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真心熱愛美食,尤其喜歡探索各種美味麵包的人,我真的很想和你聊聊臺灣近期越來越火的 素食麵包。我發現身邊好多朋友都在找好吃、無負擔的麵包選擇,市面上選擇也變多了,但真正用心做、資訊透明的店家或食譜,好像還是少了點什麼?今天就讓我用滿滿的麵粉香和真心話,跟你分享我的 素食麵包 心得和私房食譜,絕對原創,保證接地氣,就像我們坐在咖啡館聊天一樣自然!
說起來也挺有意思。幾年前,我純粹是好奇,想試試看不用奶油、雞蛋、牛奶,甚至蜂蜜(對,純素 Vegan 連蜂蜜也不行哦!)能做出口感不輸傳統麵包的東西嗎?結果第一次嘗試,簡直是一場災難!麵團溼黏得像漿糊,烤出來硬得能當磚頭... 老實說,那一刻我真的懷疑人生了。但我不死心啊,我可是個吃貨,怎麼能被麵團打敗?我開始研究,發現學問真的不小。
你知道嗎?做 素食麵包 最難的不是取代雞蛋(亞麻籽粉、奇亞籽加水就很好用),而是取代奶油和牛奶帶來的香濃風味和柔軟度。奶油那種獨特的香氣和酥脆感,牛奶的溫潤,真的很難百分百複製。有些店家會用椰子油、堅果醬,甚至豆乳、米漿,但每種食材特性不同,需要反覆試驗。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標榜 素食麵包 的吃起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靈魂?或者質地偏幹、偏韌?這絕對是痛點!
不過,失敗是成功之母嘛!經過無數次實驗(和喂垃圾桶),我總算摸到一些門道。我發現臺灣本土食材超適合做 素食麵包!比如香甜的臺農地瓜泥,加到麵團裡不僅增加天然甜味,保溼效果一流,烤出來顏色金黃超誘人。還有香氣濃郁的芝麻醬、花生醬,簡直是天然油脂和風味的雙重擔當。用在地好食材,做出獨一無二的臺灣味 素食麵包,這才是王道啊!
目錄
別再只有單調吐司!我的素食麵包靈感清單
市面上好多 素食麵包 選擇還是偏基礎:白吐司、雜糧餐包... 不是不好,但吃久了真的會膩啊!感覺選擇相對受限(這就是我想填補的空白啦!)。所以我卯起來開發不同風味和造型的 素食麵包,讓吃素也能很有樂趣:
- 臺式經典重現: 蔥麵包難道只能是回憶?用豆奶或米奶調製的「素奶」刷麵包體,撒上滿滿的有機青蔥和一點海鹽、胡椒,再用品質好的冷壓椰子油或玄米油取代傳統豬油酥,烤出來香氣撲鼻,口感一樣鬆軟帶點酥脆感!這個成功的時候,真的讓我開心到轉圈,證明 素食麵包 也能很臺、很經典!
- 日式優雅風: 紅豆麵包是很多人的愛。純素的紅豆餡其實不難,用植物油炒(或煮)紅豆沙,控制好甜度就行。重點是麵包體!我試過用豆漿加一點點豆漿粉增加濃郁度,或者加點蒸熟的栗子泥增加自然甜和溼潤度,包入滿滿的自制低糖紅豆餡,撒點黑芝麻,日式感滿滿又無負擔。
- 歐式健康系: 無油無糖的硬歐包簡直是 素食麵包 的天然好朋友!用長時間發酵(比如魯邦種)帶出天然麥香和複雜風味,加入大量堅果(核桃、杏仁片)、種子(葵花籽、南瓜籽、奇亞籽)和果乾(蔓越莓、葡萄乾),外脆內軟有嚼勁,飽足感十足,當早餐或點心都超棒。這種麵包做起來需要點耐心,但成功率很高,推薦新手試試。
- 創意甜點系: 誰說素食者不能享受肉桂卷、巧克力可頌?用椰子油或可可脂做出酥皮層,內餡用椰棗泥、堅果醬混合肉桂粉或純可可粉,淋上用椰漿或腰果奶做的「素糖霜」,罪惡感大減,滿足感爆棚!當然,做這種酥皮 素食麵包 比較費工,需要很好的摺疊技巧,但成功了真的超有成就感!(雖然我第一次做酥皮,油漏得一塌糊塗...廚房像打過仗,但成品意外地還不錯?)
