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自己做九層糕,那簡直是災難!蒸出來又硬又裂,活像塊彩色水泥磚(我媽看到直搖頭)。就是那次失敗,激起了我的鬥志。翻遍老食譜、纏著市場賣粿的阿婆問,試了不下十幾次,總算摸出門道。今天就來分享這份得來不易的心得,保證比你買的還好吃!
目錄
九層糕的故事:不只是甜點,是記憶的堆疊
說起九層糕,你腦海是不是立刻浮現那繽紛的層次?這玩意兒在臺灣,可不是隨便哪個甜點能比的。從廟口拜拜到年節祭祀,甚至小孩滿月、結婚喜餅旁,都少不了它一盤。為什麼非得九層?老一輩的說法是象徵「步步高昇」、「長長久久」,吉利得很!我特別愛在鹿港老街買的那家,每一口都吃得到時光的味道(雖然老闆脾氣有點倔)。有些地方也叫它「九重粿」,管他叫什麼,重點是那軟糯香甜的滋味,吃過就忘不了。
搞定食材:平凡材料的魔法組合
別被九層糕華麗的外表嚇到,它的基底食材其實超單純,你家廚房搞不好全都有!最核心的就是這兩派:
- 在來米派(傳統古早味):
- 主角: 在來米(蓬萊米的親戚,黏性較低)泡水後磨成米漿。這派口感比較Q韌,米香濃鬱,是老派人堅持的正統。缺點是步驟稍繁瑣(得磨米)。
- 關鍵配角: 樹薯粉(或地瓜粉)— 增加透明感和彈性;少許澄粉(小麥澱粉)— 讓成品更亮晶晶。
- 現成粉類派(懶人救星):
- 主角: 日本太白粉(馬鈴薯澱粉,不是臺式的!)+ 在來米粉。這組合是我實驗多次後的心頭好,成功率超高,口感軟Q適中,非常接近市場賣的。
- 關鍵配角: 木薯粉(樹薯粉)— 增加彈性;同樣需要一點澄粉提亮增透。
至於讓它繽紛起來的天然色素,真的別亂買化學的!天然又好看的有這些:
- 白色: 原味(椰漿或牛奶就是天然白)。
- 綠色: 斑蘭葉汁(首選!香氣無敵)、菠菜汁(記得燙過去澀味)。
- 黃色: 梔子花果實泡水(安全天然)、薑黃粉(少量即可,味道微辛)。
- 紫色/藍色: 蝶豆花茶(遇酸變紫,超神奇)、紫心地瓜泥(顏色較沉穩)。
- 粉色/紅色: 火龍果汁(效果超好)、紅麴粉(傳統紅色來源)。
調味靈魂絕對是椰漿!選濃一點的牌子(像雄雞標),香氣差很多。糖當然用細砂糖最好溶解。鹹口味?我還真試過用少許鹽和蝦米,但...嗯,家人評價兩極,還是甜的安全牌啦!
食材型別 | 名稱 | 作用與挑選要點 | 我個人的偏好/心得 |
---|---|---|---|
粉類基底 | 日本太白粉 (馬鈴薯澱粉) | 主要提供透明感與軟Q口感。務必認明是"日本太白粉"或"馬鈴薯澱粉",臺灣太白粉(樹薯粉)效果不同。 | ★ 懶人派首選! 成功率最高,口感大眾接受度高。 |
粉類基底 | 在來米粉 | 增加米香與紮實感,與太白粉搭配平衡口感。 | 比例不能太高,否則會偏硬。 |
粉類基底 | 木薯粉 (樹薯粉) | 提供良好的彈性。傳統做法不可或缺。 | 加一點點就有效果。 |
粉類基底 | 澄粉 (小麥澱粉) | 讓成品更晶瑩剔透,表皮光亮。 | 非必要但加了賣相升級! |
液體 & 調味 | 椰漿 (Coconut Milk) | 香氣靈魂!務必選高脂濃椰漿(如雄雞標),勿用椰奶飲料。 | ★ 成敗關鍵! 便宜的真的香味差很多。 |
液體 & 調味 | 細砂糖 | 提供甜味,細砂糖易溶解。 | 甜度可依喜好調整(通常每層約15-20g)。 |
液體 & 調味 | 鹽 | 一小撮,提升甜味層次,讓味道不死甜。 | 必加!真的差一點點就差很多。 |
天然色素 | 斑蘭葉汁 (香蘭葉) | 清新獨特香氣,天然翠綠色。 | ★ 綠色首推! 東南亞乾貨行或網購有賣葉子或濃縮汁。 |
天然色素 | 蝶豆花茶 | 天然藍色,遇酸(如檸檬汁)變紫色,變化多。 | 顏色漂亮又安全,花茶店有售。 |
天然色素 | 火龍果汁 (紅肉) | 鮮豔粉紅色/紫紅色,效果極佳。 | ★ 紅色/粉色首選! 方便取得,顏色美。 |
天然色素 | 梔子花果實 (黃梔子) | 中藥行可購得,泡熱水得鮮黃色。 | 傳統黃色來源,安全無異味。 |
我最常用的懶人成功配方比例 (6吋圓模,約9層):
這個比例我調整超多次,算是失敗最少的一個版本了:
- 日本太白粉: 120g
- 在來米粉: 40g
- 木薯粉: 20g
- 澄粉: 10g (沒有可省略)
- 細砂糖: 150g (總量,分配到每一層)
- 鹽: 1/4 小匙 (真的只要一點點)
- 濃椰漿: 200ml
- 清水 (或替代色素汁液): 400ml (總液體量約600ml)
製作九層糕的真心話步驟:耐心是唯一捷徑
好啦!備齊材料,重頭戲來了!做九層糕最磨人的就是時間和耐心(我邊做邊追劇是必須的)。跟著步驟來,注意我標的重點,包你一次到位!
