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那天,天空飄著細雨,石板路濕漉漉的。 揹著用了快十年的登山包,循著若有似無的檀香味拐進一條小徑。不是第一次來北投,卻是第一次真正探訪這座傳說中靈氣匯聚的湧泉寺。說來慚愧,玩了十幾年臺灣,號稱走遍大小廟宇,竟漏掉了這顆隱藏的明珠。那次偶然的相遇,讓我徹底愛上這裡的寧靜與底蘊。如果你也想找個地方沉澱心靈,聽我細細道來,保證比那些千篇一律的觀光指南更接地氣!
目錄
湧泉寺的前世今生:一段會呼吸的歷史
講到湧泉寺,不先聊聊它的故事怎麼行?這廟可不是普通的古蹟,它是活的歷史教科書。相傳清朝那會兒(確切的年份嘛,有點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鹹豐年間,西元1850年代左右),有位高僧雲遊至此,發現此地地脈特殊,有天然泉水不斷湧出(這就是寺名的由來啦!),認定是塊風水寶地,便發願興建了最初的寺廟。它見證了北投從硫磺煙霧繚繞的採礦小鎮,一路蛻變成溫泉療養勝地,再到今日的觀光重鎮。光緒年間、日據時代(1895-1945)都歷經過大整修,特別是日據時期,風格上難免融入了一些和式元素,形成現在我們看到的獨特樣貌——既有閩南傳統的飛簷翹角、精緻雕花,又有簡約沉靜的日式線條,融合得恰到好處。
| 時期 | 重要事件 | 特色影響 |
|---|---|---|
| 清鹹豐年間 (約1850s) | 開山祖師建寺 | 因天然湧泉得名,奠定寺廟根基 |
| 清光緒年間 | 第一次大規模整修擴建 | 奠定主要建築格局 |
| 日據時期 (1895-1945) | 第二次大規模整修 | 融入和風美學,形成現今獨特融合風格 |
| 民國時期 (1945後) | 持續維護與區域性修繕 | 儲存歷史風貌,宗教活動持續傳承 |
說實話,比起臺北某些金光閃閃、人聲鼎沸的大廟,湧泉寺顯得低調很多。它沒有誇張的金身,沒有震耳欲聾的誦經聲,甚至沒有巨大的停車場。但這種低調反而珍貴!你能感覺到每一塊磚瓦、每一根樑柱都承載著時間的重量。站在主殿前的石埕,摸著被香火燻得微黑的石獅子,真能想像百年前那些礦工、居民和旅人,懷著同樣虔誠(或疲憊)的心緒來此祈求平安的樣子。這種真實的歷史觸感,現在真的不多見了。聽說廟方在維護上非常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這點我超認同!寧願它舊得有味道,也不要變得嶄新卻俗氣。
參拜時間與交通攻略:避開人潮的黃金時段
想好好感受湧泉寺的靈氣,選對時間超級重要!
- 每日開放時間: 原則上是早上6點開放到下午5點。注意!這是「原則上」。廟宇有時會有內部法會或特殊活動,可能調整開放區域或時間(雖然不常發生)。農曆初一、十五或神明誕辰,香客會明顯增多,氣氛熱鬧但也較擁擠。
- 我的私心推薦時段:
- 平日清晨 (6:30-8:30): 這是我的最愛! 空氣清新得要命,鳥叫聲比人聲多。只有零星幾個早起運動或禮佛的當地人。陽光斜斜照進來,廟宇特別莊嚴肅穆,非常適合靜坐沉澱或拍照(光線也最美)。缺點嘛...就是要早起。
- 平日下午 (3:00-5:00): 旅行團人潮大多散去,散客也陸續離開。陽光變得溫和,寺廟籠罩在寧靜的氛圍中。可以悠閒地細看建築細節。
- 千萬避開: 週六日下午,特別是連假!湧入大量觀光客和進香團,整個廟埕鬧哄哄的,完全失去那份靜謐感。(親身經歷過一次,嚇得我趕緊溜了)

🚌 怎麼去最聰明?交通懶人包
