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最近總惦記著小時候過年,阿嬤在灶腳忙進忙出蒸蘿蔔糕的味道那個香氣,蒸籠一掀開,白茫茫的熱氣裡透著蘿蔔的清甜和油蔥酥的焦香,光想就流口水。外面賣的?吃來吃去總是少了點什麼,要不太硬、要不粉味太重,就是沒有那種軟嫩中帶著一絲絲蘿蔔絲口感、鹹香恰到好處的古早味啊!這次我鐵了心,要把這份記憶中的美味找回來,試了好幾回,廚房像戰場,終於摸到點訣竅了。這份古早味蘿蔔糕的做法,真的是用失敗堆出來的,今天就來跟大家掏心掏肺分享!
目錄
古早味蘿蔔糕的做法 – 食譜篇:比例是靈魂
說真的,第一次試做,我完全照著網路上某個食譜的粉水比例,結果…噹噹!出來根本是蘿蔔味的發糕,硬邦邦,切都切不下去,心都涼了半截。後來才搞懂,蘿蔔糕的軟硬口感,關鍵就在「粉」和「水」的比例,還有蘿蔔出水量的掌握!
我後來參考了幾位老師傅的建議,加上自己不斷調整,發現這個比例最接近我記憶中的軟嫩口感:
古早味蘿蔔糕黃金比例表 (6吋圓模或長方模約 22cm x 11cm)
材料 | 重量/容量 | 🔍 關鍵小叮嚀 (超重要!) |
---|---|---|
白蘿蔔 | 1300公克 | 選重手、沉甸甸的,水分足才夠甜! 🌟 磨粗絲+切細條混合口感最佳 🌟 擠出的蘿蔔水務必保留! |
在來米粉 | 300公克 | 純米粉才有古早風味,別用糯米粉或混粉! |
蘿蔔水+清水 | 共500毫升 | 蘿蔔水先用! 擠出的蘿蔔水 + 清水補足到500ml |
鹽 | 1.5茶匙 | 調整鹹淡核心,建議先下1茶匙,炒好料再試味補足 |
白胡椒粉 | 1茶匙 | 提味靈魂,不可省略! |
其他爆香料 | 詳見下方 | 油蔥酥、蝦米、香菇、豬絞肉 (豐儉由人) |
這個比例做出來的蘿蔔糕,口感是軟嫩中帶點紮實,能吃到蘿蔔絲,冷藏後再煎也不會散開。為什麼強呼叫純在來米粉? 試過一次偷懶用市售預拌粉,那味道…粉味重到蓋過蘿蔔香,完全不是我要的古早味蘿蔔糕的做法精髓,真的母湯!
古早味蘿蔔糕的做法 – 食材篇:鮮度決定勝敗
食材好不好,真的差很多!特別是蘿蔔,可是這道糕點的主角兼靈魂。我貪便宜買過一次外皮有點乾癟的蘿蔔,結果磨出來水少得可憐,味道也淡,整鍋糕吃起來就是一個「無聊」。
- 白蘿蔔 (菜頭):
- 挑選要訣: 一定要重手! 拿起來沉甸甸的表示水分飽滿。表皮光滑、帶點濕潤感,鬚根少,輕輕用手指甲掐一下,感覺硬實不軟爛。千萬別挑那種輕飄飄、表皮有皺紋或裂開的。
- 處理技巧: 洗乾淨後,削皮。重點來了!不要全部磨成細絲! 我會用刨絲器大孔洞,刨出大約2/3的粗絲;剩下的1/3,用刀切成細細短短的小條 (約0.3公分寬,1-2公分長)。這樣蒸好的蘿蔔糕,口感超讚!既有粗絲的滿足感,又有細條的軟嫩度。刨好、切好的蘿蔔絲一定要用力擠乾水分! 擠出來那珍貴的蘿蔔水千萬別倒掉,是調米漿的天然精華!
