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第一次在基隆崁仔頂魚市的昏黃燈光下,看到那銀白閃耀、體型修長的雪魚時,心裡充滿了問號。這魚,名字美得像詩,但究竟是何方神聖?攤販老闆看我滿臉好奇,豪爽地切了一小塊讓我生嚐。哇!那瞬間的驚豔我到現在都記得——雪魚的肉質細緻得不可思議,帶著一股純淨的、近乎水果般的清甜,完全沒有預想中的腥氣,只有滿滿的海洋鮮味在嘴裡化開。從此,我就被這低調的深海美味給俘虜了,瘋狂地研究起各種雪魚料理。
講真的,雪魚的身分有點複雜。在臺灣,漁市場裡叫它「雪魚」的可能有好幾種魚(學術上常指鱈形目的魚類,有時也包含部分深海魚)。這點常讓新手困惑。不過呢,只要記住幾個挑選雪魚的關鍵就夠了:外觀銀白閃亮有光澤(像覆蓋一層薄雪),魚肉觸感緊實有彈性,聞起來是清新的海水味(絕對不能有氨水或腐敗味)。至於價格?好的雪魚確實不屬於平價路線,但那份獨特的鮮甜細嫩,絕對值得你偶爾奢侈一下,為餐桌增添高階感。
極致鮮甜:清蒸雪魚佐破布子
食譜
這道是我心中最能凸顯雪魚原汁原味精華的代表作。手法看似簡單,但要蒸得剛剛好、熟而不老,可是需要點細膩功夫的。破布子那股鹹甘鹹甘的風味,跟雪魚的鮮甜簡直是天作之合,完美平衡。
食材
| 材料 | 份量 | 備註與挑選重點 | 
|---|---|---|
| 雪魚輪切 | 2片 (約400g) | 厚度約1.5-2公分最佳(太薄易蒸老,太厚難均勻熟透),請魚販處理乾淨,鱗去淨,沖洗後用廚房紙巾徹底吸乾水份 | 
| 嫩薑 | 1小塊 (約20g) | 切細絲或薄片 | 
| 青蔥 | 2根 | 1根切段墊底,1根切細絲泡冰水(裝飾用) | 
| 破布子 (含汁) | 2大匙 | 選購品質佳、不死鹹的罐頭產品,連湯汁一起使用 | 
| 米酒 | 1大匙 | 去腥提鮮 | 
| 薄鹽醬油 | 1茶匙 | 點綴提味即可,避免搶味 | 
| 香油 | 1/2茶匙 | 最後淋上增香 | 
| 食用油 | 1小匙 | 抹盤防沾 | 
做法
- 醃魚去腥: 把處理好的雪魚輪切放在深盤中,均勻淋上米酒,稍微抹一下魚身兩面,靜置10分鐘。時間到後,務必把醃出的汁水倒掉(這是腥味來源!),再用廚房紙巾輕輕壓乾表面。這個步驟是鮮味的關鍵,很多人省略了,結果蒸出來的魚帶點怪味,還以為是魚不新鮮。
- 鋪底備蒸: 取一個有點深度的蒸盤(能盛住湯汁),底部薄薄抹上一層食用油防沾。鋪上薑絲和蔥段(切段那根)。
- 組合調味: 將雪魚片鋪在蔥薑上。均勻地淋上薄鹽醬油(真的只要一點點!)。接著把破布子連同適量汁液(約1.5大匙)均勻鋪在雪魚塊上。千萬別貪心加太多破布子汁,會過鹹蓋過鮮味。
- 蒸製火候: 蒸鍋裡的水大火煮滾後,才放入蒸盤,蓋上鍋蓋。保持大火蒸約 7-8 分鐘。時間是死的,魚的厚度才是活的!我的經驗是,用筷子輕輕戳魚肉最厚的地方,如果能輕易穿透且沒有透明感,或是魚肉邊緣微微脫離魚骨(魚眼珠變白突出),就表示熟了!寧可稍早點關火,餘溫還會繼續燜熟,蒸過頭肉質變老變柴就可惜了(我曾經心痛地蒸過頭十分鐘,那口感...一言難盡)。
- 完成點綴: 小心取出蒸盤(燙!),撿掉底部的蔥段(蒸過的蔥段軟爛不好看)。把泡過冰水的蔥絲瀝乾,堆放在魚身上。用小鍋燒熱大約1小匙的食用油(到微微冒煙),然後快速把熱油淋在蔥絲上,會聽到美妙的滋啦聲。最後滴上幾滴香油提香。大功告成!