湧泉寺在北投的核心區域,交通算很方便,但還是有學問:
1. 捷運 + 步行 (最推薦!環保又深入體驗):
- 搭淡水信義線(紅線)到「新北投」站。
- 出站後怎麼走? 認明「中山路」或「溫泉路」方向。沿著中山路直走,大約10-15分鐘腳程(悠閒走,別趕)。一路都是緩上坡,兩旁是溫泉旅館和綠樹,邊走邊逛很舒服。看到「北投溪」或感受到空氣中的硫磺味(淡淡的,不會臭),就代表接近了。廟本身在比較靜謐的支路上,留意路標或Google Map(雖然有時小巷定位會飄)。
- 優點: 絕對是最能感受北投氛圍的方式!成本低(捷運票價而已),機動性高。
- 缺點: 需要一點點腳力,對行動不便者稍辛苦(但坡度算緩)。

2. 公車 (點對點較省力):
- 可搭乘216、218、223、266、602等路線(班次多,但路線複雜)。
- 關鍵站名: 在北投公園附近或郵政訓練所附近的站點下車較近(例如「北投公園」、「北投國中」、「北投郵局」站),再步行5-8分鐘。
- 優點: 適合不想走太多路,或從士林、淡水方向過來的人。部分路線可刷電子票證。
- 缺點: 需查好班次,可能會遇到塞車(北投鬧區)。下車後仍需短暫步行。
3. 開車/計程車 (方便但考驗停車):
- 開車: 附近有幾個小型付費停車場(如光明路停車場、北投國小地下停車場),但車位非常有限且假日一位難求!巷弄狹小,路邊停車格更稀有。開車來要有心理準備,可能要繞很久或停得稍遠再走過來。
- 計程車/網約車: 直接定位「湧泉寺」。方便省時,適合趕時間、多人同行或攜帶長輩小孩。
- 優點: 點對點最直接。
- 缺點: 停車費貴、找車位耗神、計程車費較高,且無法享受北投街區漫步的樂趣。

寺內必訪亮點:不只拜拜,感受建築與靈氣
踏進湧泉寺,別急著插香!先放慢腳步,用眼睛和心去感受:
- 主殿: 供奉主神觀世音菩薩。這裡的木雕、石雕是看點!尤其注意樑柱上的獅座、雀替,還有屋頂的剪黏藝術(用彩色瓷片拼貼的人物、花鳥),工藝非常細緻,融合了清代和日據的特色。香爐是古物,摸著它許願,感覺特別踏實(當然,心誠則靈啦)。
- 湧泉井: 這可是寺名的靈魂所在! 位置通常在後院或側邊比較隱蔽的角落(有時候會被忽略,問一下廟方人員)。雖然現在為了衛生安全考量,通常會加蓋或圍起來,不一定能看到泉水湧出,但這口井就是當初建寺的緣起點。據說井水清冽甘甜(但千萬別自行取用飲用哦!),站在旁邊,想像百年前的景象,很有感覺。

- 龍柱與石獅: 廟前的蟠龍柱和鎮守的石獅子,歷經香火燻染和風吹雨打,色澤沉穩內斂。仔細看龍身的姿態、鱗片,還有獅子的神情,都透著古樸的韻味,不像新雕的那樣張揚銳利。是拍照的好背景。
- 古碑與匾額: 寺內儲存著一些清朝和日據時期留下的古碑、對聯和匾額。字跡可能有點模糊,但內容記錄了建廟、重修歷史和捐款信眾芳名,是珍貴的史料。找找看,說不定能發現有趣的細節。
- 後山小徑 (靜心步道): 廟旁或後方有時會有小小的登山步道或石階,通往清幽的小丘。走上去不用5分鐘,回頭就能俯瞰湧泉寺的屋瓦和部分北投街景。清晨或黃昏時分,在這裡吹吹風,深呼吸,是沉澱心靈的好地方。(蚊子多,記得噴防蚊液!)
北投不只溫泉!周邊順遊景點推薦
玩湧泉寺,當然要搭配周邊景點才過癮!北投精華區不大,步行或短程公車都能搞定:
-
北投圖書館 (綠建築標竿)
這座圖書館太有名了!號稱全球最美圖書館之一,一點都不誇張。整棟木造建築,融入北投公園的綠意裡,大片落地窗引進自然光,屋頂還有太陽能板和草皮。不只是拍照打卡點,進去坐坐,翻本書,感受建築與環境的和諧,真的很舒服。記得保持安靜!
