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把「吃」當作人生志業的台中人,我必須說,內新市場真的是被嚴重低估的美食寶藏庫!每次走進那條飄著油蔥香、蒸氣繚繞的巷弄,我的胃就自動切換成戰鬥模式。今天就帶大家深入這個在地人才懂的灶咖,從怎麼停車、何時衝刺,到壓箱底的10攤必吃清單,通通不藏私大公開!別再只會去觀光夜市人擠人啦,內新市場的樸實好味才是王道。
目錄
交通&停車場:早起的鳥兒有車位停
講到去內新市場,第一個頭痛的就是停車!相信我,這邊的車位競爭激烈程度,堪比百貨公司週年慶。市場本身沒有專屬停車場,主要得靠路邊停車格。德芳路一段和內新街周邊是熱區,但早上九點後幾乎一位難求(過來人的血淚教訓😭)。
我的獨門攻略是什麼?當早鳥! 真心不騙,想吃好料又想輕鬆停車,請在早上8點前抵達戰場。我都習慣停德芳路一段上的收費停車格(通常是$20/小時),或者膽子大一點、技術好一點的,可以鑽進內新市場後方的小巷弄找找看(但要注意別擋到住家出入哦)。搭公車的話,統聯客運59路在「內新市場站」下車最方便,就在市場口,連走路都省了。
📍 內新市場停車重點筆記:
停車方式 位置 費用 推薦時段 備註 路邊收費停車格 德芳路一段、內新街兩側 $20/小時 早上8點前 黃金時段,九點後幾乎滿位! 周邊小巷弄 市場後方住宅區巷弄 免費 看運氣 注意勿擋路口、住家出入口,風險自負 公車 統聯客運59路「內新市場站」 依里程計費 全天 下車即達市場正門口,最輕鬆
營業時間:抓對時間才不會撲空
啊,說到內新市場的營業時間,這可是有大學問的!這裡不是24小時的超市,大部分的「神級攤販」都是跟著傳統市場的節奏走。簡單粗暴的結論就是:要吃趁早,別太晚來!
- 熱門熟食攤、早餐類(我的主攻目標): 火力全開的時間是 早上6:00到中午12:00左右。相信我,那些厲害的包子饅頭、古早味麵店、炸物攤,過了中午,剩下的選擇就真的很有限了,好料常常被掃光(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 生鮮蔬果、肉品海鮮攤: 大約從 清晨5:00就陸續開張,通常會賣到下午1:00或2:00。想買新鮮的魚貨青菜,早上來絕對沒錯。
- 部分固定店面(小吃店、雜貨店): 可能有自己的營業時間,有些會開到下午甚至晚上,但內新市場最精華的「市場感」和隱藏版攤車美食,還是集中在上午時段。
真心話時間: 我曾經不信邪下午兩點跑去,想撿個便宜,結果整條街冷清到像換了個地方,想吃的攤子全收了,只能含淚啃便利商店飯糰… 記住!早起的吃貨才有美食吃! 週一大部分攤商也會休息,別白跑一趟哦!

美食推薦:10間內行人必吃的內新市場神攤
好啦,重頭戲來了!以下這10攤,是我用無數個早晨(和腰間肉)親自認證過,內新市場裡不吃會後悔的經典。每一攤都附上實戰資訊和我的真心話點評!
