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走遍臺灣大街小巷、熱愛深度探索的資深旅人,這次我要帶你好好逛逛我私心很愛的「龍門廣場」。這篇都是我的真實體驗和觀察,希望能幫你玩得比我更盡興!
講真,第一次聽到「龍門廣場」這個名字,我還以為是什麼氣派的新商場。結果到了現場一看,哇,完全是另一種感覺!它不是那種光鮮亮麗的百貨公司,更像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藏著許多在地好物的複合式據點。「龍門廣場」給我的感覺,就是很“臺”、很實在,沒有太多商業包裝,卻能讓你感受到真實的地方風味。這裡融合了市集的熱鬧、小吃的香氣、日常採買的便利,還有幾分懷舊的風情。如果你厭倦了千篇一律的觀光行程,想看看在地人日常怎麼過生活、買些什麼、吃些什麼,那「龍門廣場」絕對值得你花上半天時間好好探索。老實說,它可能沒那麼“網紅”,但那份質樸和真實,正是它最迷人的地方。接下來的內容,就讓我這個老旅遊咖,把我在「龍門廣場」混跡多次的心得,特別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通通告訴你!
目錄
停車場&交通:找車位是門學問,輕鬆抵達有訣竅
開車去的朋友,停車肯定是首要大事。「龍門廣場」本身有附屬停車場,這點真的很加分!位置就在廣場的側邊或後方(具體要看你是從哪個方向來),標識還算清楚。但是!我得老實說,車位數量有限,尤其是假日或者傍晚採購高峰期,非常非常容易客滿!我吃過兩次閉門羹,繞了好幾圈才在附近小巷找到路邊停車格(還得碰運氣)。
我的實戰心得:
- 早到是王道: 如果想停他們的停車場,建議早上10點前或下午2-3點這種非尖峰時段抵達,成功率比較高。
- 替代停車場: 如果「龍門廣場」停車場滿了,可以留意附近有沒有付費的私人停車場或公有路外停車場。用手機地圖App搜尋“停車場”通常能找到幾個選項,但步行到「龍門廣場」大概要5-10分鐘。
- 路邊停車格: 周邊巷弄有一些收費的路邊停車格,但數量不多且熱門時段一位難求。停這裡要特別注意紅線黃線,還有停車時間限制,警察巡邏很勤快,別跟荷包過不去。
不開車怎麼去?
大眾運輸其實挺方便的,尤其對揹包客或不想找車位的朋友:
- 公車: 這是最普遍的方式。有好幾路公車都會經過「龍門廣場」附近的站牌。可以用“Bus+” App或Google Maps查一下從你的出發地坐哪一路車最方便。通常站名就叫“龍門廣場”或“龍門路口”之類的,下車走幾步路就到了,超級方便。我上次就是搭公車去,省心省力。

- 捷運: 如果所在城市有捷運,可以先搭到最近的車站,再轉乘公車或計程車(小黃)。直接走過去可能有點距離(視車站而定)。
- 計程車/叫車平臺: 直接報“龍門廣場”,司機大哥基本都知道,點對點最省事,適合人多分攤車資或有行李時。
表:龍門廣場交通方式比較
| 交通方式 | 優點 | 缺點 | 適合物件 | 我的小建議 |
|---|---|---|---|---|
| 開車停廣場停車場 | 最近最方便,下車即達 | 車位少,尖峰時段極難停到 | 非假日早到者、採購大宗物品者 | 務必早到! 或做好找替代車位的心理準備 |
| 停附近停車場/路邊 | 有機會找到車位 | 需步行一段(5-15分),路邊車位有風險 | 不介意稍走者 | 停路邊務必看清標誌,別貪圖方便吃罰單 |
| 公車 | 班次多,直接抵達,省錢 | 可能需等車、人多時擁擠 | 揹包客、精打細算、不想找車位者 | 我最推薦的方式! 用App查好路線 |
| 捷運轉乘 | 利用捷運網路 | 需轉乘,時間可能較長 | 從捷運站附近出發者 | 搭配公車轉乘較有效率 |
| 計程車/叫車 | 點對點,最省時省力 | 費用較高 | 多人同行、有行李、時間寶貴者 | 手機叫車清楚標明目的地 |
美食推薦:廣場內外飄香,在地人認證的好味道
「龍門廣場」之所以吸引人,很大一部分原因絕對是它的美食!這裡聚集了不少在地經營多年的小吃攤和餐館,價錢實在,味道傳統。逛累了、買完了,坐下來吃一頓,是融入這裡的最佳方式。以下幾家是我吃過好幾次,真心覺得不錯,甚至為了美食願意再訪「龍門廣場」的店:
1. 阿嬤ㄟ古早味油飯
介紹: 這家是我在轉角發現的寶藏!老闆娘(大家都叫她阿嬤)已經賣了幾十年,油飯是傳統做法,米粒Q彈不黏膩,配料有香菇、肉絲、蝦米,香氣撲鼻。重點是,淋上他們特製的甜辣醬,鹹香中帶點微甜微辣,絕配!每次去都看到不少在地老主顧來買。分量很足,當正餐或點心都行。我覺得比市區一些名店更實在好吃。
地址: 龍門廣場外圍小吃區(通常有明顯招牌或人潮)。
營業時間: 大約早上6:30就開賣,賣到中午1點左右,常常提早賣完!想吃請早!
