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在臺灣各地山頭跑了十幾年的資深山友,民都有山這個地方,對我來說就像老朋友一樣熟悉又充滿驚喜。這次,我就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跟你聊聊這座被低估的寶藏小山——民都有山。保證都是我的親身經歷和實在話,沒有那些冷冰冰的說明書味道!
目錄
民都有山介紹:深入山林的私房秘境
講真,第一次聽到民都有山這個名字,你可能跟我當初一樣,有點懵。聽起來不像什麼高山峻嶺,名氣也比不上玉山、阿里山那麼響噹噹。但你知道嗎?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它低調地藏在新竹五峰鄉的泰雅族部落裡,海拔雖然只有1789公尺(別小看它,爬起來還是有點意思的),卻是小百嶽編號第028號,在登山界其實小有名氣,只是大眾旅遊客知道的少。
民都有山最吸引我的,不是它有多高多險,而是那份原始寧靜。比起週末人擠人的熱門步道,這裡的步道維護得不錯,卻保留了非常自然的山林風貌。走在林間,你能聽到的是風聲、鳥鳴、溪水潺潺,而不是人聲鼎沸。特別是清晨,薄霧籠罩著柳杉林,陽光透過縫隙灑下來,那個光影效果,嘖嘖,攝影師來了都走不動路!我特別記得去年秋天帶朋友來,滿山的芒草在陽光下閃著金光,配上幾棵變色的楓香,那景色,朋友手機拍到沒電。
別以為它小就簡單。它的登山口其實有幾個,最常走的是民都有山東北峰登山口和經由霞喀羅古道石鹿端進入(這個稍微遠一點,但風景更原始)。步道主要穿梭在柳杉人造林和天然的闊葉林間,坡度有緩有陡,尤其是接近山頂的那段“好漢坡”,連續陡上,心跳加速、氣喘吁吁是免不了的,但登頂後的視野絕對值得!
說到登頂,民都有山的山頂展望,絕對是它的王牌!360度的環繞視野,天氣好時,大霸尖山那個標誌性的酒桶山形就矗立在東北方,清晰得彷彿觸手可及。往西南看,雪山山脈的聖稜線(雪山到大霸這段)一字排開,氣勢磅礴。東南方則是鹿場大山(樂山)和加里山。我每次登頂,不管多累,看到這無敵山景,所有疲憊瞬間清零。山頂就一座三等三角點(編號6276),樸實無華,卻代表了你的堅持到達了此處。
民都有山周邊就是泰雅族部落,人文氣息也很濃厚。上山前或下山後,不妨慢下腳步,感受一下部落的寧靜氛圍。不過要注意,這裡是水源地,登山時請務必遵守無痕山林原則,垃圾自己帶走!
門票資訊:大自然的免費款待
好訊息!好訊息!爬民都有山,完全不需要門票!是的,你沒看錯,零元!這對我們這種爬山上癮又不想花大錢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臺灣很多優質的自然步道都是免費的,民都有山就是其中之一,讓你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擁抱最美的風景。
不過嘛,免費歸免費,該做的準備和該守的規矩一點都不能少,後面注意事項我們再細聊。
交通資訊:如何抵達登山口?
去民都有山,交通算是比較方便的了,主要分自駕和公共交通兩類。我個人強烈建議自駕,因為登山口位置比較深入山區,公共交通班次稀疏,時間也難配合登山行程。
自駕路線 (推薦!)