-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光明路251號 (就在北投公園內)
- 交通: 從湧泉寺步行約10-15分鐘可達,或從新北投捷運站步行3分鐘。
- 開放時間:
- 週二至週六:08:30 - 21:00
- 週日、週一:09:00 - 17:00
- 國定假日:休館 (建議出發前上臺北市立圖書館官網確認)
-
北投溫泉博物館 (百年澡堂風華)
這地方太有意思了!前身是1913年建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華麗的英國都鐸式建築(外面看超像童話小屋)。裡面展示了北投溫泉的發展史、老照片、當年的大浴池(榻榻米大廳!)、各種礦石標本。可以瞭解當年大家怎麼泡溫泉的(男女分浴哦!)。免費參觀,但需要換拖鞋入內。
-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2號
- 交通: 緊鄰北投圖書館,從湧泉寺步行約12-15分鐘。
- 開放時間:
- 週二至週日:09:00 - 17:00
-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
地熱谷 (煙霧繚繞的奇景)

北投地標!舊稱「地獄谷」,是一個終年瀰漫硫磺煙霧的酸性溫泉湖,水溫高達80-100°C。翠綠的湖水搭配蒸騰的熱氣,景象非常奇幻,像仙境(但硫磺味很濃!)。現在有完善的步道和圍欄,安全很多。可以體驗溫泉蛋(附近有小販),但要小心燙手!
-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底 (北投溫泉博物館再往上走)
- 交通: 從湧泉寺步行約15-20分鐘(上坡),或從北投公園搭乘230小巴(班次較少)。
- 開放時間: 每日 09:00 - 17:00 (免費參觀)
-
梅庭 (于右任故居)
一處清幽的日式木造別墅,曾是書法大師于右任的避暑故居。環境雅緻,有庭園、老樹和儲存良好的日式房舍。展示于右任先生的書法作品和生平事蹟。遊客相對較少,適合喜歡歷史和靜謐氛圍的人。
-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6號
- 交通: 位於中山路上,離北投溫泉博物館很近,從湧泉寺步行約10-12分鐘。
- 開放時間:
- 週二至週日:09:00 - 17:00
-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泡湯住哪裡?周邊住宿精選
在北投玩一天不夠?那就住下來好好泡溫泉!附近住宿選擇超多:
-
北投老爺酒店 (頂級溫泉享受)
如果你預算夠,想犒賞自己,選這家準沒錯!現代風格的設計飯店,房間就有獨立溫泉浴池(白磺泉),裝置新穎,服務到位。頂樓有露天風呂(視野不錯)、健身房、SPA。地點超好,就在新北投捷運站共構。
- 介紹: 五星級溫泉度假酒店,強調健康養生概念。
-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中和街2號
- 交通: 與新北投捷運站共構,出站即達。從湧泉寺步行約10分鐘。
- 營業時間: 全年無休,入住時間通常為下午3點後,退房時間中午12點前。
-
麗禧溫泉酒店 (低調奢華山景)
坐落在北投較高處(靠近行義路溫泉區),視野開闊,可以遠眺山景。走精緻低調奢華路線,房間寬敞舒適,湯屋設計有品味,用的是俗稱「美人湯」的白磺泉。餐飲評價也很高(尤其是下午茶)。環境比較私密安靜。
- 介紹: 高檔溫泉度假酒店,以歐陸風格建築、絕佳景觀和精緻服務著稱。
-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0號
- 交通: 離捷運站稍遠,建議搭計程車或飯店接駁車(需預約詢問)。從湧泉寺步行較遠(約30分鐘上坡),不推薦。
- 營業時間: 全年無休,入住時間通常為下午3點後,退房時間中午12點前。
-
春天酒店 (老牌經典之選)

北投老字號的溫泉飯店,規模較大。位於北投文物館附近的山坡上,環境清幽。擁有各種房型和大眾湯(露天風呂不錯),設施完善(泳池、餐廳、SPA)。服務穩定,適閤家庭或團體。雖然有點歷史感,但維護得宜。
- 介紹: 大型溫泉度假酒店,歷史悠久,設施齊全。
-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幽雅路18號
- 交通: 離捷運站較遠,可搭計程車或搭乘北投捷運站/新北投捷運站外的免費接駁車(需留意班次時間)。
- 營業時間: 全年無休,入住時間通常為下午3點後,退房時間中午11點前。
-
京都溫泉行館 (小資日式風情)
預算有限又想體驗純日式風情?這家CP值不錯!小巧精緻的日式溫泉旅館,房間有榻榻米和私人湯屋(需選擇有此房型)。大眾湯也不馬虎(男湯/女湯分開)。位置就在北投溫泉核心區,吃飯逛街都方便。適合情侶或好友同行。
- 介紹: 日式風格溫泉旅館,提供私人湯屋房型,價格相對親民。
-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光明路248號
- 交通: 從新北投捷運站步行約8分鐘,從湧泉寺步行約10分鐘。
- 營業時間: 全年無休,入住時間通常為下午3點後,退房時間中午12點前。
廟口到巷弄:不可錯過的北投美食
拜完湧泉寺,肚子也該餓了!北投的美食可一點都不輸給溫泉:
- 傳統小吃類 (填飽肚子首選):
- 漢奇肉羹: 北投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店!肉羹是招牌,肉塊扎實有彈性,羹湯勾芡適中,蒜香味濃。必點「肉羹+魯肉飯」組合,簡單粗暴的好吃。用餐時間排隊是常態。
- 矮仔財滷肉飯: 號稱臺北最強滷肉飯之一!在市場二樓(環境很庶民)。滷肉肥瘦適中,膠質豐富,醬汁鹹香甘醇不死鹹,淋在熱騰騰的白飯上,銷魂!配個滷豆腐或滷蛋更完美。(只開中午,賣完就收,排隊要有心理準備!)
