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天我在臺北南門市場的乾貨攤前猶豫不決,老闆娘阿嬤瞇著眼笑說:「少年仔,想煮出真正甘甜的湯頭?昆布煮法才是關鍵啦!」這句話點醒了我這個熱愛鑽研湯底的貪吃鬼。今天就來分享我跌跌撞撞(還不小心煮壞好幾次)才領悟的昆布煮法精髓。
目錄
一、食譜:高湯世界的溫柔基石
對我來說,一碗湯的靈魂,就是那清澈卻底蘊深厚的高湯。而昆布煮法,正是日式料理中那溫柔卻不可或缺的基石。它不像熬煮雞骨或豬骨那樣濃烈張揚,昆布煮法帶來的是海洋深處的甘醇鮮美,是種含蓄優雅的鮮味炸彈(Umami Bomb!)。無論是做關東煮的湯底、茶碗蒸的基底,還是單純當作清湯喝,運用昆布煮法萃取出的「一番だし」(第一道高湯),都能讓料理瞬間昇華。
昆布煮法的核心邏輯很簡單:低溫、緩慢、萃取。重點在引出昆布本身的鮮甜味物質(麩胺酸),避免煮滾導致雜味和黏滑物質釋出,破壞湯質的純淨感。這點可是我燒焦過兩次鍋底才牢牢記住的教訓!
二、食材:挑選昆布的藝術與科學
昆布煮法要成功,昆布本身的品質絕對是成敗關鍵!市面上昆布種類繁多,價差也大,常讓人眼花撩亂。經過無數次嘗試(還有慘痛的買錯經驗),我發現最適合昆布煮法的種類是:
- 北海道真昆布 (Ma-kombu): 公認的王者!產量稀少價格較高。特徵是肉厚、表面白霜(甘露醇)豐富,煮出來的湯色清澈透明,帶有高雅深邃的甜味和香氣,是頂級料理亭的首選。我的口袋名單是函館產的,價格…嗯,比較傷荷包但值得。
- 利尻昆布 (Rishiri-kombu): 同樣產自北海道。表面白霜較少,湯色淡琥珀色,香氣溫和,味道比真昆布更清爽乾淨,帶點礦物質感,也很適合昆布煮法。價位相對親民些,是我日常愛用品。
- 羅臼昆布 (Rausu-kombu): 顏色較深(墨綠至黑褐色),味道濃鬱強勁,鮮味十足但香氣比較沉厚粗獷。煮出來的湯色偏深,適合想要濃鬱風味時。拿來做關東煮湯底一絕!
| 臺灣常見昆布種類比較表(我個人的市場觀察) | |||||
|---|---|---|---|---|---|
| 種類 | 主要產地 | 外觀特徵 | 湯汁特色 | 適合料理 | 價位參考 (臺幣/100g) |
| 真昆布 | 北海道函館 | 肉厚,白霜豐厚 | 清澈透明,甜味高雅深邃 | 頂級湯品、懷石料理 | $300 - $500 |
| 利尻昆布 | 北海道利尻島 | 白霜較少,質地較薄 | 淡琥珀色,清爽乾淨帶礦物感 | 茶碗蒸、清湯、烏龍麵湯底 | $200 - $350 |
| 羅臼昆布 | 北海道羅臼 | 深墨綠色,較粗厚 | 琥珀色至淡褐色,濃鬱強勁 | 關東煮、味噌湯底、佃煮 | $180 - $280 |
| 日高昆布 (常見) | 北海道日高地區 | 深綠、薄長 | 較快釋味,鮮味足但層次較淺 | 家庭料理、湯底基底、佃煮 | $120 - $200 |
挑選昆布的實戰技巧(菜市場阿嬤教的):
- 看白霜: 表面那層白粉(甘露醇)越多越好,這是鮮甜味的來源。別手癢去擦掉!
- 聞香氣: 新鮮優質的昆布有股舒服的海洋清香(不是刺鼻腥味)。有次貪便宜買到不新鮮的,煮出來的湯那股腥味…讓我整鍋倒掉。
- 摸質地: 乾燥、厚實、有韌性。太薄或容易碎裂的品質較差。
- 看產地標示: 認明北海道產地相對有保障。包裝完整、標示清楚很重要,散裝的風險較高。我現在都固定在信任的日本食材店買。

三、做法:慢工出細活的甘醇萃取
終於來到實作環節!真正的昆布煮法,精髓就在一個「靜」字。急不得也快不得。
材料 (約做出1公升高湯):
- 飲用水:1.2公升 (預留蒸發量)
- 昆布:20公克 (真昆布或利尻昆布為佳)
- Optional 加分項: 柴魚片 20公克 (用於二番だし)
工具:
- 厚底鍋 (導熱均勻,不易燒焦,我愛用琺瑯鍋)
- 廚房紙巾或乾淨軟布
- 細目濾網或紗布
- 夠大的碗或儲存容器
- 貼心提醒: 千萬別用鐵鍋! 昆布接觸鐵器容易變色產生異味,我曾經不信邪試過…湯色變濁味道怪,整鍋報銷。

