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每次朋友問我:「臺北近郊有沒有一條步道,夠刺激、視野超棒、交通又方便的?」我腦中第一個跳出來的,永遠是金面山親山步道。它不像陽明山那麼遠,不像象山人擠人,卻藏著讓人驚呼連連的巨石攀爬和360度無敵市景。今天就讓我這個「步道控」,用最真實的經驗,帶你挖出這條路的精華與眉角!
目錄
交通&停車:便利性高,但這些細節不注意會抓狂!
先講最實際的,怎麼去?金面山親山步道主要的登山口有幾個,最熱門、也最方便的是「環山路一段136巷」的「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登山口」或「竹月寺登山口」(這兩個很近,幾乎算同一個區域)。
- 大眾運輸: 這點真的超讚!搭乘捷運文湖線到「西湖站」或「港墘站」,下車後走路大約10-15分鐘就能抵達環山路一段136巷登山口。公車選擇也多,像是「環山站」、「西湖站」周邊都有路線。懶得走路?小黃或Uber直接輸入登山口地址也很方便。
- 自行開車/騎車: 這就有點考驗了。登山口附近的「路邊停車格」數量有限,而且環山路一帶是住宅區,假日一位難求是常態。我曾經繞了半小時找不到車位,差點直接開回家...(翻白眼)。附近有幾個付費停車場:
- 港墘路停車場(嘟嘟房): 離登山口步行約10-15分鐘,算是相對可靠的選擇。
- 西湖公園地下停車場: 離西湖站登山口稍近些,但走到環山路登山口也需15分鐘左右。
-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周邊(特定時段開放): 有時段限制,務必看清楚告示牌。
我的真心話(+負評): 強烈建議假日來走金面山親山步道的朋友,真的能搭捷運就搭捷運!不然光是找車位就耗掉你半條命,爬山興致都沒了。摩托車相對好停一些,但也要注意別擋到住戶出入。金面山親山步道的交通便利度整體很高(尤其對沒車族),但停車絕對是最大痛點,別鐵齒!
步道介紹:巨石、稜線、剪刀石,城市中的小探險!
好了,停好車(或走出捷運站),準備上山!金面山親山步道最迷人之處,在於它完美融合了「親民」與「刺激」兩種特質。這可不是一條平平無奇的石階路。
一開始,迎接你的是綠意盎然的森林小徑,坡度緩緩上升,算是暖暖身。但別被騙了!很快地,你就會遇到這條步道的招牌特色—— 需要手腳並用的大巖壁! 對,你沒看錯,是真的要「攀爬」!別擔心,這些岩石都很大,踩踏點和抓握點也算明顯,而且有繩索輔助。我第一次爬的時候,心裡還是有點小緊張(畢竟跟一般步道很不一樣),但爬上去後,成就感爆棚啊!
攀上幾段巖壁後,恭喜你,抵達了整條金面山親山步道最高潮的「巨巖稜線」!這段路視野「唰」地一下全開了。走在狹窄的巖稜上,一邊是內湖的市區景觀,另一邊則是壯闊的山谷與遠眺的101大樓、南港、松山機場,天氣好時甚至能看到淡水河出海口。那種都市與山林並存的衝突美感,真的很震撼。
而稜線的盡頭,就是傳說中的「剪刀石」!這顆巨石造型獨特,是金面山親山步道上最熱門的打卡點。為什麼叫剪刀石?嗯...我看起來覺得像是一顆大饅頭被切了一刀(笑)。站在上面拍照,背景就是無敵的臺北盆地,超級出片!但請注意安全,石頭邊緣是懸崖,風大時站上去真的要很小心,量力而為,別為了美照冒險。
路線其實有O型和U型的選擇(後面路線資訊再細說),但無論你怎麼走,這段稜線和剪刀石絕對是金面山親山步道的精華中的精華。那種在城市邊緣就能體驗到小小攀巖快感、又能登高望遠的暢快,就是它讓人一來再來的魔力。
步道資訊:上山前務必搞清楚的關鍵數字與細節
好了,心動想出發了?別急,先把這些關鍵資訊塞進腦袋,保證讓你的金面山親山步道之旅更順利:
- 營業時間: 24小時開放的山野步道。但!強烈建議白天行走,尤其涉及攀爬的巖壁路段。摸黑或天色昏暗時行走非常危險,也容易迷路。我個人最喜歡清晨或傍晚(日落前2小時上山,記得帶頭燈預備),避開人潮又光線佳。
