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講到夏天,沒有什麼比吸溜一大口冰涼又帶勁的涼麵更爽快了!特別是咱們中和這一帶,臥虎藏龍,好吃的中和涼麵真的多到數不完,每間都有死忠粉絲。我這個人沒別的嗜好,就是愛吃,尤其對中和涼麵情有獨鍾,十幾年吃下來,不敢說全吃遍(那太狂妄),但口袋名單絕對夠份量。今天,就來場掏心掏肺的分享,把我認為真正值得你頂著大太陽、排隊也要吃到的中和涼麵,一家一家攤開來講,優缺點不藏私,還有我的私房吃法!準備好了嗎?筆記本拿出來!(或者直接存起來比較快啦!)
目錄
為什麼中和涼麵這麼迷人?
先不說別的,光是那濃郁香醇的芝麻醬,各家配方不同,有的偏甜、有的偏鹹香、有的帶點微酸(加烏醋提味),拌上煮得恰到好處、Q彈不軟爛的油麵,淋點蒜水、辣椒油(敢吃辣的一定要試),再配上脆口的小黃瓜絲... 齁!光是打這些字,我口水又要滴下來了(擦)。中和涼麵的靈魂,就在那碗醬。有些店家厲害到,光是聞到那個醬香,你就知道這家穩了!而且,它不只當正餐,下午嘴饞、宵夜想吃點清爽的,通通合適,堪稱中和人的國民美食!你說,能不愛上這碗中和涼麵嗎?
(重點提示:下面介紹的店家,資訊都是我親自確認過或近期再訪過的,但物價飛漲、老闆心情難測,出發前建議再稍微留意一下最新動態喔!)
在地老饕嚴選!10家中和涼麵必訪名單
-
無名涼麵 (永安市場站附近巷弄霸主)
介紹: 這真的是巷子內才知道的隱藏版!連個招牌都沒有,就一個小攤車躲在永安市場站附近的巷子裡(靠近永安郵局那邊)。別看它不起眼,一到用餐時間排隊人潮沒停過!老闆夫婦動作超快,但客人更多。他們家的特色就是「麻醬香濃到爆炸」,質地偏稠,能牢牢巴在每一根麵條上,芝麻香氣非常醇厚,帶點微甜,蒜味也給得很大方。小黃瓜給得超多,吃起來很脆爽。我個人覺得這是中和最接近古早味、醬香最濃的代表!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中和路378巷口 (永安市場郵局旁巷子,認排隊人潮就對了!)
營業時間: 大約早上6:30~下午1:30 (賣完就收,週日公休!要吃請早!)
價格區間: 小碗 $45 / 大碗 $55 (這價格在現在真的很佛!)
必點菜單:
- 涼麵(廢話!):大推!醬一定要拌勻!
- 味噌湯 ($25):傳統台式味噌湯,有豆腐、蔥花,搭配涼麵很解膩。
老饕私房吃法: 敢吃辣的一定要加他們的自製辣椒油,香而不過分燥辣,加下去層次直接飆升!中和涼麵加辣,絕配啦!
-
三多涼麵 (中和在地老字號,味道穩定)
介紹: 說到中和涼麵老店,「三多」絕對是榜上有名!開業超~~~久,分店也好幾家(我個人偏好中和總店的味道)。他們家的麻醬屬於「清爽派」,不會太濃稠或太鹹,帶點微微的酸香(應該是有加醋調和),吃起來比較沒負擔,順口。麵條煮得不錯,Q度有維持住。整體來說,味道很平衡,是那種不知道吃什麼時,選它不會錯的安全牌。衛生環境也相對整潔。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中和路60號 (總店,近中和廟口)
營業時間: 早上6:00~晚上8:00 (週一到週日,時間很友善)
價格區間: 小碗 $50 / 大碗 $60 / 加大 $70
必點菜單:
- 涼麵:基本款就很穩。
- 綜合湯 ($40):可以同時喝到味噌和蛋花,料不少。
老饕私房吃法: 我喜歡點大碗涼麵,再單點一顆皮蛋($15)拌進去,增添風味和口感!中和涼麵加皮蛋,試過嗎?
-
劉家涼麵 (永和頂溪也有名,但中和景安這家也很強!)
