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跑遍臺灣大街小巷、聞到香味就走不動路的資深饞蟲,深坑老街這個地方,對我來說簡直是週末解饞的天堂!每次去,那個濃郁的豆腐香啊……(口水快忍不住了)這次我就用我吃遍深坑的經驗,掏心窩子跟大家聊聊那些讓我念念不忘、必須一再回訪的深坑美食!保證都是乾貨,沒有廢話,絕對是你找尋地道好滋味的實用指南。
目錄
為什麼深坑美食這麼有名?關鍵就在那股香!
講到深坑美食,十個人有十一個會立刻想到“豆腐”!深坑的豆腐為啥特別?老饕們都知道,秘訣就在 “深坑水” 和 “木炭燃燒” 這兩個關鍵。深坑當地的水質清冽甘甜(傳聞啦,但口感確實不同),做出來的豆腐本身就帶點獨特的豆香。更絕的是,很多店家堅持用 “傳統木炭” 來燒烤豆腐。木炭燃燒時散發的香氣,會慢慢滲透到豆腐的氣孔裡,那種帶著炭火焦香、外皮微酥、內裡飽含湯汁的獨特風味,是瓦斯爐完全複製不來的靈魂!這股獨特的“深坑味”,就是深坑美食屹立不搖的金字招牌。簡單說,就是 “炭香 + 豆香” 的完美結合,吃過一次就很難忘。
深坑老街必吃美食清單:我的口袋名單大公開!
在深坑泡了這麼多年(主要是吃),踩過雷也挖到寶,下面這10樣深坑美食,是我認為最值得你專程跑一趟的精華。每一家都是我用“胃”投票選出來的真心推薦,當然也有我覺得“嗯…”的地方,我也會老實說!資訊我都儘量更新(2024年初),但出發前還是建議查一下店家最新動態哦。
1. 麻辣臭豆腐鴨血煲
名稱 麻辣臭豆腐鴨血煲 (麻而不燥的代表)
特色與亮點 這個絕對是冬天暖胃、夏天開胃(很奇怪但真的)的神級存在!關鍵在於它的湯頭。很多地方的麻辣湯喝幾口就喉頭燥熱,但深坑幾家老店的湯底,是用 “中藥材” 和 “蔬菜” 長時間熬煮出來的,辣度溫和但香氣非常飽滿,重點是 “麻而不燥,辣而不嗆”,喝完嘴巴不會渴得像沙漠。臭豆腐吸飽了麻辣湯汁,一口咬下去直接在嘴裡爆汁,鴨血則是滑嫩到不行,完全沒有腥味。配料通常還有大腸頭(處理得很乾淨)、金針菇、高麗菜等等,滿滿一鍋超滿足。
推薦理由 如果你愛吃辣又怕死鹹死辣,這款絕對是首選。湯頭層次豐富,食材又新鮮,吃完腸胃不會抗議。
搭配建議 一定要配一碗 白飯!淋上麻辣湯,絕配。或者點個 深坑特有的炭烤豆腐 配著吃,一溼一干,完美。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廟口老店 (深坑街160號附近,廟口正對面那幾家都不錯,可以看哪家人多)
- 價格區間: NT$150 - NT$220 (看大小和配料)
- 必點選單: 麻辣臭豆腐鴨血煲 (可加料:大腸、牛肉片都很棒)
2. 炭烤豆腐 (原味/泡菜/哇沙米)
名稱 炭烤豆腐 (深坑靈魂小吃)
特色與亮點 這個不用多說了吧?來深坑不吃炭烤豆腐,等於沒來過!親眼看著老闆把一塊塊白嫩的豆腐放在炭火上烤,滋滋作響,香氣隨著煙火飄散…表皮烤到金黃微焦,刷上 特製醬料 (通常是醬油膏基底混點糖和香料),最後撒上 花生粉 (靈魂!) 和 香菜。豆腐外酥內嫩,醬汁鹹甜適中,花生粉增添香氣和口感,一口下去,炭火香、豆香、醬香、花生香在嘴裡大融合。變化口味有夾 泡菜 (酸甜解膩) 或塗 哇沙米 (微嗆提神),都值得一試。這就是深坑美食最純粹的代表!