- 主要路線: 國道三號(北二高)下竹林交流道(90K) -> 接120縣道往內灣、尖石方向 -> 過內灣後續行120縣道 -> 在35.5K左右的「五峰大橋」前右轉竹63鄉道 -> 沿竹63鄉道(南清公路)上行 -> 經過清泉部落(張學良故居、三毛故居都在這) -> 繼續沿竹63鄉道前行 -> 留意指標或在約竹63鄉道19K處附近,注意左手邊往「石鹿」的岔路(通常有指標寫往霞喀羅古道石鹿入口或民都有山登山口),左轉進入產業道路 -> 沿產業道路上行約3-4公里,即可抵達民都有山東北峰登山口(有明顯標示和較寬的停車空間)。
- 注意! 最後轉進登山口的產業道路是水泥路面,但部分路段狹窄、坡度較陡且有髮夾彎。開車技術要有點信心,尤其會車時要小心。底盤太低或太長的車子不建議硬闖。雨季或颱風後出發前務必查詢路況,可能有落石或崩塌。
公共運輸 (極度不推薦,僅供參考)
- 高鐵/臺鐵: 搭至高鐵新竹站或臺鐵竹北站/新竹站。
- 新竹客運: 從竹東搭乘往「清泉」的班車(班次非常少!一天可能只有幾班,甚至假日才開)。在「清泉」下車。
- 登山口接駁: 清泉到石鹿登山口還有很長一段產業道路要走(約7-8公里,爬升大),沒有公車抵達! 通常需要在清泉找當地接駁車(白牌車),但非固定服務,需預先聯絡詢問且費用不便宜(單程可能就要幾百塊),且司機不一定好找。時間也很難配合。真心話:除非你打算從清泉開始踢馬路上山(不建議,太浪費體力和時間),否則公車選項幾乎不可行。
停車資訊
- 主要的民都有山東北峰登山口旁有一塊較寬的平地可停車,大約能停10-15輛小型車左右(看大家停車技術)。強烈建議:週末或連續假日請務必非常早到! 我有次9點到就停滿了,只能冒險停在更狹窄的路邊,後來下山看到有車卡住動彈不得,嚇出一身汗。
- 停車場是免費的,但空間珍貴,請大家停車盡量靠邊、整齊,預留迴轉空間。
- 如果這裡停滿了,可以試著往下找稍微寬一點的地方停,但絕對不能妨礙道路通行!
重要交通Tips
- 導航設定: 設定「民都有山東北峰登山口」或「霞喀羅古道石鹿登山口」(兩個登山口相距不遠)。
- 路況確認: 出發前,尤其是大雨後,務必上網查詢竹63鄉道及石鹿產業道路的最新路況(可參考FB登山社團如「健行筆記」、「臺灣百嶽登山資訊分享站」或新竹縣政府公告)。
- 油箱加滿: 山區加油站少,清泉之後就沒有了,上山前在竹東或橫山加滿油最保險。
- 手機訊號: 進入山區後,中華電信訊號可能斷斷續續,其他業者更差,甚至完全沒訊號。務必下載離線地圖(推薦使用GPX軌跡檔)並告知家人行程。我在山頂試過,某家電信偶爾能勉強傳個LINE文字訊息。
民都有山必去景點推薦:我的排行榜
爬民都有山,雖然目標是三角點,但沿途的精華可不少!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風景值,整理了一份必停下來好好欣賞的點:
- 山頂360度展望臺 (無價!)
- 特色: 這絕對是整趟旅程的高潮!辛苦爬上來,站上三角點的那一刻,視野豁然開朗。只要老天賞臉(這真的很重要!山區天氣變化快),百萬級的山景就在眼前展開。找個大石頭坐下來,靜靜看著遠方的大霸尖山、聖稜線、加里山群峰,那種遼闊感,會讓你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日出、雲海季節尤其夢幻(但你可能得更早出發摸黑上山)。
- 個人感受: 我在這裡看過最壯觀的雲瀑,像白色河流一樣從山谷漫過對面山頭,美到忘記呼吸。不過也遇過濃霧瀰漫,啥都看不到,只能苦笑下山...這就是爬山啊!
- 柳杉林步道 (綠色隧道)
- 特色: 登山口出發不久就會進入一大片高聳的柳杉造林地。陽光透過筆直的樹幹灑在林道上,形成一條幽靜翠綠的隧道,空氣中瀰漫著清新的木材香氣。這段路坡度相對平緩,走起來非常舒服,光影變化是拍照的好題材。林下植被乾淨,視野通透。
- 個人感受: 這段路是我走過最療癒的步道之一,夏天來特別涼爽,陽光穿過樹葉形成的丁達爾效應,美得像畫。腳步會不自覺放慢。
- 原始闊葉林區 (生態教室)
- 特色: 過了柳杉林,步道會穿梭在更原始的闊葉林中。這裡的樹種更豐富多樣,鳥鳴聲也更熱鬧(帶雙筒望遠鏡說不定有驚喜)。你可以觀察到各種蕨類、附生植物,感受森林旺盛的生命力。步道較為原始,樹根盤錯,走起來更有探險的趣味。
- 個人感受: 我喜歡觀察這裡的苔蘚和地衣,濕潤的環境讓它們長得特別茂盛。偶爾還能發現漂亮的菇類(但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記得帶驅蚊液,林子裡小黑蚊有點兇。
- 最後衝刺的展望點 (前菜預告)
- 特色: 在開始最後一段陡上「好漢坡」之前,或是在好漢坡中途某些稍微寬闊的轉角處,林木會突然變稀疏,出現展望點。雖然還不是山頂的全景,但已經可以遠遠眺望到大霸尖山或其他山巒的一角。這就像吃大餐前的前菜,讓你充滿期待,也給自己一個喘口氣、拍照留念的理由。
- 個人感受: 每次走到這裡,看到大霸露出尖頂,就會跟同伴說:「快到了!再撐一下!」其實心裡知道最陡的還在後面...算是善意的謊言?哈!

