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豆漿熱量,搞懂才不會喝到胖!
好啦,我們直接切入重點!想知道你手上那杯豆漿的豆漿熱量有多少?講真的,關鍵完全在於它有加糖還是沒加糖!差別大到讓你嚇一跳。
無糖豆漿,就是單純用水和黃豆熬煮出來的,那種濃醇的豆香味是我最愛的。它的熱量真的非常友善。一杯標準的 240毫升無糖豆漿,熱量大約落在 80大卡 到 100大卡 之間。為什麼會有這個範圍?哦...這就要看豆漿的「濃度」啦!有些店家比較「厚工」,放更多黃豆去磨,喝起來更濃鬱飽嘴,當然熱量也會稍微高那麼一點點。不過整體來說,無糖的就是清爽沒負擔的代表。
但是!(這個「但是」很重要)一旦加了糖,那個豆漿熱量就像是坐火箭一樣「咻」往上衝!真的不誇張。想想看,糖本身就是濃縮的熱量來源。隨便加個一兩匙,數字就差很多了。一杯240毫升的微糖豆漿,熱量可能就跳到 120大卡 左右了;如果是習慣喝甜甜的半糖豆漿,熱量通常會落在 150大卡 到 180大卡;至於全糖豆漿?厚厚...那熱量衝上 200大卡 以上一點都不稀奇!比一罐汽水還高,你說嚇不嚇人?
我有次在早餐店,親眼看到老闆豪邁地舀了三大匙糖漿倒進豆漿鍋裡...當下真的覺得自己之前喝的全糖根本是在喝糖水啊!從那次之後,我就逼自己習慣無糖或只加一點點糖就好。說真的,剛開始覺得淡而無味,但喝久了反而更能品嚐到黃豆本身的甘甜味。習慣真的可以改!
我們來看看市面上常見的包裝豆漿熱量(以一份240ml為主):
型別 | 熱量(大卡) | 蛋白質(克) | 碳水化合物(克) | 脂肪(克) |
---|---|---|---|---|
無糖豆漿 | 80-100 | 7-9 | 4-5 | 4-5 |
微糖豆漿 | 110-130 | 6-8 | 10-12 | 4-5 |
半糖豆漿 | 150-180 | 6-7 | 15-20 | 4-5 |
全糖豆漿 | 200+ | 5-7 | 25-30+ | 4-5 |
*註:數值為常見範圍,實際依各家配方略有差異。*
另外,「加料豆漿」也是個隱藏版的熱量陷阱!像我很愛的「米漿豆漿」(就是豆漿混合米漿),濃稠香滑,但因為加了米漿(裡面有糯米、花生、糖),熱量馬上翻倍,一杯輕鬆破 250大卡。還有早餐店常見的「豆漿紅茶」,聽起來好像比較清爽?錯了!紅茶本身雖然沒熱量,但通常加的是甜滋滋的果糖糖漿,一杯下來 180大卡 跑不掉。「杏仁豆漿」也別被名字騙了,杏仁本身油脂豐富,再加上調整口感的糖分...熱量也很可觀。所以啊,下次點這些「特調豆漿」前,記得先想想它們的豆漿熱量有多驚人!
我還發現一個小地方,就是杯子的「尺寸」!很多早餐店現在都流行大杯裝,一杯可能 500毫升 起跳。你想啊,就算你點的是無糖,一杯500毫升喝下去,豆漿熱量也直接乘以2,變成 160大卡 到 200大卡 了。如果是大杯全糖...呃,我不敢算了,越想越可怕!看來控制分量和甜度,真的是掌握豆漿熱量的不二法門。我的策略是:堅持點中杯(或小杯),而且只點微糖或無糖。這樣既能滿足口腹之慾,又不會太罪惡。

不只熱量低!豆漿的營養價值驚人
好啦,講完讓人有點緊張的豆漿熱量,我們來點開心的!聊聊豆漿厲害的營養價值。說真的,豆漿不只是解渴或配早餐的飲料,它根本就是一杯營養滿點的「植物奶」!這點我真心佩服。
首先,必須大力稱讚它的「優質植物性蛋白質」。這對我們這種愛吃又怕胖的人來說超重要!一杯240毫升的無糖豆漿,大概可以提供 7到9公克 的蛋白質。這個分量,差不多等於吃一顆雞蛋了呢!蛋白質好處多多,能幫助我們長時間感覺飽(不會才吃完早餐兩小時就餓到發慌),是肌肉修復合成的好幫手(有在運動的朋友們注意啦!),更是身體運作不可或缺的基石。特別是現在流行減醣飲食、蔬食人口也變多,豆漿作為動物性蛋白質的替代品,地位越來越重要。不過老實說,它的蛋白質「完整度」比起雞蛋或牛奶,稍微差了那麼一點點(主要是少了些必需胺基酸),但沒關係!只要同時搭配吃點其他穀類(像全麥吐司、糙米飯)或堅果,就能補足缺口了。豆漿配個全麥饅頭,就是很棒的組合!
