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爐地美食:必吃十大超人氣小吃與內行懶人包全攻略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每次開車上烘爐地南山福德宮,那蜿蜒的山路總讓人充滿期待。當然,拜拜祈求平安順利是重點,但說真的,支撐我爬完那段長長階梯的最大動力,往往就是山腳下、山腰間、還有拜完後那股想大吃一頓的渴望!烘爐地周邊,絕對不只是一個宗教景點那麼簡單,它根本就是一個隱藏版的美食寶庫啊!今天,就讓我這個「為食奔命」的老饕,帶你深度挖掘那些在地人狂推、觀光客可能不小心錯過的 烘爐地美食

我得老實說,網路上很多介紹 烘爐地美食 的文章,要嘛就是點到為止,只推那幾家超有名的老店(當然推,等下我會說),要嘛就是把新店所有餐廳都列一遍,感覺像在抄Google地圖。這篇不一樣,我是真的吃過、比較過,甚至有些還小小踩過雷(後面會誠實分享),就是要給你最真實、最實用的 烘爐地美食 指南。我想填補的,就是那份「深度」和「真實體驗感」的空白。

1. 阿吉師正宗土雞城:山腳下的傳奇,人氣爆棚的土雞王者!

特色與亮點

這家根本是 烘爐地美食 的代名詞之一!開業超久,名氣響叮噹,假日沒訂位?抱歉,請做好排隊的心理準備(我上次就等了快40分鐘,餓到前胸貼後背)。他們家的土雞,是用傳統的「燜窯」方式料理,用龍眼木燻烤,那種獨特的煙燻香氣,光聞到就讓人受不了。雞肉本身選得也好,是放山雞,肉質紮實有彈性,皮呢?金黃誘人,咬下去卡滋卡滋,香氣直衝腦門,一點都不油膩,真的會讓人一塊接一塊停不下來。白斬雞最能吃出原味和肉質,是必點。他們的「雞油拌飯」也是一絕,簡單卻銷魂,我每次去至少吃兩碗(熱量?下山再煩惱吧!)。

推薦理由

經典中的經典,土雞品質和燜烤技術沒話說,吃過就懂為什麼它能紅這麼久。是體驗 烘爐地美食 山產類的絕對首選。那種帶著龍眼木香的雞肉,你在市區真的很難找到。

搭配建議

除了招牌白斬雞(半隻或全隻),一定要點雞油拌飯!再配個炒山蘇或季節時蔬(他們的青菜大火快炒,鑊氣足),最後來碗熱騰騰的雞湯(用燜雞滴下的精華熬煮,濃鬱!),完美組合!人多可以點他們的熱炒,像鳳梨蝦球也不錯。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阿吉師正宗土雞城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二段399號
價格區間: 白斬雞半隻約 NT$600-700,全隻 NT$1100-1300;熱炒類約 NT$200-350;雞油拌飯 NT$30。人數多分攤比較划算。
必點選單: 白斬土雞、雞油拌飯、季節野菜(如炒山蘇)、雞湯。

2. 廟口老攤鹹湯圓:冷天裡的暖心安慰,古早味飄香半世紀!

特色與亮點

這攤低調卻實力驚人的小攤,就在烘爐地南山福德宮牌樓下的廣場邊,歷史超級悠久,很多在地中和人從小吃到大。他們賣的東西很簡單:鹹湯圓、貢丸湯、乾麵、陽春麵。但就是那份簡單的古早味,擄獲了無數人的胃,尤其是冷颼颼的天氣爬完山,來一碗熱騰騰的鹹湯圓,簡直是天堂!湯圓是手工製作的,外皮軟糯適中,不會爛糊糊的,內餡是經典的豬肉燥,調味鹹香恰到好處,搭配用大骨熬的清澈湯底,撒上芹菜末和油蔥酥,簡單卻無比溫暖人心。貢丸湯的貢丸也很有彈性,不是粉粉的那種。我特別喜歡在非假日來,坐在廟口小凳子上靜靜享用,很有fu。

推薦理由

純手工、古早味、價格親民(在觀光區很難得!),是在地人認證的 烘爐地美食 隱藏版。天氣冷或爬完山來一碗,瞬間回血。這種樸實無華卻真材實料的味道,現在很少見了。

搭配建議

一碗鹹湯圓絕對是主角。如果還吃得下,可以點份乾麵(也是古早味油蔥路線),或者單純配顆滷蛋也不錯。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廟口老攤鹹湯圓 (認烘爐地南山福德宮牌樓下廣場攤位)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二段399巷 (烘爐地停車場廣場邊)
價格區間: 鹹湯圓 NT$60-70 / 碗,貢丸湯 NT$35-40,乾麵/陽春麵 NT$45-50。銅板價就能滿足。
必點選單: 鹹湯圓。

3. 阿嬤の傳統炭烤香腸:登山路上的誘惑,米酒香腸的魔力!