這些靈感,就是想告訴大家, 素食麵包 的世界可以很寬廣,絕對不只侷限於基礎款!
實用指南:我家常備的素食麵包食材替換法寶
要做 素食麵包,家裡廚房備好這些東西,事半功倍:
被取代的傳統食材 | 常見素食替代品 | 我的心得 & 使用小技巧 | 適合的麵包型別 |
---|---|---|---|
牛奶 (Dairy Milk) | 植物奶 | 豆漿 Soy Milk (風味較濃,注意可能帶豆腥)、燕麥奶 Oat Milk (清甜、乳化好)、杏仁奶 Almond Milk (清淡)、米奶 Rice Milk (微甜、稀)、椰奶 Coconut Milk (濃郁,風味明顯) | 大部分麵包體、餡料調製 |
雞蛋 (Egg) | 粘合劑/膨發劑 | 亞麻籽粉+水 (1大匙粉+3大匙水=1顆蛋): 效果最穩定,帶點顆粒感 (可過濾),奇亞籽+水 (同亞麻籽): 凝膠狀更明顯,顆粒更細。嫩豆腐/香蕉泥/蘋果醬: 增加溼潤度,但風味影響大,慎用! | 麵包體、需要黏合的餡料 |
奶油 (Butter) | 固態/液態油脂 | 椰子油 Coconut Oil (冷壓): 固態時近似奶油操作性,風味獨特。植物黃油 Margarine (選擇 Non-Hydrogenated): 注意成分,有些含奶。堅果醬 (杏仁、腰果): 增加風味和營養,但難操作。葵花油/玄米油: 液態油,適合直接法麵包體。 | 酥皮、麵包體表面塗抹、餡料、揉入麵團 |
蜂蜜 (Honey) | 液態甜味劑 | 楓糖漿 Maple Syrup、龍舌蘭糖漿 Agave Nectar: 風味不同但效果近似。椰糖漿 Coconut Nectar: 礦物質豐富,風味特別。糙米糖漿 Brown Rice Syrup: 甜度較低較溫和。注意:有些純素者也會避免精製糖。 | 麵包體甜味來源、餡料甜味、表面刷液 |
優格/酸奶油 (Yogurt/Sour Cream) | 增加溼潤/酸味 | 無糖植物酸奶 (Soy/Coconut/Oat based): 選擇質地濃稠的。檸檬汁/蘋果醋+植物奶混合: 模仿酸味效果。 | 某些特殊配方麵包體 (如香蕉麵包) |
小提醒:
- 選擇植物奶: 做鹹麵包(如蔥麵包)我偏愛米奶或燕麥奶,味道中性。做甜麵包(如紅豆麵包)用豆漿或椰奶更搭。注意看成分! 很多市售植物奶會額外新增糖或油。
- 亞麻籽/奇亞籽蛋: 攪勻後一定要靜置5-10分鐘讓它變稠,效果才好。亞麻籽蛋會帶點褐色小點(麩皮),追求完美外觀可過濾,但我通常懶,覺得不影響吃。
- 椰子油: 夏天容易融化,操作要快或稍冷藏。冬天太硬,可以隔溫水稍微軟化。風味是雙刃劍,做椰子風味甜麵包超棒,做鹹麵包要選「精緻」的減少椰味。
- 甜味劑: 楓糖漿、龍舌蘭蜜甜度比蔗糖高,用量要減少約1/4。糙米糖漿甜度較低。
把這些法寶備齊,看到任何傳統麵包食譜,你都可以動腦子想想怎麼把它變成美味的 素食麵包 啦!
挑戰不可能!手把手教你做我的無敵香蔥素食麵包 (經典臺式風味)
好啦,理論講再多不如動手做!分享一個我實驗多次,被朋友們瘋狂好評的 素食麵包 食譜: 素香蔥麵包 。還原度超高,香氣十足,保證讓你忘記它沒加奶油!
