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可頌做法:新手必學基礎配方與避雷技巧完整指南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說起第一次挑戰鹽可頌,那真是滿滿的挫折感。看著烘焙社團裡大家曬出來那閃著油亮光澤、層層分明的誘人照片,我捲出來的那盤...咳,只能說是長得很抽象的「鹽麵包棍」,歪七扭八不說,重點是那該死的奶油全漏光,烤盤底一片狼藉,心也跟著涼了半截。但你知道嗎?那股濃鬱的奶油混合著海鹽的香氣,就是有種魔力,讓人想不斷嘗試,直到成功為止!今天就來分享我繳了不少「學費」後,終於摸索出來的鹽可頌做法,把那些容易失敗的坑都標出來,讓你一次就上手。

食譜篇:基礎配方與關鍵調整

講到鹽可頌的靈魂,絕對是那份濃鬱的奶油香氣與恰到好處的鹹味。但光是追求香濃可不夠,口感更要能打動人。先給大家看我現在最常用、失敗率也最低的基本配方:

鹽可頌基礎配方表

材料類別 材料名稱 重量 (g) 重要備註
主麵糰 高筋麵粉 250 強烈建議使用日本麵粉 (如鳥越哥磨、鷹牌),筋性足不易斷
冰水 145-155 看當天濕度調整!太濕麵團軟爛難操作
細砂糖 15 幫助酵母活性與上色
速發乾酵母 3 別貪多,發過頭全是酵母味
奶粉 10 增加香氣,沒有就換等量麵粉
5 別小看它,鹽也是風味關鍵
無鹽發酵奶油 20 提前切小塊冰硬! 後油法必備
老麵 (可選) 高筋麵粉 100 提升風味層次與保濕度的秘密武器
65
2
速發乾酵母 0.5 老麵新增量約取 主麵糰總重20%
內餡與裝飾 有鹽發酵奶油塊 約 72 發酵奶油是靈魂! (約 8條 x 9g) 凍硬
海鹽 (片鹽) 適量 烘焙前撒上,點睛之筆

這個配方我調整了 N 次! 一開始跟著網路食譜做,水量沒考慮臺灣的潮濕天氣,麵團濕黏到懷疑人生,根本沒辦法捲。後來才知道,「冰水」是關鍵,而且水量要預留10克慢慢加,感覺夠了就不加。另外,發酵奶油(法文叫 Beurre de Baratte)真的不能省,它的乳脂含量高、風味醇厚,烤的時候融化的香氣和一般奶油完全不同等級(價格也...嗯,心痛但值得!)。至於老麵,算是進階版,第一次做可以省略,但加了之後麵包的彈性和保濕度會明顯提升,放隔天比較不會乾硬。

食材篇:魔鬼藏在細節裡

別以為照著食譜買齊材料就能成功,鹽可頌做法的成敗,食材的品質和準備方式起碼佔一半功勞!

  • 麵粉是骨架: 強烈建議用日本進口高筋麵粉(鳥越哥磨、鷹牌、凱薩琳都是常見好選擇)。它們的蛋白質品質好,筋性強韌但又不會過度緊繃,能撐起鹽可頌一層層的結構。用過臺灣某些品牌高筋粉,筋性比較弱,捲的時候容易斷筋,烤出來就不夠挺、層次也會糊掉。這錢,真的不要省。
  • 奶油是靈魂: 分兩個地方用,差很大!
    • 麵團用奶油: 一定要用無鹽的,而且要選乳香濃鬱的品牌(像 Échiré、Isigny Ste-Mère、President都不錯)。重點來了:必須冰得非常硬,切成小塊!因為要在麵團攪打快完成時(後油法)才加入,太軟會讓麵團溫度飆升,影響發酵。
    • 內餡奶油: 這是鹽可頌香氣的爆發點!務必用「有鹽」的發酵奶油條(Butter Stick)。事前切成每條約8-9克的長方條(尺寸參考:長約4-5cm,寬高約1cm),然後冷凍到像石頭一樣硬!這點超級重要,軟掉包進去,還沒發酵就全融化漏油了。我習慣用Isigny的有鹽發酵奶油條,鹹度夠香氣足。
  • 水溫控制: 臺灣夏天熱得要命,為了讓麵團攪打完成時的溫度控制在24-26°C這個黃金區間,所有液體(水、牛奶)都要用冰的,甚至攪拌鋼盆也可以先冰一下。我還會在鋼盆外圍綁冰袋降溫(很拼我知道,但有效!)。麵團溫度過高,發酵會失控,成品組織粗糙,奶油也容易漏。
  • 鹽與酵母: 鹽我用一般烘焙細鹽,主要是調味跟強化麵筋。海鹽(片鹽)則是出爐前撒表面裝飾用,大顆粒的口感很棒。酵母用速發乾酵母(Instant Dry Yeast)就好,方便穩定。記得酵母和鹽不要一開始就接觸,會抑制酵母活性。

