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超愛吃、也超愛在廚房搗鼓的人,這道「辣炒年糕做法」我可是研究、失敗、再調整了好多次,才找到自己最喜歡的版本。市面上食譜很多,但總覺得少了點細節,或是太複雜讓人卻步。今天就用我最愛的家常版本來分享,保證 辣炒年糕做法 簡單又好吃,風味絕對地道!放心,我會鉅細靡遺地講清楚,讓你在家也能輕鬆複製韓國街頭的美味!
目錄

一、靈魂所在:挑對食材是成功的一半!
我覺得啊,做菜就像交朋友,食材選對了,後面的相處(烹煮)才會愉快。辣炒年糕要好吃,核心靈魂食材絕對不能馬虎。
好了,「辣炒年糕做法」的核心靈魂成員介紹完畢!我們來整理一下 必備食材清單:
必備核心食材 | 份量 (約2人份) | 關鍵作用 | 購買/處理提示 |
---|---|---|---|
韓國冷凍條狀年糕 | 400-500克 | 主角!口感軟糯Q彈 | 務必解凍! 冷水泡10-15分鐘或衝冷水散開 |
韓國辣椒醬 | 2-3大匙 | 風味基石,發酵甜辣濃郁 | 認明韓國製,品牌風味有差異 |
韓國細辣椒粉 | 1-1.5大匙 | 辣度、鮮紅色澤 | 選細粉,注意辣度等級 (1-5顆辣椒) |
高湯 | 500-600ml | 醬汁深度、鮮味 | 自制小魚乾昆布湯效果最佳! 可用市售雞高湯塊或魚露加水替代 |
甜味劑 | 1-1.5大匙 | 平衡辣感 | 韓國糖稀 (首選) > 白糖/黃砂糖 > 蜂蜜 |
醬油 | 1大匙 | 鹹鮮味、增色 | 薄鹽醬油較佳,避免過鹹 |
大蒜 | 3-4瓣 | 香氣、風味層次 | 切末或壓泥 |
食用油 | 1大匙 | 炒香醬料 | 任何耐炒的油皆可 |
接下來,是讓你的 辣炒年糕做法 變得更豐富、更有層次的 升級加分食材,這些就看冰箱有什麼或個人喜好新增:
常見升級加分食材 | 建議份量 | 新增時機 | 作用與風味 |
---|---|---|---|
洋蔥 | 1/4顆 (切絲) | 與醬料一同拌炒爆香 | 增加甜味、口感層次 |
高麗菜 | 2-3片 (切塊) | 與醬料一同燉煮 | 增加蔬菜甜味、口感,吸收醬汁精華 |
紅蘿蔔 | 1/4根 (切薄片) | 與醬料一同燉煮 | 增加色彩、甜味 |
青蔥(蔥白+蔥綠) | 1-2根 (切段) | 蔥白同爆香,蔥綠最後灑 | 蔥白增香,蔥綠點綴色彩與新鮮感 |
魚板/甜不辣 | 3-4片 (切片) | 與年糕一同下鍋煮 | 增加海鮮風味與口感,非常經典的搭配 |
熟白芝麻 | 適量 | 最後撒表面 | 增添香氣與視覺效果 |
水煮蛋 | 1顆 (對切) | 最後擺盤 | 增加蛋白質,蛋黃吸附醬汁超美味 |
起司片/起司絲 | 1-2片/適量 | 最後關火前鋪上融化 | 增加濃郁奶香與牽絲口感 (喜愛濃郁風味者必加) |
泡麵 (如辛拉麵) | 1塊 | 醬汁滾後加入同煮 | 增加飽足感,面體吸附醬汁超讚 (經典部隊鍋元素) |
講到魚板,我覺得這是僅次於年糕的重要配角!那種QQ的口感,吸附滿滿紅通通醬汁的樣子,光想就流口水。起司片嘛... 雖然很罪惡,但融化在滾燙的醬汁裡,用年糕去沾著吃,真的會讓人停不下來!我偶爾放縱一下才會加,平常還是走健康一點路線(笑)。

