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臺北巷弄裡經營一家小小的私房菜館。廚房就是我的戰場,香料櫃是我的寶庫。你們猜,我櫃子裡最常補貨、最百搭的秘密武器是什麼?不是鹽也不是糖,而是一捆捆看起來其貌不揚的甘草片!對,就是那個喝中藥時會嚐到、甜甜的甘草。說真的,以前我也只當它是天然的甜味劑,滷肉丟幾片、熬酸梅湯抓一把,直到有次重感冒喉嚨痛到像吞刀片,中醫師朋友說:「泡濃一點的甘草茶含著,比你喝一堆枇杷膏有用。」半信半疑試了... 咦?喉嚨真的舒緩很多!從那次起,我對這根「乾巴巴的樹枝」徹底改觀,開始瘋狂研究它的甘草功效。這才發現,它根本是老天爺送給我們的天然保健寶藏,功效多到嚇死人!今天就讓我這個愛吃又愛研究的廚子,來跟你們細細分享我挖到的寶。
功效(別小看這根甜樹枝!)

甘草啊,說穿了就是豆科植物「光果甘草」或「脹果甘草」的乾燥根。別看它乾癟癟的模樣,咬下去那股先微苦後強烈回甘的滋味,就是它價值的所在。老祖宗的智慧真是不得了,幾千年前的《神農本草經》就把它列為上品,誇它「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翻成白話就是:這東西能調理全身、強壯身體、還能解毒!厲害吧?現代科學也證實了,甘草裡頭藏著的寶貝成分,尤其是「甘草酸」,簡直就是它眾多甘草功效的靈魂人物。
讓我來細數一下,這根甜樹枝如何默默守護我們的健康:
- 免疫力的溫柔推手 (調節免疫系統): 這點我感受很深!開餐館作息亂,以前換季必中標。中醫師說我體虛,建議平時可以喝點溫和的甘草紅棗茶。不是說它像特效藥一樣立刻見效,而是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持續喝了一段時間(當然也儘量早睡啦),發現感冒次數真的變少了,就算中標,恢復速度也快一些。研究說甘草酸能幫忙調節身體裡的免疫細胞活動,讓它們更聰明地工作,該衝鋒時衝鋒,該休息時休息,不會亂打自己人(減少發炎反應)。難怪老一輩常說甘草是個「和事佬」!
- 腸胃道的金牌救火隊 (抗潰瘍、保護胃黏膜): 開餐館壓力大,趕時間吃飯狼吞虎嚥是常態,胃時不時鬧脾氣,悶痛、灼熱感真難受。後來試著在感覺不對勁時,泡杯溫熱的甘草茶(不加糖哦),慢慢喝下去。神奇的是,那種不舒服的感覺真的會慢慢平復下來!為什麼?因為甘草功效裡的甘草酸和黃酮類化合物,就像一層隱形的防護罩,能促進胃黏膜分泌黏液來保護自己,同時抑制胃酸過度分泌,還能對抗有害物質(像幽門螺旋桿菌)的侵襲。它甚至能促進潰瘍的地方加速修復。對於容易胃嘈雜、消化不好的人(像我),根本是必備良伴。
廚子真心話:記得那次為了趕年夜選單,壓力爆表連吃三天泡麵,胃痛到冒冷汗。趕緊抓一把甘草片用力嚼(味道很濃烈!),再喝溫水,十幾分鐘後竟然緩解大半!從此我的圍裙口袋總塞著幾片甘草救命。
- 止咳化痰的溫柔守護者 (緩解咳嗽、祛痰): 這點我太有經驗了!前面說過重感冒喉嚨痛,含濃甘草茶超級有效。不只是單純鎮痛,甘草功效裡的成分能覆蓋在發炎的咽喉黏膜上,形成保護層,減少刺激感,讓你想咳的衝動降低(就是止咳啦!)。同時,它也能幫助稀釋痰液,讓痰更容易咳出來(祛痰)。市面上很多止咳糖漿裡都含有甘草萃取物,不是沒道理的!直接泡甘草茶喝,天然又有效。甘草功效在呼吸道保養上,絕對是家常必備。
- 抗發炎、對抗過敏的天然軍火庫 (抗炎、抗過敏): 身體發炎是百病之源,過敏更是現代人惡夢。甘草酸厲害的地方在於,它能模仿我們身體裡一種天然的「抗炎將軍」——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作用,幫忙壓制過度的發炎反應。這對像氣喘、過敏性鼻炎、面板濕疹(異位性面板炎)這類跟發炎、過敏息息相關的問題特別有幫助。雖然不能根治,但作為輔助緩解症狀的天然選項,副作用比類固醇小很多。我自己有輕微的季節性鼻炎,換季時鼻子癢打噴嚏,除了避開過敏原,也會泡點甘草菊花茶來喝,感覺鼻腔比較舒暢,沒那麼敏感。