做法篇:手把手帶你避開雷區

好啦,重頭戲來了!鹽可頌做法的步驟其實不複雜,但每個環節的小細節沒做好,結果就是天差地遠。我用血淚史換來的經驗,通通告訴你:

1. 麵團製作與攪打
先把除了「主麵團奶油」以外的所有材料(包括老麵,如果有的話)丟進攪拌缸。鹽和酵母稍微分開放。
慢速(1-2檔)攪個3分鐘,讓材料成團。這時可以檢查一下濕度,如果太乾(麵粉沒吃透水),把預留的10克水分次慢慢加進去;太濕(黏缸底不起來)...嗯,有點麻煩,可以斟酌灑點點點手粉(但盡量避免)。
中速(4檔)攪打約8-10分鐘,打到麵團光滑、能拉出厚膜(破口邊緣鋸齒狀)。
關鍵步驟:加入冰硬的無鹽奶油小塊! 切記奶油要夠冰硬!轉回慢速(1-2檔),讓奶油慢慢吃進麵團裡。等奶油大致融合後,再轉中高速(5-6檔),繼續打到麵團能拉出透光、有韌性、破口邊緣光滑的薄膜(就是所謂的「手套膜」階段)。這個過程大約需要8-15分鐘,隨時注意麵團溫度,千萬別超過26°C!摸著覺得溫溫的就危險了,立刻停機,連盆拿去冰箱冷凍降溫10分鐘再繼續。

2. 基礎發酵:耐心是美德
麵團整圓(表面張力繃緊),放進抹了薄油的盆子裡,蓋上保鮮膜或濕布。
發酵溫度:28°C左右最理想。 夏天室溫超過28°C?放冷氣房或找家中涼快角落。冬天太冷?我會用烤箱的發酵功能(放杯熱水增加濕度),或者用保麗龍箱+溫水袋製造溫暖環境。
發酵時間約60分鐘,重點不是看時間,是看狀態!發到原本麵團的1.5 - 2倍大,手指沾粉戳洞,洞口緩慢回縮或基本不塌陷就對了。發過頭會有濃濃的酒味,麵團也會軟爛沒力氣。

那天急著出門,讓麵團多發了半小時...回來一看,那空洞的組織,簡直像被轟炸過!

3. 分割‧滾圓‧鬆弛:溫柔對待
發酵好的麵團小心倒出來,用手掌輕輕按壓排氣(不是叫你揍扁它!)。
分割成8等份(每份約60-65克)。用切麵刀分割,不要硬扯。
分割後的麵團,用「滾圓」的手法(手掌拱起,把切口往底部收,在桌面輕輕滾動),讓表面形成光滑緊繃的麵皮。這動作能讓後續擀捲更平整。
滾圓後,蓋上保鮮膜或擰乾的濕布,讓小麵團休息鬆弛15-20分鐘。這步不能省!麵筋經過分割滾圓會很緊繃,不鬆弛的話,等下擀開會瘋狂回縮,氣死你。

4. 整形:捲出層次的關鍵
這是鹽可頌做法中最需要練習的一步!取一個鬆弛好的麵團,光滑面朝下,用手掌先輕輕拍扁一點排氣。
擀麵棍從中間往上下擀開,擀成一個長度約18-20cm、上寬下窄的倒三角形(像個瘦長的水滴形)。底部一定要擀薄一點,這關係到最後收口能不能黏緊不漏油!
拿出凍得像冰棒的內餡有鹽奶油條! 放在三角形寬的那一端(頂端)。
開始捲:先將頂端(有奶油處)往內折一下,把奶油包住壓緊,然後手指捏著兩側,順勢輕輕往下捲。重點是邊捲邊輕拉一下麵團的尾部(尖端),拉長的尾部能幫助層次分明
捲到最後,尾巴尖端記得要壓在麵團底部下方,稍微捏緊點。捲好的麵團會呈現一個可愛的彎月形(牛角狀)。

