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山水步道:交通停車、步道資訊、路線私房走法與周邊景點全攻略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身為一個揹著背包走遍台灣大小山徑超過二十年的老旅人,我常常覺得,有些步道就像是老朋友,越走越有味道。鶯歌石步道和老街的熱鬧,我太熟悉了,但這條整合後的鶯歌山水步道,卻是近幾年讓我眼睛一亮的新歡舊愛組合。它巧妙地把鶯歌的綠意山稜和人文底蘊串了起來,走一趟下來,身心都舒暢。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實戰經驗,帶你避開我踩過的坑,挖出這條路線的隱藏版樂趣!

交通&停車:早起的鳥兒有位停!

開車族注意!這絕對是重點。第一次帶全家(我、老婆、兩個精力旺盛的孫子)來挑戰鶯歌山水步道,想著非假日應該還好,約莫早上九點半抵達「鶯歌石登山口」附近的停車場(就是中山路和碧龍巷交叉口那個公有停車場),結果?一位難求!繞了快二十分鐘,最後只能認命地把車停在稍微遠一點的「建國小學地下停車場」(中正一路、建國路口),再慢慢散步過去起登點。後來學乖了,假日絕對八點前到,非假日也不能太晚。真心建議:

  • 首選:鶯歌石登山口旁公有停車場(中山路/碧龍巷口):位置少,超熱門,一定要早!假日一位難求是常態。
  • 次選:建國小學地下停車場(中正一路/建國路口):距離登山口步行約10-15分鐘,位置相對多,是我的救命選擇。
  • 替代:鶯歌火車站周邊停車場:如果打算從老街端開始走,停火車站附近再沿文化路接步道入口也行,但走到登山口就得多花點時間和腳力了(約20-25分鐘)。

搭大眾運輸就悠閒多了:

  • 火車:搭到「鶯歌火車站」下車。
  • 公車:F652、F656(鶯歌火車站 - 三鶯橋頭)、702、851、917、981等路線,在「鶯歌火車站」或「陶瓷博物館」下車。

從火車站出來,沿著文化路老街方向走,看到「孫龍步道」或「鶯歌石步道」的指示牌轉進去就對了。記得帶瓶水,老街入口那家便利商店是我的固定補給站。

步道介紹:不只鶯歌石!山海城一次滿足

如果你以為鶯歌山水步道就只有那塊有名的鶯歌石,那真的太可惜了!這條步道近年經過整併優化,成為一條可以有多種走法的環狀網絡系統。官方主要分成兩大段:

  • 「山線」:鶯歌石步道 + 碧龍步道:這是經典中的經典,也是最能感受鶯歌山水步道山林野趣的一段。從鶯歌石登山口開始,一路往上挑戰,會經過壯觀的鶯歌石岩壁(記得在展望點回頭看,大漢溪、三峽鳶山、甚至天氣好時的台北101都看得到!),接著接上碧龍步道,通往視野一級棒的碧龍宮(那座宏偉的龜公石像就是地標)。這段坡度較陡,特別是鶯歌石上攀那段,需要一點體力和不怕高的膽識(安全沒問題,都有欄杆),但回報是無敵視野!我個人最愛在碧龍宮前平台泡茶看景(廟旁有廁所和小攤販,貼心)。
  • 「水線」:孫龍步道 + 千年鶯歌石步道:這條相對平緩親民許多,適合全家大小或只是想輕鬆散步吸收芬多精的人。沿著山腰開鑿,平緩好走,林蔭遮蔽多,走起來很舒服。關鍵是可以近距離欣賞到另一顆巨大的「千年鶯歌石」,還有機會看到豐富的鳥類和昆蟲(帶孫子來時,他對步道旁各種蝴蝶甲蟲超著迷)。終點同樣接回碧龍宮。
步道段比較表 鶯歌石+碧龍步道 (山線) 孫龍+千年鶯歌石步道 (水線)
路線特色 挑戰視野、登高望遠 平緩親民、生態觀察
主要看點 鶯歌石岩壁、碧龍宮、山海城景 千年鶯歌石、豐富林相、鳥類生態
坡度挑戰 ⚠️⚠️ (中等偏陡峭) ⚠️ (平緩好走)
所需體力 較高 較低
適合對象 平常有運動習慣者 全家大小、長輩、親子
起點交通便利性 (鶯歌站出發) 步行稍遠 步行近 (近陶瓷博物館)

我覺得鶯歌山水步道最棒的地方,就是你可以自由組合!體力好就挑戰O形縱走(山線上山,水線下山,或反過來),輕鬆遊就走水線來回,或者單攻山線。靈活性超高,完全看當天心情和腳力狀態。

