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藕湯:經典排骨、濃鬱花生、素食養生首選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說真的,每當北風開始呼呼地吹,空氣裡帶點涼意,我的身體就像裝了自動導航系統,總會不自覺地想念起那鍋咕嘟咕嘟、飄著淡淡蓮藕香的蓮藕湯。這味道啊,就是臺灣秋冬最經典的印記,比任何名牌香水都更能勾起鄉愁和食慾。走在菜市場,看到攤位上擺著一節節沾著新鮮泥土的蓮藕,手指忍不住就會伸過去挑幾根,彷彿不帶回家煮上一鍋,這個季節就不夠完整。你也有這種感覺嗎?

為什麼臺灣人對蓮藕湯如此情有獨鍾? 我想不只是因為它好喝,更因為它真的「補」。小時候,每次咳個幾聲或是臉色看起來比較差,阿嬤二話不說,絕對是先端上一碗熱騰騰的蓮藕湯,嘴裡唸著:「喝這個顧氣管、潤肺腑!」以前只覺得是老人家愛唸,長大後翻了些資料(尤其是衛福部的資料),才驚覺阿嬤真是生活智慧王。蓮藕裡頭那個黏黏的物質,可不是普通東西,是對黏膜很友善的多糖體。天氣乾冷喉嚨癢癢的時候,一碗湯下肚,那種滋潤感是騙不了人的。而且它屬性平和,不像有些補品喝了容易上火燥熱,溫溫和和地照顧身體,難怪能成為代代相傳的家常滋養品。

不過,煮出一鍋「色、香、味」俱全的蓮藕湯,學問就在那根蓮藕上!你以為隨便買都一樣嗎?哈,那我得說說我慘痛的經驗。有次貪便宜,買了看起來白白胖胖、摸起來卻硬梆梆的蓮藕,結果不管怎麼燉,它就是不肯變得鬆軟,湯頭也少了那股特有的清甜香氣,喝起來就是個「藕是藕,湯是湯」的尷尬狀態,整鍋報銷,心疼那些排骨!從那次之後,我就學乖了。挑選蓮藕,絕對是成功的第一步:

  • 看外觀: 表皮帶點自然的土黃色或淺褐色,不是那種死白(可能漂過),形狀飽滿、粗細均勻一點的比較好。太彎曲的節點處有時會藏比較多泥巴難洗。
  • 摸質地: 重點來了! 用手指輕輕按壓蓮藕的節間處,會微微「ㄉㄨㄞ ㄉㄨㄞ」陷下去又回彈的,這種就是我們要的「粉藕」。按下去像石頭一樣硬邦邦的,絕對是脆藕,煮湯絕對不討喜(拿來炒菜涼拌比較合適)。我還學會一招,看兩頭的「節」是否完整密封,這樣裡面比較不會進泥巴,處理起來省事很多。
  • 聞氣味: 新鮮的蓮藕帶著一股淡淡的、清新的水生植物香氣。如果聞到酸味、怪味或黴味,不用懷疑,絕對是NG品!繞道走就對了。

買對了「粉藕」,成功一大半!接下來,處理它也得有點小巧思:

  1. 削皮有訣竅: 蓮藕皮其實營養豐富,如果確定來源乾淨(像是有機的),我會用刷子仔細刷乾淨泥土,保留外皮一起煮,湯色會更濃鬱。如果介意或怕農殘,那就削皮吧。削皮後立刻進行下一步…
  2. 關鍵動作:「泡水」! 這步驟超級重要!切好的蓮藕塊(通常滾刀塊或厚圓片),馬上、立刻、迅速丟進加了少許白醋(或檸檬汁)的清水中浸泡。為什麼?因為蓮藕含有多酚類物質,一碰到空氣很容易氧化變黑。泡醋水可以完美阻止這個反應,讓煮出來的蓮藕湯保持漂亮的淡粉色或米白色,不會整鍋看起來灰灰髒髒的,賣相差很多。泡個10-15分鐘就可以瀝起來準備煮了。這招真的救了我很多次湯的顏值!