- 解毒能力的古傳秘方 (解毒): 古人說甘草能「解百毒」,雖然有點誇張,但可不是空穴來風!無論是食物中毒、藥物中毒,或是被蛇蟲咬傷(當然嚴重的一定要送醫!),傳統上會用到甘草。現代研究發現,甘草功效中的有效成分能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並且能與某些毒素結合,降低它們的毒性。這跟中醫理論中甘草能「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的說法不謀而合。很多中藥方子加入甘草,除了取其甜味改善口感,更重要的是讓整個藥方更溫和、更安全。
- 荷爾蒙平衡的秘密協調員 (類雌激素作用): 這點對女性特別有意思!甘草裡的某些成分(如異甘草素)具有微弱的類雌激素活性。對於更年期女性面臨的燥熱、盜汗、情緒波動等困擾,甘草能提供一點溫和的調節作用,幫助緩解不適。當然,它不能代替荷爾蒙治療,但作為日常保養的一環,是溫和的選擇。我阿姨就是聽我的建議,更年期時常泡溫和的甘草枸杞茶,她說煩躁感有減輕,睡眠也稍微好一點點。不過有相關婦科疾病的朋友,一定要先諮詢醫師哦!
- 腎上腺的加油站 (調節腎上腺功能): 現代人壓力山大,長期疲勞、提不起勁?這可能跟腎上腺疲勞有關。腎上腺是分泌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的重要器官。研究指出,甘草酸能減緩體內皮質醇的分解代謝,讓皮質醇維持在比較穩定的濃度,間接提供身體更好的抗壓能力,減緩疲憊感。對於長期壓力緊繃、容易累得像條蟲的人(餐飲業同仁舉手!),適量使用甘草作為輔助,有助於提升一點點對抗壓力的韌性。但注意,過量或長期使用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後面禁忌篇會詳細說。
- 穩定情緒的天然甜味劑 (潛在的抗憂鬱作用): 心情不好時,吃點甜的總能帶來些許安慰。甘草本身自帶的天然甜味(來自甘草甜素),可能就是一種溫和的情緒調節劑。更有趣的是,一些初步研究顯示甘草萃取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具有調節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的作用,產生類似抗憂鬱劑的效果。雖然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但當你感到情緒低落、煩躁不安時,一杯溫潤甘甜的甘草茶,那份天然的甜味和溫暖,確實能帶來片刻的平靜與舒適感。這是我親身驗證的甘草功效,比狂吃垃圾食物健康多了!
甘草核心功效速查表 (廚房簡易版)
| 功效領域 | 幫你解決什麼問題? | 怎麼用? | 關鍵成分 |
|---|---|---|---|
| 免疫調節 | 換季易感冒、體虛反覆生病 | 換季時煮甘草紅棗茶當水喝 | 甘草酸、多糖體 |
| 腸胃守護 | 胃悶痛、灼熱感、消化不好 | 胃不舒服時泡杯溫熱純甘草茶 (不加糖!) | 甘草酸、黃酮類 |
| 呼吸道舒緩 | 喉嚨痛、乾癢咳、痰卡卡 | 感冒時含濃甘草茶;平時潤喉用淡甘草茶 | 甘草酸、甘草黃酮 |
| 抗炎抗敏 | 鼻子過敏癢、面板濕疹癢 | 過敏季節泡甘草菊花茶;濕疹外用甘草煎液濕敷 (需醫師指導!) | 甘草酸 |
| 內在調和 | 更年期不適、長期壓力疲憊 | 阿姨喝甘草枸杞茶緩解燥熱;壓力大時喝甘草人參茶 (少量!) | 異甘草素、甘草酸 |
| 溫和解毒 | 吃太雜腸胃不適、緩解藥物副作用 | 藥膳湯底加幾片甘草中和藥性;吃太撐泡淡甘草茶 | 甘草甜素、多成分 |
| 情緒撫慰 | 心情鬱悶、煩躁不安 | 午後一杯溫熱甘甜的甘草茶取代甜飲 | 天然甜味、潛在作用 |

甘草功效真是多到讓人驚嘆!難怪中醫稱它為「國老」,像個德高望重的和事佬,默默調和著身體的方方面面。
營養價值(甜味的背後藏著什麼?)
