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在臺南土生土長、把吃當成人生必修課的老饕,我必須說,家裡櫥櫃永遠少不了幾綑「關廟麵」。這種陽光曬出來的麵條,那股獨特的麥香和咬勁,真的不是普通麵條比得上的!但是吼... 我以前老是煮不好,不是太軟爛就是中間還有點硬硬的(俗稱麵心沒透),浪費了這麼好的麵條,實在很罪過!後來死纏爛打請教了開麵店三十年的阿伯,加上自己不斷實驗,總算摸透了讓關廟麵展現完美姿態的關鍵。今天,就把我這幾年摔壞幾十鍋湯(開玩笑的啦)才學到的 「關廟麵煮法」 精華,通通分享給大家!絕對讓你煮出來的麵條,根根分明、Q彈帶勁,吸飽湯汁又不失口感!
目錄
煮好關廟麵的靈魂:挑對麵條是第一步!
拜託!別以為掛著「關廟麵」三個字的都一樣!我踩過太多雷了。好的關廟麵,講究的是「日曬風乾」。你想想,臺南那熱情的太陽,把麵條的水分慢慢逼出來,留下的就是濃縮的麥香和更紮實的結構,這才是它能久煮不爛、越煮越香的關鍵。現在很多都用機器烘乾,速度快是快,但那個香氣、那個口感,真的差一大截!
- 顏色: 天然日曬的,顏色不會死白,會有點淡淡米黃或淺褐色,那是陽光親吻過的痕跡。
- 質地: 摸起來乾燥、硬挺,不會軟趴趴的。折斷時聲音要清脆!
- 成分: 越單純越好!最好就只有「麵粉、水、鹽」。有些新增一堆看不懂的東西,煮出來口感就是怪怪的。
- 粗細: 關廟麵有粗有細,我覺得寬版(大概像陽春麵那種寬度)最能展現咬勁,細的比較適合做羹湯類。看你想怎麼吃囉!
備齊這些小傢伙,煮麵更輕鬆!
想煮好一碗麵,光有好麵條還不夠,傢伙也得齊全。這些都是我廚房必備的「關廟麵煮法」好幫手:
- 深鍋: 水量要足!麵條下水才不會擠在一起,黏鍋底。我習慣用至少4公升的大鍋。
- 長筷子或煮麵杓: 麵條一丟下去,要立刻溫柔地攪散它們,別讓它們相親相愛黏在一塊。
- 計時器: 這個超重要!別靠感覺,尤其新手。 關廟麵煮法 的精準時間是關鍵。
- 濾網或大漏杓: 撈麵用。
- 冷開水一大盆 (或冰塊水): 讓煮好的麵條「驚醒」一下,停止加熱,保持Q彈度。
- 一點點油 (橄欖油或香油都可): 怕麵條黏在一起時,拌一點點就好,別太多會油膩。

重頭戲來了!圖解「關廟麵煮法」完美步驟 (附時間秘笈)
好啦好啦,我知道大家最想看這個!我失敗無數次後,整理出這個 「關廟麵煮法」 的黃金流程,照著做,成功率99%!
1. 滾水!滾水!滾水!
重要的事吼,要講三遍!水一定要煮到「大滾」!看到鍋底咕嚕咕嚕冒大泡泡那種。水要多!水量至少要麵條體積的5倍以上。水不夠?麵條下去溫度馬上降,容易煮糊,口感也會粉粉的。阿伯說:「水寬,麵心才透。」信阿伯得永生!
2. 「下麵」的藝術:讓麵條跳舞!
水大滾後,把麵條「分散」地撒入鍋中。千萬別整坨丟進去!立刻用長筷子或煮麵杓,溫柔但快速地從鍋底往上拌開,讓每根麵條都泡到水,開始跳舞。這步驟是防止沾黏的黃金三秒鐘!錯過就難救了。
3. 關鍵計時:決定Q彈度的黃金時間!
