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糕做法:零失敗教學+傳統vs現代食材全解析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作為一個真心熱愛鑽研臺灣古早味的吃貨,這道充滿回憶的「珊瑚糕」,我可是花了好多時間跟阿嬤學,也失敗了好幾次才抓到訣竅。市面上有些食譜寫得不夠細,或是少了關鍵小撇步,今天我就把我自己摸索、跟長輩討教的心得,通通整理出來,保證詳細到不行,讓你在家也能做出完美Q彈、顏色討喜的珊瑚糕!這就開始囉!

找尋記憶中的甜味:關於珊瑚糕的二三事

在開始動手做之前,我想先聊聊這個迷人的小點心。珊瑚糕,也有人叫它「發粿」或「發糕」的變体,尤其在臺灣南部或一些老餅鋪還能見到。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表面會自然裂開,形成像珊瑚礁般不規則、漂亮的紋理(這就是名字的由來!),切開後內部組織蓬鬆、溼潤又帶點Q勁。通常有原味(米白色)和鮮豔的粉紅色(用紅麴或食用色素)。逢年過節,尤其家裡有小孩,阿嬤總會蒸上一籠,那甜甜的米香和Q彈口感,真是童年的美好記憶。

為什麼特別想分享珊瑚糕做法?因為我發現很多網路食譜,要麼比例說得不清不楚,要麼關鍵步驟(像粉要怎麼調、蒸的火候)輕描淡寫就帶過,結果我照著做,不是蒸出來硬邦邦像石頭,就是表面裂痕不夠漂亮,甚至塌陷縮水,真的很挫折!所以這篇,我會把每一個我覺得重要的細節都交代清楚,特別是那些容易失敗的點,也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或疑問!

珊瑚糕做法第一步:備齊你的「彈藥庫」(食材篇)

做點心,材料就是基礎!想做出成功的珊瑚糕,食材的選擇和比例真的很重要。我試過好幾種配方,這個版本我覺得成功率最高,風味也最傳統。記住,材料都要在室溫下喔,冷冰冰的會影響發酵和混合效果。

  • 核心靈魂:
    • 在來米粉 (粘米粉): 這是關鍵!一定要用臺灣的在來米粉,不是糯米粉也不是普通麵粉。它決定了珊瑚糕那種獨特的、帶點Q彈又不黏牙的口感。我用過某牌,品質不太穩定,後來固定買老店磨的,差很多!建議買小包裝新鮮的。份量:約 200 克 (這是基礎量,做多按比例增加)。
    • 低筋麵粉: 幫助增加彭鬆度,但不能太多,否則會搶了米香,口感也會偏軟綿。份量:約 50 克
    • 細砂糖: 提供甜味和幫助發酵產生氣體。我喜歡用細砂糖,比較好溶解。甜度可以微調,但糖量太少也會影響發酵和組織。份量:約 120 - 150 克 (我偏好130克,微甜剛剛好)。
    • 泡打粉 (發粉): 這是讓珊瑚糕能“發”起來、形成漂亮裂痕的關鍵膨鬆劑。一定要用無鋁的!份量:約 2 茶匙 (約 10 克)。 別省,但也不能貪多,否則會有苦味。
  • 不可或缺的液體:
    • 清水 (或牛奶): 提供水份。用清水最傳統,想奶香重點可以用全脂牛奶代替一部分水。份量:約 200 - 220 毫升 (看粉類吸水性和你想要的濃稠度,後面調粉漿時會說明)。
    • 雞蛋 (室溫): 增加香氣、營養和少許蓬鬆度。一顆大的就夠了。份量:1 顆 (約 50-60 克)

  • 風味與色彩點綴 (可選但推薦):
    • 香草精: 幾滴就好,增加風味層次,掩蓋可能的蛋腥味。份量:約 1/4 茶匙
    • 紅色食用色素 或 紅麴粉: 想做粉紅色珊瑚糕必備。液體色素方便調色,一點點就很顯色;紅麴粉更天然健康,但顏色可能偏暗紅,用量要多一點(約1茶匙),而且味道微微不同。我喜歡用一點點粉紅食用色素,比較像童年記憶裡的樣子。
    • 食用油 (無味): 一點點抹在模具內防沾,確保脫模漂亮。份量:少許
  • 工具準備:
    • 攪拌盆: 混合材料用,大一點比較好操作。
    • 打蛋器 或 筷子: 攪拌粉漿用,我喜歡用打蛋器,比較容易拌勻無粉粒。
    • 篩網: 過篩粉類超重要!避免結塊。
    • 量杯、量匙: 精準測量是成功的基礎!
    • 小碗或杯子: 用來調色(如果用色素的話)。
    • 蒸籠 或 深鍋 + 蒸架: 傳統蒸籠最好,受熱均勻。沒有的話就用深鍋加蒸架,鍋蓋要能完全蓋密,避免水滴入。
    • 耐熱模具: 傳統用碗公(小飯碗),也可以用布丁模、瑪芬模(耐高溫的!)。大小會影響蒸的時間。我喜歡用底部直徑約6-7公分的碗公,蒸出來大小剛好。

