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在臺北巷弄裡鑽研美食十幾年的老饕,城中市場對我來說,簡直就是臺北的胃袋縮影!這次,我決定用最真實的味蕾體驗,帶大家深入這個看似雜亂卻暗藏驚喜的美食寶庫。準備好你的胃口,跟著我的腳步,一起探索 城中市場美食 的無窮魅力吧!
目錄
- 踏進城中市場:老臺北的氣味與喧囂
- 城中市場美食:十種不能錯過的經典與驚喜!
- 城中市場美食 Q&A (老饕來解答!)
踏進城中市場:老臺北的氣味與喧囂
說真的,第一次來城中市場的人,大概都會被那股混雜著生鮮、熟食、藥材、還有老舊建築的氣味給震懾住。通道狹窄,人聲鼎沸,推著小車的婆婆媽媽、趕著上班的OL、穿著汗衫的阿伯,交織成一幅最生猛的臺北日常圖。但別被這「亂」嚇跑,正是這份不修邊幅的活力,才能蘊藏著數十年不變的好味道。你想找道地的臺灣小吃?想挖寶平價又美味的飽足感?那 城中市場美食 絕對是你的首選獵場!
我最喜歡早上九點多來,避開過於擁擠的午餐人潮。陽光從頂棚縫隙灑下,空氣裡飄著剛炸好的油香、蒸籠冒出的白煙、還有醬油膏那股鹹甜的誘惑... 深呼吸一口,嗯,這就是 城中市場美食 令人著迷的開始。
城中市場美食:十種不能錯過的經典與驚喜!
這次,我精挑細選了十款最能代表 城中市場美食 精髓的品項,從必吃的經典款到隱藏版的好味道,通通報給你知!我會用最貼近真實感受的方式介紹,當然,也會老實不客氣地分享我覺得「還好」的部分,畢竟美食這東西,很主觀嘛!
1. 【炒米粉之王:黃記炒米粉】
名稱: 黃記炒米粉
特色與亮點:
這盤炒米粉,簡直是「鑊氣」的代名詞!老闆大火快炒的功力爐火純青,每一根米粉都乾爽不油膩,卻又吸附了滿滿的醬香與豬油香。配料簡單卻經典:高麗菜絲、紅蘿蔔絲、豆芽菜,還有畫龍點睛的肉燥碎、蝦米和香菇丁。那獨特的醬油風味(帶點微甜),配上豬油的豐腴,是別處難以複製的靈魂。每次看老闆俐落地翻炒,鍋鏟鏗鏘作響,香氣直衝腦門,還沒吃就先流口水!
推薦理由:
- 真正吃得到「鑊氣」的傳統古早味。
- 口感乾爽Q彈,完全不濕黏餬口(這點超級重要!)。
- 醬香、豬油香、配料香層次分明卻又完美融合。
- 份量實在,價格親民。
- 絕對是城中市場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沒吃過等於白來!
搭配建議:
- 強烈建議點一碗 黃記的福州魚丸湯!清澈的湯頭飄著油蔥香,魚丸Q彈紮實有咬勁,內餡肉汁鮮美(小心燙口!)。一口米粉一口湯,乾濕交替,鹹甜交織,絕配!
- 嗜辣者務必加上店家特製的辣椒醬(偏鹹香辣,不是死辣),風味更上一層樓。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黃記(無分店,認明這一家!)
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46巷7號 (城中市場內攤位)
價格區間: 炒米粉 NT$45 / 小, NT$60 / 大;福州魚丸湯 NT$50
必點選單: 炒米粉 (必點!) + 福州魚丸湯 (絕配組合!)
