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下了班就愛窩在陽臺擺弄花草的中年大叔。說來好笑,我當初迷上「觀音竹」,純粹是因為隔壁棟陳太太那盆長得實在太囂張,綠油油的枝葉快要把她家客廳窗戶都遮住了!(好奇問:觀音竹真的能長這麼高大嗎?)心裡那股不服輸的園藝魂被激起來,從此就跌進了觀音竹的世界,一養就是七年。
目錄
觀音竹到底有幾種?臺灣常見品種比一比
剛開始傻傻的,以為觀音竹就一種,跑去園藝店說要買「觀音竹」,老闆居然反問:「你要哪一種?」我才知道鬧了笑話。這幾年下來,我接觸過、養過的品種還真不少,它其實是個大家族!跟大家分享一下臺灣花市最常見、也最容易入手的幾款:
為了讓大家一目瞭然,我整理一個簡單的彩色對照表:
| 品種名稱 | 竿子特徵 | 葉片特徵 | ||
|---|---|---|---|---|
| 蓬萊竹 | 細長勻稱,節間明顯 | 葉片細長,翠綠色 | 書桌、辦公桌、小茶几 | (最常見!新手入門零失敗款,臺語俗稱「觀音竹」就是它) |
| 鳳尾竹 | 竿細如絲,叢生茂密 | 葉片細小密集,形似鳳凰尾巴 | 室內明亮處、小型盆栽 | (姿態優雅,風一吹搖曳生姿超有fu!但怕強風吹) |
| 佛肚竹 | 節間短膨大,形似佛祖的肚子 | 葉片較寬大 | 客廳角落、玄關 | (造型奇特超吸睛!膨大部位是儲水囊,較耐旱一點) |
| 觀音棕竹 | 實心竿,較粗壯 | 葉片寬大深裂呈掌狀 | 落地大盆栽、庭院 | (別被名字騙了!它其實是棕櫚科,但大家都叫它觀音竹) |
| 斑葉觀音竹 | 同蓬萊竹或鳳尾竹 | 葉片帶有乳白或淡黃色條紋 | 需較充足散射光處 | (價格稍貴,沒光線斑紋會變淡消失,光照控制是關鍵) |
老實說,我個人最偏愛佛肚竹,那個胖乎乎的節間怎麼看怎麼討喜,很有個性!但它的生長速度實在慢得讓人抓狂,養了三年,感覺也沒大多少,急性子的人可能受不了。反而蓬萊竹是標準的乖寶寶,給水給光就噌噌長,成就感來得最快。

一眼認出觀音竹:它的模樣藏細節
你們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家裡那盆觀音竹?它其實很有特色,不是那種隨處可見的綠葉植物:
‧竿子:
剛冒出來的新竿是嫩綠色,外面包著一層淺褐色的籜鞘(就是像筍殼那樣的東西),摸起來有點毛毛刺刺的。等竿子老了,顏色會變深,變成黃綠色甚至帶點灰。最特別是它的「節」超級明顯,一節一節的,跟竹子一模一樣(廢話,它本來就是竹亞科的嘛!)。中間是空心的,除了前面提到的觀音棕竹是實心例外。
‧葉子:
葉子是細長的披針形,葉尖會慢慢地變細變尖。仔細看葉脈,是那種平行脈(一條條平行排列的)。葉子摸起來質感比較薄,不像發財樹那種厚實感。新長出來的小嫩葉是捲起來的,慢慢才會舒展開,顏色也從帶點黃的嫩綠轉為濃綠。
‧整體氣質:
我覺得觀音竹最大的特色是那股優雅秀氣的勁兒。它不會像黃金葛那樣瘋長到亂七八糟,通常是由好幾株(甚至幾十株)纖細的竿子叢生在一起,形成一個鬱鬱蔥蔥、層次分明的小叢林,特別有東方禪意的味道。(這也是為什麼它深受辦公室和居家歡迎!)

