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洞灣岬步道:步道攻略、安全指南與周邊景點懶人包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身為一個在台灣南北穿梭超過十五年的旅癡,看過無數的山海美景,說真的,東北角總是能帶給我新的驚喜。這次要分享的,是龍洞灣岬步道。這個名字你可能聽過,也可能在網路上看過幾張照片,但我敢說,沒有親自走過,很難體會它那種粗獷又細膩的魔力。相信我,這條步道絕不只是“另一條海邊步道”而已。

交通&停車:找車位也是種修行

開車去東北角,尤其是週末假日,停車場永遠是第一個考驗。要去龍洞灣岬步道,最直接的目標是和美國小附近的停車場。沒錯,就是那間面對大海的超夢幻小學!導航設「和美國小」準沒錯。

  • 大眾運輸: 說實話,搭公車確實有點挑戰性。你可以搭基隆客運791(國家新城-福隆)、856(瑞芳-福隆)或是台灣好行黃金福隆線,在「和美國小」站下車。下車後,往鼻頭角方向(學校大門的左邊)沿著濱海公路走一小段,看到「龍洞灣岬步道」的指標(通常在一個大轉彎處)就對了。公車班次不算密集,出發前務必查好時刻表,免得在站牌望穿秋水。
  • 自行開車: 國道1號或3號接62快速道路(萬瑞快速道路),往瑞濱方向下交流道,接台2線(濱海公路)往宜蘭方向開。過了龍洞隧道後,注意右手邊的和美國小,停車場就在學校對面。
  • 停車實況:
    • 和美國小停車場: 這是最近的選擇,也是最小的!週末假日非常非常難停,常常早上九點多就滿了。而且停車格數量真的不多。
    • 路邊白線: 濱海公路旁有些路段劃有白線可以停車,但請務必注意安全,確認是合法停車區域,別妨礙交通。從停車處走到步道入口可能還需要5-15分鐘不等。
    • 龍洞公園/遊艇港停車場: 這個停車場比較大(但人也超多!),位於步道另一端(西靈巖寺附近)。如果你打算走完全程O型,從這邊出發也可以,但步道起點就沒那麼明顯(靠近遊艇港浮動碼頭)。真心建議: 想輕鬆點,一定要早到! 最好八點半前抵達和美國小停車場,不然找車位找到懷疑人生是家常便飯。我第一次去就繞了快半小時,最後停得老遠。

步道介紹:山海劇場的VIP席位

龍洞灣岬步道的精髓,就在於它像一條巨龍的脊樑,盤踞在突出的海岬之上,將龍洞灣(南口海洋公園、遊艇港)和龍洞灣岬(鼻頭角方向)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這條步道的前身其實是做軍事用途的,所以部分路面是堅硬的混凝土,走起來穩固,但就是少了點泥土的柔軟感(個人偏好啦)。

步道全長不長,但幾乎沒有遮蔽,完完全全暴露在陽光和海風之下。想像一下,左邊是深藍色、層次分明的大海,海浪拍打著下方巨大的四稜砂岩峭壁,形成獨特的豆腐岩、蜂窩岩景觀;右邊則是綠意盎然的山坡。步道最高點的觀景台,就是360度無敵海景的VIP席。站在那裡,看著漁船點點,遠眺鼻頭角、三貂角,甚至龜山島在天氣好時也能隱約相見,那種開闊感,真的會讓人忘掉所有煩惱。龍洞灣岬步道最讓我著迷的,就是這種剛柔並濟的對比——堅硬陡峭的岩壁,遇上無垠溫柔的海洋。記得帶廣角鏡頭,這裡隨便拍都是明信片等級!

龍洞灣岬步道 vs. 附近熱門步道簡要比較
特色項目 龍洞灣岬步道 鼻頭角步道 南雅奇岩步道
景觀重點 壯闊海岬、
龍洞灣全景
四稜砂岩地質
燈塔、
海蝕平台、
稜線草原
密集海蝕奇岩
(如霜淇淋岩)
步行時間 約40-60分鐘 約60-90分鐘 約20-30分鐘
遮蔽程度 幾乎無遮蔽
(夏日需嚴防曬)
部分路段有樹蔭 全程無遮蔽
擁擠程度 週末人潮多 極度熱門
常需排隊
相對較少人潮
地質特色 巨型海蝕崖
清晰層理
多樣海蝕地貌、
蕈狀岩
節理風化奇景
最為集中

