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新鮮!新鮮!新鮮! 这绝对是第一法则。不新鲜的鱼,任你厨艺通天也救不回来那股腥味。怎么挑?
- 眼睛:要明亮凸起,像黑珍珠一样,浑浊塌陷的绝对不要。
- 魚鰓:掰开看,要鲜红色,暗红或发灰发黑?快放下!
- 魚身:鳞片完整有光泽,摸起来紧实有弹性,按下去能回弹。黏糊糊软趴趴?谢谢再联络。
- 魚肚:绝对不能有破肚或者异味。
- 氣味:只有淡淡的海水味或鲜味,任何腥臭味、氨水味都表示它已经不新鲜了。
鱸魚種類 | 外觀特徵 | 風味口感 | 價位 | 適合湯品風格 |
---|---|---|---|---|
七星鱸 (海鱸) | 體型較大,身上有明顯星點狀斑紋 | 海味較濃郁,肉質緊實,煮湯鮮甜層次豐富 | 較高 | 追求濃厚海鮮風味、經典清湯 |
金目鱸 (養殖) | 體型中等,眼睛周圍略帶金色光澤 | 肉質細嫩,土味處理得好幾乎沒有,鮮甜度穩定 | 親民、普遍 | 家常清甜湯、麻油湯、酸菜湯 |
鱸魚湯首選? | 金目鱸 > 七星鱸 | 新手更推薦金目鱸 |
配角也很關鍵!
- 薑: 去腥提鮮的靈魂伴侶。老薑辛辣感更足,效果更好。切片或拍裂都行。
- 米酒: 點睛之筆。一點點就能有效揮發魚腥味,增添香氣。我用台灣本產的料理米酒就很好。
- 水: 好湯用好水。自來水煮出來總覺得差那麼一點點味道(尤其是北部),用過濾水或礦泉水真的有差(相信我試過)。
- 鹽: 最後才加的魔法師。過早加鹽會讓魚肉緊縮,湯也可能變濁。一點點就能完美引出所有鮮甜。

「鱸魚湯」的無限可能:變化款介紹
別以為「鱸魚湯」只有一種樣子!它可以很百變,不同搭配風味截然不同。下面分享我最常煮、也最受家人朋友好評的三款:
食譜一:經典清甜「鱸魚湯」 (我的最愛基礎款)
這款是最能喝到鱸魚原本鮮甜滋味的湯底,也是檢驗一條魚是否新鮮、你處理是否得當的試金石。- 食材 (2人份):
- 新鮮金目鱸魚 1 尾 (約 500-600g,請魚販處理好,去鱗去內臟,洗淨) - 這是最重要的!
- 老薑 1 大塊 (約拇指長,拍裂或切片)
- 料理米酒 1-2 大匙 (約15-30ml)
- 過濾水或礦泉水 約 1500ml (水量要蓋過魚身)
- 鹽 適量 (最後調味用,約1/2~1小匙或依個人口味)
- 青蔥 1 根 (切段,最後裝飾用,可省略) - 我個人喜歡加一點點綠色
- 魚的處理是關鍵 (去腥第一步): 把魚販處理好的魚拿回家,務必、千萬、一定要把腹腔內靠近脊椎骨那條深色的「血合肉」和殘留的內臟、黑膜徹底刮洗乾淨!這是魚腥味的主要來源。魚身表面也沖洗乾淨,用廚房紙巾徹底吸乾水分。這樣等下煎的時候才不會亂噴油。
- 煎香定型 (去腥增香第二步): 鍋子燒熱(我用不沾鍋或鑄鐵鍋),加一點點油(真的不用多),油熱後放入薑片稍微爆香。接著把擦乾的魚小心放入(小心噴油!),用中小火將魚的兩面都煎到呈現「金黃色」。不用全熟,目的是去腥、定型、讓蛋白質凝固,這樣煮湯時魚肉才不會散開,湯也會比較清澈。煎好後,沿鍋邊淋入米酒,讓酒氣揮發帶走最後的腥味。
- 滾水衝擊 (湯頭清澈第三步): 這步超重要! 倒入滾燙的熱水!水量要一次加足,務必蓋過魚身。一定要用熱水!冷水下去,煎好的魚遇到冷收縮,鮮味釋放差,湯也容易濁。大火煮滾。
- 耐心燉煮 (濃郁鮮甜第四步): 湯滾後,你會看到表面有些浮沫(可能是殘留血水或雜質),用湯勺小心撇掉。這時轉中小火,讓湯保持「將滾未滾」的微滾狀態(就是冒小泡泡,不是大滾大沸)。蓋上鍋蓋,燉煮約 15-20 分鐘。時間到,你會發現湯色呈現誘人的乳白色或淡金色(視魚的油脂含量),香氣撲鼻。這時魚肉也剛好熟透,保持嫩度。
- 最後調味: 關火。這時候才加鹽! 嘗嘗味道,一點點鹽就能把所有的鮮甜都提出來。撒上蔥段(如果喜歡)。
- 享用: 連湯帶魚肉小心盛出(魚肉很嫩容易碎)。先喝一口原湯,感受那純粹的鮮甜,再吃那滑嫩的魚肉,沾點醬油或胡椒鹽也行。這就是最純粹的「鱸魚湯」美味!
