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揹著揹包在臺灣山林走了十幾年的旅人,我總在尋找那些真正讓人屏息、付出汗水後才能換得的絕景與體驗。轆轆溫泉,這個名字在野溪溫泉圈子裡,幾乎等同於「困難」與「夢幻」的代名詞。我得坦白說,去年第一次去轆轆溫泉的經驗,真是永生難忘——累到想罵人,但泡進溫泉那一刻,又覺得一切都值得了。這篇文章,就是要跟你分享我最真實的轆轆溫泉經驗談。
目錄
交通:考驗意志力的旅程起點
去轆轆溫泉?別想著輕鬆抵達!它躲在臺東縣海端鄉,南橫公路深山裡。通常有兩種主流走法:
- 南橫公路向陽段進出: 這是最多人走的路線。你得先開車到「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附近,找地方停車(通常要付一點清潔費給當地人家)。重頭戲是——揹著你所有的裝備,開始漫長的徒步跋涉! 全程單趟抓 5-7 小時 跑不掉,看個人腳程和溪水狀況。新手?真心不建議,這不是郊山踏青。
- 利稻部落進出: 稍微少人走一點,但路程聽說更具挑戰性,某些路段路跡更不明顯,沒熟人帶或足夠航跡經驗,真的別輕易嘗試。我走的是向陽路線,已經夠嗆了。
- 重點提醒:
- 四輪傳動高底盤車是基本: 最後往登山口的路,根本是產業道路的崩壞版!坑坑洞洞,低底盤車絕對刮到心痛。租車?請務必確認車況和路況許可。
- 接駁車?貴但可能值得: 當地有居民經營的四輪傳動接駁,能把你從南橫公路送到登山口附近,費用不便宜(單趟一人可能就要幾百甚至上千),但能省下踢漫長產業道路的時間和體力。我當時沒搭,後來下山累癱時有點後悔沒花這個錢。記得提前預約!
- 登山口定位: 用 GPS 定位「轆轆溫泉登山口」或跟接駁司機確認最準。別太相信手機訊號,離線地圖和航跡檔 (GPX) 絕對必備。
- 過溪!過溪!還是過溪!: 去轆轆溫泉的路上,要跨越「鹿寮溪」好幾次(至少 5-6 次跑不掉)。水位高低直接關係到安全與難度。
- 四輪傳動高底盤車是基本: 最後往登山口的路,根本是產業道路的崩壞版!坑坑洞洞,低底盤車絕對刮到心痛。租車?請務必確認車況和路況許可。
📌 我的慘痛教訓: 出發前沒認真查即時溪水狀況,結果遇到前一天山區下雨,溪水暴漲變急,有幾次過溪心驚膽跳,差點滑倒,裝備都快濕了,嚇出一身冷汗!務必隨時關注中央氣象局的天氣預報和即時雨量!

設施:野性溫泉,原始至上
別期待這裡有豪華更衣室或SPA水療!轆轆溫泉的魅力就在它的原始野性:
- 溫泉源頭: 滾燙的溫泉從溪畔巖壁湧出,溫度超高,絕對能煮熟蛋!必須引溪水降溫才能泡。
- 溫泉池: 溪邊由熱心山友或在地布農族人用石頭疊砌成幾個大小不一的露天池子。池子的狀況會因為颱風或溪水暴漲而改變,每次去可能都長得不一樣。
- 更衣?: 天為幕,地為席。找塊大石頭或樹叢後面快速解決吧,這就是野溪溫泉的「樂趣」... 或不便。
- 廁所?: 想都別想!請務必遵守 LNT (無痕山林) 原則,帶走所有排洩物(攜帶貓鏟挖貓洞掩埋,或使用專用攜帶式廁袋)。衛生紙、女性生理用品,一片不留地帶下山!
