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茜功效:營養寶庫、食用禁忌與聰明食用秘訣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每次我走進菜市場,那股熟悉的、帶著泥土氣息又無比清新的香味總會先鑽進鼻子 - 是芫茜!我家餐桌上幾乎離不開它,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一盤涼拌豆腐皮、甚至簡單的醬油拌飯,撒上那一把翠綠的芫茜末,整道菜的“精氣神”就完全不一樣了。你知道嗎?這種讓人又愛又恨的獨特香氣,其實隱藏著不少對身體有益的成分,也就是我們今天要重點探討的芫茜功效

以前我也以為芫茜就是個提味點綴的角色,直到有次胃不太舒服,家裡長輩讓我嚼幾根新鮮芫茜,說能幫助消化。半信半疑試了試,嘿,那股子悶脹感還真緩解了不少!這讓我開始好奇,這小小的葉子到底藏著什麼魔法?查了資料才發現,關於芫茜功效的研究還真不少,它可不僅僅是調味那麼簡單。

  • 強大的抗氧化衛士: 芫茜裡富含的抗氧化劑,像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這些拗口的名字你不用記,但它們對付我們體內那些搗亂的“自由基”特別有一手。自由基你知道吧?就是導致我們身體老化、甚至可能誘發一些慢性病的壞分子。芫茜裡的這些天然抗氧化劑就像是身體的清道夫,芫茜功效在這方面表現挺亮眼的,能幫助保護我們的細胞少受點損傷。每次切完芫茜,手指上殘留的清香味久久不散,我就想,這活力四射的植物能量可真不是蓋的。
  • 消化系統的好幫手: 這點我親身經歷最有發言權!芫茜那股獨特的香味,來自它含有的揮發油,比如芳樟醇(Linalool)和香葉醇(Geraniol)。這些傢伙不僅能刺激唾液分泌(想想是不是聞到香菜味就容易流口水?),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得更順暢。有時候聚餐吃多了油膩的,來點涼拌菜裡多放些芫茜,或者喝點加了大量芫茜的湯,感覺腸胃負擔就沒那麼重了。這也是我覺得最實在的芫茜功效之一。不過老實說,如果你本身腸胃就比較敏感脆弱,一下子吃太多生芫茜可能會有點刺激感,這點後面禁忌部分會再提到。
  • 天然的“排毒”小能手? 這點在食療領域討論蠻多的。一些研究指出芫茜中的某些化合物可能有助於結合體內的重金屬(比如鉛、汞等),並促進其排出。這也是“芫茜功效”常常被提及的排毒作用的理論基礎。但必須說句實在話,想單靠吃芫茜就解決嚴重的重金屬汙染問題,那絕對是天方夜譚!它頂多算是在日常飲食中提供一點點輔助的支援作用,絕對不能替代專業醫療手段。平常多吃點,當作日常保健的一部分倒是不錯。
  • 潛在的消炎作用: 身體內部的慢性炎症被很多專家認為是多種疾病的根源。芫茜中含有的多種活性成分被發現具有一定的抗炎特性。雖然這不是讓你吃完立刻消炎止痛,但長期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這類富含天然抗炎物質的食材(芫茜絕對是其中之一),對於維護身體的健康平衡狀態是有益處的。這算是更深一層、需要長期積累的芫茜功效
  • 對心血管的友好: 有些初步研究(主要是動物實驗和體外實驗)顯示,芫茜提取物可能有助於調節血脂(比如降低壞的膽固醇LDL)、輕微輔助降低血壓。背後的機制可能跟它的抗氧化、抗炎特性有關。當然,這離“芫茜能治心臟病”還差十萬八千里,千萬別誤解!只能說,把它納入對心臟有益的飲食模式(比如地中海飲食)中,是錦上添花。芫茜功效在心血管保健方面,算是個積極的小夥伴。

我發現不同吃法,好像能帶出芫茜不同的芫茜功效側重點,做了個小總結:

