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冬日暖心慰藉與經典街頭小吃盛宴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作為一名足跡遍佈香港街頭巷尾、舌頭被港式美味徹底馴服的老饕,這次要掏心掏肺和你聊聊那些讓我魂牽夢縈、一試成主顧的香港美食。相信我,這不是冷冰冰的攻略,而是帶著鍋氣、人情味和真實體驗的分享。咱不搞那些虛頭巴腦的,就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哪些值得你排長隊,哪些可能踩雷(對,我也會吐槽!),以及怎麼吃才最地道。坐穩了,準備好饞蟲暴動吧!

煲仔飯:冬日裡的暖心慰藉

名稱:煲仔飯

特色與亮點

這絕對是冬天去香港最不能錯過的體驗!那個小砂鍋端上來還滋滋作響,熱氣騰騰,米飯在鍋底形成一層焦香脆口的「飯焦」(鍋巴),精髓啊!我特別愛看師傅在爐火邊忙碌的樣子,很有儀式感。臘腸、臘肉、滑雞、排骨、北菇滑雞,經典口味隨便點都不會錯。

推薦理由

一鍋搞定菜飯,香氣濃鬱,特別是那鍋巴,簡直是靈魂所在。天冷的時候吃上一鍋,幸福感爆棚。那種樸實無華卻直擊靈魂的好味道,是很多高階餐廳模仿不來的。

搭配建議

一定要淋上店家特調的豉油(醬油),通常帶點甜味,拌勻了吃。配一杯濃鬱的港式絲襪奶茶(後面會講),冰火交融,絕配!或者簡單一杯凍檸茶解膩也很棒。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坤記煲仔小菜(西環德輔道西243-245號地舖) 這家是老字號,人氣超旺,飯點排隊是常態。記得早點去或者做好等的準備。還有一家 嚐囍煲仔小菜(北角堡壘街21-23號美華洋樓地下C舖),也是口碑之選。

價格區間: HKD 80 - 140 左右(視乎配料)。

必點選單: 白鱔臘腸排骨飯、窩蛋牛肉飯、北菇滑雞飯。想吃特別點的,可以試試黃鱔或者田雞煲仔飯,看個人膽量囉!

DIY提示: 在家想做?難度有點高,關鍵在火候控制。最好有砂鍋(瓦煲)。先用油抹勻鍋底,生米加水煮,快好時鋪上醃好的生料(肉類要預先醃入味),蓋蓋沿鍋邊淋一圈油,轉大火「焗」出飯焦。失敗幾次很正常... 我試過,飯焦不是太焦就是沒有,還是乖乖去店裡吃比較實在。


絲襪奶茶:靈魂飲品,港式文化的縮影

名稱:絲襪奶茶

特色與亮點

別被名字嚇到,「絲襪」指的是那個用來過濾紅茶、像絲襪一樣的棉布袋!用多種斯里蘭卡紅茶拼配,反覆沖拉(把茶從高處倒入另一個容器)數次,逼出茶膽的濃鬱和澀味,撞入淡奶(蒸發奶)。成品茶香濃烈,口感順滑如絲,帶點恰到好處的微澀回甘。那琥珀色的光澤,看著就誘人。這杯飲料,濃縮了香港中西交融的精髓和快節奏的靈魂。

推薦理由

絕對是體驗地道港味的入門飲品!那種濃醇香滑的滋味,是任何連鎖咖啡店或包裝飲料都無法比擬的。提神醒腦,搭配任何港式點心、粉麵飯都毫無違和感。

搭配建議

萬能搭配!菠蘿油、蛋撻、西多士、乾炒牛河... 你想得到的港式美食幾乎都可以。凍飲(冰的)更解渴,熱飲更顯醇香。我個人覺得凍飲更能突出那種「醒神」的感覺。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蘭芳園(中環結志街2號 / 尖沙咀彌敦道36-44號重慶大廈活方地庫26號舖) 始祖級別,雖然環境擠迫,但味道公認正宗。 澳洲牛奶公司(佐敦白加士街47-49號) 的奶茶也非常有名,口感更厚實一點。

