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背包揹了十幾年、護照蓋滿章的貪吃鬼,我對香港的癡迷,很大一部分來自那些吵雜卻充滿生命力的茶餐廳。明亮的霓虹燈、伙計飛快的腳步聲、空氣中永遠瀰漫的奶茶香和煎蛋味... 這才是香港真正的脈搏啊!別跟我說那些高級餐廳,要感受在地靈魂,就非得鑽進這些「必吃香港茶餐廳」不可。每次去香港,我總像朝聖一樣,固定要報到幾間口袋名單,今天就來分享我真心覺得值得專程造訪、甚至願意排隊的10間頂尖選擇!
目錄
經典必吃香港茶餐廳菜式掃盲 新手入門看這裡
走進茶餐廳,面對密密麻麻的菜單是不是有點慌?別怕!先認準這幾樣「必吃香港茶餐廳」的靈魂角色,點下去就對了:
港式奶茶 (絲襪奶茶)
這個絕對是必吃香港茶餐廳的標配!關鍵在於那手沖的過程,用像絲襪般的棉袋反覆過濾茶渣(這也是「絲襪奶茶」名稱的由來),沖撞出茶膽的濃、香、澀,再撞入淡奶。好的港奶,茶味要夠濃郁,入口順滑,甜度剛剛好,喝下去會有種醒神的感覺。我個人偏好「茶走」,就是不加砂糖改加煉乳,更香更滑,甜味更醇厚。記得,一定要點「凍奶茶」或「熱奶茶」,別點成台式那種珍珠奶茶哦!
菠蘿油
這傢伙簡直是邪惡美味的化身!新鮮出爐熱辣辣的菠蘿包(表面酥皮要像菠蘿一樣一格格的脆皮),夾上一大塊凍冰冰的厚切牛油。一口咬下去,冰火交融,酥皮的香脆、麵包的鬆軟、牛油的鹹香,瞬間在嘴裡爆炸開來,幸福感爆棚!這可是我每次踏進必吃香港茶餐廳第一個想點的東西。
蛋撻
香港的蛋撻分兩大派:酥皮和牛油皮。酥皮的層次豐富,充滿牛油香氣,一碰就掉渣;牛油皮則像曲奇餅乾,酥脆結實。我個人是酥皮派的忠實擁躉。中間的蛋餡要夠嫩、夠滑、充滿蛋香,甜度適中,咬下去不能太水也不能太實。新鮮出爐的蛋撻,那股香氣真的會讓人忍不住多買幾個打包走!
撈丁 (撈公仔麵)
別小看這碗公仔麵!它可是必吃香港茶餐廳裡的「碟頭飯」好拍檔。公仔麵煮好瀝乾水份(這就是「撈」的意思),再淋上濃郁的醬汁(常見的有蔥油、咖哩汁、黑椒汁、蕃茄汁等),加上不同的配料,最經典就是午餐肉煎蛋、五香肉丁或雞翼。乾身的麵條吸滿滋味醬汁,簡單卻超級惹味。我特別喜歡點「煎蛋午餐肉撈丁加咖哩汁」,邪惡但滿足!