1. 阿婆古早味碗粿
- 介紹: 市場裡的老字號!攤位不起眼,但那個飄出來的米香和油蔥味騙不了人。純米磨漿蒸製,口感紮實綿密,淋上特調鹹醬油膏和蒜泥,再撒點菜脯... 啊嘶!是道地南部口味。阿婆手腳超俐落。
- 地址: 內新市場中段,靠近肉攤區轉角(認明紅色小攤車)。
- 營業時間: 06:00 - 12:00 (賣完提早收,週一休)。
- 價位: 碗粿 $35/個。
我的點評: 米香真的很足!醬油膏鹹甜度剛好,菜脯是點睛之筆。喜歡紮實口感碗粿的人會愛。缺點是位置有點難找第一次,而且只賣碗粿跟味噌湯,選擇少但專精。
2. 發財車無名爆汁鮮肉包
- 介紹: 一台藍色小發財車,永遠在排隊!老闆夫妻動作飛快,現包現蒸。包子皮是老麵發酵,帶點咬勁。內餡是紮實的豬後腿肉混合新鮮蔥花,咬下去湯汁真的會噴出來,小心燙!肉鮮味美不油膩。
- 地址: 內新市場入口(德芳路一段這邊),郵局斜對面。
- 營業時間: 06:30 - 11:30 (週日公休,週一市場休通常也不開)。
- 價位: 鮮肉包 $20/個,高麗菜包 $18/個,饅頭 $15/個。
我的點評: 湯汁真的多到誇張! 肉鮮蔥香平衡得超好,完全不油膩。皮是老麵的微Q感,超愛。缺點是永遠要排隊,而且只開上午,想吃真的要早起。高麗菜包也好吃,清甜。

3. 內新市場筒仔米糕之王
- 介紹: 沒有顯眼招牌,但蒸籠疊得老高就是了!米糕用傳統小鐵筒蒸,糯米Q彈不軟爛,鋪著肥瘦適中的滷肉片、香菇和一顆鹹蛋黃。重點是淋上那不死鹹、帶點甜味的獨門醬汁,再撒點香菜,絕配!油飯也很受歡迎。
- 地址: 市場中段,靠近水果攤集中區。
- 營業時間: 06:00 - 13:00 (賣完為止,週一休)。
- 價位: 筒仔米糕 $45/份,油飯(小) $40 / (大) $60。
我的點評: 米粒粒分明又吸附醬香,滷肉入口即化,鹹蛋黃加分!整體口味偏傳統北部味(醬汁帶甜)。份量紮實,一個當早餐很有飽足感。建議早點去,鹹蛋黃有時會缺貨。
4. 老攤現炸雙胞胎&甜甜圈
- 介紹: 油鍋永遠滾燙!看著白白胖胖的麵糰下鍋,膨脹成金黃色的雙胞胎和甜甜圈,畫面超療癒。雙胞胎外層沾滿砂糖,酥脆卡滋響;甜甜圈則是鬆軟帶點嚼勁,灑上細砂糖或奶粉的都有人愛。都是當天現做,冷掉也好吃。
- 地址: 內新市場靠近後段出口處(往東榮路方向)。
- 營業時間: 07:00 - 13:00 (通常週一休,隨市場)。
- 價位: 雙胞胎 $20/個,甜甜圈 $15/個,芝麻球 $15/個。
我的點評: 剛起鍋熱騰騰的最好吃!雙胞胎的脆砂糖外殼配上軟Q麵體,罪惡但滿足。甜甜圈很古早味,簡單的麵香和糖粉就很棒。偶爾油溫控制不穩會有點過焦,但瑕不掩瑜。買回家配咖啡超讚。

5. 阿桑ㄟ傳統手工粉粿&愛玉
- 介紹: 夏日救星!阿桑每天手工熬煮的黃梔子粉粿,顏色天然金黃,口感超級Q彈滑嫩,完全沒有怪味。愛玉也是手洗的,看得到細細的籽。可以選純粉粿/愛玉,或綜合,糖水是熬煮的蔗糖香,不死甜。加檸檬汁更清爽。
- 地址: 市場中段,通常在賣粿類、熟食區附近流動(認阿桑的藍色大桶子)。
- 營業時間: 大約09:00 - 賣完 (通常下午1-2點前,天氣熱賣更快,週一通常不賣)。
- 價位: 粉粿/愛玉冰 (小) $35 / (大) $50。
我的點評: 粉粿的Q度真的沒話說,咬下去會回彈!糖水甜度剛好,很解膩消暑。缺點是阿桑位置不太固定,有時要找一下,而且太晚去容易賣完。真材實料,比很多甜品店好吃又便宜。
6. 隱藏版巷仔內陽春麵