民都有山步道資訊簡表 (一目瞭然)
專案 | 資訊 | 備註 |
---|---|---|
主要登山口 | 民都有山東北峰登山口 (經石鹿產業道路) | 最常用、最易達。由霞喀羅古道石鹿登山口進入亦可,但路程較長。 |
海拔高度 | 1789 公尺 | 小百嶽之一 (No. 028) |
步道型別 | 原始山徑、部分石階、土石路 | 需拉繩段極少,多為自然路徑。 |
往返時間 | 約 4 - 6 小時 (依個人腳程及停留時間) | 腳程快不停留約3.5小時;一般邊走邊拍約5小時;親子或悠閒走可能更久。 |
總爬升高度 | 約 650 - 750 公尺 (視登山口起算點) | 東北峰登山口起算。連續上坡有挑戰性。 |
難度 | 中級 (適合有基本登山經驗者) | 距離不長但爬升集中,尤其最後好漢坡。新手需評估體力。 |
路況 | 路徑清晰,但樹根多、部分路段濕滑 | 雨後非常泥濘濕滑,建議穿著登山鞋並攜帶登山杖。 |
水源 | 步道上無穩定水源 | 務必自備充足飲水! 至少1500-2000cc以上 (視天氣調整)。 |
通訊 | 登山口至山頂沿途多處無訊號 | 中華電信偶有微弱訊號 (山頂有時可通),建議下載離線地圖並告知家人行程。 |
適合季節 | 全年皆宜,但秋冬最佳 (天氣穩定、展望佳、少蚊蟲)。春季有花,夏季涼爽但要防午後雷陣雨。 | 避免颱風、豪雨後前往,路滑崩塌風險高。 |
特色景觀 | 柳杉林道、闊葉原始林、360度山頂展望 (大霸尖山、聖稜線、加里山等)、雲海 (秋冬機會高) | 天氣是關鍵! |
民都有山附近景點探秘
爬完民都有山,如果還有時間和體力(或者想安排個兩天一夜輕旅行),附近其實有不少值得順遊的好地方,人文自然皆有。特別整理給你:
霞喀羅古道 (國家步道 - 石鹿至養老段)
- 介紹: 這條橫跨新竹五峰與尖石的古道,可是臺灣國家級步道的經典之作!早期是泰雅族人往來的社路,日治時期修建為警備道路。全長約23公里,連線「石鹿」和「養老」兩個登山口。步道沿著霞喀羅溪(薩克亞金溪)上游而行,沿途盡是高大林木、楓香林、竹林,秋天楓紅超級有名。也會經過多處駐在所遺址(如:田村臺、楢山、朝日、白石等),充滿歷史滄桑感。生態豐富,景色多變,走起來非常享受。注意:全段走完需接駁且耗時長(約8-10小時),多數人選擇「石鹿入口」進出,輕鬆走前面幾公里到「慄園」(大片孟宗竹林)或「楢山駐在所」遺址折返即可。
- 地址: 新竹縣五峰鄉 (石鹿登山口位置同民都有山東北峰登山口附近)。
- 交通: 與前往民都有山登山口路線相同,沿石鹿產業道路上行即可抵達霞喀羅古道石鹿登山口。車輛可停古道口停車場(空間有限)。
- 營業時間: 24小時開放,但強烈建議白天行走。需辦理入山證(可現場或線上申請)。部分路段可能有崩塌或封閉,出發前務必至林業署官網查詢最新路況公告。
清泉風景特定區
- 介紹: 下山回程絕對不能錯過的補給站兼人文景點!因清澈的泉水(溫泉)而得名。這裡主要有幾個亮點:
- 張學良故居: 少帥張學良被軟禁於此十多年的地方,現重建為紀念館,展示其生平事蹟與在清泉的生活點滴。
- 三毛夢屋: 作家三毛曾在此短暫居住並寫作,小小的紅磚屋坐落在山坡上,視野極佳,充滿文藝氣息。
- 清泉吊橋 (一號、二號): 橫跨上坪溪,鮮紅色的橋身是地標,走在橋上可欣賞溪谷風光。
- 清泉溫泉: 屬於弱鹼性碳酸泉,無色無味。有公共溫泉池(需著泳裝泳帽)和警光山莊溫泉可供泡湯解乏(建議事先查詢開放狀況與收費)。
- 天主堂: 丁松青神父服務多年的地方,建築本身也值得一看。
