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第一次聽到「瑞士雞翼」這名字,我還以為跟瑞士有什麼關係(笑)。後來才知道,這根本是港式茶餐廳的經典,甜中帶鹹的濃鬱醬汁,裹著燉到軟嫩幾乎要脫骨的雞翅膀,那個滋味,真的會讓人忍不住一隻接著一隻。我自己就超愛在週末下午慢慢燉一鍋瑞士雞翼,整個廚房飄著那種香甜的氣息,超級療癒!今天,就把我試驗過無數次,保證零失敗的食譜跟所有眉角,毫不保留地分享給大家。
廚房裡的黃金比例:我的瑞士雞翼基礎食譜
做瑞士雞翼,其實不難,但要好吃,那個醬汁的比例真的很關鍵。經過我無數次調整(還有幾次太甜或太鹹的失敗經驗...),終於找到這個黃金比例,味道平衡得剛剛好!
食材 | 份量 | 關鍵作用 | 私房小提醒 |
---|---|---|---|
雞中翼 | 1斤 (約12-14隻) | 主角,肉嫩多汁 | 選飽滿、皮有光澤新鮮貨 |
生抽 (醬油) | 1杯 | 鹹香基底 | 用金蘭或萬家香這類甘醇的 |
老抽 | 2大匙 | 上色與厚重感 | 不能省!顏色深亮關鍵 |
紹興酒 | 1/2杯 | 去腥增香 | 用陳年花雕更香醇 |
冰糖 | 1/2杯 | 甜味與光澤 | 冰糖比砂糖效果好太多 |
清水 | 3杯 | 稀釋與煨煮 | 蓋過雞翅即可 |
薑片 | 4-5片 | 去腥提味 | 稍微拍一下更出味 |
蔥段 | 2根 (切段) | 增添香氣 | 最後10分鐘才下 |
八角 | 2顆 | 溫和香料味 | 不愛可不加 |
桂皮 | 1小段 (約5cm) | 增添層次香氣 | 放太多會搶味 |
這個表格裡的份量,是我試過最穩當的。記得,生抽和老抽的品牌不同,鹹度真的差很多!我以前貪便宜用過很鹹的雜牌,結果整鍋鹹到沒辦法吃... 慘痛教訓。所以建議用好一點的,味道比較穩定。
食材挑選不能馬虎:讓瑞士雞翼更上一層樓的秘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瑞士雞翼,食材選得好,真的成功一大半!特別是雞翅膀,差別可大了。
雞翅選擇是靈魂:
- 首選雞中翼 (二節翅):肉最多最飽滿,啃起來最過癮,形狀也漂亮。我每次都去傳統市場請老闆幫我留最新鮮的,皮摸起來要緊實有彈性,顏色粉嫩不暗沉。有沒有看到關節處?要透亮乾淨的才新鮮。雞槌 (三節翅) 肉少骨頭多,不建議。
- 冰鮮優於冷凍:冷凍雞翅解凍後口感真的差一截,肉質容易變得鬆散,香氣也不足。雖然貴一點點,但值得!尤其想做宴客菜時,新鮮度騙不了人。
- 前置處理要徹底:買回來一定要仔細檢查,把殘留的細毛拔乾淨(用夾子或火稍微撩一下最快),這步驟很煩,但吃到的時候就知道差別。然後 徹底洗淨、瀝乾或用廚房紙巾拍乾,煎的時候才不會油爆,也更容易上色。
醬料是風味核心:
- 醬油 CP 值之王:真心覺得金蘭或萬家香的壺底油、甘醇醬油系列很適合,鹹度適中,帶點甘甜,不會死鹹。千萬別用顏色很淡的生抽或太鹹的工業醬油。
- 老抽,上色神器:李錦記的舊莊特級蠔油或老抽都不錯,顏色夠深夠亮,而且不會有怪味。試過雜牌老抽,顏色是夠黑,但味道很詭異... 不推。瑞士雞翼那誘人的琥珀色澤,老抽功不可沒!