煮這鍋湯的小秘訣 (個人血淚經驗總結):
- 魚 新鮮乾淨 是基礎中的基礎,否則後面都白搭。
- 魚身 擦乾再煎,避免油爆也更容易煎金黃。
- 熱水!熱水!熱水! 說三次,湯清味濃的關鍵。
- 滾後轉 中小火微滾,大火滾煮容易把魚肉滾爛,湯也容易濁。
- 最後才加鹽! 過早加鹽魚肉會變老變柴。

食譜二:滋補暖身「麻油藥膳鱸魚湯」 (天冷首選)
這款非常適合轉涼的天氣,尤其是女生生理期後或是覺得身體有點虛、手腳冰冷的時候。麻油和老薑的組合,暖到心坎裡,加上溫和的藥材,滋補又不燥熱。當然,經典的「鱸魚湯」鮮甜底子還在。- 食材 (2人份):
- 新鮮金目鱸魚 1 尾 (約 500-600g,處理乾淨同前)
- 老薑 1 大塊 (拍裂後切薄片,用量要比清湯版多)
- 黑麻油 3-4 大匙 (選品質好的純黑麻油,香氣差很多)
- 料理米酒 半碗 (約 100ml) - 米酒量比清湯版多,暖身效果才好
- 過濾水 約 1000ml
- 鹽 少許 (調整鹹度用,麻油本身有風味)
- (可選) 溫和藥材包: 紅棗 5-6顆、枸杞 1大匙、黃耆 3-4片、當歸 1小片 (當歸味重,不喜歡可省略或用參鬚代替) - 這些在中藥行都買得到,說要煮鱸魚湯用就好。
- 薑麻煸香 (風味基底): 鍋子燒熱(不用放油),倒入黑麻油,用小火燒熱(麻油高溫容易變苦,切記小火)。放入薑片,耐心地煸炒,直到薑片邊緣變得有點乾癟捲曲,香氣四溢。這一步是麻油湯香氣的關鍵!
- 煎魚: 把處理好擦乾的魚放入鍋中,一樣雙面煎至金黃定型。沿鍋邊淋入米酒,讓酒氣揮發。
- 加水與藥材: 倒入滾燙的熱水和可選的藥材包(紅棗、枸杞、黃耆等)。大火煮滾。
- 燉煮: 滾後一樣撇去浮沫(麻油湯浮沫會帶點褐色是正常的),轉中小火,蓋上鍋蓋燉煮 20-25 分鐘,讓藥材的味道釋放出來,融入湯中,魚肉的鮮味也充分釋放。
- 調味享用: 關火前試試味道,通常麻油和藥材的風味已經很足,只需要加極少的鹽甚至不加。撈出藥材包(懶的話,紅棗枸杞可以留著吃)。趁熱喝,湯頭融合了麻油薑香、藥材甘甜和鱸魚的鮮美,濃郁又溫潤,一碗下肚,從喉嚨暖到胃,舒服極了!這絕對是「鱸魚湯」的華麗變身。
麻油湯注意事項:
- 麻油怕高溫! 一定要用小火慢慢煸薑,火大麻油容易發苦。
- 米酒量可隨喜好增減,想要暖身效果明顯就多放點。
- 藥材不要放太多太雜,尤其是當歸、川芎等味道重的,容易搶走魚的鮮味,也比較燥。紅棗枸杞黃耆相對溫和百搭。
- 湯色會比清湯深,帶褐色,這是正常的麻油和藥材顏色。

食譜三:開胃解膩「酸菜鱸魚湯」 (清爽派代表)
夏天沒胃口?或是吃了油膩的想解膩?這款加了酸菜的「鱸魚湯」絕對讓你胃口大開!酸菜的鹹酸脆爽,完美襯托魚肉的鮮甜,湯頭變得更加清爽有層次。- 食材 (2人份):
- 新鮮金目鱸魚 1 尾 (約 500-600g,處理乾淨同前)
- 老薑 幾片 (約4-5片,拍裂)
- 客家酸菜 (鹹菜) 約 150g - 請選購品質好的,顏色不要太黃豔(可能加了色素),聞起來是自然的發酵酸香,不要有刺鼻化學味。
- 料理米酒 1 大匙
- 過濾水 約 1500ml
- 鹽 最後看情況加 (酸菜本身有鹹度!)