大家都說甘草很甜,但它的甜和砂糖那種死甜完全不同!那種獨特的、複雜的甘味,秘密就在於它的核心成分「甘草酸」(也叫甘草甜素),這傢伙的甜度可是蔗糖的50到100倍!而且重點是,它不會像白糖那樣快速拉高血糖,對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相對友善一些(但糖尿病患者仍需謹慎,後面禁忌篇會講)。
除了超級甜的甘草酸,這根不起眼的根莖裡,還擠滿了各種對身體有益的好東西:
- 黃酮類化合物 (Flavonoids): 這是一大類抗氧化高手,包括甘草苷(Liquiritin)、異甘草苷(Isoliquiritin)、甘草素(Liquiritigenin)等等一大堆名字很複雜的傢伙。這些黃酮類化合物擔任強大的抗氧化和抗發炎戰士,是前面提到的那些甘草功效(保護胃、抗過敏、護肝)的重要推手。簡單說,它們是身體對抗自由基傷害、減緩發炎反應的超級幫手。
- 多糖體 (Polysaccharides): 這些是結構複雜的碳水化合物。聽起來很學術,但講白點,它們是甘草能增強免疫力的重要功臣(例如前面提到的甘草功效中的免疫調節)。它們能刺激免疫細胞,讓身體的防禦部隊更活躍、更有效。
- 胺基酸 (Amino Acids): 甘草也含有一些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胺基酸。雖然不是主要來源,但也是整體營養構成的一部分。
- 礦物質 (Minerals): 雖然含量不是特別突出,但甘草也含有一些身體必需的礦物質,像是鈣、鎂、鉀等,默默為營養加分。
- 揮發油 (Volatile Oils): 這些是讓甘草散發出獨特、微微香氣的成分,雖然含量不多,但也貢獻了整體的風味體驗。
所以說,甘草的甜,不只是空虛的甜味而已。在那股令人愉悅的回甘背後,蘊含著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共同打造出它多樣化的保健甘草功效。下次含著甘草片或喝甘草茶時,別只覺得甜甜的,要知道這甜味可是帶著滿滿的營養價值呢!
禁忌與注意事項(再好也不能亂吃!)
「聽你說甘草功效這麼好,那我每天泡一大壺當水喝總行吧?」拜託千萬別!我隔壁麵攤老闆老陳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聽說甘草對喉嚨好(他老菸槍),就誇張到把甘草茶當水喝,連喝兩個月。結果呢?整個人腫了一圈,臉圓得像發糕,還抱怨頭痛、手腳沒力!去看醫生才被罵慘,說是「假性醛固酮過多症」,罪魁禍首就是過量的甘草酸!
這教訓太深刻了。甘草雖好,但就像任何好東西一樣,過猶不及,而且有些人真的不適合碰:
- 高血壓患者的大敵: 這是最最最要命的禁忌!甘草酸會影響腎臟調節鉀、鈉離子的功能,導致身體滯留過多的鈉和水份,同時排出過多的鉀。結果就是血壓飆高(鈉滯留)、水腫(水分滯留)、身體無力甚至心律不整(低血鉀)。高血壓患者絕對要避免長期或大量食用甘草製品! 偶爾喝一小杯淡甘草茶可能還好,但務必諮詢你的醫師。老陳就是血壓本來就偏高還亂喝,差點出事。
- 低血鉀症患者: 前面提到,過量甘草會導致身體排鉀。如果你本身血鉀就偏低(可能是某些疾病或藥物引起),再吃甘草無疑是雪上加霜,會讓肌肉無力、疲勞、甚至嚴重的心律問題惡化。
- 腎臟功能不佳者: 腎臟負責調節體內水分和電解質。腎功能不好的人,處理電解質(特別是鉀離子)的能力已經下降了。食用甘草會進一步擾亂鉀鈉平衡,對腎臟帶來額外負擔,可能加速腎功能惡化,也加重水腫和高血壓的風險。絕對要避免!