素香蔥麵包食譜
麵團食材 (約做6個):
- 高筋麵粉:250g (選擇蛋白質含量11-13%的,筋性夠好操作)
- 即溶酵母:3g (約1小匙,選用耐高糖的更好)
- 細砂糖:20g (提供酵母養分和甜味)
- 海鹽:3g
- 無糖豆漿 (或燕麥奶/米奶):150ml (預留10ml調整)
- 冷壓椰子油 (固態):25g (或用其他無味植物油20ml)
- 亞麻籽粉:1大匙 + 清水:3大匙 (混合靜置成濃稠蛋液狀)
香蔥餡料:
- 新鮮青蔥:約80g (洗淨擦乾,切細蔥花,一定要擦乾!)
- 冷壓椰子油 (液態):15ml (或用玄米油、葵花油)
- 白胡椒粉:少許
- 海鹽:一小撮 (約0.5g,提味用)
- 無糖豆漿粉 (可選):1小匙 (增加香氣和黏性,沒有可省略)
表面裝飾:
- 無糖豆漿 (或之前用的植物奶):適量,刷表面用
- 白芝麻 (生):少許

做法 (跟著我一步一步來,別怕!):
- 前置作業: 把亞麻籽粉和3大匙清水混合在小碗裡,攪勻後放在一旁讓它變稠 (大約5-10分鐘,像濃稠蛋液的狀態)。青蔥洗淨後務必徹底擦乾或用蔬果脫水機甩幹,切細蔥花。椰子油如果是固態,提前量好份量放在小碗裡,讓它室溫軟化 (夏天很快,冬天可以放微波爐叮5-10秒,千萬不要融化!)。
- 揉麵團 (手揉/麵包機/攪拌機都行):
- 把高筋麵粉、糖、鹽倒入一個大盆 (或攪拌缸)。
- 酵母放在麵粉堆的一角(避免直接接觸鹽)。倒入 無糖豆漿 (或你選擇的植物奶) 和 泡好的亞麻籽混合物。
- 開始攪拌!我用 KitchenAid 攪拌機,低速(2檔)先攪成團,大概1-2分鐘。感覺太乾可加預留的10ml豆漿,太溼就撒點手粉(高筋麵粉)。成團後轉中速(4檔)攪拌約5分鐘,麵團會變得比較光滑。
- 加入 軟化(非融化)的固態椰子油 (或液態植物油,液態油這時下)。繼續中速攪拌!剛開始麵團會變得很爛,像要散開一樣,別擔心,堅持攪下去!大約再攪8-10分鐘,你會看到麵團重新聚合,變得光滑有彈性,拉起一小塊能拉出較厚的薄膜(俗稱「手套膜」,但素食麵包膜通常沒加蛋的那麼薄透,不用強求!),破洞邊緣呈鋸齒狀也沒關係。達到這個狀態就可以了。整個過程大概15-18分鐘。(手揉的朋友:加油!用搓揉+摔打的方式,雖然累但絕對可行!大概需要25-30分鐘?揉到光滑有彈效能拉厚膜就好。)
麵糰手感黏嗎? 會有點黏手是正常的,因為沒加蛋。手上抹點油或沾點手粉操作就好。別拼命加粉,否則成品會變硬!
- 第一次發酵 (基礎發酵):
- 把麵團整成圓形,放回抹了薄薄一層油(植物油)的盆裡。蓋上溼布或保鮮膜(防止表面乾硬)。放到溫暖的地方發酵到 兩倍大。現在天氣熱,室溫(約28-30°C)大概需要 50-70分鐘。冬天可能需要更久,或者放到微波爐/烤箱裡(不開火)放杯熱水製造溫暖環境。檢查方法:手指沾粉戳麵團中心,洞洞 不回縮或緩慢回縮一點點 就OK了!如果很快回縮,說明還沒發夠。塌陷了就是發過頭(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 準備香蔥餡:
- 發酵快結束時準備餡料。把切好的 蔥花 放入碗中,加入 液態椰子油 (或玄米油/葵花油)、白胡椒粉、那一小撮鹽。如果有無糖豆漿粉也加進去。用筷子或叉子輕輕拌勻,讓蔥花都均勻裹上油。重點: 油要夠,才能防止蔥花烤焦,也能帶出香氣!