二、動手吧!詳細步驟圖解「辣炒年糕做法」
好啦,食材都備齊了(記得年糕要解凍!),我們正式進入廚房實戰!這套 辣炒年糕做法 是我經過多次實驗,覺得最順手也最能煮出好味道的流程:
- 爆香炒醬,香氣打底: 鍋子燒熱(平底鍋或小湯鍋都好),倒入1大匙食用油,用中火加熱。 放入切好的 蒜末(和蔥白,如果要用),快速翻炒幾下,聞到濃濃蒜香味飄出來就好,別炒焦了!(蒜頭焦掉會苦)。這時候香氣已經開始竄出來了,超誘人! 轉 中小火(重要!避免醬料炒焦),把 韓國辣椒醬(2大匙)、韓國辣椒粉(1大匙) 倒進鍋裡。快快用鍋鏟把這兩種醬料在油裡拌炒開來,你會看到顏色變得更鮮豔紅亮,香氣也從生醬的發酵味轉變成更立體的熟成香味,大概炒個 1分鐘 左右。這步驟很重要,能去除辣椒醬的生味,提升風味層次。
- 注入靈魂高湯,調和滋味: 把準備好的 500ml熱高湯(溫的或熱的比較好,避免醬料遇冷結塊) 緩緩倒入 鍋中。一邊倒一邊用鍋鏟攪拌,讓醬料完全溶解在湯裡,形成漂亮的紅棕色湯汁。 接著加入 甜味劑(糖稀或糖1大匙)、醬油(1大匙)。攪拌均勻。 試味道!試味道!試味道! 很重要所以說三次!這時的湯汁應該是偏鹹一點、偏濃一點的,因為後面還要加年糕和配料。根據你個人口味調整:覺得不夠鹹?加點醬油。不夠甜?加點糖。不夠辣?補點辣椒粉。太鹹了?可以再加點熱水或高湯稀釋。記得,調整都是在這個階段完成!
- 主角登場,燉煮入味: 湯汁煮滾後,把 解凍好的年糕條 和 準備好的配料(如魚板片、洋蔥絲、高麗菜塊、紅蘿蔔片、蔥白段) 通通放進鍋裡。輕輕推動,讓食材都浸泡在湯汁中。 維持 中火,讓湯汁保持微滾冒泡的狀態(不要大滾特滾)。蓋上鍋蓋,燜煮約 5分鐘。蓋蓋子可以幫助年糕更快變軟,也能讓蔬菜釋放甜味。
- 開蓋收汁,濃稠關鍵: 開啟鍋蓋,轉成 中大火,讓湯汁滾得明顯一點。這時要 不時攪拌,特別是鍋底,避免年糕黏鍋燒焦(相信我,洗過焦掉的鍋子很痛苦...)。 你會看到湯汁開始慢慢變少、變濃稠。這個收汁的過程非常重要!它關係到最後醬汁能不能完美地「掛」在年糕上。持續攪拌煮約 5-8分鐘,直到湯汁變成你喜歡的濃稠度。 喜歡醬汁多一點可以早點關火;喜歡濃稠到幾乎包裹住年糕的,就煮久一點。我個人偏好醬汁濃濃的,但還能流動的程度。
- 最後點綴,完美上桌: 湯汁收到滿意程度後,關火! 立刻撒上 蔥綠(如果要用)和 熟白芝麻(強烈推薦,香氣倍增!)。如果放水煮蛋,這時對切擺上去。 起司控看這裡! 如果加起司片或起司絲,在關火前1分鐘鋪在表面,蓋上鍋蓋燜到融化。開蓋後再撒芝麻和蔥綠。 小心燙!趁熱享用吧!紅通通、熱騰騰、香噴噴的辣炒年糕就完成啦!
我必須老實說,第一次照網路食譜做時,我失敗了... 問題就出在「收汁」。我那時以為湯汁滾了年糕軟了就OK,結果成品水水的,醬汁都沒巴在年糕上,吃起來味道很淡,年糕也少了那種濃郁的風味。後來才知道,收汁到濃稠真的是靈魂步驟!別偷懶,記得攪拌!

