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高麗菜熱量真相大公開:低卡界的扛霸子
講到高麗菜熱量,真的要先給它拍拍手!你想像看看,滿滿一碗煮熟的高麗菜絲(大概100公克吧),熱量才多少?答案是:驚人的23大卡! 每次看到這個數字,我都覺得老天爺對愛吃的人實在太仁慈了!
👏 來看看更直觀的比較吧:
食物種類 | 份量 | 熱量 (大卡) | 特點說明 |
---|---|---|---|
高麗菜 (生) | 100公克 | 🌟 約23 | 超級低卡!吃一大盤也沒負擔 |
白飯 | 100公克 | 🍚 約130 | 一份小碗飯的熱量就抵過一大盤高麗菜 |
雞胸肉 (水煮) | 100公克 | 約165 | 優質蛋白質來源,但熱量仍高出高麗菜許多倍 |
地瓜 (蒸) | 100公克 | 🍠 約85 | 優質澱粉,但熱量也是高麗菜的3倍多 |
雞蛋 (水煮) | 一顆 (約50克) | 約70 | 營養豐富,但一顆蛋熱量就抵過300克高麗菜 |
(表格說明:鮮明的🌟標示突顯高麗菜的熱量優勢,方便快速比較)
這張表一擺出來,夠清楚了吧?高麗菜熱量就是這麼「佛心」!每次我嘴饞想吃點東西墊墊胃,或是正餐想多吃點「體積」來騙騙大腦,高麗菜絕對是我的首選。一大盤清炒高麗菜下去,飽足感立刻飆升,但心裡完全沒有罪惡感,那種感覺真的很踏實,尤其當你想控制體重時,它簡直是救星。
別小看這顆菜!營養價值比你想的更豐富
講完讓人心花怒放的高麗菜熱量,接著聊聊它肚子裡的「貨」!高麗菜絕對不是隻有低熱量那麼簡單,人家可是營養素界的「樸實實力派」!
- 維他命C小能手: 想不到吧?高麗菜的維他命C含量其實挺可觀的!100公克生高麗菜約有36毫克的維他命C(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雖然比不上芭樂、奇異果這些超級明星,但比蘋果、香蕉還高呢!維他命C對面板好、增強抵抗力,誰不需要?我特別喜歡生吃高麗菜絲沙拉,感覺維他命C流失最少(雖然煮熟了還是保留不少啦,別太緊張)。
- 膳食纖維好朋友: 這點對我們這種常坐辦公室、腸胃蠕動像烏龜的人來說太重要了!高麗菜的纖維能幫助腸道蠕動,嗯嗯順暢了,整個人也輕鬆。而且纖維能增加飽足感,預防你飯後兩小時又想去翻餅乾櫃,這對控制高麗菜熱量總攝取很有幫助!
- 維他命K不能少: 這個營養素比較少人討論,但對血液凝固和骨骼健康很重要。高麗菜是維他命K的良好來源(100公克約76微克),默默守護你的健康。
- 礦物質點點名: 鉀(幫助調節血壓)、鈣(骨骼健康)、微量的葉酸、維他命B6... 通通都有!雖然單項含量不是頂尖,但勝在種類齊全,像個營養素的「綜合維他命包」。
- 植化素大軍: 這是近年很夯的研究領域!高麗菜裡含有像異硫氰酸鹽(Glucosinolates)這樣的植化素,尤其紫高麗菜的花青素更豐富。實驗室研究顯示這些成分有抗氧化、抗發炎的潛力,長期攝取對身體防護可能有幫助。不過說實話,什麼「抗癌」、「治百病」的宣傳聽聽就好,當成日常保健的一環,多吃蔬菜總沒錯!
💡 我的挑選小秘訣: 買高麗菜時,我偏好拿起來沉甸甸、葉片緊緊包覆、沒有撞傷或黑點的。有時候看到漂亮的「高山高麗菜」價格較高,但口感真的比較清脆甘甜,當季盛產時買最划算!有一次貪便宜買了顆看起來有點鬆散的,結果裡面葉子都黃了,煮起來爛爛的,口感差很多,那次之後就學乖了。
低卡也要好吃!我的私房健康高麗菜吃法大公開
好啦!誇完高麗菜熱量低又營養,重點來了:「怎麼吃才不會像在吃草?」這是很多人的痛點吧?我可受不了水煮到軟爛又沒味道的高麗菜!以下分享幾個我真心愛吃、做法簡單、又能牢牢鎖住「低卡」優勢的吃法,保證讓你愛上高麗菜!