步道資訊:行前必看懶人包

走過這麼多步道,行前搞清楚細節絕對能提升體驗。以下是龍洞灣岬步道的實用資訊:

  • 營業時間: 這條步道是24小時開放的!沒錯,你沒看錯。沒大門,沒人收票,理論上任何時間都能走。但強烈不建議夜間或天候不佳時前往。光線不足、路面濕滑(即使鋪水泥也很滑!)、風勢強勁都非常危險。賞景、安全、拍照的最佳時段還是白天,特別是清晨傍晚光線柔和時最迷人。颱風天或豪雨後絕對不要去!
  • 步行時間: 步道全長其實只有約1.7公里左右(單程)。如果從和美國小端入口走到最裡面的涼亭觀景台再折返,腳程快的大約40分鐘可以完成(不含長時間停留拍照)。但這條路的美,會讓你忍不住一直停下來。我這種愛拍照的,加上在涼亭吹風看海放空,輕輕鬆鬆就能待上2個小時。如果體力好,想從和美國小端走到西靈巖寺端(或反方向),全程大約3公里多,連走帶玩抓個2小時比較充裕。
  • 步道長度: 前面提了,主線約1.7公里(單程)。完整連接兩端(和美國小停車場 西靈巖寺/龍洞遊艇港)的O型路線大約3.5公里。但請注意,靠近西靈巖寺那端的階梯較陡較多,從和美國小端出發相對平緩好走(只有一開始一小段階梯)。
  • 步道難度: 官方或一般網站多標示為「低-中」難度。我個人覺得對平常有在活動的人來說,確實算簡單。路面以水泥步道為主,寬敞好走(但略硬,走久腳底會痛),起伏不大,只有幾處短階梯。但!這條步道的挑戰不在體力,在於:
    • 幾乎無遮蔭: 夏天來走,簡直像在鐵板上煎肉!防曬(帽子、袖套、太陽眼鏡、高係數防曬乳)和充足飲水是保命符。我曾經在盛夏中午走過一次,只帶一小瓶水,走到觀景台時簡直覺得自己要蒸發了,頭昏眼花,那次教訓超深刻。
    • 風勢強勁: 尤其是高點觀景台區域,海風常常又大又猛,帽子要戴穩,小東西要抓好(我的面紙曾經直接被吹飛到海裡…)。秋冬風更大,保暖外套不可少。
    • 路面濕滑: 即使是大晴天,海風帶來的濕氣或夜間露水也可能讓水泥路面,特別是某些金屬階梯,變得非常滑。穿一雙抓地力好的鞋子超級重要!別穿拖鞋或涼鞋,摔一跤可不是鬧著玩的。
  • 步道類型: 這是一條以觀賞壯闊海蝕地質與海岬風光為主的景觀型步道。步道設計初衷是為了安全地引導遊客欣賞這片世界級的地質景觀。龍洞灣岬步道本身並非深入叢林的生態步道,沿途植物多是低矮的濱海灌叢(如林投樹、草海桐),生態觀察不是亮點,無敵海景才是王道!
  • 是否申請: 完全免費!完全不用申請! 這就是它方便又吸引人的地方。隨時想來(當然要考量天氣和安全),開車或搭車到附近,走過去就對了。

路線資訊:怎麼走最順?老鳥經驗談

  • 經典精華路線(推薦給多數人):和美國小停車場出發 → 過馬路後沿著指標,先經過一小段上坡階梯 → 接上平緩寬敞的水泥主步道 → 一路向前,欣賞右側龍洞灣、左側龍洞岬海景 → 抵達最裡面的木造涼亭觀景台(絕佳拍照點、休息點) → 原路折返。這條路線最輕鬆、最安全、景觀也最集中。時間抓1.5小時(含拍照休息)很充裕。這也是我第一次走龍洞灣岬步道的路線,輕鬆愉快。
  • O型環狀路線(適合體力較好者): 選擇一:和美國小端進 → 走到涼亭觀景台 → 繼續往前下切陡峭階梯(往西靈巖寺方向) → 抵達龍洞遊艇港或西靈巖寺旁 → 沿濱海公路走回和美國小停車場(約需20-30分鐘,需注意公路車多且快,行走危險!)。選擇二:從龍洞遊艇港/西靈巖寺端陡上階梯 → 到涼亭觀景台 → 再走平緩步道至和美國小端 → 沿公路走回起點(同樣有公路行走風險)。這個O型路線能看更多角度,但公路段是最大缺點,危險且無景觀。除非有人接駁,否則我個人不太推薦單純為了走環狀而走。那陡峭階梯段對膝蓋也是負擔。
  • 順遊延伸路線: 體力時間都充裕?可以結合附近的鼻頭角步道(開車約5-10分鐘)變成一日山海行程。或者,如果你是潛水愛好者,走完龍洞灣岬步道欣賞完壯麗海崖後,直接到龍洞灣海洋公園(南口)或遊艇港(西岸)去浮潛、潛水,親身體驗這片清澈海域!這附近可是台灣岸潛的聖地。