- 在來米粉: 這就是蘿蔔糕的骨架。務必買純的「在來米粉」,包裝上會寫清楚。千萬別買到「糯米粉」或「蓬萊米粉」(那是做發糕、蛋糕用的),口感會完全不對。我個人偏好某幾個老字號米廠的,粉質比較細緻。記住!純在來米粉是正宗古早味蘿蔔糕的做法基礎。
- 爆香靈魂組 (這決定了香氣層次!):
- 油蔥酥: 這絕對是古早味的關鍵!紅蔥頭切薄片,用豬油小火耐心炸到金黃酥脆,瀝乾油就是油蔥酥了。懶得炸?買現成的也可以,但一定要選顏色金黃、香氣足、沒有油耗味的品牌。我曾經買到顏色太深、味道發苦的,整鍋蘿蔔糕都毀了,心痛啊!
- 蝦米 (開陽): 提鮮要角。選飽滿乾燥、橘紅色、香氣濃鬱的。用米酒或溫水稍微浸泡變軟後,切碎或剁細。
- 乾香菇: 香氣炸彈。選傘蓋厚實、香氣濃鬱的。泡軟後擰乾,蒂頭剪掉,切成細丁。泡香菇的水也別浪費,濾掉雜質可以用來調米漿,增加風味!
- 豬絞肉 (選配但超推薦): 一點點帶點肥的豬絞肉 (前腿肉或胛心肉),炒香後會讓蘿蔔糕更油潤香口。用點醬油、胡椒粉抓醃一下更入味。怕油膩也可以不加,但香氣層次會少一味。
- 調味好朋友:
- 鹽: 鹹淡的總指揮。一開始別下太重,因為蘿蔔有天然甜味,材料炒過後試味再調整。
- 白胡椒粉: 去腥提鮮,畫龍點睛的效果!用現磨的味道更竄。古早味蘿蔔糕的做法少不了這一味。
- 豬油: 傳統上爆香都是用豬油,香氣真的無可取代。怕豬油?用好的植物油也可以,但風味會不同。
準備好這些新鮮實在的料,你的古早味蘿蔔糕的做法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古早味蘿蔔糕的做法 – 實作篇:耐心是關鍵
重頭戲來了!步驟看起來不複雜,但魔鬼藏在細節裡,特別是「炒料」和「蒸糕」這兩個階段,很多小地方不注意,成品就差很多。我第一次炒料火太大,油蔥酥焦掉了,整鍋飄著苦味…第二次蒸的時候鍋蓋水滴狂灑下來,表面坑坑巴巴…說多了都是淚!
步驟一:前置準備不能少
- 蘿蔔處理: 蘿蔔洗淨削皮。用大孔刨絲器刨出約2/3的粗絲,剩下1/3用刀切成細條。找個大盆,把蘿蔔絲放進去,雙手用力擠壓! 擠出蘿蔔水裝在碗裡備用。蘿蔔絲擠得越乾,等一下炒的時候才不會水汪汪。蘿蔔水要留著喔!
- 爆香料準備: 蝦米用米酒泡軟切碎。香菇泡軟擠乾切細丁。紅蔥頭切薄片炸成油蔥酥或準備好現成的。豬絞肉用少許醬油、白胡椒粉抓醃一下。
- 調製米漿: 找個大盆,倒入「在來米粉」。把「擠出來的蘿蔔水」和「清水」混合在一起,總共要500ml。如果蘿蔔水不夠,就用清水補足。慢慢地把混合好的蘿蔔水+清水倒入米粉中,一邊倒一邊用筷子或打蛋器攪拌,攪到完全沒有粉粒,像濃稠奶昔的狀態。加入鹽和白胡椒粉(先加鹽1茶匙就好)攪拌均勻。這碗生米漿先放旁邊備用。這就是正宗古早味蘿蔔糕的做法中,米漿的調製法。
步驟二:爆香炒料定風味 (香氣來源!)