特色與亮點

爬烘爐地那陡峭的階梯時,爬到一半是不是常常被一陣陣撲鼻的炭烤香氣誘惑得走不動路?沒錯,罪魁禍首通常就是這攤「阿嬤の傳統炭烤香腸」!攤子就在登山步道的中段位置(靠近那個「摸財神」的平臺)。使用傳統炭火慢烤,香腸在鐵架上烤得滋滋作響,表皮微焦帶點脆度,裡面的肉餡肥瘦比例剛剛好,不會太柴也不會過油,重點是加入了高粱酒提味!咬下去肉汁豐沛,帶著淡淡的酒香和炭火香,吃起來非常過癮,是補充登山體力的最佳「罪惡」補給站(爬山消耗熱量?吃根香腸補回來?)。阿嬤(或工作人員)動作很快,不用等太久。

推薦理由

炭烤香氣無敵,米酒香腸風味獨特,肉汁飽滿,是爬烘爐地過程中「儀式感」滿點的 烘爐地美食 小確幸。爬那麼累,犒賞自己一根很合理吧?

搭配建議

單吃香腸就超棒!如果想要更臺一點,可以請阿嬤切點生大蒜片配著吃(夠嗆夠過癮!),或者買罐旁邊攤販的冰涼涼飲料配著。相信我,爬完一段階梯後,這根香腸美味度會加成!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阿嬤の傳統炭烤香腸 (登山步道中段攤車)
地址: 烘爐地登山步道中段 (近摸財神平臺)
價格區間: 炭烤香腸 NT$40-45 / 根。
必點選單: 炭烤高粱酒香腸。

4. 半山腰藥膳養生湯:媽媽的味道,溫潤滋補的暖心首選!

特色與亮點

這型別的攤位或小店通常開在登山步道旁或山腰停車場附近,特別是在天氣轉涼時,他們的存在感會瞬間飆升!主打各種藥膳湯品,像是十全大補湯、四神湯、藥燉排骨、羊肉爐(冬季限定)等等。湯頭是關鍵,通常是用大量中藥材長時間熬煮,但味道溫潤順口,不會有可怕的藥水味,喝下去從喉嚨暖到胃,非常舒服。藥燉排骨的排骨燉到軟爛,幾乎是骨肉分離的狀態,很容易入口。四神湯料多實在,薏仁燉得軟爛,腸子處理得乾淨。我覺得爬完山吹了風,或單純覺得身體有點虛的時候,來上一碗特別棒,有種被呵護的感覺。

推薦理由

真材實料的藥膳湯頭,溫和不燥熱,是秋冬上山或運動後補充元氣的絕佳 烘爐地美食 選擇。尤其適合怕冷或想滋補一下的人。這種家常溫暖感,跟山下的餐廳是不同路數。

搭配建議

一碗藥膳湯是主角。可以搭配簡單的乾麵線(吸收湯汁精華超讚!),或是點個燙青菜或滷豆腐、滷蛋等小菜,就是營養均衡的一餐。冬天來碗熱呼呼的羊肉爐配麵線,更是一大享受。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通常在登山步道旁或山腰平臺停車場附近找尋,認「藥膳」「養生湯」等招牌或攤車。衛生環境請自行評估選擇。
地址: 烘爐地登山步道旁或山腰停車場區域。
價格區間: 藥膳湯品(如藥燉排骨、四神湯)約 NT$80-120 / 碗;羊肉爐(小份)約 NT$350-450。
必點選單: 藥燉排骨、四神湯、冬季限定的羊肉爐。

5. 繽紛QQ地瓜球:大人小孩都愛,療癒系排隊小點心!