沙嗲牛肉麵
這碗麵充滿了濃濃的南洋風情。嫩滑的牛肉片裹上濃稠的沙嗲醬(花生醬為基底,帶點微辣),湯頭也是濃郁的沙嗲風味,配上軟硬適中的即食麵(有時是出前一丁)。喝一口湯,濃厚的花生香和微微的辛辣感直衝腦門,尤其在冬天吃一碗,暖胃又過癮。這絕對是必吃香港茶餐廳早午餐的熱門選擇。
招牌菜 | 特色 | 重點提醒 | 個人偏好 |
---|---|---|---|
港式奶茶 (絲襪奶茶) | 濃、滑、香、澀完美平衡 | 點熱飲更能嚐出茶膽層次 | 偏好茶走 (煉乳),更香滑 |
菠蘿油 | 冰火交融,酥脆鬆軟鹹香 | 務必趁熱吃,牛油融化一半時最讚 | 酥皮要夠脆,牛油要夠厚夠冰 |
蛋撻 | 分酥皮/牛油皮,蛋餡嫩滑 | 出爐時間最重要 (通常是下午兩三點) | 酥皮派,蛋餡要燙口且充滿蛋香 |
撈丁 | 乾身麵條吸滿濃郁醬汁 | 醬汁選擇多 (蔥油、咖哩、黑椒...) | 配午餐肉煎蛋,醬汁選咖哩汁或蔥油 |
沙嗲牛肉麵 | 濃厚花生香,微辣暖胃 | 牛肉要嫩,湯汁要濃稠掛麵 | 喜歡配即食麵,辣度要夠明顯 |
對了,突然想到那次在旺角,為了吃一間傳說中全港第一的菠蘿油,硬是排了快一個小時。結果咬下去那一刻... 嗯,酥皮確實厲害,但牛油切太薄了啦!少了那種冰火交融的快感,有點小失望。不過隔壁阿伯點的沙嗲牛麵看起來超級濃郁,香氣一直飄過來,害我又忍不住加點一碗... 這就是茶餐廳的魅力,永遠有驚喜(或驚嚇?),但絕對真實。
真心不騙:資深旅人私藏10間必吃香港茶餐廳推薦
跑了香港N趟,吃過無數間茶記,篩選出這10間我認為水準極高、極具代表性的「必吃香港茶餐廳」。它們或許不是最網美,但絕對是實力派!(排名不分先後,間間都值得試)
1. 澳洲牛奶公司 (佐敦)
- 地址: 佐敦白加士街47-49號地下
-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日 07:30 - 23:00 (星期四休息) 千萬別撲空!
- 價位: HKD$40-$80 (套餐划算)
- 必點菜單:
- 炒蛋多士: 這炒蛋真是絕了!超級滑嫩,像布丁一樣,帶著濃濃的奶香 (據說加了大量鮮奶和牛油),配上烤得微焦的厚多士,簡單卻驚豔。是我心中香港炒蛋No.1。
- 蛋白燉鮮奶: 招牌甜品,熱吃冷吃皆宜。口感極致細膩滑順,奶味香濃自然,甜度恰到好處。每次必點!
- 茶走: 水準穩定,茶味濃郁香滑。
- 個人評價介紹: 這間名氣超大,永遠大排長龍,伙計出名手腳快、嗓門大(甚至有點串,要有心理準備)。環境就是典型老式茶記格局,擠迫嘈雜。BUT!為了那份無人能敵的炒蛋多士和燉奶,排隊絕對值得。記得避開週末和飯點,人潮稍微少點。服務嘛... 就別期待笑容了,當作體驗地道文化的一部分吧(笑)。這絕對是體驗經典港式效率與美味的必吃香港茶餐廳代表。
2. 華星冰室 (旺角/灣仔/筲箕灣等)
- 地址: 多家分店,旺角西洋菜南街107號地下較有名
- 營業時間: 一般 07:00 - 23:00 (視分店略有不同)
- 價位: HKD$40-$80
- 必點菜單:
- 校長多士 (黑松露炒蛋多士): 招牌中的招牌!炒蛋同樣滑嫩,重點是鋪滿濃郁的黑松露醬,香氣逼人,高級感滿滿卻藏在平民美食裡,創意十足。
- 經典常餐: 通常包含炒蛋、叉燒湯意粉/通粉、牛油方包/多士、飲品。一次過滿足多個願望,叉燒入味,湯底清甜。
- 奶茶: 水準頗高,茶香奶滑。
- 個人評價介紹: 由前華星唱片高層開設,裝修帶點復古懷舊風(貼滿老唱片海報)。食物水準整體不錯,創新之餘也保留傳統味道。校長多士是最大亮點,愛松露的人會瘋狂。分店多,相對容易找到。不過因為名氣大,遊客多,有時要排隊,價位也相對稍高一點點。算是比較精緻化的必吃香港茶餐廳選擇。
3. 蘭芳園 (中環/尖沙咀/上環)
- 地址: 中環結志街2號地下及4-6號 (老店) / 尖沙咀重慶大廈活方地庫26號舖 / 上環信德中心等
- 營業時間: 中環老店 07:30 - 18:00 (星期日休息) / 其他分店一般至較晚
- 價位: HKD$40-$70
- 必點菜單:
- 絲襪奶茶始祖: 這個不用多說了吧?公認的絲襪奶茶發源地!茶膽濃厚,口感絲滑,帶點回甘的澀味,是衡量其他港奶的標竿。必喝!