- 白胡椒粉 少許 (提味,可省略)
- 可選增香提味: 蒜頭 2-3瓣 (拍裂)、乾辣椒 1根 (切段,怕辣去籽) - 加一點點層次更豐富。
- 處理酸菜 (去過鹹): 這是重點!買回來的酸菜通常很鹹。先用水沖洗幾遍,擠乾水分。然後切成小段或絲。講究一點的,我會把切好的酸菜再泡一下冷水(10-15分鐘),途中換1-2次水,然後徹底擠乾水分。這樣才能控制湯的鹹度,也能去掉一些過於尖銳的酸鹹味,留下甘醇。試吃一小口,覺得鹹度適中即可。
- 煸炒酸菜 (提升香氣): 鍋燒熱,放一點點油(酸菜本身會出味,油不用多),放入薑片和可選的蒜頭、乾辣椒爆香。接著放入擠乾水份的酸菜,用中火翻炒,把酸菜的香氣炒出來,炒到有點乾爽的感覺。這一步能讓酸菜風味更香醇。
- 煎魚: 同前,魚擦乾煎兩面金黃,淋米酒。
- 加水燉煮: 倒入滾燙熱水,水量要足(酸菜會吸水)。大火煮滾。
- 融合滋味: 湯滾後轉中小火,蓋鍋蓋燉煮 15-20 分鐘。讓酸菜的鹹酸風味慢慢釋放到湯裡,也讓魚的鮮味融入其中。
- 最後調味: 因為酸菜有鹹度,所以一定要先嚐過湯的味道再決定要不要加鹽! 通常只需要加一點點點,甚至不加。可以撒點白胡椒粉提味。這款湯不需要煮到奶白色,湯頭應該是清澈帶點淡琥珀色,散發著酸香和魚鮮。酸菜脆口,魚肉鮮嫩,湯頭酸鮮清爽,超級開胃!是「鱸魚湯」家族裡的小清新擔當。
酸菜湯小叮嚀:
- 酸菜處理務必仔細! 洗淨、泡水、擠乾,去除過鹹是美味關鍵,否則湯會鹹到喝不下。
- 炒酸菜這步不要省,炒過的酸菜香氣更豐富。
- 鹹度千萬要小心,寧可淡了最後加一點鹽,也不要一開始就太鹹。
- 湯色不會像清湯或麻油湯那麼濃白,屬於清亮型。

為什麼你的「鱸魚湯」不夠好喝?常見問題排雷!
煮了這麼多年,也看過朋友煮,真的有些小地雷會毀了一鍋好湯。來!直接幫你排雷:
問題症狀 | 可能原因 | 解決方案 (對症下藥!) |
---|---|---|
湯有腥味 | 1. 魚不新鮮! 2. 腹腔血合肉、黑膜內臟沒刮洗乾淨! 3. 沒煎或煎不夠 4. 米酒放太少或沒放 5. 薑不夠或沒爆香 |
嚴格把關新鮮度!處理時務必刮乾淨!煎魚步驟不能省!淋米酒!老薑用量足且先爆香/煎過! |
湯頭混濁不清澈 | 1. 冷水下鍋 2. 火太大滾得太猛烈 3. 魚肉散掉 (沒定型、翻動過猛) 4. 過早加鹽 5. 浮沫沒撇乾淨 |
務必加滾燙熱水!滾後轉中小火微滾!魚煎定型,煮時少翻動!最後才加鹽!認真撇浮沫! |
魚肉又老又柴 | 1. 煮太久! 2. 火太大滾煮 3. 過早加鹽! 4. 魚本身不夠新鮮或品種問題 |
控制時間 (15-25分鐘視做法)!保持微滾狀態!最後關火前才加鹽!選用金目鱸肉質較嫩! |
湯不夠鮮甜 | 1. 魚不夠新鮮 2. 水加太多 3. 燉煮時間不足 4. 沒有煎過直接煮 (風味層次少) |
新鮮是王道!水量適中蓋過魚身即可!確保足夠燉煮時間讓鮮味釋放!先煎魚增加風味層次! |
麻油湯發苦 | 麻油煸薑時火太大! | 切記用小火煸薑片!寧可多花點時間慢慢煸出香氣,也不要大火燒焦變苦! |
酸菜湯太鹹 | 酸菜沒處理好!沒洗淨、沒泡水、沒擠乾! | 酸菜買回一定要徹底洗淨、泡水換水、用力擠乾!炒過後再煮。湯煮好先試味,絕對不要先加鹽!太鹹只能加水稀釋... |
「鱸魚湯」的魅力不止於美味:那碗湯的療癒力量
