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個無可救藥的宵夜控。尤其到了深夜,那個肚子咕嚕叫起來的時候,腦袋裡第一個閃過的畫面,永遠是那金黃酥脆、咬下去會咔滋作響的炸雞翅!路邊攤的、連鎖店的、家裡自己炸的,吃過的種類大概可以開個小型博物館了(笑)。但說真的,自己在家搞,總覺得差那麼一點意思——不是皮不夠脆,就是肉不夠多汁,不然就是味道太單調。這股不甘心,讓我踏上了瘋狂實驗的旅程,鍋鏟不知道揮了多少回,油煙吸了多少口,總算有點心得了。今天就來掏心掏肺,把我這幾年跟炸雞翅搏鬥的經驗,從最基礎的食材挑選到魔鬼細節的做法,通通分享給跟我一樣愛啃骨頭的你!準備好筆記本(或直接存檔)了嗎?我們開工!
食材篇:挑對夥伴,成功一半
想要炸出讓人吮指回味的炸雞翅,第一步,食材絕對不能馬虎!雞翅本身、醃料、裹粉,每一樣都扮演著關鍵角色。你知道嗎?光是雞翅這個主角,學問就很大。
📍主角登場:雞翅本人
- 部位選擇: 二節翅、三節翅(翅小腿+翅中段)、單骨雞翅?我個人最愛的是「二節翅」,就是那個連著一小截小腿肉的部位。為什麼?肉量適中,啃起來特別過癮,骨頭形狀也好抓握,重點是!它比純翅中段多了點油脂,炸起來更香更不容易柴。愛吃肉的,選三節翅當然更滿足。單純想啃骨頭香的,單骨雞翅(俗稱小棒腿)也不錯,但我覺得吃起來不夠爽快。
- 新鮮度是靈魂: 拜託拜託,一定要挑看起來光澤飽滿、沒有奇怪異味、按壓下去有彈性的雞翅。冰太久的,肉會變僵,炸出來口感差很多。我習慣當天買當天醃當天炸,最新鮮!
- 處理不能懶: 買回來,別急著丟下去醃!仔細檢查一下,有沒有殘留的細毛(尤其是關節處),用廚房剪刀或小鑷子清乾淨。接著,用流動的冷水徹底沖洗,把血水和雜質沖掉,然後用廚房紙巾「確實」拍乾!這步超重要,水分太多,後面的醃料吸不進去,炸的時候還會油爆,嚇死人!有人會用叉子在肉厚的地方戳幾個小洞,讓醃料更好滲透,我覺得效果不錯,可以試試。
📍醃料部隊:注入風味的魔法
醃料!這才是讓炸雞翅從平凡變非凡的關鍵!臺式風味的精髓,就在這裡。我試過N種組合,最後定調這個「經典臺式」配方,鹹香帶點微甜,家裡長輩小孩都愛:
- 醬油: 這是基底香氣來源。別用死鹹的黑醬油,選「薄鹽醬油」或「甘甜醬油」比較好控制鹹度。臺灣超市常見的「屏大薄鹽醬油」或「金蘭甘甜醬油」都不錯。
- 米酒: 去腥增香必備。純米料理米酒就好,不用到高階紹興。
- 蒜頭: 越多越香!用壓蒜器壓成蒜泥,比切片更能釋放味道。相信我,蒜香是炸雞翅的靈魂伴侶!
- 砂糖/黑糖: 提供溫和的甜味和幫助上色。黑糖會有更特別的焦糖香氣,值得一試。
- 五香粉: 臺式經典!不用多,一小撮就能帶出層次。不喜歡五香味的可以省略,但我覺得少了它就少一味。
- 白胡椒粉: 提味,增添辛香感。
- (選配) 秘密武器: 有時候我會偷偷加一點點「豆腐乳」搗碎拌進去,會多一種發酵的鹹香後韻,很特別!或者擠一小匙「鳳梨汁」,裡面的酵素能幫助肉質軟化。這是我的私房撇步!