再來,豆漿本身是「零膽固醇」的好東西!這點我覺得超加分。因為它來自植物,完全不含動物性的膽固醇。對於需要控制血脂、關心心血管健康的人來說(像我老爸就很注意這個),豆漿是很友善的飲品選擇。不像全脂牛奶裡面就含有飽和脂肪和膽固醇。不過,豆漿還是有「脂肪」的哦!主要是對我們身體比較好的「不飽和脂肪酸」(像是亞麻油酸)。一杯無糖豆漿大概有 4到5公克 的脂肪。這些好脂肪對維持面板健康、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都很重要。當然,脂肪也是熱量來源之一(1公克脂肪=9大卡),所以前面說的豆漿熱量,脂肪也是貢獻來源之一。但比起飽和脂肪,這些不飽和脂肪對身體友善多了。
至於維生素和礦物質,豆漿也不是省油的燈!它算是蠻好的「鈣質」來源(雖然吸收率可能比牛奶的鈣略低一點點,大約80%),一杯大概能提供我們每日所需鈣質的 10% 到 15%(約100-150毫克)。對於像我這種不太愛喝牛奶(有時會脹氣)的人,豆漿補充鈣質的效果很不錯!買的時候可以留意包裝,很多品牌會額外「強化鈣質」,數字會更漂亮。豆漿裡還有豐富的「鉀」和「鎂」,這兩個礦物質對維持正常血壓、肌肉神經功能都很有幫助。維生素方面,像維生素B群(尤其B1、B2、葉酸)含量也不少,這些都是幫助我們身體能量代謝、神經系統運作的重要推手。
最後,當然不能忘記豆漿的明星成分——「大豆異黃酮」!這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結構跟我們人體的雌激素有點像。很多人都好奇,它到底有沒有神奇功效?老實說,研究結果有點兩極化啦!有些人認為它對緩解更年期不適(像潮熱)、維護骨骼健康(預防骨質疏鬆)可能有幫助。但也有些研究提醒,攝取過量或特定體質的人要稍微注意一下。整體而言,把它當作一種有益的植物營養素,適量攝取(像每天喝杯豆漿),我個人覺得是很OK的,不必過度神化也不用過分擔心。
比起其他常見早餐飲品,豆漿在營養密度上確實表現不俗:
- 比奶茶/紅茶拿鐵健康太多倍! 奶茶通常就是糖分+空熱量+飽和脂肪(如果是奶精的話),營養價值很低。
- 比米漿營養更均衡! 米漿雖然好喝(我也愛),但主要成分是澱粉和糖,蛋白質含量遠低於豆漿。
- 比果汁纖維多、糖分低! 市售果汁纖維少,糖分高(即使是100%純汁,水果本身的糖分也很高)。
- 跟牛奶各有千秋! 牛奶鈣質和維生素D通常較高(尤其強化過的),但豆漿膽固醇為零、飽和脂肪較低、含有植物性營養素,對素食者或乳糖不耐者更友好。
總結豆漿核心營養優勢:
- 優質植物蛋白扛霸子!
- 零膽固醇,心臟健康好朋友。
- 含鈣鉀鎂與B群,基礎營養一把罩。
- 富含大豆異黃酮等植化素(適量攝取益處多)。
- 低升糖指數(無糖款),血糖控制較和緩。

聰明喝!豆漿健康吃法大公開
懂了豆漿熱量和營養價值,接下來當然要學怎麼喝得聰明、喝得健康,同時還能享受到豆漿的美味啦!畢竟知道再多,最後還是要落實在每天的選擇上嘛。身為一個資深豆漿愛好者,這幾年我也摸索出不少心得,有些甚至是踩過雷才學到的(苦笑)。
甜度選擇是王道:無糖、微糖最理想
這點絕對是控制豆漿熱量最最最關鍵的一步!甜度決定熱量。我的終極建議是:優先選擇無糖豆漿。剛開始轉換可能會覺得味道很淡、豆腥味有點明顯(尤其喝慣甜豆漿的話),但我敢保證,你的味蕾絕對可以「被訓練」適應!大概撐個 1到2週,你就會開始覺得無糖豆漿喝起來有股自然的豆香味和微微的甘甜,以前覺得好喝的甜豆漿反而會變得死甜膩口。真的不騙你!如果實在覺得無糖太難入口,那就「退而求其次」點微糖。跟店家說「一點點糖就好」或「三分之一糖」,通常他們都懂。絕對要勇敢開口要求!別小看這一點點的改變,長久下來對控制熱量和糖分攝取幫助超大。
分量控制不可少:別當水喝!
