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揹著揹包、磨平了好幾雙登山鞋的老旅人,臺灣的山林幾乎成了我的第二個家。我總喜歡鑽進那些不太喧嘩、卻藏著驚喜的步道。這次,我的雙腳把我帶到了「羅慕斯步道」。講真的,出發前聽過它的人好像不多?網路上資料也零零碎碎的,這反而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這條路到底藏著什麼寶藏?會不會是塊被遺忘的璞玉?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決定親自去探個究竟,把我看到的、踩過的、感受到的,一股腦兒分享給同樣愛山的你。相信我,走完這條羅慕斯步道,那份滿足感,絕對值得你專程跑一趟!
交通 & 停車
開車來是最方便的,直接導航「羅慕斯步道入口停車場」就好。國道三號下來,接省道往山裡開,沿途指標還算清楚(不過山區嘛,手機訊號偶爾飄忽,離線地圖先載好是常識啦!)。停車場比我想像中小巧,大概就二十幾個車位吧。我那天是平日早上八點多到,位置還有不少,但如果你是假日勇士,強烈建議最晚八點前抵達,不然就只能像我看過的好幾臺車,在狹窄的產業道路邊上演「卡位戰」,看了都替他們捏把冷汗。停車場是免費的,這點有加分!入口就在停車場旁邊,非常明確,不怕找不到路。大眾運輸嘛... 說實話,有點麻煩。最近的公車站要走超過半小時才能到入口,除非你是鐵腿級揹包客想挑戰,不然還是乖乖開車或騎車吧。
步道介紹
剛踏進羅慕斯步道,撲面而來的就是濃得化不開的森林氣息,參天的闊葉林像一把巨大的綠傘,把陽光篩成細碎的光點灑在地上,感覺... 嗯,毛孔都張開了在呼吸!腳下的路走起來很舒服,是那種夯實的土徑混合著天然的石塊,間或有幾段架高的枕木階梯,維護得相當不錯(這點值得給林務單位拍拍手!)。走著走著,你會發現空氣中的「味道」一直在變,先是滿滿的芬多精,接著會飄來淡淡的野薑花香,再深入一點,還能聞到潮濕苔蘚和土壤混合的特殊氣味,每次呼吸都像在給肺做SPA。
這條羅慕斯步道的生態豐富度讓我驚豔!耳朵忙得很——樹冠層傳來臺灣藍鵲高亢的「嘎!嘎!」聲,像在吵架;樹幹上五色鳥「叩叩叩」的啄木聲很有節奏感;草叢裡還有細碎的蟲鳴合奏。眼睛也閒不下來,好幾次看到可愛的臺灣獼猴家族在遠處樹梢跳躍(切記遠觀就好,別餵食!)。最讓我驚喜的是步道中段有一片儲存良好的原始林相,那些老樹盤根錯節,樹幹爬滿了蕨類和苔衣,陽光幾乎透不進來,氣氛神秘又原始,彷彿走進了魔法森林。步道最大的亮點,毫無疑問是那個藏在深處的羅慕斯瀑布!老實說,它不是那種氣勢磅礡、一瀉千里的型別(別拿十分瀑布來比),但那股從高處跌落、匯聚成一泓清澈見底碧潭的靈秀之氣,配上週圍濕潤的巖壁和翠綠植被,真的美得很脫俗,充滿禪意。坐在潭邊大石上發呆,聽水聲,讓水氣撲在臉上,爬山的疲憊感瞬間被洗刷掉一大半。
步道資訊
- 營業時間: 這條羅慕斯步道是24小時全天候開放的!沒錯,你沒看錯,理論上你想半夜來爬山也行(但拜託別這樣,超級危險又不環保)。不過,強烈建議還是在日出至日落之間行走最安全也最理想。山林入夜後狀況複雜,路徑難辨,野生動物活動也頻繁(蛇類、山豬...),加上手機訊號微弱,真的不推薦摸黑。管理單位也沒設閘門或管理員駐點,一切靠大家自律。
- 步行時間: 官方說法單程大約1.5小時?哈!我只能說這應該是給「輕裝疾行、腳程飛快」的山友參考。像我們這種喜歡走走停停、拍拍照、在瀑布邊發個呆、聽聽鳥叫蟲鳴的「享受型」旅人,單程抓個2到2.5小時是比較實際的(來回就是4-5小時)。如果你體力普通或是帶小孩、長輩,時間更要再寬裕點,預留5-6小時比較不會有壓力。畢竟,趕路就失去來羅慕斯步道的意義了,對吧?