2. 【「黏」人的古早味:阿婆油飯】
名稱: 阿婆油飯
特色與亮點:
在市場角落,不起眼的小攤位,飄散著令人懷唸的麻油和糯米香氣。阿婆(或接手的老闆)用古法炊蒸的油飯,米粒飽滿晶瑩,口感是比較「黏糯」的那種(喜歡粒粒分明口感的朋友可能要考慮一下)。重點是那濃鬱的麻油香氣,完全滲透進每一顆米粒裡,拌著炒得噴香的香菇、肉絲、蝦米,偶爾還吃得到栗子或魷魚絲(看當天批次)。上面鋪著的那塊滷得油亮入味的瘦肉,更是畫龍點睛。這是記憶中辦桌或節慶時才會出現的溫暖滋味。
推薦理由:
- 古早味濃厚,麻油香氣超級誘人。
- 用料實在,香菇、肉絲都給得大方。
- 價格非常經濟實惠,當早午餐或點心都很適合。
- 簡單卻充滿媽媽味的傳統小吃。
搭配建議:
- 配一碗 四神湯 或 味噌湯(攤位通常都有賣),清爽解膩。
- 喜歡重口味可以加點甜辣醬或辣蘿蔔乾。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通常大家說的「阿婆油飯」就是指城中市場內這家老字號。
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46巷內 (靠近武昌街一段巷口)
價格區間: 油飯 NT$40 / 小份, NT$55 / 大份
必點選單: 油飯 + 四神湯
3. 【飄香半世紀的經典:老牌福州魚丸】
名稱: 老牌福州魚丸(多家皆有,但風味不同)
特色與亮點:
城中市場美食 裡,福州魚丸絕對佔有一席之地。好幾家老攤都標榜著「福州魚丸」,但風味各有千秋。正宗的福州魚丸,外皮是用新鮮魚漿反覆捶打而成,口感不是那種軟綿綿的,而是帶點彈性甚至微微脆口的「魚麵」感(想像一下更Q彈的魚板)。內餡則通常是豬肉餡,肉質緊實多汁,帶著醬油的鹹鮮味。湯頭則以清爽的大骨湯為主,灑上芹菜珠和一點香油或豬油提香。重點是那顆丸子咬下去,湯汁會「噗滋」爆出來,要小心燙!
推薦理由:
- 體驗經典的福州魚丸風味(外皮Q脆、內餡爆漿)。
- 湯頭清爽不油膩,暖胃又舒服。
- 是市場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湯品選擇。
搭配建議:
- 單純喝湯吃丸子就很棒。
- 也可以搭配乾麵、炒米粉或油飯。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黃記」的魚丸湯(上面提過,與炒米粉搭配絕佳)、「城中市場老牌魷魚羹」的魚丸湯(湯頭稍濃鬱些)、「無名魷魚羹」(在武昌街一段巷口附近,魚丸也頗受好評)。每家風味略有差異,建議多試試找出最愛!
地址: 都在城中市場核心區域攤位內。
價格區間: 魚丸湯 NT$50 - NT$60
必點選單: 福州魚丸湯
4. 【酸辣開胃的誘惑:城中市場魷魚羹】
名稱: 城中市場魷魚羹(多家皆有)
特色與亮點:
如果說福州魚丸湯是清流,那魷魚羹就是濃鬱派代表啦! 城中市場美食 裡少不了這味。好吃的魷魚羹,重點在羹湯的勾芡和調味。好的羹湯應該濃稠適中,滑順不糊喉,帶著柴魚、沙茶或扁魚的鮮香基底,以及恰到好處的烏醋酸香和一點點提味的辣(通常是辣椒粉或辣油)。主角魷魚(通常是發泡魷魚)要處理得當,口感Q脆彈牙,沒有腥味。有些店家會加入肉羹、魚酥或筍絲增加口感。冬天來一碗,整個人都暖起來!