- 蔥油雞扒撈丁: 煎香的雞扒配上大量爆香的蔥油淋在撈好的公仔麵上,香氣四溢,麵條乾身有咬勁,雞扒嫩滑,蔥油是靈魂!
- 豬扒包: 豬扒醃得入味,煎得香口,麵包烘得外脆內軟,簡單好吃。
- 個人評價介紹: 中環老店藏身於巷仔街市旁,環境非常地道(甚至簡陋),充滿歲月痕跡,擠迫程度爆表。但為了那杯始祖級的絲襪奶茶,再擠也甘願。食物整體水準不錯,撈丁尤其出色。尖沙咀分店環境較好,但少了點老店的風味。務必注意老店的營業時間短且週日休息。這是體驗歷史與傳統的必吃香港茶餐廳朝聖地。
4. 金華冰廳 (太子)
- 地址: 太子弼街47號地下
-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日 06:30 - 23:30
- 價位: HKD$30-$60 (超級親民)
- 必點菜單:
- 全港數一數二菠蘿油: 這裡的菠蘿包被譽為香港頂尖!新鮮出爐時酥皮超級香脆鬆化,包身軟熟,夾著厚厚一大塊凍牛油,冰火口感完美演繹。每次想到都流口水!
- 蛋撻: 酥皮做得相當不錯,層次分明,蛋餡香滑。
- 奶茶: 傳統港式風味,水準穩定。
- 個人評價介紹: 老字號冰廳,裝修非常懷舊,充滿庶民氣息。最強賣點就是那個無敵菠蘿油,性價比超高!其他食物如蛋撻、西多士、常餐等也都在水準之上。環境比較擠迫嘈雜,伙記阿姐動作快但可能沒空招呼你。想吃價廉物美的頂級菠蘿油?這間絕對是首選的必吃香港茶餐廳!
5. 勝香園 (中環)
- 地址: 中環美輪街2號排檔 (歌賦街路口)
-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 08:00 - 17:3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留意!
- 價位: HKD$40-$70
- 必點菜單:
- 蕃茄湯底系列: 這是靈魂!用大量新鮮蕃茄熬製,濃郁鮮甜,帶天然的微酸,非常開胃。推薦:
- 蕃茄牛肉煎蛋通粉: 經典組合,嫩滑牛肉配上煎蛋,通粉吸飽酸甜茄湯。
- 檸檬脆脆: 超級特別!烘得極脆的奶油豬仔包淋上新鮮檸檬汁和蜜糖,酸酸甜甜,口感獨特,搭配濃郁蕃茄湯意外地夾。
- 蕃茄湯底系列: 這是靈魂!用大量新鮮蕃茄熬製,濃郁鮮甜,帶天然的微酸,非常開胃。推薦:
- 個人評價介紹: 全港有名的鐵皮檔大排檔,沒有冷氣,夏天吃會汗流浹背(但值得)。環境就是地道街邊風味。主打真材實料的蕃茄湯底,是其他茶餐廳少見的專精。檸檬脆脆是必試的獨門絕活。伙記阿姐非常麻利有性格。注意只開日間,週日休息,下雨也可能不開檔。想體驗最地道風味的露天必吃香港茶餐廳,非它莫屬(記得帶小風扇和紙巾!)。
6. 星座冰室 (尖沙咀)
- 地址: 尖沙咀金巴利道16號香檳大廈地庫36號舖 (位置超隱蔽!)
