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這個超級愛吃又愛動手做的老饕,來跟你聊聊讓我魂牽夢縈的「素水煎包」吧!每次聞到那個焦香,口水就忍不住… 說到這個,就想起我家巷口那家開了三十年的老攤子,老闆阿伯的手藝,哎,真是絕了。
說真的,你問我臺灣小吃裡,哪一樣最能讓素食者跟葷食者都搶著排隊?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金黃焦脆、一口咬下湯汁四溢的「素水煎包」!它不用肉,卻能把蔬菜的鮮甜、麵皮的麥香,還有那層靈魂般的「冰花」脆底發揮得淋漓盡致。今天,就讓我掏心掏肺,把多年來追尋、試驗,甚至失敗好幾鍋才換來的「素水煎包」心得,通通分享出來!搞不好比你在臺北南門市場排隊買到的還讚哦!
目錄
為什麼「素水煎包」能成為臺灣素食之光?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在臺灣遍地開花的小吃中,「素水煎包」能佔據這麼特別的一席之地?我覺得啊,這跟臺灣深厚的素食文化脫不了關係。早年很多寺廟周邊、早市黃昏市場,為了讓吃素的信眾或民眾也能方便享用點心,聰明的小販就想出用高麗菜、冬粉、豆乾這些隨手可得的食材,包進麵皮裡煎。重點是,它不像有些素食點心刻意模仿葷食,它就是大大方方地用蔬菜的鮮甜當主角,反而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還記得我第一次認真愛上「素水煎包」,是在臺中一間香火鼎盛的廟旁邊。排隊的人龍長得嚇人,有阿公阿嬤、上班族,也有穿著時髦的年輕人。一顆顆白胖的包子在巨大的平底鍋裡滋滋作響,老闆熟練地倒入麵粉水,蓋上厚重的木蓋。那股混著焦香、麵香、蔬菜甜的蒸氣衝出來的時候… 哇塞,真的沒幾個人抵擋得住!那一刻我就知道,這玩意兒,有魔力。
好吃的素水煎包關鍵在哪?我覺得就三個字:鮮、脆、爆!
- 鮮: 內餡蔬菜要夠新鮮、夠清甜,不能有冰箱味或爛菜味。高麗菜的脆甜是靈魂,紅蘿蔔、香菇、豆乾的香氣是點睛。
- 脆: 底部那層金黃焦脆的「冰花」或「蕾絲邊」,是水煎包的精髓!不夠脆,就像薯條軟掉一樣,整個不對勁。
- 爆: 咬下去要有微微的湯汁感(當然不能像湯包那麼誇張),證明內餡的水分、調味和包的手法恰到好處,不會乾巴巴。
唉,不過講到失敗經驗…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成功的。有次貪心,想學名店包超多內餡,結果下鍋一煎… 悲劇!內餡的水分把麵皮搞得濕濕爛爛,底部也焦黑一片(因為煎太久想讓它乾一點),整鍋根本是「素水煎包災難現場」,最後只能含淚倒掉。那次真的學到教訓:內餡的水分控制,是生死關鍵啊!蔬菜洗完一定要甩乾!甩乾!再甩乾!(重要到講三次!)
我試過N次的「黃金比例」素水煎包食譜大公開!
好啦好啦,我知道你最想看的就是這個!經過無數次調整(以及幾次失敗繳的學費),下面這個比例是我覺得成功率最高、味道也最平衡的版本。別被步驟嚇到,其實做順手了,一點都不難!