說真的,我迷戀「鱸魚湯」不僅僅是因為它好喝。它承載了很多東西。記得有一次重感冒,喉嚨痛、沒胃口,什麼都吃不下。老媽默默煮了一鍋極清的「鱸魚湯」,只放薑片和一點點鹽。那碗湯,清澈見底,飄著兩片薑,幾塊雪白的魚肉。喝下去的第一口,溫潤的湯滑過灼痛的喉嚨,那股純粹的鮮甜彷彿喚醒了沉睡的味蕾,整個身體都感覺被溫柔地包裹住。那一刻,覺得這碗湯簡直是救贖!這大概就是食物療癒的力量吧? 很多人說「鱸魚湯」是坐月子聖品(蛋白質豐富、好吸收、幫助傷口癒合),這當然沒錯。但我覺得它適合每一個人,在任何需要溫暖、需要補充元氣、或是單純想喝碗好湯的時候。它不張揚,沒有濃油赤醬的強烈,卻用最溫和的方式滋養著身體和心靈。那種舒服感,是從胃裡慢慢擴散到全身的。尤其現在工作壓力大,晚上回家能快速煮一鍋熱騰騰的「鱸魚湯」,看著裊裊熱氣,吹著氣慢慢喝下,真的是一天中最放鬆、最被療癒的時刻。你說,這樣一碗湯,怎能不愛?
Q&A:關於「鱸魚湯」,你可能還想知道這些...
- Q:鱸魚湯聽說很適合開刀後或生病的人喝?真的有用嗎? A:從營養角度來說,鱸魚肉質細嫩好消化,富含優質蛋白質(修復組織必需)、維生素B群(幫助代謝、神經功能)、礦物質如硒(抗氧化)、鉀等。煮成湯更容易吸收。中醫也認為鱸魚性平味甘,有補益五臟、健脾胃的功效。所以,對於身體虛弱、需要補充營養、胃口不佳(如開刀後、大病初癒、感冒恢復期)的人來說,一碗清爽好消化的「鱸魚湯」確實是很好的營養補充來源,能提供身體修復所需的養分,也容易入口。當然,它不能替代藥物,但作為溫和的食療滋補,是非常好的選擇!記得煮清淡些(參考經典清甜湯款),避免油膩和過多調味料。
- Q:每次煮完鱸魚湯,魚肉都沒味道了,怎麼讓魚肉也好吃? A:這是因為魚的鮮味大部分都釋放到湯裡了呀!想要魚肉也有味道,有幾個小技巧:
- 縮短煮湯時間: 如果你更重視吃魚肉的口感,可以將燉煮時間縮短到10-12分鐘(視魚大小),魚肉剛熟就關火,這樣魚肉會更嫩,本身味道也保留多一點。但相對的,湯的濃郁度會稍減。
- 沾醬: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準備一小碟醬油(可以加點蒜末、薑絲、辣椒或擠點檸檬汁),或者簡單的胡椒鹽。煮湯時釋放的鮮味是「湯的」,沾醬則賦予魚肉「鹹香或辛香」的風味,兩者結合就很完美。我覺得沾點醬油膏配薑絲,超搭!
- 醃魚(較少用於清湯): 如果不太追求極致的清湯,可以在煎魚前,用極少量的鹽和米酒(或蔥薑水)稍微抹一下魚身,靜置10分鐘再擦乾煎。這樣魚肉會有一點底味。但要注意鹽量,避免湯最後過鹹。
- Q:為什麼有時候煮出來的鱸魚湯會有苦味?嚇死人了! A:湯變苦真的很掃興!常見原因有:
- 魚膽破了! 這是最常見也最嚴重的原因。買魚時一定要確認魚販有沒有把膽囊完整去除(膽汁超苦!)。自己處理時也要非常小心,萬一弄破一點點,整鍋湯就毀了。如果不幸破膽,那塊魚肉甚至周圍的湯都會苦,很難補救。
- 麻油燒焦: 煮麻油鱸魚湯時,煸薑片的火太大或時間太久,導致黑麻油燒焦變苦。切記用小火耐心煸。
- 藥材問題: 如果加了藥材包,某些藥材(如品質不好的當歸、或不小心加了帶苦味的根莖類藥材過多)也可能讓湯帶苦味。藥材用量要適度,選擇信譽好的來源。
- 魚不新鮮/內臟腐敗: 極度不新鮮的魚,內臟開始分解也可能產生異味甚至苦味。再次強調,新鮮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