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步道:精選懶人包與私房經驗分享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為什麼我獨愛臺北步道?

講真的,生活在臺北很幸福。高樓大廈拐個彎,半小時車程,就能鑽進綠意盎然的山林裡喘口氣。這些臺北步道,就像城市的綠色血脈,串起繁忙與寧靜。我特別喜歡在平日人少時去走,那份悠閒,是在週末人擠人的步道上絕對找不到的。而且你知道嗎?每條臺北步道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的像活力四射的年輕人,有的像沉穩內斂的長者,端看你當時的心情想親近哪一款。

挑步道,我的懶人包在這裡!

走了這麼多年,也摔過跤(字面意義上的踩到青苔滑倒)、曬成過龍蝦(天氣太好忘了防曬的慘痛教訓),我把一些選步道的經驗,濃縮成下面這張表。不是什麼官方標準,純粹是我這個老屁股的個人偏好總結:
步道名稱 適合誰? 我的推薦亮點 天氣適應性 (個人感覺) 私心難度 (1-5★)
象山親山步道 想打卡、想運動、時間不多的人 經典101夜景,快攻首選 雨天石階超滑,小心!晴天熱爆 ★★★☆☆
金面山親山步道 愛攀爬、想找點刺激感的人 大巖壁攀爬,剪刀石風景壯闊 絕對不要雨天爬! 晴天注意防曬 ★★★★☆
陽明山東西大縱走 體力狂人、想挑戰自我的人 一次收集十顆山頭,成就感爆棚 山區天氣多變,防風雨裝備必備 ★★★★★
仙跡巖親山步道 社群後花園、親子散步 輕鬆好走,市區景觀親民 大部分有樹蔭,小雨可走 ★☆☆☆☆
軍艦巖親山步道 地質愛好者、想拍特殊景觀 巨大砂岩稜線,360度展望極佳 風大,雨天岩石極滑危險 ★★☆☆☆
虎山親山步道 不想人擠人又想看夜景 四獸山之一,視野開闊,人較少 溪溝步道潮濕,雨後注意濕滑 ★★☆☆☆
七星山主東峰步道 想登臺北第一高峰的人 登頂俯瞰大屯山系、眺望北海岸 山頂常起霧颳風,保暖很重要 ★★★★☆
頂山石梯嶺步道 喜歡草原風光、親近牛隻 柳杉林、大草原,芒花期超美 草原區無遮蔽,大太陽或大雨都難受 ★★★☆☆
風櫃嘴步道 (至擎天崗) 經典路線愛好者、健腳者 萬溪產業道路起登,一路到擎天崗 風櫃嘴風超大!注意防風 ★★★★☆
大溝溪溪畔步道 親子玩水、輕鬆踏青 平緩好走,夏日可親水消暑 大雨後溪水暴漲危險,勿近 ★☆☆☆☆
好,懶人包看完,現在讓我用「過來人」的身份,細細拆解這十條我心中必走的臺北步道,絕對比旅行社的制式介紹更有溫度和參考價值!(記住,這都是我一步一腳印踩出來的心得,可能帶點個人偏見,但絕對真實。)

象山親山步道

  • 介紹:這條大概是全臺北最「網紅」的步道了。講到拍101,誰不知道象山?我必須說,夜景是真的美,尤其跨年煙火時(雖然擠到懷疑人生)。但老實講,假日人潮真的多到像在鬧區逛街,想拍個六巨石可能要排隊。如果你是第一次來臺北想打卡,挑個平日清晨來吧,空氣好,人也少,爬上去一身汗,看到那景,值得!不過,它其實有好幾條路線,什麼一線天、永春崗、拇指山連走,都走過才發現它的深度不只是拍照點。當然,石階多到爆,膝蓋不好的人要有心理準備。
  • 步道地點:就在信義區的邊緣,吳興街那邊進去(靈雲宮登山口最常見)。地理位置上,根本是城市裡的秘境入口。
  • 開放時間:原則上24小時開放。但我真心奉勸,別半夜三更去探險,雖然有路燈,但某些路段還是暗摸摸。看夜景的話,傍晚到晚上十點前人最多也最安全。
  • 交通方式:捷運才是王道!搭到淡水信義線的象山站,從2號出口出來,順著指標走大概10-15分鐘就到靈雲宮登山口了。開車?除非你清晨五點到,否則假日找停車位會讓你崩潰。騎Ubike也可以,附近有站點。

