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讓我魂牽夢縈的港式點心,炸牛奶絕對榜上有名。那個金黃酥脆的外殼,輕輕一咬,「喀嚓」的聲音彷彿在耳邊響起,接著是裡頭那滑嫩得近乎要流淌出來的奶香內餡,溫熱又甜蜜,每一次吃都像回到小時候第一次在茶樓驚豔的時刻。你們懂那種感覺嗎?就是明明知道熱量炸彈,筷子還是忍不住一直伸過去的魔力點心!所以,我決定自己動手試試看!
目錄
破解夢幻甜點:備齊征服「炸牛奶」的關鍵食材
準備材料比想像中單純許多,都是廚房常備品。但魔鬼藏在細節裡,每一樣都影響最終成敗。為了讓大家一目瞭然,我把這次準備的材料和它們的挑選重點整理出來:
食材 | 份量 | 挑選重點與我的小嘀咕 | 替代方案 |
---|---|---|---|
全脂鮮奶 | 500ml | 香濃關鍵!絕對不能用低脂或脫脂,奶香會大打折扣。我用的是本地的林鳳營,香濃度不錯。 | 無。香氣不足就是敗筆。 |
玉米粉 | 100g | 凝固主力!記得確認是「玉米粉」(Corn Starch),不是太白粉或地瓜粉喔,口感差很多。 | 部分可用吉力丁片(約8g),但口感會偏Q彈而非軟嫩。 |
細砂糖 | 70g(可調整) | 甜度隨喜。我試過用60g比較不膩,愛吃甜的可加到80g。記得細砂糖比較容易融化均勻。 | 二砂也行,但顏色會微黃。 |
雞蛋 | 1顆 | 取蛋白就好,幫助外皮沾黏。蛋黃留著炒菜別浪費! | 全蛋液也可以,顏色會深一點點。 |
麵包粉 | 適量 | 酥脆外衣!選擇細緻的日式麵包粉效果最好,粗顆粒的容易掉。 | 地瓜粉+麵粉混合(1:1)也行,但酥脆度不同。 |
低筋麵粉 | 適量 | 裹粉第一層。中筋也可以,低筋更輕盈些。 | 無特別限制。 |
沙拉油 | 適量(油炸用) | 用耐高溫的油。我習慣用芥花油或葵花油,比較沒負擔。千萬別用橄欖油! | 其他植物油炸油亦可。 |
香草精(選用) | 幾滴 | 增加風味層次,沒有也完全沒問題。 | 椰漿(取代部分牛奶)也很好吃! |
廚房實戰!我的「炸牛奶」成功與翻車關鍵步驟
準備好材料就要開工了!做炸牛奶分成兩大階段:製作奶凍和油炸。奶凍做得好,成功八成跑不掉。油炸則是需要一點小勇氣和對油溫的敏感度。
Step 1: 熬煮靈魂奶凍 - 耐心是唯一捷徑
- 混合基底: 拿出一個夠大的厚底鍋(預防燒焦必備!),把500ml的全脂鮮奶、100g玉米粉、70g細砂糖通通倒進去。這時候先不要開火!用打蛋器或湯匙,狠狠地把它們攪拌均勻到完全沒有粉粒為止。這個動作超重要,如果偷懶直接開火,保證鍋底結塊讓你刮到懷疑人生(過來人經驗談)。
- 開火慢煮: 開中小火!這點要畫三顆星!慢慢加熱,同時拿出你的耐性,用耐熱刮刀或湯匙不間斷地攪拌。你會發現鍋裡漸漸出現變化:液體開始變稠、冒泡,質地從稀稀水水變成濃稠的麵糊狀,最後會變成難以攪動、類似很稠的卡士達醬或麻糬的狀態。記得要煮到濃稠到刮刀劃過鍋底能清晰看見痕跡,而且痕跡不會立刻消失的程度才算成功!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0-15分鐘,手真的很酸,但值得。
我的翻車點: 第一次煮的時候,覺得好像夠濃了就關火,結果冷藏後奶凍偏軟。後來發現一定要煮到非常濃稠、幾乎像固體那樣才行!寧可多煮一分鐘。
- 定型冷藏: 煮好的奶糊馬上倒入事先抹了一層薄油的容器裡(我用長方形樂扣盒),表面盡量抹平。稍微放涼一點點後蓋上保鮮膜緊貼著奶糊表面(防止結皮),放入冰箱冷藏至少4小時,最好能冰隔夜!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冰不夠久切塊會散掉!相信我!
Step 2: 裹粉三溫暖 - 外酥內嫩的關鍵防護
- 脫模切塊: 把容器從冰箱拿出來,用手指輕輕撥動四周,讓奶凍和容器分離,倒扣在乾淨的砧板上。切成你喜歡的大小,通常是長方形條狀(像金條一樣討喜!)。我的經驗是切長約4-5公分,寬高約1.5-2公分最容易操作,一口大小也剛好。刀子可以沾點冷開水再切,比較不容易黏刀。
- 準備三寶: 準備三個盤子:
- 盤一: 倒適量低筋麵粉。
- 盤二: 打一顆蛋白(不用打發),加一小匙水攪勻。
- 盤三: 倒入足夠的細麵包粉。
- 裹粉作業: 拿起一塊奶凍條,
- 第一步: 輕快地滾上一圈低筋麵粉,把表面都裹上薄薄一層(幫助吸附蛋液)。
- 第二步: 放進蛋白液裡滾一圈,沾滿濕潤的蛋液(黏合劑上場)。
- 第三步: 再丟進麵包粉盤裡,溫柔地用手把麵包粉均勻按壓、包裹緊實!這層外衣就是等下酥脆的保證!