📍裹粉戰隊:打造酥脆盔甲
外皮要酥要脆要持久,就靠裹粉的組合與手法了!試過只用低筋麵粉、只用麵包粉、用市售炸雞粉... 最後發現「複合式裹粉」效果最好:
| 裹粉組合 | 口感特色 | 操作難易度 | 適合族群 | 我的評價 |
|---|---|---|---|---|
| 純低筋麵粉 | 薄脆,但冷掉易軟 | ★☆☆☆☆ 超易 | 新手初嘗試 | 簡單!但口感單薄,很快就「潤潤」的 |
| 純地瓜粉 | 硬脆,顆粒感明顯 (像鹽酥雞) | ★★☆☆☆ 易 | 愛超脆口感者 | 夠脆!但有時會覺得粉感重,吃多略乾 |
| 低筋+地瓜粉 | 酥中帶脆,平衡感佳 | ★★★☆☆ 中等 | 追求平衡口感的多數人 | 我的常勝組合!冷掉也還能維持一定脆度 👍 |
| 麵粉+玉米粉 | 極致輕薄酥鬆 (接近美式炸雞) | ★★★☆☆ 中等 | 愛美式炸雞薄皮者 | 很酥!但裹粉技巧要練,否則易脫落 |
| 市售炸雞粉 | 方便,味道統一 | ★☆☆☆☆ 超易 | 想快速搞定不想調味者 | 方便但少了點個性,有時太鹹 |
| (臺式)麵糊 | 外層較厚實,吸附醬汁力強 | ★★★★☆ 較難 | 想做醬爆雞翅/韓式雞翅者 | 適合做醬燒類!單吃可能覺得麵衣太厚 |
📍油炸關鍵:油
- 種類: 耐高溫的油是首選。芥花油、花生油、棕櫚油(如果買得到品質好的)都很適合。橄欖油不適合,它的發煙點太低。
- 用量: 要足夠!至少能淹過雞翅的高度。油不夠多,變成半煎炸,受熱不均勻,炸出來顏色醜又容易油膩。我常用家裡那個深一點的小鍋子,省油一點。

食譜篇:我家餐桌的常勝軍
好,食材準備好了,來看看我的「常勝軍臺式蒜香炸雞翅」配方吧!這個份量大概夠 2-3 人當主菜或 3-4 人當點心啃。
📍所需食材 (詳細份量)
| 類別 | 材料 | 份量 | 備註說明 |
|---|---|---|---|
| 主料 | 新鮮雞二節翅 | 12-14 隻 (約 800g) | 洗淨,徹底擦乾水分 |
| 醃料 | 薄鹽醬油 | 3 大匙 | |
| 米酒 | 2 大匙 | ||
| 蒜泥 | 6-8 瓣 (約 2大匙) | 越多越香! | |
| 砂糖 | 1 大匙 | 或黑糖 1.5 大匙 (香氣更濃) | |
| 五香粉 | 1/4 小匙 | 不可省略的精髓! | |
| 白胡椒粉 | 1/2 小匙 | ||
| 鹽 | 1/2 小匙 | 視醬油鹹度調整 | |
| 裹粉 | 低筋麵粉 | 1/2 碗 | 約 80-100g |
| 地瓜粉 (粗粒) | 1/2 碗 | 約 80-100g | |
| 其他 | 新鮮食用油 | 適量 (約 600ml) | 油炸用,需足夠淹過雞翅 |
| 竹筷 | 1 雙 | 測試油溫用 |

做法篇:魔鬼藏在細節裡!
📍STEP 1: 深情醃漬 (時間是好朋友)
- 把「徹底擦乾」的雞翅放進一個夠大的碗或密封袋裡。
- 將所有的醃料 (醬油、米酒、蒜泥、糖、五香粉、白胡椒粉、鹽) 通通倒進去。用手 (記得戴手套比較衛生) 或筷子,溫柔但確實地按摩雞翅,讓每一隻都均勻地裹上醃料醬汁。重點: 一定要按摩!不是拌一拌就好,這樣味道才進得去。
- 蓋上保鮮膜或密封好袋子,放進冰箱冷藏。強烈建議至少醃 2 小時! 我通常都是晚餐要吃,午餐後就醃下去。如果時間允許,「隔夜」更好!醃過夜的蒜香味會完全融入肉裡,超讚。但記得中間可以去翻動一下。
📍STEP 2: 粉墨登場 (乾粉 vs 濕粉?)
