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我以前一直覺得炸甜粿是過年阿嬤才會變出來的魔法點心,離我好遠。直到去年在夜市看到那個金黃酥脆、外皮還會微微鼓起的樣子,淋上煉乳... 天啊,我當下決定,管他油鍋多可怕,我一定要學會!結果咧?第一次嘗試簡直是災難現場,甜粿黏鍋黏到懷疑人生,油溫沒控好,外面焦了裡面還是冰的... 但我這個人就是不信邪,搞了快半年,終於抓到一些眉角,今天就來大放送啦!
目錄
食譜大公開:我家流傳的微調版
欸,先講清楚,這食譜的基底是我厚著臉皮跟外婆討來的傳統作法,但我自己實在受不了太甜,還有覺得純糯米粉的口感有點單一,所以偷偷調整了幾樣東西。我試過很多版本,這個比例目前是我家最受歡迎的!
我的黃金比例甜粿配方 (6吋圓模一個):
- ✅ 糯米粉:300公克 (這是主體,不能亂改!)
- ✅ 在來米粉:30公克 (偷偷加的秘方!讓炸出來更挺、不易軟爛)
- ✅ 黃砂糖:200公克 (比較香,傳統多用紅糖,但我嫌顏色太深)
- ✅ 熱水:350毫升 (一定要夠熱才好融化糖,溫度不夠糖會沉底)
- ✅ 沙拉油或液態食用油:1大匙 (讓成品更亮更滑,比較不黏模)
- ✅ 香草精:幾滴 (可加可不加,但我喜歡那點香氣)
⚠️ 重點提醒:糖量可以自己調整!喜歡傳統甜滋滋感的,加到250公克也行。我試過200公克,對我這種怕甜的人剛好。
有人問為什麼加在來米粉?純糯米粉做的甜粿,炸起來雖然超級Q軟,但放涼後很容易塌掉,口感也偏軟黏。加了點在來米粉,就像筋骨一樣,能支撐住,炸完放一陣子還是能保持外酥內軟的層次感,這是我的小改良,真心推薦試試看!
材料 | 傳統版本 | 我的改良版 | 差異目的 |
---|---|---|---|
粉類 | 純糯米粉 | 糯米粉+少量在來米粉 | 增加支撐力,炸甜粿後不易軟塌 |
糖 | 紅砂糖 | 黃砂糖 | 顏色較金黃,甜味較清雅 |
油脂 | 豬油 | 植物油 | 素食者可用,風味較清爽 |
額外風味 | 無 | 香草精(可選) | 增添層次,壓制油味 |
食材挑選:魔鬼藏在細節裡
別以為做甜粿的材料隨便買買就好,差一點點,成品口感就天差地遠!特別是糯米粉,踩過雷才知道。炸甜粿要成功,源頭就要顧好。
📍 糯米粉:品牌真的有差!
我用過市售好幾個牌子,有些標榜純糯米粉,但磨得粗細不一,蒸出來的甜粿口感就沒那麼細緻。後來我固定用一個老字號的水磨糯米粉,粉質細到像嬰兒爽身粉那樣,蒸出來的甜粿真的又Q又滑,炸的時候受熱也比較均勻。記住,粉越細,口感越好!
