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身為一個看到新鮮魚貨眼睛會發亮、鼻子會不自覺湊近聞的海鮮控(對,有點像貓),台灣四面環海給我們的實在是大禮物。而在眾多令人眼花撩亂的魚種裡,「劍旗魚」絕對是讓我特別著迷的一位。不是那種天天吃得到的家常魚,但只要季節對了、漁港叫賣聲傳來,我就會忍不住掏錢包。
目錄
記得第一次吃到真正夠鮮的劍旗魚生魚片,是在東部一個小漁港的攤子上。漁船剛靠岸不久,老闆娘俐落地將整尾劍旗魚拖上處理台,那閃著銀藍金屬光澤的魚身、標誌性的長吻(就是那把「劍」啦!),還有緊實透亮的粉紅魚肉,看一眼就知道是極品。切下薄片,沾點現磨山葵和醬油,入口... 哇!那股清甜、爽脆又帶著點淡淡海洋風味的彈牙口感,真的會讓人眼睛瞬間睜大,然後低頭猛吃,完全不想說話。那滋味,跟平常吃到的鮭魚、鮪魚是截然不同的層次,有點像高級的旗魚,但更細緻、更純粹。那次之後,我就成了劍旗魚的俘虜,每到產季(秋冬到初春,尤其冬天最讚),總要想法子弄點來解饞。
劍旗魚?跟旗魚不一樣嗎?
這問題我當初也問過漁販大哥。他笑笑說:「一樣是旗魚科的啦,親戚!但劍旗魚(學名 Xiphias gladius)是最大隻、最凶猛的那種,你看那個長吻(上頜突出演化成的『劍』)多威風!肉質嘛... 比一般『紅肉旗魚』(像雨傘旗魚之類)更白、更細緻一點,油脂也比較少,看你喜歡哪種口感囉。」 原來如此!劍旗魚又叫「劍魚」,英文叫 Swordfish,就是因為那把標誌性的「劍」。
為什麼劍旗魚讓人著迷?我的觀察筆記
1. 口感獨一無二: 這是最關鍵的!它的肉煮熟後不像很多魚肉會散開,而是能保持非常緊實、厚實的狀態,甚至可以切成厚片去煎去烤,吃起來彈性十足,有點像... 頂級的雞胸肉?但更鮮甜、更有海洋感。生吃時,那個爽脆感更是絕妙。
2. 風味清雅: 它的味道不像鮪魚那麼濃郁,也不像油脂豐厚的鮭魚那麼肥美,而是走一種高雅、純淨的鮮甜路線。不會搶走其他食材的風采,很適合用來做一些清爽或需要突顯魚肉本身質感的料理。
3. 營養價值高: 這個不用多說,優質蛋白質來源,也富含 Omega-3 脂肪酸(DHA、EPA)、維生素 D、硒等。不過老實說,我愛吃它真的不是為了健康(雖然是好事),純粹是為了那口感和鮮味!但既然你問了,這裡有個簡單比較表:
魚種 | 熱量 (kcal) | 蛋白質 (g) | 脂肪 (g) | Omega-3 (mg) 約略 | 口感風味特點 |
---|---|---|---|---|---|
劍旗魚 | ~150 | ~23 | ~6 | ~900 | 緊實彈牙,清甜高雅 |
鮭魚 (養殖大西洋鮭) | ~208 | ~20 | ~13 | ~2000+ | 油脂豐厚,味道濃郁 |
鯛魚 (如台灣鯛) | ~100 | ~20 | ~2 | ~300 | 細嫩軟綿,味道溫和 |
紅肉旗魚 (如雨傘旗魚) | ~140 | ~23 | ~4 | ~800 | 紮實微韌,鮮味明顯帶點酸 |
看出差別了嗎?劍旗魚在油脂和 Omega-3 含量上,不像鮭魚那麼誇張,但它的蛋白質含量高,脂肪相對適中,更棒的是那份獨特的口感,是其他魚種難以取代的。
4. 料理變化多: 因為肉質緊實,所以烹調方式超級靈活!生食、香煎、燒烤、爐烤、清蒸(但要小心火候)、甚至煮湯(切塊)都可以。這點對我這種愛在廚房瞎搞的人來說,簡直太好玩了。
買劍旗魚,學費沒白繳的真心話
新鮮!新鮮!新鮮!講三遍都不夠。特別是如果你想生吃,新鮮度就是一切。失敗過幾次(買到不夠鮮的,煮起來又硬又柴還有點腥味,整盤倒掉超心疼),我現在挑劍旗魚很龜毛:
- 眼睛:要清澈明亮,像玻璃珠一樣凸出來(凹陷混濁?謝謝再聯絡)。
- 魚鰓:掀開看,必須是鮮豔的紅色或暗紅色,聞起來是清新海味,不能有怪味或黏糊糊。
- 魚身:光澤度要好,鱗片(如果有的話)緊貼,按壓下去肌肉要有彈性,會回彈的那種。黏稠感?絕對不行!