- 地址: 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清泉部落 (竹63鄉道旁)。
- 交通: 就在前往民都有山/霞喀羅的竹63鄉道路邊,非常容易抵達。有停車場。
- 營業時間: 各景點開放時間不一,通常約09:00 - 17:00。出發前可查詢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或觀光局網站確認。溫泉開放時間需另查詢。
雪霸休閒農場 (觀霧區域)
- 介紹: 如果你時間充裕(至少多半天),又想看更高海拔的景緻和水汽繚繞的森林,非常推薦再往上開到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一帶。而雪霸休閒農場就位於觀霧區域,海拔約1920公尺。
- 特色: 這裡以絕佳的雲海、日出、夕陽、星空聞名。農場本身種植溫帶花卉、水果(奇異果、小藍莓等),景觀優美。提供住宿、餐飲服務。
- 銜接景點: 從農場可輕鬆前往觀霧遊憩區內的步道,如:檜山巨木群步道(看千年紅檜)、雲霧步道(輕鬆看雲海)、榛山步道(視野極佳看聖稜線和大霸)。注意:觀霧地區屬於生態敏感區,請務必遵守規定。大鹿林道部分路段狹窄崎嶇,需謹慎駕駛。
- 地址: 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民石380號(在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範圍內)。
- 交通: 從清泉繼續沿竹63鄉道(大鹿林道)上行約40-50分鐘車程(路況較差,蜿蜒且可能有濃霧)。需注意大鹿林道東線部分路段限制9人座以下小客車通行,且冬季可能有管制或需加掛雪鏈(出發前務必查詢路況!)。
- 營業時間: 農場本身24小時,但餐廳、接駁服務等有特定時間。進入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需購票(全票假日$150、非假日$100等),開放時間約08:00 - 17:00。步道開放時間可能受限於天候或災修,行前必查詢林業署網站。
民都有山附近必吃美食:山野能量補給站
爬山是個體力活,下山後絕對要好好犒賞自己!新竹山區的特產和在地小吃,絕對能滿足你的胃:
- 溫泉玉米 (清泉特產): 這絕對是清泉必吃第一名!利用溫泉熱水煮熟的玉米,品種通常是口感Q彈的白玉米或糯米玉米。吃起來特別香甜、軟糯又有嚼勁,而且帶著淡淡的硫磺味(很特別但不嗆鼻)。小攤販集中在清泉吊橋附近,一支熱騰騰的拿在手裡,超幸福的!我每次下山至少吃兩支。強烈推薦!
- 馬告相關料理 (原民風味): 「馬告」是泰雅族常用的香料,就是山胡椒。它有一種獨特、類似香茅和檸檬混合的清香辛辣味。在清泉或五峰一帶的餐廳(如:山上人家森林農場的餐廳或清泉部落餐廳),有機會吃到馬告入菜的料理,例如:
- 馬告香腸: 香腸裡加了馬告粒,香氣獨特,非常下飯。
- 馬告雞湯: 熱騰騰的雞湯灑上馬告,清香解膩,暖身又暖心。
- 馬告鹽烤魚: 新鮮的魚抹上馬告鹽烤,風味絕佳。值得一試!
- 竹筒飯 (原住民傳統): 經典的山區美食。糯米混合香菇、豬肉等餡料,塞進新鮮竹筒裡烤熟。吃的時候劈開竹筒,米飯吸收了竹子的清香,口感軟糯帶點嚼勁,帶著炭烤香氣。務必趁熱吃! 清泉部落或往觀霧路上的攤販、餐廳常有賣。
- 高山蔬菜/野菜: 山區氣候涼冷,產出的高麗菜、大白菜、菠菜、山蘇、龍鬚菜等特別清甜爽脆。當地餐廳多會用簡單的清炒或蒜炒方式,保留蔬菜的鮮甜原味。必點一道青菜!
