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雞行修宮:探索三峽老街、溫泉、步道與美食文化之旅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放慢節奏,像和朋友閒聊那樣...) 老實說,在臺北待了十幾年,自認跑遍大小廟宇,但第一次聽到朋友說要去白雞行修宮時,我還真愣了一下。“白雞?那邊不是賣雞的嗎?”(朋友當場笑翻)。後來才知道自己鬧了個大笑話,此“白雞”非彼“白雞”,是地名啦!而且這座廟,跟臺北市超有名的行天宮(恩主公廟)可是系出同源的“兄弟廟”,主奉的都是關聖帝君(我們都習慣親切地叫關公或恩主公)。那次被朋友半推半拉去了一趟之後,哎呦,完全改觀!白雞行修宮不只香火鼎盛,那股遠離塵囂、依山而建的清幽氣場,加上視野開闊,真心覺得是臺北近郊一處超棒的心靈充電站,之後陸陸續續又帶了好幾組朋友去。今天就用我這老臺北(兼愛到處趴趴走的旅咖)的經驗,跟大家好好聊聊這座容易被忽略的寶藏廟宇白雞行修宮,要怎麼玩才順、附近有什麼好吃的、好住的,保證實用!

(稍微認真點,但保持口語) 先說說白雞行修宮本身給人的感覺吧。它位在新北市三峽區白雞山上(海拔其實不高,不用怕爬山爬到腿軟),跟臺北行天宮那種位於市中心、人潮洶湧的壓迫感完全不同。三峽白雞行修宮的環境就一個字:舒心!整個廟宇群沿著山坡層層向上建,格局非常開闊大氣。主殿當然是最核心的地方,供奉著威嚴又慈祥的關聖帝君神像。你知道嗎?每次站在主殿前,望向山下開闊的景觀,即使心裡原本有點煩躁,也會不知不覺平靜下來。廟裡還有供奉玉皇大帝、呂仙祖(呂洞賓)、文昌帝君、關平太子、周倉將軍等等,想求什麼,幾乎都能找到對應的神明拜一拜(考試、工作、健康、財運...你懂的)。我個人特別喜歡它的步道,在廟區後方,不長,走起來輕鬆,樹蔭也多,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檀香味和草木香,散步其中,腦袋真的可以暫時放空,是市區廟宇完全無法提供的奢侈體驗。整體建築雖然是現代鋼筋水泥結構,但在裝飾上努力保留了傳統廟宇的華麗元素,像那些屋脊上的剪黏、交趾陶裝飾,色彩鮮豔,人物栩栩如生,很值得細看。簡單說,白雞行修宮就是一個結合了莊嚴信仰與自然休閒的好地方,不管你是虔誠的信徒,還是單純想找個清靜地方走走,它都能滿足你。

(轉成實用資訊模式,但語氣輕鬆) 好啦,心動想出發了吧?先奉上白雞行修宮最重要的實用資訊:

  • 地址: 新北市三峽區白雞路155號(記住“白雞路”就對了!)
  • 開放時間:
    • 全年無休!這點超貼心,連農曆年除夕、初一都開(但時間可能微調,建議出發前再確認一下廟方公告比較保險)。
    • 每日開放時間: 大約從清晨5:30左右開廟門,一直到晚上9:00左右關廟門。(早課晚課時間香客比較多哦)
    • 補充說明: 廟裡各個殿的開放時間基本跟著廟門走,但像後面山上的凌霄寶殿(供奉玉皇上帝)可能會稍晚開放或稍早關閉,不過主殿區不用擔心。
  • 參拜流程與須知(我的小提醒):
    1. 入廟: 從正門進入,通常會先看到天公爐(玉皇大帝的香爐),記得先向外拜天公(心中默唸姓名、住址、感謝天公),再插香。有時候人多,跟著前面的人做就好。
    2. 主殿參拜: 接著到正殿參拜關聖帝君及殿內眾神。廟方通常會提供香,自取即可(隨喜添香油錢)。
    3. 其他殿宇: 依序參拜文昌殿(求考運、功名)、呂祖殿(孚佑帝君呂洞賓,據說也求健康)、關平太子、周倉將軍等。
參拜物件 主要祈求方向 我的小觀察
關聖帝君 事業、財運、正義、驅邪、護佑 香火最旺,神威顯赫
玉皇大帝 天公,總領眾神,賜福 記得先拜天公爐
文昌帝君 考試、功名、文運 考試季學子特別多
孚佑帝君 健康、醫藥、功名 呂洞賓,常被求健康
關平太子/周倉 護法、輔助關帝 忠義的代表
  • 注意事項:
    • 穿著儘量整齊端莊,避免穿拖鞋或太暴露的衣服(這是基本尊重)。
    • 廟內保持安靜,別大聲喧譁。
    • 拍照儘量避開神像正面,尤其別對著神像開閃光燈(拍建築外觀、景觀都很OK)。
    • 供品:廟內不燒金紙(跟臺北行天宮一樣,很環保!),帶鮮花、素果即可。廟外周邊有不少店家賣供品。
    • 洗手間:廟內有提供,還算乾淨。