📍 糖的選擇學問大
紅糖香氣濃鬱,顏色深,炸出來偏紅棕色,傳統味十足。黃砂糖顏色金黃,甜味清爽些,炸出來顏色更接近金黃色,我自己比較愛。白砂糖雖然最純,但少了點風味層次,不太推薦。重點是糖一定要完全溶化!水溫不夠的話,糖粒沉在底部,蒸出來下層會硬硬的,切塊時很容易裂開,炸甜粿時就更容易爆漿了。
你問我油?沙拉油、葵花油這種味道淡的就好,千萬別用橄欖油,那個味道會搶戲!加那一大匙油在粉漿裡,主要是讓蒸好的甜粿表面比較光亮,比較好脫模,切的時候也比較不黏刀。
手把手教學:從蒸粿到炸出完美金黃
好啦,重頭戲來了!怎麼把粉漿變成完美適合炸的甜粿?還有炸的技巧,這可是我失敗好幾次才換來的血淚經驗。
📍 蒸出完美甜粿Step by Step
- 溶糖水:把黃砂糖倒入熱水中,用力攪拌到完全看不見糖粒!水溫不夠就稍微加熱一下。等糖水稍微放涼(溫溫的就好,別太燙)。
- 混合粉漿:糯米粉和在來米粉先在大盆裡混勻。把糖水慢慢、慢慢地倒入粉中,一邊倒一邊用打蛋器或筷子快速攪拌!速度要快,才不會結塊。接著加入那一大匙油和香草精(如果要用),攪拌到完全均勻、滑順,像濃稠的奶昔那樣。
- 過篩:超級重要! 把粉漿過篩倒入準備好的模具裡(模具內要抹一層薄薄的油防沾)。這步驟能濾掉攪拌時可能產生的小顆粒,確保蒸出來質地均勻。
- 蒸!:模具蓋上耐熱保鮮膜或鋁箔紙(戳幾個小洞透氣),放進已經大火滾沸的蒸鍋裡。轉中小火,保持水一直滾的狀態,蒸至少1小時到1.5小時。時間要看模具大小和深度!用竹籤插入中心,拉出來沒有沾黏生粉漿就是熟了。
- 冷卻定型:蒸好拿出來,一定要完全放涼!最好放隔夜。熱的甜粿超軟,根本沒辦法切。放涼後才會變硬定型。脫模後,用保鮮膜包好放冰箱冷藏,讓它更硬實,炸甜粿時才不易散開。
記得我第一次做,心太急,涼不到兩小時就切下去... 結果切面毛毛爛爛的,下油鍋全散成一鍋甜粿粥... 欲哭無淚啊!冷卻是關鍵!
📍 甜粿切塊:厚薄決定口感
要準備炸的甜粿,切成什麼樣子好?看你想吃什麼口感!這邊分享我的實驗心得:
切塊形狀 | 建議厚度 | 裹粉選擇 | 炸後口感 | 個人評價 |
---|---|---|---|---|
長方塊 | 1.5~2公分 | 單純麵粉 | 外脆內Q軟,中心溫熱 | ⭐️⭐️⭐️⭐️ (經典款) |
薄片 | 0.5~0.8公分 | 麵粉+地瓜粉(1:1) | 整體酥脆,像餅乾 | ⭐️⭐️⭐️ (適合當零嘴) |
三角塊 | 底部2公分厚 | 蛋液+麵包粉 | 外層超酥脆,內軟糯 | ⭐️⭐️⭐️⭐️⭐️ (罪惡但超好吃) |
📍 油炸技巧:油溫是靈魂!
終於來到炸甜粿的最後一步!炸得好不好,80%看油溫掌控。
我的不爆漿、不黏鍋、金黃酥脆秘訣:
- 粉要裹好裹滿:切好的甜粿塊,每一面都要均勻地沾上一層薄薄的低筋麵粉。這層粉可以吸掉甜粿表面水氣,形成保護層,下鍋才不會黏在一起或黏鍋底,也更容易炸出酥皮。沾完粉稍微放置幾分鐘回潮一下,粉才不會一下鍋就掉光光。(這招救了我的甜粿!)
