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你要是問一個臺中人哪裡最能吃到道地又便宜的庶民小吃,十個有八個會跟你說「菜市場啊!」而臺中傳統市場裡,第五市場絕對是個閃閃發光的存在。它不像觀光夜市那麼人擠人(雖然假日也是夠嗆),更多是本地阿公阿嬤、上班族、學生族穿梭其中,尋覓那熟悉又溫暖的好味道。這裡的食物,沒有精緻的擺盤,但有的是幾十年甚至超過半世紀的紮實手藝和濃濃的人情味。每次踏進第五市場,那股混合著熟食香氣、蔬果清甜、還有一點點市井生活氣息的味道,總是讓我瞬間放鬆下來,準備好大開吃戒!
目錄
交通&停車場:想輕鬆逛市場,交通停車先搞定!
說實在的,開車去第五市場,真的是有點自找麻煩啊!除非你運氣爆棚或者超級早去(比阿嬤買菜還早那種)。為什麼呢?因為它就藏在臺中市西區熱鬧的街區裡,周圍都是住家和店家,路本來就不寬,市場本身提供的停車位更是少得可憐(幾乎等於沒有啦!)。
停車頭痛點大公開:
- 路邊停車格: 宛如沙漠中的綠洲,稀有程度五顆星!尤其是靠近市場核心區(大明街、樂群街、自立街那一帶),能找到空位真的要拜拜。而且一格難求,常常要繞很久。
- 私人收費停車場: 這是比較實際的選擇。市場周邊有幾個私人經營的收費停車場:
- 精誠路、公正路周邊: 距離市場核心區大約走路5-10分鐘的距離,會有一些小型收費停車場。假日通常也會很快滿位。
- 大墩路、美村路周邊: 稍微遠一點點,但車位相對好找一些,走個10-15分鐘也能到。
- 公有地下停車場(推薦!): 我個人最推薦的是 「臺中市公有西區公所地下停車場」 (臺中市西區金山路11號)。雖然走到第五市場核心區大約需要8-12分鐘(看腳程),但這個停車場比較大,位置相對好找得多,收費也算合理。停好車,當作散步走過去,沿途還可以看看西區的街景,也不錯啦!而且停這裡逛完市場去買太陽餅也很方便(就在斜對面的巷子裡)。
真心建議:
- 機車萬歲! 在臺中市區,尤其去市場,機車真的是王道!靈活度高,找路邊停車的難度比汽車低很多(但還是要注意不要違規哦)。是逛第五市場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 大眾運輸超方便: 真心推薦!臺中公車系統很方便,好幾條路線都會經過第五市場附近:
- 公車站名:「第五市場」、「自立街口」、「樂群街口」 等。
- 常見路線: 11、 71、 72、 107、 159、 356...等等 (實際搭乘前務必用App再查一下實時路線)。下車走幾步就到市場了,完全免去找停車位的煩惱!
- 計程車/Uber: 直接到市場口下,省時省力,但荷包會稍微瘦一點。
- 腳踏車: 如果你住得不遠,騎個Ubike過來也很棒,環保又健康,市場周邊很多Ubike站點。
結論: 除非你有特殊需求或者扛貨,否則 真心不推薦開車直接衝第五市場! 搭公車或騎機車絕對是最明智的選擇,省下的時間和精力可以多吃好幾攤啊!上次硬要開車去,繞了快半小時才停好車,餓得前胸貼後背,差點要對路人發脾氣了,真的不值得!
營業時間:踩點不撲空,時間掌握是關鍵!
第五市場本質上就是一個 傳統早市,所以它的靈魂時段絕對是 清晨到中午!想要感受最道地的市場活力,買到最新鮮的食材,吃到那些排隊名攤, 早上7點到中午12點 是最黃金的時間。尤其那些厲害的熱門小吃, 過了中午很可能就賣光收攤了!我吃過幾次閉門羹,那心情...簡直比失戀還低落(誇張了,但真的很懊惱!)。
- 市場主體 (生鮮蔬果魚肉攤):
- 核心營業: 大約 清晨5、6點 ~ 下午1點左右。越早越熱鬧,東西也越新鮮。很多家庭主婦都是一大早就來挑貨了。
- 下午時段: 過了下午1點,大部分販賣生鮮的攤販會陸續收攤,市場會顯得比較空曠冷清。有些人氣熟食攤會比較晚收(但也不保證),或者有些下午才開的攤(比較少)。
- 熟食、小吃攤: 這是重點!