經典古早味:蓮藕排骨湯

食譜名稱:暖心暖胃蓮藕排骨湯

食材 (4-5人份):

  • 新鮮粉藕:約 600公克(處理好、泡過醋水的)
  • 豬肋排或小排: 500公克(帶點油脂的比較香,喜歡肉多的可以加)
  • 乾花生: 1米杯(約100g,喜歡的可以多放一點增添風味和口感,建議先浸泡1小時)
  • 老薑: 1大塊(約拇指長度,洗淨拍扁)
  • 紅棗: 8-10顆(去核避免燥熱)
  • 水: 約2500-3000 ml(蓋過所有材料再多一些)
  • 米酒: 1-2大匙(去腥提鮮,可省略)
  • 鹽: 適量(最後調味用)

做法:

  1. 排骨處理: 排骨洗淨,丟進冷水鍋中,開中火加熱。水滾後會看到浮沫跑出來,這時候就是「跑活水」!煮個3-5分鐘,把髒東西逼出來,撈起排骨用溫水仔細沖洗乾淨。這步驟千萬不能懶,湯頭清澈不混濁的關鍵在此!我試過偷懶省略,結果湯喝起來就是有股淡淡的…嗯,腥味,整鍋高階感都沒了。
  2. 開始燉煮: 找一個夠大的湯鍋(砂鍋或厚底不鏽鋼鍋都好),把處理好的排骨、拍扁的老薑、泡過水的蓮藕塊、泡過的花生、去核紅棗全放進去。加入足量的冷水,一定要一次加足!中途加水會影響湯的濃鬱度跟融合感。開大火煮到滾。
  3. 轉火候與耐心: 湯大滾後,立刻轉成最小最小的火,就是那種只有中心一點點小泡泡在冒的狀態。蓋上鍋蓋,但留一點小縫隙(可以用筷子架一下),讓蒸汽微微散出,這樣湯才不會濁掉。
  4. 漫長的等待與香氣: 接下來就是考驗耐心了!讓它文火慢燉至少1.5小時,燉到2小時更理想。時間是美味的催化劑。在這段時間裡,廚房會開始被一種難以形容的溫暖香氣包圍,是蓮藕的清甜、花生的醇厚、還有排骨釋放的肉香交織在一起的味道,超級療癒!燉煮期間,如果水面浮出少許油脂或雜質,可以用湯匙輕輕撈掉,保持湯的清爽(但我個人喜歡保留一點油脂,覺得更香)。
  5. 最後調味: 時間到!關火之前,淋入米酒(如果用的話),再滾一下讓酒氣揮發。關火。這時才加入適量的鹽調整鹹淡。鹽一定要最後加!太早加會讓蓮藕和肉質變緊,不容易燉爛,湯頭層次也會被壓住。試試味道,不夠鹹再加鹽,寧可淡一點也別過鹹。
  6. 享用時刻: 盛一碗熱騰騰的湯,夾一塊燉得鬆軟綿密、吸飽湯汁精華的蓮藕,配上一塊軟嫩的排骨和香糯的花生。蓮藕湯的精華就在這裡!喝一口,從喉嚨暖到胃裡,再擴散到全身。寒冷的夜晚,有這一碗,夫復何求?說真的,我覺得這時的蓮藕,比肉還搶手!

濃鬱飽足感:蓮藕花生湯

食譜名稱:濃醇香蓮藕花生湯(素食可)

食材 (4-5人份):

  • 新鮮粉藕: 600公克(處理好、泡過醋水的)
  • 乾花生: 1.5米杯(約150g,務必要先浸泡 至少2小時,甚至隔夜更好)
  • 當歸: 1-2小片(增添香氣,太多會有藥苦味,不喜歡中藥味可省略)
  • 老薑: 1小塊(拍扁即可)
  • 紅棗: 10-12顆(去核)
  • 生腰果或核桃: 半米杯(約50g,增加湯的濃鬱度和堅果香氣,素食者優質脂肪來源)
  • 水: 約2500-3000 ml
  • 鹽: 適量
  • (可選增稠)白米: 1大匙(洗淨即可,幫助湯質更濃滑)

做法:

  1. 花生處理: 花生務必充分浸泡!這是讓花生容易燉爛糊化的關鍵。我試過沒泡夠時間就去煮,結果燉了快三小時花生還是有點硬芯,心很累。泡好的花生瀝乾備用。
  2. 當歸小撇步: 當歸片用少量熱水快速沖洗一下,去除表面灰塵即可。千萬不要泡太久,香氣會跑掉。
  3. 食材入鍋: 將瀝乾的蓮藕塊、泡好的花生、沖洗過的當歸片、拍扁的老薑、去核紅棗、生腰果/核桃、白米(如果使用)全部放入湯鍋中。加入足量的冷水(水量要夠,花生和蓮藕都很吸水)。
  4. 大火煮滾轉小火: 開大火煮至沸騰,然後轉成最小火,蓋上鍋蓋(留縫隙)。
  5. 耐心慢燉: 文火慢燉至少2小時。這個版本的花生和蓮藕需要更長的時間相互融合。目標是讓花生燉到幾乎化開,蓮藕軟綿,湯汁呈現濃稠的乳白色或淺褐色(如果加了當歸)。過程中記得偶爾稍微攪拌一下鍋底,避免花生或米粒黏鍋燒焦(特別是使用普通湯鍋時)。燉到1.5小時左右,你會開始聞到一種超級濃鬱、帶著堅果香氣的特殊味道,跟排骨湯的香氣完全不同路線,但同樣迷人。
  6. 確認口感與調味: 時間到,先檢查花生是否足夠軟爛(用湯匙壓壓看)。如果喜歡更濃稠的感覺,可以再燉個15-30分鐘。關火後再加入鹽調味。素食者可選擇用巖鹽或海鹽。
  7. 濃鬱登場: 這鍋湯的特色就是濃、醇、香!花生釋放的油脂和澱粉質,加上腰果和蓮藕的貢獻,讓湯頭呈現天然的濃稠感,飽足度滿分。喝起來香甜濃鬱,蓮藕本身的味道更顯突出。非常適合當作素食滋補湯品,或者單純想喝點濃鬱口感蓮藕湯的人。說實話,有時候我覺得這鍋素的,喝起來反而比葷的更讓人驚豔!

素食養生首選:當歸蓮藕素湯

食譜名稱:滋養溫潤當歸蓮藕素湯

食材 (4人份):

  • 新鮮粉藕: 500公克(處理好、泡過醋水的)
  • 乾香菇: 5-6朵(中型大小,選香氣足的,泡軟後切塊,香菇水保留!精華所在)
  • 當歸: 3-4小片(提供溫暖香氣的主力)
  • 黃耆: 5-6片(溫和補氣)
  • 枸杞: 1大匙(最後放)
  • 紅棗: 8-10顆(去核)
  • 老薑: 3-4片
  • 豆包或油豆腐: 2-3塊(增加口感與蛋白質,可省略)
  • 水 + 香菇水: 約2000-2500 ml(合併)
  • 鹽: 適量
  • 香油: 少許(最後點綴,可省略)

做法:

  1. 備料: 乾香菇泡軟後切塊(或對切),泡香菇的深褐色水千萬不要倒掉!靜置沉澱後,取上層乾淨的部分加入湯中,這是天然鮮味劑。當歸、黃耆快速沖洗一下灰塵。蓮藕處理好泡水備用。
  2. 炒香(可選但推薦): 鍋中加少許植物油(如苦茶油或麻油),放入薑片小火煸到邊緣微捲,再放入香菇塊(擠掉多餘水分)一起炒香。這步驟能大大提升香菇的香氣和湯底的層次感。素食湯要鮮,爆香很重要!
  3. 加水燉煮: 將炒香的香菇薑片、蓮藕塊、當歸片、黃耆片、去核紅棗、豆包/油豆腐(如果使用)放入湯鍋。倒入足量的水 + 過濾後的香菇水
  4. 滾煮轉小火: 大火煮滾後,蓋上鍋蓋(留縫),轉最小火慢燉約 1小時。目標是讓蓮藕燉軟、藥材的香氣釋放到湯中。
  5. 最後加入枸杞: 燉煮一小時後,開啟鍋蓋,加入枸杞。再繼續燉煮約 15分鐘即可。枸杞煮太久會破掉影響賣相。這時香氣會變得很溫潤,帶點當歸特有的草本香,很舒服。
  6. 調味與點綴: 關火,加入適量的調味(素食者可用巖鹽)。喜歡的話可以滴幾滴香油增添香氣。
  7. 溫潤滋養: 這款湯走的是清爽中帶有藥膳溫補的路線。湯色因為加入當歸、黃耆和香菇水,會較為深邃。喝起來甘甜順口,帶著當歸的獨特香氣卻不會過重,蓮藕的清甜依然清晰。非常適合追求養生、素食或是經期後想溫補一下的朋友。這鍋蓮藕湯,喝的是食材本身的純粹與草本溫潤。