-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 08:00 - 21:30 (星期日休息) / 公眾假期 約12:00 - 20:00
- 價位: HKD$40-$70
- 必點菜單:
- 蕃茄湯底系列: 同樣以濃郁蕃茄湯聞名,風格與勝香園不同,更偏濃稠「茄膏」風味,酸甜味更突出。推薦蕃茄牛肉麵/通粉。
- 西多士: 傳統做法,中間夾花生醬,蘸蛋漿油炸,外脆內軟,配上牛油糖漿,邪惡但滿足。
- 個人評價介紹: 隱藏在老舊商場地庫的傳奇老店,環境... 非常「懷舊」甚至有點破落,充滿時光倒流的感覺。蕃茄湯底濃郁到化不開,喜歡重口味茄味的人會愛死。老闆夫婦(或老伙計)態度是出名有個性(可能冷淡),也是體驗的一部分。尋找過程像探險,找到後會很有成就感。是尖沙咀區獨特隱藏版的必吃香港茶餐廳體驗。
7. 新香園 (堅記) (深水埗)
- 地址: 深水埗桂林街38號A地下
- 營業時間: 24小時營業! (疫情後可能有調整,建議再確認)
- 價位: HKD$30-$60 (超值)
- 必點菜單:
- 蛋牛治 (烘底): 鎮店之寶!即叫即製,將碎牛肉、雞蛋、蔥花混合炒香,夾在烘得脆脆的方包裡,熱辣香口,滋味無窮。烘底是靈魂,絕對要加上!
- 豬手麵: 炆煮得極其軟腍入味,骨膠原豐富,湯底濃郁。
- 個人評價介紹: 深水埗區的平民美食天堂,24小時營業,是夜貓子的救星。環境非常地道local,充滿街坊氣息。那個蛋牛治烘底,看似簡單,但熱、香、脆、惹味,讓人一吃難忘,性價比極高。豬手麵也是招牌,水準不俗。想吃宵夜或地道早餐,來這裡就對了。絕對是深夜裡撫慰人心的必吃香港茶餐廳。
8. 中國冰室 (旺角)
- 地址: 旺角廣東道1077A號地舖
-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日 06:00 - 19:00
- 價位: HKD$35-$65
- 必點菜單:
- 蛋撻: 老字號的酥皮蛋撻,出爐時香氣四溢,酥皮鬆化,蛋餡嫩滑香甜,水準歷久不衰。
- 蓮蓉西多士: 傳統西多士中間夾的是蓮蓉餡,炸香後外脆內軟,蓮蓉香甜,配牛油糖漿,獨特而懷舊的好滋味。
- 煲仔飯 (冬季限定): 冬天才有,飯焦香脆,餸料選擇多,充滿鑊氣。
- 個人評價介紹: 充滿懷舊風格的冰室,綠色瓷磚、舊式卡座、天花吊扇,彷彿走進老電影場景。食物保留很多傳統款式,蓮蓉西多士其他地方較少見。蛋撻是必試。整體氛圍大於食物精緻度,但充滿老香港情懷。是拍攝懷舊照片和感受時光停滯的必吃香港茶餐廳。
9. 德發牛丸 (尖沙咀)
- 地址: 尖沙咀海防道臨時街市及熟食小販市場CF5-6號舖 (注意:在街市熟食中心內)
-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 約 09:30 - 19:00 (星期日休息,時間較浮動) 留意
- 價位: HKD$40-$70
- 必點菜單:
- 手打牛丸: 絕對招牌!牛丸堅持手打,口感超級彈牙爽口,充滿濃郁牛肉香,咬下去會「索」一聲噴汁,非常厲害!可配河粉、米粉或淨食。
- 牛筋腩: 炆得軟腍入味,膠質豐富,牛味香濃。
- 個人評價介紹: 隱藏在尖沙咀街市熟食中心的老字號,環境就是地道街市風味。專注做好牛丸和牛腩,牛丸口感之彈牙爽口,絕對是頂級水準,吃過難忘。湯底清甜。注意位置難找(問人海防道街市熟食中心),營業時間較短且週日休息。是追求真正地道傳統手工牛丸的必吃香港茶餐廳代表(雖然主打粉麵,但氛圍絕對是地道茶記)。
10. 海安咖啡室 (上環)
- 地址: 上環干諾道西17號地下
-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 07:30 - 16:30 / 星期六 07:30 - 15:3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注意時間短!