經典高麗菜冬粉素水煎包
食材準備
麵皮(約做16-18個):
| 材料 | 份量 | 備註 |
|---|---|---|
| 中筋麵粉 | 500 克 | 包子皮用中筋最剛好,口感Q彈 |
| 溫水 | 約 280-300 毫升 | 水溫很重要!手指摸起來微溫不燙手(約35-40°C) |
| 速發酵母 | 5 克 (約1.5小匙) | 檢查一下酵母有沒有過期! |
| 細砂糖 | 10-15 克 | 幫助酵母發酵,吃不出甜味 |
| 鹽 | 一小撮 | 增加麵糰筋性 |
| 植物油 | 10 毫升 | 揉麵時加入,讓麵皮更光滑柔軟 |
內餡:
| 材料 | 份量 | 處理方式 & 備註 |
|---|---|---|
| 高麗菜 | 約 1/2 顆 (中型) | 切小丁後加1小匙鹽抓醃10分鐘,用力擠乾水分! (這是避免出水的超級重點!擠出來的水份多到嚇死你) |
| 乾香菇 | 6-8 朵 | 泡軟切小丁 (香菇水留著調味超香!) |
| 豆乾 | 4-5 塊 | 切小丁 |
| 紅蘿蔔 | 1/3 條 | 切小丁或刨細絲 |
| 冬粉 | 1 小把 | 泡軟後切小段 (約1-2公分) |
| 調味料 | ||
| 薑末 | 1 小匙 | 提味去寒 |
| 白胡椒粉 | 適量 | 必加!香氣來源 |
| 香油 | 1-2 大匙 | 最後拌餡時淋上,香氣UP! |
| 醬油 | 1.5-2 大匙 | 鹹度來源,建議用薄鹽醬油,避免死鹹 |
| 香菇素蠔油 | 1 大匙 | 增添甘醇味 (沒有可省略或用少量糖代替) |
| 糖 | 1/2 小匙 | 中和提鮮 |
| 鹽 | 適量 | 最後試味道再調整!因為高麗菜用鹽醃過、醬油也有鹹度 |
煎包用:
- 清水:約 200 毫升
- 中筋麵粉:10-15 克 (或直接用太白粉也行)
- 食用油:適量 (最好用耐高溫的油如葵花油、葡萄籽油)
做法步驟
1. 先搞定麵糰 - 讓它睡個好覺 把溫水、糖、酵母先攪勻,靜置5分鐘左右,看到表面起小泡泡就代表酵母活躍了(這步驟叫「活化酵母」)。把麵粉、鹽放入大盆,倒入酵母水和植物油。開始用手或攪拌機揉!目標是揉成一個「三光」麵糰:盆光、手光、麵糰表面光滑。大概揉個10-15分鐘。接著蓋上濕布或保鮮膜,放在溫暖沒風的地方(我都放微波爐或烤箱裡,旁邊放杯熱水製造溫暖環境),讓它發酵到變成原來的1.5-2倍大!時間大約1小時左右,看天氣。手指沾麵粉戳下去,洞洞不會馬上回縮就OK了。
2. 準備內餡 - 水分是敵人!
- 高麗菜丁加鹽抓醃後,務必擠到非常乾! 我會用紗布或乾淨的毛巾包起來用力扭乾。(這步驟做得好,你的素水煎包就成功一大半!)
- 乾香菇泡軟切丁,泡香菇的水留著!豆乾、紅蘿蔔切丁。冬粉泡軟剪小段。
- 起油鍋,爆香薑末。先下香菇丁炒出香氣,接著放豆乾丁炒到有點乾香。再放紅蘿蔔丁稍微拌炒。
- 加入冬粉段,倒入醬油、香菇素蠔油、糖、白胡椒粉,還有剛剛留的香菇水(大約2-3大匙就好,別太多)。拌炒均勻,讓冬粉吸收醬汁。試試味道,不夠鹹再補點鹽。關火放涼!很重要!熱餡包進去會燙死酵母,麵皮發不起來。
- 等餡料涼了,才加入擠得乾乾的高麗菜丁,淋上香油,輕輕拌勻。餡料完成!放冰箱冰一下更好包。
3. 包包子 - 不求美,但求不露餡 發好的麵糰拿出來,在撒了麵粉的檯面上輕揉幾下排氣。分成16-18等份(每份約45-50克)。把每個小麵糰擀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圓片(太厚會變死麵疙瘩,太薄容易破)。挖一大匙餡料放中間(貪心點,但別像我第一次那樣貪心到爆開)。用自己喜歡的手法捏摺收口,重點是收口捏緊!不然煎的時候會爆開噴汁。不求十八摺,只要捏緊封好就行。收口朝下放著,蓋上布讓它們休息10-15分鐘(二次發酵)。
4. 煎出完美冰花 - 關鍵時刻到了!