價格區間: HKD 20 - 30 左右(凍飲一般貴幾塊)。

必點選單: 絲襪奶茶(凍/熱)。

DIY提示: 家裡做,關鍵是拼配茶葉(錫蘭粗茶、幼茶、立頓等比例混合)和「拉茶」的過程。茶煲滾後用茶袋過濾,不斷將茶在高處倒入另一個容器(模擬拉茶),重複幾次讓空氣融入。最後撞入預熱的淡奶和糖。比例要自己摸索,淡奶多則滑,茶膽濃則澀。說實話,家裡器具不全,很難複製店裡的味道。

菠蘿油:冰火交融的罪惡誘惑

名稱:菠蘿油

特色與亮點

剛出爐熱辣辣的菠蘿包(表面有酥脆的格子甜皮,像菠蘿),橫切開,夾進一片厚切冰凍的牛油。看著冰牛油在熱包裡慢慢融化,滲入包身... 一口咬下去,酥皮的脆、麵包的軟、牛油的鹹香和冰涼感同時在口腔爆發!那種極致的對比,就是它讓人上癮的原因。簡單到極致,卻又充滿層次。

推薦理由

港式茶餐廳的經典標誌,下午茶首選!那種冰火交融的快感,吃過一次就很難忘記。是碳水+油脂帶來的純粹快樂。而且價格親民,隨時可以來一個。

搭配建議

當然是配絲襪奶茶或鴛鴦(咖啡+奶茶),完美港式下午茶組合。單吃當早餐或點心也很棒。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幾乎所有港式茶餐廳、冰室都有賣,水準相差不大。 金華冰廳(太子弼街47號地下) 的菠蘿油非常有名,號稱全港最好吃之一,菠蘿皮特別酥。 華嫂冰室(多間分店) 的也不錯,而且環境通常新淨些。

價格區間: HKD 10 - 18 左右。

必點選單: 菠蘿油(有些店會寫菠蘿油包)。

DIY提示: 重點是菠蘿包要新鮮出爐熱辣辣!買現成的菠蘿包,回家用烤箱稍微翻熱(讓表皮恢復脆度),趁熱夾進冰凍厚切牛油片(一定要夠厚!鹹味黃油最佳)。動作要快,別讓牛油融化光了才吃。


雞蛋仔:街頭小吃的童心代言

名稱:雞蛋仔

特色與亮點

用雞蛋、麵粉、糖、淡奶等調成麵糊,倒入特製的蜂窩狀模具中烘烤。出爐時金黃香脆,外殼薄脆帶點焦糖香,內裡是軟綿Q彈、充滿蛋香的小圓球,一顆顆連在一起像蜂巢。走在街上,那股濃鬱的蛋奶香氣總是勾人魂魄。原味最經典,創意口味也越來越多。

推薦理由

最具代表性的香港街頭小吃之一!便宜、方便、好吃,充滿童趣。邊走邊吃,拿著一板熱乎乎的雞蛋仔,是體驗香港市井氣息的最佳方式。當零嘴或下午茶點心都很棒。

搭配建議

通常單吃就好,享受純粹的蛋香。買杯凍飲(檸檬茶、汽水)搭配解渴更佳。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利強記北角雞蛋仔(北角英皇道492號地下) 老字號,人氣超旺,外殼特別脆。 媽咪雞蛋仔(多間分店) 創新口味多,如朱古力、抹茶紅豆、紫薯等,品質較穩定。

價格區間: HKD 20 - 35 左右(視乎口味)。

必點選單: 原味雞蛋仔(試試最經典的)、抹茶紅豆、朱古力(看個人喜好)。

DIY提示: 家裡需要有雞蛋仔模具(電的或瓦斯爐用的)。配方網上很多,關鍵是麵糊稠度、模具預熱要夠熱、烤的時間控制(外脆內軟)。自己做的樂趣大,但要做出街頭那種焦香脆度不容易。我買過模具,試了幾次,不是太軟就是太硬,後來放棄了,還是乖乖支援街頭小販。


燒鵝:油光閃閃的粵菜巔峰

名稱:燒鵝

特色與亮點

香港燒臘的絕對王者!選用肥美的黑鬃鵝,用秘製醬料(通常有香料、海鮮醬、柱候醬、糖等)醃漬入味,吹氣讓皮肉分離,淋上滾燙的麥芽糖水(上皮),掛爐用荔枝木或炭火烤製。成品鵝皮紅亮如琥珀,薄脆得像玻璃紙,「咔嚓」一聲咬下去,油脂的豐腴香氣瞬間爆開!鵝肉則細嫩多汁,帶著獨特的燻香和醃料的鹹鮮甘甜。一隻完美的燒鵝,是技藝與時間的結晶。