我自己練習時常犯的錯:奶油放太下面、捲太緊、尾巴沒拉長、收口沒壓實!隨便一個失誤,烤的時候就看到奶油像眼淚一樣流出來...心痛啊(奶油很貴的!)。多練習幾次,手感就來了。

5. 最後發酵:溫濕度掌控
烤盤鋪烤布或烘焙紙,整形好的鹽可頌間隔排列放好(它還會長大)。
進行最後發酵。理想的環境是溫度32-35°C,濕度75-85%
發酵時間約40-60分鐘。判斷標準:發酵到麵團變胖一圈(約1.5倍大),手指輕按側邊,會留下指印且緩慢回彈就可以了。千萬別發到兩倍大,那絕對漏油漏到懷疑人生!
濕度不夠時,我會在烤箱裡放一碗滾燙的熱水製造蒸氣環境(但別噴到麵團)。發酵快完成前10分鐘,就可以把烤盤和水拿出來,預熱烤箱了。

6. 烘烤:高溫噴蒸氣創造脆皮
烤箱預熱一定要夠高夠久!我習慣用上/下火200°C(如果烤箱有旋風功能,這時關掉)。預熱至少20分鐘,讓整個爐腔都熱透。
在發酵好的鹽可頌表面,輕輕噴上薄薄一層水霧(或用刷子沾水刷一下表面,但別刷到收口處)。這能模擬專業烤箱的蒸氣效果,幫助膨脹和形成脆皮。
然後,撒上幾粒粗曠的海鹽片鹽!別撒太多會鹹死。
快速把烤盤送進預熱好的烤箱中層。我的家用烤箱火力比較集中,我會在烤了約8分鐘、可頌定型並開始上色時,快速將烤盤掉頭一次,讓上色更均勻。
總烘烤時間約12-15分鐘。重點觀察:可頌會先膨脹、底部奶油融化讓它「站」起來(超療癒的時刻!),然後整體呈現誘人的金黃色,特別是底部邊緣會有點焦糖化的褐色。出爐!馬上移到網架上散熱。

鹽可頌烘烤溫度時間參考表

烤箱型別 建議溫度 建議時間 動作重點 觀察重點
家用旋風烤箱 190°C 12-15分鐘 預熱要足! 入爐前噴水,烤8分鐘後掉頭 膨脹明顯,底部金黃焦脆,層次分開
家用上下火烤箱 200°C (上/下火) 12-15分鐘 預熱要足!入爐前噴水,烤8分鐘後掉頭 膨脹明顯,底部金黃焦脆,層次分開
蒸氣烤箱 200°C 10-12分鐘 入爐時打3秒蒸氣,不需噴水 膨脹力更強,表皮更薄脆
注意事項 密切觀察上色,避免烤焦!時間僅供參考 出爐馬上移出烤盤,底部才不會被餘熱燜濕變軟!

聽著剛出爐的鹽可頌在網架上發出細微的「滋滋」聲(那是底部殘留奶油還在跳舞呢),聞著滿屋子溫暖的奶油焦香混合著淡淡鹹味...拜託,這誰能忍得住?顧不上燙,立刻掰開一個!哇!那層次!那閃著油光、薄脆軟韌交織的底部!還有那融化成空心、充滿奶油鹹香的內部...之前失敗的鬱悶一掃而空,只剩下滿滿的成就感和想立刻再吃一個的衝動(熱量?明天再說啦!)。這就是鹽可頌做法帶來的終極療癒啊!