步道資訊:出發前必看懶人包

營業時間: 拜託,這是開放式的自然步道,24小時全年無休啦!想拍日出、夜景都沒問題(但晚上走請務必攜帶頭燈並注意安全)。不過周邊的廟宇(像碧龍宮)或設施(如公廁、攤販)會有自己的開放時間限制。

步行時間: 這個差異很大喔,看你是怎麼走:

  • 只走 「山線」 (鶯歌石+碧龍步道) 單程:從登山口到碧龍宮,腳程正常的成年人,抓 40-60分鐘 差不多(包含停下來拍照的時間)。我第一次走花了快70分鐘,因為沿途風景太美一直停下來拍。
  • 只走 「水線」 (孫龍+千年鶯歌石步道) 單程:這條平緩,從老街端入口到碧龍宮,慢慢散步 30-50分鐘 可以走完。
  • O形縱走 (山線+水線環狀一圈):這就是最經典的鶯歌山水步道完整體驗!從同一個登山口上山、從另一條下山再走回原點。我通常這樣走,包含在碧龍宮休息、喝水、拍拍照的時間,總共大概需要 2 - 2.5小時。腳程快一點的年輕人可能1.5小時搞定,帶長輩或小孩的家庭,建議預留3小時比較從容。

步道長度:

  • 山線單程:約 1.2 公里(但爬升有感!)
  • 水線單程:約 1.5 公里(平緩好走)
  • O形環狀一圈:總長約 3.5 - 4 公里(視起終點和連接路段略有差異)

步道難度:

  • 山線 (鶯歌石+碧龍):我給它 ★★★☆☆ (中級)。最大挑戰在於一開始從鶯歌石登山口往上攀爬的那段石階和岩壁步道,有點陡,部分路段需拉繩輔助(但安全無虞),心肺功能和膝蓋會有點感覺。登上鶯歌石後到碧龍宮的路就相對好走多了,但還是持續上坡。下雨天或步道濕滑時要特別小心,部分石階和土徑會滑(親身滑過一跤的教訓)。
  • 水線 (孫龍+千年鶯歌石):這條絕對是 ★☆☆☆☆ (輕鬆級)。步道寬敞平緩,幾乎都是很好走的石階或水泥、木棧道,坡度起伏非常小。非常適合親子、長輩,或是想輕鬆流點汗的人。全程幾乎都有樹蔭,夏天走也很舒服。

步道類型:

  • 山線: 典型的登山健行步道,原始石階、土徑、木棧道混合,有部分陡峭攀爬段(鶯歌石段),充滿探險樂趣和挑戰性。
  • 水線: 屬於休閒型森林步道,維護得很好,路面平整(水泥、仿木紋水泥、部分木棧道),坡度極緩,輕鬆好走。

是否申請:
免!免!免!重要的說三次。鶯歌山水步道是開放式的郊山步道,隨時想去就走,完全不需要申請入山證或預約。超級方便,想走就出發!

路線資訊:我的私房走法大公開

經典O形縱走 (我最推薦!完整體驗):

  1. 起點:鶯歌石登山口 (中山路、碧龍巷交叉口):認明大大指標就對了。
  2. 上山:走「山線」 - 挑戰陡峭的鶯歌石步道上攀,享受岩壁風光和登頂後的遼闊展望(別忘了回頭看大漢溪谷!)。
  3. 接續:碧龍步道 - 繼續往碧龍宮前進,這段林蔭多,比較不曬。
  4. 中繼點:碧龍宮 - 這裡是山頂大平台,視野超棒!龜公石像必看,有乾淨廁所,有小攤販可以買水、運動飲料、冰棒(爬山後吃超爽!)、香腸等簡單補給。好好休息,補充水分。
  5. 下山:走「水線」 - 從碧龍宮旁的「孫龍步道」下山。這條路平緩好走,綠意盎然,途中會經過巨大的「千年鶯歌石」。
  6. 終點:孫龍步道入口 (近文化路老街、陶瓷博物館):走出來就是熱鬧的老街區,運動完剛好吃美食補體力!
  7. 回程: 沿著文化路或指標走回「鶯歌石登山口」取車,步行約15-20分鐘。或者,直接從老街端開始你的美食之旅!(O形總長約3.5-4公里,時間抓2-2.5小時)

輕鬆親子水線遊:

  1. 起點:孫龍步道入口 (文化路老街旁,近陶瓷博物館):交通超方便,離鶯歌火車站步行約10分鐘。
  2. 上山:走「水線」 (孫龍步道接千年鶯歌石步道):一路緩坡上行,輕鬆愜意,看生態、賞奇石。
  3. 終點:碧龍宮 - 抵達山頂,讓小朋友看看龜公石像,在平台跑跑,享受登頂成就感(雖然坡度很緩)。
  4. 原路折返下山:再沿著平緩好走的孫龍步道下山。 (來回約3公里,時間抓1.5-2小時)
  5. 美食時間: 結束後直接逛老街吃小吃,完美行程!

