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把陽臺當成第二個客廳的園藝狂熱者,我試過種玫瑰、薰衣草,甚至挑戰過盆栽小番茄,但最讓我感到踏實又有成就感的,絕對是每天做菜都少不了的——蔥。蔥價老是飆漲?沒關係,自己種!今天就來分享我從屢戰屢敗到蔥滿盆缽的血淚(和超實用)經驗,包你一看就懂。
目錄
品種:選對蔥苗,成功一半
剛開始種蔥,以為隨便買把蔥插土裡就能活,結果死得慘兮兮(超挫折的!)。後來才搞懂,原來蔥種植的品種選擇是門學問。臺灣常見的蔥大概分這幾種:
| 品種 | 特色 | 適合誰種? | 我的真心話 |
|---|---|---|---|
| 四季蔥(粉蔥) | 蔥白短、蔥綠長,香味溫和,再生力超強(剪了又長!) | 新手首選,陽臺盆栽超友好 | CP值最高! 我家陽臺主力軍 |
| 北蔥(大蔥) | 蔥白又長又粗,辛辣味濃,料理爆香首選 | 有大空間(深盆or菜圃),老手愛 | 難度稍高,我失敗過好幾次才上手 |
| 珠蔥(分蔥) | 蔥葉細,像韭菜叢生,口感嫩,適合生食、煮湯 | 喜歡收成快、密集種植的人 | 長超快!但蟲比較愛咬(氣) |
| 紅頭蔥(火蔥) | 底部有小鱗莖(紅頭),香氣特殊,常用來煉蔥油 | 想挑戰特色品種的進階者 | 香氣真的迷人,但產量比較少 |
重點筆記:
• 新手救星→選四季蔥就對了! 好種、耐剪、不容易死,給足陽光水分就乖乖長大。
• 想當大廚爆香→挑戰北蔥! 蔥白夠味,但盆要夠深(至少30公分),土要夠肥。
• 省空間又想吃嫩蔥→珠蔥是你的菜! 小小一盆就能收一堆,但記得防蟲(後面會教)。
看到菜市場阿嬤賣的蔥又貴又老?別懷疑,自己種四季蔥,一個月後你就能豪邁地剪下一大把撒在牛肉麵上!(爽度爆表)
種植環境:蔥不是曬不死,是會曬到乾掉給你看!
以前傻傻把蔥盆放頂樓西曬,三天後直接變「蔥乾」... 血淚教訓告訴你,蔥種植環境超關鍵:
- 🌞 陽光:
- 要夠亮,但別太燙! 每天最好有4-6小時的溫和日照(像早上或下午的陽光)。
- 夏天必遮陰! 拿個50%遮光網擋一下,或移到不會被中午太陽直射的地方(別像我一樣犯傻)。
- 光線不足? 蔥會變得又細又黃,軟趴趴像生病(其實就是缺光啦)。
- 💧 通風:
- 超級重要!不通風的角落,黴菌、蟲害最愛來開Party。
- 盆跟盆之間別擠得像沙丁魚,留點空間讓風能流動。
- 🌱 容器與介質(土壤):
- 盆要深! 尤其種北蔥,深度至少25-30公分(我用的是深型塑膠種植箱)。淺盆?蔥白長不出來,只能收細細的蔥管。
- 排水第一! 盆底一定要有洞,最好再墊層碎石或發泡煉石防爛根。
- 土壤要鬆、要肥! 別用硬梆梆的田土。我的黃金比例:
優質培養土(60%) + 粗椰纖或珍珠石(20%透氣用)+ 腐熟堆肥或有機肥(20%餵飽它)
| 陽臺方位 | 日照強度 | 種蔥建議 |
|---|---|---|
| 東向 | 溫和上午日照 | 最理想! 四季蔥、珠蔥放這都長超好 |
| 西向 | 炎熱下午西曬 | 夏天很危險! 務必遮陰或種在較內側陰涼處 |
| 南向 | 全日光照充足 | 注意夏季防曬! 北蔥很愛,但四季蔥中午要稍微遮一下 |
| 北向 | 光線較弱 | 挑戰度高! 只能種四季蔥,且要放最外圍光亮處,長得會慢一點 |
我的北向廚房小窗臺也曾試種四季蔥,雖然長得慢,但加盞植物燈補光,還是能剪來煮泡麵(感動)。

種植方法:買苗?買種子?插蔥根?哪招最省錢成功率最高?