- 窯烤披薩 (山上人家): 如果你有計畫去山上人家森林農場(也是在往觀霧方向的路上,但比雪霸農場海拔低一些點),他們的窯烤披薩頗受歡迎。在森林環抱、雲霧繚繞的環境裡,吃著現烤出爐的披薩,別有一番風味。不過餐廳人潮多,可能需要等待。
- 補充水分 - 水果 / 愛玉: 下山後補充水分很重要。清泉路邊常有賣當季水果(如:水梨、甜柿、橘子等)。夏天來碗清涼的手洗愛玉,淋上檸檬汁,超級消暑解渴!
民都有山附近住宿指南:歇腳好選擇
想在民都有山周邊悠閒地玩兩天,或者爬完山想泡個溫泉好好休息,這裡有幾種型別的住宿點:
清泉溫泉區住宿
- 介紹: 位於竹63鄉道旁,交通最便利(上下山必經之路),海拔約500公尺。以溫泉為最大賣點,爬完山泡個湯放鬆肌肉是絕配!住宿選擇從平價民宿到較有規模的旅館皆有。
- 地址: 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清泉部落(沿竹63鄉道可見)。
- 交通: 非常好找,就在主幹道旁。停車相對方便(依各住宿點設施)。
- 營業時間: 各旅宿業者不同,需自行查詢訂房。溫泉設施開放時間請洽詢各住宿點。
- 個人建議: 適合單純想爬民都有山順便泡湯、只想住一晚、預算中等或講求便利性的山友。晚上部落比較安靜,沒什麼夜生活。推薦檢視「清泉溫泉山莊」型別或評價好的民宿。
雪霸休閒農場
- 介紹: 位於觀霧地區海拔約1920公尺處。住宿環境優美,視野開闊,天氣好時雲海、星空無敵。房間舒適,通常含早餐。農場本身有果園、花園可逛,也鄰近觀霧遊憩區多條步道(檜山巨木步道、雲霧步道等)。是享受高山寧靜與美景的好選擇。價格相對較高。
- 地址: 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民石380號。
- 交通: 從清泉沿竹63鄉道(大鹿林道)上行約40-50分鐘車程。路況較差(狹窄、多彎、可能有濃霧)。注意車輛限制(9人座以下)與冬季路況。
- 營業時間: 住宿旅客可自由進出農場,但餐廳、活動等有特定時間。需提前預訂,尤其是假日。
- 個人建議: 適合預算較充裕、想深度體驗觀霧地區、追求住宿品質與景觀、計畫多走幾條觀霧步道的旅客。記得帶保暖衣物,山上日夜溫差超大!晚餐後參加農場的星空導覽很不錯。
山上人家森林農場
- 介紹: 位於往觀霧方向,海拔約1200公尺(比清泉高,比雪霸農場低)。也是一處景觀優美的森林農場,以歐式木屋建築和周圍的櫻花林、森林步道著稱。提供住宿、餐飲、咖啡。環境清幽,雲霧繚繞時很有仙氣。可以遠眺五指山。
- 地址: 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23鄰468-5號。
- 交通: 從清泉沿竹63鄉道上行,注意指標左轉進入產業道路(路程約20-25分鐘)。最後一段通往農場的產業道路坡度陡、彎道急且狹窄,駕駛需特別小心謹慎! 農場有停車場。
- 營業時間: 營業時間需查詢官網(通常白天開放參觀,住宿旅客則無限制)。住宿需提前預訂。
- 個人感受: 這裡的VIEW和氣氛真的很棒,櫻花季時更是一房難求。餐廳的景觀窗看出去像風景畫。但上去的路真的不太好開,技術不好或車子太大臺的要斟酌。房間價格也不便宜。
五峰鄉其他民宿
- 介紹: 在竹63鄉道沿線或部落裡,散佈著不少特色民宿。有些強調原住民文化體驗,有些坐擁山景。價格通常比雪霸和山上人家親民些。選擇多樣化,但品質差異可能較大,需仔細看評價。
- 地址: 分散於新竹縣五峰鄉各村(如:花園、桃山、大隘等部落)。
- 交通: 依各民宿位置而定,有些就在路邊,有些需開一小段產業道路,預訂時請確認清楚路線和停車。
- 營業時間: 依各民宿規定。
- 個人建議: 適合預算有限、想體驗部落風情、或尋找特殊風格民宿(如:露營車、小木屋)的旅客。預訂前務必多看真實住客評價照片,確認是否符合期望。
重要住宿Tips
- 提前預訂! 尤其是雪霸、山上人家及評價好的清泉住宿,假日非常搶手。
- 確認路況與車型限制: 前往觀霧、山上人家的道路有挑戰性,務必確認自己的車況和技術適合,並查詢最新路況。
- 山區溫差大: 無論住哪裡(清泉海拔較低也較涼),晚上都要帶保暖衣物,特別是秋冬。
- 物資補給: 山區物資取得不易且價格較高。如需特殊用品或零食,建議在竹東或橫山下車時就買好帶上山。
民都有山注意事項:爬山安全最重要!