- 氣味:就是大海的鮮味,淡淡的。要是聞到明顯魚腥味、氨水味或酸味,快逃!有時候漁販會把肉切塊賣,這時看肉色要粉嫩有光澤,血合肉部分要鮮紅,邊緣不能發黃發暗。
- 信任的攤商/漁港:這點超重要。找到一個懂魚、自己也愛吃魚的老闆,比你上網查一百篇挑魚攻略都實在。我現在都固定跟幾個熟識的漁販買,他們知道我要生食等級的,會幫我留意。

我的私房劍旗魚雙絕:生食與香煎
好啦,重頭戲來了!分享一下我最常做、也最得意的兩種劍旗魚吃法。第一種,當然是生魚片,品嚐它的原味精髓;第二種,是簡單香煎,帶出另一種風情。
食譜:極致鮮甜 - 劍旗魚薄切生魚片
(這道真的,季節對了、魚夠鮮,不做會後悔!)
食材 (兩人份): | |
新鮮劍旗魚魚腹或魚背肉: | 約 200 公克 (別貪多,新鮮最重要!選油脂稍微多一點點的腹肉更讚) |
現磨阿里山山葵: | 適量 (拜託別用化學綠芥末醬,味道差太多) |
薄鹽醬油或日式醬油: | 1-2 大匙 (醬油別太鹹的,會搶味) |
清酒或米酒: | 1/2 小匙 (混合醬油用,增加風味層次) |
柚子皮屑或紫蘇葉: | 少許 (增添香氣,可省略) |
嫩薑片或蘿蔔絲: | 一點點 (清口用) |
做法:
- 処理魚肉: 這步最重要!確認魚肉絕對新鮮。用非常鋒利的刀(生魚片刀或主廚刀都好),逆著魚肉的紋理切成大約 0.3-0.5 公分的薄片。切的時候動作要俐落,這樣切面才漂亮,口感才好。切完立刻擺盤,別讓魚肉在空氣中暴露太久。
- 調醬汁: 在一個小碟子裡,倒入醬油和清酒,輕輕拌勻。
- 磨山葵: 用研磨板(鯊魚皮或陶瓷的都好)現磨山葵根。磨好後稍微捏成一團放在小碟子上。切記,不要把山葵直接拌進醬油裡!(這是對山葵的尊重,讓食用者自己按喜好沾取)
- 擺盤: 找個漂亮的盤子(素色最好)。把切好的劍旗魚片一片片稍微重疊鋪好,旁邊放一小撮嫩薑或蘿蔔絲。把裝醬油和山葵的小碟子也擺上。喜歡的話,可以灑點極細的柚子皮屑或放一兩片紫蘇葉點綴。
- 享用! 夾一片魚肉,輕輕沾一點點醬油(真的只要一點點!目的是提鮮,不是淹死魚肉),再點上一小坨山葵。整片送入口中,讓那清甜、爽脆、微嗆的滋味在嘴裡融合。閉上眼,細細咀嚼。相信我,你會感謝大海的恩賜!