- 步道長度: 羅慕斯步道的主線單程長度約莫是3.2公里。聽起來不長對吧?但我要提醒你,它可不是平平緩緩的健行步道哦!這3.2公里可是包含了起伏的山徑、階梯,還有幾段坡度較明顯的爬升,累積起來的高低落差是頗有感的。別被數字騙了,以為能輕鬆征服。
- 步道難度: 怎麼說呢?我覺得它屬於「中級」偏「初階」的步道。雖然有坡度起伏,但整體路況維護良好,沒有需要拉繩攀巖的驚險路段(這點可以放心)。對平常有簡單運動習慣的人來說,咬咬牙應該都能完成。但!重點來了,步道後段接近瀑布的那一段碎石坡,坡度陡、石頭鬆動濕滑(特別是雨後!),走起來需要格外小心,容易滑倒扭傷腳踝,這段我會把它提升到中級難度。老人家或是膝蓋不太好、平衡感稍差的朋友,這段就得好好評估了。整體而言,它比一般郊山公園步道更具挑戰性,但也不到登山等級。
- 步道型別: 這就是一條典型的A點進B點出的步道(起點和終點都是同一個停車場旁邊)。路線設計就是讓你一路走到羅慕斯瀑布,然後原路折返。沒有環狀路線給你繞圈圈哦!
- 是否申請: 好訊息!目前走羅慕斯步道是「免申請」的!既不用像熱門的嘉明湖、錐麓古道那樣搶破頭抽入山證,也不用預約入園名額。屬於想走就走(當然前提是天氣好、身體狀況佳)的親民路線。不過,基本的山林安全觀念和無痕山林準則,絕對要遵守。
路線資訊
詳細說說我怎麼走的吧!從停車場旁的羅慕斯步道入口進去後,先是一段輕鬆愉快的緩上坡,穿行在林蔭下,當熱身剛剛好。大約走20-25分鐘後,會遇到第一個比較明顯的爬升段,這裡的木棧階梯有點陡,但咬咬牙就過去了。接著是一段腰繞路,相對平緩,可以喘息一下,欣賞左手邊開闊的山谷景色(如果沒起霧的話!)。
然後,你就會抵達整條羅慕斯步道最大魔王關卡——終極碎石坡!這段路真的讓我印象深刻,坡度陡峭不說,腳下全是拳頭大到足球大小的碎石,踩上去嘩啦嘩啦響,非常不穩。我那天去雖然沒下雨,但石頭表面還是有點濕滑,每一步都得全神貫注,找穩固的落腳點,核心要繃緊,登山杖在這裡是神器!膝蓋和腳踝的負擔不小。這段路不長,大概就100多公尺吧,但走得可是戰戰兢兢(心裡小小罵了兩句...)。不過,撐過這段,恭喜你!離羅慕斯瀑布就不遠了。再走個十幾分鐘平緩的下坡,穿過一片更原始、更潮濕的森林(空氣超清新!),轟隆隆的水聲越來越清晰,拐個彎,那靈秀的瀑布就豁然出現在眼前了!那一刻,前面的辛苦都值回票價。
回程?沒錯,就是原路折返。意味著你得再爬一次那個令人又愛又恨(主要是恨)的碎石坡... 回程是上坡,感覺腳下的石頭更滑溜了!強烈建議回程更要小心謹慎,體力消耗也更大些。
必帶裝備清單
別說我沒提醒你!走羅慕斯步道,這些東西絕對不能少:
- ✔ 抓地力強的登山鞋:這錢絕對不能省!普通運動鞋在碎石坡上就是滑壘預備軍。我穿我的中筒爬山鞋,踩在石頭上安心感差好多。
- ✔ 登山杖一對:上下碎石坡時,它多給你兩個支撐點,穩定性大大提升,膝蓋壓力也小很多。單支?勉強可以。但雙杖才是王道!
- ✔ 充足飲水:至少1500cc起跳!尤其夏天,一路沒補給點,流汗量超大。我帶了2000cc,到瀑布剛好喝完一半。回程繼續補充。
- ✔ 簡單糧食:能量棒、飯糰、香蕉都好,適時補充體力很重要。尤其在碎石坡耗損後。
- ✔ 輕便雨衣:山區天氣說變就變,一件能塞口袋的輕便雨衣是救命稻草。
- ✔ 個人藥品 & 防蚊液:蚊蟲難免,特別是潮濕的瀑布區。個人常用藥(如過敏藥)也要備著。
- ✔ 垃圾袋:自己的垃圾自己帶走!無痕山林,拜託!