食用方式 主要功效側重點 吃貨點評
新鮮生吃 (涼拌、蘸醬、湯麵撒上) 抗氧化、助消化、清新口氣效果最直接。 揮發油和活性酶保留最完整。 香氣最奔放!吃越南粉、牛肉湯麵必備,瞬間提鮮。就是有些人受不了那味兒...
快速焯水/短時間烹煮 消化促進作用依然良好,抗氧化成分部分保留。 適合腸胃較敏感又想獲得助消化益處的人。 燙一下辛辣刺激感降低不少,更容易接受,拌豆腐或炒菜都不錯。
長時間燉煮 (湯類) 部分抗氧化成分溶於湯中,助消化作用相對溫和。 香氣融入湯底,風味獨特。 喝湯時能攝取到溶於水的營養素,暖暖的很舒服。但香氣沒那麼衝了。
曬乾/磨粉 (香料) 香氣和部分抗氧化成分濃縮保留。 方便儲存使用,但生食帶來的助消化效果基本消失。 燉肉滷味撒一點很方便,是另一種風味,適合囤貨。

(注:以上比較是基於一般烹飪條件下的趨勢分析,實際效果會因品種、新鮮度、烹飪溫度時間等有差異。)

所以你看,想最大化芫茜功效,生吃新鮮的是首選,特別是看重它助消化和抗氧化的朋友。像我腸胃還行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在湯麵滾燙時撒上一大把生的!那香氣直衝天靈蓋!不過要是怕生冷刺激,稍微燙個幾秒也能獲得大部分好處,味道也更溫和。

綠寶石的營養寶庫:芫茜不只是香氣擔當

光有功效還不夠,咱們吃貨也得關心它到底給我們身體補充了啥好東西對吧?別小看這一把綠葉子,營養密度挺高的!

  • 維生素C小炸彈: 想不到吧?芫茜的維生素C含量相當可觀!比很多常見水果蔬菜都要高。維C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說了吧?增強免疫力、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對面板好哦)、幫助鐵吸收(對女生尤其重要)、本身也是強力抗氧化劑。一大把芫茜撒下去,不知不覺就補充了不少維C,這是芫茜功效很重要的營養基礎。
  • 維生素K的優質來源: 這個維生素平時不太起眼,但對血液凝固和骨骼健康至關重要。芫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吃一盤涼拌芫茜皮蛋豆腐,維K攝入量就很可觀了(對於服用抗凝血藥物如華法林的人要特別注意,後面禁忌會講)。
  • β-胡蘿蔔素(維生素A原): 芫茜那漂亮的深綠色,就暗示了它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這東西在體內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對維持視力健康(特別是夜間視力)、面板黏膜健康、免疫功能都很重要。芫茜功效裡的護眼作用,一部分就來自這裡。
  • 礦物質也不缺席:
    • 鉀: 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血壓和體液平衡,對抗鈉(鹽)過多帶來的負面影響。現代人普遍吃太鹹,多吃點富含鉀的蔬菜(比如芫茜)有好處。
    • 鈣 & 鎂: 雖然含量不如牛奶、深綠色葉菜(如菠菜),但也是不錯的植物性鈣、鎂來源,對骨骼健康和肌肉神經功能有輔助作用。
    • 鐵: 存在於芫茜中的是非血紅素鐵(植物性鐵),吸收率比不上動物肝臟、紅肉裡的鐵。不過!維C能大大促進這種鐵的吸收 - 巧了不是,芫茜本身維C就高!所以涼拌芫茜或者吃含芫茜的菜餚時搭配點維C豐富的食物(比如擠點檸檬汁),對補鐵有加成作用。這也是芫茜功效裡容易被忽視的營養協同效應。
  • 膳食纖維: 雖然量不算特別巨大,但芫茜能提供一些柔軟的膳食纖維,對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腸道菌群健康也有微小的貢獻。
我的小發現: 我發現不同品種的芫茜,香氣濃淡差異很大,本地小農種的細葉芫茜(臺灣俗稱“本土香菜”)香氣通常更濃郁霸道,而超市常見的大葉品種(多進口)味道則相對溫和一些。我個人偏愛本地細葉的,覺得風味更足,做蘸醬尤其出色!

為了讓這些營養更直觀,我做了個常見的份量對比表(顏色代表含量高低趨勢):