(迴歸聊天模式) 講真,第一次去白雞行修宮前,我查交通方式時有點困惑。它雖然在三峽,但離熱鬧的三峽老街其實還有一段距離(開車或騎車大約還要十幾二十分鐘上山路)。不過實際跑過幾次後發現,交通選擇其實不少:

  1. 自駕/騎車(我最推薦的方式):
    • 路線: 從臺北方向來,走臺3線(北111公路)往三峽三鶯方向,過了三峽市區不久,注意看路標,在“白雞”的岔路口(通常會看到“行修宮”指標)右轉進入白雞路,一路跟著“行修宮”的指示牌上山就對了。山路不算陡,但有點蜿蜒,開車小心點就好。
    • 停車: 這是重點!白雞行修宮自己有提供免費的停車場(感恩!),位置就在廟下方一點的位置,通常假日或大節日比較滿,但稍微等一下通常都會有位子(比起市區廟宇找車位找到哭,這裡算天堂了)。停好車再走一小段斜坡就到廟前廣場了。
    • 我的經驗: 騎機車去也很方便,停車位更多。假日開車的話,儘量早上早點或下午稍晚到,比較不會塞在狹窄的山路上。
  2. 大眾運輸(公車):
    • 搭乘臺北捷運至【永寧站】(藍線終點站),從1號出口出來。
    • 轉乘公車【臺北客運F626】。注意!這班車的班次超級少!一天好像只有幾班往返(通常是配合學生上下課時間),出發前務必上臺北客運官網或用公車App(像Bus+)查清楚最新時刻表,錯過一班可能要等很久很久。F626 有經過白雞行修宮站牌。
    • 搭乘臺北客運【779】 到“三峽國小”站或“三峽老街”站下車。779 從捷運永寧站發車,班次相對多一點點(但也不算密集)。在“三峽國小”或“老街”下車後,就需要轉搭計程車上山了(車程約10-15分鐘,跳錶費用大約在150-200元臺幣左右)。
    • 我的真心話: 大眾運輸去白雞行修宮真的不方便,尤其如果你是專程去參拜,公車班次少得可憐,等車的時間可能比你參拜的時間還長!真心建議能開車或騎車最好,或者幾個朋友一起share計程車費(從三峽老街叫車上山是比較實際的選擇)。這也是白雞行修宮比起臺北行天宮遊客少很多的主要原因吧?少了便捷的大眾運輸,反而讓它保留了清幽感(算是另類優點?)。

(興奮分享景點) 到了白雞行修宮,如果你只是拜拜完就走,那就太可惜啦!廟區本身就有不少值得細細品味和停留的地方,我個人私心推薦這幾個“必訪點”:

  • 莊嚴主殿(關聖帝君): 這當然是核心!進到主殿,感受那份莊嚴肅穆的氣氛。關聖帝君的神像非常威武,但眼神又透著慈悲。不管你有沒有信仰,站在殿前,心裡默默跟關老爺說說話(或只是靜靜感受),心情會莫名地安定下來。記得抬頭看看精美的藻井和神龕雕刻。
  • 凌霄寶殿(玉皇大帝): 在主殿後方更高的平臺上,需要爬一段階梯(不會很累)。這裡供奉的是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殿前平臺是整座廟宇視野最開闊的地方!天氣好時,可以俯瞰三峽、鶯歌一帶的景色,甚至能看到臺北101的朦朧身影(要靠點運氣和眼力)。傍晚時分來看夕陽,很美!而且這裡的氛圍更顯清幽。
  • 後山步道(關公古道): 強烈推薦!從凌霄寶殿旁邊有小徑可以往上走。這條步道不長(慢慢走來回大概30-40分鐘),坡度平緩,林木茂密,走起來非常舒服。沿途會經過供奉觀世音菩薩的涼亭,終點是一個清幽的小平臺。步道旁綠意盎然,充滿芬多精,是沉澱心靈、遠離喧囂的好地方。我每次來都一定會走一走。
  • 太歲殿(安太歲、點光明燈): 這是行天宮系統的特色之一。每年犯太歲的朋友(或想安太歲保平安的),可以在這裡辦理。廟方人員都很專業親切。
  • 廟埕廣場視野: 主殿前的廣場本身視野就很棒了。站在欄杆邊,看著遠處起伏的山巒和山下的聚落,感受微風拂面,參拜完後的身心舒暢感加倍!這裡也是攝影愛好者取景的好地方。

(開始列舉周邊好去處) 白雞行修宮所在的區域其實隱藏了不少好玩的點,參拜完別急著回家,安排個一日遊剛剛好:

三峽老街(感受古早味)

  • 介紹: 說到三峽,絕對不能錯過三峽老街!這條儲存完好的百年紅磚拱廊老街,充滿了濃厚的巴洛克式風情建築。走在騎樓下,兩旁盡是販賣金牛角(三峽名產!)、古早味零食、藍染製品、木雕、茶葉等特色小店和老字號。濃濃的懷舊氛圍,好吃又好逛,是體驗三峽在地文化的最佳起點。
  • 地址: 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街一帶。
  • 交通: 從白雞行修宮下山,開車/騎車約15-20分鐘可到。老街入口附近有收費停車場(假日一位難求),或停在稍遠一點的公有停車場再走過去。搭公車的話,從三峽老街那邊有較多選擇往返捷運永寧站(如702、705、706、779等)。
  • 營業時間: 老街本身全天開放(露天空間),但店家營業時間不一,通常上午10:00左右陸續開門,晚上7:00-8:00左右打烊(部分餐飲可能較晚)。假日人潮洶湧,平日較悠閒。

大板根森林溫泉度假村(泡湯森呼吸)

  • 介紹: 距離白雞行修宮非常近(開車5-10分鐘)!這是一個結合了森林遊樂、溫泉泡湯和度假住宿的複合式園區。園區內保有臺灣唯一僅存的中低海拔原生亞熱帶雨林,步道系統完善(強度從輕鬆到挑戰都有),空氣清新到不行。逛完森林後,泡個源自地底深處的優質碳酸氫鈉泉(俗稱美人湯),超級解壓放鬆!帶家人來玩一天很合適。
  • 地址: 新北市三峽區插角里80號。
  • 交通: 開車/騎車最方便,直接導航即可。大眾運輸較不便,需從三峽市區轉搭計程車。
  • 營業時間:
    • 森林遊樂區: 平日08:00-17:00 / 假日07:00-17:00
    • 溫泉SPA區: 平日09:00-22:00 / 假日08:00-22:00(最後入場時間21:00)
    • (票價依區域和身份有不同,建議出發前查官網最新資訊)

鳶山步道(登高望遠賞夕陽)

  • 介紹: 這是一條難度不高但視野超級棒的步道!登上山頂的光復紀念碑平臺或著名的“鳶山彩壁”(巨大巖壁),可以270度俯瞰整個三峽、鶯歌、大漢溪流域,甚至臺北盆地。尤其是黃昏時刻,夕陽西下,將天空染成一片橘紅,搭配蜿蜒的河流和城鎮燈火,景緻非常壯麗迷人,是攝影愛好者的聖地。步道入口有好幾個,經典路線從“鳶峰路”上去。
  • 地址: 步道入口眾多,主要入口之一鄰近三峽老街(福德坑街底)。
  • 交通: 開車/騎車可導航至各登山口附近(如“鳶峰路”),有少量停車格。或從三峽老街步行前往登山口(約需20-30分鐘)。
  • 營業時間: 全天開放(夜間登山需自備照明裝置,注意安全)。