- 調製基礎粉漿 (這是成敗核心!):
- 把日本太白粉、在來米粉、木薯粉、澄粉全部倒進一個大盆裡。用打蛋器或筷子,徹底、用力、瘋狂地把它們攪拌均勻!粉類混合不均勻,蒸出來絕對會有粉粒,超噁心(相信我,我吃過教訓)。
- 倒入濃椰漿和鹽。慢慢倒,同時另一隻手要不停攪拌!這時粉漿會變超稠,像漿糊一樣是正常的,別緊張。重點是不能有粉粒結塊!攪到滑順就沒錯。
- 煮糖水 + 混合生熟漿 (讓口感Q彈的秘訣):
- 小鍋子放入細砂糖和清水(或你預留要用來調色的基底水)。開中火煮,輕輕攪拌到糖完全融化。煮滾! 滾到冒大泡泡那種。
- 關鍵動作來了!把滾燙的糖水,像細線一樣緩緩沖入步驟1那盆超濃稠的生粉漿中!同時!另一隻手必須拿著打蛋器或筷子,用最快的速度攪拌! 這步驟叫"沖糊化",滾水會讓部分澱粉瞬間糊化,這是讓九層糕口感軟Q不硬口的秘方。攪拌到融合成一盆帶點流動性的半熟糊狀(像濃稠的卡士達醬)。這就是我們的基礎母漿。放涼備用。九層糕的基礎就在這了。
- 調色分裝 (展現創意的時候):
- 把放涼的基礎母漿,平均倒入幾個小碗或量杯裡(看你計劃做幾種顏色)。我通常做4-5色,層層疊起來也很美。
- 在每個小碗裡,加入你準備好的天然色素汁液(斑蘭汁、火龍果汁、梔子花水、蝶豆花水等),少量多次新增,攪拌均勻到自己喜歡的濃度。想深一點就多加點汁,記得如果汁很濃,原本液體比例的水就要減少哦!九層糕的繽紛色彩就靠這一步了!白色層就用原味母漿,不加色素。
- 蒸製九層糕 (考驗耐心的開始):
- 準備一個耐熱的深模具(玻璃或陶瓷保鮮盒最方便),內壁薄薄刷一層食用油(防沾黏,脫模才不會毀容)。
- 蒸鍋裝足水,大火煮滾。模具放進蒸籠或蒸架。
- 蒸第一層(通常用白色或淺色): 倒入第一份調好色的粉漿(粉漿下鍋前一定要再攪拌一下,澱粉沉底很快),量要平均鋪滿模具底部。蓋上鍋蓋,全程保持大火,蒸約 3-5分鐘,看到表面凝固、不流動、呈現微微透明感即可。
- 時間到!開蓋檢查。重點來了:確認上一層確實完全凝固了,才能倒下一層!如果沒凝固就倒,上下層會混色糊掉,醜到哭(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倒第二層粉漿時動作要輕柔,拿個湯匙背面稍微緩衝一下,別直接沖下去把底層衝破。九層糕的層次分明就靠這一步的耐心。
- 蓋回鍋蓋,繼續大火蒸3-5分鐘(時間看厚度,薄層3分鐘,後面層厚一點可能需要4-5分鐘)。
- 重複以上動作:開蓋檢查凝固 > 輕倒入下一層 > 蓋蓋大火蒸固定時間。直到所有粉漿用完。最後一層蒸的時間要拉長一點,大約 10-15分鐘,確保中心完全熟透。
- 全程大火是關鍵! 火不夠大,蒸氣不足,糕體會水水的,口感爛爛的。中間加水務必加滾水,加冷水鍋內溫度驟降糕就毀了!