價位: 小碗 35元,大碗 50元。銅板價就能吃飽飽,CP值爆表。
2. 老張牛肉麵
介紹: 這家牛肉麵就開在「龍門廣場」內部的美食區(或緊鄰的店面)。湯頭是那種熬煮很久的紅燒口味,濃郁但不死鹹,帶點藥材回甘的香氣。牛肉用的是牛腱肉,燉得夠軟爛,入口即化,份量也給得大方。麵條有粗麵細面可選,我喜歡粗麵,更有嚼勁。酸菜也給得豪邁,自己加。冬天來上一碗,整個人都暖起來。個人覺得比一些連鎖名店更有家常的溫暖感。
地址: 龍門廣場內部美食區。
營業時間: 上午11:00 - 晚上8:00 (有時週日公休,最好留意一下或打電話問)。
價位: 紅燒牛肉麵 140元 / 碗。在這個物價飛漲的年代,這個品質和肉量,我覺得合理。
3. 阿珠現撈鹽水雞
介紹: 逛夜市怎麼能少了鹽水雞!阿珠的攤子在「龍門廣場」外圍夜市攤裡很顯眼。食材種類超多,蔬菜新鮮,雞肉處理得不錯,不會柴。重點是他們的調味很獨特!除了基本的蒜頭、蔥、香油、胡椒粉,還有特調的醬汁(有點類似和風醬但更臺),加上酸菜和花生粉(可選),拌起來超級涮嘴!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食材,想吃多少夾多少。夏天晚上買一包回酒店配啤酒,超讚!提醒一下,口味較重,喜歡清淡的可以請老闆娘下手輕點。
地址: 龍門廣場外圍夜市攤集中區(通常傍晚開始擺攤)。
營業時間: 大約下午5:00 - 晚上11:00(視天氣和客流)。
價位: 夾食材按重量或計價單位算,一般夾滿一袋大約100-200元不等,看個人選擇。
4. 無名豆花攤 (傍晚限定)
介紹: 這個真的是在地隱藏版!沒有招牌,就在「龍門廣場」靠近後門出口某個小角落,下午4、5點後才推出來賣的豆花攤。豆花是傳統的鹽滷豆花,口感綿密紮實,豆香十足。糖水是熬煮的蔗糖水,甜而不膩。可以加粉圓(很Q)、花生(煮得軟糯)、紅豆等。沒有華麗包裝,就是小時候的味道。我特別喜歡逛完市場後來一碗,清爽解膩。位置有點難形容,可能要多問或留意一下。
地址: 龍門廣場後門附近流動小攤(傍晚出現)。
營業時間: 大約下午4:00 - 賣完為止(通常晚上7、8點)。
價位: 綜合豆花 40元 / 碗。
龍門廣場美食重點整理(懶人包):
- 油飯控必吃: 阿嬤ㄟ古早味油飯 (早午餐時段,要早!)
- 溫暖飽足首選: 老張牛肉麵 (正餐好選擇)
- 宵夜下酒良伴: 阿珠現撈鹽水雞 (晚餐宵夜時段)
- 傳統甜點代表: 無名豆花攤 (傍晚限定,隱藏版)
- 其他觀察: 廣場內外還有不少其他小吃,像炸雞排、蚵仔煎、臭豆腐、果汁攤等,選擇挺多元。看到人多排隊的不妨試試看!