推薦理由

香港美食殿堂級的享受!皮脆、肉嫩、多汁、味香,每一口都是極致的滿足感。是宴客、慶祝、犒賞自己的不二之選。吃過頂級的燒鵝,真的會念念不忘。那種油脂香氣,是其他燒味難以比擬的巔峰。

搭配建議

必配酸梅醬!酸酸甜甜,完美解膩,提升鵝肉的鮮美。通常會配一碟「瀨粉」或白飯,淋上燒鵝汁,人間美味。點個青菜(例如芥蘭)平衡一下。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鏞記酒家(中環威靈頓街32-40號) 老牌名店,價格較高,但品質有保證。招牌「飛天燒鵝」名氣響噹噹。想體驗老派奢華氛圍可以選這。

一樂燒鵝(中環士丹利街34-38號地下) 連續多年米其林推薦,店面小但人氣爆棚,平民價格吃到頂級味道,皮脆肉嫩多汁是標誌。我個人更愛這家,價效比高,但環境擠,服務嘛... 別太期待。

甘牌燒鵝(灣仔軒尼詩道226號寶華商業中心地舖) 鏞記後人開的,也是米其林一星,水準穩定,同樣需要排長隊。

價格區間: 下莊(下半部,較肥美)約 HKD 200 - 350 / 例牌;上莊(上半部,較多肉)略便宜。名店或部位好會更貴。單點燒鵝飯/瀨粉約 HKD 70 - 120。

必點選單: 燒鵝下莊(追求油脂香)、燒鵝瀨粉(經典吃法)、酸梅醬(靈魂!)。

DIY提示: 難度極高!需要專業烤爐、處理鵝的技巧(吹氣、上皮)、控制火候。一般家庭幾乎不可能複製。買現成的是唯一選擇。別浪費錢在家試了,交給專業的師傅吧。


雲吞麵:樸實無華的廣府精髓

名稱:雲吞麵 / 細蓉

特色與亮點

看似簡單,處處講究。湯底要用大地魚(比目魚乾)、蝦殼、豬骨、羅漢果等熬製,清澈金黃,鮮味十足。麵是竹昇麵(用竹竿壓打出來的鹼水麵),口感彈牙,帶獨特鹼水香。雲吞是靈魂,傳統是「三分肥七分瘦」的豬肉餡包裹著一整隻新鮮大蝦仁,皮薄如紗,煮好後像金魚尾巴散開(所謂「金魚尾」)。最後撒上一撮韭黃提香。分量通常不大(所以舊時雅稱「細蓉」),精緻而味美。

推薦理由

最能體現粵菜「清、鮮、爽、嫩、滑」精神的一道平民美食。湯鮮、麵爽、雲吞飽滿彈牙,一碗下肚,舒暢滿足。是日常飲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檢驗一間麵店功力的基本款。那種清澈卻鮮美的湯頭,讓人回味無窮。

搭配建議

可以加點一碟油菜(蠔油生菜或芥蘭)或炸鯪魚球。配辣椒油(很多店有自製的)提味也不錯。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麥奀雲吞麵世家(中環威靈頓街77號地下) 老字號,堅持傳統風味,湯清鮮,雲吞小巧精緻,麵條爽口。價位偏高,份量確實不大(男生可能要點兩碗),但很傳統。

何洪記(銅鑼灣霎東街2號地下及閣樓) 米其林一星,品質穩定,雲吞大顆飽滿,環境舒適些。

沾仔記(中環威靈頓街98號地下) 價效比高,雲吞巨大(一顆抵別家兩顆),湯頭較濃鬱接地氣,麵條也不錯。

價格區間: HKD 40 - 80 左右(視乎地點和名氣)。

必點選單: 鮮蝦雲吞麵。

DIY提示: 家裡做重點在湯底和雲吞。湯底:大地魚乾烘香,連同蝦殼、豬骨、薑熬數小時,過濾。雲吞餡:蝦仁拍鬆切粒,混合豬肉碎(帶點肥)、鹽、糖、胡椒粉、麻油、生粉拌勻起膠。包法網上有教。竹昇麵可買現成的。自己熬湯很花時間,但鮮味確實不同。雲吞包得好不好看是其次,餡料新鮮紮實更重要。