(老實說住宿體驗) 老實講,白雞行修宮附近純住宿的選擇不算非常多樣化(畢竟不是市中心),但如果想玩得更深度一點,或者搭配大板根一起玩,還是有不錯的選擇:

大板根森林溫泉度假村

  • 介紹: 上面提到的度假村本身就有提供住宿。房型從精緻客房到獨棟別墅都有,選擇多樣。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利!可以盡情享受森林芬多精、泡溫泉,玩到累直接回房休息。設施完善(餐廳、泳池、遊樂設施等),適合闔家歡樂或情侶度假。缺點是...價格偏高(尤其是在假日),而且聽說假日房間蠻搶手的,最好提早預訂。我個人覺得如果預算夠,想徹底放鬆,這裡確實是最方便的選擇。
  • 地址: 新北市三峽區插角里80號。
  • 交通: 就在山上,距離白雞行修宮非常近(開車5-10分鐘)。自行開車或搭計程車最方便。
  • 營業時間: 住宿24小時,Check-in時間通常為下午15:00後,Check-out為上午11:00前。
  • 我的個人感受: 住過一次週年慶,溫泉品質和環境真的很棒,尤其清晨在森林步道散步幾乎沒人超舒服。但價格確實讓人要深呼吸一下,比較適合特殊日子犒賞自己或全家出遊分攤。

三峽市區旅館/汽車旅館

  • 介紹: 如果想節省預算,或者想方便逛三峽老街、吃夜市,選擇住在三峽市區是比較經濟的方案。市區有幾家商務旅館、平價旅社和汽車旅館(Motel)。裝置相對基礎,但乾淨整潔度通常OK,重點是價格親民許多(大約是大板根的1/3甚至一半)。晚上可以去逛老街夜市(雖然規模不大)或找在地小吃。
  • 地址: 新北市三峽區市區內各處(如復興路、文化路一帶)。
  • 交通: 從市區開車/騎車上白雞行修宮約15-20分鐘。公車也有(但班次少)。市區內吃喝逛街步行可達。
  • 營業時間: 住宿24小時,入住時間依各旅館規定(通常下午15:00/16:00後)。
  • 我的小建議: 三峽的汽車旅館有些品質出乎意料地還不錯,空間大又幹淨,對有開車的人來說停車方便,是不想花大錢的好選擇。可以先在網上看評價。

(吃貨魂爆發) 民以食為天!參拜完白雞行修宮,祭完五臟廟也是必須的。附近(尤其下山路上和三峽市區)有不少不錯的用餐選擇:

廟口小吃攤

  • 位置: 就在白雞行修宮停車場入口附近以及下山道路兩旁。
  • 特色: 方便!參拜完餓了馬上就能吃。主要賣一些簡單熱食:茶葉蛋(滷得超入味)、素面線羹(清清淡淡)、素包子饅頭米粉湯、甜湯(像紅豆湯、綠豆湯)、烤香腸(葷的)、飲料等等。價格很親民(銅板價)。雖然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就是有種樸實溫暖的感覺,尤其是微涼的天氣裡來碗熱湯麵線或紅豆湯,很舒服。這些攤販通常配合廟宇的開放時間,早上到傍晚都有。

三峽金牛角(必買名產)

  • 位置: 三峽老街及市區多家名店(如福美軒、康喜軒金牛角、三角湧金牛角...)。
  • 特色: 來三峽沒買金牛角等於白來!這種外型像牛角、外皮酥脆、內裡柔軟蓬鬆的麵包,是三峽最具代表性的伴手禮。剛出爐的香氣撲鼻,熱熱吃最棒!各家口味略有不同(原味、巧克力、菠蘿、奶酥...),也發展出冰淇淋夾心等吃法。個人偏愛原味,最能吃出奶油香。記得多買幾袋帶回家分享(放冷了也好吃)。