- 分割、滾圓、鬆弛:
- 發酵好的麵團取出,輕輕按壓排氣(別太暴力把氣排光了)。分割成6等份(每個約70-75g)。用手把每個小麵團邊緣往底部收,整成光滑的圓球狀(滾圓)。放在烤盤或檯面上,蓋上保鮮膜 鬆弛15分鐘。鬆弛讓麵筋休息,等下才好擀開整形。
- 整形:
- 取一個鬆弛好的小麵團,稍微按扁。用擀麵棍擀成 橢圓形 或 牛舌狀 (長度約12-15cm)。翻面(光滑面朝下),在麵團下半部鋪上適量的 香蔥餡 (留點邊邊不要鋪滿,等下捲起來才不易漏)。從鋪了餡料的那頭開始,輕輕捲起來,捲成 長條橄欖形。收口捏緊!兩端也可以稍微搓尖一點。收口朝下,間隔擺放在鋪了烘焙紙的烤盤上。重複做完剩下5個。
- 第二次發酵 (最後發酵):
- 把整形好的麵包胚放進密閉空間(比如大烤箱裡),旁邊放一碗 熱水 (製造溫暖溼潤環境)。關上烤箱門(千萬別開火!)。發酵到麵包胚明顯 膨脹變大,大約是原來的 1.5倍。輕輕按麵包側邊,會 緩慢回彈 就差不多了。夏天可能30-40分鐘,冬天可能50-60分鐘。千萬別發過頭,烤出來會塌或組織粗糙!(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但發過頭連豆腐都沒得吃!)
- 烘烤:
- 發酵結束前10分鐘,把烤盤和熱水拿出來,開始預熱烤箱。設定 180°C (或350°F)。在麵包胚表面 薄薄刷上一層無糖豆漿 (或植物奶),這樣烤出來表皮光澤漂亮。撒上少許 白芝麻 裝飾。送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烤 15-18分鐘。注意觀察上色!大概10分鐘後就會開始上色,如果上色太快(比如你家烤箱火比較旺),可以蓋上一張錫箔紙防止頂部烤焦。出爐!烤好的 素食麵包 會呈現漂亮的金黃色,底部敲起來是空心的聲音。立刻移到網架上晾涼。不要馬上吃! 熱氣還沒散盡,組織也沒穩定,口感會打折。至少要等20-30分鐘。我知道這很煎熬,相信我,等待是值得的!
剛出爐的香氣,混合著蔥香和麵粉的焦香,真的讓人口水直流!咬下去,麵包體是 柔軟帶點韌性 的 (素食麵包特有的口感,不是那種軟趴趴的),椰子油和植物奶帶來溫潤感,香蔥餡溼潤鹹香,完全不輸傳統版本。這就是成功的 素食麵包 魅力!
選擇困難症?市售素食麵包挑選小撇步
當然,不是人人都有空在家揉麵團。外面買 素食麵包,怎麼挑才靠譜?分享我的經驗(也踩過不少雷...):
- 看成分表,越簡單越好! 這是鐵律。優先選擇清楚標示 無蛋、無奶、無蜂蜜、無動物性油脂 的。成分表前幾位最好是:麵粉、水、天然酵母(或酵母)、糖/天然糖漿、鹽、植物油(如葵花油、椰子油)、種子/堅果等。看到一堆看不懂的化學名稱、改良劑、奶粉、奶油... 就可以放下了。
- 問清楚「素別」: 店家自己標「素食」有時很籠統。主動問清楚是 奶蛋素 (Ovo-Lacto Vegetarian) 還是 純素 (Vegan)?純素連奶、蛋、蜂蜜都不能有。如果你嚴格純素,這點一定要確認!