- 價位: HKD$40-$70
- 必點菜單:
- 鏞記肉絲炒麵 (必試招牌): 這裡的「招牌」炒麵是乾身的,麵條炸過再炒,非常香脆,淋上濃稠的茨汁配上嫩滑的肉絲,口感獨特,鹹香可口。
- 紅豆冰: 傳統懷舊風味,煮得軟綿的紅豆配冰凍淡奶,甜滋滋。
- 蛋撻: 牛油皮底,酥脆實在,蛋餡香滑。
- 個人評價介紹: 開業超過60年的懷舊冰室,綠色鐵窗、馬賽克地磚、古老卡座,時光彷彿停留在50年代,極具特色。招牌炒麵做法獨特,喜歡香脆口感的人會愛上。食物選擇不多但經典,紅豆冰也是亮點。環境安靜有格調(相比其他嘈雜茶記),適合想靜靜懷舊的人。注意只開日間,週末半天,週日休息。是體驗老香港情懷與獨特風味的必吃香港茶餐廳。
資深旅人教你茶餐廳生存法則 點餐不踩雷秘笈
在香港茶餐廳混,有幾點生存法則一定要記住,不然很容易鬧笑話或踩雷:
1. 搭檯文化: 人多的時候,伙記會安排你跟陌生人同桌吃飯(尤其獨行俠),這在香港超級正常。別尷尬,專心吃你的就好。這可是體驗地道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認識新朋友的機會(雖然機率不高,大家都忙著吃)。
2. 落單快狠準: 伙記通常超級忙,沒空等你慢慢想。拿到菜單就趕快決定好,他們過來時一口氣點完。想飲品?通常一坐下伙記就會問「飲乜嘢?」也要準備好回答。別像我有次猶豫太久,結果伙記直接飄走...
3. 術語要識少少:
- 飲品:
- 「飛沙走奶」: 咖啡不要糖 (沙) 不要奶 -> 齋啡 (黑咖啡)
- 「茶走」: 奶茶不要砂糖,改加煉乳 (更香滑)
- 「啡走」: 咖啡不要砂糖,改加煉乳
- 「夏蕙姨」: 好立克 (說出來伙記可能會笑,但真的懂)
- 「敗家仔」: 阿華田 (同上)
- 食物:
- 「炒底」: 炒飯底 (例如碟頭飯配白飯,轉炒飯要加錢)
- 「扣底」: 飯量減少
- 「雙扣」: 飯量和餸菜量都減少
- 「生春」: 太陽蛋 (單面煎)
- 「熟春」: 全熟蛋 (兩面煎)
- 「反蛋」: 反轉煎的蛋 (通常是全熟)
- 「烘底」: 三文治的麵包要烘過 (更香脆,必吃!)
- 「加色」: 在白飯上淋些少豉油 (醬油)
4. 餐具自取: 筷子、匙羹、餐刀通常放在桌子中間的筒裡或用膠袋包好放在桌上,自己拿。醬料如辣椒油、醬油也多在桌上或附近。
5. 計數快: 吃完伙記會很快來收錢或放帳單在桌上。準備好現金(很多老店只收現金),零錢最好,付錢找錢都快。電子支付在較新的店才比較普及。
6. 環境預期: 大部分地道茶餐廳空間狹小、嘈雜、桌面可能有油膩感。冷氣可能不夠強或太強。追求安靜舒適用餐環境的,可能不太適合。這就是最真實的香港日常!