介紹: 劉家涼麵在永和頂溪非常有名,但其實中和景安站附近也有一間(不同老闆?但味道我覺得有傳承到)。他們最大特色就是那「夠勁的蒜泥」!蒜水給得超豪邁,麻醬本身香氣足但不死鹹,拌開後蒜味直衝腦門,超級過癮!喜歡「重蒜」口味的人一定會愛上。小黃瓜絲也是切得細細脆脆的。環境就是一般小吃店。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景安路132號 (離景安站有點小距離)
營業時間: 早上6:00~下午2:00 (週一公休!別撲空)
價格區間: 小碗 $50 / 大碗 $60
必點菜單:
- 涼麵:蒜香愛好者必點!記得提醒要多蒜或少蒜。
- 味噌蛋花湯 ($35):料多實在,味噌味道夠。
老饕私房吃法: 一定要加他們的特製辣油!辣度頗高,但非常香,敢吃辣的加下去,麻、辣、蒜香交織,中和涼麵的極致享受!怕辣者請小心嘗試。
-
嘉義阡涼麵 (南部口味代表,清爽系首選)
介紹: 聽名字就知道,走的是南部風味!嘉義涼麵最大的特色就是會「加美乃滋(白醋)」!這家「嘉義阡」在中和交流道附近,是許多中和人懷念南部味的好選擇。麻醬本身就比較稀、清爽,混合了美乃滋後,多了甜甜的滋味和滑順感,跟傳統濃郁麻醬是完全不同的風味。麵體用的是白寬扁麵(黃油麵也有),口感更滑溜。喜歡清爽、帶點甜味涼麵的人會很愛。第一次嘗試的人可能會覺得有點不習慣,但這就是特色!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二段317號
營業時間: 早上7:00~晚上8:00
價格區間: 涼麵(不分大小)$55,另有羹麵等選擇。
必點菜單:
- 涼麵(寬麵或油麵):體驗台南嘉義風情!
- 綜合羹湯 ($60):料非常豐富,羹的勾芡適中。
老饕私房吃法: 建議第一次點基本款的涼麵(寬麵),先試試原味加美乃滋的風味,喜歡的話下次可以再嘗試加辣。中和涼麵的南霸天代表在此!
-
大胖肉羹 涼麵 (肉羹有名,涼麵意外好吃!)
介紹: 這家「大胖肉羹」在中和連城路上超級有名,肉羹麵是招牌!但!身為一個專業吃貨,我要告訴你,他們家的涼麵也很不錯,而且常常被肉羹的光環掩蓋!麻醬是屬於香氣足、鹹甜適中的那種,濃稠度剛剛好,很好拌開。蒜味不會過重,大眾接受度高。小黃瓜給得新鮮爽脆。重點是,來這裡你可以點一碗涼麵,再配一碗招牌肉羹湯,冷熱交替,一次滿足兩種願望!用餐環境就是熱炒店風格,比較熱鬧。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連城路265號
營業時間: 早上9:00~晚上9:00 (週二公休)
價格區間: 涼麵(份量固定)$50 / 肉羹湯 $45 / 肉羹麵 $60
必點菜單:
- 涼麵:水準之上,清爽好吃。
- 肉羹湯:必點!肉羹塊頭大,筍絲脆,湯頭鮮甜。
老饕私房吃法: 直接點「涼麵+肉羹湯」組合!完美搭配。想吃更飽就點肉羹麵。中和涼麵配肉羹,中和人的經典吃法之一!
-
南山涼麵 (深夜食堂!宵夜場救星)
介紹: 中和人想吃宵夜怎麼辦?「南山涼麵」就是你的好朋友!開到凌晨一點多,是許多夜貓族、下班族的深夜食堂。他們家的涼麵屬於「快速、穩定、份量足」的路線。麻醬味道中規中矩,不算特別驚豔,但該有的香氣和鹹度都有。麵條份量給得很大方,男生點大碗絕對吃得飽。最大優勢就是「開得晚」!晚上想吃點清爽的,它總在那裡。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南山路320號 (近景安站)
營業時間: 下午4:00~凌晨1:30 (週日公休)
價格區間: 小碗 $50 / 大碗 $60
必點菜單:
- 涼麵(大碗):吃粗飽首選。
- 味噌蛋花湯 ($35):熱呼呼的湯,搭配涼麵不錯。
老饕私房吃法: 宵夜時段,點一碗大碗涼麵加蛋包湯,簡單滿足。當你不知道宵夜吃啥時,中和涼麵的深夜代表就是它!(個人小抱怨:有時候深夜去,小黃瓜感覺沒那麼脆了,畢竟非尖峰時段...)