- 完全冷卻再脫模 (急不得!):
- 蒸好後,關火。別急著開蓋! 讓它在鍋裡悶個10-15分鐘,適應一下溫度變化,避免劇烈收縮。
- 拿出來放室溫下徹底涼透(至少2-3小時,甚至冷藏過夜更好)。心急脫模?糕體還熱軟時切,保證黏刀又毀容,層次分離給你看!涼透的九層糕會變得更Q更好切。
- 完美脫模切塊:
- 涼透後,用小刀或刮板沿模具內壁劃一圈。倒扣在乾淨的砧板上,輕鬆一拍就下來了(有刷油的話)。用沾了冷開水的利刀(每切一刀就洗一次刀面或沾水),垂直切成你喜歡的大小(長條、方塊、菱形都可)。切面那完美的層次,就是最大的成就感來源!這塊九層糕才算真正完成。
那些沒人告訴你的失敗陷阱與成功秘訣
- 粉漿太稀/太稠? 稠度像濃稠優格或鮮奶油就對了。太稀層次撐不住會塌陷混色,太稠倒下去流不平整,層會很厚很不平均。粉水比例要抓準。
- 層與層分離?黏不住? 最常見三個原因:1. 上一層沒完全凝固就倒下一層(務必確認凝固!)。2. 粉漿倒下去太用力衝破底層(輕柔!用湯匙背緩衝)。3. 蒸氣不足火力不夠(全程大火!)。九層糕要層層相疊不分離,這三點是鐵律。
- 表面坑坑洞洞、不平整? 通常是蒸的時候水蒸氣滴到表面了!蓋子要選拱形的,或包一層乾淨的廚房紙巾吸水氣(別用棉布,會掉毛)。鍋蓋蓋緊也很重要。
- 脫模黏得一塌糊塗? 模具刷油不夠!或者還沒完全冷透就硬脫模。冷透!冷透!冷透!
- 口感太硬像橡皮? 通常是粉的比例不對(在來米粉或木薯粉太多),或者蒸過頭變老了。照我的懶人配方比例比較不會。
- 口感太軟爛、水水的? 火候不足(務必全程大火)、蒸的時間不夠(最後一層尤其重要)、或者水分比例太多。沖糊化步驟沒做好也可能。
- 怎麼儲存? 切好後密封冷藏可以放3天。冷藏後口感會稍微變硬一點點,是正常的。要吃之前稍微回溫一下(別蒸過頭變爛),或直接冰冰涼涼的吃也不錯。不建議冷凍,解凍後口感會變很差。
老實說,外面賣的九層糕有時香得不太自然(香精味很重),或者為了Q彈加了一堆有的沒的。自己做雖然麻煩,但吃起來就是安心。特別是看到家人朋友驚嘆「哇!你自己做的喔?這麼漂亮!」那種虛榮感,再累都值得啦!下次拜拜或聚餐,端出自己親手做的九層糕,絕對是全場焦點。
九層糕 Q &A 快問快答
Q1:做九層糕一定要做滿九層嗎?
當然不是!九層是取其吉祥寓意。實際操作上,做5層、7層甚至11層都可以,看你的模具深度和耐心程度。層數越多,每層就要越薄,蒸的時間累積就更長。我個人覺得7層視覺效果和時間成本最平衡。
Q2:為什麼我蒸出來的九層糕會硬邦邦?
最常見原因有三個:一是粉的比例不對,可能是在來米粉或木薯粉放太多了(它們負責Q彈,但過量就變硬)。二是蒸過頭了,尤其最後一層蒸太久會老化變硬。三是還沒完全涼透就急著切,熱的時候切也會覺得比較硬,涼透會回軟一點點。下次試著嚴格按照配方比例,最後一層蒸15分鐘就好,完全放涼再切看看。
Q3:九層糕冷藏後變硬怎麼辦?
這是正常的物理現象!冷藏後澱粉會老化回生(retrogradation),口感會變得稍微硬實一點,沒有剛出爐那麼軟Q。解決方法很簡單:要吃之前,連同容器(或蓋上保鮮膜)放回溫熱的蒸鍋裡,用「最小火」稍微「回蒸」2-3分鐘,讓它溫熱變軟即可。千萬別大火猛蒸太久,否則會變得太軟爛甚至融化!冰冰的直接吃,其實也有人喜歡那種帶點嚼勁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