- 步行時間: 這真的看個人腳程和停留時間。如果你只走最精華的「環狀線」(從環山路登山口上,經稜線、剪刀石,從竹月寺或論劍亭下來),一般腳程大約抓 1.5 - 2.5 小時 左右可以完成一圈(包含拍照休息)。
如果你體力好、走得快、不怎麼停留,也許1小時多一點就跑完了。但如果你是邊走邊拍、在剪刀石上發呆看風景,那花個3小時也很正常。我第一次走,連攀帶爬加瘋狂拍照,整整花了快3小時才下來。
如果想連同附近的「論劍亭」或更深入內湖方向的路線一起走,時間就要再拉長了。 - 步道長度: 一樣要看路線組合。最經典的環狀線(環山路登山口→竹月寺登山口)全程大約 2.3 - 2.5公里 左右。別看距離不長,因為有爬升和攀巖,體感會比平路累很多。
路線組合 估計長度 特色 經典環狀線 約 2.3 - 2.5 公里 涵蓋主要巖壁、稜線、剪刀石,O型不走回頭路。 論劍亭支線 增加約 0.5 - 1 公里 多一個展望點,視野稍不同。 接大崙尾山 可達 5 公里以上 適合想練腿力的山友,挑戰性更高。 - 步道難度: 官方通常標示為親山級 - 中級。我認為這個評級很中肯。
說它「親山」,是因為它距離短、交通方便,一般健康成年人(包含平常有在動的長輩或較大的孩子)都能完成。
但「中級」絕對不是開玩笑!關鍵在於那幾段需要手腳並用攀爬的巖壁。它需要:- 基本的平衡感和四肢協調性。
- 一點點的膽量(尤其懼高者,稜線段可能會有點壓力)。
- 鞋子很重要! 絕對不能穿拖鞋、涼鞋或光滑硬底的鞋子!務必穿抓地力良好的運動鞋或登山鞋。
下雨天或雨後,岩石濕滑,難度會倍增,強烈不建議前往。
如果你是完全沒運動習慣、膝蓋或腿力明顯不足,或是帶著很小需要全程抱的小孩,那金面山親山步道的巖壁段對你來說可能會有點辛苦甚至危險。
- 步道型別:
- 原始山徑 + 岩石攀爬: 佔比很高,這也是樂趣所在。
- 部分石階: 主要在入口處和連線點。
- 狹窄巖稜: 視野最好但也最需注意安全的路段。
- 少部分木棧道: 較少。簡單說,這條路很「野」,不是那種水泥鋪好好的觀光步道。
- 是否申請: 好訊息!走金面山親山步道完全不需要申請入山證或入園許可。它就是臺北市的郊山步道,隨時想走就可以出發(當然,強烈建議白天走)。這點超級方便!

路線資訊:O型、U型怎麼選?我的口袋路線分享
金面山親山步道的路線組合其實滿靈活的。最常見的有兩種走法:
- 經典O型環狀線 (推薦給第一次來、時間有限者):
- 起點: 環山路一段136巷「德明財經科大/竹月寺」登山口。
- 路線: 從登山口開始爬升 → 遇到岔路選擇往「論劍亭/剪刀石」方向(通常指標明顯)→ 開始攀爬巖壁 → 抵達稜線 → 沿稜線走向著名的剪刀石 → 過剪刀石後,繼續沿稜線或選擇往「竹月寺」方向的下山路徑 → 最終回到靠近原登山口附近(竹月寺側或136巷底)。完美一個圈,不走重複路。
- 優點: 精華路段一次打包,不走回頭路,耗時適中。
- 我的選擇: 這是我最常帶第一次來的朋友走的路線,效率最高。
- U型原路往返線 (適合想專攻稜線景觀、或時間更彈性者):
- 起點: 一樣從環山路136巷登山口起登。
- 路線: 一路爬升至稜線 → 走到剪刀石 → 在剪刀石或附近找個喜歡的點休息、拍照、看風景 → 然後原路折返下山,回到原登山口。
- 優點: 可以更悠閒地在稜線多停留,欣賞不同時間的光影變化(例如等日落)。下山時對走過的路徑比較熟悉(尤其對攀巖段有心理準備的人)。
- 缺點: 下山時可能會遇到正在上山的人潮,在狹窄巖壁處需要互相禮讓。也會錯過O型線另一邊的風景(雖然另一邊確實沒有稜線壯觀)。

我的真心經驗(+路線小抱怨): 假日人真的爆炸多!特別是通往剪刀石那段狹窄稜線,常常要排隊等拍照,甚至塞車(人塞車...)。想好好拍張獨照或靜靜看風景?難!所以我後來都盡量挑平日或一大早(清晨6-7點上山超棒!空氣好又沒人)。還有,下山的路(無論O型或原路下),有些石階段其實滿陡的,對膝蓋衝擊不小,記得帶登山杖或慢慢走,保護膝蓋。金面山親山步道很美,但人潮管理真的是個問題...