金面山親山步道

  • 介紹:這條是我個人私心很愛的臺北步道,因為它有「爬」山的感覺!特別是那個大巖壁,手腳並用地往上爬,超有成就感(但也嚇跑不少只想散步的人)。山頂的剪刀石,視野完全不輸象山,可以看到松山機場飛機起降(天氣好時)、基隆河、整個內湖科學園區,甚至遠眺大直、圓山飯店。石頭地質很特別,陽光照射下真的有點金黃色的感覺。提醒一下,這條不適合下雨天或剛下過雨去爬,石頭和泥土路會滑到你懷疑人生,而且沒什麼樹蔭遮蔽,夏天請帶夠水、做好防曬,不然真的會變人乾。需要一點基本體力和不怕高的膽識。
  • 步道地點:藏在內湖環山路一段136巷底(德明財經科技大學附近),靠近西湖捷運站那邊。從巷子走進去,看到一堆登山客就是了。
  • 開放時間:一樣是24小時。但強烈建議白天去爬,尤其攀爬大巖壁那段,晚上沒照明又濕滑,風險很高。
  • 交通方式:捷運搭到文湖線的西湖站,從2號出口出來,沿著內湖路一段走,右轉環山路,再找到136巷走進去(約15分鐘)。附近有些路邊停車格,但不多,機車可能好停一點。搭公車到「環山路一」或「德明科技大學」站也可以。

陽明山東西大縱走

  • 介紹:這不是「一條」步道,是串聯陽明山國家公園東側到西側山頭的超級挑戰路線!目標是收集頂山、石梯嶺、竹篙山、七星東峰、七星主峰、大屯主峰、大屯南峰、大屯西峰、面天山、向天山等十座山頭(順序或組合視起終點略有不同)。走完全程大概要8-10小時(看腳程和休息次數),絕對是臺北步道裡的終極考驗之一。沿途風景變化超大,從草原、箭竹林、森林到火山地貌都有。體力消耗驚人,心肺和腿力都要夠。我記得第一次走完,腿痠了三天!但那份征服感,還有站在各個山頂的遼闊視野,會讓你忘記肌肉的哀嚎。務必準備充分:足夠的水(至少2000cc以上)、食物、登山杖、頭燈、防風雨外套、地圖或離線地圖、體力與意志力!新手千萬別輕易嘗試。
  • 步道地點:這條縱走路線非常長,常見起點是風櫃嘴(東)或清天宮(西),終點則是另一頭。貫穿了整個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核心山區。
  • 開放時間:陽明山國家公園開放區域原則上白天開放(詳細規定依國家公園公告)。強烈不建議摸黑走,路程長、岔路多、部分路段危險(如大屯西峰)。
  • 交通方式:
    起點交通(例:風櫃嘴): 公車小18或市民小巴1到「風櫃嘴」站。自行開車可停風櫃嘴涼亭附近路邊(車位少)。
    終點交通(例:清天宮): 公車小6到「清天宮」站。需預先規劃好接駁,起終點距離很遠,通常需要朋友接送或搭兩段公車/計程車。也可以分段走,不用一次完登十座。

仙跡巖親山步道

  • 介紹:這條簡直是文山區居民的超級後花園!如果你住在景美、木柵一帶,還沒走過仙跡巖,那真的虧大了。步道超級親民,坡度平緩,石階和土路交錯,樹蔭很多,即使是夏天也不會太曬。老人家晨運、媽媽帶小孩散步、情侶傍晚約會都很適合。山頂平臺視野不錯,可以看到景美溪、臺北101(有點遠)、考試院等。傳說有仙人足跡的大石頭(仙跡巖)是地標。入口超級多,從景興國中、世新大學、木柵路或興隆路都有路可以上去,像個迷宮一樣,隨意組合都行。非常輕鬆寫意的路線,是體驗輕鬆臺北步道的好選擇。
  • 步道地點:核心區就在景美與木柵交界的山坡上,橫跨文山區。可從景興路243巷(景興國中旁)、木柵路一段(靠近世新大學)、興隆路四段(海巡署旁)等多個入口進入。
  • 開放時間:24小時。晚上步道有路燈,但部分支線可能較暗,走主步道比較安全。
  • 交通方式:超級方便!搭捷運到松山新店線的景美站,從1號或2號出口出來,往景興國中方向走幾分鐘就能找到登山口(243巷)。公車選擇也很多,到「景美國中」、「景美國小」、「仙跡巖」等站下車都可。騎機車找路邊停車格也行。