麵條全部散開後,蓋上鍋蓋,等 「水再次滾起」 ,這很重要!水再次大滾(看到泡泡衝上來)的那一刻,立刻開始計時!這才是 「關廟麵煮法」 真正烹煮的起始點。
煮多久?看這裡!我做了個實驗表格給你參考:
| 麵條粗細型別 | 從水再次滾起開始計時 | 喜歡的口感 | 適合料理方式 |
|---|---|---|---|
| 細麵 (類似龍鬚麵) | 5 - 6 分鐘 | 比較軟一點 | 湯麵、羹麵 |
| 中寬麵 (主流尺寸) | 7 - 8 分鐘 | 標準Q彈帶勁 (我最愛!) | 乾拌麵、炒麵、湯麵 |
| 寬版 (類似陽春麵寬) | 8 - 9 分鐘 | 更有咬勁 | 乾拌麵、紅油炒手麵 |
| 特寬或厚片麵 | 10 - 12 分鐘 | 非常紮實有嚼感 | 粗獷型乾拌麵 |
記住!這時間是「通用」基準。不同品牌的麵、你家爐火的火力、鍋子材質、甚至當天濕度(認真的嗎?阿伯說有差耶!),都會有點影響。第一次煮某個品牌時,建議在接近時間尾聲(例如中寬麵煮到7分鐘),撈一根起來吹涼試吃最保險!寧可先撈起,不夠再回煮幾秒,總比煮過頭變爛好。
4. 「過冷河」!Q彈不死硬的魔法!
時間一到!立刻把麵條全部撈起來!(不要再泡在熱水裡了!)馬上丟進準備好的那盆「冷開水」裡(加點冰塊更好),快速地攪動、降溫。這步驟叫「過冷河」,目的就是瞬間停止麵條內部的加熱,讓口感變得更Q彈、更爽利,表面也不會糊糊的。冷卻時間大約30秒到1分鐘就夠了。別泡太久,麵條會吸太多水變淡而無味。這個訣竅,絕對是 「關廟麵煮法」 的精髓,不能省!
5. 瀝乾!拌開!準備迎接美味
把冷卻好的麵條從冰水中撈起,徹底瀝乾水分!這點超級重要,殘留的水分會稀釋你的醬汁或湯頭。如果暫時不用(比如要做乾拌麵),可以稍微拌入「幾滴」油防止黏連(真的幾滴就好)。現在,這完美的麵條,就可以拿去拌醬、或者放入熱湯裡,完成你的關廟麵大餐了!

關廟麵經典吃法排行榜 (私心推薦!)
煮好的完美關廟麵,當然要搭配好料!這是我心目中的經典吃法Top 3:
- 【乾拌霸主】古早味肉燥乾麵:
靈魂是肥瘦剛好的滷肉燥(臺南口味偏甜一點點),淋在麵上,撒點油蔥酥、韭菜段或豆芽。簡單,但香氣逼死人!乾拌最能吃出 關廟麵煮法 成功與否的Q彈勁道。 - 【湯麵首選】綜合丸仔湯麵:
用大骨或雞骨熬的清澈湯頭,放幾顆爆汁的貢丸、魚丸、香菇丸,幾片瘦肉、一點青菜。熱呼呼的湯配上有咬勁的麵,冬天吃超滿足!記得湯要另外煮,麵煮好瀝乾再放入熱湯,湯才不會濁。 - 【炒麵之王】沙茶牛肉炒麵:
熱鍋快炒醃過的牛肉片,加入洋蔥、青菜爆香,下瀝乾的熟麵條,豪邁淋上沙茶醬、一點醬油快速拌炒均勻。鍋氣十足,香噴噴!考驗 關廟麵煮法 後的麵條能不能在快炒中維持不爛不斷。
那些年,我煮壞關廟麵的血淚教訓 (你一定要避開的雷!)
哎,誰沒繳過學費呢?分享幾個我踩過的坑,幫你省下幾包麵條錢:
- 冷水就下麵?大錯特錯! 麵條在溫水裡慢慢泡脹,外面糊了裡面還沒熟,口感超噁心! 關廟麵煮法 第一步:水滾才能下!
