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跳亞洲街頭十幾年,自認味蕾被訓練得夠刁鑽了。在曼谷吞過辣到流淚的船麵,東京築地市場排過清晨第一貫壽司,香港茶餐廳的濃滑奶茶更是喝到像認證會員。但說真的,第一次在中環那間窄仄的老字號冰室,看到夥計淋上那濃稠閃亮、近乎墨色的汁醬在一碟油雞上時,心裡直犯嘀咕:「這烏漆嘛黑的東西...能好吃嗎?」結果?那鹹甜交織、醇厚深邃的滋味,配上滑嫩雞肉,簡直是天雷勾動地火!夥計看我瞪大眼的樣子,笑著說:「靚仔,識貨喔!呢嗰係我哋嘅鎮店靈魂——瑞士汁!」從此,這神秘的「瑞士汁」就住進了我的美食記憶庫,更成了我廚房裡的常備秘密武器。
目錄
解鎖「瑞士汁」密碼:它到底是什麼神仙醬汁?
先說清楚,這「瑞士汁」跟阿爾卑斯山或瑞士捲真的一點關係都冇有!(笑)說穿了,它就是粵菜廚房裡一款超級經典的滷水汁,屬於「精滷」那一派。顏色深沉如醬油,但味道?嘩,複雜太多了!甜味(來自冰糖、麥芽糖)是它的骨架,鹹鮮(靠生抽、老抽)是它的血肉,而各種香料(八角、桂皮、草果...)則賦予它千迴百轉的靈魂。甜鹹平衡做得極好,完全不會膩口或死鹹,反而有種深邃的韻味,層層遞進。
最有意思的是「瑞士汁」這名字的由來,眾說紛紜。我最常聽到的版本是:早年有鬼佬(外國人)在茶餐廳吃到這醬汁做的雞翼,驚為天人,大讚「Sweet!」 夥計聽岔了以為他說「Swiss!」,從此「瑞士汁」這美麗的誤會就流傳開來。管它名字怎麼來,好吃就是真理!在粵港地區,它最經典的應用絕對是瑞士雞翼,那油亮亮、甜滋滋、肉嫩到離骨的樣子,想起來就流口水。但!它的潛力,遠不止於此。
自家熬煮「瑞士汁」:香料市場尋寶與廚房實戰錄
被外面的瑞士汁勾了魂,我這愛折騰的性子豈能只當個食客?當然要自己動手復刻啊!跑了臺北南門市場、臺中第二市場,甚至特別趁去香港時鑽進上環海味街和深水埗香料鋪,就為了找齊最對味的材料。失敗了幾鍋(有的太甜膩像糖水,有的香料味太重像喝滷包茶),終於摸索出一個穩妥又美味的家庭配方。別被材料清單嚇到,其實步驟超單純,重點是耐心和材料的品質!