附近景點:延伸你的東北角小旅行

龍洞灣岬步道本身夠精彩,但時間允許的話,東北角還有太多值得探索的地方。附近景點介紹如下:

鼻頭角步道

  • 介紹: 這絕對是東北角的明星步道!燈塔、海蝕平台、稜線上的草原步道(台版萬里長城),景觀變化豐富多元。但名氣太大,週末假日人潮爆炸多是致命傷。
  • 地址: 新北市瑞芳區鼻頭路。
  • 交通: 開車從龍洞灣岬步道過去約5-10分鐘車程,有鼻頭角停車場(一樣一位難求)。公車791、856可到「鼻頭角」站。
  • 營業時間: 燈塔內部不開放參觀,步道區域原則上24小時開放,但強烈建議白天行走。注意:部分路段(如燈塔支線)有時會因落石封閉,行前最好查詢一下。

龍洞灣海洋公園(龍洞南口公園)

  • 介紹: 龍洞灣由兩大地標守護:東岸是我們走的龍洞岬,西岸則是著名的龍洞灣海洋公園(俗稱龍洞南口公園)。這裡是浮潛、潛水和游泳的絕佳地點!擁有天然的灣澳地形,海水相對平靜清澈,水下生態豐富(夏天熱門到像下水餃)。公園內設有更衣室、沖洗間(需付費)、簡單餐飲和浮潛裝備租借,非常方便。想親水別錯過。
  • 地址: 新北市貢寮區龍洞街。
  • 交通: 位於龍洞灣岬步道西靈巖寺端附近(即龍洞遊艇港旁),開車從步道另一端過來很快。公車791、856可到「龍洞南口」站。
  • 營業時間: 原則上全年開放,但水上活動受海況影響大。夏季(約5-10月)較適合下水。公園本身無夜間照明。

南雅奇岩

  • 介紹: 就在濱海公路旁(82.5K處),是東北角最經典、最集中的海蝕奇岩觀賞點。最著名的就是那根「霜淇淋岩」!步道極短,幾乎是下車就能看到滿滿的地質奇觀:蜂窩岩、豆腐岩、節理交錯形成的各種奇特造型岩石。很適合快速停留打卡,或是對地質有興趣的朋友細看。比起需要走一段路的龍洞灣岬步道,這裡堪稱「懶人版地質教室」。
  • 地址: 新北市瑞芳區濱海公路82.5公里處(無明確地址)。
  • 交通: 開車沿台2線往北(往瑞芳方向)過龍洞隧道後不久在左手邊。有小型停車區(車位很少)。公車791、856可到「南雅」站,下車即是。
  • 營業時間: 24小時開放,路邊景點。

注意事項:安全愉快玩透透的關鍵

走了這麼多年,總結一些真心重要的提醒,讓你的龍洞灣岬步道之旅更安全順心:

  1. 防曬!防曬!防曬! 這點強調一百遍都不夠。帽子(要有繫繩,不然風大會吹走)、太陽眼鏡、透氣防曬外套或袖套、高係數防曬乳(臉、脖子、手腳都要抹),缺一不可。別像我上次偷懶只擦臉,結果脖子後方曬到脫皮,痛了一個禮拜!
  2. 帶足飲水! 步道沿途完全沒有任何補給點!夏天走一趟的耗水量超乎你想像。建議至少帶1000-1500cc的水。輕微脫水中暑在這種無遮蔭環境下很容易發生。
  3. 穿對鞋子: 雖然是水泥步道,但請務必穿抓地力好包覆性佳的運動鞋或登山鞋。絕對不要穿拖鞋、涼鞋或皮鞋。那些金屬階梯和可能濕滑的水泥面是潛在陷阱。摔跤受傷的例子真的聽過不少。
  4. 留意風勢: 高點風勢經常強勁,務必抓穩帽子、手機、相機等小物。秋冬或鋒面來時風更大,建議帶防風外套。強風時在觀景台邊緣拍照要特別小心站穩。
  5. 保護環境: 自己的垃圾自己帶走!這片美景需要大家共同維護。請勿攀折花木,更不要在岩石上刻字(看到那些刻字真的很心痛!)。也請降低音量,尊重其他遊客享受自然的寧靜。
  6. 嚴禁跨越欄杆/警戒線: 步道邊緣就是數十公尺高的懸崖峭壁!為了拍照或探險而跨越警戒線是極度危險的行為,每年都有憾事發生。請絕對遵守規定,在安全範圍內欣賞風景。美景再美,生命更可貴。
  7. 注意落石: 尤其在颱風、豪雨過後或風勢強勁時,要特別注意峭壁上方是否有鬆動石塊。雖然步道主線相對安全,但隨時保持警覺是好的。
  8. 攜帶簡易藥品: 簡單的創可貼、消毒藥水、防蚊液(雖然步道上蚊蟲不多,但停車場或路邊可能有)帶著備用。怕曬傷的可以帶點蘆薈膠。

龍洞灣岬步道裝備檢查清單

類別 必備物品 建議物品 可考慮物品
穿著 透氣長袖上衣/防曬外套
舒適長褲
抓地力強運動鞋/登山鞋
遮陽帽(有繫繩)
快乾排汗衣物
防風外套(秋冬/風大時)
替換衣物(若計劃玩水)
防護 高係數防曬乳(SPF50+)
太陽眼鏡
個人藥品(如暈車藥、常用藥)
防蚊液(停車場用)
手套(怕曬或扶欄杆用)
登山杖(膝蓋不好者)
補給 充足飲水(至少1000c.c./人)
行動糧(小餅乾、糖果、能量棒)
簡單午餐(飯糰、三明治) 保冷袋/冰塊(夏日)
其他 手機(滿電)
行動電源
小背包
環保袋(裝垃圾)
相機/GoPro
望遠鏡
輕便雨衣/雨傘
濕紙巾
小毛巾(擦汗)
薄坐墊(休息用)

Q&A:老旅人快速解惑

Q:龍洞灣岬步道適合帶長輩或小朋友去嗎?
A: 如果選擇從和美國小端走經典精華路線(到涼亭折返),且長輩或小孩體力尚可、不怕曬,是OK的。路面平緩好走,慢慢走沒問題。但務必做好萬全防曬、帶夠水、避開正午烈日(早上或傍晚最佳)。嬰兒推車不建議,因為一開始有階梯。若從西靈巖寺端上,階梯多且陡,就不太適合了。

Q:這條步道需要門票嗎?停車要收費嗎?
A: 步道本身完全免費! 停車部分,和美國小停車場、龍洞公園/遊艇港停車場目前都是免費的(但未來是否收費不確定,以現場公告為主)。免費是優點,但車位難求就是代價啦!

Q:颱風過後多久可以去走龍洞灣岬步道?
A: 強烈建議多等幾天! 颱風或豪雨容易造成邊坡土石鬆動、步道濕滑或有落石風險。即使雨停了,建議至少等個3天以上,甚至一週,確認天氣穩定、相關單位未封閉步道後再前往。安全絕對是第一考量。

走一趟龍洞灣岬步道,對我來說,每次都能重新感受到台灣海岸線的壯麗與生命力。站在那海岬之巔,看著腳下歷經千萬年雕琢的岩層,面對無垠的太平洋,吹著帶點鹹味的海風,所有都市裡的紛擾好像都被吹散了。這條步道的美,在於它的直接與純粹——沒有太多人工裝飾,就是大自然最原始的力量展現。雖然停車讓人頭痛、夏日曬到懷疑人生,但那份開闊與震撼,絕對值得你親自來體會一次。記得,做好準備,尊重自然,安全第一。 找個好天氣,踏上龍洞灣岬步道,感受東北角最令人屏息的山海魅力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