老實說,我第一次去茶餐廳也被伙記的「效率」嚇到。那次點了個C餐,結果伙記用光速講了一串我只聽懂「靚仔」(白飯)和「例湯」,後面完全跟不上!只好一臉茫然點頭,最後上來什麼就吃什麼... 後來學聰明了,不懂就直接問「唔該,可以慢慢講多次嗎?」,大部分伙記看你遊客樣,還是會放慢一點點的。記得帶零錢!有次在深水埗吃完才發現只收現金,口袋只有大鈔,超尷尬,還好老闆說下次再給,但我臉都紅了。
點餐流程圖解 第一次就上手
步驟 | 重點動作 | 注意事項 | 個人經驗談 |
---|---|---|---|
找位坐下 | 自行找空位 (或等伙記指示),可能需要搭檯 | 人多時別佔大桌,動作要快 | 獨行俠坐角落或吧檯最快有位置 |
伙記問飲品 | 立即回答 (例:凍奶茶少甜、熱咖啡走) | 猶豫會被跳過或遭白眼 | 先想好喝什麼!菜單來前就決定飲料最保險 |
拿到菜單 | 快速瀏覽,決定主食物 | 留意套餐組合通常較划算 | 早餐/常餐/午餐通常有固定時段供應 |
伙記來點餐 | 清晰說出食物 + 要求 (例:沙嗲牛麵配蛋、烘底、撈丁加辣) | 可指菜單編號加快速度 | 練習一次說完:「唔該,要一個沙嗲牛肉煎蛋麵,配凍檸茶少甜。」 |
食物飲品到齊 | 開動!餐具自取 | 有錯漏立刻告知伙記 | 菠蘿油來了立刻吃!牛油融化就錯過最佳口感 |
吃完結帳 | 伙記放單或直接說金額,現金支付 | 準備好現金零錢 (很多老店不收卡) | 錢放桌面伙記會收走找零。大鈔有時會被要求換小鈔 |
熱門茶餐廳常見陷阱 避開這些失望少一點
雖然說體驗很重要,但誰也不想踩雷掃興對吧?分享幾個我中過招的小陷阱:
- 菠蘿油 / 蛋撻不是新鮮出爐: 這兩樣東西,熱辣辣出爐和放涼了吃,根本是兩種食物!菠蘿油酥皮會軟掉失去脆度,牛油融化過度;蛋撻酥皮也會變韌。所以,點之前最好問問伙記「菠蘿油/蛋撻係咪新鮮出爐?」,如果不是,就別點了。(金華冰廳、泰昌我通常下午兩三點去碰運氣)
- 奶茶溫度不對: 熱奶茶不夠熱,溫溫的不好喝;凍奶茶冰塊太多,稀釋了味道。拿到飲品感覺不對,立刻禮貌地請伙記換一杯。好的茶餐廳會重視這個。(蘭芳園、華星的熱飲溫度通常夠熱)
- 點錯撈丁湯底: 想點「撈丁」卻不小心點了「湯丁」,結果湯麵泡軟了失去撈丁的乾身口感。點餐時一定要說清楚「某某撈丁」。我曾在澳洲牛奶公司點餐時嘴快講成「午餐肉湯丁」,上來後悔莫及...
- 繁忙時段食物質素下降: 人潮洶湧時,廚房壓力山大,食物質素可能沒那麼穩定,出錯率也高些(例如蛋炒老了、飯焦了)。想吃最完美的出品,盡量避開週末早上11點到下午2點這種黃金高峰時段。(我偏好工作日上午10點前或下午3點後去)
- 態度預期管理: 再次強調,很多老店伙記出名有效率但也出名沒耐性。他們不是對你有意見,只是節奏就是那麼快。保持禮貌,指令清晰,通常不會有問題。期望他們像五星級酒店般噓寒問暖,只會讓自己失望。(勝香園、星座冰室的老闆,你主動聊可能反而會打開話匣子)
每次寫「必吃香港茶餐廳」清單,總覺得自己像在傳授武林秘笈一樣。這些地方藏著香港最生猛、最真實的活力,是任何米其林指南都無法完全捕捉的。從吵雜的點單聲、伙記飛奔的身影,到碗裡熱騰騰的滋味,這才是最道地的香港精神。希望我的踩點經驗,能幫你避開雷區,直達美味核心!