它們愛住哪裡?摸透觀音竹的小脾氣
養了這麼多年,說觀音竹「超好養」我其實有點保留。它是不容易死沒錯,但要養出陳太太家那種「囂張」的茂盛狀態,得摸透它的習性!
陽光:「我愛明亮,但討厭曬傷!」
這點是我繳過學費的!觀音竹喜歡明亮的散射光。什麼意思?就是光線充足,但太陽不會直接曬到它的地方。像我家陽臺靠內側、有遮雨棚的位置,或者室內靠近東邊、西邊窗邊(有窗簾過濾光線)就非常完美!
相反的,如果長期放在太陰暗的角落(比如客廳離窗很遠的電視櫃旁),它也能活著,但竿子會變得細瘦徒長(像豆芽菜一樣),葉片間距拉大,顏色也會褪綠變黃,整體看起來就病懨懨沒精神。光線不足絕對養不出好狀態!
溫度與濕度:「溫暖濕潤我最嗨!」
觀音竹是標準的亞熱帶、熱帶植物,非常怕冷!
- 最愛溫度: 介於攝氏 20-30度 之間是它的甜蜜點,長得飛快!
- 過冬警報: 當溫度掉到 15度以下,它就開始「耍廢」不長了。低於10度絕對是生死關頭! 記得有一年寒流來襲,陽臺溫度計顯示9度,我雖然有把幾盆寶貝搬進室內,但窗邊那盆鳳尾竹還是中招了,頂端嫩葉直接凍傷軟爛,心疼死了!所以冬天保暖(尤其是寒流來時)非常重要。臺灣北部冬天室內沒暖氣的話,最好遠離窗邊冷風口。
- 濕度要求: 它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50%)。夏天台灣濕度通常夠,但冬天開暖氣或除濕機時,室內會變得很乾燥,這時葉尖就容易焦枯。解決辦法?可以常給葉片噴噴細霧(別在太陽直射時噴,水滴會聚焦陽光灼傷葉子),或者把盆栽放在裝了水和石子的淺盤上(盆底別泡水!),利用水分蒸發增加濕度。(懶人法:跟其他植物放一起,也能提高區域性濕度哦!)
通風:「我需要呼吸!」
觀音竹喜歡空氣流通的環境。悶濕不通風的地方(比如緊閉的浴室),很容易招惹病蟲害,特別是介殼蟲和紅蜘蛛(後面病害部分會細說)。我習慣每天開窗讓空氣對流一下,就算開冷氣也會偶爾通風。良好的通風是健康的關鍵!

養得好不好,關鍵在手上:私家栽培秘笈
接下來是重頭戲!怎樣才能把觀音竹養得像陳太太家那樣「囂張」?分享我這七年累積下來,失敗過也成功過的實戰經驗:
選盆與介質:「住得舒服最重要!」
- 花盆: 一定要選底部有排水孔的!我早期貪圖美觀買過沒孔的水泥盆,結果澆水後多餘的水排不掉,爛根死給我看...血的教訓!材質塑膠、陶盆、瓷盆都行,重點是排水孔!大小比根團大一圈左右就好,別一開始就用超大盆。
- 土壤介質(超重要!!): 觀音竹的根怕悶、怕積水!所以盆土排水性、透氣性是第一考量。市售的「室內植物專用土」通常還能用,但自己配更安心。我的私家經典配方比例是:
- 優質泥炭土 或 腐葉土 : 5份 (提供養分和保水性)
- 珍珠石 或 粗砂 : 3份 (增加排水性、透氣性)
- 樹皮 或 椰殼塊 : 2份 (增加透氣性和結構)
(比例可依環境微調,陽臺通風極佳可少一點珍珠石,室內較悶濕就多一點!)千萬別用黏答答的田土或花園土!保證爛根!
澆水學問大:「寧乾勿濕是鐵則!」
澆水絕對是養死觀音竹的頭號殺手!尤其是手癢愛澆水的新手(對,包括七年前的我...)。
- 手指測試法: 把食指插入盆土約一個指節深(約2-3公分)。
- 感覺土壤: 如果摸起來明顯潮濕、甚至有點涼涼的,絕對不澆!
- 澆水時機: 只有當感覺土表乾燥,並且往下探一個指節深也覺得「乾爽」甚至「微微乾燥」時,才是澆水的時機。
- 澆透原則: 澆水時一定要緩慢、均勻地澆,直到多餘的水從盆底排水孔流出來為止! 這樣才能確保整個根團都吸到水。
- 倒掉積水: 澆完約15-30分鐘後,務必把底盤裡多餘的積水倒掉! 千萬別讓盆底泡在水裡!
施肥:「別當填鴨!」
觀音竹不是超級吃肥的植物!過量施肥反而會燒根(葉尖焦黑、整株萎靡),得不償失!
- 生長季施肥: 在溫暖的生長季節(春、夏、秋初),大約每個月一次就足夠了。
- 肥料選擇: 選用氮磷鉀比例均衡的觀葉植物液態肥(例如N-P-K=20-20-20),或者成分溫和的有機液肥(如海藻精、花卉通用有機液肥)。
- 施肥方法: 務必遵照肥料包裝說明,並且「稀釋」比建議濃度再淡一點!(比如說明寫稀釋1000倍,我會稀釋到1500倍)。施肥時,土壤保持微濕時澆灌,避免在土壤乾燥時施肥,也別把肥液濺到葉子上。
- 休眠期停肥: 當溫度降低(秋末、冬天),觀音竹生長停滯或變慢時,完全停止施肥!
換盆:「看狀況,別亂搬家!」
觀音竹不需要每年換盆。當你發現:
- 根系已經長滿盆底排水孔鑽出來,或者
- 盆土乾得特別快(可能根太多土太少),或者
- 植株長得超大,頭重腳輕感覺隨時要倒...
這時候才需要考慮換盆。換盆時間選在春天氣候回暖後最好。新盆比舊盆直徑大3-5公分即可,別貪大!換盆時稍微梳理一下過於纏繞的根(不用狠剪),去除部分舊土,填入新配置的介質。換盆後先放在陰涼通風處緩苗一兩週,再移回原位。