在地特色餐廳

  • 位置: 三峽市區、老街周邊。
  • 特色:
    • 客家菜: 三峽有不少客家人聚居,可以找到不錯的客家菜館,推薦試試客家小炒(魷魚、豆乾、肉絲、芹菜爆炒,超下飯)、薑絲大腸(酸香開胃)、粄條(客家湯粄條或炒粄條都很贊)。
    • 古早味臺菜: 一些老字號餐館提供傳統臺菜料理,如白斬雞紅燒蹄膀菜脯蛋、各種現炒時蔬等,口味地道。
    • 牛肉麵: 三峽也藏著幾家在地人推薦的牛肉麵店,湯頭濃郁,牛肉軟嫩。
    • 豆花、冰品: 三峽老街上有幾家老字號豆花店(如山泉水豆花),豆香濃郁,口感綿密,夏天來一碗超消暑。冰品店的選擇也不少。

(貼心小叮嚀) 最後嘮叨幾句,希望你的白雞行修宮之旅順順利利:

  • 穿著與禮儀: 進廟裡,穿著還是要注意一下,別太隨便(拖鞋、背心、短褲短裙...雖然現在比較寬鬆,但保持基本的尊重是好的)。保持安靜,別在裡面大聲講手機或嬉鬧。
  • 交通現實面: 再強調一次,大眾運輸真的不方便!開車/騎車是首選(停車免費加分),或準備好計程車預算。F626公車班次極少,極度依賴公車的話要有心理準備(可能等到天荒地老)。
  • 天氣與裝備: 山區天氣變化比較快,尤其午後容易起霧或下雨。帶件薄外套(即使夏天,廟裡高或步道樹蔭下可能涼)和輕便雨衣(比雨傘實用)絕對沒錯!穿好走的鞋子(上下階梯和走步道都需要)。
  • 供品採買: 廟內不焚燒金紙。供品(鮮花、素果、糖果餅乾等)可以在山下白雞路沿途店家或廟口小攤購買,很方便。
  • 時間安排: 如果只參拜主殿區,大約1-1.5小時就夠了(不含交通時間)。如果想走步道、去凌霄寶殿看風景、悠哉吃個廟口小吃,建議至少預留2.5 - 3.5小時,才能玩得比較盡興。搭配三峽老街或其他景點,妥妥的一日遊行程。
  • 拍照禮節: 對著神明聖像拍照(尤其開閃光燈)是大忌!拍建築外觀、景觀、廟宇裝飾細節都沒問題。
  • 垃圾不落地: 山上垃圾桶設定點可能沒市區密集,請務必自備小袋子裝好自己的垃圾,帶下山再丟。

(快問快答時間) 最後整理幾個常被問到的問題:

Q:白雞行修宮跟臺北行天宮有什麼關係?
A:它們是“兄弟廟”,都隸屬於“行天宮”體系,同樣主祀關聖帝君(恩主公),但由不同單位管理。白雞行修宮規模也很大,且環境更清幽自然。

Q:需要買門票嗎?
A:完全不需要! 無論是進入廟區參拜、走步道還是停車,都是免費的!(這點超佛心)

Q:適合帶小孩或長輩去嗎?
A:非常適合! 廟區平坦好走(輪椅/嬰兒車在主殿區也OK),後山步道對長輩或小孩來說坡度緩和、距離適中。環境清靜安全,又有開闊空間可以讓小孩稍微活動。廟口小吃選擇也老少咸宜。

(個人感想收尾) 回想第一次去白雞行修宮鬧的笑話,現在都覺得有趣。但正是這種“誤打誤撞”,讓我發現了一個寶藏地。去了那麼多次,每次站在凌霄寶殿前的平臺,看著遠山,心就自然而然靜下來了。它不只是拜拜的地方,更像一個讓人暫時脫離都市快節奏的寧靜角落。雖然交通確實沒那麼便利(這點真的不能不說),但那份清幽感,或許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吧?下次你想找個地方沉澱一下心靈,又不想跑太遠,白雞行修宮真的很值得你花點時間走一趟。相信我,它的魅力,去了就知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