- 介紹: 開在市場邊陲小巷裡的家庭式麵店,沒招牌,內行人才知道。湯頭是用大骨和蔬菜熬的,清澈卻很有滋味。陽春麵的麵條細軟但不爛,拌著豬油、油蔥和一點點肉燥,簡單經典。小菜滷得透,特別是海帶和豆干。
- 地址: 內新市場側邊小巷弄內(從市場內往東榮路方向走,第一個小路口右轉進去約20公尺)。
- 營業時間: 07:00 - 14:00 (週一休)。
- 價位: 陽春麵 (乾/湯) $40,餛飩湯 $45,各式小菜 $20-$40。
我的點評: 這家是我私心最愛!看起來平凡無奇,但豬油和油蔥的香氣拌著軟Q的細麵,就是小時候的味道。湯頭清爽不死鹹。小菜便宜好吃。缺點是環境很家庭式(簡單說就是舊舊的),座位少,夏天沒冷氣比較熱。

7. 真材實料綜合羹專賣
- 介紹: 料多到快滿出來的羹湯!有肉羹、魷魚羹、蝦仁羹可以單選或綜合。羹湯勾芡適中,湯頭鮮甜帶點柴魚香。肉羹是整條赤肉裹薄漿,口感紮實;魷魚脆口;蝦仁新鮮。可以加麵、米粉或冬粉,變成飽足的一餐。烏醋和胡椒粉自己加。
- 地址: 內新市場主通道中段,鄰近熟食區。
- 營業時間: 07:30 - 13:30 (週一休)。
- 價位: 綜合羹 (湯) $65,羹麵/羹米粉/羹冬粉 $75。
我的點評: 料真的給得很大方!愛吃料的人會很滿足。湯頭是傳統甜味,柴魚味明顯。肉羹口感不錯。缺點是價位在市場裡稍高一點點,而且有時候魷魚會煮得稍硬。整體口味偏南部甜。
8. 三十年老攤油飯炒麵
- 介紹: 從媽媽時代就開攤的老字號。除了好吃的筒仔米糕,他們的炒麵更是隱藏版美食!傳統黃油麵拌上香噴噴的肉燥,不會太油膩,還會附一小片醃黃瓜解膩。油飯也是粒粒分明,料多實在。很多人會來包便當。
- 地址: 市場後段,靠近東榮路出口附近(固定攤位)。
- 營業時間: 06:00 - 13:00 (週一休)。
- 價位: 炒麵 (小) $35 / (大) $50,筒仔米糕 $40,油飯秤重約$50/份。
我的點評: 炒麵的肉燥鹹香夠味,麵條軟硬適中,搭配脆脆的醃黃瓜很加分,是簡單好吃的古早味。油飯也不錯。CP值高,當早餐或午餐都很合適。就是環境比較傳統市場,沒什麼座位。

9. 古早味手工現烤蛋糕
- 介紹: 遠遠就聞到濃濃的蛋糕香!老闆現場將蛋糊倒入長型烤模,烤好一大塊再切塊賣。有原味、起司、巧克力等口味。蛋糕體濕潤綿密,組織細緻,蛋香濃郁。沒有過多添加,吃得到單純的美好。常常一出爐就被掃光。
- 地址: 內新市場主通道,靠近前段(德芳路入口進來不遠)。
- 營業時間: 08:00 - 賣完 (通常中午前,週一不定休,最好早上去)。
- 價位: 原味蛋糕 $100/條 (約可切6塊),起司/巧克力 $120/條。
我的點評: 濕潤度和蛋香真的沒話說! 熱熱吃邊邊有點微脆,超讚。口感細緻綿密,不會乾噎。買回家當點心或隔天早餐都很棒。缺點是出爐時間不一定,太晚去可能只剩零星口味或賣完。原味最經典。
10. 每日限量手工水餃&餛飩
- 介紹: 攤位前總擺滿一盤盤當天現包的生水餃和餛飩。水餃是高麗菜豬肉或韭菜豬肉口味,皮Q餡紮實飽滿,調味適中。餛飩小巧玲瓏,皮薄餡鮮,很適合煮湯。可以外帶生食回家自己煮,非常方便。阿姨們手都沒停過。
- 地址: 內新市場生鮮區附近(通常在賣豬肉攤的旁邊或對面)。
- 營業時間: 07:00 - 12:30 (賣完為止,週一通常不賣)。
- 價位: 水餃 $70/盒 (約20顆),生餛飩 $60/盒 (約30顆)。
我的點評: 水餃內餡飽滿高麗菜脆、肉鮮,自己煮比很多冷凍水餃好吃太多了!餛飩皮薄餡香,煮湯加點紫菜芹菜就很讚。缺點是純手工,價格比冷凍的貴一些,而且太晚去常買不到想要的數量或口味(高麗菜最搶手)。但為了新鮮好味,值得!