挑戰山線單攻:

  1. 起點:鶯歌石登山口
  2. 上山:鶯歌石步道 + 碧龍步道 直達碧龍宮。
  3. 原路折返: 再從碧龍步道接鶯歌石步道陡下(膝蓋要hold住!)回到登山口。 (來回約2.4公里,時間抓1.5小時內) 這是效率最高的練腳力行程,但風景就看比較單一面向。

個人小抱怨與提醒: 步道沿途的標示系統雖然有,但有些地方的分岔點標誌不夠清晰,特別是「水線」往碧龍宮快到頂前有個岔路,第一次走差點走錯。建議手機可以開一下離線地圖APP(像登山客、健行筆記的路線圖)輔助,比較安心。另外,「山線」部份路段石階高度不一,走的時候要低頭看路,特別是下山時。

附近景點:運動完當然要吃喝玩樂!

走完鶯歌山水步道,尤其是O形一圈下來,肚子大概也餓了,鶯歌這邊的景點跟美食可是超級豐富,絕對不能錯過:

1. 鶯歌陶瓷老街 (文化路)
介紹: 這還用說嗎?來鶯歌沒逛陶瓷老街等於白來!整條街滿滿都是陶瓷店,從高級的藝術品、茶具、花器,到平價的生活碗盤、裝飾小物通通有。可以逛逛欣賞,也可以體驗手拉坏(帶孫子玩過好幾次,雖然弄得全身泥但超開心)。老街也很多小吃,阿婆壽司、古早味麵店、各種現烤餅乾點心、冬瓜茶等,補充熱量首選。
地址: 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尖山埔路一帶。
交通: 走路!從鶯歌山水步道水線出口(孫龍步道入口)出來就到了。
營業時間: 店家通常 10:00 - 18:00 (各店家不一,假日較晚),小吃攤可能更早開更晚收。

2.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介紹: 堪稱台灣陶瓷界的知識寶庫!館內展覽非常豐富且有質感,從陶瓷的歷史、原料、製程技術,到現代陶藝創作都有。常設展就很精彩,特展也常有亮點。建築本身也很有設計感,適合拍照。館內有舒適的餐廳和文創商品店。是認識鶯歌陶瓷文化的最佳起點,也很適合夏天躲太陽(笑)。
地址: 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00號。
交通: 就在陶瓷老街的起點,從水線出口步行 3-5分鐘 即達。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 9:30 - 17:00 / 週六日及國定假日 9:30 - 18:00 (每月第一個星期一休館,若遇國定假日則順延一天)。

3. 三鶯藝術村 & 三鶯之心空間藝術特區
介紹: 這個點比較開闊,在大漢溪畔。有巨大的公共藝術裝置,像是超吸睛的「坯」、大碗公、龍窯橋等,非常適合拍照打卡。空間很大,很適合帶小孩來跑跳放電,看看河濱風光。有時會有市集或活動。從這裡看對岸的鳶山也很清楚。這裡也是「三鶯自行車道」的一部分,有騎車來的也可以串聯。

地址: 新北市鶯歌區館前路(陶瓷博物館後方)。
交通: 從陶瓷博物館後方或沿著大漢溪畔步行約 10-15分鐘 可達。開車也可直接停在藝術村旁的停車場。
營業時間: 戶外空間 24小時開放。內部設施或展館依公告為主。

4. 三峽老街 & 祖師廟
介紹: 既然都到鶯歌了,過個橋就到三峽!三峽老街(民權街)的巴洛克式紅磚建築超有味道,短短一條街充滿歷史感。金牛角創始店當然要朝聖(但各家口味見仁見智,我偏愛原味)。清水祖師廟被譽為「東方藝術殿堂」,廟宇雕刻精緻絕倫,值得細細欣賞。跟鶯歌的陶瓷風情是完全不同的古樸魅力。
地址: 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街。
交通: 開車過三鶯大橋約 10分鐘。或從鶯歌火車站搭乘公車(如702、910)前往三峽,車程約15-20分鐘。
營業時間: 老街店家 約10:00-18:00 (各店不一),祖師廟 約6:00-21:00