我的心得與提醒:
- 絕對新鮮是鐵則: 再次強調!不新鮮的劍旗魚絕對不要生吃,風險太高,味道也差。如果你對來源或新鮮度有一絲懷疑,寧可煮成熟食。
- 薄切是關鍵: 切太厚,會影響那個爽脆彈牙的口感。薄切才能充分感受它的美妙質地。
- 醬油沾一滴滴就好: 好的劍旗魚本身味道就很棒,醬油只是配角,沾太多會蓋過主角風采。
- 這道菜不用花俏技巧,食材夠好就贏了八成。我第一次在家做成功時,差點以為自己是大廚!(當然,前提是魚攤老闆夠給力)

食譜:焦香誘人 - 香煎劍旗魚排佐檸檬香草
(這道簡單卻超有餐廳FU,請客自用兩相宜)
食材 (兩人份): | |
劍旗魚魚排: | 2 塊,每塊約 2-2.5 公分厚 (厚度很重要,太薄容易煎老) |
海鹽: | 適量 (磨粗一點的更好) |
現磨黑胡椒: | 適量 |
橄欖油: | 1-2 大匙 (或其他耐高溫的油,如葡萄籽油) |
無鹽奶油: | 約 10-15 公克 (增加香氣和光澤) |
新鮮檸檬: | 1/2 顆 (擠汁和切片裝飾) |
新鮮香草: | 如百里香 (Thyme) 或迷迭香 (Rosemary) 幾小枝 (沒有新鮮的可用乾的,但香氣差些) |
大蒜: | 1-2 瓣,拍扁 (可省略) |
做法:
- 前置作業: 魚排從冰箱取出,放在廚房紙巾上吸乾所有表面水分。這一點超重要!魚肉濕答答的下鍋,煎不出漂亮的金黃色,還會噴油噴得嚇死人。兩面均勻撒上海鹽和現磨黑胡椒,稍微按摩一下,靜置 10-15 分鐘讓它入味(同時也讓魚肉回溫,比較不易黏鍋)。
- 熱鍋熱油: 取一個厚底平底鍋(不鏽鋼或鑄鐵鍋最好),中大火燒熱。倒入橄欖油,讓油均勻布滿鍋底,看到油開始產生細微波紋(像水紋那樣)時,就表示溫度夠了。
- 下鍋煎魚: 輕輕放入魚排(小心油噴!)。千萬不要急著翻動! 讓它安靜地煎大約 3-4 分鐘。你會看到魚排邊緣開始變得不透明,從底部往上熟。這時可以輕輕用鍋鏟掀開一角偷看,如果已經呈現漂亮的金黃焦褐色,就可以翻面了。
- 翻面加香: 翻面後,立刻轉中小火。把無鹽奶油、拍扁的大蒜(如果用)和香草(百里香/迷迭香)丟進鍋裡。奶油融化後,用湯匙不斷地把鍋裡融化的奶油淋在魚排表面上,持續約 2-3 分鐘。這個動作叫「淋油」(Basting),可以讓魚排表面更香、更濕潤,也能讓香草和大蒜的味道附著上去。
- 檢查熟度: 這是最難掌控的!劍旗魚排煎到內部中心還帶一點點粉紅透亮(約 Medium,七分熟)是最佳狀態,肉質最嫩最多汁。用尖刀或竹籤刺入最厚處的中心,如果感覺有點阻力但能輕鬆刺入,拔出來時刀尖溫熱但不燙手,魚肉中心顏色略帶粉紅不透明就對了。怕不熟?多煎個30秒到1分鐘,但千萬別煎成全白,口感會老柴很多(個人慘痛教訓...)。總時間大約是每公分厚度煎3-4分鐘(含翻面時間),但還是要靠經驗觀察。
- 起鍋靜置: 煎好後,立刻把魚排盛到溫熱的盤子上,別馬上切! 讓它休息 (Rest) 3-5 分鐘。這個步驟超重要,讓肉汁重新分布,切的時候才不會流失。這時鍋裡的香草奶油別浪費,擠點檸檬汁進去攪拌一下,就是超棒的淋醬。
- 擺盤享用: 把魚排放好,淋上鍋裡的檸檬奶油醬汁,旁邊放一兩片檸檬角。簡單配點烤蔬菜(蘆筍、節瓜、番茄都不錯)或馬鈴薯泥,就是一頓超滿足的晚餐!切開魚排,看到外面焦香裡面粉嫩,散發著奶油和香草的香氣,沾點盤底的醬汁... 完美!

我的心得與提醒:
- 擦乾!擦乾!擦乾! 這步驟做不好,後面很難煎得漂亮。
- 厚切很關鍵: 太薄真的容易老,我買過一次切薄的,手忙腳亂還是煎過頭了。
- 耐心等第一面上色: 別急著翻動,讓梅納反應好好發生,焦香風味就靠這步。
- 寧可偏生勿過熟: 劍旗魚肉質緊實,即使中心帶點粉紅也是安全的(前提是魚夠鮮)。煎過頭變全白,口感會像橡皮,很可惜。這真的是經驗累積,我前兩三次煎也是戰戰兢兢。
- 淋油 (Basting) 這招學起來,不只煎魚,煎雞排牛排都用得上,立刻升級變高級料理。
- 這道菜真的簡單,成功率很高,味道又高級。朋友來家裡,我都會表演這道,大家都很捧場(笑)。
劍旗魚還可以這樣玩!
除了上面兩種我最愛的,劍旗魚還有很多吃法:
- 炭烤/爐烤: 切厚塊,簡單鹽胡椒醃一下,刷點橄欖油,直接上烤架或烤箱烤。配點莎莎醬或檸檬汁,超有戶外 BBQ 風情!(記得烤網要夠熱,抹點油防沾)
- 清蒸: 切厚片或塊。但因為肉質太緊實,蒸的時間要拿捏好,過頭一樣會老。可以用破布子、樹子或鹹冬瓜來蒸,帶點甘鹹味很下飯。我試過一次,結果蒸太久,口感有點失望...