試過撒種子等到天荒地老,也試過直接插市場買回的蔥根... 結論是:想快又穩,買苗最實在! 分享我的三種蔥種植實戰法:
【懶人必學】蔥根再生術(成功率90%):
- 菜市場買回來的蔥(帶根的),把蔥綠吃掉,留下蔥白+3-5公分蔥管+鬚根。
- 直接插進濕潤的土裡,根要埋好,蔥管露出一點點。
- 澆透水,放陰涼處2-3天,等它精神了再移到有光處。
- 優點: 免錢、超快(一週內開始長新葉)。
- 缺點: 壽命較短,再生幾次後會變弱。
【穩扎穩打】買苗定植(成功率95%):
- 園藝店或菜苗店買穴盤苗(通常是四季蔥或珠蔥)。
- 小心拆開根系,不要傷到根。
- 在盆土挖個小洞,把苗放進去,土蓋到原本苗的生長點(別埋太深),壓實。
- 澆透定根水。
- 優點: 苗壯、適應快、後續長勢好。
- 缺點: 要花點小錢(但值得!)。
【耐心挑戰】播種育苗(給時間多的人):
- 種子泡水4-6小時催芽(提高發芽率)。
- 淺盆裝疏鬆培養土,種子輕輕撒上,覆蓋薄薄一層土(約0.3公分)。
- 保持土壤濕潤(噴霧最好),放溫暖有散射光處。
- 發芽慢! 可能要2-3週,長到5-6公分高再小心移到最終盆。
- 優點: 品種選擇最多(網拍一堆種子),成本最低。
- 缺點: 耗時、費工、失敗率較高(新手易挫折)。
我的強力推薦: 新手直接買四季蔥苗!省時省力,成就感滿滿。想實驗再生蔥根?拿市場買回來的蔥試試看,當Bonus就好。

日常照顧:澆水、施肥、剪蔥的黃金法則
蔥不是種下去就沒事!想讓它長得又快又壯,「餵飽它」和「正確收割」是關鍵。蔥種植的日常照顧這樣做:
- 💧 澆水:
- 口訣:「見乾見濕」。手指插土裡1-2公分深,感覺乾了才澆水。
- 澆就要澆透! 水要從盆底流出來,確保整個根團濕潤。
- 夏天:可能每天都要澆(尤其小盆),清晨或傍晚澆,避開中午熱水煮根。
- 冬天:減少頻率,土乾再澆。
- 最忌諱: 土老是濕答答的→爛根沒商量!
- 🌿 施肥:
- 蔥是吃貨! 尤其常收割的話,補肥絕對必要。
- 我的愛用肥:
- 有機液肥(魚精、海藻精): 1-2週稀釋澆一次(照包裝說明),效果快又溫和。
- 長效緩釋肥(好康多、魔肥): 每個月灑一點在土表,懶人救星。
- 自製廚餘堆肥液(氮肥高): 稀釋使用,但味道...鄰居會抗議(慎用)。
- 重點: 收割後2-3天再施肥,避免傷口碰到肥燒傷。
- ✂️ 收割(剪蔥):
- 這步做對,蔥才能源源不絕!