身為過來人,有些話一定要嘮叨一下,爬民都有山雖不算超級困難,但該注意的眉角還是很多,安全回家才是完美的旅程:
- 評估自身體力與經驗:
- 它被歸類為「中級」步道是有原因的。雖然距離不算超長(來回約6-7公里),但爬升高度集中(尤其是最後的好漢坡),需要一定的體能和肌耐力。
- 如果你平常很少爬山或運動,建議先從更簡單的郊山開始練習。別貿然挑戰,爬得痛苦又危險。誠實面對自己體能!
- 第一次爬,最好找有經驗的朋友同行,或參加商業團。
- 裝備準備齊全 (寧多勿少):
- 鞋子: 絕對是最重要的! 務必穿專業登山鞋或至少是防滑性極佳的健行鞋。步道多樹根、碎石和濕滑的土石路,穿普通運動鞋或板鞋非常容易滑倒受傷!我見過太多在好漢坡滑得四腳朝天的例子了。
- 揹包: 輕便、有背負系統的登山揹包。
- 衣著: 採洋蔥式穿法!內層排汗衣、中層保暖(刷毛或薄羽絨)、外層防風防水外套。山區天氣變化快,山頂風大,停下來休息會冷。避免穿棉質衣物(流汗濕了不易乾,易失溫)!
- 登山杖: 強烈建議使用一支或兩支! 尤其在下坡時,能有效減輕膝蓋負擔、維持平衡、防止滑倒。上坡也能借力。我個人認為是CP值最高的裝備。
- 飲水: 至少準備1500-2000cc的飲水! (視天氣炎熱程度和個人飲水量增加)。步道上完全沒有水源補充!脫水很危險。
- 糧食: 攜帶方便食用、能快速補充能量的行動糧。例如:飯糰、三明治、能量棒、巧克力、堅果、香蕉等。別帶太重或需要長時間烹煮的食物。垃圾務必全部帶下山!
- 其他必需品:
- 帽子 (遮陽/保暖)
- 手套 (拉繩、防寒)
- 頭燈 (必備!預防摸黑下山。電池確認充足)
- 雨衣 (兩截式佳,絕對不要輕便雨衣!山區午後雷陣雨很常見)
- 防曬用品 (高山紫外線強)
- 個人藥品 (暈車藥、止痛藥、腸胃藥、個人特殊疾病藥物)
- 簡易急救包 (優碘棉片、紗布、彈性繃帶、透氣膠帶、止痛藥等)
- 行動電源 (手機導航、拍照耗電快)
- 離線地圖與GPX軌跡檔 (非常重要!手機裝好APP如Hikingbook、健行筆記、OruxMaps等,登山口可下載)
- 證件 (身分證、健保卡) 和少許現金
- 防蚊液 (闊葉林區小黑蚊多)
- 天氣掌握是關鍵:
- 山區天氣說變就變,出發前幾天就要密切關注「民都有山」或「五峰鄉」的詳細天氣預報(如中央氣象局鄉鎮預報或Windy App)。
- 避免在颱風、豪大雨警報期間或過後前往。 路滑、崩塌風險高,溪水暴漲危險。
- 夏季午後雷陣雨機率高,務必提早出發,最好中午前登頂並開始下山。 若遇雷雨,應盡快降低高度,避免在空曠處、樹下或稜線上逗留。
- 秋冬雖是黃金季節,但山頂風大氣溫低,保暖和防風一定要做好。也可能起濃霧,能見度差。
- 做好心理準備: 天氣不佳時,山頂可能什麼都看不到。爬山樂趣不全在登頂,享受過程也很重要!我有幾次就是純當練腳力,山頂喝杯熱咖啡也開心。
- 行走安全守則:
- 量力而為,不逞強: 感覺體力不支或不適,應立即休息或考慮折返。山永遠在那裡。
- 保持距離: 上下坡與隊友保持安全距離,尤其是在陡峭或濕滑路段,避免前方人員滑倒時被波及。