附近景點:爬完山還能去哪吃喝玩樂?
爬完金面山親山步道,通常還不到傍晚,體力也還有剩?或者肚子餓得咕咕叫?別擔心,周邊有不少好去處可以順道安排:
-
內湖737巷美食商圈 (俗稱737夜市):
- 介紹: 這不是晚上才開的夜市,而是白天就非常熱鬧的「美食巷弄」!聚集了超多在地知名小吃攤和餐廳。豬血糕、小籠包、豆花、鹽酥雞、蔥抓餅、牛排、各式麵飯... 選擇多到眼花撩亂,價格親民,是補充能量的最佳去處。
- 地址: 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一段737巷 (就在捷運港墘站旁)。
- 交通: 從金面山下山後(通常在環山路/內湖路口附近),步行約10-15分鐘即可到達。或搭公車/捷運一站到港墘站。
- 營業時間: 大部分攤商從中午過後就陸續營業,一直到晚上9點、10點左右(各攤位時間略有差異)。下午時段選擇也很多。

-
碧湖公園:
- 介紹: 內湖區一個寧靜優美的湖濱公園。湖面寬闊,環湖有步道、草坪、涼亭、兒童遊戲區。非常適合爬完山後來這裡散步、野餐、放空,看看湖景和遠方的山(搞不好就是你剛剛爬的金面山呢!),舒緩一下緊繃的肌肉。氣氛悠閒,跟山上稜線的刺激感完全不同。
- 地址: 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175號。
- 交通: 從金面山主要登山口區域過去,建議搭公車(如藍27、247、267、620、紅2等往內湖方向)約5-10分鐘車程在「內湖分局」或「碧湖公園」站下車。步行稍遠(約20-30分鐘)。
- 營業時間: 公園24小時開放。
-
大湖公園:
- 介紹: 名氣比碧湖公園更大,擁有著名的錦帶橋景觀,曾被外媒評選為世界美景之一。湖域更廣闊,設施也更完善(游泳池、運動設施等)。同樣適合散步、賞景、野餐。春天的落羽松和湖畔風光非常詩意。
- 地址: 臺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五段31號。
- 交通: 從金面山區域過去,搭乘公車(如紅2、247、267、284、620、630、677、683...)往大湖公園方向,約10-15分鐘車程。搭捷運至「大湖公園站」出口即達更方便(但離金面山登山口需轉乘)。
- 營業時間: 公園24小時開放。

-
美麗華百樂園:
- 介紹: 大型購物中心,有百貨公司、餐廳、美食街、影城,還有著名的摩天輪!如果想吹冷氣、逛街購物、吃精緻餐廳或看場電影,這裡是很舒適的選擇。晚上搭乘摩天輪看夜景也別有風情(但跟金面山頂的視角完全不同啦)。
- 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敬業三路20號。
- 交通: 從捷運劍南路站出口直結。從金面山區域過去,可搭公車到捷運西湖站或港墘站轉乘文湖線,1-2站即達劍南路站。
- 營業時間: 百貨公司通常為週日至週四 11:00 - 21:30,週五、六及例假日前一天 11:00 - 22:00 (確切時間依各專櫃與餐廳而定)。
| 景點名稱 | 特色重點 | 適合活動 | 距離/交通時間參考 |
|---|---|---|---|
| 內湖737巷 | 平價小吃天堂、選擇爆炸多 | 吃!吃!吃! 快速補充體力 | 最近 ★ 步行10-15分 |
| 碧湖公園 | 寧靜湖景、悠閒散步 | 放鬆、野餐、遛小孩 | 公車約5-10分 |
| 大湖公園 | 著名錦帶橋、湖域寬廣 | 散步、賞景、拍照 | 公車約10-15分 |
| 美麗華百樂園 | 購物、美食、電影、摩天輪 | 逛街、吹冷氣、看夜景 | 捷運1-2站 |
注意事項:安全開心玩,這些雷別踩!
