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個瘋狂愛吃甜點的人,從小在臺灣長大,蛋黃酥對我來說就是中秋節的回憶。記得第一次嘗試自己做蛋黃酥做法時,差點把廚房炸了,那次蛋黃酥裂得像地震後的馬路,害我整個週末都在擦烤箱(笑)。現在想想,做蛋黃酥做法其實沒那麼難,關鍵是在食材真實和步驟細心。你們會不會也這樣?明明食譜寫得超簡單,但一做就出包?今天,我來分享這些年累積的經驗,從食譜到食材再到做法,一步步拆解。別擔心,我會加入個人摔過的跤,還有一些表格和排行榜,讓你們輕鬆上手。對了,這個蛋黃酥做法是我調整過無數次的版本,保證比外面賣的香,因為我用的是臺灣在地食材,像紅土鹹蛋黃那種老味道。開始前,我先問一句:為什麼蛋黃酥皮要做油酥皮?這問題等下揭曉,絕對不是隨便說說的。

食譜維度:打造你的專屬藍圖
說到蛋黃酥做法,食譜就是骨架啦。我試過網上十幾個版本,有些太甜膩,有些油酥皮比例不對,結果做出來硬得像石頭。後來我才發現,好食譜要平衡甜鹹,還能讓新手不慌。我這份食譜是綜合老店師傅的秘方,加上我自己的實驗。記得,蛋黃酥做法不是死板的,你可以微調。例如,餡料部分,我會用排行榜列出我最愛的組合(見下表),但別照抄,因為每人口味不同。有一次我加太多糖,蛋黃酥甜到發膩,朋友都皺眉頭,所以現在我堅持減糖20%。為什麼蛋黃酥做法中油酥皮那麼重要?因為它是酥脆的靈魂啊,少了它,皮就軟塌塌的。
先來看基本食譜框架。我用表格整理材料比例,顏色區分出關鍵部分(紅色是重點,藍色是建議替換)。這個蛋黃酥做法食譜是給8-10顆的份量,適閤家庭烘焙。
專案 | 材料 | 比例 | 備註(我的心得) |
---|---|---|---|
油皮 | 中筋麵粉 | 100g | 選臺灣產的,筋度適中(別用低筋,會太脆) |
無鹽奶油 | 45g | 冷藏的才香,別用植物奶油(試過一次,味道怪) | |
糖粉 | 25g | 減糖版,原版通常35g(太甜了) | |
冷水 | 45ml | 慢慢加,避免麵團太濕 | |
油酥 | 低筋麵粉 | 80g | 一定要過篩,否則結塊(我常懶得做,後悔) |
豬油 | 40g | 自製的最棒,或用無水奶油 | |
餡料 | 紅豆沙 | 200g | 買低糖的,或自製(食譜附後) |
鹹蛋黃 | 8-10顆 | 紅土醃的,先烤過(不然腥味重) | |
其他 | 蛋液 | 1顆 | 刷表面用,全蛋就行 |
黑芝麻 | 少量 | 裝飾,可省略(但我愛加,香氣up) |
餡料組合排行榜(我最常做的三種,從最愛到普通):
- 經典紅豆鹹蛋黃:紅豆沙包鹹蛋黃,甜鹹平衡(90%成功率,新手首選)。
- 芋頭奶黃:芋泥加奶黃餡,創意版(但芋頭容易出水,失敗率高)。
- 抹茶蓮蓉:抹茶粉混蓮蓉,日式風(小眾,有些人嫌苦)。
這個蛋黃酥做法食譜的關鍵在油酥皮比例。太油?皮會油膩;太乾?裂開沒救。我建議先從表格比例開始,再根據烤箱調整。記得,蛋黃酥做法不是速食,要花時間等麵團鬆弛。有一次我貪快跳過這步,結果皮烤焦,浪費整鍋鹹蛋黃(心痛啊)。現在我固定冷藏30分鐘,讓麵團呼吸。為什麼有的食譜說要用高筋麵粉?其實中筋就夠了,高筋太韌,吃起來像麵包(不推)。好了,食譜講完,該準備食材了——選對了,成功一半!