- 煮湯: 魚頭、魚骨或切下來的邊角料別浪費!拿來熬湯底,再加入切塊的劍旗魚肉、豆腐、味噌煮成味噌湯,或是加薑絲、酸菜煮成清湯,鮮美無比。這很適合冬天。
- 做成魚排三明治: 把煎好的劍旗魚排夾進麵包裡,加點生菜、番茄、塔塔醬或莎莎醬,就是豪華的海鮮三明治!(比麥香魚好吃一百倍)

關於劍旗魚,你可能還想知道的小提醒
- 汞含量疑慮? 大型魚類多少都有累積重金屬(如汞)的問題,這是海洋生態的現實。劍旗魚屬於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確實汞含量相對較高。建議:
- 孕婦、哺乳媽媽、幼兒儘量避免吃。這是官方建議,要聽。
- 一般成人適量食用就好,不用天天吃。我自己大概是一個月吃1-2次(當季時),每次份量也不會太多(生魚片大約10片,魚排一塊)。享受美食也要顧健康嘛!
- 季節性強: 台灣附近的劍旗魚,秋冬到初春(大約10月到隔年3、4月)是最佳賞味期,特別是冬天肉質最肥美。夏天市場上比較少見,就算有,品質通常也沒那麼好(產地可能也不同)。
- 價格不便宜: 因為捕獲量相對少,加上它獨特的價值,劍旗魚的價格通常比一般旗魚或鮪魚要高不少。這點要有心理準備。看到當季新鮮貨,偶爾犒賞自己一下,我覺得值得!
Q&A:關於劍旗魚,你問我答!
Q1:去市場買劍旗魚,除了看眼睛、魚鰓這些,老闆說這是「現流仔」,真的就新鮮嗎?
A: 「現流仔」意思是漁船當天捕獲、當天進港的魚貨,理論上確實最新鮮。但「理論上」是關鍵!因為從捕撈上岸、運送、到市場販售,中間的處理方式和時間差也很重要。有些「現流仔」可能凌晨上岸,你下午才去買,新鮮度當然比不上你一早去漁港「搶鮮」的。所以,「現流仔」是個好指標,但還是要回歸最基本的判斷:眼睛清澈凸出、魚鰓鮮紅無異味、魚身有彈性有光澤、氣味清新。相信你自己的眼睛、鼻子和手指觸感最準!別被話術唬了(我交過學費的...)。
Q2:劍旗魚買回來太多,一次吃不完怎麼辦?可以冷凍嗎?
A: 當然可以冷凍!但方法要對。如果你想生食,請務必在「確認魚肉極度新鮮」的前提下,立刻處理:切成你需要的大小(比如生魚片大小或排餐大小),用保鮮膜緊緊地、完整地包裹起來(盡量擠出空氣),再放入密封袋或密封盒裡,然後盡快放入冰箱的冷凍庫(溫度越低越好)。這樣可以保存1-2個月。但老實說,冷凍過後的劍旗魚,拿來生食口感絕對會打折,那個爽脆感會消失,比較適合拿來做熟食,像香煎、烤或煮湯。解凍時,千萬不要放在室溫下!建議提前一天移到冷藏庫慢慢解凍,這樣對肉質的傷害最小。切記,新鮮跟冷凍過的劍旗魚,是兩種不同的食材體驗。
Q3:煎劍旗魚排時,怎麼判斷幾分了?我真的很怕煎不熟或煎過頭。
A: 這真的是新手(包括當初的我)最頭痛的問題!除了上面食譜提到的觀察法(邊緣變不透明、底部金黃才翻面)和時間估算(每公分厚約3-4分鐘總時間)之外,最直觀的方式有兩個:
- 溫度計: 買一支料理專用的「探針式溫度計」絕對值得投資!插入魚排最厚的中心點測量,當中心溫度達到 55-60°C 左右時,差不多就是七分熟(Medium),內部帶點粉紅透亮,肉質最嫩。超過 65°C 通常就全熟了(Well Done),口感會開始變老。
- 觸感法: 沒有溫度計?用乾淨的手指(或用鍋鏟尖)輕輕按壓魚排表面。當魚排:
- 按下去非常軟,像按生魚肉的感覺:約三分熟 (Rare)。
- 按下去稍有彈性,像按自己手掌大魚際肌(拇指下方那塊肉)的感覺:約五分熟 (Medium Rare)。
- 按下去有明顯彈性、有點硬度了,像按自己鼻尖的感覺:約七分熟 (Medium) - 這是推薦熟度。
- 按下去很硬、幾乎沒有彈性了,像按自己額頭的感覺:那就是全熟了 (Well Done) - 通常會偏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