- 酒香是點睛之筆:紹興酒是基本款,但我後來都升級用陳年花雕酒,那個香氣層次真的豐富很多,酒味不會嗆,反而很溫潤。有一次手邊沒紹興,臨時用米酒代替,那個味道... 嗯,就是少了一味,不對勁。

跟著我做,保證零失敗!瑞士雞翼完美步驟拆解
準備好食材後,就進入實戰階段啦!別看步驟好像多,其實很簡單,跟著做就對。
第一步:乾煎逼油,香氣打底
鍋夠熱再下雞翅! 這點超級重要。我用的是厚底不鏽鋼鍋或鑄鐵鍋,中火預熱到滴一點水下去會快速滾動(叫水珠跳舞的程度)。完全不放油!把徹底擦乾的雞中翼皮朝下排入鍋中(小心別燙到)。
聽到「滋~~~」的美妙聲音就對了,這時千萬別手癢去翻動!讓它煎個3-4分鐘,直到雞皮變得金黃焦脆,逼出多餘的油脂(這些油我會倒掉,不然成品會太膩)。翻面再煎個2分鐘左右,讓兩面都上色。這個步驟是瑞士雞翼香氣的來源,煎過的雞皮在後續燉煮時更不容易破爛,而且能去除一些雞腥味。
第二步:調製靈魂醬汁
雞翅煎好推到鍋邊或先夾起來。同一個鍋子(不用洗,那些焦化物質是風味寶藏!),轉中小火,把薑片稍微爆香一下。接著,豪邁地倒入生抽、老抽、紹興酒(或花雕)、冰糖和清水。這時可以丟入八角和桂皮(如果喜歡)。
開大火,把醬汁煮滾,同時用鍋鏟輕輕把鍋底那些焦香的精華(fond)颳起來,融入醬汁中。這就是餐廳風味的秘密!滾個1分鐘,讓酒氣稍微揮發,醬油香氣散發出來。
第三步:煨煮入味,耐心是關鍵
醬汁滾沸後,把煎好的雞翅放回鍋裡(如果之前有夾起來的話)。確認醬汁能幾乎蓋過雞翅(如果不夠,補一點熱水)。再次煮滾後,立刻轉最小火!對,就是那種火苗幾乎要熄滅的小火。
重點來了:蓋上鍋蓋!讓它們在裡面安靜地、溫柔地「浸浴」。這個過程大約需要40-50分鐘。絕對不要大火滾煮! 大火滾只會讓雞肉變柴,醬汁也無法醇厚。這點我學乖了,以前貪快用中火煮,結果雞肉縮得超小,吃起來乾巴巴的,醬汁也只有表面味道,很空洞。
在煮的過程中,可以偶爾輕輕晃動鍋子,讓雞翅們換個姿勢浸泡均勻,但盡量減少翻動,保護雞皮完整。煮到30分鐘左右,把蔥段加進去,增添蔥香。
第四步:收汁濃縮,光澤登場
噹噹噹噹!時間差不多到了,用筷子戳戳雞翅最厚的地方,如果能輕鬆穿透,就表示好了。這時,把鍋蓋開啟,轉成中大火開始收汁!
這是最讓人期待的時刻!湯汁會咕嘟咕嘟地冒泡,逐漸變得濃稠、油亮。記得要不斷地舀起醬汁淋在雞翅上,這樣顏色才會均勻漂亮,閃耀著迷人的琥珀光澤。收汁的程度看個人喜好,我喜歡醬汁可以巴附在雞翅上,但底部還有一點點可以拌飯的程度(收太乾容易焦掉變苦,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醬汁越來越稠的時候要特別留意,別收過頭了。覺得濃度差不多了(像糖漿那樣可以掛在湯匙背面的程度),就要馬上關火!
終極美味提示:
- 冷藏隔夜,風味更勝一籌! 這是我的壓箱寶秘訣!關火後,不要急著吃。讓瑞士雞翼連同醬汁在鍋裡自然冷卻,然後整鍋放進冰箱冷藏至少4小時,最好隔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經過冷藏,醬汁會更濃稠地包裹著雞翅,味道也會從表層完全滲透到每一絲雞肉纖維裡。隔天稍微加熱一下再吃,那個入味程度,絕對讓你驚豔!我試過現煮現吃,跟隔夜後加熱,味道深度真的差很多。
- 上桌前的點綴:熱好盛盤後,我會撒上一小把炒香的白芝麻,或者切點新鮮的蔥絲鋪在上面,視覺效果和香氣都更升級!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A)
雞翅燉煮後皮都爛了,怎麼辦?
最大兇手通常是火太大或太早頻繁翻動!記得一定要用「微滾」的狀態(小小冒泡)浸泡雞翅,並且在燉煮的前30分鐘盡量不要翻動,只用搖晃鍋子的方式。煎的時候皮煎夠乾脆也能增加韌性。
可以只用雞槌 (小棒腿) 嗎?
當然可以,肉啃起來更過癮!但因為肉質部位不同,燉煮時間要稍微拉長5-10分鐘,確保中心也軟嫩。如果混用中翼和雞槌,可以把雞槌先下鍋煎煮幾分鐘。
做好的醬汁可以重複使用嗎?
這就是「老滷」的概念!當然可以!把瑞士雞翼撈起後,剩下的醬汁過濾掉渣滓(薑蔥八角等),煮滾後放涼,密封冷藏(最多一週)或冷凍(可放一個月)。下次要做時,當作基底醬汁,再補充適量的生抽、老抽、糖、酒和水就可以。老滷汁會越煮越香濃,風味更醇厚!但記得每次用完都要重新煮沸殺菌儲存。
花點時間,照著這些步驟和細節慢慢做,保證你端出來的瑞士雞翼,會讓家人朋友驚呼連連。那種甜鹹交融、充滿膠質的黏嘴感,配上軟嫩到幾乎不用咬的雞肉,真的會讓人上癮。找個悠閒的週末,試著做做看吧!這鍋療癒系的廚房魔法,絕對值得你投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