推薦理由 必吃!深坑的象徵。快速、方便、美味,邊走邊吃最對味。最能體現炭火精髓的小吃。
搭配建議 單吃就很棒,配杯 古早味紅茶 或 桂花酸梅湯 更解膩。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幾乎每家都有,但我覺得 大樹下 (深坑街入口附近) 和 王水成 (深坑街中段) 的醬料和火候特別出色。王水成的花生粉給得很大方!
- 價格區間: NT$25 - NT$50 / 串 (看口味和大小)
- 必點選單: 原味炭烤豆腐必試,敢吃辣可試哇沙米。泡菜口味看個人喜好。
3. 豆腐羹
名稱 豆腐羹 (暖心家常味)
特色與亮點 這道看起來樸實無華,卻是考驗店家真功夫的料理。用的是深坑新鮮的 板豆腐 (口感比較紮實),切成小丁,搭配 筍絲、紅蘿蔔絲、黑木耳絲、肉絲 等豐富配料。勾芡恰到好處,不會太稠也不會太稀。湯頭通常是 大骨湯或雞高湯 為底,清甜順口。豆腐吸飽了湯汁的鮮美,每一勺都能吃到豐富的口感。是很有媽媽味道的暖心湯品。有時候也會加入 蛋花 增加滑順感。
推薦理由 適合口味清淡、想吃點熱乎舒服食物的人。老人小孩都適合。在吃了一堆烤物後,來碗羹湯很舒服。
搭配建議 配一碗 滷肉飯 或直接當湯品配其他小吃。也可以點個 燙青菜 平衡一下。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廟口老店 或 大胖活魚平價熱炒(雖然叫活魚,但豆腐羹做得不錯,深坑街100號左右)的版本料多味美。
- 價格區間: NT$60 - NT$90 / 碗
- 必點選單: 豆腐羹(有些店可選加不加香菜或胡椒粉)
4. 深坑豆腐卷
名稱 深坑豆腐卷 (創意點心)
特色與亮點 這是把深坑豆腐玩出新花樣的代表作!通常是用 腐皮 (豆皮) 包裹住 調過味的豆腐泥 (有時會混入蔬菜末如芹菜、紅蘿蔔),有時還會加一點 絞肉 增加口感層次,然後下鍋油炸至金黃酥脆。外皮炸得 卡滋卡滋 超級酥,裡面的豆腐餡卻保持著 軟嫩溼潤 的狀態,豆香濃郁。吃起來有點像高階版的炸春捲,但主角絕對是豆腐。沾點 甜辣醬 或 醬油膏 更提味。
推薦理由 喜歡酥脆口感的人會愛死!創意小吃,將豆腐變身成不同形態的美味點心。當零嘴或配菜都很棒。
搭配建議 配杯清爽的 綠茶 或 酸梅湯 解膩。單吃或當開胃小菜。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金大鼎串烤香豆腐 (深坑街136號) 除了烤豆腐,他們的豆腐卷口碑很好,現點現炸。
- 價格區間: NT$50 - NT$70 / 份 (約2-3卷)
- 必點選單: 豆腐卷(有些店有原味/泡菜味內餡可選)
5. 黑豬肉香腸配糯米腸 (大腸包小腸)
名稱 黑豬肉香腸配糯米腸 (深坑版大腸包小腸)
