避免在乾土上施肥造成肥傷。施肥後如果天氣很熱,可以稍微避開中午強光時段。
- 肥料選擇:

| 施肥階段 | 推薦肥料型別 | 頻率 | 我的使用心得與注意事項 |
|---|---|---|---|
| 幼苗期 (播種後3-4片本葉/扦插成活後一週) |
超稀釋液態肥 (有機液肥 或 花寶二號 1/2濃度) | 每10-14天 | 這時根系嫩,濃度寧低勿高! 稍微補點氮肥促進長葉就好。 |
| 快速生長期 / 採收期 (夏天主力時期) |
液態肥為主 (有機魚精、海藻精 或 蔬菜用化學液肥) 固態緩效肥 (好康多一號、魔肥) |
每7-10天 (液態肥) 每1-1.5個月 (固態肥) |
效果最直接! 採收後馬上補效果最好。化學肥務必稀釋足夠,避免肥傷。 當作輔助基底肥,混在土裡或盆面淺埋。效果慢但持久,懶人救星。 |
| 每次採收後 | 液態肥! (濃度可稍高於平時,但勿過濃) | 採收後立即或隔天 | 絕對不能省! 這是刺激側芽萌發、延長收穫期的關鍵動作。採完不補肥,下一輪會長得慢又弱。 |
- 陽光管理: 繼續給它滿滿的陽光就對了!夏天全日照OK。如果發現葉片邊緣有輕微焦枯(通常是連續多日極端高溫+強光所致),可以在中午11點到下午2點這段時間,用遮光率30-50% 的遮陽網稍微擋一下。其他時間還是要讓它曬好曬滿。陽光不足絕對是空心菜徒長、纖維變粗、產量低的主因之一。我有兩盆放在陽臺稍微內側光照差一點點的地方,長出來的莖明顯細長很多,葉子也小,口感差了一截。
空心菜種植常見雷區與解決方案(蟲害、病害、種植失敗經驗談)
種了這麼多年,當然踩過無數坑,也繳了不少學費(枯死的菜苗和時間)。跟大家分享常見問題和我的應對方法:
- 蟲害大敵:
- 蚜蟲: 超級常見!特別喜歡躲在嫩葉背面和莖頂端吸汁液。葉子會皺皺的、捲曲,還會分泌黏黏的蜜露,引來螞蟻甚至產生煤煙病。我的處理:
- 物理攻擊: 看到就立刻捏爆它!超療癒(有點殘忍?)但有用。數量少時很有效。
- 強力水柱: 用噴霧較強的水柱把蟲沖掉(盆栽搬到廁所或戶外沖)。多沖幾次。
- 天然防禦: 噴稀釋的肥皂水(幾滴洗碗精 + 1公升水)或葵無露(礦物油),噴到蟲體上才有效。要連續噴幾天。我現在習慣噴苦楝油,味道蟲不愛,也有預防效果(但雨後或長新葉要補噴)。
- 吸引天敵: 陽臺種點開花植物(如薄荷、迷迭香的花),吸引瓢蟲、草蛉來吃蚜蟲。生態平衡很重要!白梗種特別容易引蚜蟲! 我的白梗永遠是蚜蟲的第一目標。
- 斜紋夜盜蟲 / 小菜蛾幼蟲: 俗稱「菜蟲」。晚上出來啃葉子,白天躲在土裡或葉背。葉子會出現不規則大洞或被啃光光!我的處理:
- 晚上抓蟲: 拿手電筒去抓!看到就直接消滅(我是丟給鳥吃)。
- 蘇力菌 (B.T.): 生物防治首選!對人體和益蟲安全。幼蟲吃下就會生病死亡。需要連續噴幾次。
- 矽藻土: 撒在葉面和植株周圍土表。物理性殺蟲,蟲爬過會脫水死亡。效果不錯,但下雨或澆水後要重撒。
- 防蟲網: 如果蟲害太嚴重,可以罩上細網目的防蟲網物理隔離。我懶得用網,所以勤抓蟲和噴蘇力菌。
- 紅蜘蛛(葉蟎): 天氣乾熱時容易爆發。很小,像紅點點聚集在葉背吸汁,葉片會出現黃白色小點點,嚴重時葉子枯黃。我的處理:
- 增加濕度: 經常對葉背噴水霧增加濕度(紅蜘蛛討厭潮濕)。
- 強力沖水: 用水柱沖洗葉背。
- 噴油劑: 噴苦楝油、窄域油或夏油,物理窒息紅蜘蛛。注意要在傍晚或陰天噴,避免日燒。
- 蝸牛/蛞蝓: 喜歡晚上或潮濕天氣出來啃嫩葉。我的處理:
- 手動抓: 晚上拿手電筒抓。
- 障礙法: 在盆子周圍撒一圈粗糠、碎蛋殼、咖啡渣或矽藻土,牠們不喜歡爬過粗糙或吸水材質。
- 誘捕: 放一個淺盤裝啤酒或酵母粉水,牠們會被吸引掉進去淹死(有點噁但有效)。
- 蚜蟲: 超級常見!特別喜歡躲在嫩葉背面和莖頂端吸汁液。葉子會皺皺的、捲曲,還會分泌黏黏的蜜露,引來螞蟻甚至產生煤煙病。我的處理:

- 病害預防:
- 白鏽病: 空心菜最常見的病害!葉子背面會有白色小隆起(孢子堆),正面對應位置則是黃色斑點。嚴重時葉子會壞死。潮濕不通風是主因! 我的處理與預防:
- 改善通風! 植株不要種太密!該疏苗就要疏。盆栽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
- 避免葉片長時間潮濕: 澆水時盡量澆根部,避免澆濕葉子(尤其傍晚)。或早上澆水,讓葉片快點乾。
- 輪作: 避免同一盆土連種好幾輪空心菜(或其他菊科、莧科蔬菜)。換種別科的植物。
- 即時處理: 發現病葉立刻摘除銷毀(不要丟在盆裡!)。初期可以試噴亞磷酸鉀(增加植物抗病力)或銅劑(如三元硫酸銅),但請務必按照說明書稀釋並注意安全間隔期(採收前幾天不能噴)。個人心得:預防(通風+勿過濕)勝於治療! 一旦大爆發很難救,整盆報銷過...