- 遮蔽物: 溪谷寬闊,沒什麼天然大遮蔽。夏天豔陽高照,記得帶天幕或大傘遮陽;冬天寒風吹來也是夠嗆的。
😅 個人碎念: 第一次露營野溪溫泉,晚上摸黑找地方「方便」,那手忙腳亂加上冷風颼颼的經驗,真的是...印象深刻到不行。沒廁所絕對是最大不便,但也是保持環境原始必須付出的代價。

住宿:深山中的溫暖選擇
在轆轆溫泉過夜,只有兩個選擇:露營,或者...還是露營!請徹底放棄找民宿或山屋的念頭。
- 營地選擇: 溫泉池附近溪床較平坦處就是營地。地面是礫石灘,務必帶夠厚夠好的睡墊,否則保證腰痠背痛睡不好。好的營釘(石頭地難打)和夠穩固的帳篷也很重要,山區晚上風可能很大。
- 水源: 鹿寮溪水清澈,但務必煮沸或過濾後才能飲用。我習慣揹足夠的飲用水上山,煮食才用溪水過濾。
- 安全: 食物妥善收好,避免吸引野生動物(雖然轆轆溫泉一帶大型動物較少,但小心為上)。睡前檢查帳篷周圍,貴重物品收進帳內。
📍 周邊住宿 (登山前/後休息用): 如果爬山前後需要好好洗個熱水澡、睡張真正的床恢復體力,南橫公路沿線有幾處選擇:
山月民宿
- 介紹: 這應該是離轆轆溫泉登山口 (向陽端) 相對較近、也比較多人選擇的民宿。位於霧鹿部落附近,老闆夫婦很親切,是布農族人。房間乾淨簡單,有家的感覺。重點是,他們很瞭解轆轆溫泉的路況,可以提供寶貴的建議,甚至能幫忙聯絡接駁車。住這裡能吃到道地的原住民風味早餐,暖暖胃再出發很棒。
- 地址: 臺東縣海端鄉霧鹿村1鄰霧鹿14號 (南橫公路186.5K附近)。
- 營業時間: 民宿全年開放,但建議一定要提前預約,尤其是假日或連假,很容易滿房。
- 價位: 雙人房平日約 NT$2,000 - NT$2,800 元,假日略高。通鋪床位一人約 NT$700 - NT$1,000 元。價格會隨淡旺季調整,訂房時確認清楚。

利稻部落民宿
- 介紹: 位於利稻部落,如果是選擇從利稻進出的路線,這裡是很好的前進基地。部落裡有幾家民宿,多是布農族家庭經營,體驗原住民生活文化的好地方。環境清幽,空氣清新到不行。同樣,老闆們對山區路況熟悉,是諮詢的好物件。
- 地址: 臺東縣海端鄉利稻村 (南橫公路約 174K - 177K 之間)。
- 營業時間: 各家民宿不同,需個別查詢或電話預約。
- 價位: 雙人房約 NT$1,800 - NT$2,500 元,通鋪一人約 NT$600 - NT$900 元。部分含簡單早餐。
- 介紹: 這幾個點都離向陽登山口很近。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有小木屋(很難訂!)。向陽山屋和嘉明湖避難山屋主要是提供給攀登嘉明湖的山友,床位非常搶手(需抽籤申請),設施非常基本(就是睡覺用的通鋪),通常不會為了去轆轆溫泉特別申請住這裡,除非你要順撿嘉明湖。
- 地址: 臺東縣海端鄉南橫公路149K處 (向陽遊樂區)。
- 營業時間/申請: 山屋需透過 臺灣國家公園入園入山線上申請服務網 預先申請抽籤。向陽遊樂區小木屋透過林務局網站預訂。
- 價位: 山屋床位費用約 NT$300 - NT$500 元/人/晚;向陽小木屋價格較高,請查官網。

美食:山林裡的簡單滿足
在轆轆溫泉,別想著下山吃大餐。所有食物飲水,都得靠自己背上山!準備餐食的原則很簡單:輕量、高熱量、易烹煮、少垃圾。
- 早餐: 快速補充能量。我通常吃:
- 即溶燕麥粥 + 堅果棒
- 麵包/貝果 + 堅果醬
- 沖泡式濃湯包
- 黑糖薑茶 (早上泡溫泉前喝,暖身又舒服)
- 午餐: 行進間快速解決。
- 飯糰 (第一天午餐可帶,之後不易儲存)
- 能量果膠/能量棒
- 堅果、葡萄乾、芒果乾
- 鹹餅乾、起司條
- 行動糧隨時補: 爬山時口袋放點糖果巧克力,隨時補充血糖很重要!