-
興南夜市陳記涼麵 (夜市內的平實選擇)
介紹: 逛興南夜市想吃點簡單的?「陳記涼麵」是個方便實惠的選擇。位於夜市中段,攤位小小的但生意不錯。他們家的涼麵口味也是走大眾路線,麻醬偏稀一點點,味道清爽不膩口,蒜味不會太重。特別的是,醬汁裡似乎帶點很微妙的香料味?我說不太上來,但吃起來還算特別。價格實惠,是逛夜市墊肚子的好夥伴。環境就是夜市攤位標準。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信義街 (興南夜市內,約中後段)
營業時間: 大約下午5:00~晚上11:30 (配合夜市營業)
價格區間: 涼麵 $45 (份量一般)
必點菜單:
- 涼麵:價格實惠,口味OK。
老饕私房吃法: 逛夜市時,先來碗涼麵開胃墊底,再去挑戰其他油膩小吃(例如烤肉串!),平衡一下。中和涼麵融入夜市文化!
-
無名涼麵攤 (安樂路神祕小攤,限量供應!)
介紹: 這家真的超級隱密!在安樂路一段某個巷口(靠近福祥路口附近),下午才會出現,而且常常看心情擺攤(有時後下雨就不出來),賣完就收工。能找到它就是緣分!老闆是一位老伯伯,手腳不快但很認真。涼麵是家庭式風味,麻醬香醇濃郁,感覺是真材實料自己磨的那種(我猜的),帶點微微顆粒感,甜鹹平衡得剛剛好,非常古早味!麵條也煮得很棒。缺點就是份量不多,而且可遇不可求。懂吃的老中和才知道!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安樂路一段 & 福祥路交叉口附近巷口 (下午時段碰運氣!)
營業時間: 大約下午2:00~賣完為止 (通常5點前就沒了,看天氣看老闆心情)
價格區間: $50 (份量約一般小碗,但醬超濃!)
必點菜單:
- 涼麵:真的就是賣涼麵,沒別的!專注做好一件事。
老饕私房吃法: 買到就是賺到!什麼都不用加,專心品味那濃厚純粹的麻醬香。這碗中和涼麵,吃的是緣分和懷舊!
-
梁記涼麵 (連鎖店的中和代表,味道標準化)
介紹: 源自台北的「梁記涼麵」,在中和也有分店(近中和環球)。連鎖店的優勢就是品質穩定、分店多。他們家的涼麵特色是麻醬非常濃稠且顏色偏深,芝麻味濃郁,甜味比較明顯一點點。蒜味相對溫和。麵條用的是細黃麵,口感不錯。環境通常比較乾淨明亮。如果你很在意用餐環境衛生,或者想找一家品質穩定不會踩雷的,梁記是個保險的選擇。(個人意見:對我來說,味道有點太「標準化」,少了點驚喜感,但水準確實穩定。)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三段 (中和環球購物中心附近)
營業時間: 通常早上7:00~晚上8:00或9:00 (各分店略有不同)
價格區間: 小碗 $55 / 大碗 $65
必點菜單:
- 涼麵:招牌必點。
- 榨菜肉絲湯 ($45):味道不錯,榨菜給得多。
老饕私房吃法: 點涼麵時,可以嘗試加點他們的「辣味噌」,拌進去會有不同的風味層次。中和涼麵的連鎖優等生。
-
阿興涼麵 (在地社區型小店,溫暖家常味)
介紹: 最後壓軸介紹這家位於中和華新街(緬甸街)附近的「阿興涼麵」。它沒有前面幾家那麼有名氣,就是社區裡的小店。老闆夫婦很親切。涼麵是樸實的家常味,麻醬香氣溫和,不過鹹也不過甜,調味剛剛好,吃完很舒服。小黃瓜絲切得粗一點,脆度很夠。最大特色是他們自製的「辣蘿蔔乾」!免費提供,超級夠味,香辣帶勁,加一點拌進涼麵裡,整個風味大升級!價格也很實在。喜歡安靜、樸實口味的人會喜歡。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67號
營業時間: 早上6:30~下午2:00 (週一公休)
價格區間: 小碗 $45 / 大碗 $55
必點菜單:
- 涼麵:記得加免費的辣蘿蔔乾!
- 綜合湯 ($35):有蛋花、貢丸等,料不少。
老饕私房吃法: 重點就是那個「辣蘿蔔乾」!一定要試!加下去,一碗樸實的中和涼麵瞬間變得超級開胃下飯!(溫馨提醒:辣蘿蔔乾真的辣,請酌量添加!)