特色與亮點

誰能抵抗剛起鍋、熱騰騰、圓滾滾的地瓜球誘惑呢?在烘爐地山下停車場附近或廟口廣場,常常可以看到賣地瓜球的攤車。這些地瓜球通常顏色繽紛(紫心地瓜、黃心地瓜、原味),一顆顆在油鍋裡膨脹變大,撈起來瀝油後,外表金黃酥脆,咬下去卻是空心帶點Q勁(也有實心口感紮實的版本),地瓜的香甜味在口中散開,熱熱吃真的超療癒!而且價格不貴,買一袋邊走邊吃,或帶上山當小點心都很適合。每次看到小朋友拿著一袋滿足的表情,就覺得很可愛。我個人偏好外皮炸得超級酥脆,裡面有點空心的那種口感,咬下去會有「卡滋」聲最棒!

推薦理由

現炸熱騰騰、香甜酥Q、價格便宜、視覺效果佳,是大人小孩都無法抗拒的 烘爐地美食 零嘴代表。爬山前買一袋補充熱量,下山買一袋犒賞自己,完美。

搭配建議

單吃就很棒!如果怕膩,可以搭配無糖茶飲(例如後面提到的青草茶)。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山下停車場周邊或廟口廣場的流動攤車。
地址: 烘爐地山下主要停車場區域或南山福德宮牌樓下廣場。
價格區間: 小袋 NT$40-50,大袋 NT$70-100。
必點選單: 綜合口味地瓜球(一次嘗到多種顏色和風味)。

6. 山腳麻油雞麵線:香氣逼人的冬日聖品!

特色與亮點

離開登山區,回到烘爐地山下接近興南路二段巷弄裡,藏著一些在地的小吃店,其中麻油雞麵線是許多人的心頭好(尤其天冷時!)。這裡的麻油雞,通常選用帶骨的雞腿肉或雞塊,重點在於麻油爆香老薑片的香氣,一定要夠濃、夠厚!酒味(米酒)的拿捏是精髓,有些店酒氣濃烈,有些則溫和許多。雞肉煮得軟嫩入味,吸飽了麻油薑汁的香氣。搭配的麵線是手工麵線最佳,煮得恰到好處,不會過爛,拌上香噴噴的麻油雞湯汁,鹹香夠味,一口麵線一口雞肉,再喝口熱湯,全身瞬間暖和起來,超級滿足。我認為冬天上山前或下山後來一碗,是驅寒補身的最佳選擇。不過提醒一下,有些店家湯頭偏油或偏鹹,點餐前可以稍微問一下口味,或請店家調整。

推薦理由

麻油薑香濃鬱醇厚,雞肉入味軟嫩,麵線吸附湯汁精華,是冬季不可錯過的暖身型 烘爐地美食 。寒流來襲時來一碗,幸福感爆棚。

搭配建議

主角就是麻油雞麵線!可以加點米血糕或高麗菜進去煮,增加風味和營養。怕油的人,可以請店家麻油放少一點。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山下興南路二段巷弄內的小吃店 (例如:「XX小吃店」、「OO麵店」等,留意看選單是否有麻油雞)。需要稍微找一下。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二段巷弄內 (烘爐地山腳下區域)。
價格區間: 麻油雞麵線 NT$130-160 / 碗。
必點選單: 麻油雞麵線。

7. 現熬青草茶/苦茶:古早味涼飲,消暑降火的天然選擇!

特色與亮點

在烘爐地山下停車場附近或登山口,常常能看到賣青草茶、苦茶的攤位。這絕對是炎熱夏天爬完山,或吃完口味較重的土雞、熱炒後,用來解膩、降火氣的首選!店家通常在攤位前擺放一大桶桶熬煮好的青草茶或苦茶,有些甚至是現場用大鍋熬煮,真材實料看得見。好的青草茶喝起來清涼甘甜,帶點淡淡的草藥香,沒有可怕的化學味或過重的甜味。苦茶則如其名,入口苦澀,但後勁會回甘,對於怕熱、火氣大的人來說,一杯下肚會有種「打通任督二脈」的暢快感(雖然當下很苦就是了!)。我個人偏愛青草茶,尤其微糖或無糖,喝起來最解渴。這種古早味涼水攤,是臺灣特有的風景,也是 烘爐地美食 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推薦理由

天然熬煮、清涼退火、解渴解膩,是搭配其他 烘爐地美食 的健康飲品選擇。價格便宜,是傳統智慧的體現。吃完香腸炸物,來一杯立刻清爽。

搭配建議

搭配任何油膩、炸物類的餐點(如香腸、鹽酥雞、熱炒)都絕配!爬山過程補充水分也很好。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山下停車場周邊或登山口附近的涼水攤車。
地址: 烘爐地山下主要停車場區域或登山步道起點附近。
價格區間: 杯裝 NT$25-35,瓶裝 NT$50-70。
必點選單: 青草茶(微糖/無糖)、苦茶(敢挑戰的話!)。

8. 茶香鐵觀音茶葉蛋:茶香入味,爬山補充蛋白質的好夥伴!