- 鍋子燒熱,倒入適量豬油(或植物油)。油溫不要太高。
- 先下絞肉(如果用),中小火炒散,炒到變白出油。
- 接著下蝦米碎、香菇丁,繼續翻炒,炒出香氣。
- 主角登場!把擠得非常乾的蘿蔔絲全部倒進鍋裡!轉中大火,開始翻炒。這個步驟超級重要!要把蘿蔔絲炒軟,炒到它變透明、體積縮小,香氣出來。大概需要炒個8-10分鐘。
- 這時候,嚐一下味道!因為蘿蔔有甜味,鹹度要足夠才不會吃起來平淡。把鹽補到你覺得夠味為止(通常還會再加半茶匙左右),白胡椒粉也可以再灑一點點。鹹度要比你平常吃的稍微鹹一點點,因為後面還要拌入米漿。
- 最後,撒入大量的油蔥酥!快速拌勻,讓油蔥酥的香氣包裹住蘿蔔絲。關火!
重點筆記:
- 蘿蔔絲一定要炒軟、炒透!
- 鹹度這時要比適口稍鹹一點點!
- 油蔥酥最後下,避免久炒變苦!

步驟三:沖漿糊化要俐落 (成功黏合關鍵)
- 把剛剛炒好的、熱騰騰的蘿蔔餡料,一口氣、快速地倒進旁邊那盆「生米漿」裡!倒進去同時,另一隻手要拿著打蛋器或大湯匙 **瘋狂攪拌!** 這個動作要快!
- 為什麼要快?因為滾燙的蘿蔔料倒進生米漿時,會立刻糊化一部分米漿,快速攪拌才能讓糊化均勻**,產生黏性,把蘿蔔絲和米漿緊緊黏在一起,蒸好才不會散開。攪拌到整個混合物變成黏稠的、難以流動的糊狀(類似麥片粥或很稠的麻糬糊)。這就是所謂的「沖漿」。**古早味蘿蔔糕的做法裡,這個沖漿步驟關乎成型與口感,千萬別省力!
步驟四:入模蒸製講功夫 (完美定型!)
- 準備蒸模(6吋圓模或長方模),內壁抹上一層薄薄的食用油(方便脫模)。
- 將攪拌好的濃稠蘿蔔糕糊倒入模具中。用沾濕的湯匙或刮刀把表面抹平。
- 蒸鍋準備: 鍋中加入足量的水(至少要能蒸1.5小時不會乾鍋)。大火把水燒滾,水滾後才放模子進去蒸!
- 蒸的時候鍋蓋邊緣要記得用乾淨紗布包起來(或用竹蒸籠最理想)!這是防止鍋蓋上的蒸氣水滴直接滴到蘿蔔糕表面,造成坑坑疤疤的月球表面!慘痛教訓告訴我,這個步驟省不得!
- 蓋上鍋蓋,保持大火蒸約60-90分鐘(時間取決於模具大小厚度)。我的6吋圓模大概需要75分鐘。
- 如何檢查熟了沒?
- 看時間: 足夠時間是基本。
- 看狀態: 表面看起來凝固,不再是稀糊狀。
- 終極測試: 用竹籤或細筷子,從中心部位插進去,拔出來看!如果籤子是乾淨的,沒有沾黏濕粉漿,就表示熟透了!如果還有沾黏,就繼續再蒸10-15分鐘檢查一次。徹底蒸熟是古早味蘿蔔糕的做法最後一步關鍵!
蒸製重點提醒:
- 水滾才下鍋!
- 鍋蓋包佈防滴水!
- 全程大火蒸氣足!
- 時間要夠,務必插籤確認中心熟透!
步驟五:冷卻定型莫心急
- 蒸好後,小心地把模子取出來(超燙!)。先在桌上輕敲幾下(幫助稍後脫模),然後就讓它完全冷卻! 我是直接放涼,冬天大概放3-4小時,夏天放涼後會蓋上保鮮膜移入冰箱冷藏。
- 一定要等它完全冷卻定型再脫模切片!心急吃不了冷豆腐,更吃不到好看的蘿蔔糕!冷藏過夜會更好切。
終極美味:香煎上桌
冷透定型的蘿蔔糕脫模後,切成你喜歡的厚片。平底鍋燒熱放點油(豬油更香),轉中火,把蘿蔔糕片放下去煎,煎到兩面金黃恰恰,邊緣微焦,那個香氣…嘖嘖,就是這個味!沾點蒜蓉醬油膏,配個蛋,完美!