- 拿出你家裡最厚底的平底鍋或不沾鍋!開中小火燒熱鍋子。
- 倒入足夠的油(大約能薄薄蓋滿鍋底),晃一晃鍋讓油均勻。
- 把包子收口朝下、間隔排好放進鍋裡(別擠太密,會黏在一起)。稍微煎一下讓底部定型(約1分鐘)。
- 調製麵粉水:清水+麵粉攪拌均勻(有顆粒要過濾掉)。沿著鍋邊均勻淋入麵粉水,水量大概到包子高度的1/3 - 1/2處。(想冰花大片點,麵粉比例多一點;想脆薄點,麵粉少一點)。動作要快喔!
- 立刻蓋上鍋蓋!轉中小火悶煎。這個步驟是利用水蒸氣把包子蒸熟。
- 耐心等待!大概悶煎10-15分鐘左右(看包子大小和火力)。過程中可以稍微轉動鍋子讓受熱均勻。直到聽到鍋裡水快收乾的滋滋聲。
- 開蓋時間點最重要!開啟鍋蓋,讓殘餘的水分蒸發掉。這時候轉動鍋子,如果包子能輕鬆滑動,底部呈現漂亮的金黃色,就差不多了!繼續煎,直到底部形成你想要的脆度。喜歡焦香一點的就多煎幾秒。
- 完美起鍋技巧:拿一個比鍋子大的盤子,蓋在鍋子上,接著快速翻轉鍋子!整片金黃色的冰花水煎包就完整地落在盤子上了!超有成就感!

「素水煎包」的無限可能!創意餡料排行榜
經典的高麗菜冬粉當然是王道,但我們這些愛玩的煮婦煮夫,怎麼可能只滿足於一種口味?嘗試過各種組合後,我私心推薦這幾種創意餡料,給你的素水煎包來點新鮮感!
| 排名 | 餡料名稱 | 主要食材組合 | 風味特色 | 適合人群 |
|---|---|---|---|---|
| 雪裡紅香乾丁 | 雪裡紅(擠乾切碎)、豆乾丁、香菇丁、少量毛豆仁、薑末 | 鹹香帶點微酸,口感豐富,雪裡紅的特殊風味是亮點!超級開胃! | 喜歡鹹香重口味者 | |
| 🥈 | 韓式泡菜豆腐 | 韓式泡菜(切碎擠掉部分汁)、板豆腐捏碎(要先煎乾或用布擠水)、豆芽菜(燙過擠乾)、少許素肉鬆 | 微辣帶酸,豆腐增加綿密感,泡菜香氣濃鬱,很有異國風情! | 喜歡微辣、韓式風味者 |
| 🥉 | 咖哩薯薯 | 馬鈴薯丁(蒸熟壓碎留點顆粒)、紅蘿蔔丁、豌豆仁、咖哩粉(多放點!)、椰漿少許(提香) | 濃鬱咖哩香,馬鈴薯帶來飽足感,甜甜鹹鹹,小朋友超愛! | 小朋友、喜歡南洋風味者 |
| 4 | 三杯杏鮑菇 | 杏鮑菇切小丁(先乾煸出香氣)、九層塔葉(最後拌入)、薑片、醬油、麻油、糖 | 三杯香氣逼人,杏鮑菇Q彈有嚼勁,九層塔是靈魂! | 喜歡臺味、香氣濃鬱者 |
| 5 | 玉米起司意外搭 | 甜玉米粒、切達起司絲(純素者用素食起司)、一點點素火腿或香菇丁(增加口感)、黑胡椒 | 甜甜鹹鹹,玉米多汁,融化起司帶來驚喜的牽絲效果!簡單卻很受歡迎。 | 大小朋友通吃、喜歡牽絲口感者 |
小提醒:
- 這些創意餡料的水分控制一樣是重點!特別是像泡菜、雪裡紅、豆腐這類水分多的食材,務必盡力擠乾!