蓮藕湯百變風味表

變化元素 適合湯底 新增時機 風味特色 個人心得
墨魚乾/小卷乾 排骨湯、花生湯 一開始同煮 強烈海味鹹鮮,湯頭濃鬱升級 一尾就夠!湯頭變超濃鬱海陸風,但別放多會搶戲
乾魷魚(切圈) 排骨湯 一開始同煮 獨特魷魚香氣,口感Q彈 泡發後再煮,香氣特殊,喜歡海味的必試
菱角 排骨湯、素湯 最後45分鐘加入 增加鬆甜口感與澱粉甜味 秋冬季限定!與蓮藕是根莖類好朋友
栗子 排骨湯、花生湯 最後45分鐘加入 增加香甜粉糯口感 去殼栗子,湯頭更添溫暖甜香
牛蒡(切段) 排骨湯、素湯 一開始同煮 增添 earthy 土質香氣,更滋補 切片容易煮散,切段較佳,風味較大人系
山藥/淮山 任何湯底 最後30分鐘加入 增加滑稠感與營養 選耐煮的品種,否則易化掉
玉米 排骨湯 一開始同煮 增添自然甜味,湯色更亮 小朋友更愛的版本,甜度明顯提升
番茄(去皮) 排骨湯(葷素皆可) 最後30-40分鐘 增添微酸果香,層次更豐富 適合想喝點清爽酸香的人,意外地搭!
薏仁 素湯、排骨湯 需先浸泡,同煮 增加口感,利濕 口感層次加分,但顏色會稍微混濁些
乾蓮子 花生湯、素湯 需先泡軟,同煮 增加鬆軟口感,安神 記得去芯,不然湯會苦!

廚房裡的實戰心得:

  • 湯頭顏色保衛戰: 前面強調的「泡醋水」絕對是防止蓮藕氧化變黑、讓蓮藕湯賣相清新的不二法門。有次我偷懶,切完藕片放著先去處理排骨,回頭一看,藕片邊緣已經開始發灰...結果那鍋湯煮起來顏色就是灰撲撲的,感覺像隔夜菜,雖然味道一樣但看了就沒食慾。從此之後,切藕片和泡水絕對是無縫接軌!
  • 省時神器:快鍋/電鍋! 現代人哪有那麼多時間顧爐火?善用工具吧!我的萬用鍋(Instant Pot)是煮蓮藕湯的好幫手。排骨跑活水後,所有材料丟進去,加水到Max Line下緣,選「煲湯」或「豆類/蹄筋」模式,設定 35-40分鐘,等它自然洩壓。時間到,蓮藕軟綿、花生鬆化、排骨脫骨,完美!電鍋也OK,外鍋放 2.5-3杯水,跳起來再燜半小時,效果也不差。只是湯的濃鬱度和香氣,個人覺得還是直火慢燉或壓力鍋更勝一籌。
  • 隔夜更美味的秘密: 相信我,蓮藕湯絕對是「隔夜菜」界的冠軍!煮好稍微放涼後,整鍋放冰箱冷藏過夜。隔天你會發現,湯頭變得更濃稠(蓮藕和花生的澱粉質作用),所有食材的味道融合得更完美,香氣也更沉穩內斂。要喝之前,舀出當餐份量,再加熱就好。這是我心中蓮藕湯最好喝的狀態!但記得,冷藏最多放3天,冷凍可以放1-2個月(冷凍後蓮藕口感會稍變,湯還是好喝)。
  • 甜味來源: 傳統蓮藕湯是不加糖的!它的甜味來自於:
    • 蓮藕本身釋放的天然澱粉甜味(粉藕更明顯)。
    • 紅棗的甜味。
    • 排骨或花生釋放的甘味。
    • 長時間燉煮後食材精華的融合。真的不需要額外加糖,那反而會破壞湯品的平衡感。有時煮完覺得甜味不夠?可能蓮藕買錯了(脆藕),或是紅棗放太少(下次記得加量)。天然的最好!