正宗昆布煮法步驟 (一番だし):
-
溫柔對待昆布: 別用水沖洗!這步驟我強調一百遍!昆布表面的白霜是精華,用水沖等於把鮮味沖掉大半。拿乾淨的微濕廚房紙巾或軟布,輕輕拂拭掉表面的灰塵或沙粒就好。真的有點髒,也是快速過一下水立刻拿起,千萬別泡!我有次新買的昆布稍髒,想說沖一下,結果手滑沖太久…那鍋湯的風味明顯淡很多(心痛)。
-
浸潤與甦醒: 將擦拭好的昆布放進鍋中,倒入冷水(1.2公升)。蓋上鍋蓋(或用保鮮膜封好),放在陰涼處或冰箱冷藏室,讓昆布靜靜泡水至少4小時,最好能隔夜(6-8小時)。這步驟超級重要!讓乾燥的昆布細胞慢慢吸飽水分,同時將鮮味物質溫和地釋放到水中。泡過之後的昆布會變得很柔軟厚實。趕時間?至少也要泡足2小時,但風味真的有差。
-
緩火慢烹,見好就收: 從冰箱取出鍋子(如果是冷藏浸泡),直接開最小火加熱。重點來了:全程絕不讓湯汁沸騰! 眼睛要盯著鍋子,觀察鍋邊開始出現細小的珍珠泡(約攝氏60-70度,俗稱「蝦眼泡」)時,就是昆布鮮味釋放的高峰期。這時立刻用夾子或筷子將昆布輕輕取出。記住,昆布離開熱水的時間點,決定了湯頭的成敗! 煮過頭了,湯會開始變得黏滑、產生腥味和雜質。以前不懂,總以為煮越久越濃,結果煮出一鍋糊糊的湯,難喝死了。
-
淨化湯汁: 取出昆布後,可以讓湯汁自然稍微升溫,但依然不要煮沸滾騰。如果湯面有浮沫,用細目濾網小心地撈除。最後,將煮好的高湯透過鋪了紗布的細濾網,過濾到乾淨的容器中。這時你會看到一鍋清澈見底、閃著琥珀金光的完美「一番だし」,聞起來是純淨深邃的海洋鮮甜。每次過濾到這一步,我都覺得特別療癒。
-
昆布後續處理: 撈出來的昆布千萬別丟!它還有價值:
- 切成細絲或小塊: 可以做佃煮(用醬油、味醂、糖煮成小菜)。
- 切碎加入味噌湯或湯麵裡。
- 曬乾磨成昆布粉,當天然味精用。我喜歡做成佃煮,配飯配粥超搭。

進階應用:二番だし (第二道高湯)
一番だし已經很完美,但勤儉持家的煮婦煮夫(像我)怎能錯過物盡其用的機會?這時就可以製作風味更濃鬱複雜的「二番だし」:
- 將煮過一番だ後撈起的昆布放回鍋中(不用洗鍋)。
- 加入600-800毫升冷水。
- 開中火煮沸後,轉小火滾煮約10分鐘,讓昆布剩餘的風味釋放。
- 加入柴魚片(約20公克),立刻關火。
- 靜置等待柴魚片沉底(約3-5分鐘)。
- 最後用鋪了紗布的細濾網,將湯汁徹底過濾出來(避免擠壓柴魚片產生腥味)。
二番だ色澤較深,味道更濃鬱直接(但少了那份高雅),非常適合做味噌湯、烏龍麵湯、關東煮湯底,或是燉煮料理。
昆布高湯儲存秘訣:
- 冷藏: 煮好完全冷卻後,放入乾淨密封容器冷藏,建議3天內用完最鮮美。
- 冷凍: 才是最佳儲存法!倒入製冰盒凍成高湯冰塊,成型後取出裝入密封袋冷凍,保鮮期長達1個月。要用幾塊拿幾塊,超級方便!我的冷凍庫永遠有一袋昆布高湯冰塊。

昆布煮法常見Q&A
Q1:為什麼昆布不能用水洗?表面的白粉到底是什麼? A:那個白霜可是寶貝啊!它主要是「甘露醇」(Mannitol),是昆布鮮味和甘甜味的重要來源之一,同時也含有麩胺酸等鮮味物質。用水大力沖洗或浸泡,這些水溶性精華就會大量流失掉!所以只需輕輕擦拭灰塵即可。別再手癢想洗它了!
Q2:昆布一定要泡那麼久嗎?趕時間怎麼辦? A:冷藏靜置浸泡(至少4小時,隔夜最佳)是傳統昆布煮法風味最純淨、層次最豐富的關鍵步驟。它讓昆布有足夠時間溫和釋放鮮味物質。如果真的很趕時間,可以嘗試:
- 把昆布剪成小塊(增加接觸面積)。
- 用常溫水浸泡(縮短時間,但水溫勿過高)。
- 最少最少也要泡個1-2小時再開火。 但老實說,風味還是有差。為了那口極致鮮甜,我覺得等待是值得的!趕時間不如改天再做。
Q3:煮好的昆布高湯感覺味道好淡,是不是我哪裡做錯了? A:這是很多人的誤解!純正的昆布煮法做出的一番だし,其魅力不在於「鹹」或「濃烈」,而在於那深邃、圓潤、優雅的「甘鮮」(Umami)。它是一種細緻的背景風味,用來烘托其他食材而不是霸道搶戲。試試看:
- 直接小口喝喝看,感受那喉嚨深處回甘的韻味。
- 用它代替水來蒸蛋(茶碗蒸),保證驚豔!
- 煮碗素麵,只加一點點淡醬油和這高湯,你就會懂它的魔力了。 習慣濃厚口味可能需要一點時間適應這種細緻感(我一開始也覺得淡,後來回不去了)。如果覺得真的不夠,做菜時用它代替水,鮮味自然會疊加上去。千萬別急著加鹽或味精!那會破壞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