軍艦巖親山步道

  • 介紹:這條步道特色太鮮明瞭!光禿禿的白色大砂岩山頭,矗立在北投與士林交界的山脊上,遠遠看真的像一艘軍艦,超酷!登頂後的360度視野超級無敵,北邊看唭哩岸、關渡平原、淡水河出海口,南邊看臺北盆地、101,西邊看北投市區,東邊看陽明山系。地質景觀一流。BUT! 山頂風超大,尤其冬天,帽子要顧好(我的帽子就飛下去過一次...)。而且砂岩表面下雨或潮濕時超級滑!超級危險! 絕對不要在雨天或雨後上去。步道本身不長,從登山口到山頂大概20-40分鐘(看腳程),但最後攀上巖頂的石階和巖稜需要一點點小心。很適合想短時間內獲得壯闊視野的人。附帶一提,石牌榮總後面的登山口上去最快。
  • 步道地點:位於石牌榮民總醫院後方(陽明大學校園內也有入口),屬於北投區。
  • 開放時間:24小時。但同樣建議白天前往,尤其登上軍艦巖本身,光線好才安全也才看得到風景。
  • 交通方式:捷運搭到淡水信義線的石牌站,從1號出口出來,轉搭公車216(區)、223、601、645、紅12、紅19等路線,在「榮總站」下車。下車後往榮總大門方向走,面對榮總大門的右前方(東院區旁),看到「行義路」路牌的小巷子(立農街二段)走進去,右手邊就是登山口階梯。陽明大學校區內也有入口(較緩但稍遠)。

虎山親山步道

  • 介紹:四獸山(虎、豹、獅、象)的老大!跟象山比起來,虎山的人潮通常少一些(尤其非假日),走起來更舒服。它最大的特色是有沿著虎山溪而建的親水步道,夏天走起來很清涼,潺潺水聲很療癒(不過部分路段雨後或颱風後可能損壞封閉)。山頂的視野也很好,可以看到101、南港、甚至整個臺北東區。復興園、120高地平臺都是很好的休息點。步道系統有點複雜,有石階、土徑、溪畔木棧道,可以自由組合。想輕鬆走就走溪畔步道,想練腳力可以從慈惠堂後方陡上。我覺得它是兼具自然生態(溪流、樹林)和城市景觀的臺北步道,值得探索。有些連結豹山、獅山的小徑,膽子大點可以探探路。
  • 步道地點:位於信義區,主要在福德街251巷底(奉天宮、慈惠堂附近)。
  • 開放時間:24小時。溪畔步道部分路段燈光較暗,夜間行走注意腳下。
  • 交通方式:捷運搭到板南線的後山埤站,從2號出口出來後,沿著中坡南路走到福德街,右轉福德街直走,看到奉天宮或慈惠堂的牌樓轉進去(251巷),走到底就是登山口。公車可搭到「奉天宮」或「福德國小」站。開車可停慈惠堂或奉天宮附近收費停車場或找路邊車位。

七星山主東峰步道

  • 介紹:想挑戰臺北市第一高峰(標高1120公尺)嗎?那七星山主峰步道就是你的目標!站在山頂,天氣好時視野真的無敵遼闊,整個大臺北盆地、北海岸、陽明山群峰盡收眼底。但我要說實話,它沒那麼好爬! 從苗圃登山口或小油坑登山口上主峰,都是連續不斷的陡上石階,走到最後會很想問候鋪路的人... 心肺和腿力是基本要求。山頂風大、溫度通常比平地低很多(夏天上去也可能要薄外套),且非常容易起霧變天,要有心理準備。東峰就在主峰旁邊(有步道相連),可以一次收集兩顆。小油坑噴氣孔的地質景觀很特別,硫磺味很濃(有人愛有人恨)。是條很有挑戰性也很有成就感的臺北步道。
  • 步道地點: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主要登山口有三:陽明山遊客中心(苗圃)、小油坑遊憩區、冷水坑遊憩區。
  • 開放時間:陽明山國家公園開放區域原則上白天開放。小油坑、冷水坑登山口步道狀況較好,苗圃登山口原始一點。不建議天氣惡劣時攀登。
  • 交通方式:
    大眾運輸為主:
    1. 到陽明山公車總站/遊客中心(苗圃登山口): 從臺北車站或捷運劍潭站搭皇家客運1717,或從捷運劍潭站、士林站搭紅5、260到「陽明山」總站。下車後往遊客中心方向走,後方即是苗圃登山口。
    2. 到小油坑: 在陽明山公車總站轉乘108遊園公車至「小油坑服務站」。
    3. 到冷水坑: 同樣在陽明山公車總站轉乘108遊園公車至「冷水坑服務站」。冷水坑登山口較陡。
    自行開車可停遊客中心、小油坑、冷水坑停車場(假日車位難求且可能交通管制)。