特色與亮點 大腸包小腸全臺都有,但深坑有些攤家特別標榜使用 “黑豬肉” 製作香腸。黑豬肉的肉質通常更紮實,油脂分佈更均勻,吃起來 肉香更足、更有咬勁,且不油膩。糯米腸也是關鍵,要蒸得軟糯Q彈,米香濃郁。烤得微焦的黑豬肉香腸,搭配蒜片或醃黃瓜片,再塞進剖開的糯米腸裡,一口咬下,炭烤香、肉香、米香、蒜香交織,超滿足!深坑幾個老攤位烤的火候掌握得很好。
推薦理由 紮實的飽足感小吃。黑豬肉香腸確實比一般香腸風味更佳,值得一試。經典的臺式街頭美味。
搭配建議 單吃就很夠味,或者配杯 彈珠汽水 懷舊一下。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在老街中後段,靠近集順廟附近有幾攤,找 人多的、標榜使用黑豬肉 的攤位(例如:廟口旁小黑板寫著“黑豬”的那攤)。
- 價格區間: NT$65 - NT$85 / 份
- 必點選單: 大腸包小腸 (黑豬肉口味)
6. 古早味手工豆花
名稱 古早味手工豆花 (飯後完美句點)
特色與亮點 吃完鹹的辣的油膩的,不來碗甜品收尾怎麼行?深坑有幾家堅持 手工製作 的豆花店,豆花本身的口感是重點!好的手工豆花,質地 超級滑嫩綿密,介於布丁和乳酪之間,用湯匙輕輕一碰就斷開,豆香清新自然,完全沒有豆腥味。糖水通常是 熬煮的蔗糖水 或 黑糖水,甜而不膩。配料也很傳統實在:煮得鬆軟的 花生、Q彈的 粉圓、甜蜜的 紅豆、滑溜的 仙草 都是經典選擇。
推薦理由 清爽解膩的完美Ending。真材實料的手工口感,一吃就知道和工廠貨不同。豆香純粹,糖水甘甜。
搭配建議 夏天可以吃 冰豆花,透心涼;冬天來碗 熱薑汁豆花,暖呼呼。推薦 花生+粉圓 的組合。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深坑廟口老店豆花 (就在廟口旁) 或 大溪芋圓豆花 (深坑街130號左右,雖然叫大溪,但豆花不錯)。
- 價格區間: NT$45 - NT$65 / 碗 (看配料)
- 必點選單: 綜合豆花(可選3-4種料)、薑汁豆花(冬天限定暖心)
7. 桂花酸梅湯
名稱 桂花酸梅湯 (古法釀製消暑聖品)
特色與亮點 穿梭在深坑老街上,經常能看到大桶裝的深色飲料,飄散著獨特的香氣,那就是 古法釀製的酸梅湯!通常是用 烏梅、山楂、甘草、洛神花 等多種草本材料,加上冰糖長時間熬煮,最後撒上 乾燥桂花 增添高雅香氣。喝起來 酸、甜、甘 三種滋味平衡得極好,非常生津止渴。有些店家還會加入 仙楂 增加風味層次。是天然、健康又解膩的絕佳飲品。尤其在夏天,一杯冰鎮的桂花酸梅湯下肚,暑氣全消!
推薦理由 深坑最受歡迎的飲料,吃豆腐餐解膩的最佳搭檔。真材實料熬煮,非化學香料可比。養生又美味。
搭配建議 吃任何鹹食、烤物、麻辣鍋都百搭!尤其是搭配麻辣臭豆腐或炭烤豆腐,簡直是絕配。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陳記豆腐 (深坑街63號) 或 大樹下豆腐 賣的酸梅湯口碑都不錯,都是自家熬煮。
- 價格區間: NT$30 - NT$45 / 杯 (瓶裝會貴些)
- 必點選單: 冰桂花酸梅湯 (必點!)