[貼心小提醒] 粉類的品牌和新鮮度會影響吸水性,所以液體量(水/牛奶)可能需要微調,後面調粉漿時會教你判斷狀態。
[個人偏好] 我真的覺得砂糖比二砂或冰糖風味更適合珊瑚糕,二砂做出來顏色會偏黃,冰糖溶解慢。至於有人問能不能用酵母代替泡打粉?我試過,效果完全不同!酵母需要時間發酵,口感會偏像發糕那種帶點發酵酸味和韌性,珊瑚糕的特色是快速、口感更Q彈溼潤、裂縫更細碎漂亮。

食材比較表 - 傳統 vs. 現代變化

食材專案 傳統常見配方 現代/變化版 我的選擇 & 原因
主要粉類 純在來米粉 在來米粉 + 低筋麵粉 (常見) ✓ 在來米粉 + 少量低粉。(兼顧Q彈與蓬鬆)
甜味來源 砂糖、二砂 黑糖、蜂蜜 (風味不同) ✓ 細砂糖。(顏色白、溶解快)
膨脹劑 泡打粉為主 酵母 (口感不同) ✓ 無鋁泡打粉。(快速、裂紋效果佳)
液體 清水 牛奶、椰奶 (增加風味) ✓ 清水或水+少許牛奶。(傳統清爽/微奶香)
上色 紅麴粉 (天然但色深) 食用色素 (顏色鮮豔) ✓ 微量粉紅食用色素。(接近童年記憶色)

珊瑚糕做法第二步:手把手教你「蒸」出完美珊瑚紋(做法篇)

好啦,材料都準備好了,我們要進入關鍵的製作過程了!這部分我會寫得超級細,因為很多成敗都在細節裡。記住幾個大原則:粉漿濃稠度要抓準、混合要均勻但別過度攪拌、蒸的火候和時間是關鍵中的關鍵!

  1. 前置作業 - 準備好戰場:
    • 把模具(碗公)內壁薄薄抹上一層無味的食用油(色拉油、玉米油都可以)。這步很重要,脫模時才不會毀了你漂亮的珊瑚糕!
    • 蒸鍋裡放入足夠的水(至少要能蒸20-25分鐘不會燒乾),大火先燒開,讓水滾沸,產生充足蒸汽。蒸的過程絕對不能開蓋,否則會塌陷!切記!
    • 在來米粉、低筋麵粉、泡打粉 一起過篩 到一個大盆裡。過篩!過篩!過篩!(很重要說三次) 這能讓粉類混合均勻無顆粒,做出來的組織才細膩。懶不過篩?那容易有粉粒,口感就差了。
  2. 調製粉漿 - 濃稠度是靈魂:
    • 在另一個碗裡,打入室溫雞蛋,加入細砂糖。用打蛋器或筷子攪打,不需要打發,只要把糖大致打散、和蛋液混合均勻就好,打到看不到糖粒就可以了。過度打發反而可能影響組織。
    • 加入 清水(或牛奶)香草精,攪拌均勻。(重要!) 如果你要做粉紅色的,留出 一小部分調好的蛋糖水(大約2-3大匙) 到一個小碗裡,加入 紅色食用色素(一點點就夠了!)紅麴粉,調勻備用。色素一定要先在小碗裡調勻,不要直接滴進大盆,很難拌勻顏色會花。
    • 大部分的蛋糖水(白色部分)倒入過篩好的粉類中。用 打蛋器或筷子以畫“Z”字型的方式輕輕攪拌。注意!只是攪拌到 看不到乾粉就好,絕對不要過度攪拌!過度攪拌會產生筋性,口感會變韌,也容易出筋影響膨發。粉漿會有點稠稠的,像是稍微濃一點的優格狀。
    • [狀態檢查點] 理想粉漿狀態:用攪拌器撈起來,粉漿會呈帶狀流下,痕跡不會立刻消失,但也不能稠到像麵糊挖起來一大坨。如果粉漿太稠(粉類吸水性太強),可以 非常少量地 加入預留的白色蛋糖水或一點點水調整;如果太稀(粉類吸水性差),就 少量撒點過篩好的粉類(預先留一點點備用) 進去輕輕拌勻。這個濃稠度是成功的關鍵之一!太稠蒸出來容易裂不開或內部太實,太稀則膨脹力差、容易塌。
  3. 加入色彩與膨鬆劑 - 最後混合:
    • 把之前調好的 紅色色素水(或紅麴水) 倒入白色粉漿中。稍微攪拌幾下,讓顏色呈現出自然的 大理紋路或漩渦狀,不要完全拌勻!這樣蒸出來顏色才有層次,更漂亮更有“珊瑚”感。追求完全粉紅均勻的也可以稍微多拌幾下,但我覺得有紋路比較美。
    • 最後!最後!將泡打粉均勻地撒在粉漿表面! 然後用打蛋器或筷子 非常快速、輕柔地拌幾下(大概5-8下就好),只要把泡打粉大致拌入粉漿即可。千萬千萬不要再過度攪拌了!泡打粉一接觸溼氣就開始反應,過度攪拌會讓氣體提前跑掉,蒸的時候就發不起來了!拌好就要立刻進行下一步。