- 專心看路: 步道多樹根、石頭,別只顧著看風景或滑手機而分心!拍照時務必停下腳步站穩。
- 留意標示與布條: 路徑雖清晰,但仍需留意樹上的登山布條和路標,避免走岔路(岔路通常不多)。
- 陡坡謹慎: 最後的好漢坡上下都要特別小心,抓穩樹根或石頭,善用登山杖。上坡調整呼吸節奏(可採吐兩吸一或自己習慣的節奏);下坡步伐放小,側身下更穩。
- 無痕山林 (LNT) 原則:
- 帶走所有攜入的物品: 包含果皮、衛生紙、食物殘渣、任何塑膠包裝! 山區分解速度慢,且會吸引動物破壞生態平衡。我親眼看過被垃圾吸引來的猴子翻揹包。
- 不隨意攀折花木、不帶走任何自然物。
- 不餵食野生動物: 這會改變牠們的覓食習慣,對牠們和遊客都不好。
- 行走在既有步道上: 避免踩踏步道外的植被,造成土壤侵蝕。遇到泥濘處,寧可踩過去也別繞開(繞路會讓步道越來越寬)。
- 尊重野生動物: 保持距離觀察,不驚擾。
- 尊重其他登山者: 不大聲喧嘩,狹窄步道禮讓下行者先行(因為下行較難控制速度)。山頂空間有限,禮讓他人拍照。山,是大家的。
- 其他提醒:
- 手機訊號: 登山口之後大部分路段無訊號或訊號微弱,務必告知家人你的登山計畫與預定下山時間 (登山計畫書)。 約定好若逾時未聯絡的通報機制。
- 入山證辦理: 目前爬民都有山本身不需要申請入山證。但若是要走附近的「霞喀羅古道」(石鹿至養老段),則需要在出發前5-60天內至警政署入山案件申辦系統線上申請入山證(或至當地派出所辦理)。
- 保險: 登山活動有其風險,建議投保包含緊急救援的登山綜合保險。
民都有山 Q&A:山友快問快答
最後,整理幾個爬民都有山常被問到的問題,給你參考:
Q:民都有山適合登山新手嗎?
A: 嗯...看你的「新手」定義。如果你平常有規律運動習慣(例如:跑步、騎單車),體能還不錯,而且願意做好功課、準備好適當裝備(特別是鞋子!),那可以來挑戰看看。但如果你幾乎不運動,或是第一次爬山,那建議先從更簡單的步道(如:臺北的象山、新北的銀河洞步道)開始練習體能和適應高度。民都有山的「好漢坡」對初次登山者來說,可能會覺得很硬鬥(辛苦)。別勉強,安全開心最重要!
Q:爬民都有山的最佳季節是什麼時候?
A: 秋冬(10月到隔年3月)絕對是最佳選擇! 這段時間天氣通常比較穩定,降雨機率較低,山上空氣也特別乾淨,能見度高,最有機會看到超棒的展望和大景(雲海、日出機率高)。夏天(6-9月)雖然涼爽,但午後雷陣雨很頻繁,步道溼滑泥濘,螞蝗和小黑蚊也比較多。春天(4-5月)可能會有霧雨,但能看到一些春季花草。避開連續假日人潮多時,平日去更能享受寧靜。
Q:可以在民都有山或附近露營嗎?
A: 步道沿線和山頂都不允許露營! 這屬於林務局管轄範圍,為維護環境和防止森林火災,是禁止隨意紮營的。山頂腹地也很小,根本不適合。附近合法的露營區通常位於海拔較低的區域(例如:五峰鄉花園部落、白蘭部落一帶有不少營地),像是「飛鳥恰恰」等營地。如果你想露營,請選擇這些合法經營的露營區,並遵守營區規定。千萬別在步道上或山頂野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