- 主流時段: 絕大多數知名小吃攤都是 早上6、7點開賣 ~ 賣完為止 (通常在中午12點到下午1、2點之間)。像麻薏湯、蚵仔粥、炸粿那些,常常不到中午就完售了!
- 少數下午攤: 有零星幾家可能下午2、3點後才開,或者營業時間比較長(例如賣冰的、少數麵攤),但 絕對不是市場的主力。別抱太大期望下午去能吃到所有名店。
- 週末假日: 人!山!人!海!建議 越早到越好。熱門攤位的排隊隊伍會非常壯觀,賣完收攤的時間也可能比平日更早一些。想吃就得有排隊的心理準備和早起的決心。我假日去,常常得用搶的(誇張了,是要耐心排隊啦)。
超級重要提醒: 很多店家 週一公休! 對,你沒看錯,星期一很多在市場裡打拼幾十年的老店阿伯阿嬤也是要休息的!星期一跑去第五市場想吃名店,撲空的機率高達99%!別問我怎麼知道的...血淚教訓好幾次。還有農曆年節或其他特殊節日,公休時間會更長,出發前最好查一下(雖然市場攤子很難查,但知名店家通常有人整理)。
黃金法則:要吃第五市場,請當早起的鳥兒! 睡懶覺?美食就跟你Say Goodbye了!我常常為了那一碗心頭好,逼自己週末早上七點起床,想想也是蠻拼的。
美食推薦:在地老饕的壓箱寶名單大公開!(10家嚴選)
好啦好啦!我知道你們最期待的就是這個部分!在第五市場打滾了這麼多年,有些攤位真的是百吃不膩,有些則是名氣大但...嗯,個人有點小意見(等等會說)。以下是我精挑細選,覺得非常值得一試的10家,按照 介紹、地址、營業時間、價位 來分享。記住! 早到是王道!
【樂群街蚵仔粥】
介紹: 這家絕對是第五市場的扛霸子之一!還沒走到攤前就能聞到那濃郁的油蔥酥香氣。招牌就是那碗 清甜的蚵仔粥,米粒熬得恰到好處,不會太糊,裡面滿滿的鮮蚵(雖然不是超級大顆,但新鮮度夠),加上爆香過的油蔥酥和芹菜珠,簡單卻滋味十足!他們家的 紅燒肉(炸肉) 更是必點!外酥內嫩,肥瘦比例剛好(怕肥的可以挑瘦一點的部位),沾點醬汁,配粥超完美。我每次去都一定會點一套!環境就是市場攤,別要求太高。
紅燒肉: 一份約 NT$60 (份量不少)
其他炸物(肉卷、花枝等): 約 NT$50-60/份
個人點評: 粥真的溫和順口,尤其是天氣微涼時來一碗超舒服。紅燒肉是我心中第五市場的NO.1!但假日排隊真的很誇張,要有心理準備。而且...他們家炸物有時油沒瀝很乾,吃到後面會有點膩。
【味香湯圓之家】
介紹: 冬天最想念的就是這一味!專賣 鹹湯圓 和 甜湯圓。鹹湯圓是包肉餡的,皮Q軟糯,內餡紮實鹹香,湯頭是用大骨熬的,加上茼蒿、油蔥酥,就是古早味的溫暖。甜湯圓則有花生和芝麻口味,煮在甜湯裡(通常是桂圓紅棗湯底),軟糯香甜。夏天也有賣冰品(米苔目、粉圓冰等)。位置在樂群街靠民生路那頭。
甜湯圓: 一碗約 NT$50
冰品: 約 NT$35-50
個人點評: 鹹湯圓真的很經典,湯頭樸實好喝。但我個人覺得湯圓皮有時候煮過頭會偏軟爛一點(喜歡超Q彈的可能覺得不夠力)。甜湯圓表現中規中矩。冬天來一碗鹹的,暖胃又暖心。
【太空紅茶冰】
介紹: 在第五市場入口處(大明街靠近三民路),大大的招牌寫著「太空紅茶冰」。這可是在地人從小喝到大的古早味紅茶!茶味濃而不澀,帶著一股特別的焦糖香(或說決明子香?),甜度固定(對我來說偏甜,但就是傳統味),加上滿滿的碎冰,炎炎夏日來一杯超級解渴!是逛市場解膩、補充水分的好夥伴。便宜又大杯。
其他飲品也有(奶茶、綠茶等)