- 懷孕及哺乳婦女: 這點比較謹慎。雖然傳統上甘草用於某些安胎方劑,但現代醫學擔心其類雌激素作用和高血壓風險。為了安全起見,孕婦和哺乳媽媽最好暫時避免使用甘草,特別是高劑量或長期使用。如果真想用,一點點調味可以,但務必先問過你的產科醫師。
- 特定藥物相互作用: 甘草跟某些西藥「犯衝」,會影響藥效或增加副作用!
- 降血壓藥: 甘草會讓血壓升高,直接抵消降血壓藥的效果!(等於藥白吃了)
- 利尿劑: 某些利尿劑(排鉀型利尿劑)本身就會讓身體排鉀。甘草也排鉀,兩者相加恐導致嚴重低血鉀症!(危險!)
- 強心苷藥物 (如毛地黃): 低血鉀會增加毛地黃類藥物的毒性,引發心律不整!(非常危險!)
- 皮質類固醇: 甘草會加強類固醇的作用,同時也增加類固醇的副作用(如水腫、高血壓、低血鉀)。
- 荷爾蒙藥物: 其類雌激素作用可能影響荷爾蒙療法的效果。
- 抗凝血劑: 曾有報告指出可能影響凝血功能(資訊較少但仍須注意)。
- 長期過量使用的風險: 即使你沒有上述疾病,健康的人長期大量吃甘草也不行!甘草功效雖多,但過量攝取甘草酸(每天超過100毫克,約等於純甘草根50克以上,但實際含量因品種而異)可能導致:
- 水腫: 全身或區域性(如臉、腳踝)腫脹。
- 高血壓: 血壓持續升高。
- 低血鉀: 渾身無力、疲勞、肌肉痙攣、心律不整。
- 頭痛、倦怠。
- 男性長期過量可能暫時影響性功能或導致男性女乳症(少見但可能)。
廚子總結關鍵禁忌:
✅ 高血壓、腎不好、低血鉀症患者: 嚴禁!
✅ 孕婦哺乳婦、長期服藥者: 務必先問醫師!
✅ 所有人: 千萬別天天狂喝當水!適度、短期使用最安全。

記住,甘草是「調和」的幫手,不是「主食」。把它當作偶爾的保健茶飲或料理點綴,才能真正享受它的甘草功效而避開風險。老陳的例子,血淋淋啊!
正確食用方式(廚子私房招大公開)
好啦,講完嚴肅的禁忌,來點開心的!怎麼把這個保健寶貝聰明又美味地融入生活?讓我這個廚子分享幾招私房用法,保證比你乾啃甘草片有趣多了!關鍵是:「適量、多變化、融入日常」。
- 最簡單:泡杯甘草茶
- 方式:取3-5片乾燥甘草片(約1-2克),沖入300-500cc的熱開水。蓋上杯蓋悶泡10-15分鐘。
- 變化:
- 單獨品嚐:感受純粹溫潤的甘甜。
- 甘草+紅棗(去核):補氣養血,溫和滋補。我的換季法寶!
- 甘草+菊花(杭菊):清熱解毒,護眼舒喉。過敏季節或熬夜後喝。
- 甘草+薄荷葉:清新提神,緩解喉嚨不適。夏天絕配!
- 甘草+陳皮:理氣健脾,幫助消化。吃太飽時泡一杯。
- 廚子叮嚀:
- 量別多! 3-5片夠了,味道淡可以回沖,別一次下重手。
- 別加糖! 享受它天然的甘味,加糖就破壞養生意義了。
- 喝溫的! 保護脾胃,效果也比較好。
- 別天天灌! 連續喝一週後,建議停個幾天再喝。把甘草茶當成一種偶爾的滋養,而非日常飲用水。
- 最日常:廚房裡的天然甘味劑 身為廚師,這是我最愛發揮甘草功效的地方!它能取代一部分糖,增添複雜的甘醇風味。
- 滷味:無論滷肉、滷豆乾、滷蛋,在滷包中加入1-2片甘草,能提鮮、中和肉臊味,讓滷汁更甘甜圓潤,層次更豐富。試過就知道,跟只加冰糖的風味完全不同!(記得撈起,別一直泡著滷)。
- 湯品:燉煮蔬菜湯、藥膳排骨湯、香菇雞湯時,放入1片甘草(甚至半片),能引出食材的天然甜味,讓湯頭更溫和順口。特別是蘿蔔湯、玉米湯,效果顯著!