清爽系首選:百搭高麗菜沙拉
這是我夏天的最愛!省時、清爽、變化多。基底就是生高麗菜切細絲(越細口感越好,我習慣用刀子切,覺得比刨絲器更有口感)。重點來了:泡冰水!對,切絲後泡冰水5-10分鐘,撈起瀝乾,高麗菜會變得超級脆!顏色也更鮮亮。
- 經典油醋款: 橄欖油+巴薩米克醋(或檸檬汁)+一點點蜂蜜(或代糖)+鹽+黑胡椒。簡單又開胃。我會撒點烤香的杏仁片或南瓜籽增加口感。
- 和風芝麻款: 日式和風醬(選低鈉的)+烘烤過的白芝麻。香氣十足!
- 優格芥末款: 無糖希臘優格+第戎芥末醬+一點蒜末+鹽+黑胡椒。濃鬱帶點嗆辣,飽足感更強。

暖胃安心:清炒/快煮高麗菜
這是最家常也最容易保留營養的做法。我的訣竅就是「快」和「少量水」。
- 熱鍋冷油(用耐高溫的油如橄欖油、苦茶油或葡萄籽油),爆香蒜片(或薑絲、辣椒)。
- 高麗菜切塊或粗絲(我喜歡帶點口感)下鍋,快速翻炒。
- 沿鍋邊淋入「一點點」熱水或高湯(真的只要一、兩湯匙就好),蓋上鍋蓋悶個30秒到1分鐘。
- 開蓋再快速拌炒,加鹽、一點點白胡椒粉(或香菇粉),看到菜葉變軟但仍保持翠綠就立刻起鍋!
這樣炒出來的高麗菜,既不會水水的,又能保持爽脆口感和大部分的營養,高麗菜熱量依然超低!想吃豐富點,我會加幾片木耳或新鮮香菇一起炒,鮮味提升,熱量增加卻很有限。
懶人救星:一鍋到底高麗菜湯
天氣冷或懶得大費周章時,高麗菜湯是我的好夥伴。重點是「食材天然鮮甜」,不用熬大骨湯底也能很好喝!
- 基礎版: 鍋裡放點薑片、乾香菇(泡發的水留著)、紅蘿蔔片,加水煮滾。放入高麗菜塊、豆腐丁、番茄塊(增加天然酸味)。煮到高麗菜軟化,加點鹽調味就好。超清爽!
- 蛋白質升級版: 在基礎版快煮好時,打入一顆蛋花,或加入幾片低脂雞胸肉片/鯛魚片燙熟。營養更均衡。
- 飽足感加強版: 加入一把冬粉或一點點燕麥麩(oat bran),增加纖維和飽足感,但整體高麗菜熱量還是控制得很好。
湯品的優點就是可以一次煮一大鍋帶便當或分幾餐吃,高麗菜煮過後體積縮小,不知不覺就吃下很多纖維。記得鹽巴別放太多,享受食材原味。
創意變身:低卡高麗菜捲/偽澱粉

想玩點花樣?試試這招:
- 低卡高麗菜捲: 取較大片的高麗菜葉,稍微燙軟(別煮爛)。內餡改用「雞絞肉混大量高麗菜碎+洋蔥碎+一點點燕麥麩(取代麵包粉增加黏性)+調味料」。捲起來用牙籤固定,可以用蒸的,或用少量油兩面煎香後加點水或番茄醬汁蓋鍋悶熟。比傳統用豬絞肉+麵包粉的版本清爽低卡多了!吃起來一樣滿足。
- 高麗菜飯/偽炒飯: 這招超適合想少吃澱粉的人!把白花椰菜用食物調理機打碎成米粒狀(沒有調理機就盡量切細碎),代替一半或全部的白飯。鍋裡炒香洋蔥丁、蒜末、其他你愛的蔬菜丁(紅蘿蔔、玉米筍等),加入雞肉丁或蝦仁炒熟,最後放入大量的高麗菜絲和「花椰菜米」,快速翻炒,用醬油、鹽、胡椒粉調味。口感很像炒飯,但蔬菜量爆表,高麗菜熱量優勢發揮到極致,超級有飽足感!我試過幾次,連家裡愛吃白飯的老公都說不錯。
💭 說到這,我有個慘痛教訓。有次心血來潮想做韓式泡菜,買了超大顆高麗菜,結果鹽放太多,菜醃到過鹹又軟爛,整缸報銷... 從此認清自己沒做泡菜的天分,想吃還是乖乖買市售的(而且要挑選鈉含量低的!)。自己煮高麗菜,還是簡單清炒或煮湯最保險美味。