必買:挖寶清單在此!在地伴手禮與生活好物
「龍門廣場」除了吃,更是個採購的好地方!這裡不像觀光夜市賣的都是那些重複性很高的紀念品,而是有很多在地特色的食物、乾貨,甚至是一些生活用品,價錢通常都比市區便宜。每次來「龍門廣場」,我的購物袋總是裝得滿滿的。以下是我的絕對推薦:
- 新鮮蔬果 & 在地農產品: 廣場內或周邊常有農友或小販設攤,賣當天採的新鮮蔬菜水果,或是當地小農自產的農產品(像有機米、地瓜、水果玉米、當季水果等)。價格比超市便宜不少,而且更新鮮! 我喜歡買些當令水果回住處吃。
- 傳統糕餅/點心: 找找那些傳統糕餅鋪(有些在廣場內,有些在周邊老街上)。推薦購買:
- 鳳梨酥: 找非連鎖品牌、手工製作的,外皮酥香,內餡酸香不膩口(通常冬瓜醬比例較低)。
- 太陽餅 / 奶油酥餅: 臺中名產,但這裡也能找到不錯的店家,層次分明,奶香濃郁。
- 麻糬: 現包的麻糬最好吃!尤其是包花生粉或紅豆餡的。有些店還會賣客家艾草粿(草仔粿),鹹甜口味都有,外皮Q糯。
- 古早味大餅 / 喜餅: 像是白豆沙餅、咖哩肉餅等老一輩喜歡的口味,當伴手禮很有特色。
- 精選乾貨/醬料:
- 香菇: 臺灣本地香菇香氣足,品質好。
- 蝦米 / 乾貝: 炒菜煮湯增鮮必備。
- 傳統面線: 手工日曬面線,煮起來不易爛,口感好。
- 蔭油 / 古法醬油: 不同於一般化學醬油,味道更甘醇。(有些是玻璃瓶裝的在地小品牌)
- 特色拌醬: 像是XO醬、乾貝醬、剝皮辣椒等,配飯拌麵超方便。
- 在地零食/飲品:
- 番薯片 / 芋頭片: 薄脆唰嘴,天然調味。
- 蜜餞: 傳統酸甜滋味(如芒果乾、化應子、李鹹)。
- 古早味飲料: 像楊桃汁、仙草茶、青草茶等瓶裝飲品。
- 生活雜貨 / 特色小物: 廣場外圍或內部一些雜貨店,可能會賣一些有趣的:
- 傳統竹木製品(蒸籠、砧板)。
- 造型特別的碗盤杯具(有時能淘到物美價廉的)。
- 漂亮的印花餐巾布(很有臺灣味)。
我的採購心得 & 避雷提醒:
- 比價不吃虧: 同類商品可能有多攤在賣,稍微比較一下價錢和品質再下手,特別是乾貨。
- 試吃是王道: 很多攤販會提供試吃(尤其是糕餅、蜜餞),試過喜歡再買。
- 注意儲存期限: 購買包裝食品時,記得看一下製造日期和儲存期限。
- 現金準備足: 雖然有些店家開始收行動支付,但許多攤販(尤其阿公阿嬤經營的)還是隻收現金,多備點零錢準沒錯。
- 殺價? 一般明碼標價的攤販不太習慣殺價,但像是買多或買水果買一大袋,可以禮貌問一句“老闆,算便宜一點啦?” 有時會有小折扣。
- 包裝簡易: 很多傳統攤位的包裝比較簡陋(塑膠袋裝),若要送人,可能需要自己另外準備美一點的袋子或盒子。
附近景點:吃飽買足後,順道走走更有趣
在「龍門廣場」滿足口腹之慾和購物慾後,如果時間體力允許,附近其實有不少值得順道一遊的地方,可以安排成半日或一日遊行程。這些景點通常比較生活化,更能感受當地氛圍。我整理了幾個我覺得搭配「龍門廣場」行程很順的:
1. 古意盎然的老街散步
介紹: 距離「龍門廣場」步行約10-15分鐘,就有一條儲存還算不錯的百年老街。街道不長,但兩旁多為紅磚或木造的老房子,有些仍維持著舊時的店鋪樣貌(比如打鐵鋪、中藥行、老茶館)。這裡少了過度商業化的喧囂,更多的是寧靜懷舊的氛圍。可以慢慢走看看老建築上的雕花、斑駁的招牌,感受時光的痕跡。有些老房子改成了小小的文創店或咖啡廳,可以進去逛逛或歇腳。我喜歡這裡下午的光線,拍照很有感覺。
交通: 從「龍門廣場」步行即可抵達。也有公車能到老街口。
營業時間: 老街本身是開放空間,全天可逛。裡面的店家營業時間不一,通常下午1點後開門的較多,有些開到傍晚5-6點,週一公休的店不少。建議下午2-5點之間去比較合適。