蘿蔔糕蒸製時間參考表
模具型別與尺寸 | 大約蒸製時間 | ❗ 注意事項 (必看!) |
---|---|---|
6吋圓形模具 (直徑約15cm) | 60-75分鐘 | 高度影響時間!糕體厚就蒸久點 |
長方形模具 (約22cm x 11cm) | 75-90分鐘 | 最常用尺寸,務必插籤確認中心熟透 |
大長方深盤 (家庭份量) | 90-120分鐘以上 | 水量一定要非常充足! 必要時加滾水 |
小杯/小模具 | 約40-50分鐘 | 方便分食,時間較短 |
重點提醒 | 全程保持水滾狀態! 蒸鍋水量必須足夠! 務必插竹籤測試中心是否熟透! |
古早味蘿蔔糕秘訣總整理
搞了這麼一大圈,真的是「眉角」超多。但掌握以下幾個大重點,成功率會大大提升:
- 蘿蔔要選好,擠水要夠乾! (水分多寡影響粉漿濃稠度)
- 米粉只用純在來米粉! (這是古早味口感的基石)
- 蘿蔔絲務必耐心炒軟! (釋放甜味與香氣,減少生味)
- 調味鹹度寧可稍鹹! (因為米漿本身沒味道,混合後就剛好)
- 熱料沖生漿,攪拌要迅速! (糊化均勻,成型關鍵)
- 蒸鍋水滾大火足,鍋蓋包佈防滴水! (完美光滑表面)
- 蒸製時間要足夠,插籤確認才保險! (避免外熟內生)
- 冷卻定型要有耐心! (冷藏後更好切煎)
古早味蘿蔔糕的做法,說穿了就是「真材實料」加上「細節耐心」。雖然步驟繁瑣點,但當你煎出那金黃焦香、軟嫩鮮美的蘿蔔糕,咬下去滿口蘿蔔清甜和油蔥香,那種滿足感,真的不是外面買得到的!那份記憶中的年味、阿嬤的味道,終於在自己廚房重現了!你也試試看吧?
Q&A - 古早味蘿蔔糕疑難排解
Q1: 為什麼我的蘿蔔糕蒸出來很軟很黏,一切就散開?
A: 這通常是「水分過多」或「糊化不足」的問題!檢查:(1) 蘿蔔絲擠得夠不夠乾? (2) 炒蘿蔔絲時有沒有把水份炒出來? (3) 米漿調好後,用熱蘿蔔料沖漿時,溫度夠不夠高?攪拌夠不夠快、夠不夠均勻?確保糊化作用完全發生。下次試著把蘿蔔絲擠更乾,沖漿時料一定要夠燙、攪拌要更確實。
Q2: 冷藏後蘿蔔糕變得好硬,煎不軟,怎麼辦?
A: 冷藏後的蘿蔔糕變硬是正常的(澱粉老化)。煎的時候有技巧:
- 不要直接從冰箱拿出來就下鍋!稍微回溫一下(5-10分鐘)。
- 鍋要熱,油溫要夠(中小火)。
- 下鍋後不要馬上翻動,煎到底部定型、呈現金黃恰恰後再翻面。
- 如果真的很硬,可以切厚片一點,或是在表面拍上薄薄一層在來米粉(或沾蛋液)再煎,形成保護層,內部有時間回溫變軟。當然,最保險還是調整配方比例,參考我上面的黃金比例表,確保蘿蔔比例足夠,水分平衡,冷藏後也不會硬到難煎。
Q3: 我是素食者,這份古早味蘿蔔糕的做法能調整嗎?
A: 當然可以!這是道很容易做素食的點心:
- 省略豬絞肉:完全沒問題,風味依然很好。
- 爆香改用植物油:如葡萄籽油、葵花油都好。
- 蝦米怎麼辦? 可以省略,或者用「泡軟切碎的乾香菇梗」或「品質好的香菇粉」來增加類似海味的層次(但效果不同)。也可以加一點點切碎的乾燥牛蒡絲增加風味。重點放在蘿蔔的清甜和油蔥酥(用植物油炸的)的香氣上,一樣非常美味!調味時鹽和白胡椒可能要多一點點補足層次。素食版的古早味蘿蔔糕的做法,照樣能做出鹹香軟嫩的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