- 酸梅湯、青草茶:這些飲品本身偏酸或帶草青味,加入適量甘草片(煮好後取出)是傳統配方,能完美平衡酸澀,提升風味,也是甘草功效中解毒解暑的應用。
- 甜湯:煮紅豆湯、綠豆湯、蓮子湯時,除了冰糖,加入1小片甘草一起熬煮,能賦予甜湯更深的甘味底蘊,甜而不膩。
- 最有創意:自製甘草零食 (超簡單!) 外面賣的蜜餞常甜到嚇死人。自己動手做,控制糖量,更能吃到甘草的天然甘味。
- 甘草芭樂:
- 選脆硬的芭樂洗淨切塊。
- 鍋中加入少量水(約蓋過芭樂一半)、適量話梅(約5-6顆)、甘草片3-4片、一點點鹽(提味)。
- 煮滾後轉小火煮約5分鐘,關火。讓芭樂浸泡在湯汁中至少2小時(或放冰箱隔夜更入味)。
- 撈出即可食用。甘甜微鹹,帶話梅香和甘草回甘,超級涮嘴!這是我家小店的隱藏版開胃菜,客人超愛。
- 甘草漬番茄:
- 小番茄(聖女番茄)洗淨,頂端劃十字。
- 滾水燙10秒撈起泡冰水,輕鬆去皮。
- 煮糖水:水、糖比例約1:0.3(可調整)、甘草片2-3片、話梅2顆、檸檬汁少許。
- 煮滾放涼後,倒入裝好去皮番茄的容器,冷藏醃漬一天。冰冰涼涼,酸甜甘美,飯後解膩聖品!
- 甘草芭樂:
- 最方便:含服或煮水
- 喉嚨輕微不適時,取1小片甘草含在口中,讓唾液慢慢溶解它,甘草汁直接作用在咽喉,緩解乾癢效果快。(但別太頻繁,一天1-2片就好)。
- 燉補湯藥時,加入少量甘草片(通常由中醫師配方決定),目的在於「調和諸藥」,緩和其他藥材的峻烈之性或苦味,並增強藥效協同作用,發揮整體甘草功效。但這個必須遵醫囑,自己別亂加!

廚子私房安全用量筆記 (家常保健參考):
- 乾燥甘草片:
- 泡茶: 每次 3-5片 (約1-2克),泡300-500cc熱水。
- 料理調味: 每鍋滷包/湯品 1-2片足矣,煮好後撈起。
- 每日上限: 純甘草根每日建議攝取量不宜超過 5-10克(但強烈建議更少!)。一般保健茶飲或料理點綴的量(
記住,甘草功效要有效又安全,關鍵在「少少用、聰明用」。把它當作畫龍點睛的調味魔法,而非大鍋大碗的原料。享受那份天然的甘甜與呵護吧!
Q&A 甘草快問快答
A: 不用過度恐慌!滷肉時加入的 1-2片甘草,經過長時間燉煮且份量極少,最後攝取到的有效成分非常微量,不必因此不敢吃滷味。但重點是「避免長期、大量、直接攝取」。例如天天喝濃甘草茶、吃大量甘草蜜餞,這就有風險。保險起見,孕婦想吃點含甘草的零食或偶爾喝杯淡茶,淺嚐即可,最好先諮詢妳的產科醫師意見。關鍵在「劑量」和「頻率」!
A: 別抱太大期望! 甘草本身熱量低,且天然甜味或許能減少你對精緻糖的渴望(這點可能間接有幫助)。但它最被討論的「減肥」效果,其實是來自於「滯留鈉和水份」造成的短期「虛胖」減少(水腫消了)。這絕非真正的減脂!而且為了消水腫而去吃甘草,反而容易因過量導致高血壓和低血鉀,得不償失。想減肥?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才是王道,別想靠甘草功效走捷徑!
A: 風險很高!要非常小心! 市售的甘草梅、甘草橄欖等蜜餞,為了風味和儲存,通常新增了「大量精製糖」和「人工甘草萃取物或合成甘草酸銨」。你吃進去的主要是糖分和非常高濃度的甘草成分,長期下來危害不小:
- 糖分過高:導致肥胖、蛀牙、血糖問題。
- 人工甘草濃度高:遠超過安全劑量,極易引起水腫、高血壓、低血鉀(心悸、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