鹽可頌常見失敗原因與解決對策清單

  • 奶油漏光光:
    • 原因1: 內餡奶油不夠冰硬 / 切太大塊 → 解決:奶油條凍成冰棒再包!大小嚴格控制8-9g。
    • 原因2: 整形收尾沒捏緊 / 底部沒擀薄 → 解決:收口壓實壓在下面;三角形尾部擀薄。
    • 原因3: 最後發酵過度 → 解決:發到1.5倍大,指壓緩慢回彈即可,寧可不足也不要過頭!
  • 組織扁塌沒層次:
    • 原因1: 麵筋沒打到位(沒出膜)→ 解決:打到透光薄膜,破口光滑。
    • 原因2: 擀捲時拉得不夠長 / 捲太緊 → 解決:邊捲邊輕拉尾部製造層次,鬆緊適中。
    • 原因3: 烘烤溫度不夠高 / 沒噴水蒸氣 → 解決:烤箱確實預熱200°C,入爐前噴水。
  • 吃起來乾硬:
    • 原因1: 烤太久 / 溫度過高 → 解決:嚴格控制時間12-15分,觀察上色出爐。
    • 原因2: 麵團水分不足 → 解決:預留水量,視麵團狀態調整。
    • 原因3: 沒加老麵 / 保濕材料(如奶粉)→ 解決:新增老麵或適量奶粉、蛋黃。
  • 底部不夠酥脆:
    • 原因: 出爐沒馬上移出烤盤 / 烤盤材質蓄熱差 → 解決:出爐立刻移到網架;使用厚實烤盤或石板。

鹽可頌 Q&A 時間

Q1:鹽可頌烤好後為什麼中間是空心的?是失敗嗎?

A: 完全不是失敗,這反而是成功的標誌! 空心代表你成功地把冰硬的奶油條包在裡面了。在烘烤時,奶油融化形成蒸氣,加上麵團本身的發酵氣體,就會在那個位置撐出一個漂亮的空心洞。這個洞正是充滿濃鬱融化奶油的地方,搭配酥脆的底部和柔軟的麵包體,就是鹽可頌最誘人的特色!只要奶油沒有大量漏出,這個空心是完美的。

Q2:我做出來的鹽可頌底部不夠酥脆,軟軟的,怎麼辦?

A: 底部不夠脆,有幾個常見原因和解決方式:

  • 烘烤溫度/時間不足: 底部要達到焦糖化才夠脆。確保烤箱預熱足夠(200°C至少20分鐘),並烤足時間(約12-15分),看到底部呈現明顯的金黃至淺褐色。家用烤箱下火常不足,可以試著放中下層或最後3分鐘單開下火上色。
  • 出爐後悶住了: 這是大忌! 鹽可頌一出爐,必須馬上從烤盤移到「網架」上散熱。如果讓它繼續待在熱烤盤上,底部的水氣散不掉,就會被悶得軟掉。網架才能讓底部的熱氣和濕氣順利散出。
  • 烤盤材質問題: 薄的烤盤蓄熱差,底部溫度上不來。試試預熱時把烤盤一起放進去預熱,或者改用厚重的鑄鐵烤盤、烘焙石板,效果會好很多。
Q3:做好的鹽可頌麵團可以冷凍儲存之後再烤嗎?要怎麼操作?

A: 當然可以! 冷凍生麵團是忙碌時的好幫手。做法是:

  • 麵團完成「最後發酵」之前的步驟。也就是整形捲好奶油後,不要做最後發酵。
  • 直接把整形好的生鹽可頌,間隔擺放在鋪了烘焙紙的盤子上(避免黏住),放入冷凍庫冰到「完全變硬」(約2-3小時)。
  • 凍硬後,將它們放入密封袋或密封盒中,避免冷凍脫水乾燥,可以儲存約2-3週。
  • 要烤的時候: 不需要解凍!直接從冷凍庫取出,排在鋪了烘焙紙的烤盤上。然後放入「未啟動」的烤箱(或任何密閉空間),旁邊放一大杯「非常熱的熱水」(製造溫暖濕潤環境),關上門進行「最後發酵」。發酵時間會比新鮮麵團長很多,可能需要1.5小時甚至到2小時,一定要發酵到麵團明顯變大、變鬆軟(約1.5倍大,手指輕按緩慢回彈)。
  • 發酵完成後,取出烤盤和水杯(記得水面對烤盤時要小心蒸氣燙傷),在鹽可頌表面噴水、撒鹽,然後立刻送入「已經預熱到200°C」的烤箱中烘烤。烤溫時間跟新鮮麵團差不多,可能需多1-2分鐘。

這個方法需要多點耐心等待發酵,但能讓你隨時吃到現烤的鹽可頌,超方便!試過一次就知道它的好。這就是我最愛的鹽可頌做法預備方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