  1. 入模與蒸製 - 關鍵火候定生死:
    • 馬上把拌好的粉漿 倒入準備好的模具中,大約倒 7-8分滿 就好。泡打粉作用會讓它膨脹,倒太滿會溢位來。輕輕震一下模具,震出大氣泡。
    • 立刻把模具 放入已經滾沸、充滿蒸汽的蒸鍋/蒸籠裡蓋上鍋蓋,確保鍋蓋緊密。(如果是鍋蓋會滴水的,可以在鍋蓋裡面包一層乾淨紗布吸水,防止水滴砸壞糕體表面)。
    • 全程保持大火! 讓蒸氣非常充足猛烈。設定蒸煮時間:
      • 小碗公(直徑6-7cm):約 20-25分鐘
      • 瑪芬模(標準大小):約 15-18分鐘
      • 更大模具時間要相應增加。
    • [重中之重!] 在整個蒸的過程中,絕對絕對不能因為好奇而開蓋偷看! 一開蓋,溫度驟降,蒸汽跑掉,珊瑚糕瞬間就會塌陷給你看!前功盡棄!一定要忍住!時間到了關火後,也不要立刻開蓋!
  2. 悶製與脫模 - 耐心是美德:
    • 時間到 關火 後, 讓珊瑚糕在鍋裡繼續燜 5-8 分鐘。這個燜的過程很重要,讓溫度慢慢下降,結構更穩定,減少塌陷回縮的風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 燜好後,小心地 掀開鍋蓋,避免冷凝水滴到糕體上(雖然燜過不太會滴了,但還是注意一下)。你會看到珊瑚糕裂開了漂亮的、像珊瑚一樣的紋路,白白胖胖(或粉粉嫩嫩)的好誘人!
    • 用隔熱手套或抹布把 模具取出,放在網架上稍微放涼 3-5分鐘(摸模具不那麼燙手)。這時糕体邊緣會稍微收縮,和模具分離。用竹籤或小刀 沿著模具邊緣輕輕劃一圈,然後 倒扣,珊瑚糕就會完美脫模了!如果抹油足夠,通常一倒扣就下來了。

[失敗經驗談] 我第一次做的時候,就是手賤中途開蓋偷看,結果整個塌掉,像月球表面坑坑窪窪,心都碎了!還有一次泡打粉忘了最後加,和粉一起篩進去,結果蒸出來像粿,完全不發... 也試過粉漿調太稀,膨脹不夠高,裂痕也不漂亮。所以步驟真的不能亂。

完美珊瑚糕特徵檢查表

  • 表面裂開,形成自然不規則、類似珊瑚的裂紋。
  • 整體膨脹,高度合理(約模具的1.5倍左右)。
  • 顏色均勻(或粉紅大理石紋路明顯)。
  • 脫模完整,形狀漂亮。
  • 內部組織溼潤、蓬鬆、有均勻小孔洞,帶點Q彈感(不是發糕那種紮實或蛋糕那種綿密)。
  • 沒有大空洞或沉澱物。