特色與亮點

別小看這顆看似平凡的茶葉蛋!在烘爐地登山步道上或廟口廣場,有些攤位賣的茶葉蛋,是用「鐵觀音茶葉」下去滷製的,這點就贏在起跑點了!茶葉蛋要好吃,關鍵在於滷汁夠不夠味,蛋有沒有滷透。好的茶葉蛋,蛋白呈現漂亮的深褐色紋路(裂痕是入味關鍵),蛋黃吃起來應該香綿鬆化,帶有濃鬱的茶香和五香滷汁的味道,不死鹹。用鐵觀音茶葉滷的,會多一分特殊的茶韻香氣,讓平凡的雞蛋變得更有層次。爬山過程中,買顆茶葉蛋當作小點心,補充蛋白質和體力,方便又實在。我個人評斷標準是:蛋白夠不夠入味?蛋黃有沒有滷透(不能乾巴巴)?茶香是否明顯?這樣篩選下來,烘爐地有幾攤真的不錯。

推薦理由

方便攜帶、補充體力、茶香入味,是登山途中經濟實惠的蛋白質補給,也是 烘爐地美食 中容易被忽略但實用的選擇。尤其用鐵觀音滷製,風味更佳。

搭配建議

單吃就很棒!也可以買一兩顆搭配其他小吃。配無糖茶飲也不錯。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登山步道旁小攤或廟口廣場攤販。
地址: 烘爐地登山步道旁攤車或少數店家門口。
價格區間: 每顆 NT$15-20。
必點選單: 鐵觀音茶葉蛋。

9. 野菜山產熱炒:山裡的新鮮滋味,熱炒店的熱鬧氛圍!

特色與亮點

烘爐地山下興南路二段沿線,有不少臺式熱炒店。爬完山、拜完拜,如果想呼朋引伴、好好吃頓飯熱鬧一下,這些熱炒店是很棒的選擇!他們最大的特色就是能供應各種「野菜」和「山產」,這在城市裡不容易吃到,或價格較高。像是過貓、山蘇、龍鬚菜、水蓮、甚至季節性的野菜、筍類等,新鮮度通常不錯,大火快炒後,青翠爽口,鑊氣十足。山產部分可能會有溪蝦、溪哥、甚至一些山雞肉料理(不同於土雞城的做法)。熱炒店的氣氛通常熱絡,菜色選擇多樣化,從經典的鳳梨蝦球、炒蛤蜊、蔥爆牛肉,到酥炸肥腸、三杯料理應有盡有,非常適合聚餐。想體驗熱鬧道地的 烘爐地美食 聚餐場合,這裡是好選擇。我覺得點幾盤野菜,再配個招牌熱炒和啤酒(開車不喝酒!),跟朋友聊天打屁,是結束烘爐地行程的完美句點。

推薦理由

提供新鮮野菜與山產選擇,菜色豐富多樣,聚餐氣氛佳,是體驗臺式熱炒文化和 烘爐地美食 多元性的好去處。想吃點「山」的味道,這裡有。

搭配建議

必點1-2道當季野菜(炒過貓、炒山蘇都很經典),再搭配幾道下飯的熱炒(如蔥爆牛肉、宮保雞丁、五更腸旺),點個湯(如蛤蜊湯),人多分著吃最爽。白飯是熱炒的靈魂!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烘爐地山下興南路二段沿線各家熱炒店 (例:阿吉師附近也有,店名多為「XX熱炒」、「OO海產」)。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二段沿線 (近烘爐地)。
價格區間: 野菜類 NT$150-200,熱炒類 NT$180-300,湯類 NT$150-250。人多分攤划算。
必點選單: 當季野菜(炒山蘇/過貓/水蓮)、鳳梨蝦球、蔥爆牛肉、炒蛤蜊。

10. 廟方祈福發糕/壽桃:參拜後的甜蜜伴手禮!