- 油量要足:油量至少要到可以淹過甜粿塊一半以上,最好能蓋過。省油的結果就是容易黏鍋、受熱不均勻。
- 冷油下鍋?溫油下鍋!:很多人說冷油下鍋,但我實驗過超多次,冷油下鍋更容易沾黏!我的方法是:中小火熱油。怎麼測試油溫?丟一小塊甜粿邊角料下去,如果邊角料周圍立刻冒出細密的小泡泡,並且能在幾秒內浮起來,這個溫度就可以了(大約140-150°C)。油溫太高,外面瞬間焦黑,裡面還是冰的;油溫太低,甜粿會吸很多油,變得油膩膩。
- 耐心!中小火慢炸:甜粿塊下鍋後,千萬不要馬上翻動!等到底部炸定型了(大約30秒到1分鐘),輕輕用筷子推一下,如果能推動,再翻面。全程保持中小火,慢慢炸到整塊變成漂亮的金黃色。炸的過程甜粿會稍微膨脹,好可愛!
- 搶酥起鍋:炸到金黃後,轉大火約10-15秒逼出多餘油份,這樣表皮會更酥脆。撈起來放在瀝油架上。
🔥 油溫對照小抄:
- 油沒泡泡,甜粿沉底:太冷!→ 開小火升溫。
- 細密小泡泡,甜粿緩慢浮起:理想溫度 (140-150°C) → 維持中小火。
- 大泡泡猛烈,甜粿快速浮起且顏色變深快:太熱!→ 離火降溫或加點冷油。
- 冒煙、味道刺鼻:危險溫度!→ 趕快關火,油可能快劣變了。
記得有一次朋友來,我急著想表現,油溫沒測準就整盤倒下去,結果變成「甜粿麻糬黏鍋樂園」,清理油鍋清到想哭... 所以,耐心測油溫真的很重要!
📍 創意吃法大集合
金黃酥脆的炸甜粿起鍋了!單吃就超棒,但我們可以更好玩:
- 💛 經典不敗:淋上滿滿的煉乳!甜上加甜,罪惡感爆棚但幸福感也爆棚。
- ❤️ 古早味:沾花生粉,再加一點點細砂糖。香氣十足!
- 💚 清爽派:撒上海鹽!一點點鹹味更能帶出甜粿的甜和米香,意外地搭,比較不膩口。
- 🍦 創意甜點:放一球香草冰淇淋在熱騰騰的炸甜粿旁邊!冷熱交融,口感超讚。
- ☕️ 大人風味:淋上黑糖蜜,再加一點點威士忌(淋在旁邊,別直接淋在熱油上啊!)。風味層次超豐富。
其實我覺得,剛炸好什麼都不加,外皮喀滋喀滋,裡面軟軟熱熱,米香混合焦糖香,單純這樣就超好吃的!尤其邊邊角角炸到有點焦脆的地方,是我的最愛。
Q&A:關於炸甜粿的疑難雜症
Q1: 為什麼我的炸甜粿一下鍋就爆開或噴油?
A: 八成是油溫太高了!甜粿本身含水量高(雖然凝固了,內部還是有水份),糖份也高。遇到超高溫的油,裡面的水分瞬間氣化膨脹,就會爆開噴油。務必用中小火起炸(油溫約140-150°C),讓熱度慢慢傳導進去。另外,甜粿切塊前確實冷透、冷藏過,讓它更硬實,也能減少內部殘留過多水分。
Q2: 剩下的炸甜粿變軟了怎麼辦?還能吃嗎?
A: 變軟很正常,因為空氣中的濕氣會被吸收。可以吃,但口感就沒那麼好了。要恢復酥脆,千萬別用微波爐!用小烤箱或氣炸鍋回烤(160-180°C烤3-5分鐘)效果比較好。不過說實話,現炸現吃才是王道!
Q3: 自己做甜粿好麻煩,可以直接買市售甜粿來炸嗎?
A: 當然可以!超市賣的真空包甜粿或傳統市場賣的整塊甜粿都可以。選購時注意:質地要硬實、不易變形的比較好。買回來一樣要切片後冷藏或冷凍讓它變硬再炸(冷凍過的炸前不用解凍,但要沾好粉)。不過市售的通常比較甜,炸的時候更要小心控制火候,因為糖更容易焦化。懶得做甜粿時,我也是買現成的來炸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