5. 鳶山登山步道 (三峽)
介紹: 如果你走完鶯歌山水步道覺得筋骨還沒活動開,或者熱愛登高望遠,那很推薦挑戰對岸三峽的鳶山!山頂的銅鐘和光復紀念鐘是地標,視野超級遼闊,可俯瞰整個三峽、鶯歌、大漢溪流域。步道入口離三峽老街不遠,有多條路線可選擇(例如從鳶峰路登山口上較直接)。
地址: 新北市三峽區鳶峰路底(主要登山口之一)。
交通: 開車前往三峽,再定位鳶峰路登山口。
營業時間: 自然步道,24小時開放

注意事項:老旅人的真心叮嚀

  1. 鞋子!鞋子!鞋子!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特別是走「山線」,請務必穿著抓地力好的運動鞋或登山鞋!不要穿拖鞋、涼鞋、皮鞋或只有平底的白布鞋(我親眼目睹有人這樣爬,下山時腳痛到唉唉叫)。階梯多且偶有濕滑,保護腳踝和防滑很重要。
  2. 水!水!水! 即使是冬天或只走輕鬆的水線,也請帶足夠的飲水。夏天更要帶足!山上只有碧龍宮有賣水(感謝碧龍宮救我幾次)。建議至少帶 600-1000cc 隨身,尤其走O形或山線。運動補充水分是基本。
  3. 防曬 & 防蚊蟲: 山線部分路段(如鶯歌石頂、碧龍宮平台)遮蔽較少,太陽直射很曬。帽子、袖套、太陽眼鏡、防曬乳不可少。林蔭處和水線蚊蟲不少(特別是雨後),記得噴防蚊液,穿長褲或帶藥膏預備(我被小黑蚊咬過,癢到不行)。
  4. 留意天氣: 出發前看看氣象預報。下雨後絕對避免走「山線」鶯歌石那段! 石階和岩壁會變得非常濕滑,危險性大增。雨後建議只走「水線」或改逛老街博物館。雷雨天也請待在室內,別在山區逗留。
  5. 體能量力而為: 別逞強!「山線」確實需要基本體能。如果平常沒運動習慣,建議先從「水線」或只走一半試試水溫。帶長輩或小孩,更要評估他們的狀況。O形一圈說長不長,但對不常爬山的人也是有點份量的。沿途都有休息點,累了就停下喘口氣看看風景。
  6. 手機電量 & 路線輔助: 步道大部分區域手機訊號還算OK,但建議手機充飽電再出門。雖然標示有,但如前面說的,有些岔路指示不明顯。下載好離線地圖(登山客APP或健行筆記的GPX檔)會安心很多。
  7. 無痕山林: 這是最基本的品德!自己帶上山的垃圾(包含果皮、衛生紙)絕對要自己帶下山。步道上垃圾桶很少甚至沒有(碧龍宮才有)。別隨意採摘植物或驚擾野生動物。讓美麗的鶯歌山水步道能一直被大家享受。
  8. 簡單補給: 除了水,也可以帶點小零食(能量棒、餅乾、水果)在路上補充體力。記得垃圾帶走!碧龍宮有小攤販可以買飲料、冰棒、香腸。

Q&A (快問快答)

Q:鶯歌山水步道適合帶學齡前小朋友去嗎?

A:如果只想走「水線」(孫龍步道+千年鶯歌石步道),絕對適合!這條路超平緩,推嬰兒車都沒問題(部分階梯需抬一下)。有樹蔭、有生態、有奇石,小朋友也愛。但「山線」鶯歌石那段陡峭要爬,就不推薦帶太小或怕高的孩子上去了(媽媽會很累,小孩也可能不敢爬)。

Q:走鶯歌山水步道O形一圈,上下山哪邊比較陡?

A:強烈建議「山線」上(鶯歌石端上山),「水線」下(孫龍步道下山)! 因為「山線」鶯歌石那段陡坡,往上爬雖然累但比較安全、視野也好(邊爬邊欣賞風景)。如果從這頭陡下,膝蓋壓力大且比較滑,相對危險。走O形順時針(山線上水線下)是最優選。

Q:碧龍宮有廁所嗎?可以裝水嗎?

A:有的!碧龍宮有很乾淨的公廁,這對爬山的人來說簡直是天堂!至於裝水,廟方並沒有提供直接裝飲用水的設施(像山屋那種),但旁邊有小攤販在賣礦泉水、運動飲料、鋁箔包飲料、冰棒等,價格就是景點價(比山下貴一些些),但絕對是救急的好夥伴。建議還是自己帶足水上山最保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