- 晚餐: 紮營後的慰藉!我的最愛組合:
- 主食: 快煮麵/泡麵 (湯湯水水最療癒!記得選耐壓包裝)、脫水飯 + 料理包 (咖哩、肉燥口味不錯)。
- 蛋白質: 真空包肉品 (滷蛋、雞胸肉、香腸)、鮪魚罐頭 (小罐輕量裝)、乾燥蔬菜包 (加進麵裡營養均衡點)。
- 暖心飲品: 熱可可、奶茶包、或一小杯威士忌暖暖身 (微量,別喝多影響安全)。
- 點心/宵夜: 花生醬夾餅乾、巧克力、肉乾。
- 📍 在地美食 (登山前後補給): 下山後回到人間,絕對要好好犒賞自己!南橫沿線推薦:
- 霧鹿部落: 找布農族風味餐,山月民宿的早餐或預約晚餐,常有用當地食材 (如野菜、放山雞)。
- 利稻部落: 部落裡小吃店或民宿提供的簡單熱食,如炒山豬肉、炒高山高麗菜 (超甜!)、愛玉冰。
- 關山/池上: 開車下山後必吃!關山便當、池上米做的飯包、在地小吃如臭豆腐、米苔目。池上的豆皮、豆花也不能錯過。
🍜 我的私房推薦: 下山後衝到池上,買個熱騰騰的池上便當,開啟盒蓋聞到米飯香那一刻,感動到快流淚!那種用盡體力後吃到人間美味的幸福感,絕對是轆轆溫泉行程的完美句點。

行程:體力與時間的嚴苛考驗
安排轆轆溫泉行程,天數和體能評估是關鍵。這裡提供兩個主流方案: 方案一:三天兩夜 (充裕放鬆版) - 較推薦
- Day 1: 早上從臺東/高雄出發 → 中午前抵達登山口 (午餐自理) → 重灌徒步約 5-6 小時抵達轆轆溫泉營地 → 紮營、晚餐、享受溫泉夜色。
- Day 2: 全日享受轆轆溫泉!泡湯、放空、曬太陽(天氣好時)、探索周邊(注意安全!)、和山友聊天。悠閒吃三餐,充分休息恢復體力。晚上再泡一次溫泉看星星(無光害超美!)。
- Day 3: 早餐後收拾營地 (確實無痕!) → 重灌徒步約 5-6 小時返回登山口 → 驅車下山 → 關山/池上慶功宴 → 賦歸。
- Day 1: 非常非常早出發 → 上午抵達登山口 → 重灌急行軍約 5-7 小時抵達轆轆溫泉營地 → 紮營、晚餐、泡湯 → 累癱睡覺。
- Day 2: 早餐 → 短暫享受溫泉 (可能只有1小時) → 收拾營地 → 重灌徒步約 5-7 小時返回登山口 → 驅車賦歸。
🤔 真心建議: 除非你體能超級好,平常就有負重長程縱走習慣,否則強烈推薦三天兩夜!兩天一夜太硬了,幾乎都在趕路,到了營地累到只想睡覺,根本沒力氣好好享受溫泉,失去來轆轆溫泉的意義。我走三天兩夜都覺得剛好而已,第二天能悠閒泡湯、曬太陽、發呆,那才是精髓啊!
季節選擇:
- 最佳:秋末到春初 (約11月-4月): 天氣穩定少雨,溪水相對較低,氣溫涼爽適合長程跋涉和泡溫泉。但高山日夜溫差極大,保暖衣物要帶夠! 春節連假人可能會很多。
- 尚可:初夏 (5月-6月): 天氣開始轉熱,但尚未進入颱風季。需注意午後雷陣雨。
- 避免:颱風季與雨季 (7月-10月): 暴雨導致溪水暴漲、土石流風險極高,非常危險!千萬別嘗試。
- 冬季 (12月-2月): 高山可能接近零度甚至更低,考驗裝備和抗寒能力。但泡溫泉反差感更大!

費用:精打細算 vs. 舒服一點
去一趟轆轆溫泉的花費,豐儉由人,但有些基本開銷省不了:
支出專案 | 自助省錢版 (約略估計) | 舒適便利版 (約略估計) | 說明 |
---|---|---|---|
交通 (油資/過路費) | NT$1,500 - NT$3,000 | NT$1,500 - NT$3,000 | 視出發地點(臺東/高雄)、車輛油耗、同行分攤人數而定。 |
接駁車 (登山口) | NT$0 | NT$800 - NT$1,500/人 | 省錢版=自己踢產業道路 (耗時耗體力)。舒適版=強烈建議花下去,省時省力。 |
住宿 (山下民宿) | NT$0 (車上睡/當天來回不適用) | NT$800 - NT$1,500/人 | 省錢版=直接夜衝登山口(累且危險不推薦)或不住。舒適版=前後一晚住民宿恢復體力。 |
入山/入園證 | NT$0 | NT$0 | 目前進入轆轆溫泉區域 不需 申請入山證或入園證。但請隨時注意法規變動! |
餐食 (自揹) | NT$500 - NT$1,000/人 | NT$500 - NT$1,000/人 | 看食材等級,但重量是關鍵!脫水飯、泡麵較便宜,冷凍乾燥餐較貴但輕。 |
裝備租借 | NT$0 (自有裝備) | NT$500 - NT$2,000/人 | 視缺什麼裝備(大揹包、帳篷、睡袋、睡墊、爐具等)。好的裝備讓過程舒服很多。 |
山下慶功宴 | NT$100 - NT$200/人 | NT$200 - NT$400/人 | 下山後的便當或小吃慰勞。舒適版可能吃好一點。 |
保險 | NT$100 - NT$300/人 | NT$100 - NT$300/人 | 登山綜合險必保! 保障意外身故、失能、醫療、搜救費用。千萬別省! |
總計 (約每人) | NT$2,200 - NT$4,500 | NT$4,000 - NT$8,000+ | 差異主要在裝備自有/租用、是否搭接駁、山下是否住宿。 |
📍 我的花費例項 (3天2夜,2人同行分攤):
- 油錢+過路費:約 NT$2,000 (高雄出發) / 2人 = NT$1,000/人
- 登山口接駁 (來回):NT$1,200/人
- 山下民宿 (霧鹿,前後各一晚,雙人房):NT$2,500 / 2晚 / 2人 = NT$1,250/人 (只算一晚也差不多)
- 自揹餐食:約 NT$700/人
- 登山險:NT$250/人
- 山下慶功宴:NT$150/人
- 總計:約 NT$4,550/人 (裝備都是自有的,沒租借費)
Q&A:關於轆轆溫泉,你一定想問的
Q1: 轆轆溫泉真的那麼難去嗎?新手有沒有可能?