營養成分 (每100克新鮮芫茜估算值) 含量 對比參照物 (每100克) 營養意義 在芫茜功效中的角色
維生素C ≈ 133 mg 橙子:≈ 53 mg 抗氧化、免疫支援、膠原合成、助鐵吸收 核心!抗氧化主力,支撐多種芫茜功效
維生素K ≈ 310 µg 菠菜:≈ 483 µg 凝血、骨骼健康 重要貢獻者
β-胡蘿蔔素 (維A原) ≈ 3930 µg 胡蘿蔔:≈ 8285 µg 視力、面板黏膜健康、免疫功能 重要貢獻者
≈ 554 mg 香蕉:≈ 358 mg 維持血壓、體液平衡、肌肉神經功能 重要貢獻者 (尤其控鹽時)
葉酸 ≈ 115 µg 西蘭花:≈ 63 µg DNA合成、細胞分裂、孕婦關鍵營養素 良好來源
≈ 138 mg 牛奶:≈ 113 mg (每100ml) 骨骼牙齒健康、神經傳導、肌肉收縮 植物性補充來源
≈ 45 mg 菠菜:≈ 79 mg 參與300多種酶反應、神經肌肉、骨骼健康 植物性補充來源
≈ 6.2 mg 豬肝:≈ 22.6 mg 造血、氧氣運輸 植物性來源 (需維C幫助吸收)
膳食纖維 ≈ 2.8 g 蘋果 (帶皮):≈ 2.4 g 促進腸道蠕動、益生元作用 輔助貢獻

(資料來源:主要參考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庫標準參考值,為常見估算範圍,實際值因品種、土壤、新鮮度差異較大。顏色示意:深綠>綠>淺綠,表示相對含量趨勢。)

看到沒?小小一把芫茜,維生素C的含量居然是橙子的兩倍多!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別喜歡在做菜最後撒上它,不僅提香,還能順手補充點寶貴營養素,把芫茜功效最大化。不過得提醒一句,這些資料是實驗室測量的平均值,實際吃進去多少,還得看你能吃多少量以及新鮮度。像我這樣酷愛芫茜的,一頓飯幹掉一小把(大概20-30克)完全不是問題!

不是人人都愛它:芫茜的食用禁忌與注意事項

好啦,把芫茜誇得像朵花,但咱也得實事求是,它真不是人見人愛的“萬人迷”,甚至有些人吃了會有麻煩。這部分很重要,特別是關係到芫茜功效能否安全有效地發揮。

  • 基因決定的“厭惡” - 肥皂味族群: 這點必須先說!世界上有相當一部分人(比例還不低),一聞到或吃到芫茜就覺得像在啃肥皂、臭蟲或者金屬!這真不是他們挑食或者矯情,是寫在基因裡的!科學家發現,這部分人群的某些嗅覺受體基因(比如OR6A2)對芫茜中的醛類化合物(主要是(E)-2-癸烯醛)特別敏感,直接把這種香味解讀成了難以忍受的怪味。如果你或者你朋友是這類人,那真是沒辦法強求他們欣賞芫茜功效了,尊重他們的感受吧!我自己雖然愛死這味道,但完全理解他們的痛苦。這種厭惡是生理性的,不是說“多吃幾次就習慣了”那麼簡單。
  • 腎臟病患者需謹慎(特別是生食大量): 芫茜含有一定量的鉀。對於腎功能正常的人來說,多吃富含鉀的食物通常是有益的(尤其對抗高鈉飲食)。但是!對於腎臟功能已經受損、特別是需要嚴格限制鉀攝入的腎友來說,大量食用芫茜(尤其喝濃縮的芫茜汁)可能會導致體內鉀離子蓄積,引發高血鉀症,這可是非常危險的情況,可能影響心臟功能。所以,腎友能不能吃芫茜、吃多少,務必嚴格遵循醫生或營養師的個性化指導! 別自己亂試,把好好的芫茜功效變成負擔。我家鄰居阿姨就是腎不好,她每次看我買一大把芫茜都只能羨慕地說“真香啊,可惜我不敢多吃”。這裡敲黑板強調!
  • 服用抗凝血藥物(如華法林 Warfarin)者注意維生素K: 前面提到芫茜富含維生素K,而維生素K是促進血液凝固的關鍵因子。華法林這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恰恰是拮抗維生素K,以此來達到抗凝血效果。因此,服用華法林的患者需要保持飲食中維生素K攝入量的相對穩定,不能今天完全不吃,明天又突然大量吃富含維K的食物(比如一頓幹掉一大盆涼拌芫茜)。劇烈的維生素K攝入波動會影響藥物效果,可能導致藥效不足(血栓風險)或過強(出血風險)。不是說完全不能吃,而是要維持每次吃的量相對固定,並告知醫生你的飲食習慣,方便醫生監測凝血功能(INR值)來調整藥量。 別讓追求芫茜功效干擾了重要的藥物治療。
  • 光敏感性問題(較罕見,但需留意): 芫茜中含有少量的呋喃香豆素類物質(Furanocoumarins),這類物質在少數特別敏感的人群中,如果大量攝入後再暴露在強烈紫外線下,可能會增加面板對光的敏感性,引發光毒性反應(類似曬傷或起疹子)。這種情況比較罕見,通常需要攝入量非常大(比如喝大量濃縮芫茜汁)且日曬強烈才可能發生。日常烹飪食用量基本不用擔心,但如果你打算用芫茜做特殊食療(比如天天喝超濃芫茜汁)且本身面板非常敏感,或者有光過敏史,可以留意一下,食用後注意防曬。普通吃幾根完全不用焦慮。
  • 腸胃敏感者的顧慮: 芫茜的揮發油和纖維素,對健康腸胃是促進動力,但對於正處於胃炎、胃潰瘍發作期,或者患有腸易激綜合徵(IBS)且對FODMAPs(某些可發酵碳水化合物)敏感的人來說,生吃大量芫茜可能會刺激腸胃粘膜,引起或加重腹脹、腹痛、腹瀉等不適。這類朋友建議:
    • 少量食用,觀察自身反應。
    • 將芫茜快速焯水(燙幾秒即可)後再涼拌或使用,能減輕刺激性但保留大部分風味和營養素。
    • 在菜餚煮熟後再加入芫茜,避免長時間燉煮破壞香氣。
    • 完全避開發作期。芫茜功效再好,也得肚子舒服為前提嘛!