2. 寧靜祈福的百年寺廟
介紹: 在「龍門廣場」附近巷弄中,藏著一座香火鼎盛的歷史悠久的寺廟(如媽祖宮、王爺廟等)。寺廟建築本身就很值得一看,精緻的雕刻(石雕、木雕、剪黏)、彩繪的門神壁畫,都體現了傳統工藝之美。即使沒有信仰,也能感受那份莊嚴寧靜的氣息。走進去聞著淡淡的香火味,看著當地人虔誠地參拜,是體驗在地文化的好地方。寺廟通常都有廟埕(前庭),有時還能看到老人家在下棋聊天,很有生活感。
交通: 距離「龍門廣場」步行約5-10分鐘。跟著地圖App或問一下當地人“XX宮怎麼走?”通常都很容易找到。
營業時間: 寺廟通常是清晨(約5-6點)開門,到晚上9-10點左右。參拜建議在白天光線好時前往,更能欣賞建築細節。
3. 親子同樂的河濱公園/腳踏車道
介紹: 如果天氣好,想帶小朋友放放電,或者自己也想活動筋骨,距離「龍門廣場」車程約10-15分鐘(或騎YouBike),有一個沿著河岸的綠地公園。這裡有寬闊的草坪可以野餐奔跑、完善的腳踏車道(可以租借腳踏車)、簡單的兒童遊樂設施,傍晚時分很多當地人會來散步、運動、遛狗。視野開闊,看著河水流淌(水質可能普通,別期待太清澈),吹吹風很舒服。是個不用花錢就能享受自然的好地方。
交通: 建議開車、騎摩托車或租借YouBike前往比較方便。公車可能需要轉乘或走到特定站點。
營業時間: 開放式空間,24小時開放。最佳時段是清晨或傍晚,比較不曬。晚上也有路燈,但較安靜。
4. 特色主題文創園區/小店
介紹: 近年來,一些老倉庫或舊巷弄被改造成文創小聚落。距離「龍門廣場」不算太遠(車程約10分鐘或步行20-25分鐘)就可能藏著這樣一個地方。裡面可能有獨立書店、手作工作室(陶藝、皮革、金工)、風格咖啡廳、設計選物店、小藝廊等。規模通常不大,每家店都很有自己的個性,適合喜歡挖寶、看些不一樣設計的人。可以喝杯咖啡,看看展覽,買點獨特的小東西當紀念品。氛圍比較悠閒放鬆。不過這類地方有時店家開的比較晚或公休日不固定,建議出發前確認一下。
交通: 步行稍遠,建議騎YouBike、摩托車或短程計程車。公車可能有不多的班次到達附近。
營業時間: 各店家差異非常大! 通常下午1點後才陸續開門,營業至傍晚6點或晚上8-9點(咖啡廳可能較晚),週一、二公休的店家很常見。強烈建議出發前查好目標店家的FB粉絲專頁或IG確認當日營業狀況!免得撲空。
龍門廣場周邊景點選擇小貼士:
- 時間不多想悠閒走走: 首選 老街 或 寺廟,距離近,步行可達,花費時間可長可短。
- 想親近自然/親子活動: 選 河濱公園。
- 喜歡文創/設計/咖啡: 選 文創園區/小店,但務必查好營業時間!
- 行程安排: 可以把「龍門廣場」的採購和用餐安排在中午前或傍晚,然後下午的時間留給這些周邊景點。這樣行程比較豐富又不趕。
Q&A (龍門廣場常見問題簡答)
-
Q:龍門廣場附近停車方便嗎?最好的停車方式是什麼?
A: 廣場自有停車場方便但車位很少,尖峰時段(假日、晚餐前)非常難停!早到(10點前)或停附近收費停車場/路邊格(步行5-15分鐘)是常態。最推薦搭公車前往,省去找車位煩惱。 -
Q:去龍門廣場買什麼伴手禮最地道?
A: 推薦:手工鳳梨酥(找非連鎖)、傳統麻糬/草仔粿(現包最好)、本地好香菇/蝦米、古法蔭油/醬油(小品牌玻璃瓶裝)、特色拌醬(XO醬、剝皮辣椒)。記得試吃比較再買! -
Q:龍門廣場有什麼必吃美食?
A: 個人私心推薦:阿嬤ㄟ古早味油飯(早去!配特調醬)、老張牛肉麵(湯濃肉爛)、阿珠現撈鹽水雞(晚餐宵夜,調味特別)。傍晚限定的無名豆花攤也是隱藏版好味道。看到人多的小攤通常不會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