A: 「難」是相對的。如果你是完全沒負重登山經驗、體能普通的新手,不建議把轆轆溫泉當作目標。單程5-7小時的重灌行走(揹帳篷、睡袋、食物、水等,至少15-20公斤),加上多次過溪、路徑有時不明顯,對體力、耐力、平衡感、野外應變能力都是很大考驗。建議先從其他較簡單的野溪溫泉(如慄松、梵梵)或中級山負重行程開始練習,評估自身能力後再挑戰轆轆溫泉。 Q2: 什麼季節去最適合?雨季或颱風天後可以去嗎?
A: 絕對避免颱風季和雨季(7-10月)! 這是性命攸關的事。南橫山區降雨豐沛,溪水暴漲又快又猛,過溪風險極高,甚至可能被困在對岸或遭遇土石流。最佳季節是秋末至春初(11月到隔年4月),天氣較穩定,溪水較低。但無論何時去,出發前一定要看氣象預報,如果山區預報有雨或前幾天剛下過大雨,請果斷取消或延期!安全第一。 Q3: 自己一個人去可以嗎?裝備要帶哪些最重要的?
A: 強烈不建議獨攀! 轆轆溫泉路線有一定的風險性(過溪滑倒、迷路、體力不支、意外受傷),獨自一人發生狀況時求救困難。最好結伴 2-4人 同行,彼此有照應。不可或缺的裝備:
A: 「難」是相對的。如果你是完全沒負重登山經驗、體能普通的新手,不建議把轆轆溫泉當作目標。單程5-7小時的重灌行走(揹帳篷、睡袋、食物、水等,至少15-20公斤),加上多次過溪、路徑有時不明顯,對體力、耐力、平衡感、野外應變能力都是很大考驗。建議先從其他較簡單的野溪溫泉(如慄松、梵梵)或中級山負重行程開始練習,評估自身能力後再挑戰轆轆溫泉。 Q2: 什麼季節去最適合?雨季或颱風天後可以去嗎?
A: 絕對避免颱風季和雨季(7-10月)! 這是性命攸關的事。南橫山區降雨豐沛,溪水暴漲又快又猛,過溪風險極高,甚至可能被困在對岸或遭遇土石流。最佳季節是秋末至春初(11月到隔年4月),天氣較穩定,溪水較低。但無論何時去,出發前一定要看氣象預報,如果山區預報有雨或前幾天剛下過大雨,請果斷取消或延期!安全第一。 Q3: 自己一個人去可以嗎?裝備要帶哪些最重要的?
A: 強烈不建議獨攀! 轆轆溫泉路線有一定的風險性(過溪滑倒、迷路、體力不支、意外受傷),獨自一人發生狀況時求救困難。最好結伴 2-4人 同行,彼此有照應。不可或缺的裝備:
- 大容量登山揹包 (50L以上)
- 專業登山鞋 (防滑、保護腳踝,過溪必備) + 溯溪鞋或防水襪套 (過溪時換穿)
- 帳篷、睡袋 (舒適溫度至少0度)、高R值睡墊 (石頭地超硬)
- 爐頭、瓦斯、鍋具、打火機
- 充足食物、飲水 (至少2-3公升水袋/水瓶)、濾水器或淨水錠
- 急救包 (含個人藥品)、哨子、頭燈及備用電池
- 手機、行動電源、離線地圖APP (如Hikingbook、GPX Viewer)、下載好的航跡檔
- 登山保險單據 (印出來或存手機)
- 貓鏟 & 衛生紙專用垃圾袋 (處理排洩物)
- 替換的保暖衣物、防水外套褲
- 泳衣/泳褲 (泡湯用)
- 身分證件、少許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