蒸製過程關鍵步驟表

步驟 操作重點 為什麼重要? 失敗可能原因
1. 混合粉類與濕料 Z字型輕拌,無粉粒即可 避免出筋,確保口感Q彈 過度攪拌(口感變韌)、粉沒過篩(有顆粒)
2. 加入色素 稍微拌幾下,保留紋路 創造美麗大理石紋或漩渦 拌太勻(顏色單調無層次)
3. 最後加泡打粉 撒表面,快速輕拌5-8下 避免氣體提前釋放,確保膨發力 忘記加、攪拌過度、和粉一起篩入
4. 倒入模具 7-8分滿,輕震消泡 預留膨脹空間,避免溢位 倒太滿(溢位)、沒震氣泡(表面坑洞)
5. 入滾水蒸鍋 水滾氣足才入鍋,蓋緊鍋蓋 提供足夠且穩定的蒸汽壓力 水溫不夠、鍋蓋不密
6. 全程大火蒸 設定時間(依模具大小) 維持高溫蒸汽,確保膨發定型 火太小、時間不足(中心不熟)
7. 絕對禁止開蓋 蒸+燜過程都不開! 防止溫度驟降、蒸氣流失導致塌陷 中途開蓋(必塌!)
8. 關火燜 燜5-8分鐘 讓結構穩定,減少回縮 沒燜(易塌縮)
9. 脫模 稍涼後劃圈倒扣 保持形狀完整 模具沒抹油(沾黏)、太燙脫模(易碎)

(✨符號表示該步驟是超級關鍵成功點!

[珊瑚糕儲存小叮嚀] 剛蒸好的珊瑚糕最Q最好吃!放到完全冷卻後,如果吃不完,可以用保鮮盒或密封袋裝好,室溫最多放1天(天氣熱要放冰箱),冰箱冷藏可以放2-3天。冷藏後會稍微變硬一點,要吃的時候可以稍微蒸一下(不要蒸太久,熱透就好),或者用微波爐稍微叮10-15秒,就會恢復Q軟。我個人覺得還是當天吃完風味最佳!
[個人心得] 蒸的時候聞到那米香和甜甜的味道飄出來,真的會迫不及待想開蓋!但千萬要忍住啊!那份等待絕對是值得的。看到裂得漂亮的珊瑚紋路那一瞬間,成就感滿滿!這個珊瑚糕做法掌握好,其實真的不難,成功率很高。

關於珊瑚糕做法的Q&A

做完了,也吃了,相信你可能還有些疑問,我把之前自己摸索時問過的問題,還有朋友常問的整理一下:

  • Q1:做珊瑚糕一定要用「在來米粉」嗎?可以用糯米粉或者其他粉代替嗎?
    A:強烈建議一定要用在來米粉! 這是珊瑚糕獨特口感的靈魂。糯米粉做出來會太黏太軟,完全沒有Q彈感,像麻糬。普通麵粉(中/高筋)做出來口感完全不同,會像發糕或蛋糕。低筋麵粉只是輔助蓬鬆度,主角還是要在來米粉。(想嘗試不同口感?那做出來的就不是傳統珊瑚糕了)
  • Q2:為什麼我蒸出來的珊瑚糕會塌陷或縮水?
    A:塌陷最常見的原因就是:1. 蒸制中途忍不住開蓋了! 這是大忌!2. 鍋蓋不夠密合,或者鍋蓋滴水(記得裹紗布)滴到糕體表面把它燙死了。3. 泡打粉失效了(買新鮮的,開封后別放太久)或是最後加入時拌太久,氣體都跑掉了。4. 燜的時間不夠,關火後立刻開蓋。5. 粉漿太稀,支撐力不夠。縮水(沒那麼高)可能跟粉漿太稀、泡打粉量不夠、火不夠大蒸汽不足有關。仔細檢查上面做法篇裡標✨的關鍵點!
  • Q3:蒸好的珊瑚糕放涼後變硬了,怎麼辦?還能吃嗎?
    A:正常的!珊瑚糕冷掉後質地會比熱的時候硬實一點,這是米類點心的特性。只要不是硬邦邦像石頭(那可能是蒸過頭或配方有問題),稍微回蒸一下(大火蒸3-5分鐘)或用微波爐短時間(10-15秒)加熱,就會恢復軟Q的口感了,一樣好吃。冷藏後的更需要回溫。建議還是趁溫熱或回溫後儘快享用,風味最佳!

呼!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希望能把我對這道古早味點心的喜愛和經驗都傳遞給你。這個珊瑚糕做法真的是我試了好多次,也請教了長輩才整理出來的詳細版本,希望能幫你避開我踩過的坑,一次就蒸出漂亮又好吃的珊瑚糕!動手試試看吧,期待你也做出屬於自己的完美珊瑚紋!有什麼問題或心得,也歡迎留言跟我分享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