中和涼麵終極評比懶人包(我的不負責排名與分析)
吃了那麼多家,知道我嘴有多刁了吧?整理一下,幫大家快速抓到重點,根據不同需求來推薦:
🎯 追求濃厚麻醬香、古早味爆擊:
- 首選: 永安市場站「無名涼麵」、安樂路「神秘無名攤」(看緣分)
- 特色:麻醬濃到化不開,芝麻香氣醇厚,傳統滋味。
🌶️ 無辣不歡、熱愛蒜香衝擊:
- 首選: 景安路「劉家涼麵」
- 特色:蒜泥下手超重,辣油夠香夠勁,吃完保證通體舒暢(?)。
🍃 喜歡清爽口感、南部甜甜風味:
- 首選: 「嘉義阡涼麵」
- 特色:加入美乃滋(白醋),滑順帶甜,搭配寬麵更特別。
🍖 想涼麵配熱湯、一次吃兩種滿足:
- 首選: 「大胖肉羹」點涼麵+肉羹湯
- 特色:涼麵水準之上,搭配招牌濃郁肉羹湯,冷熱交織。
🌙 深夜肚子餓、宵夜場救星:
- 首選: 「南山涼麵」
- 特色:開到凌晨一點多,份量足,填飽肚子沒問題。
🏪 重視環境衛生、品質穩定不踩雷:
- 首選: 「梁記涼麵」(連城路分店)
- 特色:連鎖品質穩定,環境相對舒適。
🤫 隱藏版、在地人才知道的小店:
- 首選: 安樂路「神秘無名攤」(緣分!)、華新街「阿興涼麵」(配辣蘿蔔乾!)
- 特色:家庭式風味,樸實溫馨,常有意外驚喜(如阿興的辣蘿蔔乾)。
🏆 我的個人最愛 Top 3 (今天心情版):
- 永安市場無名涼麵: 那個醬香,真的讓人念念不忘,雖然要排隊,但值得!(濃厚派代表)
- 劉家涼麵 (景安店): 愛吃蒜辣的我,很難抗拒它!吃完很爽!(重口味代表)
- 阿興涼麵: 辣蘿蔔乾太加分!家常的味道讓人覺得溫暖,價格又親切。(溫馨驚喜派)
(老實說,這個排名會隨著我當天想吃濃的還是清爽的變來變去啦!)
涼麵小學堂:一碗中和涼麵的靈魂拆解
一碗看似簡單的中和涼麵,其實學問可不小!來,讓我這個吃貨剖析一下:
-
靈魂醬汁:
- 麻醬基底: 芝麻醬(白芝麻)是絕對主角。純芝麻?還是混花生醬?比例是秘方!好的麻醬香氣濃郁、質地滑順不結塊,甜鹹平衡最重要。太甜會膩,太鹹會搶戲。中和涼麵的勝負,七成在醬!
- 隱藏角色: 通常還會加入蒜水(新鮮蒜末泡水,取其香氣與辛辣)、醬油、醋(烏醋或白醋,提酸香解膩)、糖,有些還會加點香油提味。
- 關鍵: 所有醬料必須充分攪拌均勻!讓它們完美融合才能沾附每根麵條。
-
麵體擔當:
- 絕大多數店家使用「鹼黃油麵」。講究的麵條必須煮得Q彈有勁道,不能軟爛或過硬。煮後要沖冷水降溫,並拌入少許油(通常是香油或沙拉油)防止沾黏結塊,保持爽滑口感。嘉義阡則用寬麵,口感更滑溜。
-
清爽要角:
- 小黃瓜絲: 不可或缺!提供清脆口感和蔬菜的清甜,中和麻醬的濃郁。新鮮度、切工(細絲或粗條)都會影響口感。有些店家會先醃一下去生味。
-
風味加乘器:
- 辣椒油: 絕對是加分神器!香而不死辣、辣而不燥的辣油,能讓整碗涼麵層次飆升。敢吃辣的一定要試試各家特調。
- 其他配料: 例如皮蛋(搗碎拌入)、辣蘿蔔乾(如阿興)、甚至少見的榨菜絲等,都能創造獨特風味。
懂吃秘訣: 拿到涼麵後,立刻、馬上、用力地從碗底往上徹底拌勻!讓每一根麵條都均勻裹上醬汁,才不會有的地方鹹死、有的地方沒味道。拌勻後,香味才會完全釋放出來!這是吃中和涼麵(其實所有涼麵都一樣)的黃金法則!
來點不一樣的?中和涼麵的創意變身
吃膩了基本款?其實中和涼麵也能玩點小花樣!分享幾個我試過或看過的吃法:
- 加顆蛋吧! 水煮蛋、荷包蛋、蔥花蛋、甚至是皮蛋!把蛋戳破或搗碎拌入麵中,增加蛋白質和不同口感(蛋黃的濃郁感尤其搭麻醬)。中和涼麵加蛋,飽足感升級!