8. 藥膳豆腐湯
名稱 藥膳豆腐湯 (溫補養生選擇)
特色與亮點 對於喜歡溫和滋補口味的人來說,藥膳豆腐湯是個好選擇。湯底是用 當歸、黃芪、枸杞、紅棗 等溫和中藥材,加上 雞骨或豬大骨 熬煮而成,湯頭清澈但藥膳香氣十足,喝起來甘甜順口,帶點回甘。主角依然是深坑的 板豆腐 ,有時還會加入 杏鮑菇 或 鮮香菇 增加口感。豆腐吸飽了藥膳精華,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特別適合天氣轉涼或女生生理期後想補一下的時候喝(當然男生也可以喝啦!)。
推薦理由 口味獨特,兼具美味與養生概念。不喜歡太重口味或麻辣的人的好選擇。溫暖身心。
搭配建議 可以搭配清淡的 豆腐炒時蔬 或 清蒸臭豆腐 。當作一餐的主湯也很合適。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提供較多熱炒或合菜型別的餐廳通常有,例如 大胖活魚平價熱炒 或 六嬸婆 (深坑街157號) 的藥膳湯底評價不錯。
- 價格區間: NT$100 - NT$180 / 鍋 (份量約2-3人份)
- 必點選單: 藥膳豆腐湯(通常會寫明藥材種類)
9. 深坑肉粽
名稱 深坑肉粽 (在地隱藏版)
特色與亮點 你可能不知道,深坑有幾家專賣肉粽的小店或攤位,做的粽子相當有水平!深坑肉粽的特色在於 糯米炒得香Q入味,餡料通常給得很大方,經典的 五花肉 滷得油亮軟爛、入口即化, 鹹蛋黃 沙沙香濃, 香菇 厚實多汁, 花生 或 栗子 增添口感,有時還會有 蝦米或乾貝 提鮮。粽葉香氣充分滲透到米粒中(這點很重要!)。跟南部粽水煮的軟糯口感不同,深坑粽偏向 北部粽 的做法,米粒粒粒分明但又不失黏性,吃起來比較有嚼感。有些店家甚至會加入 豆腐丁 增添豆香,算是隱藏版的深坑美食融合。
推薦理由 用料實在,味道傳統,是正餐的好選擇(尤其端午節前後很熱鬧)。喜歡北部粽口感的人會愛。隱藏版的美味。
搭配建議 配一碗 豆腐羹 或 味噌湯 就很完美。單吃也很棒。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需要稍微找一下, 集順廟 附近有時會有老攤,或詢問在地人推薦(例如老街中段巷子裡的 無名粽攤 ,下午才開)。知名的 王水成 有時節限定粽子。
- 價格區間: NT$50 - NT$80 / 顆 (看大小和用料)
- 必點選單: 傳統香菇蛋黃肉粽
10. 豆腐冰淇淋
名稱 豆腐冰淇淋 (創意甜品新體驗)
特色與亮點 這是近年來興起的創意深坑美食!把深坑的豆腐做成冰淇淋,聽起來有點怪,但意外地好吃!通常是用 豆漿 或 豆腐本身 作為基底,減少牛奶的比例,再加入適當的糖和乳化劑製成。吃起來口感 非常綿密滑順,介於雪酪和冰淇淋之間。味道上保留了 清新的豆香,甜度通常不會太高(這點很棒!),吃起來非常清爽無負擔。口味可能有 原味豆漿、黑芝麻豆腐、抹茶豆腐 等變化。是炎熱夏天逛老街時的新選擇。
推薦理由 清爽不膩,豆香特別,適合喜歡嚐鮮和怕甜膩的人。炎炎夏日的救星。證明了豆腐的無限可能。
搭配建議 單吃就很棒,或者淋上一點點 黑糖蜜 。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深坑芋圓豆花店 (深坑街130號左右) 或 老街入口處 有時會有行動冰淇淋車販售。
- 價格區間: NT$60 - NT$90 / 球 (或杯裝)
- 必點選單: 原味豆漿冰淇淋、黑芝麻豆腐冰淇淋
深坑美食店家快速指南 & 預算