特色與亮點

最後介紹的這項,嚴格來說不是「餐點」,但絕對是參拜烘爐地後,許多人會帶回家的 烘爐地美食 代表伴手禮!在烘爐地南山福德宮的販售部,可以買到廟方製作的「發糕」和「壽桃」。發糕象徵「發財」、「好運發」,通常有原味和紅麴口味,口感綿密Q彈,帶點微甜。壽桃則象徵「長壽」、「吉祥」,外型是桃子的麵糰,裡面可能包紅豆沙或棗泥等餡料(有些是實心),口感鬆軟。這些供品在拜拜後帶回家,蒸熱了吃,除了有沾福氣的意涵,本身也是樸實美味的傳統點心。我覺得原味發糕蒸過後,淋上一點蜂蜜或楓糖漿,當早餐或點心很不錯!壽桃則適合喜歡吃包子類點心的人。這絕對是別的地方買不到的「限量版」 烘爐地美食 回憶。

推薦理由

具宗教祈福意涵,是參拜後的特色伴手禮,帶有吉祥意義,同時也是美味實在的傳統點心,是 烘爐地美食 中獨特的文化體驗部分。送禮自用兩相宜。

搭配建議

帶回家蒸熱後當點心或早餐。發糕可淋蜂蜜,壽桃可直接享用。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販售部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二段399巷 (南山福德宮內)
價格區間: 發糕或壽桃,一份 (通常2-4個) 約 NT$100-150。
必點選單: 祈福發糕(原味/紅麴)、壽桃(有餡或實心)。

烘爐地美食終極懶人包:這樣吃最內行!

跑了這麼多攤,吃了這麼多東西,我幫大家整理一下,根據你的需求,怎麼安排你的 烘爐地美食 之旅最聰明:

需求/情境 首選美食推薦 理由 小提醒
爬山前的能量補充 ✅ 阿嬤炭烤香腸
✅ 繽紛地瓜球
✅ 茶香茶葉蛋
方便攜帶、熱量足、快速補充體力。香腸香氣誘人,地瓜球甜蜜療癒,茶葉蛋提供蛋白質。 別吃太飽,否則爬樓梯會很痛苦!適量即可。
爬山中的小確幸 ✅ 阿嬤炭烤香腸 (爬一半吃)
✅ 茶香茶葉蛋
補充中途消耗的體力,香氣誘人提升動力。 步道中段才有香腸攤哦!階梯上吃東西注意安全。
拜拜後的正餐選擇 ✅ 阿吉師土雞城 (人氣爆棚)
✅ 廟口鹹湯圓 (古早味)
✅ 山腳麻油雞麵線 (冬天暖身)
✅ 野菜熱炒店 (多人聚餐)
經典土雞不可錯過,湯圓暖心暖胃,麻油雞適合冷天,熱炒適合聚餐氣氛佳。 阿吉師務必訂位! 鹹湯圓攤位單純,熱炒店選擇多留意評價。
運動後的滋補暖身 ✅ 半山腰藥膳湯
✅ 山腳麻油雞麵線
藥膳溫補暖身,麻油雞驅寒活血,適合大量運動後或天氣冷時。 藥膳湯攤位位置要找一下;麻油雞湯頭可能偏油,可請店家調整。
解渴退火良伴 ✅ 現熬青草茶/苦茶 天然草本熬製,清涼消暑解膩,中和吃太多油炸烤物的火氣。 怕苦選青草茶(微糖/無糖);苦茶真的苦,但回甘強。
帶回憶回家 ✅ 廟方祈福發糕/壽桃 獨特的參拜伴手禮,象徵福氣吉祥,蒸熟後是美味的傳統點心。 記得拜拜後再購買帶回家。販售部在廟內。

再來個 烘爐地美食人氣排行榜 TOP 5 (以普遍受歡迎程度和代表性來排,純屬我個人觀察加上在地人聊天心得啦!):

  1. 🥇 阿吉師正宗土雞城: 無庸置疑的王者!龍眼木燻烤的香氣和彈牙雞肉,是 烘爐地美食 的扛霸子。沒吃過別說你來過烘爐地!(但排隊要有心理準備)
  2. 🥈 廟口老攤鹹湯圓: 數十年不變的手工古早味,是在地人認證的溫暖記憶。天冷時來一碗,幸福感爆棚。位置方便,銅板價。
  3. 🥉 阿嬤の傳統炭烤香腸: 登山路上的靈魂!炭烤香氣+米酒香+噴汁口感,讓爬山的辛苦瞬間值得。是 烘爐地美食 體驗中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4. 🏅 繽紛QQ地瓜球: 大人小孩都愛的療癒系點心。現炸酥脆,內Q香甜,視覺味覺雙重享受,CP值高。
  5. 🏅 半山腰藥膳養生湯: 季節限定(秋冬)的暖心首選!真材實料的藥膳溫潤滋補,爬完山或天氣冷時喝一碗,通體舒暢。