Q&A:解決你煮蓮藕湯的疑難雜症

Q1:為什麼我煮的蓮藕湯,蓮藕吃起來還是脆脆的,一點都不鬆?

  • A: 這問題太常見啦!關鍵點有幾個:
    1. 買錯了! 最可能的原因是買到「脆藕」而非「粉藕」。下次買蓮藕時,務必記得用手指按壓節間處,選會微微下陷回彈的那種。
    2. 燉煮時間不足: 粉藕也需要足夠的時間才會鬆化。文火慢燉至少1.5小時是基本要求!用快鍋也要設定足夠時間(如豆類/蹄筋模式35分鐘以上)。
    3. 鹽加太早: 鹽會讓蓮藕的纖維緊縮,不容易煮爛。記得!關火後再加鹽調味。
    4. 藕塊太大太厚: 切太小怕煮散,但切太大塊當然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煮透。滾刀塊或厚度約1.5-2公分的圓片是比較理想的。

Q2:素食者煮蓮藕湯,不加排骨怎麼讓湯頭鮮甜好喝?

  • A: 完全沒問題!試試這些方法:
    1. 善用「乾貨」爆香: 泡發的香菇(香菇水要留用!)用點油和薑片炒香,這是鮮味的基礎。可以再加點泡軟的乾香菇蒂(香氣更濃)。
    2. 加入天然甘味食材: 紅棗去核多放幾顆是基本。乾花生燉到化開能提供濃鬱口感和油脂甜香(參考上面的蓮藕花生湯食譜)。玉米(切段)、胡蘿蔔(切塊)也能增添自然甜味。乾昆布一小段(泡開後剪小段,煮完撈起)或一小撮柴魚粉(純素者確認是否無新增動物成分)能提出鮮味(Umami)。
    3. 根莖類好朋友: 牛蒡(切段或滾刀塊)能增加特殊的土質香氣和滋補感。菱角(當季時)、栗子也是增加風味層次的好選擇。
    4. 蔬菜高湯: 若有自製的蔬菜高湯(用高麗菜、玉米、胡蘿蔔、洋蔥、芹菜等熬煮),用它代替部分清水,湯底會更豐富有層次。

Q3:煮好的蓮藕湯放涼後,湯變濃稠甚至有點「勾芡感」,正常嗎?隔夜後上面浮了一層白白的,是什麼?還能喝嗎?

  • A:
    1. 變濃稠/勾芡感: 非常正常,而且通常是好現象! 這主要是蓮藕中的澱粉質以及花生(如果有加)釋放出來的成分,在冷卻過程中凝結所致。加熱後就會恢復流動狀態,完全不影響風味和品質,反而是湯頭精華濃縮的證明。冷藏後的蓮藕湯加熱後更濃鬱好喝,就是這個原因!
    2. 浮一層白白的(冷藏後): 這層白色的物質,通常是湯裡天然的油脂(來自排骨或花生、腰果等) 以及水溶性蛋白質、膠質(來自排骨、蓮藕)在低溫下凝結浮到表面形成的。如果是葷湯,油脂來源是排骨;如果是素湯(如花生蓮藕湯),則是花生、腰果等食材釋放的植物性脂肪凝結。
      • 安全嗎? 如果你的湯煮好後有確實放涼(避免在危險溫度帶太久),並且及時冷藏儲存,這層凝結物是安全無虞的,並非變質。它就是湯的天然成分。
      • 怎麼處理? 加熱前,你可以選擇:
        • 直接攪拌均勻加熱: 加熱後它會重新乳化溶解回湯裡,不影響風味。
        • 用湯匙撈掉: 如果你追求非常清爽的湯品,可以在加熱前把這層凝結的油脂/膠質小心撈除(但這樣湯的濃鬱度會降低一些)。
    3. 判斷是否變質: 除了這層白色凝結物,更要觀察湯是否有酸味、怪味?湯體是否變得過於混濁不清(剛煮好冷卻變稠不算)?蓮藕或花生摸起來是否有黏滑感?如果都沒有,單純表面有白色凝脂,加熱後聞起來、喝起來味道都正常,那就放心享用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