我的真心話: 老實講,我雖然愛芫茜,但也必須承認,第一次生嚼一大口時,那股子強烈的“青草+香料”混合氣息直衝腦門,確實有點“上頭”,甚至有點微小的辛辣刺激感。絕不是所有人都能第一時間接受的!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小朋友不喜歡。但隨著年齡增長(或者被美食誘惑多了),很多人就會慢慢愛上甚至迷戀上這種獨特風味,體會到芫茜功效和美味的雙重滿足。

吃得巧勝過吃得多:解鎖芫茜功效的最佳食用之道

知道了芫茜的好和禁忌,最後當然要落到“怎麼吃”這個吃貨最關心的問題上!怎麼才能既享受美味,又把芫茜功效發揮得更好呢?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和小技巧:

  • 首選新鮮貨! 這是鐵律!蔫黃的、葉子發黑、莖軟綿綿甚至爛掉的芫茜,不僅香氣盡失、口感糟糕,營養價值(特別是嬌氣的維C)也大打折扣,更別提什麼芫茜功效了。挑選秘訣:
    • 看: 葉子鮮綠、挺括不發蔫,莖稈飽滿硬挺、根部切口新鮮(如果是帶根的)。
    • 聞: 湊近聞,應該有濃郁、清新、獨特的香氣,沒有怪味、水臭味(泡水過久爛掉的味道)。
    • 摸: 葉子摸起來結實不黏膩。那些軟趴趴、溼漉漉的千萬別買!
  • 儲存有妙招: 芫茜嬌嫩,買回來很快會脫水打蔫。我的方法超簡單:
  •  
    1. 不洗! 買回來千萬別急著洗,潮溼會加速腐爛。
    2. 廚房紙巾大法: 用微溼(擰到不滴水)的廚房紙巾鬆鬆地包裹住根部或整把芫茜。
    3. 裝袋冷藏: 放入保鮮袋或保鮮盒,留點透氣口(袋口別封死),冰箱冷藏。這樣儲存,放個5-7天通常沒問題,拿出來依然鮮綠挺拔!比直接插水裡或裸放冰箱效果好太多。新鮮度是保證芫茜功效的基礎。
  • 清洗要徹底: 怕農藥殘留?怕泥沙?清洗很關鍵:
    • 食用前摘去枯黃壞葉。
    • 大盆浸泡法: 在大盆清水裡(可加一小勺食用小蘇打粉幫助溶解農殘),把芫茜連根(如果帶根)或連莖浸泡10-15分鐘,讓髒東西沉澱。
    • 流水沖洗: 把整株(別拆散!)放在水龍頭下用細細的流水沖洗,特別是根部、莖葉交接處容易藏泥沙的地方,用手指輕輕搓洗。千萬別用大水嘩嘩衝,會把嬌嫩的葉子衝爛!
    • 甩幹/晾乾: 洗乾淨後,用力甩幹水分(像甩雨傘那樣),或者用蔬菜脫水器甩幾下,再鋪開在乾淨的布或廚房紙巾上稍微晾乾表面水分。溼噠噠的香菜切起來難受,也容易變質、沖淡風味。
  • 關鍵:烹飪時機決定風味與功效!