烘爐地美食小撇步 & 真心話:

  • 時間就是金錢: 假日上山,塞車是常態,尤其傍晚下山。想好好吃 烘爐地美食強烈建議平日前往!假日務必提早出發,阿吉師更要提前訂位(電話常打不通要有耐心,或早點現場排)。
  • 交通選擇:
    • 開車: 最方便,但停車位假日一位難求(尤其第二停車場),早到卡位或停遠一點走上去。山頂停車格更少。停車費要準備零錢(通常是計次)。
    • 機車: 相對好停,但山路彎曲要注意安全。
    • 公車: 有公車到山下(如 249、670 等),但班次不算密集,且需走一段路或爬階梯上山。適合不趕時間、想運動的人。
    • 步行: 勇士的選擇!從山下爬上去很硬,但消耗熱量多吃美食不心虛(?)。
  • 階梯挑戰: 烘爐地的階梯真的很陡、很長!穿著好走的鞋子是基本。膝蓋不好的朋友,可以考慮開車到第二停車場,再走相對平緩的斜坡到廟前廣場(但還是要爬一小段),或評估自身體力。
  • 現金為王: 山上大部分攤販和小店都只收現金!上山前記得領好錢。連阿吉師這種大店,刷卡可能也要碰運氣或有低消限制,現金最穩妥。
  • 衛生考量: 步道旁的攤車或小店,環境比較陽春,在意的人可以選擇山下的餐廳。自備濕紙巾或酒精消毒也是好習慣。
  • 我的小抱怨: 假日人真的太多了啦!吃美食的品質會打折扣,阿吉師雖然好吃,但人多時服務難免有跟不上(例如加點等很久、收桌慢),這點要有心理準備。還有,有些小吃攤的價格,比起幾年前確實漲了不少(唉,萬物皆漲),但還在可以理解的範圍。另外,山腰藥膳湯的攤位位置不明顯,有時要繞一下才找到。
  • 私房建議: 如果想避開絕對人潮,又想吃阿吉師,試試看平日下午2-4點的非尖峰時段,比較可能有位子(但還是建議先打電話問)。或是乾脆外帶半隻雞,下山找地方吃也不錯(但要趁熱吃才好吃)。廟口鹹湯圓攤,晚上可能比白天人少一點點。

烘爐地美食Q&A快問快答

最後,針對常見問題,快速回答:

  • Q1:開車去烘爐地吃美食,停車方便嗎?
    A1: 假日非常難停! 建議早到(最好上午10點前),或考慮停遠一點的私人停車場(要收費),或乾脆平日前往。機車位相對好找。
  • Q2:烘爐地必吃第一名是什麼?有素食選擇嗎?
    A2: 論名氣和代表性,「阿吉師土雞城」 絕對是公認的第一名!素食者可在廟口廣場找 素鹹湯圓(有時有攤販賣)、素麵線羹,或山下一些小吃店有素食麵類、燙青菜等。廟方的發糕也通常是素的。但整體 烘爐地美食 主力還是葷食為主。
  • Q3:參拜土地公和享用美食,建議怎麼安排順序?
    A3: 常見有三種:
    1. 先停車在山下 -> 吃點小吃補充體力(如香腸、地瓜球) -> 爬階梯上山參拜 -> 拜完後在山腰或山下吃正餐(土雞、熱炒)。
    2. 直接開車到山上停車場(若幸運有位置) -> 先參拜 -> 拜完後在廟口吃點心(湯圓)或直接下山吃正餐。
    3. 專程來吃山下美食(如阿吉師)-> 吃飽有力氣再決定要不要上山走走參拜(爬階梯當消化?)。
    看你的主要目的是參拜還是吃美食為主來調整囉!
這趟 烘爐地美食 探索,真的是飽到天靈蓋(笑),但也充滿驚喜。從山下到山上,從豪華土雞城到廟口小攤,這裡蘊藏的美食能量超乎想像。下次來烘爐地,別再拜完就匆匆下山了,放慢腳步,用味蕾好好感受這份結合了信仰、風景與在地滋味的獨特魅力吧!希望你也能找到屬於你的那一道命中註定的 烘爐地美食!記得,帶著空空的胃和滿滿的期待來就對了!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