個人點評: 味道就是古早味紅茶,很解渴,CP值超高。但如果你不愛喝甜,可能會覺得太甜(可以跟他講半糖,但我覺得風味會跑掉)。夏天排隊也很兇!早上買一杯配著逛市場吃小吃,很對味。
【阿彬爌肉飯】
介紹: 臺中人的早餐怎麼能少了控肉飯!阿彬也是第五市場裡的排隊名店。主打 肥瘦相間的爌肉飯,滷汁鹹香夠味,不會死鹹,瘦肉部分不柴,肥肉部分入口即化(怕肥的可以挑瘦一點的部位)。通常還會配酸菜、滷蛋、油豆腐等。飯煮得不錯,淋上滷汁很誘人。環境擁擠,要有拼桌的心理準備。
其他小菜(油豆腐、白菜滷、筍乾等): 約 NT$15-30
個人點評: 滷肉確實滷得透,味道不錯,是經典的臺中控肉飯風味。但! 排隊排到天荒地老!而且 環境真的很擠很熱,夏天去吃簡直是考驗耐力。飯有時候會因為太忙而煮得不夠粒粒分明。值不值得排那麼久?見仁見智吧,我個人覺得如果隊伍不長可以吃,太長的話...市場裡還有其他選擇啦。
【遊記潤餅】
介紹: 這家潤餅卷在第五市場可是赫赫有名,每次經過都看到攤位上堆成小山的配料和排隊人龍。他們的潤餅皮是現做的,吃起來帶點Q勁。內餡非常豐富:高麗菜、豆芽菜、紅蘿蔔絲、蛋酥、豆乾丁、花生粉、糖粉...等等。蔬菜炒得清爽脆口,不會軟爛,花生粉和糖粉的比例抓得很好,鹹甜交織,口感豐富。分量不小,一個就很有飽足感。
個人點評: 餡料新鮮飽滿,味道確實不錯,是清爽型的潤餅。但 排隊隊伍永遠很長,而且速度不快。我個人覺得好吃,但老實說,臺中其他市場或路邊也有不錯的潤餅,不見得非得排這家(噓...小聲點)。不過既然都來了第五市場,排一次試試看也可以啦!分量真的很大,女生可能吃一個就飽了。
【鹿港嘉慶麵線糊】
介紹: 喜歡面線糊的朋友看過來!這家也是第五市場的老字號了。他們的面線糊屬於 比較濃稠 的型別,面線不會煮到爛糊糊,還保留一點口感。料給得很大方,主要是 大腸,處理得很乾淨,滷得入味,口感軟Q。也有加 蚵仔 的選擇。湯頭濃郁,帶著柴魚和蒜蓉的香氣。可以加醋、辣椒提味。冬天來一碗很舒服。
蚵仔麵線 / 綜合麵線 (蚵仔+大腸): 小碗約 NT$60, 大碗約 NT$75
個人點評: 大腸確實處理得好,沒有腥味,份量足。面線糊的濃稠度我喜歡,湯頭也夠味。但有時候感覺 味精下手有點重,吃完會口渴。蚵仔不算特別大顆。整體還是值得一試的在地口味。
【阿義紅茶冰】
介紹: 咦?又是紅茶冰?沒錯!第五市場裡有兩家有名的紅茶冰,除了「太空」,就是這家「阿義」。位置在樂群街靠民生路那頭。阿義的紅茶也是古早味路線,但跟太空的風格有點不同。茶味更重一些,焦香味沒那麼突出,甜度也相對低一點(但還是很甜的古早味)。兩家各有擁護者,可以都試試看比較一下!
個人點評: 茶味比太空濃,甜度我覺得稍微低一咪咪(還是很甜)。我個人偏好太空的焦香味多一點,但阿義也不錯喝。純粹看個人口味。市場裡喝紅茶冰就是爽快!
【陳記蚵仔麵線】
介紹: 在第五市場要吃麵線糊,除了鹿港嘉慶,這家陳記也是很多在地人的選擇。他們家的特色是比較 清爽一點 的湯頭,勾芡不會太厚重。蚵仔給得還算大方,也算新鮮。同樣有大腸可選。味道比較溫和,蒜味沒那麼重。
大腸麵線 / 綜合麵線: 小碗約 NT$55
個人點評: 相較於嘉慶,我更偏好陳記的清爽感,吃完比較沒負擔。蚵仔新鮮度OK。但大腸的香氣和入味程度,我個人覺得嘉慶略勝一籌。看你是喜歡濃一點還是清一點的口味囉!