- 根部腐爛: 通常是澆水過多+排水不良+不通風造成的。植株會突然萎凋,拔起來看根部變褐色、軟爛。我的處理與預防:
- 盆土排水一定要好! 盆底孔洞要夠大,墊網片或陶粒防堵塞。
- 勿過度澆水: 土還沒乾就不要一直澆。寧可稍乾再澆,也不要讓土一直濕漉漉。
- 改善通風: 同上。
- 避免使用未腐熟有機肥: 未腐熟的肥料在土裡發酵會燒根並產生有害物質。
- 處理: 發現病株趕快隔離,嚴重者直接丟棄,盆土最好不要再立刻使用。輕微的可能還有救,挖出來清除爛根,換新土重新種。
- 白鏽病: 空心菜最常見的病害!葉子背面會有白色小隆起(孢子堆),正面對應位置則是黃色斑點。嚴重時葉子會壞死。潮濕不通風是主因! 我的處理與預防:
- 其他種植失敗經驗談:
- 長得細長徒長(抽高): 絕對是陽光不足! 趕快搬到陽光充足的地方。太密的也要疏苗增加空間。
- 葉子又小又黃: 可能原因很多:
- 缺肥: 太久沒施肥了?趕緊補點氮肥含量較高的液肥試試。
- 缺水: 土壤是不是常常乾過頭?檢查澆水頻率。
- 盆子太小/根系纏繞: 種太久沒換盆,根系長滿盆底?考慮換大一點的盆或重新種植。
- 光照不足: 同上。陽光、水、肥是空心菜種植鐵三角!
- 莖部老化纖維多: 採收太晚了! 空心菜要趁嫩採收。品種也有差,大葉種本來就比小葉種容易老。另外,肥料不足(特別是鉀肥) 也可能讓莖部不夠強健。採收要勤快點。
- 味道苦澀: 這點比較少見,但可能發生在長期缺水、極度高溫乾旱的壓力下,或者使用了某些特定肥料或藥劑。盡量避免讓空心菜處於極端缺水狀態。
空心菜種植真的不難,只要掌握好陽光、水分、施肥三大關鍵,避開蟲病害的大雷,基本上都能成功豐收。自己種的最大好處就是:隨時能掐一把最嫩的葉子下鍋,新鮮無農藥,那種滿足感是市場買菜完全比不上的!
Q&A:關於空心菜的疑難雜症快問快答
Q1:為什麼我種的空心菜葉子背面長了好多小白點?葉面有黃斑點?
A:這個聽起來十之八九是「白鏽病」!空心菜超常見的病害。趕快把有症狀的葉子摘掉丟垃圾桶(別亂丟盆裡),把植株移到通風更好的地方,澆水別澆到葉子上,特別是傍晚。之後要看天氣狀況,如果持續潮濕很難好,初期可以試試噴亞磷酸鉀增加抵抗力(但效果不一定保證)。預防最重要:別種太密、通風要好、避免葉片濕太久! 白梗種好像又更容易得...唉。
Q2:空心菜可以用水耕的方式種植嗎?
A:絕對可以!而且超適合! 空心菜根本是水生植物,水耕長得超快超好!做法很簡單:準備一個不透光的容器(避免長青苔),裝水(自來水要放一天去氯),買個浮板(或保麗龍板挖洞),把空心菜苗(播種出的苗或扦插枝條)固定好讓根部泡到水裡就行了。重點是要加液肥(用水耕專用營養液,濃度按說明),還要確保根部有氧氣(可以買個小型打氣泵打氣,或常換水)。水耕的優勢是不用澆水、沒土乾淨、蟲害少,缺點是要花錢買營養液和裝置。我陽臺就有兩盆水耕的,放在陽光充足的窗邊,長得綠油油超好看又好吃!
Q3:每次採收完空心菜,下一輪都長得特別慢,怎麼辦?
A:關鍵就是採收完要立刻「進補」! 採收對植物來說是很大的損耗,尤其是我們常常連枝帶葉剪掉一段。所以採收後一定要馬上施肥,補充養分,這樣它才有力氣從側芽快快長出新的嫩枝嫩葉。我會在採收完當天或隔天,澆一次濃度比平常稍高一點點的液態肥(有機液肥或稀釋的花寶二號),效果很明顯。懶得調液肥的話,在盆土表面撒一點點緩效肥顆粒也行(但效果慢一點)。記得採收時也不要剪太狠,留幾個節點讓它有地方發新芽喔!施肥是維持空心菜種植持續豐收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