    • 生食為王: 想最大化保留揮發油(助消化)和熱敏感營養素(如維C),生吃是首選! 涼拌、蘸醬(如越南魚露蘸汁)、湯品(牛肉湯、酸辣湯)起鍋後撒上、麵條米粉出鍋前鋪上... 高溫會無情地摧毀那股子清新奔放的香氣和部分營養(維C損失可達50%以上!)。想想看,一碗熱騰騰的湯,最後撒上生芫茜,那瞬間蒸騰起來的香氣,才是靈魂所在!這才是體現芫茜功效精髓的吃法。
    • 短時快炒/焯水: 如果要用於熱炒(比如香菜炒肉絲)或覺得生吃太刺激,可以採用快炒(最後下鍋,翻幾下就出鍋)或快速焯水(滾水裡燙5-10秒立刻撈出沖涼)的方式。這樣能去除部分生味和潛在刺激,保留較多綠色和部分營養,香氣雖不及生食濃烈但也足夠。適合想獲得溫和版芫茜功效的朋友。
    • 燉煮取其味: 長時間燉煮(煲湯、滷味)會讓芫茜的香氣大部分融入湯水或滷汁中,葉子本身會變得軟爛甚至發黃。此時食用的主要是溶於湯水中的營養素(如鉀、部分抗氧化物質)和風味物質,葉片本身的風味和口感就犧牲了。老火湯裡撈出來的芫茜,說實話我自己也不太愛吃,味道口感都變了。芫茜功效中的助消化作用在這種吃法下就比較弱了。
    • 乾燥/磨粉: 曬乾的芫茜或磨成的香菜粉,方便儲存,香氣比較集中(但不同於鮮品的清新,更偏向溫暖木質調),適合用於香料調配(如中東綜合香料Za’atar)、醃肉、燉煮時加入。它保留了部分抗氧化成分,但生食帶來的助消化等直接芫茜功效基本消失。優點是隨時能用,適合囤貨備用。
  • 大膽嘗試,玩轉搭配! 芫茜是百搭天王:
    • 提鮮點睛: 湯品(牛肉湯、羊肉湯、丸子湯)、麵食(湯麵、拌麵)、粥品出鍋前撒一大把。
    • 涼拌靈魂: 涼拌豆腐(皮蛋豆腐!)、涼拌黃瓜、涼拌海帶絲、涼拌雞絲,絕對不能少!
    • 蘸醬精髓: 越南料理的魚露蘸水(Nước chấm)、泰式海鮮醬,大量香菜碎是標配。
    • 炒菜添香: 香菜炒牛肉、香菜炒羊肉末、香菜炒豆皮,快炒出鍋,香氣撲鼻。
    • 飲品新寵: 試試看!打果汁(蘋果+鳳梨+少量香菜)、思慕雪(Smoothie)、甚至某些雞尾酒(莫吉托變種?),加點香菜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清新層次(先從少量試起!)。
    • 根莖也別浪費! 泰國菜、越南菜裡經常用芫茜根(洗刷乾淨)來搗碎做咖哩醬或湯底,香味更濃郁醇厚,有獨特的魅力。下次買帶根的芫茜,不妨試試看!

為了讓讓大家更有動力嘗試不同的芫茜料理,我這個吃貨憑著個人喜好(和吃過的經驗),斗膽整理一個“臺式風味芫茜料理心動排行榜”(純主觀!歡迎討論!):