附近景點
走完羅慕斯步道,如果時間和體力都還OK(或者你想先吃飽再下山),附近有幾個點可以順遊:
- 介紹: 距離羅慕斯步道停車場約15分鐘車程,有個規模不大但挺有意思的在地農夫市集「山野小舖」。裡面賣的都是附近小農自產自銷的新鮮蔬果、手工果醬(推薦鳳梨百香果口味!)、醃梅子、還有當季的野菜。攤主們都很熱情,會跟你聊天。不是那種觀光客爆滿的市集,比較像鄰裡間的聚會所,氣氛很樸實放鬆。

- 地址: 直接搜尋「山野小舖」導航即可(附近沒有明確門牌號碼)。
- 交通: 必須開車或騎車到達。從羅慕斯步道停車場出來,沿著產業道路下山,在主要岔路口左轉(有小小指標),再開一小段就到了,路邊可停車。
- 營業時間: 每週六、日早上 9:00 至 下午 2:00。平日沒有營業!別白跑一趟。
注意事項
- 碎石坡危險! 絕對是整條羅慕斯步道最需要警惕的地方!務必穿著專業登山鞋(真的,隨便穿雙運動鞋來,根本是跟自己腳踝過不去)。那段路我走得超慢,每一步都確認踩穩了才移動重心。登山杖雙杖插入穩固點再移動腳,能提供極大幫助。雨後或地面潮濕時,強烈不建議前往! 滑倒風險激增。
- 水量帶夠! 步道全程無任何補水點!從頭到尾就靠自己揹上去。根據季節和個人飲水量,建議至少準備1500-2000cc。夏天更要多帶。別以為路程短就輕忽,爬升和碎石段都很耗體力水分。
- 手機訊號微弱! 大約進入步道中段後(過了第一個爬升點),手機訊號就開始斷斷續續,到瀑布區幾乎是完全沒有訊號(中華電信、臺灣大哥大都一樣)。提前下載離線地圖(像Maps.me或離線版Google地圖)是基本。最好告知家人你的行程和預計下山時間。
- 無痕山林! 這是鐵律。自己的垃圾(包含果皮、衛生紙)自己帶下山帶下山帶下山!看到垃圾桶再丟。絕對不要餵食野生動物(特別是獼猴),你以為的好心,其實是害了牠們,也增加人猴衝突風險。瀑布潭水很美,但請勿使用化學洗劑洗澡、洗餐具,維護水質。
- 留意開放狀態: 雖然步道常態開放,但颱風、豪雨過後,山區易有落石、崩塌或倒樹。出發前務必上林務局相關管理處的網站查詢最新步道開放訊息,或詢問當地派出所(停車場附近有警局聯絡電話可抄下)。
- 穿著長袖長褲: 除了防曬,更重要是防蚊蟲(小黑蚊、一般蚊子)和避免沿途的姑婆芋、帶刺植物刮傷。山區氣溫變化也大,帶件防風薄外套備用。
- 評估自身體力: 別被「3.2公里」的數字迷惑!累積爬升和那碎石坡的難度比數字呈現的高。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習慣,或膝蓋、腳踝曾有舊傷,請審慎評估。回程爬碎石坡上坡真的很考驗耐力和肌力。
Q&A
A: 老實說,不適合。步道有明顯的階梯爬升、原始土石路面,更有危險的碎石坡段。嬰兒車完全不可能。帶學齡以上的小孩可以,但家長務必全程牽好、看好,小孩也要有一定體力和平衡感。碎石坡段需要家長特別輔助。整體來說,對小孩挑戰性較高,需謹慎評估。
A: 秋冬乾季(約10月到隔年4月) 是最理想的時間點!天氣穩定,少雨,路徑較乾燥(碎石坡危險性降低),能見度也比較好。春夏(尤其5-9月梅雨、颱風季) 雖然綠意盎然,但午後雷陣雨機率高,步道濕滑泥濘,碎石坡超級危險,蚊蟲也暴多,瀑布水量雖豐沛但伴隨風險,不推薦。
A: 有的!安全第一!瀑布邊的石頭長滿青苔,濕滑無比,千萬別為了取好角度冒險踩踏靠近深潭邊緣或濕滑的大石。水流有時看起來平靜,底下可能有暗流。潭邊拍照時務必站穩,遠離濕滑區域。尊重環境,避免大聲喧嘩影響其他山友享受寧靜。另外,山區天暗得快,要注意回程時間,別拍得太忘我導致摸黑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