個人心得: 這道菜的靈魂就是雪魚本身的品質和蒸製的火候。魚夠新鮮,簡單調味就能封神。破布子是臺灣古早味的智慧,它溫和的鹹甘能把雪魚的甜味更鮮明地引出來,比單純用蒸魚豉油更有層次感。蒸的時間一定要掐準,多一分鐘都可能天堂變地獄(真的不誇張)。
暖胃首選:雪魚涮涮鍋湯底
食譜
冬天冷吱吱的時候,或是感冒初癒沒胃口,這鍋用雪魚骨邊料熬的湯,簡直是救星!奶白濃鬱的湯頭,帶著魚骨深層的鮮味,涮點蔬菜、豆腐,甚至只是煮個魚片粥,都暖到心坎裡。成本還不高,善用魚骨魚頭才是真吃貨。
食材
- 雪魚骨、魚頭、魚尾等邊料:約500g (市場買整條請魚販處理時記得索取,或單買很便宜!)
- 老薑:1大塊 (約50g,用力拍扁)
- 青蔥:2根 (打結)
- 米酒:2大匙
- 過濾冷水:足量 (約2000ml)
- 白蘿蔔 (可選):1小段,去皮切塊 (增加自然甜味)
- 乾香菇 (可選):2-3朵,泡發 (增添風味層次)
- 鹽:適量 (最後調味用)
做法
- 處理魚骨: 雪魚骨魚頭等先用流動的水仔細沖洗,尤其魚頭內部的腮和殘留血塊要摳乾淨(這步驟超重要,否則湯會腥!)。洗淨後瀝乾或用紙巾吸乾。
- 煎香去腥: 取一個夠深的湯鍋(鑄鐵鍋或厚底鍋尤佳),中火燒熱後加少許油(約1大匙),放入拍扁的老薑塊煎到邊緣微焦香。接著放入處理好的雪魚骨頭魚頭,耐心地兩面煎到呈現金黃色。煎的過程會逼出油脂並產生焦香物質,這是湯頭濃白醇厚的關鍵!別省略這步。淋入米酒,讓酒氣揮發一下去腥。
- 滾水沖湯: 重點來了! 這時必須加入滾燙的過濾水(水量要一次加足,淹過所有材料並再多一些)。為什麼要用滾水?因為滾水能讓魚骨的蛋白質快速釋放,湯色比較容易變白。如果加冷水,魚骨遇冷收縮,鮮味釋放慢,湯色也容易濁。
- 熬煮精華: 加入蔥結、白蘿蔔塊(如果用)、泡發的香菇(連同泡香菇的水,但底部沉澱不要)。蓋上鍋蓋,大火煮滾後,立刻轉小火(保持湯面微微滾動的狀態)。接下來就是考驗耐心的時刻了——小火慢熬至少 45分鐘到1小時。中途如果浮沫太多可以稍微撇掉。
- 過濾調味: 時間到,湯色呈現漂亮的乳白色時,關火。用細網篩或鋪了紗布的濾網,小心地把湯濾出來,所有的渣渣(魚骨、薑、蔥等)都丟棄。這時嚐一下湯頭,那股濃厚的鮮味會讓你驚豔!最後才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喜歡的話,可以滴幾滴白胡椒粉提味。
老饕私房建議: 這鍋湯的精髓在於善用邊角料(雪魚骨頭)創造極致鮮味,CP值爆表。熬好的湯可以直接當火鍋湯底,用來涮雪魚薄片(切得越薄越好,入鍋幾秒即熟,鮮嫩無比)、蔬菜、豆腐、菇類。湯底本身就鮮美至極,幾乎不需要再蘸醬。剩下的湯,第二天拿來煮粥,撒點芹菜末,簡直是冬日極品!記得魚骨務必煎透和用滾水沖,這是湯白不腥的秘訣。
異國風情:香煎雪魚佐檸檬奶油醬
食譜
想要點不一樣的西式風味?這道法式小館常見的菜色,在家也能輕鬆搞定。雪魚那細膩的肉質,非常適合香煎後搭配濃鬱滑順的奶油醬汁。檸檬的酸香能平衡奶油的厚重,帶出魚肉的甜,做法看似講究,其實步驟很清晰,掌握幾個小訣竅就能做出餐廳級水準。
食材
- 雪魚菲力:2片 (約300g,厚度均勻約1.5-2公分,去皮去刺)
- 海鹽:適量
- 現磨黑胡椒:適量
- 低筋麵粉:少許 (薄薄一層)
- 無鹽奶油:30g (分開使用)
- 橄欖油:1大匙
- 大蒜:1瓣,切碎 (可選)