我的小技巧: 我會把裹好粉的炸牛奶半成品,先整齊排在一個鋪了烘焙紙的盤子上,放進冷凍庫冰個15-20分鐘再炸。這樣麵衣更穩固,炸的時候不易散開掉粉,效果非常好!試試看!
Step 3: 油鍋決勝負 - 溫度是靈魂伴侶
- 倒油熱鍋: 鍋子裡倒入足夠的油,至少要能淹沒牛奶條的高度。開中火加熱。重點來了:如何判斷油溫?不要傻傻等油冒煙!
- 方法一:插一根木筷子(乾燥的)到油鍋裡,如果筷子周圍立刻冒出細密的小泡泡,油溫就差不多了(約160-170°C)。
- 方法二:丟一小顆麵包粉進去,如果馬上浮起並開始冒泡沸騰,顏色慢慢轉金黃,也OK。
- 溫柔下鍋: 油溫到了之後轉中小火維持溫度。把裹好粉的奶凍條,輕輕地、沿著鍋邊滑入油鍋。一次不要放太多,避免油溫驟降太多,也方便翻動。放下去後先別急著翻動,等個10-15秒,讓外層定型。
我的慘痛教訓: 油溫太高或一次下太多塊,油鍋簡直像暴動!油花四濺不說,奶凍條還黏在一起,外殼焦了裡面還沒熱透... 切記,溫柔與耐心!
- 翻炸上色: 定型後,用筷子或夾子輕輕翻動,讓每一面都均勻受熱。炸到整根呈現漂亮均勻的金黃色,就可以撈起來了!過程大約2-3分鐘左右。我的經驗是,寧可顏色稍淺一點點撈起,放在瀝油網上靠餘溫顏色還會再加深一點點,總比炸過頭變咖啡色好。
- 瀝油開動: 炸好的炸牛奶放在鋪了廚房紙巾的瀝油網上,吸掉多餘的油份。稍微放涼1-2分鐘再吃!這時候內餡還滾燙,心急會燙到舌頭(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搭配煉乳或灑點糖粉,完美!
- 油溫是關鍵: 油溫太低,外皮會吸油,吃起來油膩膩。油溫太高,外皮焦黑裡面冰涼。多試幾次就能抓到感覺。
- 回炸更酥脆? 有人說炸兩次更好吃。我的經驗是,如果第一次油溫控制得當,炸到金黃酥脆,一次就夠了。除非外皮顏色不夠或想追求極致酥脆,可以在快起鍋前把火稍微轉大逼一下油,或撈起後等油溫升高再快速回炸10-15秒。
- 風味變化: 煮奶凍時,可以加入一點點椰漿取代部份牛奶,變成椰香炸牛奶,超級好吃!或者加一點點抹茶粉,做成抹茶炸牛奶,也很特別!
做完第一次成功的炸牛奶,看著盤子裡金黃誘人的成品,心裡那個成就感真的爆棚!雖然過程有點繁瑣(特別是洗鍋子),但咬下那口外酥內嫩的瞬間,什麼辛苦都值得了。自己做的炸牛奶,奶香更濃鬱,甜度也剛剛好,重點是份量超滿足!比起餐廳那兩小塊,吃得開心多了!雖然可能賣相沒有餐廳那麼完美無瑕(我的有些邊邊角角還是不太平整),但那份家常感和成就感,是外面買不到的!
關於「炸牛奶」的常見問答
Q1: 做好的奶凍可以冷凍儲存嗎?想一次多做點慢慢炸。
當然可以!奶凍凝固切塊後,裹粉之前的步驟完成後,把切好的奶凍塊分開擺好,放入密封袋或保鮮盒冷凍儲存。要炸的時候不用解凍,直接從冷凍庫取出,依序沾粉粉、蛋液、麵包粉後,稍微回溫個3-5分鐘(麵包粉回潮更服貼)就可以下鍋炸了。冷凍儲存約可放2週沒問題。不過炸牛奶當然還是現炸現吃最讚啦!
Q2: 家裡沒有玉米粉了,可以用太白粉代替嗎?
不太建議!玉米粉和太白粉雖然都是澱粉,但特性不同。玉米粉做奶凍口感比較軟嫩細滑,太白粉做出來會偏Q彈黏糊一點,比較接近麻糬或粉粿的口感,和傳統炸牛奶的滑嫩感有差異。如果真的只有太白粉,可以試試看,但比例要增加一點(例如110g),而且要煮更久更稠才行,而且口感絕對會不一樣喔!
Q3: 為什麼炸好的外皮感覺不夠酥脆?有時候還軟軟的?
這通常是幾個原因:
1. 油溫不夠高: 油溫太低會讓外皮吸油變軟,沒炸透。記得先確認油溫夠了才下鍋。
2. 裹粉沒裹緊: 麵包粉沒有緊緊按壓實,鬆鬆散散的,一下鍋就掉了或無法形成完整酥殼。
3. 一次下太多: 擠在一起,油溫瞬間降低,炸得濕濕軟軟。
4. 沒瀝乾油: 起鍋後堆疊在一起,水蒸氣悶住,酥皮就軟掉了!一定要鋪開在瀝油網架上。
下次試著注意這幾點,應該就能炸出喀滋作響的完美外皮了!做炸牛奶真的要點耐心,但成功時那個酥脆聲響,絕對是廚房裡最動人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