為了讓你的深坑美食之旅更有效率,我把上面提到的重點店家整理在這:
下表是深坑美食店家推薦與價格參考
推薦美食 | 推薦店家 | 地址範圍/位置 | 價格區間 (NT$) | 必點專案 |
---|---|---|---|---|
麻辣臭豆腐鴨血煲 | 廟口老店 | 深坑街160號附近 (廟口正對面) | $150 - $220 | 麻辣臭豆腐鴨血煲 (可加大腸/牛肉) |
炭烤豆腐 | 大樹下 / 王水成 | 深坑街入口附近 (大樹下) / 深坑街中段 (王水成) | $25 - $50 / 串 | 原味、哇沙米口味 |
豆腐羹 | 廟口老店 / 大胖活魚 | 廟口附近 / 深坑街約100號 | $60 - $90 / 碗 | 豆腐羹 |
豆腐卷 | 金大鼎串烤香豆腐 | 深坑街136號 | $50 - $70 / 份 | 炸豆腐卷 (原味/泡菜) |
黑豬肉香腸糯米腸 | 廟口附近攤位 | 集順廟附近 (找標榜"黑豬"的攤) | $65 - $85 / 份 | 大腸包小腸 (黑豬肉) |
古早味手工豆花 | 深坑廟口老店豆花 / 大溪芋圓豆花 | 廟口旁 / 深坑街130號左右 | $45 - $65 / 碗 | 綜合豆花、薑汁豆花 (冬) |
桂花酸梅湯 | 陳記豆腐 / 大樹下 | 深坑街63號 / 深坑街入口附近 | $30 - $45 / 杯 | 冰桂花酸梅湯 |
藥膳豆腐湯 | 大胖活魚 / 六嬸婆 | 深坑街約100號 / 深坑街157號 | $100 - $180 / 鍋 | 藥膳豆腐湯 |
深坑肉粽 | 集順廟附近無名攤 / 王水成 | 集順廟周邊巷弄 / 王水成店面 | $50 - $80 / 顆 | 傳統香菇蛋黃肉粽 |
豆腐冰淇淋 | 深坑芋圓豆花店 | 深坑街130號左右 | $60 - $90 / 球(杯) | 原味豆漿、黑芝麻豆腐冰淇淋 |
(注:店家營業時間與價格可能變動,建議出發前確認最新資訊)
我的私房路線建議 & 真心話時間
如果你問我該怎麼吃遍這些深坑美食?我的建議是:
- 下午出發: 避開中午可怕的觀光人潮(尤其週末),下午3-4點左右到,人潮稍微散去,店家也都有開。
- 先吃鹹的: 從入口開始,看到炭烤豆腐攤(大樹下)先買一串 原味炭烤豆腐 邊走邊吃,墊墊胃也喚醒味蕾。
- 找家店坐下來: 走到中段,選一家有賣 麻辣臭豆腐鴨血煲 或 藥膳豆腐湯 的店(如廟口老店或大胖活魚),坐下來好好吃個“主餐”。這時候點碗 豆腐羹 配著吃。
- 小吃穿插: 吃飽主餐,繼續逛。看到 豆腐卷 (金大鼎) 買一份分食嚐嚐。聞到 黑豬肉香腸 香就買一份大腸包小腸。覺得渴了來杯 桂花酸梅湯 (陳記或大樹下)。
- 甜品收尾: 走到集順廟附近,找 手工豆花店 坐下來吃碗冰冰涼涼的 綜合豆花 (廟口豆花或大溪芋圓)。如果看到 豆腐冰淇淋 也可以試試看!
- 打包帶走: 臨走前,如果還有肚子或想帶回家,可以買幾串 炭烤豆腐 或 深坑肉粽 (如果季節對或有賣)。
真心話時間:
- 深坑老街週末 人真的爆炸多!要有心理準備,走路會有點擠,熱門店家要排隊。想安靜點? 平日去 !體驗感好非常多。
- 價格 老實說,觀光區嘛,不算特別便宜,但東西有特色,我覺得值得(比起某些純坑觀光客的地方好多了)。
- 口味這回事很主觀!我覺得好吃的,你可能覺得普通。我推薦的至少是我覺得水準之上、有特色的。如果遇到不合胃口的店,別灰心,換一家試試! 深坑美食 的選擇很多元。
- 有些店家的 服務 嘛… 嗯,你知道的,老店有時候比較隨性(或者說比較酷?),別期望有五星級微笑服務,東西好吃比較重要啦!