病蟲害防治:提早發現,輕鬆處理
就算再小心,觀音竹還是可能生病或長蟲。別慌!只要平常多觀察,及早發現處理都不難。這是我遇過最常見的幾個麻煩:
病害排行榜:
| 病害名稱 | 症狀表現 | 發生原因 | 處理法 | 預防關鍵 |
|---|---|---|---|---|
| 根腐病 | 葉片迅速萎軟發黃,整株無精神;莖基部軟爛發黑,有異味;根系變黑褐色、腐爛 | 澆水過多或排水不良導致爛根 | 立即停止澆水!脫盆檢查,剪除所有發黑腐爛的根,換全新介質,嚴重時可澆灌稀釋的殺菌藥(如亞託敏)。放通風陰涼處,偏乾養護 | 嚴格控制澆水!務必確保排水良好 |
| 葉枯病(炭疽病) | 葉片邊緣或尖端開始出現不規則褐色斑塊,嚴重時蔓延至大半葉片,甚至落葉 | 通常是環境悶濕、通風不良引發真菌感染 | 剪除病葉銷毀!加強通風,避免葉片長時間潮濕。嚴重時噴灑廣效性殺菌劑(如免賴得) | 保持通風良好,澆水避免弄濕葉片 |
| 煤煙病 | 葉片表面出現一層黑色煤灰狀的黴層,影響光合作用;通常伴隨介殼蟲或蚜蟲出現 | 昆蟲分泌物(蜜露)誘發真菌滋生 | 根本在除蟲!先處理好介殼蟲或蚜蟲問題。煤煙層可用濕布沾稀釋洗碗精水輕輕擦拭清除 | 防治介殼蟲、蚜蟲是預防關鍵 |
蟲害排行榜:
- 介殼蟲: 這是我最痛恨的!它們像黏在葉背或莖節上的棕色、白色小突起(有圓形、橢圓形)。會吸食汁液,讓葉子變黃,還會分泌蜜露誘發煤煙病!手動清除是第一步(用牙籤或棉花棒沾75%酒精點殺),數量多就得噴藥(介殼蟲專用藥如「撲滅松」、「夏油」效果不錯,但室內使用要注意通風安全)。
- 紅蜘蛛: 高溫乾燥時特別容易爆發!它們很小,像紅色小點點在葉背活動。受害葉片會出現密密麻麻的黃白色小點,嚴重時葉子枯黃、結網。提高空氣濕度有預防效果。發現後可以用強力水柱沖洗葉背,或者噴灑苦楝油(天然較安全)或專用殺蟎劑。
- 蚜蟲: 嫩芽、新葉上常聚集一群綠色或黑色小蟲。吸食汁液讓新葉扭曲。它們相對好對付,數量少時用水沖掉或用肥皂水噴,數量多就噴藥(如「達特南」)。
對付蟲害,我的心得是:勤觀察 + 早發現 + 物理清除為主,化學藥劑為輔(且注意安全)。定期用濕布擦拭葉片(正反面!),不僅清灰塵,也能順便看看有無蟲蹤。
養觀音竹這七年,從一開始的懵懂無知、養死養醜,到現在陽臺、客廳好幾盆都綠意盎然,甚至開始分株送給朋友,這過程充滿樂趣也累積了不少經驗。它確實不是傳說中「丟著就會活」的超級懶人植物(至少想養好不是),需要你花點心思去了解它的需求,特別是光線和澆水這兩關。但只要你掌握了它的脾性,觀音竹那種清新脫俗、生機勃勃的姿態,絕對能為你的生活空間帶來滿滿的綠意和療癒感!
對了,聽說觀音竹有助淨化空氣?這點我個人是持保留態度啦。心理作用可能更大?但看著它們綠油油的樣子,心情的確會變好,這點倒是千真萬確!

觀音竹Q&A
Q:我的觀音竹葉子一直變黃,怎麼辦?
A:黃葉原因很多!先看位置:
- 老葉自然黃: 最底下幾片老葉變黃是正常新陳代謝,剪掉就好。
- 新葉也黃/整體黃:
- 澆水過多? 檢查盆土是否一直濕濕的?根有無異味?
- 澆水太少/空氣太乾? 土壤是否乾到發硬?葉尖是否也焦枯?
- 光線不足? 是否放太暗處?
- 缺肥? 是否太久沒施肥?(生長季)
- 盆太小/根太擠? 檢查根系是否爆盆?
Q:觀音竹需要多久換一次盆?
A:沒有固定時間!主要看植株狀態。像我陽臺那盆蓬萊竹長得快,大約2年換一次;佛肚竹長得慢,3-4年換一次都行。重點是看根系是否長滿盆底、盆土是否乾太快、植株是否頭重腳輕。換盆最佳時機是春天。
Q:觀音竹真的能淨化空氣嗎?
A:這個問題很有趣!必須誠實說,學術研究上針對「觀音竹」本身的淨化能力資料並不多。一般講室內植物淨化空氣,比較常引用的是NASA的研究(但他們實驗用的是特定品種如黃金葛、常春藤等)。觀音竹(竹亞科)在類似研究中的資料相對少。不過,只要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都會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這點是肯定的。而且,多養幾盆植物,增加室內濕度、綠化環境,對人的心理舒壓絕對有正面幫助!與其糾結它「能不能」強力淨化,不如享受它帶來的綠意和照顧它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