食材維度:挑選在地好料,避開地雷
食材是蛋黃酥做法的命脈,我用過進口貨和臺灣本土的,差別超級大。先說鹹蛋黃,我偏愛彰化紅土的,蛋黃油潤不乾澀;如果買超市的現成品,有時發黴或有怪味(中招過一次,整批丟掉)。為什麼蛋黃酥做法中鹹蛋黃要先烤?不只去腥,還能逼出油脂,讓餡更香。豬油也是重點,自製豬油雖然麻煩(要熬一小時),但比市售的香濃;懶的話,用無水奶油代替,味道稍遜但方便。麵粉部分,中筋選義美的,低筋用洽發,品質穩定(別貪便宜選雜牌,吸水性差)。
我最在意食材新鮮度。紅豆沙如果自製,豆子要泡過夜,否則煮不爛(我常忘,結果顆粒感太重)。奶油一定要冷藏,夏天室溫軟化太快,麵團會黏手。蛋黃酥做法中,糖粉建議用臺糖的,顆粒細易溶解。有一次我用砂糖代替,烤出來表面有顆粒,醜死了。負面點評:臺灣濕度高,麵粉容易受潮,買小包裝最好;大包裝開封後沒密封,下次用就結塊(慘痛教訓)。
來看看完整食材清單(分層列出,必備vs選配):
- 核心必備(缺一不可):
- 鹹蛋黃(8-10顆,紅土醃製)
- 中筋麵粉(100g,臺灣產)
- 豬油或無水奶油(40g,冷藏)
- 紅豆沙(200g,低糖版)
- 加分選配(提升風味):
- 黑芝麻(裝飾用)
- 抹茶粉(5g,混餡用)
- 芋頭泥(替換紅豆沙)
- 地雷避開(我踩過的坑):
- 植物奶油(味道假,不健康)
- 現成鹹蛋黃(防腐劑多,腥味重)
- 過期麵粉(發黴風險)
食材準備時,量秤很重要。我曾經憑感覺加麵粉,結果油皮太硬,包餡時破裂(整顆蛋黃掉出來,氣死)。現在我用電子秤精準到克。蛋黃酥做法中,為什麼強調臺灣食材?因為在地的新鮮,減碳又支援農民(我自己去彰化買蛋黃,車程兩小時但值得)。提醒一點:紅豆沙如果買現成的,檢查成分表,避免太多新增物;自製的話,食譜附在文末Q&A。好了,食材搞定,準備進入實戰——做法才是真功夫!

做法維度:手把手帶你烤出金黃酥脆
做法是蛋黃酥做法的精華,我分成油皮、油酥、包餡、烘烤四階段。先警告新手:別急,慢慢來!我第一次做時,貪快省略步驟,蛋黃酥塌得像被壓過(超沮喪)。現在我記取教訓,每個動作都細心。為什麼蛋黃酥皮要分油皮和油酥?因為層次感來自這裡呀,油皮包油酥,烘烤時膨脹分離。開始前,烤箱預熱180°C(這是關鍵,溫度不均會烤焦邊)。
油皮做法:先混合中筋麵粉、糖粉和奶油。奶油切小塊冷藏加入,用手搓成砂狀(別用機器,手溫會融化奶油)。慢慢加冷水,揉成光滑麵團。蓋保鮮膜冷藏30分鐘(等待時別偷懶,去準備油酥)。油酥做法:低筋麵粉和豬油混合,揉到不黏手就行(太乾就加點奶油)。這時候,把鹹蛋黃處理好:噴米酒烤10分鐘(180°C),去腥增香。蛋黃酥做法中,這步最容易被忽略,結果蛋黃硬邦邦(我有次忘了烤,吃起來像橡皮)。
包餡步驟:油皮和油酥各分10份。油皮擀開包入油酥球,像包湯圓(捏緊封口)。然後擀成牛舌狀,捲起,再擀開(重複兩次,創造層次)。最後包入紅豆沙和鹹蛋黃。手法要輕柔,否則皮會破(我常手重,裂開漏餡)。刷蛋液和撒芝麻,進烤箱烤25分鐘(中間轉盤一次,避免區域性焦)。蛋黃酥做法烤溫怎麼控?見下表(彩色標出風險區):
階段 | 溫度 | 時間 | 注意事項(我的失敗案例) |
---|---|---|---|
預熱 | 180°C | 10分鐘 | 必做!否則溫度不均(曾跳過,皮不酥) |
烘烤 | 180°C | 20-25分鐘 | 每10分鐘檢查(我有次忘了,烤焦整盤) |
轉盤 | 中途一次 | 5秒 | 快速開關烤箱(慢了會塌) |
冷卻 | 室溫 | 30分鐘 | 別急著吃!熱時易碎(貪吃燙到嘴) |
歸納重點清單(避開常見錯誤):
- 必做:冷藏鬆弛、鹹蛋黃預烤、轉盤防焦。
- 別做:跳過預熱、手重擀皮、熱吃蛋黃酥(燙口又易碎)。
- 我的秘訣:烤完放涼再密封,能保脆三天(實驗過多次)。
這樣一步步來,蛋黃酥做法就完成了。出爐時金黃酥脆,切開鹹蛋黃流油(超滿足)。但記住,失敗是常態:我平均每三次就失敗一次(餡漏或皮硬)。多練習,你會抓到手感。蛋黃酥做法雖耗時,但成就感爆棚。下次試試自創餡料吧,像我加的芋頭版,朋友都搶著要食譜。
Q&A時間(常見問題解答)
Q1:為什麼我的蛋黃酥皮裂開?可能是油酥比例錯或冷藏不足。試減奶油5g,並確保鬆弛30分鐘(我常忘這步)。
Q2:鹹蛋黃哪裡買最好?推薦彰化在地農場或傳統市場(新鮮便宜),避開超市預包裝(防腐劑多)。
Q3:蛋黃酥能放多久?密封冷藏3天,冷凍2周(吃前回烤5分鐘,恢復酥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