咖哩魚蛋:街頭小吃的辛辣狂歡

名稱:咖哩魚蛋

特色與亮點

香港街頭小吃的「扛把子」!魚蛋(魚丸)通常用門鱲等白身魚打成漿製作,口感彈牙帶鮮味(當然,街頭檔次的魚味不會太重)。精髓在於那鍋滾燙、濃稠、香氣撲鼻的咖哩汁!港式咖哩融合了南洋風味和本地特色,辣度適中(也有大辣可選),香料味濃但不會過於刺激,帶點甜味和油香,非常惹味。通常會搭配豬皮、蘿蔔、魷魚等一起煮。

推薦理由

便宜、方便、夠味!是體驗香港街頭活力的最佳小吃之一。那種辛辣帶甜的咖哩汁包裹著彈牙魚蛋,邊走邊吃,或是站在路邊「篤」魚蛋(用竹籤串著吃),是獨特的港式風情。當零嘴或宵夜都很過癮。

搭配建議

通常單吃魚蛋或搭配豬皮、蘿蔔(吸滿咖哩汁超好吃)。配杯凍豆漿或涼茶解辣。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街頭隨處可見的咖哩魚蛋檔!沒有特定店家,看到人多的、鍋裡冒著熱氣、咖哩汁顏色深濃的,通常不會差。 旺角登打士街一帶聚集很多小吃檔,選擇多。便利店(如7-11)的魚蛋也不錯,很方便。

價格區間: HKD 10 - 15 / 串 (通常6-8粒)。

必點選單: 咖哩魚蛋 (必點)、咖哩蘿蔔、咖哩豬皮(看個人喜好)。

DIY提示: 家裡做很簡單!買現成魚蛋(超市冷凍櫃有)。港式咖哩醬(如「李錦記咖哩醬」或「百勝廚」)加點油炒香,加入水或雞湯煮開,放入魚蛋、蘿蔔塊等煮至入味即可。懶人版直接買現成咖哩汁加熱。

楊枝甘露:港式甜品的驕傲

名稱:楊枝甘露

特色與亮點

香港原創的經典甜品!名字詩意(「楊枝」指芒果,「甘露」指西米露),內容豐富:香甜的芒果打成茸或切粒 + Q彈的西米 + 微酸解膩的柚子肉(常使用沙田柚或西柚)+ 濃鬱的椰漿或花奶(淡奶)作為基底。口感層次豐富,冰涼酸甜,芒果的熱帶風情與柚子的清爽完美結合。幾乎是香港甜品店的標配。

推薦理由

夏日消暑聖品!視覺繽紛,味道清新平衡,甜而不膩。是體驗港式創意甜品的代表作。吃完濃味的正餐或小吃,來一碗楊枝甘露,完美收結。那種酸甜冰涼的滋味,讓人瞬間降溫。

搭配建議

通常單獨作為飯後甜品享用。與其他港式甜品(如芝麻糊、紅豆沙)搭配成「甜品拼盤」也不錯。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許留山(多間分店) 雖然現在分店少了,但它是楊枝甘露的創造始祖之一,味道經典。 滿記甜品(多間分店) 水準穩定,選擇多。 佳佳甜品(佐敦寧波街29號地舖) 傳統糖水店,它的楊枝甘露也很受歡迎,更樸實一些。

價格區間: HKD 35 - 50 左右。

必點選單: 楊枝甘露(通常有普通版和加料版)。

DIY提示: 非常適合在家製作!步驟:1. 煮西米(水滾下鍋,煮15分鐘,關火燜至透明,過冷水)。2. 芒果切粒,一部分打成茸。3. 柚子拆肉。4. 混合芒果茸、適量椰漿/花奶/淡奶、糖(視芒果甜度)。5. 加入西米、芒果粒、柚子肉拌勻,冷藏即可。簡單又好吃!