推薦理由:
- 酸、辣、鮮、香層次豐富,非常開胃。
- 羹湯濃鬱滑順,魷魚口感爽脆。
- 冷天裡的暖心首選。
搭配建議:
- 經典搭配就是 魷魚羹米粉 或 魷魚羹麵(油麵居多)。
- 喜歡純羹配飯的,也可以點 魷魚羹飯。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 城中市場老牌魷魚羹:老字號,湯頭較為濃鬱,沙茶香明顯,魷魚大片厚實。
- 無名魷魚羹(武昌街一段巷口附近):湯頭相對清爽些,帶有扁魚香氣,勾芡較薄,擁有不少死忠粉絲。
地址: 均在城中市場核心區域攤位內。
價格區間: 魷魚羹 (湯) NT$65 - NT$75;魷魚羹麵/米粉/飯 NT$70 - NT$85
必點選單: 魷魚羹麵 或 魷魚羹米粉
5. 【飽足感擔當:鹹香四溢的排骨酥麵】
名稱: 排骨酥麵
特色與亮點:
這碗絕對是 城中市場美食 裡的飽足感之王!燉煮到軟嫩的排骨酥(通常是豬肋排部位),經過醃漬、裹粉油炸再入湯煨煮,肉質幾乎是入口即化,骨頭都能輕易咬碎(小心小碎骨)。湯頭則是精髓,融合了炸排骨的油脂香、冬瓜的甜味(通常會有幾塊燉煮到半透明的冬瓜塊)、蒜頭、胡椒的辛香,濃鬱醇厚卻不死鹹。麵條通常是油麵或陽春麵,吸飽湯汁後風味十足。整碗份量十足,吃完非常有滿足感。
推薦理由:
- 排骨酥軟嫩入味,湯頭濃鬱鮮香帶有冬瓜甜。
- 份量超大,CP值高,男生也能吃得飽。
- 是經典的臺灣古早味麵食代表。
搭配建議:
- 單吃一碗麵就非常夠了!
- 喜歡清爽點的,可以點一份燙青菜搭配。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正老牌排骨酥大王」(名氣響亮,品質穩定)、市場內其他標榜排骨酥麵的攤位也各有擁護者。
地址: 正老牌位於武昌街一段巷內攤位;其他攤位散佈市場內。
價格區間: 排骨酥麵 NT$90 - NT$110
必點選單: 排骨酥麵(可選麵種)
6. 【香酥脆口的老臺味:紅燒肉/赤肉羹】
名稱: 紅燒肉(又稱赤肉/炸赤肉) / 赤肉羹
特色與亮點:
在 城中市場美食 的攤位上,常常能看到一大盤炸得金黃酥脆的「紅燒肉」堆成小山,這可是臺灣切仔麵攤的靈魂小菜!這裡的紅燒肉,指的是用豬胛心肉或後腿肉(瘦肉居多)醃漬入味後,裹上薄粉油炸而成。外皮金黃酥脆,咬下去「喀滋」作響,內裡肉質軟嫩多汁,鹹香夠味(通常會搭配薑絲和甜辣醬)。有些攤位則是以「赤肉羹」聞名,羹湯的風味與魷魚羹類似,但主角換成了紮實有嚼勁的瘦肉條裹魚漿做的肉羹塊。
推薦理由:
- (紅燒肉)外酥內嫩,鹹香下飯(麵),單吃或配主食都超讚。
- (赤肉羹)肉羹紮實有口感,羹湯濃鬱。
- 經典臺式小吃,展現豬肉的美味。
搭配建議:
- 紅燒肉: 最常當作切仔麵、米粉湯、乾麵的小菜配著吃。也可以單點配飯(變成紅燒肉飯)。
- 赤肉羹: 點赤肉羹麵、羹米粉或羹飯。或是單點羹湯配其他主食。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許多賣麵的攤位都有提供紅燒肉當小菜,品質差異主要在裹粉厚度、醃料風味、炸功火候。赤肉羹則有專門店(如「鄭記赤肉羹」等)。
地址: 市場內多家攤販皆有。
價格區間: 紅燒肉 (小菜) NT$60 - NT$80;赤肉羹湯 NT$65;赤肉羹麵/飯 NT$75 - NT$85
必點選單: 紅燒肉(當小菜) / 赤肉羹麵
7. 【甜潤沁涼的傳統冰品:手工豆花/粉圓冰】
名稱: 手工豆花 / 粉圓冰
特色與亮點:
吃完鹹的,當然要來點甜的收尾!城中市場周邊藏著幾家古早味冰品攤(有時在市場內,有時在周邊騎樓下)。傳統的手工豆花,口感細緻綿密,帶著淡淡的黃豆香氣,焦糖水(糖水)不會死甜,而是帶點焦香風味。配料如花生(必定燉煮到軟綿)、粉圓(Q彈有嚼勁)、紅豆、綠豆等,都是當天現煮,風味樸實卻真材實料。粉圓冰則是簡單的古早味,晶瑩剔透的粉圓(波霸大小)泡在糖水裡,加上碎冰,清涼解渴,Q勁十足。這是市場裡最撫慰人心的飯後甜點。
推薦理由:
- 豆花口感綿密細緻,糖水香甜不膩。
- 粉圓Q勁十足,糖水清甜解渴。
- 真材實料,價格合理。
- 炎熱天氣下的救贖!