  1. 冠軍:熱騰騰紅燒牛肉麵/清燉牛肉湯上的那一把生芫茜 - 這簡直是臺灣靈魂!滾燙的湯激發出芫茜最奔放的香氣,與牛肉湯的醇厚完美交融,缺了這一把,感覺碗都空了半邊!芫茜功效與美味在此刻達到巔峰。
  2. 亞軍:涼拌皮蛋豆腐 - 冰涼滑嫩的豆腐+獨特風味的皮蛋+鹹香醬汁,頂上鋪滿細碎的芫茜和柴魚片,清爽開胃,夏日夜市的經典!簡單卻最能體現芫茜的清新。
  3. 季軍:香菜炒羊肉末 - 羊肉的微羶被芫茜的霸氣香氣完美壓制,大火快炒,羊肉末焦香,芫茜還是半生狀態,香氣四溢,超下飯!快手家常菜的典範。
  4. 殿軍:蚵仔麵線裡的那抹綠 - 濃稠滑順的面線羹配上鮮蚵、大腸,最後撒上芫茜末和蒜泥,增加清新風味,解膩提神,畫龍點睛。
  5. 第五名:豬血湯裡的香菜伴侶 - 熱乎乎的豬血湯,加入酸菜、韭菜段,最後撒上大量芫茜,湯頭的鮮美與芫茜的香氣相互激發,是很多人的早餐暖心選擇。
  6. 特別推薦:自制芫茜蘸醬 - 蒜末+辣椒+醬油+糖+醋+冷開水+巨量切碎的芫茜!蘸白切肉、水餃、燙青菜都絕了!萬能百搭,體驗最純粹的芫茜風味和芫茜功效

我的私藏小技巧: 我特別喜歡在做蘸醬時,只用芫茜的葉子和最嫩的上端莖部,切得細細的。老一點的粗莖呢?別扔!洗乾淨,用刀背輕輕拍裂(釋放香氣),煮湯(比如簡單的蛋花湯、紫菜湯)時丟進去一起煮幾分鐘,起鍋前撈掉,你會發現平凡的湯裡多了一層若有似無的高階清香!一點不浪費。

Q & A 時間:解答你對芫茜功效的常見疑問

最後,我想大家可能還會有一些關於芫茜功效的具體疑問,挑三個最常見的簡單回答一下:

  • Q:吃芫茜真的能解毒(重金屬)嗎?
    A: 只能說芫茜中的某些成分在實驗室研究中顯示出一定的結合重金屬並促進排出的潛力(主要是動物實驗和體外細胞實驗)。但是!指望靠吃芫茜來治療重金屬中毒或者顯著“解毒”,是非常不現實且危險的。它最多隻能作為健康均衡飲食中的一小部分,提供一些潛在的、微弱的輔助性益處(Antioxidant & Chelating Potential)。面對重金屬汙染問題,尋求專業醫療幫助才是唯一正確途徑。別把芫茜功效神化啦!
  • Q:聽說芫茜殺精?男生不能多吃?
    A: 這個說法流傳已久,主要是基於一些非常早期的動物實驗(用極高劑量的芫茜提取物或精油餵食大鼠,觀察到精子數量減少)。但是!這些實驗的劑量遠遠超出人類正常飲食可能攝入的量(你可能一天吃幾公斤芫茜都達不到那個濃度)。目前沒有可靠的人類研究證據證明日常飲食中食用芫茜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適量食用芫茜對男性健康是安全的,無需恐慌。把它當作普通蔬菜香料就好,不必過度聯想。
  • Q:芫茜根比葉子更有營養、功效更強嗎?
    A: 芫茜根和葉子的營養成分和風味物質構成確實有所不同。
    • 根部: 通常含有更高濃度的某些揮發油成分,香味更濃郁、更偏向木質調、泥土調(這也是為什麼適合搗碎做湯底或咖哩醬)。可能含有一些獨特的化合物(研究相對葉子少)。
    • 葉子(莖葉): 則是我們攝入維生素(尤其是維C、維K、維A原)、礦物質和常見抗氧化物質(如槲皮素)的主要部分,也是我們最常食用的、感受最明顯風味的部位。
    很難簡單說誰的功效“更強”。它們各有特點和用途。在日常飲食中,葉子(莖葉)是我們獲取芫茜功效相關營養素(維C、抗氧化劑等)的主要來源。根部則提供了獨特的風味維度。兩者都是寶藏,看你怎麼用!下次看到帶根的芫茜,不妨葉子和根都利用起來吧!

好啦,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把我肚子裡關於芫茜尤其是芫茜功效的墨水都倒得差不多了。希望你讀起來不會覺得太累,反而像和一個同樣熱愛美食的朋友在廚房裡邊忙活邊聊天。芫茜這東西,愛它的人視若珍寶,恨它的人退避三舍,但無論如何,瞭解它的益處、禁忌和最佳吃法,對我們安排健康飲食總是有幫助的。芫茜功效確實值得探索,但記住,沒有一種食物是萬能的,均衡多樣才是王道!下次在市場看到那一把把鮮綠的芫茜,你會不會也忍不住想帶一把回家試試呢?至少我現在是迫不及待想去切點芫茜拌豆腐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