頂山石梯嶺步道

  • 介紹:這條步道位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東北角,是我認為陽明山最具「高山草原」風情的路線!從風櫃嘴出發(風超大,帽子飛走別怪我),途中會經過柳杉林(超有氣氛,像在迷霧森林),然後豁然開朗,迎接你的是綿延起伏的大草原(頂山草原、石梯嶺草原)。運氣好會遇到成群的陽明山野牛在草原上吃草、休息,記得保持距離,遠遠欣賞就好。芒草季節(秋冬)來,整片金黃或白茫茫的芒花隨風搖曳,美到不行!展望點可以看到七星山、大屯山、甚至北海岸。步道主要是泥土路和石塊路,起伏不大,走起來很舒服(除了草原區夏天可能很曬)。是條讓人心情開闊、拍照很美的臺北步道。
  • 步道地點:起點通常在風櫃嘴(萬溪產業道路最高點涼亭),終點可至擎天崗或內雙溪聖人瀑布附近(需接駁)。
  • 開放時間:陽明山國家公園開放區域原則上白天開放。草原區無遮蔽,注意防曬或天氣變化。
  • 交通方式:
    起點(風櫃嘴): 公車小18或市民小巴1到「風櫃嘴」站下車。自行開車可停風櫃嘴涼亭附近路邊(車位少)。
    終點(例:擎天崗): 可在擎天崗搭108遊園公車回陽明山公車總站,或小15回捷運劍潭站。務必預先查好公車班次時間,擎天崗傍晚車次少。
    重要: 此路線起迄點不同,需規劃好接駁(公車、朋友接送、或走原路回風櫃嘴)。

風櫃嘴步道 (至擎天崗)

  • 介紹:這是一條陽明山經典的健行路線,從萬溪產業道路最高點的「風櫃嘴」涼亭(風真的名不虛傳的大!)出發,一路沿著山稜線向西走到擎天崗大草原。可以把它想成是「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的精華濃縮版(少了幾座山頭)。沿途景觀豐富,有森林、草原(如前述的頂山、石梯嶺草原)、芒草坡,視野超棒。步道狀況不錯,以泥土路為主,坡度起伏不算太劇烈(比起七星山那種連續陡上好多了),但距離滿長的(到擎天崗約6-7公里,走3-4小時),需要基本的體能和耐力。夏天草原段很曬,冬天風大又冷(風櫃嘴尤其誇張)。走到擎天崗看到遼闊的草原和牛群,疲勞感會少一半。是條非常過癮、能充分感受陽明山高地風光的臺北步道。
  • 步道地點:起點:風櫃嘴涼亭(萬溪產業道路最高點)。終點:擎天崗遊客服務站。
  • 開放時間:陽明山國家公園開放區域原則上白天開放。
  • 交通方式:
    起點(風櫃嘴): 公車小18或市民小巴1到「風櫃嘴」站下車。自行開車可停風櫃嘴涼亭附近路邊(車位少)。
    終點(擎天崗): 在擎天崗搭108遊園公車回陽明山公車總站,或小15回捷運劍潭站。務必預先查好公車班次時間,擎天崗傍晚車次少。
    重要: 起迄點不同,需規劃好接駁(公車、朋友接送)。