再健康的東西,吃太多一樣會變成負擔!豆漿也是。前面講過熱量,即使是無糖豆漿,一杯240毫升也有約80-100大卡。如果完全不控制,一天喝好幾大杯,累積起來的豆漿熱量和蛋白質總量也是很可觀的(尤其對腎功能不好的人來說,過多蛋白質是負擔)。我自己的習慣是:每天1到2杯(約240-480毫升) 就非常足夠了。早餐配一杯,運動後再來一杯補充蛋白質,這樣剛剛好。千萬別把它當白開水一樣狂灌。
搭配組合學問大:均衡才是王道
豆漿雖然營養豐富,但它不是萬靈丹。怎麼搭配其他食物一起吃,更能發揮好處:
- 超級好朋友組合:豆漿 + 全穀類。 像是無糖豆漿配全麥吐司、雜糧饅頭、燕麥片。為什麼這樣搭?因為豆漿的蛋白質加上全穀類的碳水化合物和纖維,可以提供更持久的飽足感,讓血糖上升更平穩(不會吃了馬上餓)。而且全穀類含有豆漿蛋白質比較缺乏的「甲硫胺酸」,兩者一起吃,蛋白質的利用率更高!
- 活力滿點組合:豆漿 + 雞蛋。 豆漿是植物蛋白,雞蛋是動物蛋白,兩種蛋白質來源一起吃,胺基酸的組成更完整、更符合人體需求。一份蔬菜蛋餅配一杯無糖溫豆漿,是我心中營養滿分的早餐典範!
- 點心輕食組合:豆漿 + 堅果/水果一小份。 下午餓了?一小杯無糖豆漿加一小把無調味堅果(例如10顆杏仁),或者加點新鮮水果塊(像香蕉半根、莓果一把)進去打成簡單的果昔,都是補充能量和營養的好選擇。
- 超級地雷組合:豆漿 + 油條/甜甜圈/起酥麵包。 我知道...豆漿配剛炸好的油條真的超香超誘人(口水)!但這種組合真的是熱量炸彈!豆漿本身熱量尚可,但油條是油炸高脂高熱量的代表。一杯微糖豆漿(約130大卡)配一根油條(約300大卡),一餐光這兩樣熱量就破400大卡了,還沒算你可能配的其他小點心!而且營養價值非常不均衡,幾乎都是高碳水和高油脂。這種組合真的只能偶一為之,當作小確幸就好!不要天天這樣吃。

特殊需求這樣喝
- 減脂減重族: 無糖豆漿絕對是你的最佳戰友!高蛋白、適量好脂肪、低升糖指數,能幫助維持飽足感、穩定血糖、減少肌肉流失,對控制體重非常有幫助。記得搭配足夠的蔬菜和適量的全穀澱粉。關鍵點:務必選擇「無糖」! 只要不加糖,那個豆漿熱量真的很可以接受。
- 健身增肌族: 運動後30分鐘到1小時內,是補充蛋白質的黃金時間!一杯無糖豆漿(提供約7-9克蛋白質)方便又快速。如果覺得蛋白質分量不夠,可以再加一小份水煮蛋或雞胸肉。豆漿裡的蛋白質對於肌肉修復很有幫助。
- 素食/蔬食族: 豆漿是植物性蛋白質的優質來源,對不吃肉的人來說非常重要。記得要搭配全穀類一起吃(如前面所說),讓蛋白質更完整。也要注意鈣質攝取,可以選鈣強化的豆漿品牌。
- 更年期女性: 適量攝取豆漿(一天1-2杯),補充大豆異黃酮,或許對緩解輕微的更年期不適(如潮熱)有幫助。重點一樣是「適量」和「無糖」為主。
- 慢性病患者(腎臟病、痛風): 這類朋友就要特別注意分量了!豆漿含有蛋白質和普林。腎功能不佳者需要嚴格控制蛋白質總攝取量,喝豆漿前最好跟醫師或營養師討論一天可以喝多少(有時可能一杯都要分成兩次喝)。痛風患者也要注意普林含量,雖然豆漿屬於中普林食物(比海鮮、內臟低很多),但急性發作期還是要暫時避免,平時也只能適量攝取(一樣一天一杯無糖的為限)。絕對不能因為覺得豆漿健康就卯起來喝!
