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江寺:萬華參拜時光、交通攻略與周邊景點美食住宿全指南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身為一個在揹包裡裝了快二十年風霜的人,臺灣的廟宇看過不知凡幾。說實話,有時候難免審美疲勞,飛簷斗拱彷彿都長一個樣。但去年秋天踏進月江寺那一刻,我必須承認,我被它那股沉靜中帶著生猛的氣質抓住了。不是那種金光閃閃、香火鼎盛到嗆人的大廟,月江寺更像一位隱於市井的智者,低調卻充滿故事。這次,就讓我這個老旅人,帶你好好認識這個讓我驚豔的所在,還有它周邊讓人流連忘返的吃喝玩樂。

月江寺:歲月流轉間的虔靜與生機


真要追溯月江寺的源頭,那可就有得聊了。老一輩的在地人會告訴你,它的香火早在清朝中葉就點燃了(推算起來約莫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光景),供奉的主神是慈悲的觀世音菩薩。想想看,兩百多個寒暑啊!它靜靜佇立在此,見證了艋舺(萬華舊稱)從繁盛河港到今日的滄桑與新生。我特別喜歡在黃昏時分造訪,夕陽餘暉灑在洗石子牆面和那些被香火燻得溫潤的木雕上,彷彿時間的塵埃都在發光。廟裡儲存著好些老物件,像是某個角落不起眼的石雕小獅子,或是正殿樑上精緻的彩繪,都默默訴說著過往匠人的心血。它不是故宮博物院那種擺在玻璃櫃裡的「古蹟」,而是活著的歷史,空氣中混合著線香、老木頭和人間煙火的味道,這份真實感,無價。

月江寺:參拜時光與交通指南


開放時間:

說真的,這點月江寺非常友善!它幾乎是全年無休的平民廟宇。一般參拜時段從 清晨06:00 就敞開大門,直到 晚上21:00 才會關門謝客。不論你是習慣早起呼吸清晨空氣,還是喜歡下班後找個地方沉澱心靈,它都在那裡。不過我得提醒,如果你是專程來看特定的法會或節慶活動(像觀音誕之類的),時間可能會拉長或更熱鬧,建議行前稍微查一下廟方公告,免得撲空或被人潮嚇到。

月江寺參拜重點時段表
主要時段 清晨 06:00 - 晚上 21:00 (每日)
特殊活動 觀音誕、年中慶典等 (時段延長,詳見廟方公告)
個人推薦時段 平日早晨 (清幽)、黃昏 (光影絕美)

怎麼去最順?(交通攻略):

老實說,月江寺的位置在萬華巷弄裡,不算超級大路邊,但交通選擇其實不少:

  • 捷運最省心: 搭到 板南線的龍山寺站,從 1號出口 出來。別急著衝去龍山寺!出站後右轉,沿著西園路一段走,大概 5-7分鐘 腳程,看到一個不算太起眼的巷口轉進去(留意「月江寺」的小指標),再走個 3分鐘 就到了。我常走,路熟得很。
  • 公車也挺方便: 周邊公車路線多到眼花,像 藍29、49、231、234、264、310、628、673、和平幹線 等等,在 「西園路一段」「龍山寺(西園)」 站下車,再按上面說的步行路線走就對了。用個手機APP查即時公車,省時省力。
  • 開車/騎車: 嗯... 這我得說,萬華的老城區,找車位永遠是挑戰!月江寺本身沒有專用停車場。附近有幾個 付費停車場(例如西園路二段上的停車場或桂林路家樂福停車場),但假日一位難求,停好車再走過去也要 10-15分鐘。騎機車稍微好些,但巷子窄,停車也要眼明手快。真心建議:大眾運輸是首選! 省去找車位的煩躁,更能感受老街巷的步調。

月江寺:必看景點與隱藏亮點


別看月江寺外表低調樸實,裡面可是藏著不少寶!跟著我的腳步,看看哪些地方不容錯過:

  • 正殿觀音聖像: 這是核心中的核心。月江寺主祀的觀音菩薩聖像,面容慈祥寧靜,雕刻線條流暢,帶著一種歷經歲月的溫潤光澤。靜靜仰望,真的能讓喧囂的心沉澱下來。那股莊嚴又親和的氣場,是照片無法傳達的,得親身感受。
  • 百年石雕與木構: 我特別著迷於這些細節!仔細瞧瞧廟埕的石柱礎、牆角的浮雕,或是正殿的老木門、樑枋上的彩繪和斗拱。雖然有些地方看得出修復痕跡,但古樸的韻味仍在。想像一下當年匠人一鑿一斧的用心,這些都是會呼吸的歷史課本。
  • 小巧寧靜的後院: 穿過側邊的小門,會發現一個小小的後庭院。這裡跟前面香火鼎盛的氛圍截然不同,格外清幽。有幾株老樹,幾盆精心照顧的盆栽(有時是蘭花,有時是松柏),還有一口古井(維護中,不能靠近)。是避開人潮,深呼吸、發個小呆的好地方。我常在這裡整理思緒。
  • 廟簷剪黏藝術: 抬頭看!月江寺屋頂上的剪黏(用彩色瓷片、玻璃片拼貼的裝飾)雖然規模不比那些超級大廟華麗誇張,但細看人物、花鳥的做工相當細緻生動,色彩在陽光下閃耀,別有風味。找個角度,拍起來很有味道。

萬華周邊好去處 (鄰近景點推薦)


拜完月江寺,萬華老城區的魅力才剛要展開!這幾個地方走路就能到,絕對值得一併探訪:

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

  • 介紹: 這還用多說嗎?臺北最具代表性的古剎之一,國定古蹟。香火超級鼎盛,主祀觀音、媽祖、關公等多尊神明。無論是欣賞建築藝術(三進四合院、精雕細琢)、感受宗教震撼,還是體驗人潮洶湧的「廟會感」,都是必訪。跟月江寺的靜謐是截然不同的體驗。
  • 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就在月江寺斜對面不遠處)
  • 交通:月江寺步行過去,過個馬路, 3-5分鐘 絕對到!捷運龍山寺站1號出口旁。
  • 營業時間: 清晨06:00 - 晚上22:00 (免費參觀)。

剝皮寮歷史街區

  • 介紹: 儲存完好的清代老街區,紅磚拱廊、老店屋超有味道!現在是文化園區,有常設展介紹剝皮寮歷史(跟「剝樹皮」或「剝獸皮」有關的傳說都有趣),也常舉辦特展。隨便一個轉角都是拍照好點,文青最愛。我覺得它像時光隧道。
  • 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
  • 交通:月江寺或龍山寺走過去,約 7-10分鐘。捷運龍山寺站3號出口最近。
  •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日 09:00 - 21:00 (週一休館,戶外區全日開放,免門票)。注意展館內部開放時間。

華西街觀光夜市

  • 介紹: 臺灣第一個國際級觀光夜市!以「蛇街」聞名(現在比較少了),更精彩的是琳瑯滿目的道地小吃:臺南碗粿、北海道燻幹貝、兩喜號魷魚羹、源芳刈包...還有超多海產店。入口的紅色牌樓是地標。晚上來最有氣氛,燈籠亮起,人聲鼎沸,充滿活力(和香氣!)。
  • 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華西街。
  • 交通:月江寺步行約 8-12分鐘。捷運龍山寺站1號出口往廣州街方向走到底右轉即達。
  • 營業時間: 各攤位不同,一般 下午16:00左右陸續開張 - 凌晨12:00 甚至更晚。越夜越熱鬧!