- 高記茶莊: 不起眼的小店,專賣古早味無憂茶(一種清涼退火的青草茶)。北投溫泉區走累了,買一瓶冰涼的無憂茶解渴消暑,是當地人的習慣。味道很特別,帶點草香和微苦後的甘甜,可以試試!
- 滿來溫泉拉麵: 北投在地老字號拉麵店。湯頭偏臺式,選擇多(白湯、味噌、泡菜等),麵條和配料份量實在。招牌是「溫泉豆腐」,嫩滑可口。價格平實,是熱門的用餐選擇。
- 甜點/伴手禮類 (泡湯後的小憩):
- 北投市場內的手工麻糬/草仔粿: 市場裡藏著不少手工點心攤。找找看賣現做麻糬(花生、芝麻餡)或草仔粿(蘿蔔絲、紅豆餡)的攤位,熱騰騰、軟糯Q彈,充滿古早味,當點心或買回家當伴手禮都適合。(市場美食探險樂趣多!)
- 明泉紅茶: 北投在地老牌紅茶店,古早味紅茶帶點決明子的香氣,甜度適中,清涼解膩。很多小吃攤都用他們家的紅茶。可以買瓶裝的帶走。
- 拾米屋 (北投穀倉): 由老米倉改建的文青咖啡館。環境舒適有特色,甜點很有水準(蛋糕、派類),咖啡也不錯。適合逛累了坐下來休息、看書、聊天。價格稍高,但享受的是氛圍。
- 溫泉美食體驗:
- 溫泉蛋/溫泉玉米: 在地熱谷入口附近或有些溫泉飯店門口,常有小販賣用溫泉熱燜熟的雞蛋或玉米。溫泉蛋蛋白超嫩,蛋黃半熟,撒點鹽就很好吃;溫泉玉米則特別香甜軟糯。(邊走邊啃玉米,很有在地FU!)
注意事項:當個有格調的旅人
最後提醒幾點,讓你玩得更順利、更尊重在地:
- 服裝儀容: 進入湧泉寺,雖不像有些大廟嚴格要求,但避免穿著過於暴露(如細肩帶、超短褲、拖鞋)是基本的禮貌。建議穿著整齊、方便活動的衣物。
- 言行舉止: 廟內請保持輕聲細語,不要大聲喧嘩、嬉鬧奔跑。手機最好調成靜音。拍照前,留意是否禁止攝影的標示(通常主殿內部神尊前可能禁止),並避免對正在禮佛的信眾拍照(很不禮貌)。
- 參拜禮儀: 如果只是想參觀,不一定要拿香拜拜,安靜參觀也很好。若有心參拜,可觀察當地人如何進行(通常入口處有淨手水),或簡單合十禮敬即可。心誠最重要。
- 溫泉體驗: 若計畫泡溫泉(無論大眾湯或湯屋),務必先徹底清潔身體才入池。遵守各湯屋的規定(如禁止攝影、穿著泳衣與否)。有心血管疾病或飲酒後不宜泡湯,時間不宜過長(15分鐘起來休息一下)。多補充水分!
- 垃圾處理: 自己的垃圾自己帶走!北投公園、圖書館周遭垃圾桶設定充足,請確實分類。別讓美景被垃圾破壞。(看到亂丟的真的很火大)
- 防蚊防曬: 北投綠意盎然,尤其清晨傍晚蚊子特別多!防蚊液必備! 晴天時紫外線也不弱,帽子或薄外套帶著。
- 確認資訊: 各景點、餐廳、飯店的開放時間可能因季節、特殊活動調整(尤其是博物館類),出發前務必再查官方最新公告,避免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