必備核心材料(缺一不可的靈魂人物):
| 材料 | 角色與挑選心法 | 我的慘痛教訓/小撇步 |
|---|---|---|
| 生抽 | 鹹味與基礎鮮味來源。選傳統釀造、豆香濃鬱的為佳(如九龍醬園、廣東老字號)。 | 用過太便宜的死鹹款,整鍋汁毀掉!寧願買小瓶裝好的。 |
| 老抽 | 關鍵上色劑,賦予深沉琥珀色至墨色的功臣。同樣選濃稠掛壁、帶焦糖甜香的。 | 老抽品質差易有苦澀味,上色也不美。 |
| 冰糖 | 甜味主體,提亮光澤。大塊黃冰糖最佳,甜感較溫潤。 | 砂糖甜得太單薄,風味層次輸很大! |
| 麥芽糖 | 增加濃稠度、光澤感與獨特的「掛汁」效果,甜味更醇厚。 | 第一次忘記加,汁稀得像醬油水,淋上去直接流掉,失敗!可用蜂蜜緊急替代,但風味略有差異。 |
| 清水/高湯 | 稀釋基底。用雞高湯或香菇水更添層次鮮味! | 試過全用清水,總覺得少了一味「厚度」。 |
香料風味部隊(畫龍點睛的魔術師):
| 香料 | 風味貢獻 | 用量心得 (以約1500ml汁為基準) |
|---|---|---|
| 八角 | 招牌甜香,滷味靈魂。 | 2-3顆 足矣,過量會變藥膳! |
| 桂皮 | 溫暖木質甜香。 | 手指長一段(約5cm),刮掉粗糙外皮更佳。 |
| 丁香 | 強烈穿透香氣,用量需謹慎! | 3-4粒 足夠,多放易搶戲發苦。 |
| 草果 | 帶來複雜香氣與微微辛辣感(拍裂釋放味道)。 | 1顆 (拍裂) |
| 甘草片 | 天然甘甜與緩和諸味的和事佬。 | 2-3小片 |
| 薑片 | 去腥提鮮,增添辛香底蘊。 | 3-4厚片 (拍鬆) |
| 蔥段 | 增添蔬菜清甜香氣。 | 1-2根 綁成束方便撈起。 |
進階加分選項(非必需但更精彩):
- 紅穀米/梔子: 天然紅黃色素,讓汁色更紅亮誘人(梔子需包好)。
- 陳皮(乾橘皮): 一丁點就能帶出高雅果香韻味(選年份好的)。
- 花椒: 喜歡麻香?加5-6粒試試,別有風情(怕麻可免)。

熬煮實戰手記:像釀酒一樣的耐心活
- 香料SPA時間: 把除了蔥薑外的乾香料(八角、桂皮、丁香、草果、甘草),先用少量清水(份量外)沖洗一下灰塵。這步驟能讓香氣更純淨!有時間的話,用乾鍋小火稍微烘烤10秒(千萬別焦!),香氣會爆炸性釋放,差很多!(我懶的時候就省略,但烘過真的更香)。
- 合體與沸騰: 找個厚底不鏽鋼鍋或砂鍋(受熱均勻不易焦),倒入生抽、老抽、冰糖、麥芽糖、清水/高湯。開中火,邊煮邊攪拌,幫助冰糖和麥芽糖融化。這時香氣就開始飄出來了,甜甜醬香很誘人。
- 香料部隊入列: 糖融化、湯汁微滾後,放入處理好的乾香料、薑片、蔥束(還有紅穀米/梔子、陳皮、花椒等若使用)。轉最小火! 目標是讓湯汁保持將滾未滾、偶爾冒個小泡的狀態(俗稱「蝦眼水」)。蓋上鍋蓋,但留條小縫防溢位。
- 漫長而甜蜜的等待: 接下來就是考驗耐心的時候了。慢熬至少45分鐘,理想是1-1.5小時。 過程中不時開蓋撇掉浮沫(如果有的話),輕輕攪拌一下避免底部沉澱焦化。你會發現湯汁顏色越來越深、質地越來越濃稠、香氣越來越複雜融合。麥芽糖真是神奇,讓整鍋汁變得亮晶晶的!
- 過濾與冷卻: 時間到!關火。用細篩網把所有的香料渣、薑蔥徹底濾掉。這時的瑞士汁應該呈現漂亮的深琥珀色至深棕色,濃稠到可以均勻地掛在湯匙上。放涼後會再濃稠一點點。嚐一口?嗯... 甜、鹹、鮮、香,完美平衡,還有深邃的回味!這就是迷人的瑞士汁本尊了!

我的瑞士汁專屬美味排行榜(真心不騙實測版)
熬好一鍋香噴噴的瑞士汁,怎麼可以只做雞翼?那太埋沒它的才華了!經過我無數次實驗(與餵食親友),以下應用真心推爆:
- 經典之王:瑞士雞翼 (或全雞/雞腿)
- 做法: 雞翼洗淨擦乾(煎一下皮更香,懶可省略)。直接放入冷的瑞士汁中(汁要足夠淹過食材)。大火煮滾後,立刻轉小火! 蓋蓋燜煮約 20-25分鐘(視大小)。關鍵:關火後別開蓋,讓雞翼在熱汁中繼續浸泡至少30分鐘以上! 時間越長越入味,冰過更佳。撈起斬件,淋上熱過的瑞士汁,撒點白芝麻。皮滑肉嫩,甜鹹入味到骨子裡,絕對招牌!