格仔餅:甜蜜鬆軟的街頭擁抱

名稱:格仔餅 / 夾餅

特色與亮點

街頭常見的甜點車輪餅。用雞蛋麵糊倒在格仔形模具中烘烤,烤出來像厚厚的鬆餅,外層帶點香脆,內裡鬆軟充滿蛋香。最大特色是塗滿厚厚一層的醬料:煉奶、牛油(奶油)、花生醬、砂糖,有的還會撒上芝麻。一切開,醬汁四溢,熱量爆表但幸福感也爆棚!香氣非常誘人。

推薦理由

平民價錢的甜蜜滿足!現做現賣,拿到手熱呼呼、軟綿綿,加上邪惡的甜醬組合,是簡單直接的快樂。冬天捧在手裡特別溫暖。那種甜膩的滋味,是童年記憶的延伸。

搭配建議

配一杯無糖的茶(如普洱)或齋啡(黑咖啡)解膩最好。單吃可能會有點膩。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街頭流動小販車或一些舊式冰室。留意學校附近或街市周邊。 北角雞蛋仔附近有時也有賣。沒有特定名店,看到就可以試試。

價格區間: HKD 15 - 25 左右。

必點選單: 通常醬料組合固定(煉奶+牛油+花生醬+砂糖),可以要求少甜或不要某種醬。

DIY提示: 家裡需要有格仔餅模具(瓦斯爐用)。麵糊配方類似雞蛋仔但更稠一點。烤熱模具,倒入麵糊,合上烘烤至金黃。塗醬是關鍵,煉奶、軟化牛油、花生醬、砂糖,狠狠地塗上去吧!自己做可以控制甜度。

西多士:邪惡宵夜的終極代表

名稱:西多士(法蘭西多士)

特色與亮點

港式茶餐廳的邪惡代表!兩片白麵包(有時會夾一層花生醬或咖央醬),沾滿蛋液,放入油鍋炸至金黃酥脆。上桌時熱氣騰騰,通常會在上面放一塊厚切的牛油(奶油),淋上金黃的糖漿(楓糖漿或蜂蜜)。切開時,融化的牛油和糖漿緩緩滲入炸得香脆的麵包裡... 卡路里是什麼?忘記它吧!這是一種放縱的快樂。

推薦理由

宵夜或下午茶的罪惡之選!外脆內軟,蛋香、牛油香、糖漿的甜,完美融合。吃的是那種放縱的滿足感和懷舊的茶餐廳風味。偶爾放縱一下,值得。

搭配建議

配港式奶茶、鴛鴦或檸檬茶,用茶的去中和甜膩感非常必要。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絕大多數茶餐廳和冰室都有。 澳洲牛奶公司(佐敦) 的西多士非常有名,外脆內軟,蛋香濃。 中國冰室(旺角) 等老式冰室做的也很有風味。

價格區間: HKD 25 - 40 左右。

必點選單: 西多士(可選夾花生醬或夾咖央醬,我個人偏愛花生醬的鹹香)。

DIY提示: 家裡做容易油煙大。麵包夾餡(花生醬或咖央醬),裹滿蛋液(蛋液可加少許奶),用半煎炸的方式(油量多一點)煎至兩面金黃。上桌放牛油,淋糖漿(楓糖漿最佳)。注意油溫別太高,否則外面焦了裡面蛋液沒熟。小心熱量炸彈!


總結一下這趟油香四溢的香港美食之旅:

美食名稱 核心亮點 最佳體驗場景 價位參考 (HKD) 個人私心備註
煲仔飯 熱氣騰騰鍋巴脆,臘味飄香 寒冷冬夜,圍爐暖胃 $80-$140 務必耐心等鍋巴形成
絲襪奶茶 茶膽醇厚撞淡奶,絲滑醒神 午後搭配菠蘿油 $20-$30 凍飲更解膩,蘭芳園排隊也值得
菠蘿油 冰火交融牛油化,酥皮甜香 三點三茶歇時光 $10-$18 金華冰廳皮特酥,牛油要厚才夠勁
雞蛋仔 街頭蛋香飄,外脆內Q彈 掃街邊走邊吃 $20-$35 北角老檔焦香脆,媽咪創新口味多
燒鵝 琥珀脆皮脂香溢,肉嫩多汁 慶祝犒賞味蕾巔峰 $200+/例牌 一樂價效比高,甘牌穩定但貴
雲吞麵 金魚尾雲吞蝦彈牙,湯清見底 日常簡餐的極致追求 $40-$80 麥奐精緻但量少,沾仔記大顆過癮
咖哩魚蛋 街頭辛辣狂歡,彈牙惹味 旺角人潮中隨手一串 $10-$15/串 找汁濃人多的攤檔,便利店版意外不錯
楊枝甘露 芒果柚子西米露,酸甜消暑 飯後清涼收尾 $35-$50 許留山經典,滿記穩定
格仔餅 煉奶花生醬流心,鬆軟甜膩 童年回憶宵夜撫慰 $15-$25 流動小販風味更地道,甜度可商量
西多士 油炸罪惡感,糖漿牛油暴擊 放縱宵夜熱量炸彈 $25-$40 澳洲牛奶公司蛋香濃,配齋啡是生存之道