關於高麗菜的熱量與健康吃法 Q&A
答:當然不是!雖然高麗菜熱量極低且營養豐富,但任何食物「吃到飽」的概念都不太理想。重點是「均衡攝取」。高麗菜再好,也無法提供身體所需的完整蛋白質、健康油脂和適量碳水化合物。它最棒的定位是「增加飲食體積、補充纖維與維生素、替代部分精緻澱粉」。我自己的經驗是,一餐中把高麗菜當做主菜(例如一大盤清炒或一大碗湯),搭配適量的優質蛋白質(豆魚蛋肉類)和一點點好的油脂(如堅果、橄欖油),這樣最均衡也最舒服,不會餓肚子,熱量也控制得宜。光吃高麗菜絕對會營養失衡,而且過多的纖維也可能造成脹氣不適哦!
問:聽說生吃高麗菜比較好?還是煮熟比較好?答: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答案,要看你想獲取什麼營養!生吃(像沙拉)可以保留最多的維他命C和一些怕熱的酵素(不過高麗菜中的某些營養素,其實需要烹煮破壞細胞壁才能更好釋放)。煮熟吃(尤其是快炒或短時間水煮)則能軟化纖維,讓部分營養更容易吸收,也能增加食用量(生菜一大碗可能吃不完,煮熟後體積縮小就吃得下更多纖維了)。我認為「輪流吃」最好!像我就交替著吃,夏天愛生菜沙拉清爽,冬天喜歡熱湯暖胃。重點是選擇適合的烹調方式(避免高溫油炸或煮到爛),並且確保日常飲食中有大量蔬菜就對了。別把自己逼得太緊,覺得非得生吃不可。
問:常聽人說高麗菜是「發物」或有「結石」問題,真的嗎?答:這些說法讓很多人對高麗菜卻步,實在有點可惜!關於「發物」:這屬於中醫的範疇,指可能誘發某些舊疾(如面板病)或讓身體產生「發炎」反應的食物。但西醫營養學上,高麗菜富含抗氧化物質,反而是「抗發炎」的好食材。除非你特別詢問中醫師且被明確告知因個人體質需避免,否則一般人適量食用高麗菜絕對有益無害。關於「結石」:主要是擔心高麗菜中的草酸。但事實上,高麗菜的草酸含量在蔬菜中並不算特別高(遠低於菠菜、莧菜、韭菜等)。對於「健康」且「飲水充足」的人而言,適量食用高麗菜導致結石的風險極低。當然,如果你是「已罹患草酸鈣結石」且醫師特別叮囑需嚴格限制草酸的病患,那就要謹慎並諮詢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對我這種一般人來說,多樣化攝取蔬菜、每天喝足夠的水(這點超重要!),比擔心特定蔬菜實在多了!
每一次在黃昏市場,看見阿婆攤子上那堆疊得像小山、葉片還掛著水珠的高麗菜,心裡總忍不住盤算:「今晚,該怎麼料理你這顆低卡又營養的寶貝呢?」從驚覺體重失控到現在,高麗菜早已不只是冰箱裡的常備軍,更像是我維持美味與體態間微妙平衡的秘密武器。它低到幾乎可以忽略的高麗菜熱量,讓我在大快朵頤時少了幾分罪惡;它清脆多汁的口感,無論生食熟煮都能變化出無限可能。當然,要記得避開那些裹著厚重醬汁、塞滿肥滋滋肉餡的陷阱,才能真正享受到這顆「國民菜」帶來的好處。下次當你在餐廳猶豫不決,或是在超市蔬菜櫃前徘徊時,別猶豫了,順手帶顆高麗菜回家吧!它絕對是你餐桌上最忠誠、最體貼的低卡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