- 乾燥百里香:1/4小匙 (或新鮮百里香少許)
- 檸檬:1/2顆 (取汁,約1.5大匙)
- 鮮奶油 (或動物性鮮奶油):60ml
- 新鮮巴西里:少許,切碎 (裝飾用)
做法
- 前置處理: 雪魚菲力徹底用廚房紙巾吸乾表面水分(這是煎出金黃脆皮的關鍵!一定要擦到非常乾)。兩面均勻撒上海鹽和現磨黑胡椒,稍微按摩一下,靜置5分鐘讓它入味。
- 薄粉防沾: 在一個淺盤上鋪一層薄薄的低筋麵粉。將醃好的雪魚菲力兩面都輕輕沾上一層麵粉(像穿上一件輕薄的外衣),沾好後拿起來輕拍掉多餘的粉(只要非常薄的一層即可,目的是幫助上色和形成外層,太多粉口感會粉粉的)。這招是我從法國廚師朋友那學來的,對付容易散開的魚肉超有效。
- 煎魚上色: 取一個厚底不沾平底鍋(或鑄鐵鍋),中火加熱,放入橄欖油和一半的奶油(約15g)。等奶油融化開始冒小泡泡時(注意別燒焦),輕輕放入沾好粉的雪魚菲力。保持中火就好,別急著翻動!煎約 3-4分鐘,直到底部呈現漂亮的金黃色(可以稍微掀起一角檢查)。
- 翻面續煎: 用魚鏟小心地將魚翻面(雪魚肉質嫩,翻面要溫柔)。加入剩下的一半奶油(15g)。再煎 3-4分鐘,直到魚肉表面金黃,側面觀察魚肉已經變白不透明,用鏟子輕壓中心感覺到彈性即可(或用溫度針插入最厚處約55-60°C)。煎的時間長短取決於魚排厚度,切記別煎太久,肉會老柴。煎好後,立刻將魚盛到預熱過的盤子上,蓋上鋁箔紙保溫。
- 製作醬汁: 鍋子不用洗(裡面充滿精華!),保持中小火。如果鍋裡剩餘的油太多,可以倒掉一些。放入切碎的大蒜(如果用)和乾燥百里香,快速翻炒10-15秒爆香(小心別焦)。倒入檸檬汁,用鍋鏟刮一下鍋底溶出焦香的精華(Deglazing)。
- 濃縮醬汁: 倒入鮮奶油。轉小火,讓醬汁慢慢煮滾,一邊輕輕攪拌,煮約 1-2分鐘,直到醬汁稍微變濃稠(像能掛在湯匙背上的程度)。嚐一下味道,視個人口味看是否需要再補點鹽或黑胡椒。
- 組裝上桌: 將溫熱的檸檬奶油醬汁淋在煎好的雪魚菲力上。撒上切碎的新鮮巴西里點綴。完成!搭配簡單的烤馬鈴薯或時蔬就很完美。
失敗經驗談: 這道菜我第一次做敗在幾個地方:魚沒擦乾,下鍋狂噴油嚇死我;翻面太粗暴,魚肉散開;煮醬汁火太大,奶油油水分離(看起來白白的顆粒狀)。後來掌握「魚身擦乾」、「沾薄粉」、「控制火候(中小火煎)」、「煮醬汁用小火慢慢收」這幾點,就很少失手了。煎好的雪魚外層微脆,裡面像嫩豆腐一樣入口即化,裹上酸香濃鬱的奶油醬,真的會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雪魚的迷思與真相 (老饕必知!)
玩轉了雪魚這麼久,累積了不少心得,也踩過一些坑,這裡一次說清楚:
- 學名之亂: 坦白說,在臺灣市場喊「雪魚」的,可能包含了「鱈形目」下的多種魚(像大頭鱈、阿拉斯加狹鱈等),有時甚至連「油魚」(學名:棘鱗蛇鯖/異鱗蛇鯖,外號:圓鱈/白玉豚)這種吃了會讓你跟馬桶難分難捨的傢伙也混在裡面賣高價!分辨關鍵?看切面!雪魚肉色通常是純白或帶點非常淡的粉/灰色,紋理細緻,油脂分佈均勻。至於油魚,肉色比較偏蠟白,中間常有一條明顯的深色或淡黃油脂線(尤其煮熟後更明顯,吃起來超油膩)。認清這一點,能讓你少花冤枉錢也少受罪(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部位風味與價格排行榜: 不是所有雪魚部位都一樣貴,懂吃也要懂挑!