- 秘訣: 瑞士汁可以重複使用(成為「老滷」),但每次用完必須煮沸殺菌,濾掉雜質,冷卻後冰箱儲存。下次用時補點生抽、糖、水調整味道。老滷越陳越香!我這鍋已經養了半年了。
- 冷盤天后:瑞士汁溏心蛋
- 做法: 水煮蛋煮到你喜歡的熟度(溏心約6-7分鐘)。立刻衝冷水剝殼。放入放涼的瑞士汁中(汁需淹過蛋)。冷藏浸泡至少6小時,過夜最佳。切開!那流心的蛋黃被深褐色醬汁包裹,視覺味覺雙重享受。配飯、配麵、單吃都無敵。
- 升級版: 在瑞士汁裡加一點點山葵醬,泡出來的蛋有微微芥末香,超解膩開胃!
- 撈麵神器:瑞士汁撈粗麵/伊麵
- 做法: 麵條煮熟瀝乾(不用過冷河,保留點澱粉質)。趁熱淋上2-3湯匙溫熱的瑞士汁,快速拌勻。撒上蔥花、幾片瑞士汁雞翼或溏心蛋。簡單、快速、味道濃鬱掛汁,宵夜救星!我覺得比一般蠔油撈麵更有深度。

- 意想不到的絕配:瑞士汁蘸餃/鍋貼
- 做法: 煎得金黃酥脆的鍋貼或水餃出鍋。小碟子裡倒點溫熱的瑞士汁(可以加一小匙香醋或麻油提味)。一口咬下脆皮餃子,蘸上這甜鹹醬汁,意外地超級搭!比單純醬油膏層次豐富太多。(試過蘸小籠包也不錯!)
- 懶人恩物:瑞士汁滷豆腐/豆乾/百頁
- 做法: 豆製品先稍微煎過或炸過(更易吸汁)。放入小鍋中,加入瑞士汁(份量約淹過一半即可,豆製品會出水)。小火煮約 15-20分鐘,中間翻動讓上色均勻。關火浸泡更入味。冷吃熱吃皆宜,下酒一流。
廚房裡的瑞士汁智慧 Q & A
Q:沒有麥芽糖怎麼辦?可以用什麼替代?
A: 可以用蜂蜜代替,風味會帶點花香,但稠度和光澤感略遜於麥芽糖。或者用等量的冰糖加上1小匙玉米糖漿/水飴,也能模擬部分效果。但老實說,麥芽糖的效果最道地,建議還是買一瓶吧(超市、烘焙材料行都有),用途很廣。
Q:自製瑞士汁可以儲存多久?怎麼儲存最好?
A: 過濾乾淨、不含任何食材渣滓的純瑞士汁,煮沸後倒入乾淨、乾燥、密封的玻璃瓶中,放涼後蓋緊。冷藏儲存,建議2-3週內用完最安心。若作為老滷重複滷製肉類後,每次使用後都須重新煮沸,再過濾、冷卻、冷藏,並儘快(一週內)再次使用或冷凍儲存較安全。冷凍可延長至1-2個月,使用前解凍煮沸即可。
Q:素食者可以使用瑞士汁嗎?
A: 絕對可以! 只要確保:
- 使用純素的生抽、老抽(注意成分,有些傳統品牌可能含魚露或蠔汁,選標示「純素」或仔細看成份)。
- 使用香菇水或蔬菜高湯代替雞高湯。
- 熬煮時不放蔥(或改用其他蔬菜如紅蘿蔔塊提甜味)。
這樣熬出來的瑞士汁就是純素的!用來滷豆乾、杏鮑菇、海帶結、蔬菜等,風味一樣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