搭配建議:
- 豆花: 經典搭配花生、粉圓。或是綜合口味(花生+粉圓+紅豆/綠豆)。
- 粉圓冰: 單純享受粉圓的Q彈與糖水清甜。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 城中市場周邊騎樓下常有不固定小攤(下午時段較易出現)。
- 鄰近區域的老牌冰店(如開封街一段上的「賽門甜不辣」附近有時有豆花攤)。
- 東門赤肉羹附近有時也有豆花攤。
地址: 非固定店面,需隨緣或詢問攤商。
價格區間: 豆花 NT$45 - NT$55;粉圓冰 NT$35 - NT$45
必點選單: 綜合豆花(花生+粉圓) / 粉圓冰
8. 【經典不敗國民小吃:滷肉飯與豬腳飯】
名稱: 滷肉飯 / 豬腳飯
特色與亮點:
說到臺灣小吃,怎能少了滷肉飯?城中市場當然也沒缺席!這裡的滷肉飯屬於「肉燥飯」型態,也就是用切得細碎(或絞肉)的豬肉(肥瘦比例各店不同)滷製而成,淋在白飯上。好的滷肉燥應該醬色油亮誘人,香氣四溢,鹹中帶甜,肥肉入口即化不油膩,瘦肉不乾柴,醬汁要足夠濃鬱能包裹米粒。豬腳飯則是另一種霸氣選擇,豬腳(通常選蹄膀或中段)滷得軟爛入味,膠質豐富,皮Q肉嫩,醬汁通常更為濃稠鹹香,非常下飯!
推薦理由:
- 滷肉飯:經典國民美食,醬香肉香米飯香完美結合。
- 豬腳飯:膠質滿滿,口感軟嫩豐腴,補充元氣。
- 價格平實,飽足感夠。
搭配建議:
- 必配 滷蛋、油豆腐!(滷肉飯攤的靈魂配菜)
- 再點一碗 白菜滷 或 排骨酥湯 / 苦瓜排骨湯。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市場內有幾家專門賣飯類的攤位(如「鄭記赤肉羹」附近有賣豬腳飯、滷肉飯的攤)。有些麵攤也會兼賣滷肉飯。
地址: 市場核心心區域攤位。
價格區間: 滷肉飯 NT$35 - NT$45;豬腳飯 NT$85 - NT$100;滷蛋 NT$15;油豆腐 NT$15;湯品 NT$40 - NT$60
必點選單: 滷肉飯 + 滷蛋 + 油豆腐;或 豬腳飯 + 配菜 + 湯
9. 【隱藏版驚喜:手工潤餅捲】
名稱: 手工潤餅捲
特色與亮點:
這算是 城中市場美食 裡比較容易被忽略,但只要發現就回不去的好味道!通常是由一兩位阿姨在攤位前現場製作。薄透有韌性的潤餅皮(有時還能看見現場烙餅皮),鋪上滿滿的餡料:高麗菜、豆芽菜、紅蘿蔔絲、蛋酥(或煎蛋絲)、豆乾丁、肉鬆、花生粉糖粉、香菜... 各家配方略有不同,但共同點是蔬菜清脆爽口,搭配蛋酥的香、肉鬆的鹹鮮、花生糖粉的甜,口感豐富層次多變。重點是現點現包,拿到手上還是溫熱微燙的,餅皮Q軟,餡料新鮮爽脆不軟爛,吃起來非常舒服沒負擔。
推薦理由:
- 現點現做,食材新鮮爽口。
- 口感豐富,鹹甜交織,蔬菜量足。
- 清爽不油膩,適合當點心或輕主食。
- 隱藏版的美味,值得挖掘!