- 觀察麵包體: 純素麵包因為少了蛋奶,通常質地會 稍微紮實一點,或者保溼性依賴食材(如地瓜泥、香蕉泥)或油份。過於蓬鬆、油亮得像刷了蛋液的,或者 口感異常溼潤黏牙 的,反而要提高警覺,可能新增了不明改良劑或用了非純素材料。
- 留意餡料陷阱: 奶油餡、卡士達醬、克林姆、乳酪、肉鬆、美乃滋... 這些都是常見的非素食餡料!即使是芋頭餡、紅豆餡,也要問清楚製作時是否用了奶油或牛奶?肉鬆是否含蛋?美乃滋是否含蛋? 最安全是選擇無餡或少餡的基礎款,或者明確標示純素餡料的麵包。
- 信任口碑與透明店家: 尋找專門做素食烘焙的店家,或者在選單/麵包標籤上清楚標示成分來源的。多看看網路評價,特別是素食社群的口碑推薦。有時候,小而美的社群麵包店反而更用心在做真材實料的 素食麵包。
老實說,要找到完美又好吃的市售 素食麵包 確實需要點時間和運氣。這也是為什麼我後來寧願自己動手做,至少成分自己能把關,口味也能按喜好調整!但找到好店家時,那份感動也是難以言喻的。
關於素食麵包,你可能還想知道的 Q&A
最後,整理幾個我被問過,或者覺得大家可能好奇的問題:
Q1: 素食麵包是不是都很硬、很難吃?
A: 絕對不是! 這是最大的誤解。早期的素食麵包可能因為技術或食材限制,口感確實比較單調或偏硬。但現在隨著烘焙技術和替代食材的進步,好吃的 素食麵包 比比皆是!關鍵是找到對的配方(油脂、植物奶、天然保溼食材的運用)和有經驗的師傅。像我分享的香蔥麵包食譜,做出來就很柔軟好吃。口感會不同,但不是劣質。就像豆漿和牛奶風味不同,各有特色嘛!
Q2: 自己做素食麵包,發酵好像比較慢/難?為什麼?
A: 觀察力真好!確實有這個可能。雞蛋尤其是蛋黃含有天然的乳化劑(卵磷脂),能幫助麵團結構更穩定、發酵更順利。去掉蛋後,麵團在發酵過程中的支撐力和氣體保持力可能會稍微弱一點。酵母的養分來源也少了蛋提供的部分營養。解決辦法:
- 確保酵母是新鮮有活力的。
- 用植物奶代替水(提供更多養分)。
- 適當增加一點糖(給酵母吃)。
- 發酵環境要夠溫暖溼潤(放熱水碗)。
- 多點耐心,發酵時間可能比含蛋配方長一點點是正常的。
Q3: 純素麵包(Vegan)和一般蛋奶素麵包差別在哪?口感會差很多嗎?
A: 最大的差別就是 蛋和奶製品!蛋奶素麵包可能使用牛奶、奶油、奶粉、雞蛋、蜂蜜等。純素麵包則完全排除這些。
口感差異:
- 質地: 少了蛋的乳化作用,純素麵包的內部組織有時會 稍微沒那麼綿密細緻,可能氣孔稍大或質地略為紮實一點(依賴替代品的效果)。少了奶油/牛奶的油脂和特殊風味。
- 風味: 純素麵包的風味更多依賴麵粉本身、植物奶的風味(如豆香、椰香)、新增的堅果、種子、果乾、天然香料(如香草莢、肉桂)等。味道更「純淨」或「質樸」。有些人特別喜歡這種自然麥香。
- 外觀: 少了蛋液刷面,純素麵包的表皮顏色通常 沒那麼深亮油潤,可能更啞光或偏淺金黃色(除非用植物奶+糖漿刷面,或撒糖粉)。但我覺得這種自然色更安心!
其實習慣了之後,純素麵包獨特的口感和自然風味,反而讓人覺得很舒服、無負擔。就像習慣了喝黑咖啡的人,回頭喝加奶加糖的反而不習慣呢!
好啦,不知不覺竟然寫了這麼多!希望這篇關於 素食麵包 的長篇大論(聊天?),能讓你感受到我對美食的熱愛,還有對做出好吃又安心的 素食麵包 那份小小的執著。從最初的失敗到現在的得心應手,每一次開啟烤箱聞到香味,看到滿意的成品,那種快樂真的很純粹。素食麵包 不再是單調或妥協的選擇,它可以充滿創意、美味和溫暖。下次你在臺灣的麵包店看到 素食麵包,或者手癢想自己嘗試時,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點信心和方向!有任何問題,隨時歡迎交流哦,畢竟,在吃的道路上,我們都是同學嘛!祝你也能做出(或找到)你心目中的完美 素食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