醃好的雞翅從冰箱拿出來,稍微回溫 15-20 分鐘 (不要冰冰冰直接下鍋炸)。這時會發現碗底有醃料汁水,把雞翅「撈出來」,讓多餘的醬汁滴掉一些 (但不用刻意瀝到全乾,保留一點濕度才好沾粉)。重要: 醃料汁不要倒掉!先留著。
- 乾粉法 (我偏好這個): 將低筋麵粉和地瓜粉在一個大盤子裡「均勻混合」。把滴掉多餘醃汁的雞翅,一隻一隻放進混合好的粉裡。用手輕輕按壓,讓粉均勻沾附,然後「拿起來抖掉多餘的粉」!這個抖粉動作很重要,粉太厚炸出來會硬梆梆不好吃。抖完粉後,放在旁邊的架子或盤子上「靜置返潮」5-10 分鐘。你會看到表面的粉由白變灰白,這是讓粉跟雞翅更結合的關鍵,炸的時候比較不會脫落。
- 濕粉法 (麵糊法): 把剛剛留下的醃料汁,加入適量的低筋麵粉和水 (比例大約醃料汁:水:低筋麵粉 = 1:1:1.5),攪拌成濃稠但可以流動的麵糊 (像優格狀)。把雞翅放入麵糊中均勻裹上一層,再拿起來稍微滴掉多餘麵糊。這個方法炸出來的外皮會比較厚實,適合後續要裹醬的吃法。
📍STEP 3: 油溫定生死 (成敗在此一舉!)
- 鍋中倒入足夠的油,中火加熱。油溫是炸雞翅酥脆不油膩的靈魂! 怎麼判斷?
- 竹筷測試法 (最常用): 插入一根乾燥的竹筷到油鍋中心,如果筷子周圍「迅速」冒出許多細小的泡泡 (像是汽水剛開那樣),表示油溫大約在 160-170°C,適合先「定型」。
- 更精準法: 買支便宜的油炸溫度計吧!目標是 160-170°C。
- 油溫達到後,轉「中小火」維持溫度。把雞翅「分批」輕輕滑入油鍋中。千萬不要一次全下! 會讓油溫瞬間暴跌,雞翅就會吸油變得很噁心。一次炸 4-5 隻差不多。
- 雞翅下鍋後,先不要急著翻動,讓它炸約 1.5 - 2 分鐘,等外殼稍微定型固定後,再用筷子或夾子輕輕翻動,讓每一面都炸得均勻。這個階段叫做「定型炸」,大約炸 6-8 分鐘,目的是把雞翅炸熟,外皮炸上色 (呈現漂亮的金黃色)。可以撈一支起來切開最厚的地方看看,確定裡面沒有血水。
- 把炸到金黃熟透的雞翅先撈起來,放在「網架」上瀝油 (千萬不要放盤子裡,底部會濕掉軟掉!)。讓它們稍微休息一下,同時準備第二階段的「搶酥炸」。
📍STEP 4: 高溫搶酥 (脆度的關鍵!)
- 開中大火,將鍋裡的油溫加熱到更高,大約 180-190°C (竹筷插入立刻冒出「大量」且「較大」的泡泡)。這個高溫能逼出剛剛炸製時吸進表皮的油,同時讓外皮達到極致酥脆!
- 把剛剛炸過的第一批雞翅全部倒回高溫油鍋中 (這次可以全下,因為只是短時間搶酥),快速翻炸 30 秒到 1 分鐘!你會聽到油鍋裡的滋滋聲變得更激烈,雞翅顏色也會變得更深一點點,呈現誘人的深金黃色。
- 時間到立刻撈起! 放在舖了廚房紙巾的網架上瀝油。高溫搶酥這步千萬不能省,也是臺式炸雞翅跟一般炸雞翅口感決定勝負的關鍵!差這一步,皮就是沒那麼脆。

📍終極美味 TIPS (血淚換來的經驗)
- 返潮很重要! 裹完粉一定要靜置 5-10 分鐘再下鍋。
- 油溫要分段! 先中低溫炸熟,再高溫搶酥,完美酥脆又不油膩的秘訣。
- 瀝油用網架! 千萬別放盤子裡悶著,皮會軟掉哭哭。
- 分批炸製! 貪多一次下,油溫掉,保證失敗。
- 調味自由發揮! 起鍋瀝油後,趁熱撒上喜歡的調味粉:椒鹽粉、辣椒粉、梅子粉、孜然粉... 愛撒什麼就撒什麼!我個人最愛經典椒鹽,有時候加點七味粉。
📍臺式、美式、韓式... 炸雞翅比一比!