- 高度: 等蔥葉長到20-25公分以上再剪。
- 剪法: 用乾淨鋒利的剪刀,從距離土面約3-5公分的地方斜剪下去(留夠基部)。
- 別貪心! 一次最多剪掉1/3到1/2的葉片,留足夠葉子讓它行光合作用恢復元氣。
- 頻率: 四季蔥、珠蔥長得快,照顧得好1-2週就能剪一次。北蔥較慢。
- 婆婆教的秘訣: 剪完撒一點點草木灰在切口,能防病菌又補充鉀肥!(但別撒太多)
記得!蔥種植要豐收,「收割不手軟」但「施肥要勤快」是鐵則。 捨不得剪或懶得餵肥,只會得到一盆細瘦的蔥,看了都傷心。

注意事項:蟲蟲別來!爛根退散!
種蔥最怕遇到蟲害病害,整盆報銷。累積無數次慘痛教訓,這些蔥種植地雷區你一定要避開:
- 🐛 蟲害大魔王:
- 潛葉蠅(畫圖蟲): 葉子上出現白色彎曲隧道,超討厭!看到立刻:
把有蟲道的葉子剪掉銷毀(別亂丟) + 黃色黏蟲板誘殺成蟲 + 噴苦楝油(天然驅蟲)。
- 薊馬: 葉子出現銀白色斑點,變畸形。跟潛葉蠅防治法類似。
- 蚜蟲: 綠色小蟲聚在嫩葉吸汁液。強力水柱沖掉或噴稀釋肥皂水(要沖乾淨)。
- 蝸牛/蛞蝓: 夜行性,專啃嫩葉。晚上抓蟲(戴頭燈) + 盆緣撒粗糠、咖啡渣、矽藻土製造障礙。
- 潛葉蠅(畫圖蟲): 葉子上出現白色彎曲隧道,超討厭!看到立刻:
- 🦠 病害警報器:
- 爛根/爛莖: 最常見!通常是澆太多水+不通風導致。
症狀:葉子發黃軟爛、基部黑掉發臭。
解法: 快把爛的植株拔掉!改善通風、嚴格控制澆水(土乾才澆)。嚴重的整盆土最好換掉或消毒。 - 銹病: 葉子上有橙褐色凸起小斑點(像生鏽)。
立刻剪除病葉燒毀,加強通風光照,避免葉片潮濕太久(早上澆水)。可噴葵無露或有機銅劑(按說明)。
- 爛根/爛莖: 最常見!通常是澆太多水+不通風導致。
- 🌞 其他地雷:
- 長期陰雨缺光: 蔥會徒長(細長軟弱),抵抗力差。盡量找光線充足處,必要時補光。
- 溫度太高(尤其悶熱): 蔥長不好易生病。夏天移到陰涼通風處,勤噴水霧降溫(別中午噴)。
- 土壤板結: 根吸不到水氣。每隔幾個月鬆鬆表土,加點新堆肥改善。
真實案例: 去年初夏連續下雨一週,我偷懶沒把蔥盆移進來,加上盆底排水不夠好,結果整盆四季蔥爛根軟腳... 損失慘重!從此學乖,雨季盆底墊高+勤檢查排水是保命符。

Q&A:蔥農快問快答
Q1:為什麼我的蔥葉老是發黃?不夠綠?
A: 八成是「餓了」或「太濕」!先檢查土是不是一直濕的?是就減少澆水。如果土還好,那就是缺肥(尤其氮肥),快點施點有機液肥(魚精、海藻精稀釋)補一補,幾天後就綠回來了。
Q2:陽臺種蔥一定要用土嗎?可以用水耕嗎?
A: 可以水耕,但口感風味會差很多!水耕的蔥通常比較細、香味淡,也容易倒伏。土耕的蔥更粗壯、香味濃鬱(尤其北蔥)。水耕當實驗玩可以,想吃好蔥還是老實用土吧。
Q3:蔥種下去多久可以開始剪來吃?
A: 看你用什麼方法種:
- 蔥根再生: 最快!插下去約 1 週後就能開始少量剪(等新葉長出10公分左右)。
- 買苗定植: 苗適應後(約1週),等葉子長到 20-25公分 高就能第一次剪。
- 播種育苗: 最久!從播種到能第一次收割,大概要 2-3個月。耐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