搭配建議:
- 單吃一卷就很有飽足感。
- 想喝點東西,可以配杯無糖茶或市場裡的青草茶。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市場內有多攤,多集中在靠武昌街一帶或小巷內(靠近重慶南路一段46巷與武昌街一段交叉口附近有機會看到)。認明現場手工包製的攤位。
地址: 城中市場內流動或固定小攤。
價格區間: NT$55 - NT$65 / 卷
必點選單: 手工潤餅捲 (通常口味統一,可告知是否加辣或加香菜)
10. 【北臺灣特色:營養三明治】
名稱: 營養三明治
特色與亮點:
雖然發源於基隆廟口,但這獨特的炸麵包三明治在 城中市場美食 圈也找得到蹤影!特色在於將長條型的麵包(類似熱狗麵包)整個下鍋油炸至金黃酥脆(有點像炸銀絲卷的口感)。剖開後夾入滿滿的餡料:美乃滋(臺式偏甜口味為主)、滷蛋切片、番茄片、小黃瓜片、火腿片。熱騰騰的炸麵包外酥內軟,帶著油香,搭配冰涼爽脆的生菜和番茄、鹹香的滷蛋火腿,以及甜甜的美乃滋,冷熱交融、鹹甜交錯、酥脆與軟嫩並存,是一種非常特別且飽足感十足的點心/輕食。
推薦理由:
- 口感獨特(酥脆炸麵包+冰涼餡料),層次豐富。
- 餡料豐富,份量紮實。
- 體驗北臺灣的特色小吃。
搭配建議:
- 單吃一個就很飽足,適合當下午點心或輕晚餐。
- 搭配一杯冰紅茶或冬瓜茶更對味。

實用資訊:
推薦店家: 非市場內固定攤販,但市場周邊(特別是靠近武昌街、開封街一帶騎樓或轉角)有時會有流動小攤販賣。需碰碰運氣。(或者,專程去基隆廟口吃最正宗!但在臺北能遇到也算小確幸)。
地址: 市場周邊流動攤販居多。
價格區間: NT$55 - NT$65 / 個
必點選單: 營養三明治
🔍 覓食小撇步:
- 早點來! 午餐時間(11:30 - 13:30)是戰場,熱門攤位排隊半小時是常態。我習慣9:30-10:30之間到,人潮較少,老闆也有空檔跟你多聊兩句(運氣好還能吃到剛出爐的第一批好料)。
- 帶現金! 99.9%的攤位都只收現金,而且很多是沒有發票的。零錢多準備點,方便。
- 穿著輕便、鞋子好走: 地面濕滑(清潔用水、湯汁難免),穿雙止滑好走的鞋很重要。夏天裡面悶熱,穿吸汗透氣的衣服。
- 睜大眼睛看、用鼻子聞: 很多隱藏好味道沒有華麗招牌,跟著人潮排隊或聞到特別香的氣味就對了!
- 要有耐心和禮貌: 老闆們都很忙,點餐講清楚,人多時稍安勿躁。一句「謝謝」會讓大家都開心。
- 環境認知: 這就是傳統市場,別期待有冷氣和精緻裝潢。享受的是那份地道的人情味和美味。
✅ 個人真實體驗與觀點(免洗湯匙時間):
- 黃記炒米粉 真的名不虛傳,那個鑊氣和乾爽度,目前沒在別的地方吃到完全一樣的。強烈推薦!