| 雪魚部位 | 風味/口感特色 | 推薦烹調法 | 價格相對高低 | 
|---|---|---|---|
| 菲力/魚排 | 精華!肉質最細膩、厚實、油脂適中,幾乎無刺 | 香煎、清蒸、烤、蒸蛋 | 最高 | 
| 輪切 | 帶骨,魚肉厚薄適中,常有漂亮油脂層 | 清蒸、紅燒、煮湯 | 中高 | 
| 魚頭 | 膠質豐富,骨邊肉鮮美 | 煮湯鍋、紅燒、烤 | 低 (常當贈品) | 
| 魚骨/魚尾 | 鮮味集中,適合熬高湯 | 熬湯底、煮粥 | 最低 | 
| 魚下巴 | 活動部位,肉嫩膠質多 | 鹽烤、紅燒、醬燒 | 中低 | 
- 預算有限怎麼吃? 菲力當然頂級,但魚頭、魚尾、魚骨熬湯的CP值簡直破錶!用便宜的邊角料就能換來一鍋濃白鮮美的雪魚湯底,涮點魚片煮點粥,鮮到掉眉毛。輪切也是好選擇,帶骨肉更顯鮮甜。別只迷信最貴的部位。
 
儲存守則: 雪魚嬌貴,新鮮度是命脈。
- 新鮮購買: 眼睛清澈、鰓鮮紅、肉按壓回彈快、聞起來是清新海味(絕非腥臭或藥水味)。市場買時主動說「我要做生食級的」,老闆會挑更好的給你(雖然價錢也...)。
- 冷藏儲存: 買回立刻處理:去鱗內臟,沖洗乾淨,徹底擦乾!用保鮮膜緊緊包好(排出空氣),放冰箱最冷處(通常是下層),最多放2天。想做生魚片?當天買當天吃!
- 冷凍儲存: 若無法當天吃完又想長期儲存,處理擦乾後,用真空機抽真空冷凍(最理想)。或用保鮮膜+密封袋,擠出所有空氣,務必標註日期。冷凍庫溫度-18°C以下,最多放2-3個月。解凍放冷藏下層慢慢化冰(千萬別室溫或泡水!),解凍後儘快烹煮,勿反覆冷凍。
- 處理去腥關鍵步驟: 很多人忽略了醃魚後要把滲出的血水倒掉再擦乾這步(清蒸食譜有提到),這是腥味的一大來源!煎魚前的徹底擦乾則是金黃脆皮的保證。這些小細節才是專業與業餘的分水嶺。
雪魚料理 Q&A
Q1: 雪魚和圓鱈(油魚)怎麼分?真的會吃了漏油嗎?
A:這個問題超關鍵!看「肉色」和「油脂線」最準。雪魚肉色是純白或極淡灰/粉,紋理細緻漂亮,油脂均勻分佈。圓鱈(油魚)肉偏蠟白,煮熟後中間常有一條明顯黃色或深色粗油脂線,吃起來口感特別油膩。會不會漏油?真的會!油魚含人體無法分解的「蠟酯」,吃多了(尤其敏感體質),幾小時後就可能出現「油便」(就是不受控制的屁股流油... 超尷尬!)。所以千萬別貪便宜買到油魚冒充的假雪魚!認清特徵,找信譽好的魚販買。
Q2: 清蒸雪魚到底要蒸幾分鐘才不會老?
A:時間真的不是死的!重點看「厚度」和「鍋具火力」。一般家用炒鍋大火燒滾水後,放進厚度1.5-2公分的雪魚輪切,大火蒸 7-8分鐘 是基礎參考值。但實際判斷:
1. 用筷子戳最厚處,能輕鬆穿透且無透明感。
2. 魚肉邊緣微微分離魚骨。
3. 魚眼變白突出(如果買整塊魚頭)。
達到這些狀態就立刻關火,蓋子別開,用餘溫燜1分鐘更穩妥。寧可稍生一點點(餘溫會續熟),也絕對別蒸過頭。蒸過頭的雪魚肉會縮水變柴,鮮甜盡失,超心痛!
Q3: 雪魚那麼貴,有沒有平價又好吃的部位推薦?
A:當然有!想吃雪魚的鮮甜又不想花大錢買菲力,我的首推絕對是「魚頭」和「魚骨」!魚頭膠質滿滿,骨邊肉又嫩又甜,價格便宜很多,甚至買整條時跟魚販要都會給(或低價賣)。拿來熬湯底(像本文的涮涮鍋湯),鮮味濃到化不開!「輪切」帶骨,雖然要挑刺,但肉質依然細嫩,價格比菲力親民不少,清蒸或紅燒都超棒。善用這些部位,才是聰明吃貨之道,CP值爆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