爬了這麼多次金面山親山步道,看過不少狀況,真心提醒大家注意這些事,安全最重要:
- 穿對鞋子!穿對鞋子!穿對鞋子! 這點講三次都不夠。運動鞋是基本,登山鞋更好。絕對禁止拖鞋、涼鞋、高跟鞋、皮鞋!巖壁濕滑時,連一般運動鞋都可能不夠力。我看過穿拖鞋卡在半路、進退兩難快哭出來的遊客...何必呢?
- 帶足夠的水! 步道上幾乎沒有補給點(頂多快到論劍亭有個小攤,但非天天開)。尤其夏天,攀爬很耗體力水分。建議至少帶個1000-1500cc的水。我第一次走帶太少,後半段渴到不行。
- 手套建議攜帶! 攀爬巖壁時拉繩索,有手套保護手掌會舒服很多,也比較不怕擦傷。工地手套那種便宜的就很實用。我後來都會塞一雙在揹包裡。
- 注意防曬! 稜線段完全沒有遮蔭!帽子、太陽眼鏡、防曬乳必備(脖子後面別忘了),不然很容易曬傷。陰天也要防曬,紫外線一樣強。
- 雨天、雨後絕對不要前往! 岩石濕滑的程度超乎想像,攀爬路段會變得非常非常危險!摔跤風險極高。別拿安全開玩笑。
- 假日人潮爆多! 特別是下午時段。狹窄的巖壁和稜線上容易「塞人」,需要耐心等待和互相禮讓。拍照也要快狠準(苦笑)。強烈建議:
- 平日前往體驗最佳。
- 假日請「早」起(早上8點前抵達登山口人少很多)。
- 或乾脆傍晚來看日落(但務必帶頭燈,確保天黑前下山)。
- 垃圾請務必帶下山! 這麼美的環境,看到被亂丟的寶特瓶、塑膠袋真的很心痛。自己的垃圾自己負責帶走,無痕山林是基本禮貌。
- 留意體能狀況。 雖然步道不長,但有攀爬需求和上下坡度。若感到不適(頭暈、體力不支等),應立即休息或考慮折返,不要勉強登頂。稜線上沒有遮蔽,救護車也上不來。
- 保護膝蓋。 下山路段陡峭的石階對膝蓋壓力不小。善用登山杖、側身慢慢下、或走旁邊的土徑(如果有的話),減輕衝擊。
我的裝備檢查清單(基本款):
✔️ 飲用水 (至少1000cc,夏天更多)
✔️ 抓地力良好的鞋子 (登山鞋/運動鞋)
✔️ 防曬用品 (帽子、防曬乳必備)
✔️ 手套 (便宜工作手套就夠用)
✔️ 簡易行動糧 (小餅乾、巧克力、香蕉快速補體力)
✔️ 手機 & 行動電源 (拍照+萬一需要求助)
✔️ 濕紙巾/毛巾 (擦汗、攀巖後擦手)
✔️ 個人藥品 (如氣喘、過敏藥等)
✔️ 塑膠袋 (裝自己垃圾,也可當簡易坐墊)
★ 選備:登山杖 (下山護膝好用)、頭燈 (以防下山延誤)、輕便雨衣 (天氣不穩時)
金面山親山步道 Q&A
最後,整理幾個常被問到的問題,簡短回答:
Q:金面山親山步道適合帶小朋友(或長輩)嗎?
A: 要看小朋友年紀和體能狀況。國小中高年級以上、活潑好動、不怕高的孩子,在大人密切看顧下可以挑戰(務必穿好鞋戴手套!)。太小的幼兒或需要抱的絕對不適合攀巖段。長輩方面,平常有運動習慣、腿腳有力、不懼高者可以試試(慢慢走),否則建議走到巖壁前欣賞風景就好,或選擇碧湖、大湖公園散步更安全。
Q:爬金面山親山步道會不會很累?
A: 距離不長,但因為有「攀爬」動作(特別是用到手臂和核心)和陡上陡下,對平常沒運動的人來說,還是會覺得有點累(尤其隔天可能會鐵腿)。但成就感很高!重點是量力而為,多休息別勉強。
Q:為什麼剪刀石這麼紅?上去危險嗎?
A: 紅在它獨特的造型和絕佳的視野(拍照效果一流)。站上去拍照確實需要小心,因為石頭邊緣是懸崖且無護欄,面積也不算非常大。風大、下雨或人太多擁擠時非常不建議上去。務必評估自身狀況和現場環境,安全第一!在旁邊拍照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