- 肉肉好朋友: 點盤嘴邊肉、豬頭皮或其他小菜,切一些丟進去拌,立刻升級成豪華版肉燥涼麵(偽)!大胖肉羹的概念延伸版。
- 蔬菜多多: 覺得小黃瓜不夠?有些店可以加點燙青菜(像豆芽菜、空心菜),或自己買點生菜、番茄切丁拌入,增加纖維和清爽感。
- 麻辣進化: 在醬汁裡加點花椒油或麻辣醬,變身麻醬麻辣麵!愛吃辣的可以挑戰。(中和有涼麵店直接賣麻辣涼麵嗎?知道的網友分享一下!)
- 涼麵三明治? 純粹惡搞(笑),把拌好的涼麵夾進烤過的吐司或饅頭裡... 嗯,這畫面太美我不敢看,但說不定有勇者嘗試過?
個人小實驗: 有次在家,我把吃剩的(醬拌很勻的)中和涼麵,加上切絲的烤雞胸肉和大量生菜,包進越南春捲皮裡... 變成「越式麻醬涼麵春捲」!意外地好吃耶!清爽加倍!大家可以試試看(前提是涼麵醬夠味)。
外帶/外送涼麵,美味不減分的小技巧
夏天懶得出門,叫外送或下班順路外帶中和涼麵回家吃?要讓美味盡量不打折,有幾點要注意:
- 醬料分裝是王道! 拜託拜託,務必選醬料分開包裝的店家!醬汁悶在麵上時間一長,麵體會吸醬變軟爛,整個口感就毀了!
- 到家立刻處理: 拿到後趕快回家!盡快把醬汁倒入麵中(如果店家幫你加好了...那就沒辦法了)。
- 拌勻!拌勻!還是拌勻! 不管外帶外送,只要醬汁和麵分開了,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用力、徹底地拌勻!這步驟不能省!
- 小黃瓜補強: 如果覺得外帶的小黃瓜有點軟了或量不夠,可以自己切點新鮮的小黃瓜絲加進去,立刻恢復爽脆。
- 辣椒油最後加: 如果店家給辣油包,建議最後再加,風味比較不會跑掉。
(血淚教訓:有一次貪圖方便,讓店家直接把醬淋在麵上外帶,結果回家後麵吸飽醬汁又悶住,變得軟爛黏糊... 那口感真是永生難忘的「驚嚇」。從此只敢點醬料分離!)
Q&A 時間!關於中和涼麵,你可能想問...
-
Q1: 中和涼麵哪一家最便宜?
A: 單純論價格,永安市場站「無名涼麵」(小$45/大$55)、興南夜市「陳記涼麵」($45)、「阿興涼麵」(小$45/大$55) 是相對比較便宜的選擇。不過份量和醬料濃淡也要考慮進去喔!便宜的未必最划算(意指份量或醬的濃度)。中和涼麵的CP值要綜合評估。
-
Q2: 不敢吃生蒜怎麼辦?可以要求不加蒜水嗎?
A: 當然可以!大部分店家都能客製化。點餐時直接跟老闆說「涼麵不要加蒜」或「蒜少一點」就可以了。像「劉家涼麵」那種蒜味超重的,更要記得講!嘉義阡本身蒜味較不明顯也是選擇之一。
-
Q3: 孕婦可以吃涼麵嗎?會不會不衛生?
A: 這個問題比較謹慎。涼麵是「熟食」,主要考量點在於:
- 食材新鮮度: 麵條、小黃瓜的新鮮度、保存環境很重要。盡量挑選衛生環境良好、生意好(食材流動快)的店家。
- 醬料保存: 醬料(尤其是蒜水)是否冷藏保存?建議避免在衛生條件看起來不佳的攤位購買。
- 個人體質: 如果孕婦本身腸胃比較敏感,或者處於懷孕初期較不穩定的階段,建議諮詢醫師意見。原則上,選擇信譽良好、乾淨衛生的店家(例如連鎖的梁記、衛生好的三多或大胖),中和涼麵適量食用通常是沒問題的。如果不放心,醬料分開包裝,回家自己處理並確保小黃瓜洗淨再吃,會更安心。
呼!洋洋灑灑寫了這麼一大篇,把我的中和涼麵心頭好都挖出來了!每一家都是我真金白銀(和卡路里)吃出來的經驗。中和涼麵的美味,真的值得你一家一家去探索,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那一碗「靈魂麻醬」。別等了,找個好天氣(或熱得要死的天氣),出門嗦一碗中和涼麵去吧!記得回來跟我分享你最愛哪一家喔!(吃完記得要運動... 這是我血淚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