必吃香港茶餐廳 Q&A:旅人實戰經驗解答
Q1: 第一次去香港茶餐廳,最怕點錯餐或失禮,有什麼絕對不能做的事?
別緊張!最重要是這幾點:
- 忌慢吞吞: 伙記超級忙,菜單一到就快看決定。點餐時要俐落,別「嗯... 啊...」半天。伙記問「飲乜?」,立刻回答!
- 忌佔位太久: 吃完就結帳離開,特別是人多時。茶餐廳翻桌率高,別坐著滑手機聊天太久。
- 忌喧嘩過度: 雖然環境嘈雜,但大聲講電話或喧鬧還是會引人側目。尊重鄰桌。
- 忌要求過多特殊服務: 地道茶記不是fine dining,服務簡單直接。要求換餐具位置、加多次水?自己來比較快(餐具通常桌上自取)。
- 忌抱怨環境擠迫/嘈吵: 這是茶餐廳的DNA,是特色不是缺點。抱著體驗的心態來。
總之,入境隨俗,「快、準、自己動手」是最高原則!
Q2: 想點經典的「沙嗲牛肉麵」,但看到菜單有「沙嗲牛肉公仔麵」和「沙嗲牛肉麵」,這兩種有差別嗎?
問得好!這裡面學問大:
- 「公仔麵」: 指的就是我們一般說的即食麵品牌(像出前一丁),麵條比較細、有彈性,煮的時間短,吸湯力強。點「沙嗲牛肉公仔麵」就是配這種麵。這是茶餐廳最常見的做法,也是我個人推薦的,因為即食麵跟濃郁沙嗲湯很搭!(特別推薦德發牛丸的版本)
- 「麵」: 通常指「生麵」或「全蛋麵」。口感較實在、有嚼勁,麵香比較足,但煮的時間稍長,吸湯力不如公仔麵。
- 結論: 想吃到最道地茶餐廳風味,選「沙嗲牛肉公仔麵」就對了!喜歡更有嚼勁麵條口感的人,再選「麵」。
Q3: 茶餐廳價格看起來親民,但怎樣點才能吃得划算滿足又省錢?
精打細算這樣做:
- 善用「常餐」、「午餐」、「快餐」: 這些套餐組合通常包含主食(湯麵/飯/意粉)、配菜(蛋、多士、火腿等)、飲品(奶茶/咖啡),價格比單點划算很多!選擇也多。例如「早餐」(上午供應) 或「常餐」(全日或特定時段) 是經典選擇。
- 留意「碟頭飯」: 中午時段很多茶餐廳有超值碟頭飯(一碟飯配主菜如粟米肉粒飯、咖哩牛腩飯等),份量足,通常已包飲品或加少少錢就有。
- 飲品升級小訣竅:
- 「茶走/啡走」(奶茶/咖啡加煉奶代替糖) 通常不加價或少加一點點,味道更香濃。
- 點「凍飲」通常比「熱飲」貴 HKD$2-$4。不怕熱的話點熱飲較划算。
- 「鴛鴦」(奶茶+咖啡混合) 有時是單獨價格,有時等於一杯飲品價錢,問清楚。
- 加底 / 轉飯麵: 如果很餓,點碟頭飯時可以問「加底」(加飯量),通常加幾蚊就得。想轉炒飯底(炒底)則通常要加多點錢。
- 避開遊客區名店: 中環、尖沙咀遊客區的名店(如蘭芳園、華星)價位會比深水埗、旺角的街坊店(如新香園、金華冰廳)稍高。
掌握這些技巧,就能用銅板價吃得飽足又品嚐到經典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