新富町文化市場 (新富半樓仔)

  • 介紹: 日治時期的公有市場老建築,經過整修後重生為文化空間。馬蹄形的建築本體超特別,保留了老攤臺、通風窗等結構。現在裡面有展覽、咖啡廳、文創小舖,空間感很棒,光影極美,是個能安靜感受老建築魅力的地方。
  • 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三水街70號。
  • 交通:月江寺步行約 6-8分鐘。就在龍山寺附近,東三水街市場旁。
  •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日 10:00 - 18:00 (週一休館)。免門票,部分特展或活動可能收費。

萬華住宿精選 (鄰近酒店推薦)


想在萬華深入體驗,住一晚是個好主意。周邊住宿選擇多,從經濟型到設計旅店都有:

龍山寺站旅館 (經濟型)

  • 介紹: 顧名思義,就在捷運龍山寺站旁邊幾步路的地方。這型別旅館通常走 實惠路線,房間小巧但乾淨,功能齊全(獨立衛浴、冷氣、電視、WiFi)。對於預算有限、只求方便睡覺洗澡、主要時間都在外面趴趴走的揹包客或小資族來說,是很實際的選擇。別期待豪華空間或服務就是了。
  • 地址: 通常集中在捷運站周邊的巷弄裡,例如西園路一段、和平西路三段上就有好幾家。
  • 交通: 無敵!從月江寺步行 5-8分鐘 可達。捷運零距離。
  • 營業時間: 全天候24小時櫃檯。

町記憶旅店

  • 介紹: 這家我蠻喜歡的!它就 鑲嵌在剝皮寮歷史街區的老屋裡,將老建築元素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房間風格獨特,有些房型還有面對古街的窗景。公共空間也佈置得很有味道,處處可見老萬華的記憶。價位中上,適合喜歡設計感、重視住宿氛圍的旅人。
  • 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號。(就在剝皮寮街區內)
  • 交通:月江寺步行約 7-10分鐘。很有在地沉浸感。
  • 營業時間: 櫃檯服務時間依各旅店規定,通常入退房都有固定時段。

德立莊酒店 (西門町)

  • 介紹: 如果你偏好 連鎖品牌飯店的穩定品質和較大空間,位於西門町商圈邊緣的德立莊是個不錯的折衷點。房間寬敞舒適,設施完善(可能有健身房、餐廳)。走到西門町鬧區只要5分鐘,要去龍山寺、月江寺一帶,搭捷運也就一兩站(或步行約15-20分鐘)。
  • 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昆明街46號。
  • 交通: 捷運西門站6號出口步行約3分鐘。從月江寺搭捷運到西門站僅 1站,約3分鐘車程加步行。
  • 營業時間: 標準飯店營運模式,24小時櫃檯。

萬華必吃美食地圖 (鄰近餐廳/小吃)


萬華是臺北小吃的重鎮!圍繞著月江寺和龍山寺,方圓500公尺內就臥虎藏龍:

老字號傳統點心:

  • 三六食粑: 這家賣 湯圓、麻糬、草仔粿 的老店超有名!純手工製作,糯米製品軟Q不黏牙,甜鹹口味都有(花生、芝麻、菜脯米都好吃)。經常排隊,但值得。下午茶或點心首選。
  • 兩喜號魷魚羹: 華西街夜市的扛壩子之一。魷魚新鮮彈牙,羹湯濃鬱帶點微沙茶香。可以點 魷魚羹米粉魷魚羹湯,再加個招牌 炒米粉滷肉飯,完美一餐。他們家在龍山寺旁廣州街也有分店,方便多了。

經典飽足主食:

  • 小王煮瓜 (原小王清湯瓜仔肉): 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 「黑金」魯肉飯!那深琥珀色、油亮鹹香的滷肉,搭配脆瓜和半熟蛋,拌開來真是銷魂。再來碗 清湯瓜仔肉湯(香菇貢丸湯),簡單卻超滿足。也是排隊名店,建議避開尖峰用餐時段。
  • 源芳刈包: 華西街夜市內的排隊刈包。 傳統刈包 夾著肥瘦適中、滷得入味的控肉,加上酸菜、花生粉、香菜,鹹香甜融合。很多外國觀光客也慕名而來。
  • 昶鴻麵點: 開在華西街巷弄裡的麵攤,招牌是 菊花肉麵(豬臉頰肉,口感嫩中帶點脆)和 金牌豬尾麵。湯頭清甜,麵條也煮得不錯。老闆很有個性,店小小的但充滿故事。

在地人氣飲品/冰品:

  • 龍都冰菓專業家: 夏天來萬華絕對不能錯過! 八寶冰 是招牌,用料實在(紅豆、綠豆、大紅豆、芋頭、花生、粉圓、湯圓、脆圓),糖水也不會死甜。古早味挫冰,清涼消暑又飽足。
  • 北港甜湯: 冬天來一碗暖暖的 米糕粥燒麻糬 最棒了。米糕粥綿密香濃,燒麻糬裹上花生芝麻粉,軟糯香甜。也是經營多年的老味道。

資深揹包客的貼心提醒 (注意事項)

  • 服裝禮儀: 進入廟宇,基本的尊重還是要有。雖然月江寺氣氛相對輕鬆,不像某些大廟嚴格,但 避免穿著過於暴露(如細肩帶背心、超短熱褲)是禮貌。夏天再熱,帶件薄外套或罩衫套一下再進去拜拜吧。
  • 參拜規矩: 如果打算拿香參拜,記得遵循流程: 天公爐 → 主殿主神爐 → 其他配祀神明的爐月江寺不大,路線相對單純。不確定怎麼拜?誠心雙手合十鞠躬也可以。供桌上的供品(水果、鮮花) 勿隨意觸碰或取走
  • 環境維護: 垃圾 一定一定請帶走或丟進垃圾桶。維護廟宇環境的清潔,是每個訪客的責任。看到地上有垃圾,隨手撿起來吧!
  • 音量控制: 廟宇是清淨地。聊天談話請 降低音量,尤其在有信眾正在虔誠參拜時。手機最好轉震動或靜音。
  • 攝影禮節: 拍攝建築、剪黏藝術都很歡迎。但 拍攝神像時請保持莊重,避免開閃光燈(會傷害古物),也 切勿為了取景而妨礙他人參拜。拍人像也請先徵求對方同意。
  • 隨身財物: 萬華老城區人潮眾多,特別是在龍山寺、華西街夜市一帶。 錢包、手機務必收好,揹包建議背前面或側背夾緊。有一次我專心拍屋頂剪黏,差點被摸走口袋的零錢包,嚇出一身冷汗!這是任何觀光區都該注意的。
  • 耐性與尊重: 老城區步調和硬體設施有時不如新興商圈便利(例如某些巷弄比較窄、路不平),店家可能也比較有個性(像那個賣豆乾的老伯,你問太多他會瞪你)。帶著一點 耐性和開放的心 去探索,感受真實的在地生活氣息,會更有收穫。月江寺周邊就是這麼一個充滿「人味」的地方。

關於月江寺與萬華的老旅人Q&A

Q:去月江寺拜拜,準備什麼供品比較適合?

A: 簡單就好!新鮮的 水果(蘋果、橘子、香蕉等,單數為佳)、 鮮花(百合、菊花常見)就很好了。想單純參觀不拜拜也完全沒問題,帶著一顆平靜的心即可。廟裡通常也有販售簡單的香和金紙(隨喜添香油錢),方便臨時起意的訪客。

Q:在月江寺周邊逛,大概需要預留多少時間?

A: 這要看你想「浸」多深! 純粹參觀月江寺,仔細欣賞建築細節加靜坐一下, 30分鐘到1小時 很足夠。但如果規劃 連同龍山寺、剝皮寮、華西街夜市一路玩下來,再加上品嚐小吃和逛小店, 至少預留3-4小時以上 會比較悠閒,甚至安排大半天更愜意。像我這種愛東看西看的,一整天泡在萬華都嫌不夠。

Q:月江寺附近有沒有比較清幽、適合坐下來喝茶休息的地方?

A: 有的!除了前面提到的 新富町文化市場內有咖啡廳(空間舒適,結合老建築氛圍),剝皮寮歷史街區內也有一些 文青風格的小咖啡館茶室(例如「幻猻家咖啡」就在附近)。另外,沿著 康定路、西園路 稍微走遠一點點(離月江寺約10-15分鐘腳程),也有些安靜的巷弄小店。想暫時逃離喧囂,這些點是不錯的選擇。有時候,我就坐在新富町中庭,看著光影變化,什麼也不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