炸雞翅的世界好大!臺式、美式、韓式各有擁護者。搞懂差異,下次點餐或自己做更有概念:
| 特色專案 | 臺式炸雞翅 | 美式炸雞翅 (Buffalo Wings) | 韓式炸雞翅 (양념치킨) |
|---|---|---|---|
| 外皮特色 | 酥脆紮實 (複合裹粉) | 薄脆或濕軟 (常沾醬) | 極致酥脆 (常二次油炸) |
| 調味靈魂 | 醃料入味 (蒜、醬油、五香) | 醬汁裹覆 (Buffalo辣醬、藍起司) | 濃鬱醬汁 (甜辣醬、醬油蒜) |
| 口感重點 | 外酥脆 + 內多汁 | 醬汁風味 + 雞肉原味 | 外超脆 + 醬汁濃稠 |
| 常見吃法 | 直接吃或撒調味粉 | 必搭藍起司醬/芹菜棒 | 配醃蘿蔔、啤酒 |
| 經典口味 | 蒜味、椒鹽、辣味 | 原味Buffalo、BBQ、蜂蜜蒜味 | 甜辣、醬油、蜂蜜奶油 |
| 製作難度 | ★★☆☆☆ | ★★☆☆☆ (醬汁是關鍵) | ★★★☆☆ (二次油炸+熬醬) |
| 我的最愛 | 經典蒜味椒鹽 | 蜂蜜蒜味 (罪惡啊!) | 甜辣醬 (但吃多易膩) |
Q&A:炸雞翅疑難雜症快問快答
📍Q1:炸好的雞翅放一下外皮就軟掉了,怎麼辦?
A: 這是「回潮」啦!濕氣讓脆皮軟化。解法:
- 搶酥炸一定要做足: 高溫搶酥能逼出更多水分,讓皮更乾爽。
- 瀝油要徹底: 用網架瀝油,不要堆疊悶住。
- 現炸現吃最理想: 放越久當然越容易軟。
- 烤箱/氣炸鍋回烤: 如果真的放涼變軟了,用 180°C 烤箱或氣炸鍋回烤 3-5 分鐘,大部分脆度能救回來!(上週偷懶沒復炸就發現這招救星)。
📍Q2:怎麼讓雞翅的脆皮更持久?麵粉比例有差嗎?
A: 當然有差!想追求「超持久脆皮」,試試:
- 增加地瓜粉比例: 地瓜粉顆粒粗,炸後結構更硬更耐濕。試試「低筋:地瓜粉 = 4:6」。
- 加入少量泡打粉 (Baking Powder): 在裹粉裡加「一點點」(1/4 小匙就夠,500g雞翅的量)。泡打粉遇熱產生氣體,能讓外皮更膨鬆酥脆,結構更堅固。但千萬別加太多,會有怪味!第一次試建議少量。
- 裹粉前「沾蛋液」? 有些人會先沾一層薄蛋液再裹粉,理論上能讓粉沾得更牢,但我實測覺得差異不大,而且多一個步驟有點麻煩,後來就不用了。
📍Q3:想吃炸雞翅但又怕太油膩負擔大,有撇步嗎?
A: 愛吃也要顧健康!試試這些減油小技巧:
- 醃料去油膩: 醃的時候多加點蒜頭、白胡椒粉、甚至一點點檸檬汁,解膩效果不錯。
- 「氣炸」代替「油炸」: 這是最直接的減油法!把醃好裹粉的雞翅,噴或刷「薄薄一層油」,用氣炸鍋 180°C 先炸 10 分鐘,翻面再炸 8-10 分鐘(視大小調整)。口感當然沒油炸那麼邪惡酥脆,但清爽很多,罪惡感大減!
- 選用「烤」的方式: 把醃好的雞翅排在烤盤網架上(下面墊烤盤接油),用 200°C 烤 25-30 分鐘,中途翻面。雖然沒脆皮,但醬香風味還是在,更健康。淋一點點油烤,皮會稍微脆一點。
- 搭配清爽蔬果: 吃的時候多配點生菜沙拉、小黃瓜、番茄或酸一點的泡菜,平衡一下。(我老婆每次都這樣逼我,雖然心繫雞翅,但不得不說配著吃真的比較沒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