想要深入體驗 香港美食 的魅力,真的不能只在高階餐廳打轉。那些藏在街角巷弄、冒著蒸氣飄著香的小店和攤檔,才是這座城市最真實、最動人的滋味。記得多帶幾個胃,穿上舒適的鞋子,準備好你的好奇心和承受熱量炸彈的勇氣!每一口,都是故事。

Q&A:關於香港美食,你一定想問的...

1. Q:第一次去香港,時間有限,只能選三樣必吃的香港美食,你推薦什麼?

A: 哇,這問題超難選!但如果是「第一次」且「時間有限」,我會推薦:

  • 燒鵝: 這是粵菜的巔峰之一,香港做得尤其出色,不吃等於沒來過。選一家好的(如一樂或甘牌),體驗那皮脆肉嫩脂香四溢的感覺,絕對震撼。
  • 絲襪奶茶 + 菠蘿油: 這是體驗地道港式茶餐廳文化的完美組合。一杯香濃順滑的奶茶,配上冰火交融的菠蘿油,下午茶時光瞬間充滿港味。(算兩樣,但通常一起點!)
  • 雲吞麵: 最能體現廣府飲食「清鮮爽滑」的平民美食。一碗好湯底、爽彈竹昇麵、飽滿鮮蝦雲吞,簡單卻極致。找像麥奀或沾仔記這樣的店試試。

如果還有胃,街頭的雞蛋仔或咖哩魚蛋也超推薦!看你想體驗精緻還是街頭風。

2. Q:預算有限,想吃地道香港美食,有哪些高價效比的選擇?

A: 香港平民美食超多!不用擔心:

  • 茶餐廳/冰室: 菠蘿油、西多士、蛋撻、各種碟頭飯(例飯)、沙爹牛肉麵、乾炒牛河、鴛鴦奶茶... 選擇多樣,一份通常HKD 30-60就能搞定,飽肚又地道。澳洲牛奶公司、華嫂冰室、中國冰室等都是好選擇。
  • 街頭小吃: 雞蛋仔、格仔餅、咖哩魚蛋、碗仔翅、煎釀三寶... 每樣HKD 10-30,邊走邊吃,體驗在地風情。深水埗、旺角、銅鑼灣都有很多小吃聚集地。
  • 粥粉麵店: 雲吞麵、牛腩麵、魚蛋粉、及第粥、艇仔粥... 這些傳統粉麵店價格也很親民,一碗大概HKD 40-70,湯鮮味美。像麥文記(雲吞)、文輝墨魚丸大王(粉麵)都不錯。
  • 燒臘飯: 燒鵝吃不起例牌?沒問題!燒味飯(燒鴨、叉燒、油雞飯等)是平民恩物,三四十塊就有交易,還送例湯或飲品。很多街市樓上的熟食中心選擇多又便宜。

3. Q:在香港吃小吃或茶餐廳,有什麼需要注意的規矩或支付方式?

A: 小訣竅:

  • 搭枱(併桌): 小店擠,併桌非常普遍。不用尷尬,這是常態。
  • 效率優先: 茶餐廳節奏快,點餐、上菜、買單都快。想好再叫,別猶豫太久。舉手叫夥計(服務員)通常比等他們過來快。吃完想坐久聊天的話,留意午市高峰後店家臉色。
  • 現金 & 八達通: 很多老字號小店、街邊攤 只收現金!務必備足夠港幣現鈔(尤其小面額)。八達通在大部分連鎖店、茶餐廳、便利店都能用,很方便。信用卡在較大的餐廳或酒店才普遍。
  • 服務態度: 老店或人多的店,夥計可能比較「有效率」或看起來沒笑容,別太在意,不是針對你個人。重點是食物好吃!
  • 自取餐具/調味料: 筷子、勺子、餐巾紙、調味料經常放在桌邊或公共區域,自己動手拿。
  • 買單叫「埋單」: 吃完舉手說「唔該,埋單!」(勞駕,結帳!)夥計就會拿帳單來。通常拿到帳單後才去櫃檯付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