- 水不夠多! 麵條擠在一起,像在泡澡不是煮麵,煮出來糊成一團,毫無口感可言。鍋子大一點!
- 沒計時,憑感覺? 我跟你賭,十次有八次不是太硬就是太軟。乖乖設定手機鬧鐘吧! 關廟麵煮法 是科學!
- 煮好沒立刻沖冷水! 麵條餘熱會讓它繼續變軟,放一下再吃,口感差很多!沖冷水的步驟真的不能懶。
- 瀝水沒瀝乾! 拌醬的時候變水水的,整個味道被稀釋掉,超可惜!甩乾一點!
- 用煮麵水當湯底? 拜託不要!煮過大量澱粉的水超濁,拿來做湯頭會很糊!湯另外煮才清澈。

進階小撇步:讓你的關廟麵更上一層樓
- 加點鹽巴煮? 有人說煮麵水加點鹽,可以讓麵條更帶勁。我試過,感覺有點微妙差異(心理作用?),但加太多湯頭會太鹹,注意份量。也可以不加,看習慣。
- 煮麵水留一點點? 做乾拌麵時,如果醬汁太濃稠,可以加「一小匙」滾燙的煮麵水幫助拌勻,因為裡面有澱粉,能讓醬汁稍微乳化巴附在麵條上。真的就一小匙!
- 麵條儲存? 沒開封的關廟麵放陰涼乾燥處就好。開封後沒吃完?務必密封好!最好放冰箱冷藏,避免生蟲或受潮。臺南濕氣重,我吃過虧!
- 煮太多吃不完? 瀝乾沖冷後,拌點油防黏,放冰箱冷藏。下次要吃時,不用再煮,滾水下麵條稍微「過一下」熱水(30秒內)回溫就好,千萬別煮過頭!或者直接炒麵也行。
結語:動手煮一碗屬於你的完美關廟麵吧!
老實說,寫這篇讓我肚子超餓的!看著自己拍的照片(雖然技術很爛),回味那個Q彈的口感,真想立刻衝去廚房煮一包。 關廟麵煮法 真的不難,關鍵就是「水滾下、計時準、沖冷快、瀝乾透」。掌握這幾個重點,多練習幾次,你也能輕鬆煮出讓家人驚豔、朋友按讚的完美關廟麵!

關廟麵煮法 Q &A:你一定要知道的3個問題!
- Q1:煮關廟麵一定要8分鐘嗎?我覺得還是太硬/太軟耶!
A: 我表格給的時間是「通用基準」!最重要是「試吃」!不同牌子差異不小。水再次滾起後計時7分鐘左右,撈一小根吹涼吃吃看。不夠軟就多煮個30秒再試。喜歡軟一點就煮滿時間甚至加一點點。找到自己最愛的口感最重要! 關廟麵煮法 時間是活的! - Q2:沒有冰塊做冰水怎麼辦?一定要沖冷水嗎?
A: 冷水或常溫水「一定要沖」!這是讓麵條口感Q彈的關鍵步驟。冰塊水是「效果更好、更快速降溫」。沒有冰塊,就用最冷的水龍頭水(夏天有時水溫也很高,效果會打折扣),或者提前冰一壺冷開水備用。絕對不能煮好撈起來就放著不管! - Q3:煮好的關廟麵可以放多久?隔夜還能吃嗎?
A: 瀝乾、沖冷、稍微拌點油防黏後,密封放冰箱冷藏,通常可以放1-2天沒問題。但是!口感絕對沒有現煮的好! 隔夜的麵條會稍微變硬、失去一點彈性(澱粉老化)。建議最好當餐吃完。隔夜的要吃,像前面說的,滾水下鍋快速燙熱(30秒內)回溫就好,別煮!適合拿來炒麵,口感影響較小。湯麵就不太建議用隔夜麵了,口感差蠻多的。 關廟麵煮法 的美味,趁熱吃最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