- 調味可以比經典款稍重一點,因為搭配的食材風味比較突出。
- 起司絲要在包餡最後才放進去,以免太早出水。
你發現了嗎?好吃的「素水煎包」餡料公式其實不難:主要蔬菜(提供口感和體積) + 香氣來源(香菇、豆乾、香料) + 增加層次的口感(冬粉、豆薯、筍丁等) + 靈魂調味。掌握這個原則,你家冰箱剩的蔬菜都能變身美味的素水煎包內餡!試試看吧!
關於「素水煎包」的疑難雜症 Q&A
最後,來解答幾個我自己也曾經很困惑,或是讀者可能想知道的問題:
Q:做好的素水煎包可以冷凍嗎?要怎麼加熱才好吃?
A:當然可以! 煎好的「素水煎包」放涼後,用保鮮盒或密封袋裝好,冷凍可以儲存1-2個月。想吃的時候不用退冰!冷凍狀態直接下鍋:
- 少量油熱鍋(不沾鍋最好)。
- 包子擺進去,開中小火先把底部稍微煎一下(約1分鐘)。
- 倒入約包子高度1/4的清水。
- 蓋上鍋蓋,轉中小火悶煎。
- 聽到鍋裡水快乾的滋滋聲時(約8-10分鐘),開蓋,讓水分完全蒸發,底部煎脆即可。這樣加熱效果最好,跟現煎的差不多!用電鍋蒸會讓底部完全不脆,口感差很多。
Q:我是新手,總是把水煎包煎焦掉,或是底部不脆,怎麼辦?
A: 底部狀態是水煎包的靈魂!常見問題:
- 燒焦: 火太大了!從頭到尾請保持「中小火」。尤其是最後水分快乾要煎脆底時,更要小心,隨時觀察顏色,顏色夠深就起鍋。
- 不夠脆/濕軟:
- 麵粉水的麵粉比例可能太低(多試幾次找到自己喜歡的比例,我喜歡用10克麵粉+200ml水)。
- 水分還沒蒸發乾就起鍋了。開蓋後一定要繼續煎到只剩油在滋滋作響,底部完全脫離鍋面、呈現金黃硬脆才行。
- 鍋子不夠熱或油不夠多?一開始的油溫要夠(包子放下去會立刻滋滋響),油量也要足以形成脆底。
- 黏鍋破皮: 鍋子不夠熱、油太少,或者鍋子本身不沾效果變差了(舊鍋可能有刮痕)。用好一點的不沾鍋或厚底鐵鍋(要養好鍋),熱鍋熱油再下包子,情況會改善很多。
Q:家裡沒有中筋麵粉,可以用高筋或低筋代替嗎?
A: 可以應急,但效果有差:
- 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高,筋性強。做出來的麵皮會比較有嚼勁,甚至偏硬。如果想用,可以嘗試混合一部分低筋麵粉來降低筋度(例如一半高筋一半低筋),水量可能也要稍微增加一點點?不過老實說,不太建議純用高筋,口感會離「素水煎包」該有的柔軟Q彈有點遠。
- 低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低,筋性弱。做出來的麵皮會比較軟、沒有嚼勁,甚至容易破皮。煎的時候可能撐不住水分悶煎的力道,口感會比較鬆散。同樣不太推薦純用低筋麵粉。
- 最佳解: 還是乖乖買包中筋麵粉吧!它是中式麵點萬用粉,包子、饅頭、水餃皮都用得上,值得投資。真的不想買,試試看混合(7成中筋+3成低筋)或(7成高筋+3成低筋)這種方式,但口感就不是最正統的了。
- 替代方案: 買現成的冷凍包子皮來包?省時省力,但口感跟香氣當然跟自己揉的麵團不能比啦!自己做的「素水煎包」那份心意和麥香,絕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