三、讓你的「辣炒年糕做法」更上一層樓的秘訣與常見陷阱
做了這麼多次,也看過朋友做,累積了一些心得和小撇步,還有大家常遇到的問題,一定要分享給你們!
- 高湯是靈魂伴侶: 拜託試試小魚乾昆布湯,真的差很多!沒時間就用清淡的雞湯塊或濃縮魚露加水。
- 步驟二試味道是黃金法則: 寧願這時鹹一點,後面才不會淡而無味。調整到自己覺得「嗯!就算稀釋一點也夠味」的程度。
- 收汁!收汁!收汁! 這步驟決定醬汁質感與風味附著度,別省略!煮到像濃稠的茄汁肉醬那種質感就對了。
- 配料自由發揮: 冰箱剩什麼耐煮的蔬菜(櫛瓜、馬鈴薯片也可)或火鍋料都可以丟下去,清冰箱的好料理!但記得耐煮的先下(馬鈴薯、紅蘿蔔),易熟的最後下(如綠色葉菜)。
- 泡麵是完美搭檔: 想吃更豐盛?在步驟4收汁到一半時(湯汁還夠多時),加入一塊泡麵(像辛拉麵)和它的調味粉包(可加半包或酌量增加),跟年糕一起煮軟收汁,就是簡易版部隊鍋了!超滿足!
- 剩食變身: 隔夜的辣炒年糕加點水或高湯回熱,有時味道更融合!或者拿來炒飯,變成「辣年糕炒飯」,絕不浪費!

四、關於韓國年糕:品牌小點評(個人主觀感受!)
試過不少牌子,簡單分享一下我對幾個常見冷凍韓國條狀年糕的看法(純屬個人喜好!):
解凍好的冷凍韓式年糕 + 足量炒香的韓國辣椒醬&辣椒粉 + 鮮味濃郁的高湯 + 黃金步驟的試味調整 + 耐心收汁到濃稠 = 完美紅通通韓式辣炒年糕!
自己做真的不難,成本也比外面賣的便宜很多,而且份量、辣度、配料完全自己掌控!多看幾次步驟,動手做一次,你就能體會到那份成就感了。每次煮好那鍋紅豔豔、熱騰騰的年糕端上桌,香氣撲鼻,開罐啤酒或汽水,配上韓劇... 啊,這就是在家的小確幸!希望這篇超詳細的 辣炒年糕做法 分享,能幫你在家成功複製韓國美味!快去試試看吧!

Q&A 時間:解答你關於「辣炒年糕做法」的疑問
Q1:家裡沒有韓國辣椒醬和辣椒粉,可以用什麼代替?這樣還能做「辣炒年糕做法」嗎?
A:嗯... 老實說,很難替代出真正的韓式風味。韓國辣椒醬(Gochujang)特有的發酵甜辣味和質地是核心靈魂。如果非要用替代品,可以試試:
真的想做道地的,還是建議去買齊韓國材料。差別真的很大!第一次試做後,你就會明白這兩樣材料無可取代。
Q2:煮好的辣炒年糕可以放多久?怎麼儲存和加熱?
A:煮好後趁熱吃最棒!如果吃不完:
Q3:為什麼我做的辣炒年糕醬汁吃起來只有死鹹或死辣,沒有外面賣的那種豐富風味?
A:這是常見問題!問題通常出在幾個地方:
- 缺少高湯的鮮味層次: 只用清水,味道當然單薄。務必使用高湯(小魚乾昆布湯、雞湯、柴魚湯都可以)!
- 醬料沒炒香: 第一步的辣椒醬+辣椒粉+油,一定要用「中小火」耐心炒個1分鐘,炒出香氣和紅油,去除生醬味。直接丟進湯裡煮,風味出不來。
- 甜味不足或不對: 韓國辣炒年糕的甜味是關鍵平衡點!糖量不夠,或只用單一來源的甜(如只加很多砂糖),味道會很平面。傳統會用糖稀,它的甜感比較溫潤。確保你有加足夠的糖(或糖稀)。
- 食材的鮮甜沒煮出來: 加了洋蔥、高麗菜這些蔬菜嗎?它們在燉煮過程中會釋放天然的甜味,融入醬汁。只煮年糕和醬,味道會比較單調。
- 收汁不足: 醬汁太稀,味道就淡,感覺只吃到鹹味或辣味。一定要收到濃稠,醬汁的味道才會濃縮並緊緊裹住年糕。
解決方法:下次做記得 用好高湯、認真炒香醬料、糖量要夠、加入蔬菜增甜、耐心收汁到濃稠。保證風味大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