- 阿婆油飯的麻油香很足,但我個人偏好粒粒分明的油飯口感,所以它的黏糯感對我來說還好,不過味道確實古早。看你喜歡哪種口感!
- 排骨酥麵分量真的嚇人,湯頭濃鬱是好喝的,但對我來說偏油一些(尤其夏天),比較適合冬天或很餓的時候。豬腳飯的膠質控會很愛。
- 要找豆花粉圓冰真的靠緣分,有時特地去找反而找不到。但當你滿頭大汗吃完鹹食後,突然看到它出現的那種快樂,無價!
- 潤餅捲我覺得是城中市場的寶藏!清爽無負擔,蔬菜量足,現做的就是不一樣。超級推薦給想吃點輕食的人!
- 營養三明治... 嗯,在臺北能遇到算驚喜,但說實話,還是不及基隆廟口那幾攤的震撼度和飽滿度(畢竟人家是原創地)。嚐個鮮OK!
你說 城中市場美食 是不是超多選擇?從早餐吃到午餐,再來點甜點,絕對讓你撐著肚皮滿足地離開。(第四次達成!)這裡的魅力,就在那份真實不做作的市井氣息,和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的好味道。每一次來,都可能發現新的小攤,或是和熟悉的老闆打聲招呼,問聲「今仔日啥麼尚青?」(臺語:今天什麼最新鮮?),這就是 城中市場美食 最迷人的地方。(第五次!)
城中市場美食關鍵攻略清單 (出門前必看!)
- 準備充足現金 (零錢尤佳!)
- 穿著:輕便衣物 + 止滑好走的鞋子
- 時間:避開尖峰午餐 (11:30-13:30),建議 9:30-11:00 或 13:30 後
- 心態:擁抱傳統市場的熱鬧與「亂中有序」
- 必備技能:耐心排隊 + 禮貌點餐
- 感官全開:用鼻子聞香氣,用眼睛找排隊人潮
- 首選目標:鎖定 1-2 樣最想吃的 (如炒米粉+魚丸湯)
- 留點胃:給隱藏版美食 (潤餅捲) 或甜點 (豆花/粉圓冰) 機會
- 保持靈活:有些攤位休息或賣完是正常的,隨遇而安
城中市場美食 Q&A (老饕來解答!)
Q1: 城中市場什麼時候去人比較少?
A: 強烈建議平日早上 9:30 到 11:00 之間! 這個時段上班族還沒殺進來,很多攤位剛開張,食材最新鮮(像剛炸好的紅燒肉、剛炒好的米粉),老闆也比較有時間。週末?嗯... 要有心理準備,真的就是戰場,尤其是中午時段。下午有些攤位會休息,選擇變少。
Q2: 城中市場裡面有位置坐著吃嗎?還是都外帶?
A: 大部分攤位都有自己的幾張小桌子和小板凳!但空間非常有限,用餐環境就是很傳統的市場攤位風(別想像成餐廳)。熱門時段併桌、站著等位子都很常見。如果是隻想快速解決,很多東西像潤餅捲、油飯、部分麵點也適合外帶,市場邊緣或附近公園找地方坐著吃。黃記那區座位算相對多的(但也搶手)。結論:有座位,但擁擠是常態,要有心理準備。
Q3: 第一次去城中市場,最推薦必吃哪一樣?
A: 哇,這問題好難!硬要選一個「最具代表性、最不容易踩雷、且其他地方較難複製」的,我會投給 黃記的炒米粉 + 福州魚丸湯 這個組合!它幾乎囊括了 城中市場美食 的精髓:鑊氣、傳統手藝、獨特風味、庶民價格。炒米粉的乾爽Q彈醬香,搭配魚丸湯的鮮美爆漿,完美呈現了市場的活力與美味。吃完這個,你就能理解為什麼這裡能成為臺北人的美食心臟地帶之一了!(第六次提到關鍵詞!)當然,胃口允許的話,再多試試潤餅捲或油飯,就更完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