- 我最怕的是 味精下手太重 的店家!吃完狂喝水那種。上面推薦的幾家,至少我吃完沒有特別口渴的感覺(個人體質有差,僅供參考)。
深坑美食 Q&A
最後,整理幾個常被朋友問到的問題:
Q1: 去深坑老街吃東西,交通方便嗎?停車位好找嗎?
老實說,開車去深坑老街,停車位是最大挑戰! 老街本身路很小,根本沒路邊停車格。最近的公有停車場是 “深坑立體停車場” (在北深路三段上,離老街入口步行約5-8分鐘),但假日 中午過後幾乎是一位難求,排隊等車位要等很久。其他私人收費停車場散落周邊,收費不一(假日NT$100-200/次很常見)。強烈建議:
- 平日前往:停車壓力小很多。
- 早點到:最好11點前抵達立體停車場,比較有空位。
- 利用大眾運輸:
- 捷運 木柵站 或 動物園站 轉乘 公車:660、666、679、795、819 等路線都有到“深坑老街”或“深坑”站。
- 欣欣客運 北碇線:從臺北公保大樓出發。
- 搭公車真的省去找車位的時間和精神!
Q2: 深坑老街除了吃豆腐,還有什麼好玩的嗎?
嗯… 深坑老街主要還是以 “吃” 為核心啦!不過吃飽後可以稍微走走:
- 集順廟 (保儀尊王廟): 老街的核心,是當地信仰中心,可以進去感受一下氛圍,建築也值得一看。廟前廣場常有活動。
- 逛逛特色小店: 老街上有一些賣 古早味零食 (例如麥芽糖餅、鹹酸甜)、手工藝品、懷舊童玩 的小店,可以逛逛買點伴手禮。
- 看老建築: 仔細看兩旁,還保留著一些 紅磚拱廊 和 傳統閩南式建築 的痕跡(雖然很多店面都現代化了)。
主要目的還是品嚐深坑美食,觀光的部分算是附加的。
Q3: 聽說深坑有家“豆腐名店”很有名,真的值得排隊嗎?
你指的應該是 “王水成” 吧?它在深坑確實非常有名,分店多,媒體曝光度高。我的看法是:
- 優點: 產品線很廣,從炭烤豆腐、豆腐料理(紅燒、清蒸、麻辣)、豆腐羹、到各種熱炒甚至伴手禮(豆腐乳)都有。品質有一定水準,口味大眾化(接受度高),店內環境相對比較現代舒適(跟一些老店比)。
- 缺點: 名氣大到 假日排隊排翻天!價格在深坑算 偏高 一點。口味上,我個人覺得 “穩定但少了點驚豔” ,炭火香似乎沒有某些老攤那麼強烈(可能因為量太大?)。服務速度在人多時會比較慢。
- 值不值得排? 如果你是 第一次來 深坑,想 一次嚐遍 多種豆腐料理,且 不介意排隊和稍高的價格 ,王水成是個方便安全的選擇。但如果你 不想排隊 、想體驗 更傳統炭火風味 或追求 CP值 ,我會建議去我前面提到的其他 廟口老店、大樹下、金大鼎或者陳記 等,分散吃不同家的強項小吃,更能感受多元的深坑美食精髓!深坑好吃的不只王水成一家啦!
呼~~ 寫到這裡,我又想去深坑了!(摸肚子)希望這篇嘔心瀝血(主要是口水)整理出來的 深坑美食 終極指南,能幫你吃得開心、玩得順心。記住,帶著 空空的胃 和 輕鬆的心情 去就對了!深坑老街的味道,等你親自來發掘!下次說不定會在豆腐攤前遇到你哦!開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