挑選好豆漿的小訣竅
最後分享一下我這些年在早餐店、市場、超市挑豆漿的經驗談:
- 看標示(買包裝品時): 優先選「成分單純」的:只有水、黃豆(或非基改黃豆)、可能加點鹽。看到一長串看不懂的新增物(尤其是糖、人工香料、增稠劑、防腐劑)就放回去吧!營養標示重點看「每份量」(通常是100ml或一份包裝)、「熱量」、「蛋白質」、「糖」這幾欄。選「無糖」且糖是「0克」的產品最安心。
- 聽口碑(買早餐店/市場散裝時): 多觀察店家生意好不好、豆漿鍋是否看起來新鮮衛生。敢賣無糖豆漿的店家通常對自己豆漿的原味比較有信心(因為沒糖可以掩飾豆腥味或稀釋感)。可以問問老闆豆漿是每天現煮的嗎?通常敢拍胸脯保證的,品質不會太差。
- 自己動手做: 其實在家自製豆漿(用豆漿機或食物調理機)最安心!完全掌握黃豆來源(選非基改)、水量(控制濃度)、絕對不加糖(頂多煮好後自己加一點點蜂蜜)。做出來真的特別香濃!缺點就是比較費工費時啦...適合週末有空時做一批冰起來喝幾天。
- 防腐劑迷思: 很多人看到包裝豆漿標示有「防腐劑」就嚇死了。其實衛福部允許使用的食品新增物都有安全規範。與其過度害怕,不如優先選擇成分單純、儲存期限不要太長(例如冷藏7-14天)的產品。通常傳統市場新鮮現煮的豆漿(儲存期限很短),反而很少加防腐劑。

豆漿熱量 Q&A!一次解答你最常問的
最後整理幾個超多人問、我自己當初也很疑惑的豆漿問題,用最白話的方式回答:
A: 其實無糖豆漿喝久了,真的會喝到黃豆天然的淡淡甜味(回甘感)!這不是錯覺。黃豆本身含有一些澱粉和寡醣類,在製作過程中分解後會產生少量天然糖分(像葡萄糖),所以喝起來會有一點點溫和的甜味和厚實感。習慣了無糖的純粹,反而更能欣賞這種自然風味!
A: 這個問題超多人關心!傳統中醫確實認為「冰飲傷脾胃」。如果你本身是容易手腳冰冷、拉肚子、消化功能比較弱的體質,一大早空腹灌一大杯冰豆漿下肚,真的可能刺激腸胃,讓你覺得不舒服(例如脹氣或絞痛)。我的建議是:優先選擇溫熱的豆漿。熱熱喝不只舒服,豆香味也更明顯。如果實在不想喝熱的,那就喝冷藏的(不要加冰塊那種透心涼),並且小口慢慢喝,不要一口氣猛灌。至於說冰豆漿會「凍結脂肪」變胖?這純粹是迷思啦!熱量不會因為溫度改變,重點還是你喝下去的總量和甜度(也就是那個豆漿熱量是多少)。
A: 對於絕大多數健康的人來說,「適量」每天喝豆漿(1-2杯無糖的)是非常安全的,不用擔心!所謂的風險,通常是建立在「過量攝取」或「特定身體狀況」的前提上:
- 過量問題: 任何食物吃太多都不好。豆漿喝太多(例如一天喝超過1000cc),可能導致蛋白質總量過高(增加腎臟負擔)、脹氣或消化不良(豆類中的寡醣較難消化)、熱量累積(即使是無糖豆漿也有熱量)。
- 甲狀腺問題: 大豆中的「大豆異黃酮」和「致甲狀腺腫素」在理論上「可能」會干擾甲狀腺功能,特別是對「碘攝取不足」或「甲狀腺功能已經低下且未獲良好控制」的人。但研究證據並不一致,也沒有明確說「不能喝」。安全起見,若你有甲狀腺低下問題且正在服藥,可以諮詢醫師你的攝取量。一般人只要飲食中有足夠的碘(如吃加碘鹽、海帶),不用過度擔心。
- 女性荷爾蒙相關疾病(如乳癌): 這也是爭議點。大豆異黃酮是植物性雌激素,有人擔心它會刺激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乳癌細胞生長。但目前多數大型研究認為,從天然食物(如豆漿、豆腐)中適量攝取大豆製品,不僅安全,甚至可能對降低乳癌風險有輕微保護作用。重點還是「適量」吃天然食物,避免大量攝取「高劑量的大豆異黃酮補充劑」。如果妳有相關病史或疑慮,最保險的做法是與妳的主治醫師討論適合妳的飲食建議。
- 藥物互動作用: 大豆異黃酮可能輕微影響某些藥物(如甲狀腺藥物、抗凝血藥物)的代謝或吸收。若有服用這些藥物,建議豆漿的飲用量保持相對固定(不要突然暴增或暴減),並且與服藥時間間隔至少 4小時(例如早上吃藥,下午再喝豆漿),並告知醫師你有固定喝豆漿的習慣。
所以總結一句話:大多數人每天喝1-2杯無糖豆漿,好處遠大於潛在風險,安心喝吧!重點還是那句老話:「適量」和「選擇無糖」控制豆漿熱量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