【王記菜頭粿糯米腸】
介紹: 臺式早餐的經典組合!菜頭粿(蘿蔔糕)煎得外皮恰恰(焦香),裡面軟嫩,可以吃到蘿蔔絲的口感。糯米腸也是煎得表皮酥脆,內裡糯米Q軟。通常會配一顆 半熟荷包蛋,戳破蛋黃流出來,沾著菜頭粿和糯米腸吃,再加上甜甜的 米醬(甜辣醬),絕配!就是簡單的古早味,但讓人懷念。
可單點菜頭粿或糯米腸
個人點評: 菜頭粿煎得夠香,口感不錯。糯米腸好吃。半熟蛋是靈魂!整體口味是不錯的。但... 價格好像越來越不可愛了,感覺分量也沒特別大。偶爾吃吃懷舊一下OK。
【正老牌魷魚羹】
介紹: 這家老牌魷魚羹在第五市場屹立不搖多年。羹湯 勾芡不會太濃稠,湯頭清甜,帶著柴魚和筍絲的香氣。魷魚用的是 生發魷魚,口感脆彈有嚼勁。可以選羹面、羹飯或單點羹湯。是市場裡比較清爽飽足的選擇。
魷魚羹麵/飯: 約 NT$65
個人點評: 魷魚的口感真的很脆,處理得不錯沒有鹼味。羹湯清爽不膩,天氣熱時也能吃。但老實說,味道沒有特別讓我驚豔,屬於安全牌。想吃點熱湯類又不想太重口味時可以選擇。
第五市場小吃評比懶人包 (個人主觀版)
| 店家名稱 | 招牌必點 | 個人評分 (1-5⭐) | 排隊指數 (1-5🔥) | 特色/注意事項 | CP值 |
|---|---|---|---|---|---|
| 樂群街蚵仔粥 | 蚵仔粥、紅燒肉 | ⭐⭐⭐⭐ | 🔥🔥🔥🔥🔥 | 粥清甜紅燒肉酥香超推!但炸物偶油膩 | 中高 |
| 味香湯圓之家 | 鹹湯圓、甜湯圓 | ⭐⭐⭐⭐ | 🔥🔥🔥 | 冬日暖胃首選!鹹湯圓正宗,甜湯圓中規中矩 | 中 |
| 太空紅茶冰 | 古早味紅茶冰 | ⭐⭐⭐⭐ | 🔥🔥🔥🔥 | 焦糖香濃、解渴必備!偏甜是古早味特色 | 高 |
| 阿彬爌肉飯 | 爌肉飯 | ⭐⭐⭐ | 🔥🔥🔥🔥🔥 | 控肉入味經典,但環境擁擠+排隊久扣分 | 中 |
| 遊記潤餅 | 潤餅卷 | ⭐⭐⭐⭐ | 🔥🔥🔥🔥 | 料多紮實清爽,分量超大!但排隊太久... | 高 |
| 鹿港嘉慶麵線糊 | 大腸麵線/綜合麵線 | ⭐⭐⭐⭐ | 🔥🔥 | 濃稠夠味大腸讚!但味精感稍重易口渴 | 中 |
| 阿義紅茶冰 | 古早味紅茶冰 | ⭐⭐⭐⭐ | 🔥🔥 | 茶味較重,甜度比太空稍低 | 高 |
| 陳記蚵仔麵線 | 蚵仔麵線/綜合麵線 | ⭐⭐⭐⭐ | 🔥 | 湯頭較清爽,負擔感低!大腸香氣輸嘉慶 | 中 |
| 王記菜頭粿糯米腸 | 菜頭粿+糯米腸+蛋 | ⭐⭐⭐⭐ | 🔥🔥 | 煎恰恰古早味,半熟蛋是靈魂!價格小漲分量普普 | 中低 |
| 正老牌魷魚羹 | 魷魚羹 (麵/飯/湯) | ⭐⭐⭐ | 🔥 | 魷魚脆口羹清爽,安全牌無驚艷感 | 中 |
個人小總結:
- 必吃推薦前三 (個人偏好): 樂群街蚵仔粥的紅燒肉(!)、太空紅茶冰 (解膩神器)、遊記潤餅 (份量滿足)。
- 早鳥特選: 蚵仔粥、阿彬爌肉飯、潤餅 (排隊超長,宜早不宜遲)。
- 清爽之選: 陳記麵線糊、阿義紅茶冰、正老牌魷魚羹。
- 冬日暖胃: 味香湯圓之家鹹湯圓、鹿港嘉慶麵線糊。
- CP值王者: 太空/阿義紅茶冰、遊記潤餅 (以份量論)。
第五市場探訪小撇步 & 真心話
在第五市場覓食,真的需要一點技巧和隨遇而安的心態:
- 早!早!早! 這真的是成功吃到名攤的不二法門,重要的事說三遍!尤其假日,九點以後到,熱門攤位的隊伍會教你做人。
- 週一別去! 除非你想逛空蕩蕩的市場(生鮮攤零星開)。
- 分散風險,別執著一家: 看到某家隊伍排到天邊?果斷放棄!第五市場臥虎藏龍,很多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攤其實都有好味道。像自立街、大明街巷弄裡也有很多選擇(例如好吃的肉圓、粉粿冰等等),不必死磕網紅店。我後來發現的一些寶藏攤,都是因為排不到名店、肚子又餓到不行時隨便找的,反而有驚喜!
- 帶現金! 絕大部分攤販都只收現金,別帶張卡就來了,會很糗。
- 穿著輕便好走的鞋: 市場地面溼滑是常態(清潔阿姨很辛苦,但人潮太多難免),穿雙好走的鞋子比較安全。
- 保持耐心與禮貌: 攤販老闆都很忙,點餐、取餐稍微等一下是正常的,多點微笑和謝謝,說不定老闆會多給你一塊肉(想太多)。
- 環保觀念: 自備購物袋、餐具當然最好!雖然市場裡還是免不了用很多塑膠袋。
- 降低環境期待值: 第五市場就是 傳統市場,人擠人、地面溼、桌椅簡陋、沒有冷氣(夏天很熱!)、廁所環境普通...這些都是它的本色。想吃美食就要接受它的環境。追求精緻優雅用餐體驗的,這裡可能不適合你。
我最喜歡的就是那種 「啊,就是這味道!」 的感覺。可能是一碗樸實但溫暖的粥,一塊炸得香酥的紅燒肉,或是一杯簡單卻解渴的古早味紅茶。這些味道,承載著很多在地人的記憶,也真實地反映了臺中的庶民生活。當然,它也有缺點:環境不夠舒適、排隊太兇、某些攤位品質也許不穩定、漲價有感...但這些,似乎也成了它煙火氣的一部分。逛第五市場,不只是吃,更是一種生活的體驗。
第五市場 Q&A (快問快答)
最後,整理幾個大家常問的問題,簡潔回答:
A: 強烈推薦搭公車或騎機車! 公車超多線路到(站名:第五市場、自立街口、樂群街口),下車即達;機車找路邊停車格相對容易。 開車非常不推薦! 路邊車位極難找,建議停「西區公所地下停車場」再走過來(約10分鐘)。
A: 越早越好! 早上 7:00 - 9:30 是最佳黃金時間。熟食小吃攤普遍 早上6-7點開賣,賣到中午12點-1點左右就賣完收攤了!超過中午去,很多好料都吃不到。 切記週一大部分名店公休!
A: 第五市場 主要是生鮮和現場吃的熟食小吃, 傳統伴手禮較少。不過可以考慮:
- 市場周邊的 老牌太陽餅店(如「林信一福堂」在巷弄內)。
- 遊記潤餅 也算方便帶走(但要快點吃)。
- 市場內有些 古早味糕點攤(如發粿、草仔粿等),可當點心。
- 想買 新鮮蔬果、肉品、乾貨 帶回家自己煮也是不錯選擇(但需冷藏儲存)。
好了,不知不覺竟然寫了這麼多!真的是把我在第五市場打滾多年的精華都掏出來了(還附帶了真實吐槽!)。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更瞭解這個充滿魅力的傳統市場,下次來臺中,別忘了起個大早,鑽進第五市場的巷弄裡,用味蕾感受最在地的臺中滋味!記得,餓著肚子來,捧著肚子走,就對了!祝你在第五市場吃得開心,挖寶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