大溝溪溪畔步道

  • 介紹:這是一條超級親子友善、老少咸宜的臺北步道!位於內湖大湖公園旁邊的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內。步道設計非常平坦好走,幾乎沒有坡度,大多是無障礙的碎石路或木棧道,輪椅、嬰兒推車都暢行無阻。最大的特色就是「親水」!步道沿著大溝溪修築,規劃了多處安全的親水平臺,夏天可以讓小朋友(或童心未泯的大人)脫鞋下去踩踩水、泡泡腳消暑,溪水淺淺的通常很安全(但大雨後溪水暴漲期間絕對禁止靠近!)。園區內綠草如茵,人工濕地生態豐富,常看到蝴蝶、蜻蜓,很適合野餐、放風箏、蹓小孩。走到最裡面還可以接到圓覺瀑布步道(難度增加)。是個輕鬆享受綠意、不需爬山就能親近溪流的好地方。
  • 步道地點:臺北市內湖區大湖山莊街底(大湖公園旁),屬於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範圍。
  • 開放時間:原則上24小時,但主要活動區域建議白天前往。
  • 交通方式:捷運搭到文湖線的大湖公園站,從1號出口出來,沿著大湖山莊街直走到底(約10-15分鐘),看到溪流和綠地就到了。開車可停園區入口附近的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停車場(車位不多)或路邊收費停車格。

我的臺北步道私房經驗總結

走了這麼多條臺北步道,累積了一些真心不騙的經驗:
  • 穿什麼鞋最重要? 別以為運動鞋就能打天下!一雙抓地力好的健行鞋或越野跑鞋才是王道。特別是金面山、軍艦巖那種石頭路,或是雨後濕滑的步道,一雙好鞋能救命(或至少救你的屁股別摔太慘)。別穿平底帆布鞋或皮鞋,那是折磨自己。
  • 水!水!水! 我說三次,因為真的超重要。夏天爬山,水帶不夠簡直是自虐。我的經驗是,2-3小時行程至少帶1000cc,像陽明山東西大縱走這種長路線,2000cc起跳才安心。很多臺北步道中途是沒有補給站的(像軍艦巖、虎山溪裡段),別賭!
  • 天氣預報是基本常識 臺北山區天氣變臉比翻書還快,尤其陽明山。出門前花一分鐘看天氣APP是必要的。看到下雨機率高,就別硬去挑戰那些石頭步道(象山、金面山、軍艦巖),真的滑到懷疑人生
  •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這句話用在爬山太貼切。假日想走象山、七星山這種熱門路線?請早!清晨6點上山絕對比9點開始爬舒服一百倍。人少、空氣好、溫度涼爽,拍照也沒人擋鏡頭。相信我,早起一次你就回不去了。
  • 無痕山林不是口號 拜託!自己帶上山的垃圾(包含擦汗的衛生紙、果皮!)請自己帶下山。看到垃圾桶滿了就帶走,別堆在上面。尊重山林,也尊重其他山友。看到野生動物(牛、鳥、昆蟲)請保持距離欣賞,餵食是大忌!

Q&A 時間 (旅人快問快答)

Q:我是爬山新手,想走輕鬆又能看風景的臺北步道,推薦哪條? > A:仙跡巖 或 大溝溪溪畔步道 最適合!仙跡巖入口多、坡度緩、市區景觀親切。大溝溪則是無障礙親水路線,還能玩水,超輕鬆。想稍微有點運動感但不累,軍艦巖(天氣好時)或虎山溪畔步道也很不錯。
Q:臺北步道如果天氣陰陰的或毛毛雨,還有哪裡可以去? > A:毛毛雨或陰天,選 仙跡巖 或 虎山(走溪畔段)比較安全,因為樹蔭多、步道相對不易積水濕滑。陽明山區的路線(如頂山石梯嶺、風櫃嘴)如果霧不大、沒下雨,毛毛雨勉強可走(但風大很冷),但若雨勢變大或起濃霧就危險不建議。絕對避免雨天去 金面山、軍艦巖、象山 的石階或巖壁路段,超滑!
Q:走臺北步道最常忽略但必帶的小東西是什麼? > A:除了水和基本補充熱量零食外,我強烈建議帶一小罐 防蚊液(尤其夏天樹林草叢邊)和一包 濕紙巾(擦汗、擦手、意外弄髒時很好用)。另外,行動電源也很重要,開導航、拍照、萬一需要求救都靠手機,保持電力充足是基本保障。口袋放個輕便塑膠袋裝垃圾或濕掉的小東西也很實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