🏆 內新市場美食人氣排行榜 (個人不負責任版)
- 發財車無名爆汁鮮肉包 - 湯汁爆表的邪惡存在,排隊也甘願!
- 阿婆古早味碗粿 - 米香濃郁、醬油膏畫龍點睛的傳統好味。
- 隱藏版巷仔內陽春麵 - 簡單卻深得人心的豬油拌麵古早味。
- 老攤現炸雙胞胎&甜甜圈 - 現炸的卡滋脆糖外殼與鬆軟麵體,療癒系點心。
- 內新市場筒仔米糕之王 - 米Q料足,鹹蛋黃是靈魂。
- 真材實料綜合羹專賣 - 料多滿碗,魷魚脆肉羹紮實。
- 阿桑ㄟ傳統手工粉粿&愛玉 - 純手工Q彈,夏日消暑首選。
- 三十年老攤油飯炒麵 - 肉燥香氣逼人的古早味炒麵。
- 古早味手工現烤蛋糕 - 濕潤綿密,濃郁蛋香的現烤誘惑。
- 每日限量手工水餃&餛飩 - 新鮮現包,家庭冰箱必備良品。
總結:為什麼我愛死內新市場?
寫到這裡口水都快流滿鍵盤了... 說真的,比起那些觀光化的夜市,我更愛像內新市場這樣的地方。它沒有華麗的裝潢,甚至有點凌亂擁擠,但這裡的空氣中飄散的都是真實的生活氣息和傳承下來的古早手藝。每一攤能生存下來的老店,靠的都是硬底子的真功夫和街坊鄰居幾十年的口碑。在這邊吃東西,你不只是在填飽肚子,更像是在參與一場在地人的日常儀式。
當然啦,內新市場也不是完美的。環境確實比較傳統,停車永遠是場硬仗,有些攤位只收現金,熱門商品晚來絕對吃不到... 但這些「不方便」,反而成了它獨特魅力的一部分。那種「早起挖到寶」的成就感,那種跟老闆阿婆閒聊兩句的溫暖,那種咬下一口食物、舌尖瞬間回到小時候的感動... 這些都是冷冰冰的連鎖店或網路訂餐永遠無法給你的。
下次來台中,別再只衝逢甲、一中街了。早點起床,鑽進內新市場的巷弄裡,用你的鼻子和眼睛去探險吧!保證你會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口袋名單,然後像我一樣,一試成主顧,深深愛上這個充滿生命力的美食寶庫。記得帶夠現金、穿好走的鞋,還有最重要的 —— 帶上一個飢腸轆轆的胃!
Q&A:內新市場快問快答
- Q1: 內新市場週一有營業嗎?
A: 大部分的生鮮攤販和熟食攤週一都休息! 市場整體很冷清,只有少數固定店面可能開。強烈建議避開週一去。
- Q2: 內新市場裡面有地方坐著吃東西嗎?
A: 大部分熟食攤都沒有專屬座位區! 僅有極少數店面(如巷仔內陽春麵、綜合羹)有簡單的幾張桌椅。建議買了之後市場邊找地方站著吃,或帶回家/車上享用。這也是傳統市場的特色。
- Q3: 推薦第一次去內新市場的人必吃哪三樣?
A: 我的私心推薦:發財車爆汁鮮肉包(感受湯汁噴發的震撼)、阿婆古早味碗粿(體驗最傳統的米食風味)、老攤現炸雙胞胎(現炸的酥脆卡滋感)。這三樣最能代表內新市場的經典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